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庭变故,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成为了彼此新的家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三兄妹,一同经历,相互扶持,不因来时坎坷而沮丧,也不因前路漫漫而退缩。然而,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如影随形,他们渴望被爱,却更加害怕失去。而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也再次闯入,打着家人的旗号想把他们分开。
一边是彼此认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边是无法选择关系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艰难抉择却还是顾此失彼。他们不想新家人受到伤害,也不想人生被拖向深渊。
面对两难的境遇,他们勇敢面对, 也努力让父母直面了自己的问题。在不同关系的爱中, 他们教会了自己成长,明晰了自己的内心一唯有直面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家人之名相互治愈,才能清醒无畏的走下去, 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家人之名》拥有一个国产剧里很少提及的概念:不以血缘定义家庭。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人与血缘密不可分。但这部剧却重新定义了“家人”和“家庭”:家人之间的羁绊不一定是血缘,情感才是更深的羁绊——“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剧集的开篇始于1999年。小面馆的老板李海潮是个鳏夫,一年前丧妻。他独自一人照顾女儿李尖尖,靠一身本事把这个家维持得井井有条。相亲对象贺梅和他一样,一人抚养孩子贺子秋,但她却自顾不暇、心力不足。
新搬到楼上的民警凌和平一家,同样活在阴影之下。凌和平的小女儿幼年夭折,妻子陈婷沉浸在无休止的丧女之痛中,没日没夜地与他争吵,这个家被彻底撕裂了。他们的儿子凌霄无奈地成为争吵的“牺牲者”,他常常只能在楼道里待着,曾经开朗活泼的性子久而久之逐渐封闭,变得沉默寡言。
李尖尖的性格恰好相反,她非常跳脱,对人“爱恨分明”。起初,她对贺子秋有敌意,却很喜欢凌霄这个楼上的邻居。三个孩子虽然各自的原生家庭都有缺失,但在彼此的摩擦和接触中寻找到了温暖,渐渐互相依赖。
三个人童年里不好的记忆被暂时性地封存,十年过去,他们步入了高中时代。彼此间的温暖,似乎遮掩住了生活的苦楚。
剧集开篇的两集算是开了个好头,不仅拍出了上世纪末的那股生活烟火气的细节质感,而且整体的群像戏也处理得细腻,一家子的群像都立住了。尤其是饰演三个孩子的小演员都挺有灵气,演得到位,“三小无猜”式的相伴成长与温馨的家庭日常,在他们的演绎下就宛如真实发生过。
李尖尖的喜感和跳脱感,是三人组里的一抹暖色。她总是无拘无束地表露出自己当下最直接的情感。而偷偷进爸爸房间里看逝去母亲的照片,让凌霄“偷偷想念”的一段戏,又顿时和其他的戏份之间拉开距离。
两个男孩里,我更偏爱饰演凌霄的小演员。他从刚开始毫不接受李尖尖的善意,到之后渐渐被她的热情融化“心中的冰山”,整个过程被拍得很有趣——他独自坐在楼梯里,每隔一天,位置都会离楼下更近点,到最后甚至坐到了离门只有三阶的楼梯上。凌霄和李尖尖“青梅竹马”般互相吸引的化学效应,一下就被拍了出来。
此外,第二集里凌和平与李海潮这两个父亲之间的投缘,边喝酒边互相诉说心事的那场戏,同样值得一提。涂松岩和张晞临的演技,在这段戏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许是因为拥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李海潮那句“安慰那话就像小刀似的,就剌你的心坎”,其实也是凌和平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五个人的群戏有着难得真实的“家庭感”,不知不觉中就让人感受到——不管是否有血缘,只要彼此认定对方是家人,一个家庭就能够成立。
当时空切换到2009年,三个主演出来后,整部剧也正式迈入了正轨。他们的性格各自迥然不同,却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饰演凌霄的宋威龙,是剧里的“大哥”。目前看来,这个角色身上“背负的东西”是最多的。被亲生母亲误会害死妹妹、之后甚至遭遇她的抛弃,这一连串猝不及防的家庭变故,让他不得不学会隐忍着生活,并且缺乏安全感。
相比性情收敛的大哥,谭松韵饰演的李尖尖和张新成饰演的“小哥”贺子秋,则在性格上要外向多了。身为家里唯一女性的李尖尖,是个很能撒野的“假小子”。第二集最后,她引爆了一个又一个“名场面”——在饭桌上宣布自己来例假了。
全员尴尬的同时,她竟然还拿出凌霄给她买的内衣,毫不避讳,在众人面前大大咧咧地展示着。可以想象,十年来家庭中母亲角色的缺失,让她被养出了“男生感”。
被寄养在家里的贺子秋,从小就很顺着李尖尖,和她混久了也变得开朗。长大后的他对人友善,显得早熟。他从不抱怨自己的人生,也不喜欢别人的同情和可怜。但在这层“暖男”的表面之下,他的内心想必是敏感的。
从开篇和前些天的片花中,可以看得出来,《以家人之名》并不只是一部简单聚焦于家庭温情的剧集,它也有不少“反套路”的悬念色彩和复杂的讨论面向——当原生家庭闯入两个男生的生活中,他们将要面对两难的境况。一边是没有血缘但彼此认定的家人,一边是有血缘但关系极为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要在几个不同属性的家庭之间迷茫,用不同的方式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困境。
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温暖与沉重,被迫分离和重逢后的尴尬与误会,每个人内心的秘密,都会交织在后续的情节中。亲情的羁绊能不能自己选择?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一旦家庭成员在情感上发生裂痕,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境况?他们之间又会如何“以家人之名”,相互治愈彼此内心的伤口?
希望剧集之后的发展不会落入俗套,能够合理、有效地回答目前抛设出来的这些问题。
8.16 第二更
追《以家人之名》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观感——这部剧大多数时候很欢脱,幽默里带着温馨,但一旦故事发展到了关键节点,往往又是扎心。
这份混杂的情感体验,就像三人组一起在天台看流星,当李尖尖高兴地对着流星叫喊着希望妈妈能在天上看到她时,身后的贺子秋和凌霄却是在心里生出了无限伤感。在3-10集里,这种具有矛盾性的情感也不断反复冲刷。
“大哥”凌霄最让人心酸。他其实知道,陈婷当年离开,并不只是抛弃了自己,而是把过去的所有都统统抛下了。十年过去后,当外婆、妈妈和突然出现的小妹妹一起涌到跟前。道德与情感上的“双重绑架”,用来形容她们的行为是一点都不过分。面对这些情况,他只能更早地长大,默默地承受着心理压力,用一种全然陌生的身份去框定自己。
正像他所说的那样——“人就是在瞬间长大的,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一瞬间。你的内心改变了,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量,那一瞬间,你就一个人悄悄长大了。”
对凌霄而言,悄悄长大的那一个瞬间,就是外婆的突然去世与母亲的车祸。这么两个意外撞在一起,还没等缓过神来,命运之手就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母亲陈婷因为车祸而导致的下肢瘫痪,需要有家属进行长期的照顾。面对这个情况,夫妻双方的亲属却在第一时间争吵了起来,没人想着怎么给予她照顾,反而提出要解除亲戚关系。陈婷的“娘家人”逼不得已地需要负责担起她的生活重担。但在国内工作的凌霄舅舅不可能为了陈婷放下工作,唯一的可能人选,就这么落在了凌霄身上。说实话,凌霄舅舅是个惹人生厌的角色,“冷血动物”更应该用来形容他自己。
从理性的层面来说,作为一个被抛弃的儿子,凌霄没有从陈婷身上获得过多少母爱,也没有义务留下来。但是设身处地想,又有谁能直接选择甩手走人呢?更何况是凌霄,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责任心比天还大的一个人。
留在新加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仅让他自己的前途变得未卜,还让远在国内的四个亲人伤心、彼此疏远。但对他来说,这却是唯一的选择。
凌和平的那句“凌霄已经这么大了,撑不撑得住,都要撑下去”,宛如官方提前给出的注解。他所要面对的事不再是孩童时期面对的抛弃,而是更无奈的境况。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做出巨大的牺牲。
所谓一瞬间的长大,就是不由自主地背负起生活的枷锁,开始离自己原先预定的轨迹发生偏差,乃至于越来越远。
而“小哥”贺子秋的心酸则是另外一种。他在这个家里的位置,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真的担心他的二姨贺兰眼里,都是很尴尬的存在。
李海潮在醉酒后的一段告白,几乎是前10集里最煽情的时刻。他是那种特别容易共情的人,把子秋从小到大的苦与忧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以至于成了一块不能被轻易触碰的伤疤。面对这样掏心掏肺对待自己的家人,子秋自然不愿离开。
所以,当亲生父亲赵华光成为暴发户,因为膝下无子而找上门来想着“延续香火”的时候,子秋的愤怒会难以言表。从小被抛弃的他,并不愿意随随便便被当做一种物品来对待。
但现实的鸿沟又的确摆在他们面前,这是光凭情感难以跨越的。
李海潮被投诉关店整改,之后又因压力过大、疲劳过度而病倒。这种属于小老百姓的“撑不下去”,让子秋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家的亏欠。之前没有人愿意提起的这份尴尬,此刻又直晃晃地在他心里插了把刀子。
子秋所要面临的“瞬间长大”,其实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份心理很矛盾,也很真实。
第10集里,李海潮终于被突然到访的贺梅说服,准备劝子秋出国,拥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当他听到子秋对他说出的那番体贴伤病的话语,情绪瞬间产生了扭转,以至于泪崩。内心敏感的子秋,总是悄无声息地观察着生活里的细节,寥寥几句话里涌上头的都是关心。
两个人就在这种“错位式”的情感交流里,阴差阳错地想到了一起,却又不得不面对无奈的离别,谁都不愿意把话给说开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亲情表达,不得不说,这段戏里涂松岩和张新成都演得很好,细腻动人。
选择离开的子秋,他未来的几年估计会和凌霄一样,过得很不容易。像赵华光这么一个会对着别人的家庭条件冷嘲热讽的人,本性里缺乏善良,想必在后续的剧情中也会做出辜负子秋的行为。
此前在一个剧透中看到,贺子秋在英国又一次经历了被抛弃,他又不敢和李海潮说自己的遭遇,怕他担心,只能报喜不报忧,自己假装过得很好,半工半读拼命坚持下来。毕业后,他又被一个大厨拉着在店里做帮厨,忙得无法离身。就因如此,他才这么多年都没回来。
下周开始,就会跨越到2019年的剧情了。对于那么重视亲情的他们,十年的时间差,是一场漫长的离别。三人组转眼重聚,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从之前的预告中可以看到尖尖的难以接受,以及对两个哥哥的疏远和误会,还是挺能理解她的。尖尖一贯开朗的心性,其中有不少是为了减轻压在哥哥们身上的烦恼。能够想象到,她对自己生活的这个“特殊家庭”所要面临的分崩离析,会抱有什么样的心情。人的忘性很大,如果不是因为打心底里的在乎,也就不会有后续的刻意疏远了。
伴随着苦衷的成长与离别是那么猝不及防,而造成的情感裂痕,想必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才能得以弥补。
8.27 第三更
最近刚刚结束一场旅行,所以第三更有点姗姗来迟,抱歉。看到评论区有几位友邻“催更”,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这种方式更新剧评,之后会尽量准时的。
两个哥哥回国后,三人组的反应都挺让人意外。下面展开谈谈三个人各自延展出的线索,以及一些需要被重点圈出来理解的地方。
李尖尖在凌爸生日晚会上制造出的巨型尴尬场面,其实有理可循。
凌霄肩上的伤疤、凌和平的脑震荡,这些善意的谎言,是典型“不报忧”式的家庭故事。但它们加在一起,却成为了一串导火索,导致李尖尖脱口而出:“告诉你有什么用,你能回来照顾啊?”这显然是句怼人的气话。
九年的时间差并不是那么容易跨越,每次期待的落空,都会让人变得渐渐不再期待,甚至心生埋怨。即便两个哥哥在国外生活都有各自的苦衷,她也没办法迅速原谅他们。还是之前的那句话——如果不在乎,反而不会产生这种负面情绪了,感情是要靠时间来经营的。
当然,李尖尖身份的转换也需要注意。此前10多集里的李尖尖总是没什么“女性意识”,大大咧咧地活着。但转眼2009年,在大学毕业之后,李尖尖经历了创业,拥有了自己合伙的工作室。她已经从一个爱闯祸的高中生妹妹,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木雕艺术家。
如果说曾经的她是个行事直接、不过大脑的人,那么现在的她遇到两个哥哥无法冷却的热情,只会感到不自在的别扭。所以再之后,当听到两个哥哥逼迫自己分手的要求,李尖尖直接爆发了争吵。
不出所料的是,争吵是短暂的,家人之间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割舍。两个哥哥相继出现问题,子秋的意外车祸、凌霄的焦虑症,不幸中的万幸是缓和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重新再走到一起。
最近几集里,李尖尖与凌霄、子秋之间的情感关系重新洗牌,之后不知道会有什么发展。个人对于剧中的“爱情元素”并不反感,毕竟在开播之前就已经通过片花和片尾的“剧透”隐约知道。不过,我更感兴趣的,仍旧是剧中讨论的具有多重性的家庭关系。
再聊聊子秋。回国之初,子秋在店门外徘徊纠结着不肯进去,之后才找机会鼓起勇气回家和李爸交谈,这两段戏都让我看得很揪心。
一方面,我们已经能猜到子秋在国外过得不好,学费和生活费可能都要靠自己挣,是颇为拮据的状态。但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他始终“报喜不报忧”。另一方面,他在回国后为了遮盖真相,又要时常“打肿脸充胖子”,为了圆原先善意的谎言,而不断编织出新的谎言。
比如这句“我觉得您都白养我了”,说出来就有两层意思——除了表面抱歉的意思之外,还有着对于目前自我现状的失望。而这也是子秋如此犹豫着才肯回家的原因。
面对李爸,子秋在刚回来时总会有意掩藏起自己真实的心声。被问到生母贺梅,就算他想要见面,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句轻松的“她都不要我,我找她干吗呀?”
