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第一季的结束给观众留下了诸多未填的大坑。 笔者看侦探推理剧最喜欢的就是根据作者给出的线索脑洞大开,希望模仿的作者的思路猜测一下剧情走向。 这里列出一些这一季剧情给我留下的最大的疑问,以及对于第二季剧情走向的猜测,希望可以和各位喜欢《白夜追凶》的朋友们讨论一下。 写作中如有对剧情理解不当的地方,也希望各位不吝指点。 ———————————————— 1.困扰关宏峰的梦魇 其实这一点是我在看大家对《白夜》剧情讨论时最大的困惑,大家好像都聚焦在哥哥陷害弟弟的问题上,但其实对于哥哥来说,显然还有一个更大的污点很少有人提及,就是造成哥哥黑暗恐惧症的源头:伍玲玲的死。 关于伍玲玲的死,根据剧情,有几点需要确定。 第一,关宏峰认为杀死伍玲玲的是自己。这一点可以根据关宏峰在黑暗恐惧症发作时出现的幻觉,以及他对两年前军火案的回忆得到佐证。 第二,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关宏峰在事后向警察局隐瞒了是自己开枪打死伍玲玲的事实,并且想继续隐瞒下去。 关于这一点,剧情中也有很多佐证之处。 (1)韩彬问关宏峰当年军火案的细节时,关宏峰选择了隐瞒。 (2)从关宏峰关于杀死伍玲玲枪支重新出现的谈话来看,警方并不知道当年对伍玲玲开枪的是关宏峰; (3)躲在暗处的势力一直以伍玲玲当年的死来威胁引诱关宏峰,吴征案他会被引到现场也是因为这个。 所以,由以上种种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关宏峰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向任何人说出当年伍玲玲死亡的实情。 第三,关宏峰为什么要隐瞒? 三十多集剧情下来,不管哥哥做过什么,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坚信哥哥是一个正直的警察。那么他隐瞒伍玲玲死亡的真相一定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是为了找出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由关宏峰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在军火案中关宏峰一行遇到的险情显然是因为警方有人泄了密。而会知道泄密问题的只有当时在现场的三人,关宏峰、周巡、伍玲玲。 如果关宏峰说出了伍玲玲死亡的原因,尽管伍玲玲的死并不是他故意的,也一定会导致他很难再参与到军火案的调查中,那么警方内部的黑警就很可能隐藏下去了。 第四,杀死伍玲玲的枪为什么会被反派掌握? 按照关宏峰的回忆来看,当时伍玲玲倒地后,枪还在他的手上,出去看伍玲玲时,枪掉落在了伍玲玲尸体旁。应该没有任何机会被人拿走。 那这只手枪到底是如何丢失?又如何到了反派的手里呢? 根据关宏峰的回忆,那只手枪是那个在他脸上划了一道的打手掉落的。当时关宏峰拿手枪打伍玲玲的时候,也没有戴手套,那么那个手枪上应该有打手以及关宏峰两人的指纹。那么关宏峰要说是杀手先开枪打死伍玲玲之后,自己再和杀手搏斗,进而抢过手枪打死杀手是可以说得通的,也不会引起怀疑。 那么关宏峰自己会刻意隐藏这个证物吗?我个人倾向于不会。因为周巡来的时候这把手枪是存在的,如果关宏峰在那种情况下还可以隐藏证物的话反而容易引起怀疑。 那这把手枪就可能是在交回警局之后丢失的。这就又涉及到警局内鬼的问题了,也就是关宏峰为什么会被这把手枪牵着鼻子走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害怕物证会使他开枪打了伍玲玲的事情暴露,而是他知道能能够偷走这个物证的人一定是警局的内鬼,这把枪是牵出警局内鬼的关键线索! 第五,为什么霞姐要开车撞死伍玲玲? 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疑惑的,根据伍玲玲当时的中枪位置来看,八成也是凶多吉少的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立刻撞死伍玲玲? 也就是反派那边当时要确保伍玲玲立刻死亡,不给关宏峰与他对话的机会。 网上有很多关于伍玲玲是黑警或是身世与幕后boss有关的猜测。 关于身世这一项猜测我认为不大可能。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想害关宏峰的人一定是当年军火案背后的人以及警队内的黑警。 那么害关宏峰的原因就不可能是为了给伍玲玲复仇。因为当年伍玲玲就是被霞姐开车撞死的。如果真是身世相关的话,不可能要开车撞死伍玲玲。 那么伍玲玲是黑警这个猜测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如果伍玲玲是黑警,那么霞姐撞死她是要确保她死透了,不会落在警察手里说出事情真相。 如果伍玲玲是黑警,关宏峰打死她也能洗清关宏峰的污点。 但这个猜测同样是有疑问的,那就是伍玲玲如果真的是黑警,即便她没死又是否真的会受到严格调查,并交代出真相呢?如果伍玲玲是黑警,让她活下来指正关宏峰用枪打了自己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这里不禁想要提出另一个猜测,那就是或许当年杀死伍玲玲的真凶并不是关宏峰。 