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第二次《马拉松》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感动500万人”跟《马拉松》就在记忆里紧密联系一处(即《马拉松》的观影人次是5,148,022,同为长片处女作成绩类似于今年的《追击者》,但路数完全不同)。提起《马拉松》会想到广告宣传语般的感动500万人,提到500万人也会想到《马拉松》和曹承佑。说曹承佑,不得不说几个呆头楞脑的小伙在电脑前被《爱有天意》震撼到,简单说就是火车送别、战地信物还有盲眼相会重逢。换话说,当时的韩国爱情片完全能轻易打动年轻观众的心。记住,他们还没有被灌输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要明说的,对曹承佑的好感基本在那时确立,由此到《马拉松》还有《老千》。第一遍看《马拉松》,当时看到智障加跑步题材,立刻想到那部“再也没什么好说”的《阿甘正传》。看完后发现还是有所不同,所以《马拉松》一直是被我放在韩片推荐的名单里。托叶航的福,有了看大银幕胶片版的机会(好像当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映过?)。整体感觉依然不错,中间把持自己的情绪,带着挑刺想法,后来在教练训练楚原那段还是跟着笑了。可以说,影片完全控制了观众,观赏效果非常之好。该笑该煽,都算合理,这点之前在上海看的朴信阳主演那部片子就实在糟糕得不行。照理说看第二遍,只要有冗长叙事的臃余部分,心有烦意是正常不过。直到一小时多,我才有意识看了下时间。至于后面的大雨,发觉也是过度到超现实幻想片段的一部分,雨没有下到结束,这倒是应该的。什么?要让哭,除非之前的《天堂电影院》。《都市时报》的人很会做文章,先是打着《新天堂乐园》的名字,自然观众一无所知,毫不买账。然后他们又发了段字注释说,奇怪这部片子怎么是订票数最少的呢,其实它有一个名字说出来大家都如雷贯耳:《天堂电影院》。……我说,你们何必搞得这么麻烦,早先直接用《天堂电影院》不就好了。《新天堂乐园》有几人能反应过来,不过既然错失,就等下次了。这也让想起一段子,当年版面总有人求推荐,屡次三番,络绎不绝。当时的“肖申克控”跟今天一样可怕,于是,一次阿汤哥就推荐说,有这么三部片子在我心目中那是一样的好,它们是《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风高》。
2 ) 因为快乐,所以奔跑
草原是简单的,因为简单所以更执着。只要有一些小东西就能让他很开心,比如巧克力派,比如炸酱面……比如——斑马。
斑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迎风奔跑的斑马。金色的阳光中浮动青草的芳香。跑着,跑着,仿佛就要腾空飞去。
在空无一人的工厂房间,草原站在电风扇前,迎着风,默默的,闭上眼睛,一点一点打开双臂,手指在空气中微妙的颤动,慢慢的,慢慢的,开始奔跑。咧开嘴,草原笑着,脸上有单纯的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奔跑。
所以草原一个人出发了,一个人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像去赶赴一场盛大的宴会。面对妈妈的阻拦,他只是重复的问那一句:“草原的腿是甚么?”
——“草原的腿是甚么?”
——“值一百万美金。”
所以草原启程了。像航船驶向属于它的大海一样,融入奔跑的人流。一脸幸福的笑容。
奔跑奔跑,草原跑过运动场,跑过公路,跑过人群,跑过他人生中经历的各种地方,迎着太阳,奔跑。就像斑马奔跑在草原,清晰,有力。充满生命的抗争和力量。
这样的细节,是我所喜欢的表现手法。干净、澄澈。能触动内心柔软的情感。
韩国片向来很注重细小情节的刻画,从小处着手表现人生中朴素的感情。
3 ) 从具象始,到具象去
看了感动全韩国的电影《马拉松》。
在看之前,预先知道了一句话剧情,一个韩国的阿甘正传。
给自己五分钟,想想要是落在我手里,要怎么写这个故事?