从小到大,子秋都是那个把心事藏着掖着的人。他特别愿意给家人付出,却又特别不愿意表达出自我的真实意愿,就怕给家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但实际上,他这种习惯于“藏匿”的心性,反倒带来了更大的问题。想要说出口的话、想要做的事,如果刻意压着不说、不做,不仅自己难过心里的那道坎,家人也无法提供切实的帮助。
中国式的亲情之下,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很难再向家人开口“示弱、报忧”,但反过来看,说出口其实也不是件坏事——家人能够体会到这份忧愁,并给予以“共情的帮助”。子秋在车祸后受到来自家人的照顾、在和贺梅了断后受到来自家人的安慰,都属于这种“共情的帮助”。看得出来,他已经做出了改变。
而子秋终于与生母贺梅相见,两人之间的情感线索却并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子秋在路边看到她坐在专车中的身影,同样看到子秋的贺梅却抓紧让师傅开得更快。之后,李爸与贺梅的相见,贺梅的反常态度则更是叫人奇怪。
这份反常延续到了她与子秋那场不愉快的相见——她始终保持着理性的冷漠,说起自己当年去深圳的苦日子,以后也不需要子秋养。但在子秋起身想要离开时,她却又突然叫住他,让他以后如果有困难,还是可以找她。之后,她又上门到李家,和李爸说起子秋开的咖啡店看不到前景,并再度对赵华光的事起疑心。
此刻强装坚强的子秋,是最近几集里我的一个泪点。张新成在这场戏中演出了不同层次的感情,失落、痛苦、乃至于最后有些理解母亲却又不准备原谅……而这些又都要被他给“伪装”起来,忍耐住不在贺梅面前失仪。
同时,我们能察觉到贺梅在子秋面前也是在强装若无其事。她的确是个自私的人,这一点我并不想要去洗白。但在子秋回来后,她的所作所为也埋设了伏笔,暗示着后续剧情也许会发生反转。她其实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冷血的母亲,她也许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儿子的阻碍、李家的阻碍。回想起来,相比凌霄的生母陈婷,贺梅每次的离开都很干脆,她选择的是不介入儿子的人生。
与子秋的“不敢回家”遥相呼应的是,凌霄半途被陈婷催着回新加坡,在打开家门前,他需要深呼吸,做好心理建设,才敢往里走。
正如剧中出现的一句台词:“一个人是无法抵挡所有事情的,一朵白云的阴影也能令人窒息。”陈婷在车祸后让凌霄照顾,但与母亲相处9年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母爱,反而是更深的捆绑乃至枷锁,令人感到窒息。
在噩梦中,陈婷质问“他是不是不要她们”的那番话,是凌霄内心深处的梦魇。他的负责与担当,让陈婷的生命得以延续,却也让自己患上了焦虑症和睡眠障碍。
凌霄的人设其实很矛盾,而这恰恰是编剧出彩的地方,没有人应该是单面向的。从不幸的童年开始,他就在持续不断的忍耐里封存自己的情感——他的高冷少言,实际上是情感内耗的结果。直到李尖尖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他终于得到了温暖。李尖尖和李爸,某种意义上是他如今的“心药”。选择回国,他抱着一颗“二次伤痕累累的心”,想要被再次治愈。
这里再补充说下“放大镜看剧”发现的两个小细节,关于凌霄失眠时候读的两本书:几米的绘本《星空》和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的绘本《树下长椅》。这两个细节还挺亲切的,因为我刚好都读过它们。
《星空》是一本“献给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孩子”的书。封面简单的两句话就能解读凌霄的人物性格——“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书的主角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她从小就被家人忽视,没有丝毫亲情的温暖,她遇到了一个同样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他们互相之间仿佛看到了自己,所以选择相互陪伴。
凌霄应该是从书中的小女孩身上感同身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李尖尖对于他而言,“就像在黑夜里海上的灯塔,也像头顶闪亮的星星”,是那个让自己变得更勇敢的人。
《树下长椅》,书如其名,用三百多页讲述了一把公园树下的公共长椅的故事。这种椅子随处可见、毫不起眼,但把几十年的时间附加上去,它的身上就发生了成百上千的事。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相遇、分离、成长、转变。在固定的空间中,时间的流动被呈现而出,方才显得沧海桑田。时间的厚度让所有的人与事,共同构成一整块无声无言的“人世拼图”。
三个跨度的时空,在剧里经常会以闪回蒙太奇的形式浮现,今非昔比,就如同《树下长椅》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处理手法。9年的时间,让三个人变了很多,也让这个家变了很多,但当大家聚在一起,却又仿佛是昨日重现。
另外聊聊两个配角,齐明月和唐灿。她们的家庭构成并不像三人组那么特殊,却同样要受原生家庭之苦。齐明月母亲对女儿的严控、唐灿母亲在女儿失去利用价值后的不管不顾,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她们的女儿。印象很深的是唐灿在齐明月母亲来收拾房间后,突然一个人爆发的哭泣。这个情节点发生地猝不及防,却很真实。
她们身上所浮现出的家庭问题,宛如三人组家庭的“对照组”。越看越觉得,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分阶段的,幼年时、青年时、成年后,每个阶段的矛盾与痛点都截然不同。
个人认为这部剧发展到现在,的确不如开篇时精彩,但也绝不至于许多差评中所描绘的那么不堪。
这也许和现在大众的观剧方式有关,“微博式追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我在每晚看完剧后,总是能在微博热搜里刷到各种“断章取义”的话题性片段。之前不了解这种追剧模式,被科普了后才知道,有的观众想要了解火爆全网的最新剧集动态,方便平时和人聊梗,但又没空坚持追剧集的正片,于是只看微博营销号上几分钟的短片段剪辑。
凭借热搜词条、动图截图、片段视频,的确是可以追完一部剧的剧情走向和名场面,但却会错过铺垫这些名场面的辅助性剧情与不少细节。这种追剧方式显然容易造成误判。不知道现在有多少观众,是只靠“微博式追剧”碎片化看的《以家人之名》,从而忽视了对它整体上的感受与把握。
其实这部剧有不少细节值得挖,演员群戏的表现也一如既往地生动,还是可以持续往下追的。更何况,目前三人组身上各自的家庭线仍旧没有迎来爆发。
9.6完结更
在这部剧完结时再往前回溯,意料之内的是,《以家人之名》在后半程并没有将重心放在爱情支线上。这仍旧是一部深入讨论原生家庭问题与家人之间情感羁绊的剧集,并没有偏离初衷,也没有落入俗套。
每个角色都更加鲜明、直接地暴露出了他们身上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在彼此的支持中重新审视自我,学着一点点走出困境,获得治愈。
凌霄和尖尖终于在一起后,却无法控制住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新加坡那段灰暗的生活又一次改变了他,让他再次回到了童年的阴影状态。除了照顾陈婷和上学,他只能靠一直想尖尖、想家,才能勉力支撑。这些都是他的“救命稻草”,却也让他患上了难以被轻易抹除的心病。
而凌霄在性格上的矛盾之处由此显现——从小时候的抑郁到重组家庭后的渐渐阳光,再到回国后的无法捉摸、过分敏感,似乎曾经的阴霾再一次笼罩了他。就如尖尖那段内心独白中所说:“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他被打碎过,我更不知道,他在深夜里怎样痛过,又是怎样将自己一片一片地找回来,拼成完整耀眼的样子,现在我走近了,终于看到他的满身裂痕。”九年时间让凌霄心理发生了又一次断层,凌霄只有放下他的自矜和内敛,把痛楚都表达出来,才能直面自己的内心。
如果说陈婷在小时候抛弃凌霄是自私之举,那么车祸后她刻意折磨凌霄,以及想方设法把凌霄绑在自己身边,比起当年的自私给他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不过,出演这个角色的杨童舒并没有把她处理成一个只招人恨的“纸片人”,而是演出了她身上需要被我们理解的悲剧性色彩。人与人的思考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站在她的角度,不断遭遇丧女、丧母、丧夫的痛苦,她也只能消极地逃避自己身上的责任,把责任都推给凌霄,甚至于“天天卖惨”。这已经深入她的骨髓,成了她活下去的一种方式。
新加坡那些年里让凌霄几近心理崩溃的经历,都没有逼他说出“你为什么不疼我”这样的话。但因为尖尖和陈婷之间的误会与隔阂,他才终于把压在心中的话说出了口。对他而言,始终过不去的一道心坎,就是母亲令人无法理解的自私与自己无法逃脱要照顾她的责任。
另一边的子秋,此前埋在他身上的问题也进一步引爆,甚至比凌霄“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误解贺梅之后,他并没有获得自己心中所想要的解脱,反而让这份矛盾愈陷愈深。贺梅在得知子秋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后,打电话逼赵华光把这些年欠子秋的都给他,但这笔钱却成为了导火索,让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直接陷入僵局。子秋在国外最落魄、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去求过赵华光。但贺梅这番替他要钱,让他埋在心中始终不愿意直面的羞耻感被摆到了明面上,丢尽了他的脸。
我们从子秋对贺梅说的那番话中,才意识到他为什么从小就养成了察言观色、习惯性为他人付出的性子——赵华光和贺梅的两次接连抛弃,如同两把利刃,早早就摧毁了他人格中的尊严,让他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每一次(被抛弃的)都是我?”这个段落中子秋的痛苦、无助、怀疑自己,被张新成演活了,直叫人心疼。
是尖尖和李爸的收留,让他重新得到了这份尊严。所以他才选择甜品师这个职业,开一个尖尖喜欢的咖啡店,并且要装作活得很好的样子。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来可怜他,他才能说服自己残损的内心,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从来没抛弃过他的人,从而让生活继续下去。
第34集几乎是全剧的一个“高光时刻”,同时也是回首全剧时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集,有着最治愈人心的一幕。
在子秋和贺梅激烈争吵的第二天,李爸一早就忙碌了开来。厨房里娴熟的烧菜动作,餐桌上还冒着热气的早饭,这些沉默的细节在不动声色间就传递了家人之间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
平平淡淡的日常让人治愈,而这轮狂风暴雨过后,一餐一食里的平静与温存也同样让人治愈。
曾经每次吃饭,李爸都会让子秋喊凌霄下来吃饭,子秋就会拿起扫帚的杆子打天花板给凌霄发信号。这个小细节的又一次重现,仿佛回到了他们小时候,时间如过隙之驹的感觉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尖尖给小哥的画上,还是他们一家人坐在桌边吃饭的样子。这也是全剧出现最多的一个场景,两个爸爸和两个哥哥簇拥着她,家人之间的温暖和温暖背后的辛酸都被装在了这张饭桌上。
李海潮随后说出的那番自我剖白,也是一个泪点:凌霄和子秋的性格在这些年间没有变好,反而愈发封闭,这不仅仅是他们各自原生家庭的缘故,也有着他的一份责任。老一辈的人总是想着“闷头过”、熬一熬,这一生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下一辈而言,生活却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两代人的需求、心理环境已经截然不同,有时候大人们才是犯错的一方,“但他们却没有认错的勇气。”
其实,李爸已经是千里挑一的父亲,三个孩子也是绝对心地善良的人,但过到现在,这个家庭却出现了数不清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多方原因,综合到此已经得到了答案——孩子们压抑自己、不表达出生活里的痛苦,大人们又选择有意无意间回避了这份痛苦,再加上原生家庭多年来的心理阴影累积,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而贺梅的苦衷,则是在人意料之中。当年刚到深圳,她就遇上了欺骗她的渣男、横遭开除,之后还入狱四年。“我已经是坏人了,不介意坏到底,这样对大家都好。”她的不幸遭遇让她只能选择以善意的谎言蒙骗子秋,让他把自己忘了。
剧集发展到这,我们才发现:贺梅和子秋其实是同一种人,他们“如母如子”,出了什么事情也都自己扛着。但也正因为两个人各自的自作主张,他们之间的误解与隔阂才会越来越深,离彼此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李尖尖的两句话,某种意义上是对凌霄和子秋两个原生家庭现象的总结:
“如果仗着是家人就随意怠慢的话,那么再坚韧的感情也会变得脆弱。”
“我们要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告诉对方,而这个真实的部分除了人生的快乐,还包括人生的痛苦。如果没有痛苦作比较,快乐就毫无意义。”
除了三人组以外,唐灿和齐明月两个姑娘的家庭问题也爆发了出来。编剧花了不少的笔墨在这两条支线上,因为这两条支线的意义并不亚于主线,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不少家庭问题。
齐明月感慨自己身处于母亲的“压制性关系”中,就像是“裹在一个茧里”。这个伏笔随后在第39集里引爆出一场非常精彩的戏,就是齐明月和她母亲翻脸。
面对母亲肆无忌惮的挖苦,此时的齐明月终于撕掉了自己一贯的伪装。她不再唯唯诺诺,而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就是想当记者。”从小到大,母亲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贬低她、打击她,本质就是想控制她,让她走着自己规划好的道路。
然而看似胆小的齐明月,才是所有人中胆子最大的那个。高考时,她并非是心理素质差导致的发挥失常,而是故意漏填一张答题卡。因为如果考了高分,就会被母亲逼迫去读政法专业,但她的兴趣在于新闻专业,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做出反抗。
一个逼迫,一个欺骗;一个是活在“为你好”里,一个是活在虚假的谎言中。他们对彼此做了很多事,但这些事永远都无法让彼此听到对方的心声。唐灿和她的母亲面对着相似的问题,她被自己的妈妈裹挟了,只能低头向命运妥协,在“稳定但无趣的工作”和“真正的热爱”中无奈地选择了前者。
她们两个人的家庭是完整的,但却要面对同样复杂的问题:
以家人之名义下,“为你好”的初衷里,又藏着多少伤害?
在一个出了问题的家庭里,大家是不是普遍都忘了去理解,家人在一起始终需要的是情感的羁绊?
情感的裂缝有时候需要用一次又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才能得以弥合,有时候需要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才能促成。幸而,最终她们都用各自的方式,与家人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
其实从结局往回看,从始至终,这部剧的细节铺列,再至一点点引爆铺下的每个细节,再至解决问题与落幕,全都连成了头尾衔接的环形叙事。这种环环相扣,每一个伏笔都有效利用的情节编写和人物设计,在国产剧中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水准了。更何况,每个人物和演员之间的高度贴合,让整部剧不断弥散着接地气的人情味。
于我而言,这部剧不仅仅带来了欢笑、感动这些追剧时的情绪,也不仅仅是塑造了一幅蔓延而又聚拢的多样化家庭群像;更重要的,其实是它带来了一份对待家庭关系的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家人?而当家庭出现问题时,又需要何种方式去进行和解?
我们对家人的理解程度与情感厚度,决定了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
暂时更新的前几集看来 有一些失望!
当然不是对演员 而是对剧本,演员演技挺不错的 ,之前看了锦衣之下,也确实被吸引了,于是我就打开这部剧......
拍的也着实有烟火气,但是!!!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国产剧就不可以不拍爱情吗……
要拍爱情就不要打着亲情的title来骗观众好吗……
不拍爱情就吸不到观众了吗???