从关宏峰的回忆中可知,当时集装箱中很黑,他判断是自己射杀了伍玲玲只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开了那一枪后,伍玲玲中枪倒了下去。 如果笔者的猜测成立,那么关宏峰的那一枪其实并没有打中伍玲玲,伍玲玲很可能是从被隐藏在暗处的人用消音手枪击杀的。 那么为什么霞姐要立刻开车碾死伍玲玲就说的通了。因为伍玲玲显然在明处肯定知道射击了自己的子弹是从哪个方向射出的,知道杀死自己的不是关宏峰。 但是反派需要关宏峰认为是自己杀死了伍玲玲,所以绝不能给伍玲玲和关宏峰说话的机会,在已经打了一枪的情况之下,又下令开车撞死了伍玲玲。 如果剧情是这样,同样可以洗白哥哥的罪名,而且情节上比黑警的猜测更为说得通,所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自己提出的这个猜测。 2.为什么反派要选择陷害关宏峰?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前一个问题的分析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知道关宏峰隐瞒伍玲玲的真实死因是为了调查处警局的内鬼,那么在军火案后他一定已经开始了调查。 从他会被那个手枪的电话勾引到吴征案发现场也可以佐证。 那么他的调查一定会影响到警局内鬼的利益,正好卧底吴征也得到了关于内鬼的线索。 所以反派这边就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派人杀了吴征并嫁祸给关宏峰,一下就除掉了两个心腹大患。 只是机缘巧合之下刚好因为弟弟出事,关宏峰找到了得以栽赃给弟弟的机会,才破坏了反派完美的计划。 至于关宏峰为什么要嫁祸给弟弟相信大家都清楚。因为只有他有能力找出幕后的凶手,如果是他被进去了,就再也没有翻案的机会了,真正的凶手也会因此得以逍遥法外。 3.韩彬的善恶? 因为我知道韩彬是编剧另一部小说的主角,我原本以为韩彬在这部网剧里不会担当特别重要的戏份。只承担觉得主角有趣就帮帮忙的角色。 但是从最后两集来看,韩彬的戏份显然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了。 要分析韩彬,首先我们就要解决他到底是黑是白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来解答其实很简单,他肯定是站在黑暗面的。 黄山之后没有落到警方手里,这两点都是对反派有关键性好处的,显然是有为反派做事的。 那么韩彬会不会就是幕后boss呢? 答案显然也不是的。 原因有:(1)他对黄山说他是为朋友做事;(2)叶方舟等人口中的大哥显然不是他,打电话联系的声音也不是他的;(3)针对关宏峰的势力显然来源于警队中,虽然韩彬跟警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本人毕竟不是警队中人。 刚刚跟人讨论,发现韩彬虽然应该知道很多,但他在这件事情里可能更多采取游戏的态度。 因为从叶方舟后来的反应来看,反派这边是不知道两兄弟身份互换的事的。而韩彬早就知道,所以显然他对反派那边是有所保留的。 而他显然和反派那边有联系,却也没有和关宏峰这边说,他显然也不是完全帮着正道这边的。那么他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看戏的角色,喜欢看两方互相试探挣扎,觉得有趣的时候就帮一帮其中一方。 所以关宏峰问他你是罪犯吗?他不置可否。因为他是一个灰色角色,既为坏人做过事,也帮过好人,全凭自己的兴趣来。就如同他问关宏峰你还是个警察吗一样?关宏峰这个人物其实也是灰色的,他虽然在与邪恶作斗争,但他也做了诬陷弟弟,隐瞒伍玲玲死因的违法的事,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的警察了。 而且韩彬他的插手绝不会留下伤及自己的证据。我们知道白夜之后还有韩彬的故事,所以白夜这个故事即便最后反派被揪出来了,韩彬应该也能置身事外。 那么幕后boss会不会是韩彬的父亲?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他和韩彬一定有联系,且认识韩彬。 出于这个推测,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韩彬这个角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调查王志革案时。 他接近关宏峰显然是刻意的,提到伍玲玲案也是有意而为之。这也间接说明幕后黑手和军火案有直接关联。 而王志革案也是本剧中与主线军火案关联最大的一个案件。王志革是从什么时候被反派利用,以至后来越狱,潜入警局,查案卷的呢? 我认为韩彬在利用王志革的过程中肯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很可能王志革就是被他说动为反派所用的。 为什么笔者会这样推测呢?第一,韩彬全程参与案件,且很多细节处都透露他早就发觉王志革是真凶,他完全有时间和条件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去威胁利诱王志革为反派做事;第二,从王志革被劫,到犯下一系列案件时间并没有很久,能布局下这么精密的计划且王志革能这么忠诚地去完成,显然是早有预谋,只有王志革很可能在被抓之前就已经加入了反派的阵营。 那么说到这儿,我们正好可以说说下一个问题。 4.王志革为什么要给案卷照相,又烧了案卷? 王志革当时为什么要潜入警局给案卷拍下照片发给一个不知名的账号。 