是显露的写法。
取故事情节的高潮处,而不是取生活流程的细微处。
故事讲得很好,那一个“斑马”的设置,应该是“灵感”吧,贯彻始终。
没有一点观众不懂的东西。结构没有任何花活。
是最扎实的剧本,从具像始,到具像去。
也是最直接,最感动人心的。
到这种时候,才发现,自己自觉不自觉,在用另外一种眼光看电影。
好吧,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被感动得哭了,
哭了好几好几回。
很多时候,我们期待被惊吓,被感动,期待泪水能洗刷我们的眼睛和内心。
强烈推荐韩国电影《马拉松》。
4 ) 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蠢蛋
他不是天才,所以你问他360*85,他不知道
他不是《雨人》。
他不是蠢蛋,所以雨天,你坐在长椅上用手去接雨水,嘴里说着:这样的天适合跑步。。然后再伸出脚,他不会跟你学。
伸手并说适合跑步,是因为他喜欢跑,更喜欢在雨天跑。
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就像莫文蔚《如果你是李白》里唱的。。
吃饭,你叫他坐你旁边,对不起,我有固定的位置。
给我吃的,谢谢,虽然馋,但不要,因为怕被人拐卖。
吃了我的东西,虽然不确定是否是你干的,更不会报复,但下次不会犯相同错误。
记得你是我教练,记得你是我弟弟,也记得你在我5岁时,抛弃过我。
喜欢斑马,喜欢黑白条纹,和奔跑的感觉;
喜欢汗水流淌,跟风对话,
喜欢新买的球鞋。
虽然不知道的太多,但对喜爱的东西不遗余力,哪怕十分唯一。
有种人群,叫自闭症患者。他们是残疾人,虽然不缺胳膊不缺腿,但当你把他当色狼处理的时候,依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虽然看上去有点痴呆
他只是跟普通人不太一样,但跟绝大多数普通人属性相同:
既非天才,也绝非蠢蛋。
5 ) 用压力理论分析《马拉松》
压力应对方式的理论模型
ABC-X模式是压力应对的基础和首创性模型,其中A是指压力源事件,B是家庭应对压力事件的资源,包括包括家庭成员个人资源( 如理解能力、知识和技能、人格特质、生理和情绪层面的健康状况、自尊和掌控生活 的意识) 、家庭系统的资源( 如家庭的沟通、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凝聚力、领导模式) 和社会资源( 如医疗机构、学校、教堂、政府机构等) ; “C” 指家庭对压力 事件的认知或定义,这是决定家庭压力严重程度 的关键; “X” 代表导致压力的高低程 度或危机,任何突然的改变使得家庭原本平衡的状态起了波折,便会对家庭形成压力,家庭对压力 事件所赋予的意义是决定家庭压力经验严重程度 的关键。
双重ABC-X模式是在原有ABC-X模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四个变量: ( 1) “aA”,指的是累积的压力,当家庭面临一种以上的压力事件时,当前的压力事件也有可能让先前未解决的压力事件变得更加剧烈,从而导致家庭的失衡。( 2) “bB”,指的是因变化 的压力而产生的新的资源。( 3) “cC”,指的是家庭对累积中的危机、压力事件、现存及新开发的资 源的界定或是再认识,在这一阶段家庭若能把压力视为一种成长,而非一种困扰,则摆脱困境的几率将增大; 反之,则增加家庭累积性的困扰。( 4)“xX”,家庭因前面多重因素作用而产生的积极或 消极性的适应或是动态平衡。这里强调的是在家庭整体需求与家庭成员间取得均衡。
用双重ABC-X模型分析马拉松
在电影《马拉松》中,自闭症孩子初原的出生是最初的压力源事件,面对这个压力事件,家庭要支付初原的干预康复治疗的费用,妈妈要为初原学习最简单的“雨”“树”“心跳”等概念付出巨大的努力,除此之外,母亲必须花费比正常父母还要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初原。另外,弟弟兴原的出生,想必也是另一个压力源事件,父母要抚养两个孩子,承担双倍的抚养和教育费用。母亲对于初原的最初认识还是不接受的,她曾想过要在公园里面抛弃初原,也曾对初原失去耐心,将他丢在雨中。在这个初原的幼年时期,这个家庭的压力应该是巨大的,不少影片都是聚焦于特殊儿童适应启蒙过程,比如《海洋天堂》、《奇迹的缔造者》等,但是这部影片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因为后面的事件即马拉松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我们也将看到,在马拉松事件上,母亲承受了更大的不可想象的压力。