编剧真的无脑.....我一开始还以为齐明月和小哥是cp....结果凌霄就变成了齐明月的暗恋对象......小哥也喜欢女主...... 一锅乱炖
当青梅竹马可以理解 ,前期亲情拍的着实不错👍🏻
但是自己曾经的“哥哥们”长大以后都对我有其他思想....啊这 如果有兄弟姐妹的 应该可以理解吧(不是亲的 难道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就跟下一站是幸福 一样一样的
编剧实在是牛
个人看法而已!不喜勿喷!
当然 先声明:你冲着颜值或者演员去的
这剧没毛病拍的也确实不错 很吸引人
我表达自己观点
8.18
我又来了 果然不出意外 越来越不讲理了 齐明月的感情线真的....害
在微博评论里还看到 小哥也喜欢尖尖
那..这是四角恋了吧…
也不知道编剧接下来怎么挽救
更不知道齐明月会不会跟李尖尖有矛盾
这部剧给我的感觉真的是 高开低走的感觉
8.23
对不起了🧎♂️ 从三星到两星 我现在想打一星了
真的越看越不想看
一锅乱炖 白瞎了好演员
8.28
小哥好惨 ....真的好惨
子秋 像是从未活在他们俩个的生活当中一样。 在刚和小哥担白后 就抱在树上亲了.....
害 我能说什么 .....
张新成演技好好 女主也还不错!
凌霄吧 脸还是非常不错的
再次感叹 阵容好好。编剧 额 没话讲
当初只是随便写写感想 没想到上了广场
感想也只是我代表个人的 也不是恶意评分
然而万万没想到剧播了4集,最受关注的居然是凌霄的妈妈陈婷。据说她已经成功取代了《三十而立》的林有有,成为了观众最新的讨伐对象。
不过陈婷这个人物作为配角,在剧中的人物塑造还挺丰满,角色有矛盾,内心有冲突。虽然第四集她回来想要认回凌霄的种种表现着实令人生厌,也不能否认这背后有剧情冲突的有力推动。
在陈婷那个热搜上我看到很多人说她“坏”,还是想说两句。因为单说陈婷这个人,至少在她没有回来之前,她的角色还是值得一聊的。(回来之后不纳入考量)
你可以指责她不坚强,什么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但至少剧的前两集,陈婷是典型的创伤后的脆弱状态。她说自己状态不好,自顾不暇,的确如此。
首先必须要说,剧里设置的此类组合家庭真是好处多多,虽然看上去并未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实际却并没有让孩子缺失爱,而这显然比维持一个质量不高的婚姻要有价值的多。而为展现这一点,剧中就特意塑造了凌霄,这个非常典型的被家庭创伤过两次的孩子。
如果说张新成饰演的贺子秋所面临的童年阴影更多集中在“被抛弃”的身份上,那么凌霄的阴影则复杂得多。他被母亲抛弃这件事的伤害远没有被自己造成妹妹去世的阴影,以及去世后父母的频繁争吵来得严重。
而他的阴影,很大一部分就是母亲陈婷造成的。
凌霄刚搬家的时候,他的父母——无论是父亲凌和平还是母亲陈婷都没有从妹妹的意外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他的母亲陈婷有明显的抑郁,一点小刺激都会让她崩溃,她根本不能看曾经的全家福,从侧面说明她无法面对失去女儿的事实。
第一集的最开始,凌霄珍藏了一张全家福,被陈婷发现后她直接把照片撕了。她以毁灭的方式粗暴的回避伤害,而面对母亲的痛苦,凌霄只能说“对不起”。这个场景并没有凌霄的父亲,其实也能看出凌和平用工作麻痹自己,母亲的痛苦和负面情绪也只有凌霄才看得到。
但她的痛苦并未被老公注意到,因为凌和平也在忙着处理自己的痛苦。他每天拼命加班,到家吃个饭就要去值夜班。他选择逃避的方式是离开家庭这个环境。
一项针对失独父母的研究显示,71.92%的失独父母为PTSD阳性,其中PTSD的回避、闯入、精神痛苦性唤起、情感麻木、焦虑性唤起因子阳性率依次增高。而在剧中,虽然凌家还有一个凌霄,对于父母来说,伤痛却并未有所减轻。
凌霄的心理问题有多少受妹妹去世影响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他一定受到了许多来自父母争吵的影响。在第一集的片段中,吵完架后陈婷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凌和平则看着凌霄平静的收拾家里。
这也说明了凌家的家庭环境:陈婷已边缘化,凌和平自顾不暇,凌霄的存在维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在后几集中,借着李海潮的口,编剧试图告诉观众,凌霄的痛苦很多来自于他见证了太多父母的争吵。
不过在这个时候,陈婷尚能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然而两个老阿姨的闲聊将她彻底击溃。她把自己喝的烂醉(显然是麻痹自我),然后把责任推到凌和平身上,认为是他把家里的事说了出去。
而这个时候,凌和平还是想息事宁人的,陈婷显然就想大吵一架的时候,他还是拒绝讨论自己加班工作忙,孩子生病的时候自己不在等等事情。他肯定认为陈婷无理取闹“旧事重提”,并对陈婷表示——你放过我行不行。
而这个态度无疑激怒了陈婷,在以凌霄为背景的场景中,陈婷表示自己“要去找女儿”,这显然是轻生的想法。此时的凌霄虽然在门外,却全身紧绷。显然,他虽然不在那个家庭战场上,却存在于战场之中。
然而,在凌霄的家庭中,无论是敏感的陈婷还是回避的凌和平都无法关注到孩子的需要,甚至不加掩饰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凌霄越来越冷漠,他用冷漠的方式完成自救。
至于陈婷,她最后一次表现崩溃是在和凌和平大吵一架的时候。实际上,借着她对凌和平的质问,观众是可以看到陈婷愤怒的源头的。她就是认为女儿的离世是自己的错,凌和平的反应依旧是“咱能不能不提这事”。
陈婷的反应是“你可以不提,你可以不着家,我就得过这个该死的生活”,显然她已经崩溃了。她没有可以逃的地方,又背负着自己的疏忽导致女儿离世的压力。她对凌和平的愤怒在于,凌和平可以逃走,但她不行。
所以最后她逃离了。
在凌和平看来,他没少安慰陈婷,但陈婷的状况越来越坏,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和李海潮喝酒的时候,李海潮借着自己丧妻的事儿和他说,安慰人的话就和小刀似的会剌人心的。
后面这句,可能也才是陈婷当时的心声。
电视剧为了冲突,在陈婷归来后安排了很多冲突,让她刺伤凌霄和凌和平。这之后我就不评价了,毕竟看到热搜,大家都满意了。但实际上,以陈婷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她没有离开,如果凌和平没有接受组合家庭,那么凌霄大概率要面临两种结果,母亲崩溃或者自己崩溃。
因为实际上在当时凌和平夫妇无论谁都无暇顾及儿子的情绪和生活,他们对凌霄的关注可能都不如李尖尖或者李海潮。
贺子秋的心结就是被妈妈抛弃,所以在看到凌霄和母亲见面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但是和母亲见面后的凌霄,却显得很木然。他的情绪是在提到李海潮之后才有明显变化的。
凌霄在长大后还经常能梦见妹妹意外那个场景,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噩梦永不结束,同时也说明困扰着凌霄的与其说是母亲离去,不如说是这段心结从未解开过。
然而即使如此,他从未和别人说起过。如果没有遇到李尖尖一家,他大概率会一直沉浸在这段痛苦的回忆中,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绝。但因为组合家庭,凌霄的阴暗被中和,可以走出自己的世界。
无意为陈婷洗白,她回来之后的操作的确很诡异,展示出失忆般的自以为是。然而我们看电视剧不是为了和剧中角色生气的,如果身边有经历过类似创伤的朋友,请不要以为“有点神经了”就忽略他们,他们的内心可能比外在表现得要脆弱的多。
写在最前面,可能我的言语会不平和,赞同的就看看,不赞同别看,非要杠就是你对,我不想和你争执。这部剧我已经弃了,后面不会再看,不会再关注。
平心而论,这部剧演员选的很贴切,演技也是很可的,服道化也都不错,本来我是抱着十二分的期待的,前面几集还很感人,后面人设越来越奇怪,剧情崩毁,典型的高开低走,简直浪费了这个好的主题和演员的付出。重点强调,我完全是被剧情逼退,我打一星也只针对编剧。这个编剧真的是让人无语,不合逻辑的各种设定扎堆出现,为了虐而虐,人设崩塌,剧情狗血……你们是真的觉得观众都是傻子,都会为你们买单吗?
当我百度了这部剧的编剧后,我就明白了。
这两部剧的编剧是完全一样的,《下一站是幸福》后期女主角人设持续崩塌,剧情狗血,口碑下滑。而到了《以家人之名》,剧情依然在向狗血化靠近,人设依然立不住,你们丝毫不吸取教训,不知改进的吗?
回到首先,这个主题是特别好,特别温暖的,两爸三娃、家庭亲情、治愈成长,好好拍,是很容易触动人心,成为爆款的,可你们非要加上狗血的爱情故事(我不是抵制爱情,只是讨厌狗血无脑地突出爱情),没有爱情就不行了吗?拍不好爱情就不要拍啊,非要来辣人眼球!!!
我只想讨论编剧的问题,不针对演员。
第一: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家庭治愈剧,实则是偶像爱情剧。
表面上是两个爸爸带着三个孩子,互相温暖,互相治愈,实则是现代爱情剧。就我目前来看,前面还是在讲述家庭故事,后面就逐渐开始狗血爱情了。好好地讲述一家人的故事,通过彼此的关爱治愈原生家庭的痛苦不好吗?
看到李海潮关心小凌霄,即便被贺梅骗了钱,依然觉得决定收养贺子秋;两爸三娃凑在一起生活,打打闹闹;三个孩子逐渐接受彼此,互相依靠,特别暖心,很多地方也很好哭。可编剧非要加上爱情,还加得极其不合理(在这里我不讨论凌霄尖尖算不算伪骨科,因为有人认为这算是青梅竹马)。李尖尖完全是把凌霄和贺子秋当做哥哥的,没有爱情强加爱情不尴尬吗?
剧中很多细节,不仅仅上图,都可以很清楚地展现出了,李尖尖是只把二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的,在她心目中,这两个人就是亲哥哥。她可以毫不尴尬地在他们面前说出“我,李尖尖,来例假了!”,毫不介怀地和他们睡在同一个房间;像个小孩子一样爬上哥哥的床睡觉……这么明显,赤裸裸地兄妹情,编剧你非要加上爱情,你不觉得突兀,不合理吗?女主就非要选择她的哥哥吗?不能有别的选择吗?
二。狗血剧情太多了,这个真的劝退
首先,我明白电视剧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为了戏剧性,会更加突出矛盾,增加巧合。但这也要有个限度吧,太假了的话真的很让人无语。
1.贺子秋的亲爸、亲妈,凌霄的亲妈在抛弃孩子后无一都发迹了,变成了有钱人,还都找回来了,这也太巧合了吧,赵华光,陈婷都还一定要认回自己的儿子,这也太巧合了吧,两个人都还相继离开了,这种剧情就纯粹地为了虐而虐,为了分开而分开。
2.凌霄外婆突然发病去世,亲妈和再嫁出车祸,偏偏只有再嫁死亡,亲妈重病需要人照顾,一定要凌霄去照顾。这一连串的事件概率有多低,就是为了让凌霄离开而设计了这一段剧情。这么大的事情,凌霄甚至都没有和自己的亲爸商量就选择了去照顾抛弃自己的妈,编剧,你能设计得合理一点吗?
3.凌霄、贺子秋两个人九年一次都没有回来过,一次都没有,这也是做让人迷惑的一点。现在交通便利,不是之前回不来。特别是凌霄,他的亲爸在这里,他一次都不回来,怎么都说不过去。有再多的苦衷也是真的不符合现实逻辑啊。
4.宣传的是闺蜜情,没有撕逼,结果呢?李尖尖最好的闺蜜齐明月喜欢上了凌霄,暗恋这么多年,而凌霄和李尖尖是官方cp,我就呵呵了,非要弄这样的狗血剧情。齐明月九年都遇不到其他更好的人了?遇不到其他喜欢的人了?(唐灿你都能一分钟让她一见钟情,爱上男配)非要闹这么一出,无论后来有没有闺蜜反目开撕,看着都挺膈应人。
5.预告凌霄和贺子秋都向李尖尖告白了,这一波操作更是狗血,我都不想吐槽了……
三。人设严重崩塌,一如既往。
贺子秋李尖尖目前人设还算稳定(但我不敢确定后期会不会崩盘),反正就目前来看,凌霄人设是崩盘了。
1.不要随便立flag,倒了真的让人反感。凌霄陪李尖尖拔牙,握着李尖尖手说哥哥一直都会在,很快就离开九年;前一刻还在说属于李尖尖的东西不会分给别人,后面就能说橙子还小,让李尖尖不要在意,然后陪橙子去吃饭。这些设定真的让人看着难受。
2..为了突出爱情,突出凌霄在意,想念李尖尖,把凌霄人设改的一塌糊涂。
凌霄多次告诉尖尖不要谈恋爱,询问她有没有交男朋友,这也太过自私了吧?你自己选择了离开去照顾亲妈,你有你的苦衷,尖尖选择了理解,你也没有资格管她了吧。还不让尖尖谈恋爱,让她等你九年,自私的占有欲。且不说现实生活中九年能改变多少事,你又凭什么保证九年后回来尖尖一定会爱上你,愿意嫁给你,整日面对你们陈家“三代女性”呢?
剧中有一段视频,凌霄和尖尖视频,尖尖不愿意接,让凌爸来接,凌霄明显无话可说,寒暄几句立刻就问尖尖在不在,尖尖敷衍几句后凌霄很快就挂断视频,留下凌爸独自尴尬。对多年不见得亲爸爸就是这个态度吗?编剧你为了突出爱情就这样牺牲了亲情?亲情爱情不突兀吧?这样随意浪费男主人设!
凌霄为了了解尖尖情况,长期和齐明月联系,还让她汇报尖尖情况,偷拍私生活照发给他,监视女主生活也是够了,这过分地占有欲简直让人恶心。我不知道尖尖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总之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绝对会让女方厌恶。编剧,你把凌霄写得这么恋爱脑,占有欲这么强,你怎么不去写霸道总裁文呢?
最后,我只想说,编剧你这么不走心,真的是浪费了这些好演员的努力,浪费了整个团队的付出。后期女主或是子秋,齐明月人设崩塌,口碑肯定会滑。我希望您别再出来霍霍好剧,辣人眼球了!