这说明在反派眼里,他们也很想知道关于这个案子的真相。 既然这个案子是他们陷害关宏峰,他们要知道什么真相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为什么他们本来要陷害的是关宏峰,凶手却变成了关宏宇这个真相。他们需要找出关宏峰如何做到这一切的证据。 那为什么后来王志革又要烧了那个案卷? 其实警局内部的人都应该知道,案卷不可能就那么一本,王志革烧了那本案卷并不能掩盖什么。 那烧的动作就变得很多多余了。所以笔者认为王志革烧案卷这一点其实是为了混淆视听,让人觉得他这照案卷其实是为了关宏宇的利益。 因为在平常的视角看来,只有凶手才会想要毁灭证明自己犯罪的证据。从刘长永后来的反应来看,王志革的这个做法也的确混淆了一部分人的视听。 如果反派是警局内部高层,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大费周章地跑到长丰支队去翻呢? 这个疑问我也不太清楚,可能的解释是如果高层主动要调卷宗会很容易被关宏峰怀疑,进而暴露吧。 基于反派方调查了吴征案的卷宗是为了调查关宏峰当年是如何陷害关宏宇的问题。那么第一季结局时,关宏峰的被抓,以及小周对证物的调查,就很有可能是反派在背后驱使的了。目的是重新让一石二鸟的计划回到正轨上来。 5.反派为什么一再对关宏峰、关宏宇二人手下留情? 安腾想灭口关宏宇的时候接到了电话进而罢手。周巡追击关宏峰时背后出手相救的势力显然都是反派在暗地里保护关宏峰关宏宇的身份不被人发现的证据。 为什么说周巡追击关宏峰时出手相救的是反派的势力是因为当时知道关宏峰会从那条胡同走出来的除了那个跟踪的人只有韩彬。而韩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说过了是给幕后黑手干活的人,那么那个救了关宏峰的人就只能是反派的人了。 那么为什么反派要对他们手下留情呢? 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需要关宏峰作为吴征案的凶手,需要关宏峰作为那个警局的内鬼被治罪。如果只是揭露兄弟俩互换身份的事,那么关宏峰只是个包庇罪,关宏宇依然是吴征案的凶手。关宏宇不是警队的人,警队内的内鬼就并没有找到,关于是谁泄露了军火案的事情,以及吴征要举报的人是谁这些问题就都没有得到答案,调查还会继续下去。 只有关宏峰是杀害吴征的凶手,作为那个警队的内鬼被捉出,一切问题才得到完美的解答。 所以在官方还认为关宏宇是吴征案凶手的情况下,兄弟俩就不能被抓住,也不能死。 因为如果关宏宇死了,吴征案凶手已死,关宏峰就安全了;如果关宏峰死了,就没人为吴征案顶罪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理解,《白夜追凶》第一季的结局是很黑暗的,因为如果关宏峰被定罪为吴征案的凶手,那么幕后黑手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么兄弟俩的死活就不重要了,反派不会再顾及他们的生死。第二季他们面临的危险不再只有警方的追捕,很可能还有反派的追杀。 索性编剧在第一季的最后还是留了条后路的,关宏峰被带回去只是调查,并未定罪。否则但凡定罪,这灭门案肯定是够判死刑的了。编剧不可能把兄弟俩之一早早写死的,因为这部剧最突出的卖点就是双胞胎之间的身份互换了,如果其中一个人死了,那就和一般的探案剧没什么两样了。所以这点我是毫不担心的。 6.目前长丰支队的状况? 尽管周巡的嫌疑得到了解除,但长丰支队的状况显然是不容乐观的。 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觉得我有必要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 施广陵这个角色是好是坏? 我看在大家的讨论中好像很少提到施广陵的角色,但对于我个人来说,从他一出现,我就特别在意。 我们来看看施广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赵馨诚被控制起来的时候,周巡和关宏峰要去看赵馨诚,他的态度非常暧昧,且对关宏峰有隐隐的关注。 如果施广陵是坏人一方的,那他暧昧的态度很可能就是因为赵馨诚这一案涉及到军火案,触动到了反派方面的利益,所以他并不太希望周巡等人介入对赵馨诚案的调查。 这和刘长永不一样,刘长永是有怀疑就直接说出来,一看就是那种性格不讨喜,但直肠子的正派角色。但施广陵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周巡对施广陵对话也处处存在着戒备。 虽然他和刘长永说话也总有所隐瞒,但那种戒备也不一样。对刘长永周巡会直白地表示嫌弃,因为他知道就算他们关系不好,刘长永也不会有什么弯弯绕。但对施广陵显然不会,因为这个角色令人摸不透。 接下来,让我确定施广陵这个角色和黑警有关的几点就是施广陵被调到长丰支队的时机,以及后来发生的事。 周巡被陷害杀死刘长永之后,施广陵被调到了长丰支队,之后支队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聘关宏峰重新回支队当顾问。没过多久,关宏峰就在回支队的时候被捕了。 这一切都太顺理成章了。首先,陷害周巡一定是有收益的。我们可以看到,周巡在前面几集就开始各种收到来自黑暗势力的加害。 先是刹车油没了,然后自己的枪又炸膛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置周巡于死地吗?我觉得不然。 