男人和女人刚见面就领了证,女人还没来得及看男人的脸男人就丢给她一张100个亿的银行卡,然而这个男人很奇葩,给了女人钱后就转身离开去了国外,原来两人是奉奶奶要求·被迫结婚。转眼间一年后,出国深造的男人凯旋而归,所有公司的员工全体下楼迎接总裁,而领证的女孩也阴差阳错在他公司上班。可搞笑的事发生了,两人时隔两年后再次相遇却谁也没有认出谁,只互相觉得有点眼熟。正巧总裁要挑选一名贴身秘书,而为了挣钱给奶奶治病的女人极力争取到了机会,二人的故事开始了....
打开这部电影,纯属偶然,当时原准备看部科恩兄弟的片子,结果被爱人抢过遥控器,因为片名煽情,便按了播放键。当初下载它,也是偶然,仅是出于贪婪地收藏癖,看到惯常使用的资源网站更新了,高亮了,豆瓣评分8.2,于是果断下载,从此就沉睡在了我的硬盘里。但是当我真正硬着头皮把它看完,到了片子结尾处种田山头火的俳句浮现屏幕的时候,恍然大悟,心理获得诺大的慰藉。
硬着头皮,是因为片子的风格是日本电影一贯的娓娓道来,磨磨唧唧,大量絮絮叨叨的台词背后藏着更大量的信息;是因为陈旧旧的画面,所有闪回画面更是黄黄的,好像是调色师偷懒的只是加上一层黄色滤镜然后降低点透明度了事;是因为片子整个的节奏都似平静的湖面由于微风的缘故泛起些许波澜,没有惊涛骇浪的矛盾冲突,不够跌宕起伏;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早就不屑于沉浸在处处日式温暖的细节里感动自己的态度。
慰藉,则是因为这部电影给我一直困惑的一个借口——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以例证。三年前因为诸多事情的不如意,曾深刻质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长时间,近乎崩溃,整个人的状态也不好,最后通过种种方法,暂时给了自己一个借口,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不容质疑,然而时至今日也总会去想,为何不容置疑,该怎样的活着才是活着,所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质疑和问题,不妨看看这部电影。
电影在开始6分钟左右,就埋下第一个伏笔,去世的爱人洋子在生前给主人公仓岛留下两封信,一封通过委托人当面给他,交代他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家乡的大海,另一封则寄往了家乡的邮局,希望仓岛前往家乡的邮局取出后再看,这寄往家乡的信就是第一个伏笔。
之后,在影片进行到15分钟左右,又埋下了第二个伏笔,是洋子跟仓岛所工作的监狱内一名服刑的木工之间的关系,洋子曾经前往仓岛工作的监狱演出,二人也因此结缘,这场演出明为慰问,实际上却是为了那名在两年前去世的服刑人员一人而歌唱。
这两个伏笔是推动我们和仓岛一起追寻真相的明暗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我们随着影片的观看,方才得知,一个预示着未来的遗憾,一个象征着过去的遗憾。
与常规电影的先埋伏笔后解答的套路不同,这部电影虽然埋了两个大伏笔,但最后却故意不给你解答,或者说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给了你答案,这答案就是不给你答案:第一个伏笔,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就告诉你,那封信仅有三个字“永别了”;第二个伏笔,更早,也更硬,在电影47分钟的时候,就在洋子要亲口说出她跟那个服刑人员的关系时,画面一切,戛然而止。
如此设计,为什么?
导演在仓岛前往洋子家乡的路上安插了两个偶遇的故事,一个是同样暮年的“语文教师”,一个是奔波于全国卖便当的宫田。
“语文教师”开着房车周游日本,热心地让仓岛先打水,热心地告诉仓岛哪里可以露营,热心地分享自己喜欢的俳句给仓岛,热心地赠送种田山头火的诗集给仓岛,所有的热心,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好心人,然而真相却是,他周游全国,反复入车行窃,得知真相的仓岛,一脸懵,措手不及,更不知这样一个大盗为何要送自己一本诗集。
宫田虽然走遍了全国各个地方,但却不曾有余暇去游览各地风光,对于他,只是不断地重复着两点一线,宾馆到流动摊位,流动摊位到宾馆,纵然如此,他却积极乐观,厚脸皮却让人讨厌不起来,自来熟到让人难以拒绝,表面上,日复一日,但却乐此不疲,然而真相却是,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有了别的男人,担心戳破真相,所以只得维持着日复一日的“流浪”。
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故事在片子里,结构上,当然是为了影片整体结构,但内容上,却是为了更深的用意,所有的表面事实,都是美好的,一个热心的老师,一个热情的销售,所有背后的真相,却是残酷的,一个再也出不了狱的暮年大盗,一个再也回不去家的落魄男人。导演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我妄自揣度,他是在提醒我们质问自己,所有的真相都值得去探求吗?如果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并不美好,你还要去探求吗?