其实这剧对标不了请回答1988。远远不能够。在这剧才放到十几集时我已经觉悟了。
请回答系列一共三部。只有第三部是打分人数最多,最高分的。
因为里面的年代感,那些细腻的描绘成长过程中的青春的喜悦和迷茫,还有选择与放弃。里面邻里中成人的关系,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似乎很平淡却又每一集都让人爱不释手。
这剧在前几集是挺神似的。后来-----我一度乐观的想,就算对标不了最高分这一部。至少可以对标请回答1994吧。真没想到。。。这脸打得真是疼。
因为最后几集的骚操作,制作团队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不,我们不想要口碑。我们只想要爆款。
可能真是我看的国产剧太少吧。我真的没在追剧的过程中还能经历过突然加更这回事的。
并且这个加更是在口碑大幅度下跌的时候。我只知道国外那些制作电视剧,只要口碑不好,一般都会砍掉下一季。
再看看,现在国产的高分剧,基本都是24集以内。传闻中的CQQ,隐秘,摩天。更远一点轻喜剧致暖暖。
这剧还能反其道而行之。真是不得不佩服,钱真TM是个好东西。
当然,请那些还在关注我的某些黑悉知,就算这剧掉到了6.8,这分的权重也不是你们那糊剧3万打分人还一半是水军打出来的能比的。歇歇吧。
40以后。真的演了个寂寞。
先是来了个人设大崩盘。41-42,43 女主出现不超过五分钟。男主出现十秒,台词【带你去吃冰激淋船】牵手走人成功。。。全是唐灿,齐明月的戏码。。。可能有朋友对齐明月有敌意,可我没有。我对这两是一视同仁的。所以我觉得唐齐都尼玛戏多。
而在每集37分钟的里面。以男女主以及男女主相关的剧情出现不到五分钟,其他副咖线一直在BBB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经历什么。经历前情回顾三四分钟。中间还有一分多钟的广告 。。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最该用心去写去铺垫的陈婷这个梗,也只有几分钟去讲,看完尖尖的那篇树洞就被打动了。。被凌爸骂了。就要自杀了。接下来是凌霄找妈的镜头。再接下来,是躺医院两句话的镜头。
时间不够为什么还要放唐灿看话剧,和导演聊天,齐明月爸妈离婚全过程。深夜母女同床过程。。这不是几个镜头就能交代的事吗?写这么详细干嘛。和庄北那条线也是。我突然觉得这两都可以出个同人电视剧,然后感情线可以丰富细腻压死主CP线了。
今天的热搜以家人之名结局大仓促点进去,都在关心唐灿后来的结局。。。真是想骂脏话。。
我对唐这个演员没有意见。先声明。
为了作梗,编剧真是无所不用极。周淼这个角色的设定,我真的不知道该觉是是衬出李尖尖的好欺负。还是该衬出周的蠢。我们先忽略前者吧。
就说说,周淼这个角色的设定合乎人物行为逻辑吗?他是一个大学生来工作室打工的。但是在李尖尖面前说话那些态度 ,不知道还以为工作室有他股份呢。现在大学生都蠢到这程度想让老板开了他的这种吗?
我可以理解他会在背后跟学姐说尖尖的坏话。对尖尖的话可能各种阳奉阴违,偷懒卖乖。但怎么可能是这种当面怼自己老板说,来,我们来炒作宣传吧。啊,你抄了就是抄了。你别假装你有证据了。----
请问这个角色他是缺智吗?
写这么一个不符合人物行为逻辑设定为了什么。不就为了学姐最后那一场戏吗?
为了写一个很恋爱脑的学姐,最后为尖尖,直接怼了自己心爱的垃圾男。还把他喷走了。。
就为这个GC时刻,所以给周安排了各种奇葩的台词和设定。让尖尖和众人都忍着他,不知道还是他是王思聪COPY版。
人设写崩是大忌。当然周淼这种不属于写崩。是根本没符合逻辑过。
写崩的是陈婷。李尖尖。等~
【陈婷】
陈婷这个角色我之前在剧评里分析过她。杨童舒老师昨晚也发了小作文回应争议,还上了热搜。
我认同杨老师对于陈婷的理解。但我认为她的回应没有抓到重点。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我当然是觉得陈婷的性格里面有很大部份是原生家庭的原因。
还有当年她与凌爸的争吵,我也说过,她极有可能是患上心理疾病。她那时候的偏执和暴郁,出走和抛弃,都是能找到原因的。也不再一一的说了。
但是,对于陈婷这个角色到后面为什么会觉得写崩了呢。
因为编剧根本没有就原生家庭这一块做深入去写。甚至都没有好好的就陈婷当年的出走而深入分析过。
哪怕后来她和凌爸因为凌霄的病进行一番激烈的争吵。凌爸终于意识到,其实陈婷当年精神崩溃自己也有极大的责任。。这个角色和剧情的存在都算比较圆满。
但是,自从陈婷他妈去世之后,原生家庭所带给她的影响似乎已经消失。
编剧的着力点变成了她自己成为残疾,所以她痛苦,于是她折磨她的儿子。她不接受李尖尖,变成了她觉得李尖尖知晓她的过去,这么浅薄的理由。让原本可以很复杂的陈婷变得太片面了。
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陈婷,其实是自私的。并且很利我的。她残疾之后,除了更多是痛恨自己的身体有残缺之外,是想抓住凌霄往下沉的。编剧如果写她在新加坡的时候,不是那种害怕被凌霄抛弃,而是一再强势,或者说用一种需要凌霄赎罪的言论来折磨凌霄,比如【我是你妈。不管我曾经怎么对你。但我们之间的血缘是不会变的。你永远都是我的儿子。这个你没有办法改变事实】【我会变成这样,其实都是你害的。】【你可以走,但如果是你妹妹,她没有死的话,她会陪在我身边】等。
这种话才能会把本来就对于妹妹的死有负罪感的凌霄牢牢的抓在手上九年。而不是像剧里后面展示的那样。用,我是你的累赘来自怨自艾。也只有这样,凌霄后来才会对父亲说,我赎完我的罪了吧。
而且凌霄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就注定不会是什么大团圆的结局,这一句话,说明他对他母亲就是一种赎罪式的偿还。和我之前说的一样,那绝不是一个普通儿子对于母亲自然而然觉得应该有的家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正常的儿子对母亲的爱,何来大团圆?陈婷对于凌霄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一开始的逃避,居然把罪名推给了儿子,其实心中是怨恨儿子的,而且这种怨恨是自己产生并持续的。因为本来就不是凌霄的错。但她需要有一个可以怨恨的对象。那个人是工作狂的先生,亦是不能营救的儿子。
到她远走十年后回来,她对于凌霄的感觉,是害怕。她自己对她妈说的。而为什么还会回来找凌霄?
还会跟小橙子说起这个哥哥。大概如同鸡肋吧。也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作崇,那就是,我的东西,我不喜欢,但我也不想给别人。尤其是看到别人在有滋有味的啃着。
最后,她出事之后,如果她爱儿子。她不会这样对她的孩子。可能她 也认为那是爱,但陈婷说实话,她并不会正确的情感表达。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后来自己出了事,都让她不太可能学会温和的看待一切东西。她需要的也不是平和的生活。对于凌霄,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想要依附依赖,像溺亡的人抓住一块木板不肯放手,你说他会爱那块木板吗?
那这样的一个母亲。会因为看某篇文字就泪流满面吗?(而且也别骗人,那篇树洞明明也只是写了三人的关系吧。哪有写什么幼时很详细的事儿。更逗的是,那个女工具人,女同事真是交浅言深,见过一面就答应去人家家里吃饭,最后完成的作用就是告诉对方母亲,你儿子的女朋友写过一篇树洞,我们都是磕他们CP的粉头。你别拉郎了。试想,你如果去一个以前有过一点好感的男同事家吃饭。然后你和他妈聊这个?。。。)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那种根生蒂固的对于这个世界和旁人的都有着尖锐的偏激的看法的她,会最后大团圆的和大家微笑挥手作别吗?
我一直以为,她能够放过凌霄,良心发现的让这块木板漂走,她自己头也不回带着女儿回去新加坡。已经是很美好的结局了。
但编剧说,我才不会让你们猜出我写的角色是什么亚子的呢。哼,大笔一挥,写了一个比贺梅还要女文青的,看了一篇文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和一生的。。我也是真是没想到。。。贺梅,有人穿了你的马甲 ~~~
【凌霄】
凌霄这个人设其实崩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一直挺好奇。他到底是得了啥病。看症状真的不像是抑郁症。也不像焦虑症。真的有点像精神病。。。
这里不讨论演员有没有完成和演好。单就剧情和设定来说。真的挺像的。比如30集里突然就爆发那一段,你要可怜就可怜我到底。。编剧啊,我知道你很想把这一个【凌霄觉得尖尖不是喜欢他而是可怜 他】这个梗写出来。可是前面铺垫真的不够啊。我可以清晰的知道庄北是怎么一点点改变他对唐的看法,然后从毫无想法变得开始喜欢唐灿。但对于凌霄这个混乱的感情线,我真的梳理不能。感觉他挺随心所欲的。突然就进去偷亲了,突然就强吻了。突然就觉得自己是被可怜的了,突然就。。。求婚了。。。
就,一切都挺突然的。要不,编剧你下次写感情线,能不能先喝杯茶,你到底在赶什么。。后面有狗追你吗?
30集出来。我说他和李尖尖的对话和行为都不符逻辑,底下还挺不同意见的在帮编剧解释的。说自己很理解。(当然,我尊重你们的理解。。。)甚至有童鞋评论说,凌霄为了尖尖已做好了要和子秋决绝的准备(类似这样的)的话。
但后面。各种剧情表明。所以他俩到底为啥要说【你以后和子秋保持一点距离 】【我们在小哥面前也保持一点距离 】这种废话呢。他俩在子秋面前该干嘛干嘛,子秋和尖尖也是该搂搂,该抱抱。该打打该闹闹的。
明明后面也完全没有什么介意。。且根本也不必要啊。
那么这两句台词不就是TM为了制造和引出【可怜 】【生病】这梗来的吗?
编剧为了造梗,真是丧心病狂,连自己写好的人设都舍得下黑手的。真不多。
后面几集里的凌霄,戏份像个跑龙套,台词都没给人搞明白。和陈婷对峙在餐桌那一场戏。
也不知道是时间关系还是。。。。两个人说话还像在打太极。
这都明明最后一集了。不知道还以为要再演八十集意难忘呢。
神奇的是在病房,两人也是三言两语就解开了所有的心结。。。真是言简意赅。不愧是跑龙套的戏份。。。
【李尖尖】
可以五讲四美,但那不是李尖尖。
可以圣光环绕,但那不是李尖尖。
人设大崩的第二天,我无意中看了 一些反驳的言论,大意大概是,难道李尖尖就要因为陈婷这样和凌霄闹吗?难道李尖尖就不能因为凌霄而忍让吗?
当然。不是不可以。也不是非要闹。
但必定不是一个这么圣母的尖尖。
她不会因此放弃凌霄,但她应该是那个站在自己爱人身边,给他力量远离这种负能量的人,而不是一直把他推过去,说,黑洞可能本身不想成为黑洞。。。
怎么呢,你还是霍金转世吗?
有没有委屈求全,或者说忍耐温柔的儿媳妇?肯定有,但会不会是这样家庭,这种经历出来的李尖尖会做的事。
那肯定不可能。
我们所谓的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有时候不单单是指符合普通人的行为逻辑,更多应该与剧情中的角色所代的设定相符。
我想像中的尖尖。
变得懂事多了以后,可能不会遇到什么不开心的,被人怼的就一定会直愣愣的找补回来。不可能永远这么虎。
但她应该有底限。家人就应该是她的底线。谁都不能踩到这条线。
面对凌霄,像我之前说的。她应该是坚定而有力量的拉着他,告诉他。陈婷的人生不该由他来背负。家人不该是互相偿还的关系。应该更像我们这样的,互相温暖的,互相冶愈的。
而不是像剧中那样,一边说哥生病了,我的爱人被打碎了。。一边还跟爱人说,可能那人也不想打碎你啊,你再接近她试看看?
神经病是会传染的吗?
【子秋】
被传染的还是有子秋。
想想之前他高中时对齐明月的态度,后来对唐灿的态度 。
这位作为妹控代言人的哥哥,怎么就能突然这么关心起小橙子来?
聊人生就算了。还能摸头的哦。
最后送别还要安排一个拥抱。。真是看醉我了。
要不是60集,说不定还真能玩上换妹游戏了?
简直无力吐糟,千万别来人和我理解什么,他就是想搞好关系,让尖尖姑嫂和谐。
再TM搞好关系也不至于到这份上啊。
聊完人生不能起来就走吗?
告别不可以就只是告别吗?非要抱?
【其他】
43集后。我感觉只有配角们的戏是正常的。这里说的正常指的是可以作为正片的。
而主角们的戏,感觉像在花絮里捞出来的。本来应该是剪去不 用的。
比如某几处,我就明显感觉到主角们挺松弛的表演,确实没带戏在演。像是本人在念台词。、
至于哪几处。自己感兴趣可以去找。最后两集。。
所以我很怀疑,后面这几集的拼接,是从导演剪的废片里捞出来拼拼凑凑出来的。
所以,难看。不知所谓。且。。。神经。
====我是完结线======
愤怒到无语。
编剧的迷之操作,让整个剧掉下7分不再是充满悬念。
长 大后的李尖尖就算再怎么成熟和再怎么学会忍耐。
都不是这个圣母到在发着圣洁的光的女主。
为了工作室的学姐忍那个SB忍这么多集,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了。这还是员工和老板吗?
这男的一定要戏这么多吗?带资进组吗?
为了凌霄忍小姑子忍她妈。一句重话都不说,还天天在那里频出圣母金句。我真是目瞪口呆。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会蜕变。那李尖尖到底遭遇了什么。从那个虎皮尖椒变成了现在这种奇怪的品种?
还是。。。。
编剧是不是漏了啥没写?可能是二十多年前,两家人集体煤气中毒,然后陈婷救了大家一命吧。
不然一个与丈夫离婚,指责儿子是害死女儿然后毅然离开儿子十年的女人,凭什么大家都让着她?九年前这样。九年后益发这样。
陈婷的行为倒是贯彻始终了。从头到尾的自以为是的自私,狭隘,自我。
那李,凌两家呢?
听 听李尖尖都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也许黑洞不是有意成为黑洞的呢。我还想好好表现表现。。
这是在演意难忘吗?