为什么仅仅说是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呢?很明显,由于初原的出生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父亲承受不住压力离开家庭,由于母亲的忽视,兴原一直对于母亲心有芥蒂,对初原也是漠不关心的,因此,在初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人一直承受着三重压力源,初原本身带来的压力(母亲常常被叫去公安局),兴原的叛逆带来的压力,以及丈夫在家庭职能当中的缺失(母亲要一个人照料两个孩子的起居,常常有洗不完的衣服),这三种压力互相影响,加重了初原的自闭症起初压力来源带来的压力。此时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母亲一个人,父亲可能仅仅对家庭进行经济支持。但是就算这样,此时的母亲还是坚持劳累而浑然不知疲倦的,因为母亲开始发现初原身上的跑步和记忆天赋,丈夫的缺失对于她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她将全身心注入在初原身上,发展初原的跑步天赋成了此时母亲的主要动力,此时母亲对于初原积极的认识是压力程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发展初原的跑步能力并参加马拉松完成三分中之内跑完全程的目标又是一个新的压力事件,为此母亲百般恳求初原学校的体育教师训练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压力源的变化也更新了新的资源,从此在马拉松这一压力事件上,教练成了资源的另一输出口。教练对于初原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着的,由起初的完全否定,到慢慢地产生兴趣,到最后的对于其跑步能力认可。教练对于自身的认识也是变化着的,他慢慢地发现了自己的先前比赛经验对初原的帮助作用。然而,母亲对于初原跑马拉松的认识却是相反着的,由起初的坚定不移,到怀疑初原是否真的喜欢跑步,教练的不认可,弟弟的叛逆,以及他们对母亲对初原过分依赖控制的指责,再到初原一次马拉松比赛的没有完成终于使得母亲完全相信初原不适合跑马拉松,完全放弃初原在跑马拉松的可能。母亲对于教练这一资源的认识也在变化着,由起初的完全信任到渐渐地怀疑他的上课态度,由此最后断绝了这一资源。我们知道在母亲决定放弃让初原跑马拉松之前是压力程度的巅峰。她不仅承受全世界的反对,病痛的折磨,而且她对初原跑马松的再认识——初原不喜欢跑步!就算喜欢,他也不懂的跑步!初原一次跑步的失败直接让她确信初原其实不适合跑步,是自己的控制欲和主观愿望在作祟。除此之外,初原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原本存在的社会适应困难初始压力源仍旧存在(初原在地铁站被打),最后母亲的生病住院使得母亲的意志力随着体力消退,应对压力的最后一个资源也消失殆尽,于是在上述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终于母亲承受不住压力,危机爆发,母亲已经不能适应重重压力带来的冲击,唯有放弃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最后是初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战胜了这一困难,完成了三分钟之内跑完全程的目标。母亲最后明白初原是喜欢并且能够跑步的!此时母亲对于初原跑步的认识才和教练达到统一,初原的成功直接将外界的怀疑和母亲自身的犹疑消除,达到了战胜了压力的平衡状态!
6 ) 纯净的心灵在路上不停的跑着,跑着……
公车上,一个女人背对着镜头,伴随着孩子发出的嘟嘟声,小Cho-won蹦跳在车厢里,最后坐在了女人的后座,两个人都没有一句话。这个镜头在韩国电影《马拉松》里出现了两次,妈妈永远是在Cho-won的前面坐着,永远保护着Cho-won,做他生命的庇护者,为他的人生的每一次精彩而努力,而兴奋,又为Cho-won的人生在不停的思考、深思、矛盾……
《马拉松》讲述的是一个自闭的男孩子Cho-won如何跑完马拉松的过程,看内容是一个老套的片子,但好的影片贵在突显主体的前提下注重细节和气氛的渲染,应该说《马拉松》在镜头的设计和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的重墨让它成了一部令人洋溢著温情、会心微笑的电影。Cho-won在妈妈和教练的帮助下,一步步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整个影片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对立和矛盾,Cho-won之所以能够坚持马拉松,是因为有母亲的全力支持。但是Cho-won和妈妈之间也有矛盾,是隐性的,在教练愤怒的责问中,妈妈开始对自己一直做的事情思考:“Cho-won究竟是因为自己的要强而被迫练习,还是完全出于自己喜欢?”妈妈在奖励Cho-won吃面的时候问他喜欢跑步么?“喜欢”——“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喜欢”——“恨跑步么?”——“恨”!但紧接着Cho-won想到了妈妈在他小时候跑步完后的微笑。再看看现在的妈妈,他忙说“我喜欢跑步”。但妈妈的心理是矛盾的。妈妈和Cho-won的教练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并且当教练开始喜欢这个自闭的男孩子,用Cho-won最喜欢的动物斑马为例子,从而引申出教学方法后,矛盾又增加了一层。此外,Cho-won的妈妈和Cho-won的父亲等亲人间也存在着一些对立因素。