车刹不住直接致死的可能性并不大,至于枪炸膛,连受害者金山也没有死。所以在我看来,幕后的人并不是想置周巡于死地,而只是想把他弄伤,让他离开长丰支队队长的位置,如果过程中顺便弄死了也无所谓。 之前的两次害人都没有能够成功,那么刘长永案的陷害又是否能置周巡于死地呢?从剧情进展来看,周巡这个案子的侦破并不是很难,而且警队内的大部分人凭着对周巡的了解也知道周巡绝对干不出这种事,连刘长永的亲生女儿周舒桐都觉得凶手另有其人,一定不会放弃追查真凶的。 所以关于刘长永案的陷害同样不是为了置周巡于死地,那我们就要来看看到底反派花这么大力气整周巡的收益到底是什么啦? 从之后的剧情来看,收益只有一个,那就是施广陵被调到了长丰支队任支队长。而他上任之后,立刻就聘回了关宏峰。要知道,这个动作其实是很奇怪的,因为从之前的剧情来看,施广陵对关宏峰也是不信任的。 所以我们可以的出结论,施广陵是警局内鬼的人,整周巡的最终目的还是目标在关宏峰。 至于为什么选择回聘关宏峰,我认为原因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将关宏峰控制起来。如果任由关宏峰在外面游荡,即便后来他们利用关宏峰遗留在现场的证据给关宏峰治了罪,关宏峰也会很容易逃脱。 那么施广陵会是那个幕后boss吗?我认为不是,他应该和韩彬一样只是boss的帮手之一。因为施广陵的调令是需要更高层的领导签发的,所以最终的boss应该大概率会是那个将施广陵调到长丰支队的人。 ——————————————————— 回顾一下前面的六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的比较确定的结论有: 1.两年前军火案有内鬼泄露信息,导致行动出现差错。关宏峰认为自己杀死了伍玲玲,隐瞒了伍玲玲的死因,想要调查出幕后的警队内鬼是谁。他打死伍玲玲的那支枪作为案件的证据被内鬼拿走,后来作为勾引关宏峰上钩的证据,将他引到了吴征案现场附近。 2.伍玲玲的身份可能是黑警,也可能打死伍玲玲的并不是关宏峰,只是光线太黑让他误以为是自己打死的。霞姐撞死伍玲玲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3.关宏峰的调查威胁到了反派的利益,碰巧吴征又掌握了内鬼的线索,于是反派设计了一石二鸟的计划,同时除掉吴征和关宏峰,又可以让关宏峰作为内鬼的替罪羊。却巧合的因为关宏宇当天晚上刚好出了事,被关宏峰利用来转嫁到了关宏宇身上,使得坏人的奸计未能得逞。 4.韩彬作为幕后黑手的帮手从王志革案开始刻意接近关宏峰,调查关宏峰。并在王志革案中因为早就发现了王志革杀人的证据以此威胁王志革为反派驱使,潜入长丰支队调查吴征案的卷宗,以知道关宏峰是如何嫁祸关宏宇的。 5.虽然韩彬帮助了反派,但是更多扮演了一个看戏的第三方势力。他对反派也有所保留,没有透露双关互换身份的事实。估计之后也会继续看戏下去,在正邪之间斡旋,不留下痕迹。 6.王志革看过卷宗后烧了卷宗是为了混淆视听,让人认为他这一番动作时帮关宏宇销毁证据。 7.为了确保当年一石二鸟的计划能够继续进行下去,确保关宏峰成为警队内鬼的替罪羊,反派其实一直在暗暗保护关家兄弟不被警察发现。 8.在调查清楚了关宏峰陷害关宏宇的方法的同时,反派开始实施加害周巡的计划,希望将周巡从支队长的位置拉下来,以让自己的势力进入长丰支队。 9.刘长永案发生以后,凭借着周巡的嫌疑,反派势力终于得以将施广陵安插进长丰支队,并立刻将关宏峰聘回支队,方便对其进行控制和抓捕。军火案幕后的终极boss很可能就是把施广陵调到长丰支队的人。 建立在以上剧情分析基础上,我们来推测一下第二部的剧情。 首先明确一点,作为关宏峰的关宏宇已经被抓进去了,意味着关宏峰的警队顾问身份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第二季肯定不会再像第一季一样走明线查小案,暗线大案贯穿全程这种套路了。而是会更多地着墨在第一季的暗线上。 那么根据之前的分析,重点可能聚焦在一下几点上: 第一,关宏峰被带走只说是调查,并未定案,所以首要解决的是吴征案的凶手; 第二,当年伍玲玲案的实情如何?因为关宏宇已经被抓进去了,兄弟俩已经无法再互换身份,这就涉及到哥哥黑暗恐惧症的破除问题。而揭开伍玲玲死亡真相正是治好哥哥黑暗恐惧症的关键; 第三,幕后最大的黑手到底是谁?这个调查肯定会先揭露出一些下面的人的身份,比如施广陵,再一步步揭开后面大boss的真相,关宏峰在外面以关宏宇身份调查,上演一出斗智斗勇的好戏,这也是一大看点。 第四,弟弟被抓,反派势力一定会想尽办法给他定罪。在努力栽赃他的过程中,自身也会露出马脚;而哥哥在外面则会通过各方线索去调查真相,一个在狱中调查,一个在外面调查,一黑一白,两条线索,又迎合上了白夜追凶这个名字。 第五,韩彬这个角色看戏的角色在下一季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他会帮关宏峰多少,又会为反派势力做什么? ——————————————————— 以上就是我关于目前剧情的全部分析以及对第二季剧情的一些猜想,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讨论。 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也许还会补充,最后,想求一波主演签名照,保佑保佑啊~ END.
最近出了部比《那年花开月正圆》还受好评的剧——《白夜追凶》,豆瓣评分9.0,评分和评价人数都高于《那年花开》。国产网剧能有这种水平,实属罕见。《白夜追凶》一没小鲜肉,二没老戏骨,靠什么征服观众呢?