还是娘道?
凌霄的人设也真是搞笑。一个得了抑郁焦虑的人,表现得像得了斯德歌尔摩似的。去照顾自己妈都照顾出深厚的感情来了。你要怎么对我,对橙子,都可以。对李尖尖,一句都不行。
那你还BB着要和李尖尖结婚啊,就这状态?
编剧你要是写不出来这种复杂的人设真别写了。
明明写的是无血缘之间的羁绊。如亲人一样的感情。
写着写着,还是写有血缘的多么重要。哪怕这个人再怎么伤害你,再怎么跟个神经病的存在在你生命里,你都得忍受,你都得和解。因为是有血缘的。
所以,你就得叫她妈。。
凭什么啊。
那凌霄的舅妈还能说出那句这个儿子你算是白养了。请问她养过吗?小时候那几年,那九年没还完吗?
还有凌霄的回答,说因为他们疼我。。你不疼我。-----何止只是不疼啊。
怎么----所以现在凌霄又要像子秋一样向代表着母亲的那一方要索取爱了吗?子秋这个立得住。陈婷这个立得住吗?
这种看似亲情满满实则只是愚孝的三观真是令人恶心。
我知道还是会有人说,那你要凌霄怎么办,那毕竟是他亲妈啊。
以血缘来定亲疏。那还配叫这个名字吗?用你们的大清的脑袋好好想想。
而且现在连赵华光都尼玛要洗了。一个不认自己亲儿子的。自己爸病了能这么孝顺这么落心落力?
但我已经顾不上赵华光了,我TM快被子秋和小橙子这条线快要气死了。
我声明,我才不管是不是感情线。
子秋如果能把这种类似哥哥妹妹的感情转移到小橙子头上。什么半个妹妹。我快要笑死了,子秋眼中不是从来只有李尖尖吗?怎么。妹妹被抢走去当了人家的女朋友,所以兄心大发,又去找一个来摸头做人生导师吗?
是的,就算是只当妹妹那样,我都觉得摸头什么的太过份了,两人对手戏太多了。
如果还整个感情线。。
呵呵,那就更恶心了。
人家是换妻。这俩换妹?那还不如给他配个齐明月呢。
说到齐明月。怎么这两戏还没完啊。唐灿和庄北这感情线清晰到可以拍另一部戏了啊。何必轧这里当男三女三啊。而且感情线这么清晰,这么曲折,这么明显,TMD能把这种心思放回到主CP这,也不止于到凌霄天天被黑们追着骂猥琐,恶心了啊。
敢情把感情线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一对身上了了。
没啥说的了。周日完结对吧。
看好你啊,编剧。你加油。掉7分先预定哦。
看完33.34集。
在看完33时,我就发了动态感慨。这个编剧是不是有豆瓣高分恐惧症。明明可以写得很好看很冶愈。为什么非要每十几集时就会出一些普罗大众都接受不到的剧情使其狂掉分?仿佛自己看着自己的剧上豆瓣高分不开心似的。这是病,真的得治,这位编剧。来,张嘴,喝药。
正经点儿吧。我们来找找病因。非影视专业。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谈吧。
这两天我想了一下,其实觉得还是编剧的剧本结构出了大问题。
剧本结构,我之前更新也曾提过,当时是九年这个时间点,开始狂掉分的时刻。现在再一次重提。
当时没有细提。现在详细说说,也可供讨论。
剧本结构是一个大类,其实我在这里说的仅仅只是指情节的布局与安排。
和我们写叙事文一样。情节的布局与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是起,承,转,合。这是传统的戏剧性的结构。(起承转合,这个不用详说了吧。无辜脸)
还有一些多时空,多视点,多线索式的结构,一点多用在带着悬疑色彩的剧中。
比如《想见你》为多时空式结构。《罗生门》多视点结构,最近豆瓣热点摩天大楼就是用这个结构,非常典型。
而以家,应该说,属于传统戏剧类的结构。
它的起,起得特别好,把所有人的胃口都吊起来了。但是败笔就在于,承还没有很好的写完,就匆忙结束。它把承藏进了转里。当人们还没有看到承的这部份,就突然来到了转的部份。(不断的戏剧的冲突,不断有人物的情绪的变化,不断的揭示种种。而用了回忆这种插倒的手法来把承的另一些部份。)
1.凌霄和尖尖的感情线。
这算是这个剧中的一个小结构。
起------凌霄和尖尖童年时小时的感情。承--------凌霄在高中时对尖尖的男女有别。转-----凌霄表白。合,两人在一起。
编剧的想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反正观众们都知道,这是官配。预告,片头片尾,片花,花絮,都知道了,这俩是官配。然后,我写了个开头。观众们就能马上领会我精神了。承就几笔带过,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转。凌霄的九年后回来,然后感情大爆发。。最后是合。
如果,编剧能把九年前尖尖在凌霄走之前,有那么一两个情节安排,让观众看出来,她对凌霄其实是有喜欢的。但她不自知,这种不自知,是角色的不自知。但我们上帝视角是可以看出来的。
也并不需要有多么的过多,就哪怕在某次吃冰淇凌时,谈到两位哥哥收到女孩子的情书,她在开玩笑的时候,心里哪怕有过一丝咯噔一下,一个小迷惑的表情。给到观众,观众会知道-------哦,她对凌霄其实是很在意的。不是当哥哥的那种在意,而是已经有了一点小女生对喜欢男生的那种在意。这根本都不需要多加场景,或者台词。(当然我不是说非按我想的演,我举例子而已。)
因为这样,九年后,我们才能从凌霄对她进行表白后,她那么快就能确认下来感到释然,因为那是一种延续的情感,而不是无中生有。
如果一个故事或者说一条感情线。编剧只写起,转,合,承的部份全部需要观众们自己作阅读理解。算不算编剧的失败?
2.凌霄的几次情感爆发的点
这剧一直被借题发挥或者说尬黑的人拿来说事儿的除了骨科,应该就是凌霄怎么可以在人家还当他是哥哥的时候又摸手又偷亲又强吻的。。
我觉得也是结构出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凌霄在新加坡那九年,是略过的,在他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具体是经历了什么。
粉丝们不能要求那些对演员或者说角色没有那么强的情感代入的普通观众就去理解一个男的小时候和邻家妹妹玩得很好,突然回来就要求人家分手,还偷亲人家。
那如果我们把他得病或者说他在新加坡过得很辛苦这一些片段不要当成谜底,我们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先在前面写出来呢。把那一些片段都拍出来,陈婷的情绪崩溃,他的辛苦,他的挣扎。他那些恶梦。他一次次的被黑暗包围,他对尖尖的想念,对她的执着,最后发展成一种病态的偏执和依恋。
然后再放他回来的片段。他每一次的微笑开朗的样子与他晚上睡不着,开灯坐到天亮形成对比,再到然后他去新加坡经过了怎么样的艰难才终于赶回来,那一刻,再让他去亲尖尖。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除了尬黑的那些不谈,让有耐心追剧的观众们都先能理解这个角色背负的东西。从而能更理解他的行为逻辑。这是编剧要做到的。
3.其他
其实。30集的树咚这个场景单拎出来是很好的。我情敌@raffaele 也说了,在树咚之前谈的那个时间的艺术,从侧面来说,他俩是有共同的话题以及对艺术的审美是一致的吧。
但真有必要放在刚刚与子秋吵架的第二天晚上吗?
当然我也承认我那天气晕了,才说这是以家人之名行伤害之事,因为子秋本身是不知晓这个事的。
但我们观众知道啊。我们前脚刚看了一个修罗场,看三个人睡不着,后脚两个人就卿卿我我的只字不提的谈恋爱。
确实没有膈应到子秋。
膈应到观众了啊。
尤其是我看了后面几集,我就越发有个疑问。
这个情节是想写凌霄和尖尖两人的感情在加温吧。但一定要安排在这个争吵的后面吗?
导致我看尖尖和子秋洗狗的时候说她吃不好睡不好,我心里在想,都树咚了呢,哪每秒都在担心啊。。
非常出戏。(这真不能怪演员。演员已经演得很好了。)
看了今晚两集。我想,这个树咚如果哪怕稍稍往后移一些在三人已经和解了以后。这个情节一定会是很名场面的。我会忍不住磕起来的。觉得真好,岁月静好,你喜欢的人刚好那么喜欢你。那么懂你。。。
而不是满脸的wtf。这什么玩意儿,这两人就跑来谈恋爱了,谈什么恋爱,头天晚上失眠到半夜,第二天还工作了一天,还TM有精力谈恋爱,你逗我玩呢。
你说编剧你这真的又是何必呢?其实三十集整集删去。感觉一点也不违和啊。因为后面这几集明显人物的设定又能和前面接上了。真是神奇。我都不知道是不是两部编剧,一人写十集,还是一人轮着写五集剧本呐。。怎么回事,画风一直在来回转换。。
这不是一部悬疑剧,如果你主打的是,两少年的身世之谜。你可以反转,反转再反转。虽然有一些确实埋了伏笔,比如凌霄的病,子秋的假富二代等等。确实在剧里就有逗漏,但这太戏剧了。如果一定要搞这种戏剧的效果。那么人物的行为逻辑不被人接受,甚至显得突兀,就很不难理解了。
如果你的主打是悬疑。观众们可能还有耐心,看你抽丝剥茧,找到真凶或者揭露谜底。但这明明只是一个有着描写亲情部份的偶像剧。
这样写。确实过于作死。所以我前面一直为这个剧的分数惋惜。
经过30集,我倒觉得挺活该。
【凌霄与子秋】
第一次把这两人正式合起来写。
我在前面几集就突然发现一点,那就是以前常只要凌霄出来就放的BGM,和子秋的BGM互换了。(关于这个,还真不是我自己的认为,我专门跑去看了网易云的专辑详情。里面确实是这个意思。雨这个歌是写凌霄的,子秋是无畏。)然后我想了想。我觉得很有趣。
其实,凌霄和子秋,本来就是两个互为对比,互为倒映的两个人。
他们两人之间更像一个静物的两面。光与暗。
但你又没办法具体的觉得谁是光谁是暗。
凌霄表面看起来更像是光,他成熟,稳重。乍眼看上去,已经是一棵可以依靠的树。
但实际上的他,却是破碎的,佝偻着的,蜷缩在黑暗角落里的。
子秋的表面倔强,又易受伤,总是爱哭,还挺任性的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更像是暗面。把受伤的那一面都显露得挺明显的。
可是他是渴望着阳光的,如同他其实一直渴求着母亲的爱,一直希望自己是光。或者说,幻想自己是光吧。
两个人的遭遇不尽相同。却又类似。
一样的失去母爱却又收获了更多的亲情。一样在跌跌撞撞的蒙着眼在黑暗的命运之河中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在成长的路上用自己的方式想要温暖别人却忘了先给自己疗伤。
【其他】
贺梅这个隐藏的人设设定算是完成三分之二了。有欣慰也有失望吧。
我本来想着她应该是一个更复杂一点的女性形象的。
但为了讨喜,编剧还是把她的故事写得更让大众接受了一些。
比如她不是真的被小三,而是被人误会不得不离开。
其实,我觉得如果仅仅只是误会,人家老婆还会跑到房子刷大字有点过了。
而且编剧如果写她其实是喜欢上一个和她很谈得来的就那种文艺中年男,会侃侃而谈三小时梭罗与村上春树文字里的艺术性的那种。。这可以和她为什么当时没看上李爸作对比。她就是喜欢这种类型的吧。
结果这人是个渣男,还是有老婆的,被小三的她遭遇了工作和感情的两失意,才决心离开厦门,不然厦门这么大,换个区不能从头开始吗?
编剧还是不想写太复杂,想给贺梅更多的清纯性和值得别人同情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好洗白。
因为,太自我,太复杂的女性其实是很难得到大众认同的。
像在评论区里一个朋友说的某个剧里的女人,她不为了什么,就想追求自我,而离开家庭。
这种价值观和对家庭毫无责任感的女人可能会被喷成狗。
这是一种思想的倒退吧。所以我也挺理解编剧这一点。
只是,有些失望她没有我一开始期待的那么立体而已。
但她身上那么狠绝和矛盾性还是写出来了。
齐明月和唐灿还有庄北这条线处理得不错。唐灿接到庄北妈妈电话下单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怎么戏这么多,还有呢?但没想到后面唐灿对庄北的果决,以及今晚齐明月对庄北的态度 ,都是我想看到的结果。这才是闺蜜,而且不要一有点什么事儿,就先怪自己的好友或者说女的。大部份不都是庄北惹出来的吗?写得挺好。我想最后齐明月应该会摆脱妈妈的控制,去北京工作吧。唐灿也选择了事业。就看学姐最后甩不甩那个SB了。。这个戏里所有的感觉会是狗血的配角戏份,最后都挺洒脱也很理智。除了齐明月唐灿还有希希姐。
希望早日有人去接希希回家。
----------------------------------------------------------------------------------------------------------------------------
在昨天30集出来之前,我还想认真的转发某个友邻一个问题,想就这个剧以及衍生的种种现象进行一些讨论的。
30集出来以后。我崩了。编剧确实是“大牛”
可能还有很多人并没有能更明白我说我崩了是什么意思。
昨天身体不舒服。今天可以详细的说一说。欢迎讨论。
先声明两点,
1,角色的行为不要上升到真人。一切的讨论都是围绕角色进行的。不要扣演员身上去。
2,欢迎客观讨论。对演员个人情感色彩过于强烈的,建议先冷静。不要参与讨论。我没力气需要顾及你的粉籍感受。
以下是正文:
要讨论昨天晚上我觉得人设已崩的最关键一点是:
回顾三十集。尤其是三人已经成年后,九年回归后三人的相处。我可以肯定的说。
编剧的意图:子秋只是把尖尖当成妹妹。他所谓的要和尖尖结婚,完全是想三人永远能在一起。无关爱情。
编剧为了很明显的区分出这种感情。都把27岁的子秋都塑造成一个白纸般的男人。完全一点技巧都没有。(这是人设上不足的地方,但并不是硬伤,)
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尖尖对他是没有性吸引力的。比如提到的【睡觉】,他自然而然的脑海里想到是小时候的睡觉。是那种家人般的感情。比如说到了【强吻】他一脸诧异的问李尖尖,你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相信,李尖尖说的,想到我们俩在一起的情况,是一场恶梦。对他来说,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是李尖尖去想了,他呢,想都没想。哪怕是看到少女漫画那种内容,他第一时间想到都不是什么,李尖尖为什么要看这种书,她不会是真的对我有什么其他想法了吧。而是像亲哥那样训着尖尖。
他并不是因为要处理他与母亲之间的事(他认为自己已经作了切割了。)他也并不是因为店里的事情太烦恼,没空去想。其实从买水果那个争吵里可以看出来,他想要尽快可以保护家人,养着家人,他想要报恩。所以尖尖一直问他为什么我养你不可以呢。是因为尖尖和李爸是施予者。在子秋看来。他做的一切牺牲,包括当年选择和赵华光去国外,最后咬牙打工赚钱,他就是想让从一个被施予者变成一个施予者。但是他这种感情是对整个家庭的。包括李尖尖并不止于李尖尖。
他认为,结婚了,我就对李尖尖好,反正没人能比我还要对她好了。还想保护她了。反正能和他俩在一起,我们这个家也不需要什么外人。(请注意,几次的子秋说的,李尖尖不需要结婚。这里都说明他其实对家庭这个场景的幻想也是有独占欲的。但是他这个独占欲里是整个李家,李爸和李尖尖,缺1不可。这个独占欲应该与凌霄的区分开来。)
但在对峙的时候,说的那一句【为什么都不要我了】并没有所谓的嫉妒,他仅仅只是在伤心。他一直是不被人认可的那一个,不重要的那一个。妈妈因为需要照顾他感觉力不从心而弃了他,他在想,是不是就因为我的弱小,那我变强大啊,我要成为那个保护家人的那个人,这样我是不是就可以不被丢下了。
但他再次不被需要了。
还用那么惨烈的方式。
还记得你们是怎么喜欢上李尖尖的吗?
