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叹槐花
槐花推荐上大学这一段拍的太勇敢了,取消了高考,推荐上大学,领导高高在上,穷人家的孩子真是啥办法都没有唉,说实话我还挺理解槐花的,除了出卖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文革的时候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严歌苓的天浴表现的也是这一段,每次看到这种剧都好想哭,放到现在肯定是不让拍了,那个年代,唉……
2 ) 叶落长安
1942年,河南连年灾荒,难民们大规模逃荒到陕西,年仅十岁的郝玉兰跟随父亲也融入迁徙大军,在古城西安的小东门落下了脚。玉兰为生活所迫,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白老四,后又共同生育了五个孩子。玉兰和她的七个孩子以及小东门的河南乡亲们相濡以沫,共同渡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玉兰都充满希望地活着,她对自己许下了三个愿:让和蔼慈祥的二奶奶安享晚年;开一家河南风味餐馆,让父亲有用“武”之地;抚养孩子健康成长,个个过上好日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玉兰的希望一个个成为现实。玉兰和他的老乡们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郝玉兰从当初那个逃荒而来的小姑娘变成了能够为家人、朋友撑起一片天空的大女人,岁月的磨砺也让她身上的母性光辉愈发的耀眼。儿女们由对她的不理解到深深地敬佩。是她,帮助大女婿长安的工厂度过危机;是她,时时记挂着漂泊在外的二女儿槐花;也是她,背着难产的小女儿牡丹去医院。最后,她选择与小儿子东京生活在一起,用余下的时光来弥补对儿子的亏欠。玉兰的几个孩子也都长大各自成家。当年愣头愣脑的长安成了家具厂厂长,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重拾初心,原谅了竞争对手,与莲花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当年发誓不再回锦华巷的槐花在经历了感情的挫折之后回到家里,却不料扰乱了初恋情人平静的生活,无奈之下,远走他乡,继续追寻自己的幸福。岁月流逝,唯有真情不变。
3 ) 真实
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因为妈妈让牡丹把孩子生下来,让莲花原谅长安而打低分……
妈妈的行为有问题,价值观有问题。甚至剧里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可这不恰恰是这部剧最真实的地方吗?每个人因为各自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这种各自的不完美才是最应该拍摄出来给大家看到,给大家讨论的不是吗?如果因为对主角行为的不满而打低分,那以后只能看到歌颂各种赞扬,各种包装后的“正能量”才好吗?现在春晚的小品满满“正能量”,大家不更是在吐槽吗。这部剧真实的拍出了那个年代人的行为那个年代人的想法,让现代的我们有了讨论,有了反思,这样的真实不好吗?
4 ) 好电视剧都看不过来了~
那个...我特别想知道后来 长安为什么坐轮椅了,我现在晚上 一会看 叶落长安 一会看 京城四少,一会看 夏燕的秋天,,,
我家没闭路,就能收6个台,。不过很无敌,有三个台的电视剧都很经典~
5 ) 叶落长安 观后感
一宿拉着看完了这部剧,也哭了一宿,有时候一些上辈的亲情在现代社会里还依然清晰,我没有经历过那些逃命和挣命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有时候在拉家常的时候也会宣布一个人的死亡,或许生活的艰辛让人们对生死已经漠视,在一些人的眼里,自己能吃上饭,比什么都重要,哪怕要出卖亲人也在所不辞,河南人在全国人民的眼里就是穷,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那顽强的生命力,当我们还在抱怨周围的种种不满时,那时的穷人还在挣扎。
玉兰在孩子、丈夫和姥娘的眼里是狠心的,但是也许站在玉兰的角度看看也许会是另外一个评价,——10岁被父母抛弃,并踏上了追随父母的逃荒之路,16岁被狠心的姥娘卖给了大他20岁的已婚男人,这种被摧残的童年和青春都应验在了玉兰身上,当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出生时,也仅仅想到的是不该让他家老头子碰他的后悔和孩子出生时的喜悦,这是母性。但是生活的艰辛让她难以均衡每个孩子的意愿,如果是我们自己也很难掌握火候,每个都是亲生的,况且还有梁老汉临死托孤,最明显的就是东京在大结局的时候在姥爷坟前对玉兰倒出的苦水,唯一的儿子却不如外来的长安。但是在猛然的下跪后,我看到了母子的原始关系。
其实我觉得对于40多岁的陈小艺来说,这种70年跨度的玉兰真的很难演,越往后越觉得假,其实这是经历过的才能真真正正的演好这个角色,不能说陈小艺演得不好。其实只能说很好了,女演员本身没有经历这种生活的累积,相比于同是老年人,姥娘的演出异常出彩,那朗朗上口的河南话,异常亲切,这是闪光点,但是陈小艺,这个四川娃真的很难为他了,但有时候还能听到些许的河南普通话。倪大红的演出同样出彩,随手就打媳妇,随口就骂街,自然清凉,好似真真正正的生活,好像你在乡下碰到的一个老大爷一样。在全家人过年的时候,发出了一生拿过的最多的钱。没有吃到喜欢的红烧肉,双手合十的离去了,撇下了一大家子人,驾鹤远去。可叹,这个13岁出来闯的河南人,靠自己的努力和节俭,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这是这个家庭最成功的男人,也是最善良的男人。倪大红演的异常出彩。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槐花的“心大”,这种心大是在家庭里熏陶出来的,看着东京转送老娘家,苦苦哀求上学的莲花在舅舅家做起了“免费保姆”,还有本来上学的长安做起了木工徒弟,这坚定了槐花的决心——走出锦华巷,永远不要回来,这也导致了在最终的时候母亲给她撂下的话——你走的太远了,你还是走吧!!也许过程是艰辛的————为了取得工农兵保送资格,不惜送给当官的自己的清白,在走出新华宾馆的那一幕,你也许会看到这个女子的坚定和近乎变态的冷静。让人很害怕的——感觉早晚会出事——包括她的爱情!