剧中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演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关宏峰,一个资深刑警,性格沉稳;弟弟关宏宇,一个逃犯,灭门惨案的犯罪嫌疑人,性格活泼。潘粤明能在一模一样的外表下,生动演绎出了性格完全不同的兄弟俩,演技真没得说▼
关宏峰受弟弟的案子影响,离开警队,但他深信弟弟是清白的,他花半年时间训练弟弟跟自己一模一样后,就回警队帮忙,并趁机查清弟弟的案子。关宏峰患有黑夜恐惧症,所以晚上就得让关宏宇假扮自己办案,兄弟俩日夜倒班追寻真凶,所以叫“白夜追凶”。
孪生兄弟俩虽然长得不咋滴,但角色很有魅力。
弟弟关宏宇活泼、冲动,但非常能打,身手不凡,还有点小幽默。
关宏宇掰住某混混手指,对方呜哇喊疼。关宏宇不屑地说:“哟,嗓子这么好怎么不上《跨界歌王》啊你”▼
哥哥关宏峰除了心思缜密、会破案,办事灵活有智慧。
别的警察都把制造舆论压力的媒体当敌人,他却想到利用媒体散布假消息来帮助破案▼
最重要的是,他具备一个警察最重要的素质——正义感。
在找不到证据给变态凶手定罪时,实习警员在现场伪造证据,关宏峰指正她:“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制造证据)给他定罪,万一有一天,我们发现真凶不是他,那该怎么办啊?”▼
“我们不能以违法为代价去惩治犯罪”▼
他的弟弟关宏宇成通缉犯,案件本身是有很多疑点的,很可能是被陷害的,所以他深切体会到被冤枉的痛苦:无辜的人受惩罚,而真凶却逍遥法外。
一部悬疑剧好不好,剧本是最关键的。
如今很多国产剧的剧本都是靠编剧天马行空YY出来的,常出现很多常识性、专业性BUG,像《欢乐颂2》里安迪跟准婆婆激战华尔街的剧情,幼稚荒唐到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出现了很多脑残剧、脑残电影,《白夜追凶》里的胖子黑客就吐槽到点上了:“你当这是看脑残电影呢?以为一按回车,白宫厕所什么样都让你看得一清二楚”▼
八先生已经看《白夜追凶》到一半了,至今还没发现明显的BUG,反而被它的专业和细节折服。
1)怎么确定被害人具体死亡时间?
由于尸体被肢解得很零碎,肝脏和直肠的温度都不可靠,得做病理测试▼
2)怎么确定歹徒枪支来路?
关宏峰先是通过子弹的口径,推算出枪的类型,然后做弹道分析,才确定了枪的来路▼
3)怎么确定凶器形状?
在连环车[zhèn]杀人案中,歹徒一点证据都没留下,怎么确定他用什么凶器?
警队技术组通过拼凑车窗玻璃碎片和分析受害者伤口的方法推断出:凶器形状是一个边长为0.2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有可能是破窗器改装的▼
4)监控拍到视频模糊怎么办?
监控可以看得出凶手使用的车型,但要清楚车身细节才能进一步缩小范围。警队让物证鉴定中心做视频还原,通过高度锐化处理,获得了非常清晰的照片▼
5)黑客怎么入侵监控系统?
胖子黑客在帮关宏宇入侵交通监控系统时,给他科普了一下专业知识,理科男看了都觉得靠谱▼
胖子黑客的电脑画面看着也很专业,道具组挺用心的▼
在连环车[zhèn]杀人案中,凶手把犯罪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帮男女受害者穿好衣服,摆放整齐。关宏峰推断出:凶手有强迫症倾向的犯罪标记,是一个惯犯,之前应该还作过案。作案还有3个特征:暴雨、深夜、幽会的男女▼
接下来警队依据凶手的依据犯罪特征,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筛查,最后查出市里五年内共有四起类似凶杀案,进一步明确凶手的特征▼
依据这些特征还难以找到凶手。犯罪心理学专家推测凶手第一次作案不可能那么熟练,也许跟天气、目标都无关,找到的4起案件都不是凶手第一次作案。于是警队只依据“整理现场整齐干净”这一明显的特征,查到了另一起旧案▼
最后警察抓到了凶手,但凶手是个反侦察能力很强的老手,警方找不到任何给他定罪的证据。关宏峰却始终相信,只要凶手进入过犯罪现场,就一定会留下证据。
最后他发现凶手左手有一枚婚戒,把它取下来检查,果然发现了被害人的血迹▼
纵观《白夜追凶》几个案件的破案过程,是非常专业、细致、全面的,观众还能完全看懂。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片,《白夜追凶》的悬念布置得很巧妙。弟弟关宏宇牵涉的2.13灭门惨案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哥哥和弟弟倒班办案过程中,破了一个个奇案,2.13灭门惨案的真相也逐渐清晰。真凶是谁、真相如何、兄弟俩能否安然无恙?这是一根让观众神经始终紧绷的弦。
这样的剧,真恨不得一天就追完它。
吞下一口咖啡后,指纹挥挥手,决定干掉一个人。
在他对面,一位年轻人表示赞同,并快速而准确地记下这条“死亡判决”。
这场有预谋的“凶杀”未来极有可能在公众眼前的各类电子屏幕上播放。
2017年9月末的一个午后,笔名指纹的编剧和助理坐在办公桌前,讨论新剧本的剧情。与此同时,他还在用手机努力回绝一个广告植入的工作邀请。
正是在这个9月,指纹担任编剧的国产网络罪案剧《白夜追凶》火了。该剧播出平台显示的30集累计点击量是22.5亿次,豆瓣评分9.1。8.6万人参与了评价,64%的评价者给出了5颗星。
“难得看到一部各工种智商都在线的罪案剧。”一条豆瓣高赞短评写道。有网友自称“编剧外甥”在社交媒体发布“剧透”,不少女网友回复“我是你舅妈”。
“放在美剧编剧里,我最多能得60分。”听到好评,1977年出生的指纹皱着眉头,眼中找不到任何喜悦之情,“不是我作品多好,是观众宽容。”
随着“爆款”的出现,1988年出生的导演王伟、沉寂多时的演员潘粤明等都成了话题人物,指纹也不例外。然而,除了两篇对话体新闻稿,网络搜索引擎几乎无法给出这位编剧的任何个人信息。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指纹把烟屁股摁进烟灰缸里,“麻烦您稿子里提一句,说我‘关门’了。”
“关门”是此后谢绝任何采访的意思。他没有微博,不玩豆瓣,不愿透露真名和照片。“小兄弟”王伟发布了一张俩人做鬼脸的合影,他的脑袋被网友抠下来转载。他有点不爽,但因为和王伟私交太好,笑笑便罢。
这个男人头发短、眼睛大、鼻梁硬挺,瘦削的身躯裹在深色的运动装里,形象辨识度不算高。他用力保护隐私,是因为“不想生活和写作被打扰”。
《白夜追凶》的成功让他的单集稿酬疯涨,工作邀请和媒体采访大量涌来。老早断了往来的人发信息,“想一起合作”。曾经不看好剧本的影视策划联系他:“我们这儿的项目您随便选!”