如果说前面十集里。在我视线里,她最开始都是搞笑天真可爱担当。
但在我情不自禁的贴了剧照那一集里(我这人不太爱贴图)
我是深深喜欢上这个角色的。因为她,又虎又暖。
她是大大咧咧。但她真的会没心没肺吗?
十六岁的李尖尖一边和大哥打闹着一边发现小哥不对劲,伸出手对他说,来啊。
十六岁的李尖尖在小橙子摔倒后首先觉得的是大哥会因此而受累。
她只是虎,大大咧咧。她心思是细腻的,尤其是对她重视的人。
那二十五岁的李尖尖呢。
她拒绝子秋的时候说得真好啊。我虽然假装吐槽,但是我心里是很温暖的。
当时心里想,啊,这真是李尖尖的方式啊。
有些人会说,李尖尖可能真以为子秋是喜欢他的啊。不然怎么会树洞投稿。
首先我对于树洞投稿这个事就感觉戏剧冲突性太强,完全没必要。
但接受了这个梗以后,可以看出来她写树洞的时间在她拒绝子秋之前,时间应该隔了一段,具体忘了。
所以可以理解成她还没有好好整理好两人对她的感情。她对两人的感情。所以她在纠结,这里可能她还会觉得子秋是那种喜欢没错。
那从画一个户口本里,还有回家吃饭这两段上可以看出来,她如果觉得贺子秋对她是那种男女般的喜欢。她怎么会说出来你想照顾的是五岁的李尖尖,十六岁的李尖尖。我们心中有一个户口本。
还有她对李爸的说明,以及子秋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里,其实这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误会了。她不仅整理好了她对子秋没有那种感情。(这个不用整理,从各自的表白,李尖尖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她也整理了子秋对她的感情。
这是李尖尖认定并确认的。这个事实,是被两次反复在剧集里提到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脑补。
OK。fine。基于以上的认知让我们来康康编剧让李尖尖在30集里做了什么。
第一。在所谓的对峙里。一言不发,我可以理解的是两人前期争吵速度过快,她插不上话。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在子秋直接把最深的那道伤口暴露出来以后,她连努力一下,想追上去解释的镜头都不给一个。
第二。我也能理解你俩可以好好的安心的吃早餐什么的。毕竟成年人的感情嘛,是不该影响到正常生活。凌霄过来接李尖尖我也能理解。我仅仅只是不能理解。就是两人都这么轻松愉快一点负担都没有拖手谈恋爱,一点关于子秋的担心都没有是为了什么。仿佛这个插足在他们感情里的第三者并不是从小一起长大如家人般的人,只是一个同级的学长。在我脑海中,应该是齐明月和庄北在一起,然后唐灿说祝你们幸福。晚上齐明月和庄北就牵手唱歌吃火锅,这才觉得没啥不对吧。
如果编剧非要上一秒还是修罗场,下一秒就两人撒狗粮,那敢问一句。置所谓的人设何在?
倒真不是说,看到子秋伤心成那样,然后两人就很愧疚,然后说什么要不我们还是冷静一段时间。。
这种超级大狗血我也很不喜欢好吗?
有啥好冷静的呢。互相喜欢也不是错。在一起也不该因为子秋的这个事情而应该分开。
但前一天晚上三人都没睡好呢。第二天没事人一样,还上演了宣传里最有名的名场面------树咚。
是但凡有点心呢。拖着手一边亲密一边担心子秋不知道怎么样了呢。摊手,就,,,没有哦。。。
开心的谈恋爱哦。
是够没心没肺的。
以家人的名义行伤害之事?
这绝美的爱情,我醉了。(没想到这一句话我又用上了,我以为我不会用。)
编剧逼着我们磕。我只想反手给她一个嘴巴子。
还我那个伸出手来朝子秋微笑的十六岁的李尖尖。
第三。凌霄提出要求保持距离时,李尖尖点了下头。
这个保持距离肯定是保持肢体上的距离吧,比如牵手,拖胳膊之类的。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就凌霄的人设来说,第一他心理有问题,第二,他以为子秋是真喜欢尖尖。
他提出来这个完全没问题。
还记得上面我们是怎么分析李尖尖的吗?
为什么这里李尖尖完全不反驳?是被PUA了吗?哪怕来一句【他就是我小哥。我们之间真的没什么,他对我只是哥哥对妹妹。。】
她的点头,在我看来,是认可了凌霄的话,就是不给子秋所谓的幻想。
可是子秋幻想的不是她家的户口本吗?还记得吗?怎么一下子又能变成了同意凌霄的说法了。
那意思是,经过一晚的碾转反侧,她又成功的觉得子秋幻想的是她本人了?
上了一晚的热搜。那凌霄这个人设崩没崩?在我看来,一半一半。
凌霄病了,在我看来,情理之中。但这剧情的生硬发展在我意料之外。
一直看这个剧评的人都知道,我前面说过凌霄和子秋,其实是水底幽暗处的植物。他们向往着光。
只不过凌霄的表现是沉默不太爱与人交流,更别说交心,他一直在埋葬过去。所以他是孤独的。窒息的阴影让他渴望被打救。
子秋是假装把一切伤口放在阳光下晒,试图用最阳光和自信的自己来治愈自己,但他骨子里是自卑的。
而两人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不自信的。
不幸的童年会导致有些人用一生去找寻救赎的方法。
从他的诉说里,我已经明白了,他对于李尖尖,根本没有奢望。他也不在乎李尖尖爱不爱他。喜不喜欢他,他只希望尖尖能呆在他旁边。这种他视为本能的东西让他没有办法不去这样做。
恩。这种类型,大概可以说是高级版的病态版的,我爱你,与你无关。
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在得到对方的回应的时候觉得对方是在同情他,可怜他,是很正常的。
因为他本身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还不是缘于某个专业某个领域。准确的来说,我认为他是不喜欢他自己。
从童年开始,他可能就觉得他应该是不值得被喜欢的那一个,所以别人的靠近,他会视作别人在可怜他。
可能别人的可怜他也不稀罕,但是李尖尖,是唯一的不同吧。
病态的这种心理,确实不能以常人的心理一概而论。
所以,他一听到李尖尖要求和他也保持一点距离,他就受不了。可能他受不了的是距离这个词吧。(以上基于脑补。)
他大概觉得你既然是我的光,就不要照着照着我,突然移去其他地方给其他人照明。(还是脑补。并且有病。)
ok,fine。总的来说,我觉得他有情感障碍很正常。
但是。这种表现方式让我非常难以接受。
因为一,如果凌霄是一个沉默,孤独的人。他渴求的是李尖尖。哪怕李尖尖不给他爱都无所谓的那一种。那么他该更隐忍的更克制自己。除非他得的是躁郁症。
我更喜欢的表现方式是,他可能在误会了子秋对尖尖是那种喜欢了以后,做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控制自己不去这样想子秋和尖尖的事。因为子秋是他的弟弟啊。最后被暴露了。大家都知道他生病了。这才更符合他们三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
就是理智情感和病态的感觉一直在拉扯,让他一直处于一种挣扎的状态,这样观众们看起来会更容易接受他已经生病了,也作出过努力了。会心疼他。
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编剧应该找一个更合适表现他人设的剧情来把他生病这个点抛出来。
而不是修罗场----撒狗粮----精神病发作-----这么密集的梗和人设和之前的对不上的轮番上阵。,谁能接受得了呢?
再说了。他觉得李尖尖不喜欢他这不很正常吗?百分之八十的观众也一脸蒙逼的觉得,对啊哪喜欢了。如果编剧仅仅只是想把凌霄把李尖尖的感情当作可怜 同情。李尖尖亲自表白这个梗写出来。
至少你得让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李尖尖是怎么喜欢上凌霄的好吗?不然我真的没法代入任何一个人的角度去想。
-----------------------------------------------------------------------------------------
第一次改分。
虽然我之前那些分析带着一些脑洞的凌霄的人设。七七八八的,。好像是接上轨了。对了路了。
但这影响我改分吗?不影响。
我一直在评论区里和朋友们说,如果贺子秋对李尖尖有男女之情。编剧敢这么写,我就要扣分。
目前为止也还没有踩到我这个雷。尽管对峙那里已经够虐的了。(妈啊,你看张新成那个停顿,突然发现不对,人被对面的搂过去那个停顿。我真是心碎。)
这两集本来要吐槽的是
我可以不计较编剧和我想的人设不一样。我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大胆开麦说,其实就是主演没把这孤独感和那些有病感演出来。反正他演阳光开朗和女主又甜又宠的时候挺像那么回事儿,可是就算吵架都没怎么演好。。好吧,没事,他还年轻,我们应该给他空间。既然没演出来那么编剧你给他整点简单点的行不行。。
感情线已经糙了。至今 我们都还不知道李尖尖到底怎么就喜欢上她这个大哥的。就真馋他身子呗?
算了,这都是老话了,也不是我扣分的重点!
扣分的点有二。
1.两人那个宣传片花里甜成蜜糖的,居然是在小哥知道了以后,还没有大家和解之后约的会,亲的嘴。
给编剧竖一个大拇指。
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想表达啥。我也并非不能吃主CP。昨天的更新里我还觉得挺甜来着。可是这合适吗?
集出来想表现李尖尖没心没肺以及想这么快就开始显露出凌霄的情绪和情感上有一些问题需要打破前面的人设吗?
看着两个甜甜蜜蜜的在一起时。我想知道,他们有一分钟想过子秋吗?
原来子秋那句,怎么都不要我了这一句并不是他自己因为伤痕产生的错觉。而是------事实啊。。
2.还是约会那里。还是编剧想体现出凌霄心理有问题。然后就直接说一句,以后你和小哥要保持一点儿距离 。。。
来了,来了,这该死的独占欲。
行。你心理有毛病,你是病人,我不和你计较。
那李尖尖你点啥头呢?
你在你爸面前说的那句,他就是魔怔想上我家户口本不算数了吗?
如果需要保持距离 ,那意思就是他是真喜欢你了,你俩还得避嫌了。。。
我真是有一万个草泥马当然在我发烧的脑袋飘过去。
我想知道两个编剧的意思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写半部啊喂。TMD快把前十集那位给我叫回来,抓紧点儿。
别耽误我改分了。
气到不想追更新了。
不,气到我烧都退了!比TM布洛芬还管用。编剧,牛,还是您牛。
-------------------------------------------------------------------------------------------------------------------
首先。先把我心中的分数继续up。四星半吧
其实想到的画面。人家编剧有想,导演也有拍。
但是呢。还是玩脱了。用了所谓的插叙,突然跳时间线,再插叙。
什么唐灿怎么加入闺蜜团的,小哥被尖尖接纳后是怎么相处的。还有李虎尖扒人家的裤子一些初中高中时的小片段。
就不肯好好的顺着时间线拍。追求戏剧效果和埋伏笔的方式并不好。第N遍对这个分数可惜。
其次。
陈婷这里又埋坑了?所以那个真不是凌霄编出来的?怎么圆呢。。这里存疑先。
还是说这就是陈婷情绪不稳定的另一个表现。。。。
还有,贺梅不止于吧,为个鱼丸。突然有想法了?
文艺女老年怎么不都得天台上看星星聊聊这些年吗???好了,我是瞎说的。
最后简单分两点写。
一。【恋爱线】
1.先谴责一下李海燕那个心中有个户口本这套词儿说得一套一套的。怎么没在电梯里用上呢。还另一个本上。那是结婚本呐?
2.李尖尖的突然开窍自然转换身份。我是没怎么看懂的。我是一直觉得她心中对大哥和小哥的感情并没有所谓的男女区别的。真是李睡美人?王子一亲就全身开通机关啦?
3.并且就算是凌霄的视角。我依然觉得主CP的这条感情线不够细腻。难道后面里又有好多镜头补什么凌霄视角是怎么喜欢尖尖的吗?
4.说不通的还是一点。为什么九年来这么累这么累,不抓紧跟喜欢的人说说话,一直跟别的女生联系就为了知道尖尖的近况。。这两人是没加微信吗?这九年三人的这个关系逻辑真的说服不了我。感觉像是非要制造出这么一个三角情况。。。
5.那个吻,还是很甜很苏的。宋威龙很奇怪啊。之前拍的那个下一站,我没看过,但是我在微博偶尔看YXH,他KISS女主时,我也觉得很撩来着。。作为一个21岁的少年。。靠吻戏来撩人。。这样真的好吗????-------导演还一直repeat。。够了导演。停止在线吃瓜磕你剧里的CP好吗?
6.我算是发现了。宋威龙演那种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其实还算可以的。这两集就感觉比前面要好些。可能算本色出演吧。很放松。。可是这么阳光开朗就跟人设不太符合了啊。又有反转?