另外一个心理扭曲的也许会是东京,这个很小就被抱走的孩子,一直与姥娘姥爷亲,尽管在上山下乡的道路上的典型,在现在看来或许就是一根筋,或者SB称谓,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一封毛主席的回信,竟成了护身符,包括张主任的男人和白老四的金条。在那种指鹿为马的社会里这能应验一句——变态的社会和跟着变态的人民。当躺在病床上迎来父母探望的时候,依然端着官腔,响应毛主席号召的架势,感觉真是病入膏肓,这也导致了他在包田到户后的失落,以及返城后的迷茫。其实我感觉东京到最后给大家惊喜的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尽管翠花的阻拦,但是也许这就是东京的童年带来的——没有母爱和内向的性格,回归自然或许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
翠花的出场太过狼狈,也是当时的情形,蓬头垢面,活脱脱一个乡村老娘们的架势,这也在返城后与牡丹的矛盾中一一呈现。其实她心眼不坏,但是有些浅薄,这只能说他的家庭的原因。当她看着过去的典型在床上睡觉打发时间的时候对丈夫的咒骂,以及与牡丹大打出手的架势,只能说她的野蛮之气,但是当最后跟随丈夫丢下豫盛大酒楼下乡种大棚的时候,她也从了丈夫,因为她还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她很活泛,比玉兰活泛很多,但是那些在玉兰眼里只是昧良心,其实这种蔓延的姿态在玉兰数落翠花要求撤掉豫盛大酒楼一楼的胡辣汤的时候,戛然而止,相比玉兰,翠花还很年轻,还不老练,只是这种姿态在玉兰的映射下,显得有些太过明显罢了。
其实电视剧在兄妹之间的矛盾中刻画的有些太浅,也许时间的跨度太长,不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其实我觉得最最缺少的是长安与东京的对手戏,感觉到底也没有给观众呈现,有些遗憾,其实这中间包括了很多——东京的失落和长安在得意后的急躁。以及玉兰在两个儿子中间的权衡。其实在这中间有一幕不是很清晰的呈现——长安的厂子被辞去的员工烧毁后并濒临死亡的时刻,东京和家人去邀请邻居去为长安献血,在玉兰到豫盛大酒楼向东京借钱发工资的那一瞬,东京似乎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给了,也许嫉妒只是嘴头上的,亲情还能掩盖一切!
莲花和长安在玉兰眼里就是一对苦娃,他们的婚姻,玉兰是不同意的,她心疼两个孩子会过她过过的日子,在长安的师傅被批斗离开后,长安在各家各户做木匠活的时候,他们的心还是拴在一块的,直到母亲的委婉拒绝,长安明白了玉兰的意思和爷爷临终时的嘱托。很矛盾,一边是心爱的女人,一边是大爱的婶子……包括在后来与小混混的对决,这也说明了一个刚强男人的无助和验证了一句——从小没叫过妈的孩子真的需要一个女人来指导生活了,包括白老四的促膝长谈。对白老四来说,家里的孩子就长安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没爹没娘13岁逃荒至长安,开始了慢慢积累。这是这个家庭里两个最有成就的男人的对白,这也暗含了长安在以后的生活中的倔强和处处好强。这也带给了他富裕的生活和杀机。莲花对上学的心切,以及玉兰的决绝,这些在母女两个以后的生活中的一些的不解,其实每个孩子,玉兰都没有做好,喜欢上学的莲花没有如愿、东京去姥娘家后的结巴、没有吃过苦的槐花和牡丹对普通生活的不屑。但是到了最后都验证了二奶奶的那句话——只有吃过苦,才能过上好日子。莲花和东京,他们是幸福的,成功的。而槐花和牡丹,亲情的缺失和婚姻的失败或许就是这个结局了。
其实我觉得大结局时大林的出现有些意外,同样也是古稀之年,叫上一声娘感觉有些很别扭,也许这个时候的出场有些太突兀,没有契合好,但是本剧还是有很多的神来之笔——二林的婚姻被玉兰的数落后的挽救,以及“死后”的长安被玉兰硬生生摇醒。