“在利益面前变成苍蝇,这很正常。”指纹平静地表达着对“影视圈”的态度,“不出意外的话,我以后不会混这个圈子,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好玩儿的东西。”
在此之前,他做过11年律师,感觉“没意思了”。比起来,他觉得“写剧本赚的钱更干净”。
这个马上满40岁的男人出生在北京,父亲是名校的刑法学教授。他自称青春期叛逆,“人设在小学毕业那年就崩了”,但家庭环境很宽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2004年,他创办了“指纹犯罪研究工作室”,几个同好在一起聊侦探小说、侦破技术和各类案件。2007年,他开了一家同名咖啡厅,不定期为犯罪剖绘爱好者举办小聚会。常来的六七个人,有做旅游行业的,有做市场营销的,也有检察院的工作人员。
讨论不设主题,MSN上喊一声,大家就来了。话题中有开膛手杰克、绿河杀手,也有劳伦斯·布洛克、丹尼斯·勒翰。
有一次,一位内蒙古检察官跟指纹打了3个多小时电话,讨论他经办的一起奸杀案,凶手已经落网,但和之前所做的“剖绘”很不一样。
“刑侦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指纹说,“刑侦要解决两件事,是谁干的,去哪儿找他。任何对这两件事有帮助的技术都应该用到,不是说谁法医学、足迹学或是犯罪剖绘特别好就能‘一招鲜’。”
2011年,指纹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犯罪推理小说《刀锋上的救赎》。与后来的网剧《白夜追凶》一样,这本小说充满了“写实”“专业”“代入感强”的细节,包括地域文化、刑侦术语、侦破技术、枪械知识、执法部门工作制度和法医鉴定报告。为了更贴近现实,他会读大量文献,会走访实地,也会做一些实验。
因为家庭和工作原因,指纹认识不少刑警、法医和检察官。有一次,一位法医专家看了他小说里的鉴定报告,对他说:“这东西要是你自己学、自己攒给读者看的,那就够了。但如果是我的学生写的,那就不合格。”
“千万别忘了我是个编故事的。”这句话,他说过好几次,“侦探小说写得好,不代表刑侦技术好,不能拿到真正的一线去比划。”但说起北京发生过的真实案件,从“敲头党”抢劫案到小旅馆杀人案,他能一个接一个,说上一下午。
如今,当初凑在一起的“爱好者”大多散去了,指纹咖啡厅看起来也有了时间的味道。尽管室内早已不允许吸烟,墙壁依然散发着累积多年的烟味。阿加莎·克里斯蒂、阿瑟·柯南·道尔、爱伦·坡的黑白照片泛黄了,桌上小本子的留言日期定格在“2011”。铺满一面墙的书架上,整套整套的侦探小说和漫画落了厚厚的灰尘,MSN也没人用了。看起来,时代变了。
“他绝对是个宝贝,他的作品代表未来。”2013年,影视策划人王平读过指纹的小说,与他见了一面,然后对公司高层说。
这位女士回忆,见面那天很冷。“这个人不太起眼,他抽着烟,有点沉默,还迟到了。”他们聊了读的书、看的影视剧,王平觉得,“挖到宝了,中国有自己的硬汉派推理小说创作者了!”