7.蛋糕店那个。我一边觉得有点甜一边嘀咕,你小哥的店都没人去吃甜品,你们来人家的店里消费,害。。。
二。【闺蜜线】
1.齐明月这条线居然没有崩。写得还挺好的。从母亲对她的影响,到她对于尖尖的态度。都写得挺接近现实的。
2.和凌霄吃饭那里。很喜欢这种有什么就说开了,并没有因为一点小事就不做朋友了就一直误会那种类型的狗血。成年人至少应该有这种胸怀和气度。就是说开了大家都还是朋友。
3.齐明月那个说喜欢暗恋的状态还真是挺像我一个朋友说的(真不是无中生友),她就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我常跟她说,你这样特别不好。因为从来没有现实中和人相处谈恋爱过,全是自己的感动和自己在那幻想出来的喜怒哀乐。别怕受伤,该谈谈,该散散。
4.唐灿的这个线也没有写崩。后来齐心对庄北,也挺像发生过在我现实生活里的。但在这里要说一下演员。火山姐之前一直演那种二愣子似的直肠子。咋咋忽忽的。所以感觉还行。但是这两集需要情绪起伏变化比较大,演技问题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于妈,有那个在微博感慨的时间,多让你家艺人参加些表演班吧。。
5.唐灿父母生日那里真的心疼火山啊。一个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后需要父母撒谎自己的现状,这种落差确实大。难怪后面会迁怒尖尖。
---------------------------------------------------------------------------------------
最新两集刷完。
分数在我心中有所回升了,如果说在这两集之前,它只能勉强四星。
现在至今是我心甘情愿会给四星了。
1.贺梅
贺梅,我从写这个剧评开始就觉得她并不是赵华光眼中的嫌贫爱富的女人。当初她没和李爸在一起,就是因为所谓的感觉没有爱情。今天这两集,编剧终于在回忆里给她先正了这个名。我为什么这么笃定,大概是因为我本质上也是一个文艺女中青。特别能理解她在选择婚姻里的那种想法。自己没啥能力改变现状吧。还又不甘于屈服现实,也不愿意轻易的把感情当成改变命运的筹子。
我相信,她说会回去接子秋,那一刻是无比真诚的。至于,她到了深圳,到底遇到了什么,让她这么狠心能够抛弃孩子。一直到现在,都不愿意认回这个孩子。她心里其实是有子秋的。会偷偷的去看他,会留意他店里的生意好不好。会注意到他在国外和赵华光的关系。从她对她母亲的态度 等等,我觉得她并不是世人眼中的捂不热的石头。
所以我还真不知道到底她遭遇了什么,或者是什么个想法【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诸如此类的让她如此的狠得下心。。
还有,如果最后她和李爸复婚了。那她又是怎么能和李爸产生感情的。难道文艺女老年最后发现自己有没有爱情不重要了。。过日子还是找个伴?这也不符合之前和现在的人设。
编剧能把它不和陈婷写重复。那我至少就觉得编剧还是过了脑子去设计各种配角的人设的。
(以及。我虽然也很吃两个爸爸的CP。。但是关于什么如果复婚我就不看了,太恶心这种。。想说,要不,小学生还是先别看大人感情戏了。看看少女漫画什么的也挺好的。)
2.凌霄
在说这个人设前,先说一下剧情。
记得是在友邻(我情敌)的某条动态里我们几个一起关注这个剧的人在讨论过凌霄。在回新加坡这个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因为就前两天看到的那个剧情来看。我们认为编剧写这个凌霄回新加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首先它让人感觉是为了故意引出李尖尖为哥哥再回新加坡而担心来设的梗。其次带出来的信息量并不多。如果只是回去吃个饭,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我当时是这样说的,我说我都做好要看世界第三次大战的准备了,结果是中印冲突?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对不起。。手动红脸。。)
不过后来,发现剧专里有人发了一个删除的剧情,也就是说,在回去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这么风平浪静的。陈婷要是准备要自杀的。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心里就舒畅了,感觉这剧情才对得上各个人设和前面的铺垫。
而这条动态下,我们就讨论了一下凌霄的这个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就所谓的和原生家庭和解做出一些个人的理解吧。
我认为。凌霄不可能原谅陈婷。除非编剧就想写一个类似李爸这么圣母的男主。
而所谓的和原生家庭的和解,也决不是对过去的一切宽容,释然。达到一个相对的和谐。
我理解的和解,是对自己的原谅。原谅自己生于一个有缺失的家庭。缺失母爱的童年,被自己至亲谴责的阴影,他需要原宥的从来不是陈婷。而是自己。被指责成罪人的那种负罪感,突然被抛弃的那种失落无助,缺失母爱后成长中那种愤怒和不解。这一些都需要解开。
这才是对原生家庭的和解。它必不可能是大团圆式的。
如果编剧把一个经历了眼看着亲妹妹死亡,最后被母亲指责为罪人,然后在刚成年又被母亲视为精神上的支柱死死纠着不放的角色,写得是那种和平常的孩子没多大区别,依然向往母爱或者说渴望能大团圆式结局的人一样的话。只能说,我会对这个编剧挺失望的。
因为,通常来说,其实这样的孩子如果一直是凌爸带着。没有李爸,也没有尖尖和子秋。其实他是很容易有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的。
他在幼时已经表现出来了。凌爸说亲妹死亡之前,他很开朗的,后来他就变成不爱说话了。还有他扔核桃和莫名的对尖尖一开始就带着一些敌意的时候,这个人物性格描写是很精准的。
就这两集上来说,编剧让凌霄在早餐桌上说的那些话。还有他做的恶梦,都无一不表示。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所谓家庭观念重。对陈婷有内疚心之类的。
他有内疚。应该是内疚童年那个自己,没能救出妹妹。 他对于陈婷,我认为用偿还。比所谓的觉得自己有义务或责任要更准确些。
凌霄心中可能觉得,他最初没能救出妹妹,所以导致了家庭的破裂。让陈婷的人生变成这样。他过去照顾陈婷的这九年。更多的并不是出自我是她的亲儿子。而是,如果你说,是我害了你,那我这样做。算偿还了吗?
这和一个正常的儿子或者说亲人之间会自然形成那种血缘上的觉得自己有责任义务去这样做的观念是有巨大的区别的。
那么,你们相信他对李尖尖说的那个新加坡的那个场景是真的吗?
他亲妹给他证件,说是妈放你走的。以后妈我来照顾。陈婷说我赶快给你做饭。不然你赶不上飞机了。
我现在相信的是他在撒谎。如果已经达到了这等程度的和解。为什么他还会做那个陈婷过来找他,质问他是不是不要她们的梦呢?而且在他回新加坡那里的时候,小橙子和她妈是势成水火的。她会说以后我来照顾妈妈?编剧会自己颠复自己写的人设?(但如果编剧后来打我脸。就当我没说,我这人很善变)
记得,我也在前面剧评里说过。
吞噬黑暗的地方一定是更绝对的黑。
果然代替了妹妹死亡的那个恶梦变成了被妈妈一直用所谓的血缘关系捆绑住的沉重。
所以,像我之前说的,他带着满身的伤,来到自己亲妈身边,不仅没有痊愈。伤口更深了。
而因为尖尖一家的存在。所以,他也没有变成那种彻底孤僻,暴怒的小孩。
他只是别扭着。和那些一直隐藏在心底深处的伤口这么相处着,不知什么时候能好。也不知道怎么样才会好。不得焦虑症才怪。。
3.子秋
每天都要心疼子秋好多遍。呜。。。。
啊啊啊啊,张新成真的演太好了啊,和母亲对峙。每说出一句话时那种仿佛话已经在嘴里打了十万次转了才艰难出口的感觉。。最后被母亲的态度彻底击溃,可是忍着没哭,只是红着眼眶的那一段。。还有在电动车先是抽泣最后不顾形象的不受控制的落泪。。我凑。。。。我跟着哭了。。。
够了。。说人设呢,怎么又扯到演员身上了。。
子秋其实是对母亲有期待的。和我们观众一样。应该说,和我一样。
其实我也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啊。就突然不要儿子了。
所以子秋对母亲和赵华光是完全不同的态度的。他嘴上说的那么强硬,我想如果贺梅哪怕像陈婷那样。就站他面前,温情脉脉的说上两句。子秋可能立马就能原谅母亲。这么多年来,那个镜子,不仅是他想念母亲的一个寄托,何尝不是一个他给母亲的一个台阶呢。
可惜,贺梅这个女人,心狠如斯。就是不给这个台阶。好样的。拍手~
但我现在不想分析他对母亲的这个情感。前面说太多了。
我前面说了我心里的分数有回升。其实我是看到了编剧在这里似乎越发让我明确,他真的对尖尖的喜欢就是家人般的。并不是大家脑补的什么,他突然发生了转变,真的喜欢上尖尖了。或者是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那种宠爱和保护就是男女之间的喜欢。。
YE!原因我也说过一万遍了。因为,我真的只觉得两人之间是亲情。如果为了狗血或者说凑CP而让子秋是真的喜欢上尖尖,这是我必不可能接受的。
就像凌霄说尖尖把朋友之间的感觉当成谈恋爱一样。子秋把对尖尖的那种家人的感觉当成了喜欢女孩。还加上了庄北的洗脑。。希望子秋早日明白过来。
最后,哭着说,子秋,你不是拖油瓶。。妈妈爱你~~舞着小手帕。。。
4.齐明月
首先声明,我是一个不怎么关注剧外纠纷的人的。所以大家在讨论什么加不加戏的。对我来说,那都不是我讨论的重点。我只关注角色在剧中的自身逻辑表现和演员表现。
再想,那如果换成唐灿承担这三条感情线,大家能接受吗?比如是她在高中时给子秋写情书暗恋子秋,后来可能因为种种被喷了。九年后被帅气的凌霄迷倒。而自己又被庄北喜欢上。难道-----就不是加戏吗?大家会因为唐灿的人设而没有这么讨厌她吗?会因为演唐灿的演员没有过那些乱七八糟的新闻而没有那么讨厌这个加戏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显而易见了。
有时候,还是需要把演员本身和角色需要表现的东西区分开来。虽然我也不知道编剧为什么一定要搞得这么乱炖还不能细推敲。。事实上,如果接受了编剧非要这么写各种乱炖梗的话。
我反而觉得齐明月这两集的人设挺符合设定的。她和尖尖的那一通吵架,行为逻辑上是合理的。
比如一开始假装看不见尖尖,后来尖尖受伤了,又赶紧过来扶着。还买了药水帮她涂,但是当发现对方两人早就知情,又开始莫名的愤怒,并且开始迁怒于尖尖。吵着吵着就口不择言。但尖尖也并没有一味的感觉自己就是亏欠了,内疚了,这一点就特别好,因为尖尖只是觉得不该因为而失去好朋友,但是她最不喜欢就是别人误会她。当年齐明月说她不体谅两个哥哥的时候,她也是生气跑了,这次先跑的也是她。我觉得编剧在这一段里,两人都维持了基本的人设。
齐明月在尖尖跑了之后,又跺脚,有后悔又有没吵够的感觉。。特别真实。
显得还挺可爱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编剧写她的这几条感情线就一定是合理的。。我只是说,在接受了现有的编剧非要狗血的逻辑现实下。她的表现是合理的。
包括大家都很气愤的突然亲凌霄。我都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如果一个女孩能喜欢一个人九年,还误会自己是对方的心上人,那鼓着勇气凑过去亲一下。怎么了。。。王漫妮还奔跑去酒店了呢。。。。
综上所述。我突然又对这位编剧恢复了些许的信心。
可能是前几天喂他的药起了效果?
能从这两集里看出来了许多伏笔和铺垫。而不仅仅只是粉丝们的脑补了。
那么就还可以继续愉快的追剧~
-----------------------------------------------------------------------------------------------------------------------------------------------
宿醉回来补剧。狂灌了两杯咖啡。精神抖擞
昨天在 club 喝到半醉时刷到一个友邻说,接受了这部剧是一个偶像剧以后,就感觉适然多了。
看完这两集也挺有同感的。
分两个部份,第一趴是针对演员,第二趴针对编剧。
【演技】
1.张新成又一次表现完美。在听到李爸说到自己亲妈消息那里。那颤抖的筷子出卖了他的内心,每一次这个停顿和继续夹菜,表情和动作都这么到位。看得人又心疼又难过。完了以后还想为演员的表演鼓掌。
2.涂老师的表演真是好生活化呀。那个从公车上走下来那一小节。真像纪录片里的远镜头。每次一到爸爸们这种戏,就能稍微从后面这些集里浓重的偶像剧拉出烟火味儿来。
3.谭晶晶和张新成的对手戏也太有火花了吧。接戏接得那叫一个流畅啊,在子秋告白那里。两个人的那种节奏太舒服了。完全不会让人在某一秒里跳戏。海燕那段快要笑死我了。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那个李尖尖回来了。谭松韵处理得真的很好。而且这种感觉只能意会。我也说不出来她是通过了什么,让我感觉到了这二者的区别。
想看两人演男一女一的戏我都说累了。求金主爸爸看到。
4.宋威龙给我的感觉还是那样。每次对手戏,我都期待他。可以再多一点,那种感觉再多给点。可惜了。。他每次都正好在我快要觉得,哇,这样演很棒的前面停下了。他一定是那种演员。就是导演让他怎么拍,他就能很好的完成导演的要求的演员。所以我觉得说他演技差什么的也确实不公平。可是,他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粉丝就另说了。粉丝嘛看自己家偶像,光坐那发呆一小时,他们都能脑补出来千姿百态,万种精彩)。其实他可以多试错的。看到不少热搜下讨论他都说他是木头美人,但明明我看了某个综艺,他私底下好动得不得了,分分钟上房揭瓦,还时刻拿棍子在那里舞的。。没有必要这么拘着啊。少了灵气和一些大胆的表演。就难免会被人吐槽。
【剧情】
作为分开片段来看的话。这两集许多地方我都觉得很搞笑很好玩的。比如凌霄对尖尖的厨房表白,在天台上??