但,这样的质问仅仅只是第一层,更深层的,是导演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有些真相你不得不知道,又该如何面对呢?如同宫田知道了妻子出轨的真相,如同仓岛知道了妻子留给自己的最后遗言仅有“永别了”三个字,更如同我们作为观众永远不会知道洋子跟那个服刑人员到底是什么关系的真相。
人生的遗憾不过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知道”,另一种是源于“不知道”,但说起来,其实这两种又是一种,后者“不知道”,也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如老子所言,人的一切痛苦皆是因为我们“知道”。遗憾,便也是这痛苦当中的一种。
对于“知道”的遗憾,是仓岛知道语文老师原来是江洋大盗后的疑惑,是仓岛知道宫田再也回不去家后一口无奈的酒,当然也是宫田再也回不去的家。
对于“不知道”的遗憾,是仓岛知道自己注定不知道妻子是个怎样的人,更是我们每一个观众知道自己注定不会知道洋子跟服刑人员的关系。
怎么办,影片的结尾,导演终于不再卖关子——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言下之意,如果执着于“永别了”背后的含义,那真相未必美好,无论是真实的我(洋子),还是永远留恋于真实的我的你(仓岛)。只有放下了对真相的执着,你才是你。
当然,这样一部影片,足以拿到豆瓣8.2的高分了,但,其实导演的格局,让这部电影在我心里足以达到更高的分数。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是仓岛的一个背包行走的长镜头,这时画面浮现种田山头火的俳句诗:
漫漫人生路
行行复行行
今日吾亦往
重走此间路
纵然导演在片中给出了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并非是我们日常的处事原则和标准答案,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态度的获得从来不是被告诉的,而是所经历的,拿起执着,才能放下执着,人生路漫漫,当下的人只是在不断地复制着从前的人,但纵然如此,我知如此,我却也一样要再走这条人生路,为什么,因为我是我,我怎样的活着,才是我活着的意义。
电影,是硬着头皮看完的,最后才恍然大悟。人生,也是硬着头皮经历的,但希望不要在终了的时候才大彻大悟。
最后,想强调下,其实导演在片中安排了很多隐喻,无论是台词还是俳句,我挑选一些我印象深刻的摘录下来,看过片子后,相信这些隐喻都会在每个认真观看的人心里留下影子。
希望用心体会这些隐喻的深义,不要粗浅而鸡汤的理解。
这是高仓健最后一部电影,2012年上映,高仓健时年81岁,并于2年后去世。
这部电影里的高仓健几乎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凭此片获得第37届报知映画赏最佳男主角。得到第36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是大泷秀治,在《追捕》中,他们因为真由美被联系在了一起。而高仓健连这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也没有得到。
本片中大泷秀治的表演的确精彩,出场的戏不过2场,但是一个人物的完整轨迹就全呈现在这张脸上了。因为剧情而有性格的冲突,所以人物也相对丰满。
而高仓健的角色,会觉得太单薄。
真是这样吗?高仓健先生对于表演有一个观点就是,不演为演,特别是在他年纪渐长后,表演不再追求外在,而是追求内在,已经成为他的表演原则了。
来看这部他的遗作,就是完美体现了他的这种理念。
作为演员,难的不是演,而是不演,是通过不演,能看出内心的波澜,形成对人物性格的了解甚至理解。
高仓先生,是体会到这种表演的哲学境界的人。
演得过火,往往在青年演员身上容易见到,不过火,则无法让人留下印象,相反,不演,却要冒着被忽略的勇气。通过不演来表现人物,需要更高的表演功力。
本片中,北野武、草剪刚和绫濑遥的表演,就属于张扬的一类,当然这与他们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是一致的。在这种张扬中,高仓健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静一动,动也可以衬托出静。
在朋友的只言片语和老人的记忆闪回中,我们渐渐接近了这个人物。敢于让高仓健如此不演的,或许只有降旗康男这样相知多年的老友才做得到。那些零星的片段分布在片中,让我们走近这个人物。
在大家都以为他不会结婚的中晚年,和一个中年歌手结婚。妻子过世后,留在他记忆中的,是妻子如小女孩般吹响风铃的巧笑倩兮。
对于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子,可有人想过他在想些什么。
降旗康男导演把老人记忆中的风铃那优美的画面呈现给我们,足够诗意。
还有,在众人面前唱着一首动听歌谣的妻子。
看到老人喜欢的东西,不怕贵,想当作礼物买给他的妻子。
在众人狂欢的时刻,两个人在喧闹的小饭馆里一起吃饭,妻子对他理解自己不想要孩子的心情的感谢。
说要唱给众人,却只想唱给前夫,而觉得说了谎、并决定再也不唱的妻子。
把菜谱细心写给他,叮嘱他一个人如何生活的妻子。
还有在妻子家乡的照相馆里,看到她还是一个少女时的相片……
在不动声色的外表下面,其实有那么多的故事,在记忆里被反复打磨。