当草原最终迎着和煦的阳光跑在马拉松跑道上,成功地跑完全程,和妈妈热情地拥抱时,所有的对立全部消失,矛盾得到化解,Cho-won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认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得到了自己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是Cho-won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也是Cho-won生命的守护神。影片刻画的妈妈很坚强,但这不是从来就有的。Cho-won小的时候,妈妈绝望的表情和Cho-won始终不开口说话后歇斯底的发脾气,也许此时的她在不断的问自己“这是对她的惩罚么”?在游乐场妈妈绝望的轻轻撒手,Cho-won走失了,在不停的寻找之后,妈妈紧紧抓住了Cho-won的手,以后的生活再也没有松开过。Cho-won的游泳教练问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Cho-won在她之前死去,这样的话她要活到100岁。自闭症学校的校长及助理建议Cho-won可以学一些技术活,以便以后在社会上生活,不要再让Cho-won跑马拉松了。可是妈妈不同意,当她听了他们说Cho-won和别人不同时,她的语气不再温柔:“Cho-won跑步的时候和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女性一步步的推着Cho-won走,一步步的挖掘Cho-won的爱好,一步步的让Cho-won享受快乐……
Cho-won在曹承佑的精彩演译下更突显闪光点。他喜欢背广告,喜欢看动物王国,喜欢斑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为了不让自己的右手不停的晃动,他在自己的右手咬了一个伤疤。自闭的孩子不是内心不会思考,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同人进行交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他们不会和别人交换东西,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同他人一起分享,但在曹承佑这个优秀的韩国演技演员的表演之下使得所有都跃然纸上,还有对于我来说是又让我在《假如爱有天意》之后记住了曹承佑的小眼睛,只是在《马拉松》中,这双眼睛更纯洁,更能让我对这个自闭的孩子没有那种对待残疾人的怜惜,有的只是心生钦佩和透视其纯洁心灵的渴望。想着这个纯洁的心灵在不停的跑着、跑着,我的思绪也想同他奔跑,10圈,20圈,100圈,直到跑入他心的深处。我想进去……
棒子国的阿甘
韩国电影一如既往的温情,想到了我原来的副局长,一位女性,儿子今年33岁了,是唐氏低智儿童,她离婚后一个人抚养和培养孩子,儿子现在擅长很多运动和乐器,获得过八块特奥会金牌,和姚明牵手作为2007年上海特奥会的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样的孩子都是不幸的也是勇敢的,这样的妈妈是伟大的,真心的祝福他们。
和海洋天堂一样 让我感动. 初原来比文章演的有希望一点.这个结局很美好.看到初原给教练水的时候.一切都有了起色. 我幻想他能痊愈. 确实他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开始回答问题.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母爱一如既往的伴随这我们成长. 感动
资料馆2012.7.13.7pm 控制/呵护/放弃/坚持的复杂母亲、无法感同身受的父亲、弟弟,以及容易被冒犯的社会大众,他们和另有世界的自闭症者楚原之间的张力,通过马拉松这样一项(同样充满悖论的)运动而得以宣泄,某种可能的理解最终被建立起来。执行的不错,但没有出乎意料的东西。
算是韩国的好片
俺这算不算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残奥会?
跑步到心脏快奔出来 像死了一样的感觉 你了解吗?
很喜欢。镜头色彩音乐都很好。值得看第二遍。
这又是一个演员成就一部电影的例子,就像李俊基之于«王的男人»,赵仁成之于«卑劣的街头»,而«马拉松»则是属于曹承佑的~~
没有期待的精彩,尤其不喜欢曹承佑的表演
通俗励志片领域,各方面都挺好的。一见到曹承佑出场恍惚就到好多年前的古典爱情了。另外,海洋天堂在它面前就显得山寨了!
引入教练的角色以后逐渐有了些趣味,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草原他妈,想讨个这样的老婆
有好几处看得眼泪都出来了!—— 2007-10-13 CCTV-6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
看了六次,非常好的片子
纯励志 不过又是山寨好莱坞的
相比《阿甘》,更喜欢这部。每每看到最后母亲拉着楚元的手时,眼泪就不住地淌
励志电影 有益身心
(8/10)很久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改编自真实事件。
母爱创造奇迹!
自闭症儿童寻找梦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