第一次忍不住在剧才刚播就下评论。本来心血来潮打开豆瓣只是想看看大家对于两位母亲的看法。她们的故事有太多可以深挖之处。这部剧虽然走的是轻松温情路线,但一开始却有着想写实的野心。
很多人对童年李尖尖的双标仅仅理解为她是个颜控。其实颜控的难道不是下结论的人自己吗?是你们个人对孩子们的颜值作出了比较。但对于李尖尖来说,她对贺子秋一开始的厌恶难道不是出于抗拒他母亲有可能取代自己母亲的位置而产生的吗?就算小贺子秋长得比小凌霄帅一万倍,小李尖尖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愿意接受他和他的母亲啊。
那两位母亲也是,毫无疑问她们性格中都有软弱和自私的一面,但现实中太多家庭就是由如此成员组成。可能还包括很多痛骂她们的观众,骂得越狠的,往往越缺乏同理心,自己面对现实困难的时候同样更容易倾向于先怪责别人原谅自己。
看过一篇评论说开篇对于两位母亲的行为动机挖得太少。我觉得这个评论同样是欲加之罪。大部分观众并不是以一个看“都很好”的心态打开此剧的,一开始夫妻争吵场面已经很多了,过多用墨在这种纠葛上会损失大批年轻观众。但个人认为这个伏笔会在后面续上。对于父母的理解和最后放下心结应该是大哥小哥长大以后去解决的课题。
让我忍不住想写几个字的,是打开豆瓣以后居然发现这剧开创了一个奇葩的评论潮,一堆人在喊不要走感情线。我都惊呆了。这不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吗?家庭剧不走感情线?什么是家人,兄弟姐妹父母夫妻儿女都是家人,怎么突然间夫妻关系竟被排斥在家人的列表当中了? 青梅竹马的感情不都是小时候当兄妹,长大再突然发现有了不一样的情愫?更何况看预告他们中间是分开了一段时间的,重逢后还一度有了生疏和隔阂。这种感情变化实在再正常不过了。难道这些反对感情线的观众人生中都是一见钟情,如果开始没有想法后面产生想法就是耍流氓?2020年的观众已经开始从反对演员本人谈恋爱升级到反对他们扮演的角色谈恋爱了吗?真的是绝了。 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磕李爸凌爸CP,大哥小哥CP,是不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电视剧只需要男演员,不再需要女演员了?强行把请回答1988拍成摩登家庭可还行。
另外很多人在质疑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合理质疑也很正常,只是为什么仅凭质疑就可以打出分数了?难道这竟然是个预判分? 既然如此,让我也任性一次吧。
—————————————————————
看到凌霄,贺子秋从国外回来,发现奇葩评论大部分还是那些
1. 抄袭某韩剧,某日剧,为什么不完全抄按照某韩剧某日剧那样那样拍
——那到底是希望抄袭还是不希望抄袭呢?首先说抄袭又没有作出任何对比铁证,到底情节有多少雷同,反正就是抄袭了。但接着又要求按照里面的情节一样的处理。呃,这意思是怪编剧为什么要写不一样的人生故事,为什么不能所有的故事按照别的片子一模一样的拍一遍,然后才更好按头抄袭吗?即使想抄,在光速发展的时代相差了20年的背景,再拍那种慢节奏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切实际的。30年前家家户户可以饭后围在榕树下聊天乘凉,20年前可以拿个热水壶搬张椅子坐在湖边嗑瓜子,到了今天,还有多少城市可以拍出这种光景还能不被人吐槽的?连邻居们的家长里短都只能在一个小饭馆里进行了。
2. 编剧和导演的另一部片子烂尾了,这一部也大概要烂尾,快跑!跑不跑再说,但先顺手一星
—— 我完全可以理解弃剧的人,但无法理解打低分的人。虽然只根据一部剧就判整个剧组死刑有点过于冲动,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为了防雷不看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只是如果一个学生考砸一次,不用改卷就自动给以后每一张试卷打零分,这种老师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确定这种逻辑还能拿到教师证吗?我是没怎么看大家说烂尾的那部剧 — 无论是剧情还是演技从开片就不怎么吸引我 — 但这不妨碍我认为以家人之名这部剧到目前为止都还很吸引我。正如正午阳光也拍过我看不下去的剧,于妈也拍过我从头追到尾的剧。当然由于铺天盖地的风评,我也担心这部剧会烂尾。但我看十集就只能打看过的十集的分,没办法看第一集就去操心最后十集的剧情甚至杞人忧天提前下定义。不然我不就等于自动扮演围观李凌两家故事又不带上帝视角,不明真相却喜欢指手画脚的居委会大妈的角色了吗?当然如果真的烂尾了,自然也应该收获一个相对应的分数。
3. 编剧对女性角色不友好
—— 这一点可能是我最想聊的。其实一开始这种错觉不过只是因为刚出场的女性角色更多,但这剧里的男性角色就都没问题了吗?凌爸一天到晚忙,对家庭疏于照顾,遇到问题总爱逃避,对家人缺乏沟通了解。学校男老师跟明月妈妈一样,都是只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凌霄舅舅跟他外婆家女性三代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自私自利。赵华光就更不用说了,全剧头号渣人。甚至凌霄长大以后都开始被观众骂了。
所以苛刻或双标的也许恰恰是观众,剧情只展现了众生百态,他/她们都有可恨的时候,也有可怜的时候,有善良的时候,也有无奈的时候,还有大快人心的时候(居委会大妈开水赶跑赵华光)。一个鲜活的人通常都不是片面纯粹的好或者不好,大多都被生活烫得满身伤痕,一面伪装着保护自己,一面势利的计较着别人,一面躲在暗角里舔自己的伤。
即使是凌霄母亲这样好像没做过任何一件好事的角色,编剧也通过她母亲和兄弟展现了她的原生家庭,也通过了居委会大妈的蜚短流长表现了同为成年女性对她的理解,虽然对于孩子的意外认为她责无旁贷,但对于她在濒临崩溃边缘抛夫弃子却是一个体谅的态度,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过好了,才有能力对别人好。” 这方面她们作为邻居比她家人更能理解她。无它,谁的生活都不容易。
如果最后承受骂声的还是女性居多,那我只想说其实是这个社会对女性依旧是更加的不宽容。
4. 靠两个哥哥无限宠来吸粉未成年少女,但过了这个年纪已经没办法被吸引到
—— 看到这种评论我是失笑的。这剧表现了这么多社会问题,成长问题,如果真的已经是个社会人,但又对其他的置若罔闻,着眼点还只是“想要两个同款哥哥”,实在很难猜出评论者的年龄。我个人反而觉得,对于没有经历过背井离乡,以及毕业离别的观众,其实要了解和接受后面重逢的剧情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现实是即使哥哥们没有离开9年,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如果各自恋爱工作成立家庭,逐渐疏远也是个必然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编剧让妹妹和大哥相爱而不是小哥的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最后在同一个户口本里,才能切题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收养寄养的还能算是儿子,邻居家的儿子可不是儿子)不然这剧拍到各自上不同的大学就要结束了,再拍下去就是分离。李爸是个重情义的人,他跟亲妹妹的联系,也就是逢年过节的一通电话了。
5. 凌霄人设崩了,他就是个白眼狼
——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回到第二条。如果后面编剧没有把这故事编圆再骂也不迟。李尖尖,凌爸,李爸都没有怪他,更没有对他或者子秋进行过任何道德绑架,这样骂过他的只有他外婆家女性三代,他舅舅和居委会的邻居们。既然官方在剧中都提前进行了回应,我再说就多余了。
—————————————————————
看到庄北对明月一见钟情,我就知道糟了。其实我觉得庄北喜欢明月还是可以理解的,两人气质比较相近,但那一刻明月的造型也没有什么让人一见钟情的说服力啊,当然更没有说服力的是从小拍戏阅帅哥无数的唐灿居然会对庄北一见钟情。其实真的想说,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日久生情的。如果这群人一直等到25岁+都可以不恋爱的,把暗恋进行到天昏地暗,实在也都不是一见钟情的主吧。能看的出来庄北和明月的对话是在为后面庄北怂恿子秋追尖尖留下伏笔,本来庄北看不懂这个三人内耗两人的走向之前未必会这么冒失,但以为凌霄另有所爱,才水到渠成的去“点醒”贺子秋。庄北这个人物在此剧中既是预言家又是女巫,所有分析都头头是道,验人毒药解药都用到一个人身上了,本来子秋出国减轻李爸负担是正理,但结果却导致子秋九年国外困苦交加,但换一个角度,的确李爸省下来的钱把面馆越做越大了,也请上人帮忙了,最后子秋还练就一身本领回来,也不是坏事。同样误导子秋对妹妹的感情必然又让子秋承受了人生中第一次失恋,但他如果从此能打开了这个开关,正视自己除了亲情以外的感情需求,对身边的异性开始关注起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可是看到评分掉下8分,我还是觉得很遗憾。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为什么从一开始群嘲杜华到最后还是不断以杜华标准评分选歌成团,还是最后的观众评分标准决定了一切。笑到最后的必然是杜华们 — “看吧我就知道会这样。” 导演组在过程中所有的尝试和努力就这样被漠视了。自从开播以来,关注的热点讨论的重心都是最后三兄妹有没有爱情线,宋威龙演技是不是依然不过关,这个剧组是不是必然拍出烂尾剧,国产剧是不是没有爱情不能活,编剧是不是对女性保持极大恶意。但是对于全剧用了心的地方,除了肯定谭张的演技,小哥李爸全剧性格零瑕疵担当,其他值得肯定的努力却少见有人关注。比如播到了20集还是极少注水成分,虽然偶有回忆,但更多的是穿插了一些没有播过的回忆片段,丰富了彼此从不接受到接受,从娃娃亲到认定此生唯一的过程,甚至包括两兄弟在国外经历,还有其他不待见的亲戚的境遇,都埋了很多伏笔慢慢的交代给观众。每个人都性格分明,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相处时有矛盾有冲突,但都彼此关心着对方,到最后随着对彼此经历了解的加深互相理解,与自我和那些放不下的过去达成和解。观众一边说我们不要甜宠剧,但只要剧中出现任何矛盾冲突,都迫不及待的选边站,恨不得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那最后不是落到甜宠剧又是什么?当然最好全世界每个人都是子秋李爸,但如果真的拍成这样,是不是又要被吐槽为玛丽苏和圣母剧了?
我的妈呀,谭松韵尖叫土拨鼠,怎么那么怼天怼地的可爱啊,来大姨妈拿内衣那一段骚操作把全家惊到落荒而逃。她出场自带bgm的女人,服了。全家非血缘家庭氛围可真正能量。点赞打call。
四星预定。张晞临、涂松岩、杨童舒等老戏骨演起这种生活剧太有感觉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是戏。张晞临、杨童舒对手戏的低气压,“放过我吧”真的让人看到两人的无奈。然后涂松岩和张晞临喝酒的戏也是经典了。难得三个小演员也演得很好,凌霄、贺子秋的性格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三个小孩友谊的开始打架那一场戏太可爱了。小尖尖真是个可人儿呀,我也想有这样的妹妹呀。换成大演员后,张新成和谭松韵都是新生代中我难得喜欢的演员,三个少年人之间的亲密感很不错。这有趣的“一家人”的故事感觉我可以看一百集,哈哈哈哈……
这设定放佛我小时候幻想的场景:俩没血缘关系的帅哥跟我住一块,都把我当香饽饽任我差遣蹂躏,并且我还能在第一线嗑他们cp哈哈哈哈
不现实的美好主义电视剧。。。国产剧就是国产剧。。。。永远是这种套路。。
拍的真不咋地
开篇五个人的群戏,“三小无猜”式的相伴成长与温馨的家庭日常都很有趣。而三个主演正式出来后,剧集正式步入正轨,他们的性格各自迥然不同,却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以看出来,这部剧并不只是简单地聚焦于家庭温情,有着不少“反套路”的悬念色彩和复杂的讨论面向: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温暖与沉重,被迫分离和重逢后的尴尬与误会,都会交织在后续的情节中。
终于又看到我本哥校服了!!!!!!
“可这日子还得继续,不是吗,所以啊,得咬着牙,撑住了”,谢谢,敬“莫名其妙的乐观”。
不能接受亲情变爱情,即便没有血缘关系。
剧情太假了 凌霄妈和尖尖爸都塑造得太极端了 也就电视剧敢这么演 女主就算从小没妈也不可能这么神经大条 亳无界线感跟个傻子似的
家长里短的细节写得特别好,烟火气,不细碎,不失真,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关系立住了。前两集三个子役的演技功不可没,两个爸爸的邻里CP也莫名好嗑。温馨诙谐的剧情下,探讨的却是是枝裕和式的厚重话题,三小无猜的相伴与母亲角色的缺失,从非原生家庭的羁绊到对原生家庭伤害的反思。
我好像看到一种希望(中国gay家庭幸福美满化)俩男人搭伙过日子,有意思。(ps不要走感情线!!!!!)
剧情题材挺新颖的,有些人看都没看怎么能轻易下结论,故事背景蛮温馨的,男女主也都是曾大红过的明星,希望这部剧收视率爆火吧,这样的阵容怎么能不爱呢?
讲家人就讲家人,能不能不要强行搞爱情线,谁会和自己家人谈恋爱啊,受不了
神仙剧组,神仙选角!我太爱了
“本来打算看高中版家有儿女的,结果夏雪和刘星亲嘴了,你说恶心不恶心”
“我男朋友一开始是我哥哥,后来变成我老公。”张雨剑快本随口嘴瓢没想到悍跳预言家!(毕竟本剧和《下一站幸福》同一个制作班底)
题材新颖,演员都不错,两爸仨娃的神奇家庭配置,琐碎日常可以多来点,剧的服化道看着很舒服真实鲜活生动。
确实是非常新颖有趣甚至是前卫的设定,当出现那句“两个大男人带着三个娃搭伙过日子”的台词后,真是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千万别误会了,这绝对不是什么腐剧。两年前在看是枝裕和的金棕榈大作《小偷家族》时就在想:国产影视剧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这样一部探讨新型的邻里和家庭关系的作品呢?这不就来了吗!不过它不会像《小偷家族》中探讨的东西那般沉重,更多的是生活中柴米油盐,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融化在“一家人”围在餐桌前的那顿饭里。非常生动的细节,三位小朋友“不打不相识”,又在饭桌上彼此交心,成为“三小无猜”的好朋友,真的会让人想起儿时的那些伙伴,想起去邻居家蹭过的饭,想起一起玩过的水枪和一起打过的架,满满都是回忆。
3.5;虽然仍不免高开低走,但整体很喜欢,尤其是富有烟火气的亲情戏部分,日常生活的温暖与残酷呈现得均比较真实,三个孩子与两个父亲的互动幽默灵动,几个“被抛弃”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爱联盟共同抵抗生活的重锤,虽无血亲关系,却蕴含了人间朴素而通透的光,遇见彼此就是神赐。对相隔九年未见的尴尬描摹得太好了,以及三人如何面对亲情与爱情的确认、转变以及最终的释然,均处理得较为细腻。对于那几个不负责任的父母,后面的洗白其实大可不必,难以拥有父母资格的人还少吗,真实表现其冷酷自私一面更接地气(完全不接受陈婷的突然悔改,这人就是本质上的恶),不过考虑到主流舆论引导,这样处理也在所难免。想不到这剧的分这么低,戴有色眼镜恶意低分毫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