其实本剧还有一点,那就是邻里关系。不得不说。玉兰是个热心肠,没有她办不了的事。包括郑光的婚姻处理——很巧妙的处理了张主任的委托和郑光家里人的失望。也还包括赵俊两口的婚姻,还包括收留同样来西安逃荒的梁老汉爷俩,种种的迹象表明玉兰是一个很会做事的人。但是有些没有考虑到——在菜市场的铁饭碗最后丢了,这也有些违背了玉兰这人性格的豪放——包括儿女的抱怨以及姥娘一出场就数落谩骂。这些都能忍,为啥在市场还是不能容忍同事。况且还是铁饭碗。在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抱着这样的看法,但是到了最后我看明白了——玉兰的活泛。卖冰棍比铁饭碗多挣好几倍,为啥不做,在前卫的小女儿牡丹的点拨下,丢下铁饭碗,到电影院卖冰棍,以及日后和翠花在家里卖胡辣汤,还包括劝导东京放下架子适应新工作,还有劝导莲花辞职去帮长安开厂子,这些都说明了玉兰的思想转变,这也许就是经历了磨难才知道变通的代价换来的。
大结局有些意犹未尽,也许天蒙蒙亮的时候看大结局也到了萎靡的状态,只是觉得东京的那一跪让人心酸,都说养儿防老,似乎也验证了这些,但是我看不到玉兰的未来,在她来到这个家庭6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的太多,也经历了太多,也许在给姥爷开豫盛大酒楼的时候,故事似乎可以戛然而止。甚至不包括姥爷的死亡,或许这个结局是大伙看到的。或者在70大寿上的举杯中华丽谢幕,包括凸出的主题——叶落长安!整个故事是悲也好,喜也好,但是玉兰没有结局的结局似乎存有一丝的联想,包括整场二奶奶的那句话,以及姥爷的大师傅梦想。可叹也好,可悲也罢,这些生存的本事,和岁月的痕迹才是我们看到和学到的。
6 ) 叶落长安的演员
我看见评论说。把那个河南姥姥换掉就好了
依我看。那位老演员演的真好。你们讨厌他演的这个角色。才是对她演技的一种肯定。。。。。。。。。。。。。。。。。。。。。。。。。。。。。。。。。。。。。。。。。。。。。。。。。。。。。。。。。。。。。。。。。。。。。。。。。。。。。。。。。。。。。。。。。。。。。。。。。。。。。。。。。。。。。。。。。。。
诚意之作。价值观相当正确。
温情,感动,那年代的人就是淳朴善良。
爱看~看着是「活着」的加长版。。活着是为了受苦的。刚去过西安~喜欢那里阴雨绵绵的大背景~城市的古韵轻轻地钻出地面~多少故事流淌在泛青的城墙下~是你曾经的故事么?
难得。题材独树一帜。玉兰的娘演的真好。玉兰,老四和其他几个河南妇女也好。越来越逼近历史的真实。几乎没有婆婆妈妈的感情戏和乱七八糟的家庭纠纷。如同真实的生活:大都是普通的好人,过平凡但独特的日子。但化妆太粗糙。如果结尾不是搬迁就更好了。难道不搬迁这种剧就结不了尾吗。
前面可以 后面不是很好
真心很不错的年代戏,横跨几时年的传奇故事,演员都是实力派。故事情节饱满,节奏明快,不可多得的佳作。
有时间回来补完,感觉是部好剧。
不错。苦情。
话不多说,一个字————好
大陆电视剧要避免狗血,最好的途径是改编文学名作【7↑】
老妈观剧单。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敢拍的,很多地方非常真实。赫玉兰从来没有得到过完整的母爱,哪怕后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依旧不懂的如何去爱自己的子女;因为对她来说,她已经做得比自己的母亲要好了,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谁想到10年前左右还有这样的好剧,然后这个导演多年以后就拍了《带着爸爸去留学》这种烂剧,直接把孙红雷拉到了无底线拍烂剧之流(不过演员也差很多,真的不能找爱豆演戏啊)……人活着就是不断折腾,这是这类剧最让人最大感慨的地方。
除了槐花让我觉得无语以外其他都挺好。最难看的是演江小小的那个女人,额滴妈呀!简直是把脸削成鬼了!!
真实故事改编,主角我爷爷奶奶都认识,是个小人物,很真实
刘涛实在太美了!《天龙八部》的阿朱就整个美到不行,这么多年过去了,刘涛经历了结婚生子,反而变得更美了!好喜欢她啊!
国产电视剧中的一朵奇葩,管你是穷是富。
圣母白莲花的养成之路。后半段没了生活基础,全是中学生意淫的作文。就像是前半段有个代笔
20230304在卢家楼上和奶奶、老爸一起看过一集。种丹妮蛮漂亮
那个槐花真他妈的恶心死了
槐花放在现在来看,大概会成为最受欢迎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