2014年,指纹完成了《白夜追凶》剧本,找人投拍却并不顺利。
“当时网络平台还没发展起来,电视台又完全拒绝这个题材。”作为剧本总策划,王平被拒绝了多次,但她坚信这是一部好作品。
最终播出时,剧中多了一些时代感很强的情节,比如外卖小哥杀人事件。“时代变革对当贼的和抓贼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反侦查手段和侦查手段都进步了。”指纹说,“而且托户籍制度的福,中国的暴力犯罪破案率在全球排名靠前。”
在他看来,技术突飞猛进之下,犯罪的形式并没有什么变化。“世上的事都是前人做过的,没什么新鲜的。”他说,这是福尔摩斯的台词。
指纹写了不少聪明、强悍的连环杀手,但他痛恨犯罪。对于人性,他的态度很悲观。“人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会不以生存为目的去杀戮同类的动物。”他说,“我不知道我们高级在哪儿,但我知道我们低级在哪儿。”
在咖啡厅里,他说话的声音很小,“不想影响别人。”他会主动帮人添茶、盛饭,走出禁烟区,才把烟点着。熟悉他的王平评价,他是个“典型的北京孩子”,爱面子、讲义气,看起来很酷,骨子里很温暖,生活丰富而有趣。
指纹作品中的刑警、黑客、官员甚至罪犯,不少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从前,他常陪“赵鑫诚”在警队值夜班。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他还和剧里的IT天才“崔虎”吃了饭,接着又跟剧里东北方言对白的“把关人”一起去旅行。
“他的小说里没有我!”一位在指纹咖啡厅喝了10年咖啡的老主顾不无遗憾地说。他和指纹一起踢球,知道他的真名,但不知道他还是不是单身。
作为编剧,指纹最怕给人物起名字,有时候干脆用真名,有时候用微信“搜附近的人”,谁要得罪了他,他可能会把谁的名字安在大坏蛋、杀人犯头上。
“犯罪小说或影视作品用极端的情况来体现人性的复杂,让我们看到人性美可以美到什么程度,丑可以丑到什么程度。”王平说起这类作品的价值,“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好的作品要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
在书中,指纹塑造了一个非常强悍的反派人物。这个人智商和武力都极高,经历有他自己的影子,行为则符合他当时认同的情感逻辑。他认为人们喜欢反派,是因为反派常常突破限制,去实现“所谓的自由”。
为了和哥们儿的旅行,他会直接推掉一场宣传活动。因为“不可能什么都写”,他不怕回绝剧集投资方的要求。但有时,这个“自由”的人也会被绑住。
比如,第一季“挖的坑”后面怎么填,留下的悬念该如何解开。他知道很多观众都会较真,对此他充满敬畏。和助手讨论剧情的时候,他语速很快,逻辑感很强,一边连续地抛出问题,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把网红曲奇饼干塞进嘴里。想不出来的时候,他就捂着脸发出悲叹。
一杯咖啡见底,一些角色可能会死去,一个谜底可能会揭开。
如今,他一边写剧本,一边和朋友搞“游戏动漫”。公司有两个年轻的文学编辑想跟他学习,他让她们每周看一部电影,再轮流把故事讲给他听。如果讲得不够好,要请大家吃饭。
这样的讨论和“训练”会花费他大量时间,但他看起来毫不在意。
空闲的时候,这个男人读书、看片、健身、养狗、踢足球、打游戏,“兴趣一直在变”。他想过正常的生活,无论剧本还是小说,都写得并不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不是,生存才是。”指纹认同这句话,他喜欢评书、相声,通过“毛批版”的《三国演义》学写作,对过去那个属于手艺人的江湖充满敬意。
王平说:“他是个有匠心的人,不在乎外物,得失心不重,才能安静地创作。”
指纹对已经出版的小说和获得高分的《白夜追凶》都不满意,尽管剧集的拍摄已经相当忠于剧本。“故事有缺陷,那是我能力的瓶颈。”他对饱受争议的审查制度也没什么抱怨,“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就在现行的制度下去做好作品”。
在这位编剧看来,影视作品是集体完成的结果,导演、摄像、服装化妆道具……只要有一部分因素很糟,“这东西就烂掉了”。
他只想也只能保证一件事:“糟的不是剧本就行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0月11日 10 版)
我真的无法接受刚看完时来刷豆瓣很多人发帖说这个结局太水、烂尾了、质量明显下降等等。首先你真的看懂了吗?无论是走向还是细节,演员台词的深意还是留的所有坑。这本来就是有两季,说这个结果不是你想要的那你等着明年看啊,我这三刷的都没着急你怎么就和优酷坑了你钱似的。我真的拜托大家好好看看,认真看看再发言,可以讨论自己的不理解处,也可以心存疑虑,不过发一段显得自己很loser的话真的让外人看起来智商太低了。
(1)想先说一下个人对最后周巡的那一大段独白。有人说周巡仿佛背了一遍作文,的确,那段文字写成文章也是极好的,但不同的是念出时话语与背景的结合:周遭空荡,烟雾缭绕,周巡把思绪退回到十五年前好像连眼神都在思索。真的太喜欢这段的拍摄。当看到满屏弹幕都在厌恶地说这段是在拖延时间,很无聊时,有点无力解释,关掉了弹幕后我端正了姿势郑重听这段独白。这段让我们认识到关宏峰旧日是一个怎样的人,言谈顺着时间线小到表情细节,简直满分。并且王泷正老师表演的真的很好,即使放在话剧舞台上感染力也是极强的,无论手部动作还是时不时的嘴角抽动,那种随意像是真的在对老朋友抒发情感。吐烟的镜头特写,烟灰不小心掉落抖衣服的平常,我默不作声,这个时候的周巡依旧有痞劲儿,依旧还是个粗人,但这段独白完整的凸显出他有多心思缜密,内心深处埋着无奈外还有无限的怀念。这段也让我对周巡产生出新的印象:他有着警察应该有的干劲儿和嫉恶如仇,他认为他不需要同伴也认为谁都无法和他并肩做朋友。可是关宏峰的出现让他看到或许应该在做警察这条路上留下来,当时官衔大他两级的这个同龄人轻描淡写的一句“你没得选择”让周巡浑浑噩噩日复一日的生活有了新的改观,从初次照面到不断追寻学习到官衔比他大,日子就这样绵绵延延十五年至今。