再联系到剧中他作为一个职业匠人的专业性,不善言谈正是他的特征,恰好也是高仓健本人的特征。
所以,不演才是演真的没有错。
这个人其实是活在回忆中的,随着妻子的离去,这已经成为他不可回避的宿命。
联想到高仓健,为了离婚后心情郁闷英年早逝的妻子,而心怀愧疚终身未娶,并在妻子墓地附近建屋,每逢祭日必去祭拜,这就是高仓健先生自己的人生啊。
所以这部电影,并不需要演,因为说的也大体上是高仓健自己的感受。
像片中这样沉默的老人并不罕见,默默的过了一生,因为性格的原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有人想到要去了解他们吗?他们也是应该被了解的啊。寡言并不代表内心荒芜,可能恰恰相反。那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也许只有同样历经沧桑的健桑才能演出他们的故事。
片中,最能体现老人情感的有,看到妻子少女照片时,猛地一出拳,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开。
还有海上抛洒妻子骨灰的戏。
郑重地解开布,抛洒时绝不是拿起罐子倾倒,而是用手一把一把地从罐中取出,再轻轻地撒到水中。每一把,都是在全身心地拥抱妻子,想起与她相处的一点一滴吧。片中使用了水下摄影,那洁白的点点骨灰,在水中像是组成了一条银河,发着光,在自由地旋舞,也让人想起了高仓健妻子江利智惠美的代表作《田纳西华尔兹》。这一段极为柔美,没有沉重,却只有轻盈和欢快。
这里有一个细节,老人在撒骨灰时,是用嘴咬住包骨灰罐的布的。看时,还以为是方便,后来看了张艺谋说高仓健送他刀,看刀也用嘴咬住布,是为了避免口中不洁,对刀不敬,是以示恭敬的意思。
表面的沉默寡言,与其后的点点深意,非要仔细才看得出。
完成撒骨灰仪式后,老人坐在海边,点点渔火照亮他闪烁不定的眼眸,丝丝哀愁从灵魂深处溢出于脸部,这也是他所能表现的情感极致了,但是,没有哭泣。
妻子安排的这段旅程,最后令老人释然。本片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片中老人从沉郁到逐渐开朗的表情,是有变化的。人物如果没有成长,表演不能说是成功的,高仓健是演出了这种蜕变的。希望健桑在最后也是这样,走出了自己的阴影。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用来形容高仓健的最后一个银幕形象,或是他本人都再恰当不过了。
看过电影,那位平凡又坚毅的老人的面容,以及高大、瘦削,笔挺中又有疲惫的身影,令人难忘。他是独一无二的。
哀而不伤
你永远不孤独
北野武和高仓健坐那儿对话的对手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德尼罗和帕西诺的餐馆里的对手戏,不过是面瘫版的哈哈哈
影院里基本都是老人家,就跟着边上的爷爷奶奶一起抹眼泪。。。头一回见到高仓爷爷撒娇。。。看完好想抱抱高仓爷爷和我爷爷。。。。p_q
20130110 2150 UA Olympic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很輕的電影 , 淡淡的人生, 謝謝~!
邪门了,连看两部前后相隔13年的降旗康男导的高仓健演的鳏夫片。日本人拍的这种普通人的温情生活片总是让人没有抵抗力。平静朴实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却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从走此间路。“昭和味浓浓,阿健心凄凄。种田山头火的俳句记心间。降旗康男拍了半辈子,从三国连太郎、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到他们的儿子(佐藤浩市、三浦贵大),身边不变的只有高仓健。活跃在昭和时代的电影人不多了,愿两位长寿康健。
人生好难。好简单。
缅怀高仓健,他的境界是让所有角色都成为量身定做,这部冥冥中成了他写给世界的遗书,淋巴癌与永别信。踽踽独行,老而弥坚,哀而不伤的俳句。小偷&诗人,索取者&恩惠者,真假身份,每个人都有多重面,哪怕是夫妻也只见部分人生,但只一句“早知去吃煮豆腐”便好。房车被火车超过,遮挡、反打变回忆。
这路上无人与我同行 无人迎面相遇.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高仓健的公路凝思,自我发现回望,一群著名配角的插科打诨,大海作证。去年除《记我的母亲》之外又一治愈、温煦、优雅干净的动人电影。
略嫌刻意的清淡小品,题材不新鲜,难得的是沉默中的温暖;保留秘密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无论生者死者;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开始一段旅程,形形色色的人,反反复复的路,到最后总是孤单。
淡淡的慢悠悠的人生,适合细品。大腕云集,跟主旋律献礼片似的。
恩,就是非常清淡却回味悠长的片子。
特别喜欢里头几个场景:仓岛和另一个“骗子”坐在夕阳西下的草坪上聊着诗歌,喝着咖啡;到了海上之后,三人一起在帆船上穿过夕阳;还有妻子在山崖上唱着好听的歌。
田中裕子像个少女
故事淡 (意料之中), 但戲劇味道適中. 老人家會看得舒服,年輕人會覺得有點悶。高倉大叔依然是Strong, but silent。明星客串有一半是打醬油。
懂得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