如果说周巡是外表生刺,那么关宏峰就是心里生刺,彼此都很扎手。一个爱时不时炸毛却内心柔软,另一个永远不擅表达却内心刚硬,对于大家都在讨论的周巡知不知道对面这是弟弟这个话题,我依旧偏向知道。我认为这段话像是说给弟弟听,让他知道哥哥的过往,在当时黑白两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关宏峰,是经历了什么到最后的放弃。即使那是很久前的相识和小事,但哥哥一直没变过,让他相信哥哥,也是让自己从心底里站向关宏峰这边。对于最后关弟的笑容,简直惊艳,点晴之笔,无可描述,让人无尽遐想。至于他笑什么,大家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坑,有种敬请期待的感觉。
(2)还有一个讨论之深的话题就是哥哥嫁祸弟弟的做法是否不妥和一边倒的心疼弟弟。是的,我也心疼弟弟。关宏宇是看中亲情的,他认为血溶于水大过一切,即使他在天台对哥哥泄愤,他讨厌哥哥的欺瞒,他讨厌哥哥的隐忍,他讨厌哥哥没有完全如实的对自己。可最终他选择无条件信任,在匆匆看完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后,就奔向了亲情。不是说自己的妻女对自己不重要,只是在那个时候,自己的亲哥哥更重要,他无法做到自己苟且,也无法忍受这么久的努力就这样不了了之。在最后倒放那段的墓地情节,我是真的眼睛潮湿地注视着。没有色彩,非黑即白。哥哥问弟弟“你恨我吗?”,弟弟平淡地说了一段让哥哥沉在心底的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双方都不会体会到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是如何的人,双方间的关系可能也就一辈子稀疏了。弟弟把一母同胞比作缘分,又把两个人时至今日的所有比作造化,他看哥哥之重是所有人都无法阻止的。即使心里出现过片刻对对方的疑虑,但冷静过后他选择无论如何都要救亲情于水火,义无反顾。
再反过来说哥哥。潘粤明老师说过他并不喜欢哥哥的性格,因为太闷了,不仅仅是缄口不言的自己扛起全部,还有自我封闭式的冷静理智。他决绝,还心狠,为了调查真相不惜拖弟弟共同淌下这趟浑水,并不是他亲情淡薄,而是一面是自己可能即将入狱无法深究,而另一面,他想到如果自己要调查就不得不让弟弟承担,因为这起灭门案针对的是他,他无法脱逃,他知道既然有人杀人至此就一定会布满所有不利证据统统指向自己,于是在稍做整理后就想好了接下来应该如何开始计划。在曾经一段哥弟争吵中哥哥凛然地对弟弟说“我是警察,只相信证据”,他知道只有找到证据才可以让这个案子尘埃落定。在深查这个案子慢慢延伸出的背后势力让他也更加笃定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查明真相。有人问关宏峰到底再下一盘什么棋?在我看来,这盘棋里包含亲情友情、权势利益、高官小人、刀光剑影,但惟独没包括自己。所有人都看得到他嫁祸了弟弟,让弟弟替自己背负杀人嫌疑,但不得不说哥哥背负的更多,他要洗清弟弟的嫌疑,还要消灭这条路上的所有阻碍,抓到最后的组织,他把自己抛出在外,他只想知道是谁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他一门心思的想在这件事上该如何,却没想过,自己到最后会如何。结局哥哥把老虎红烧了的画面充分表明了哥哥知道自己要被抓了,不论是和周巡密谋后的布局还是真正的无法救赎,所有的所有众人皆知,无法蒙蔽。韩彬曾有问过关宏峰“你还是警察吗?”,他不语,他一直都知道,即使灭门案不是自己做的,但从别人嫁祸给他的那刻,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他逃避了,逃避了法律本应向他的问责,把罪恶的面具亲手给弟弟戴上。对于刑警守则里的条条框框,他已属于违法,即便他是正义的一方。还有很多人说哥哥是不喝酒的所以吃鱼的不是哥哥,但剧里可从没说过哥哥是不能喝酒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一句话,喝完酒好上路,哥哥的路就是要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他选择被法律拷问,选择让那个无法面对黑夜的自己走在试图让人接受的阳光下。通篇演完我也很心疼哥哥,哥哥的立场和做法,态度和决定,都让我有道不尽的无可奈何。
最后想说的是,让我们默默为老虎点一根蜡吧,它真的贼可怜。
10.25更新:这部剧结束到现在我收到了很多的赞与评论,谢谢你们的阅读。这是我第一次写长评,因为我来豆瓣并不久,然而当时就是有感而发可能带着自我主观意识比较强烈,再加上我并不属于理智派,比较喜欢写夹杂情感的东西,因为实在太喜欢这部剧,所以不容别人质疑。我也看见了一部分说并不怎么样的话语,首先我不反驳你的想法,不论你是批评我写的话还是对这部剧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表示不赞同,我承认这部剧的确有没做好的地方,它通篇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在当下网剧盛行的时期,它不失为一部好剧,一部值得大众一而再再而三去观看的剧。或许评分不足以说明它全部的质量,可着实让我们在这个秋天眼前一亮并啧啧称赞,这就够了,它带给我们的好多过于不好就够了。对于结局的所有所有就让我们2019年再见分晓吧。
18.10.26更新:一年多了,好想双关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第二季?
19.10.08更新:两年多过去了,我还是没等到,不知道会不会成为遗憾。
20.10.19更新:三年了哈,今年大家都挺不好的,在这些不太好里我依旧没等来《白夜2》仿佛已经不再是什么悲剧了。
20.11.25更新:这应该是此篇文章的最后一次更新了,结果如图所示,等不到了。
我想导演的意思也很明白了,这个世界不允许被披露肮脏与丑恶。那么这次是真的拜拜啦。
一直在想,军火案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违和感,仿佛跟整部剧集格格不入。看23-27集的时候实在没忍住写了个吐槽,当时真是很难过,担心这部剧就此野马脱缰一去不返,那真的是太遗憾了。好在28-32集非常漂亮地把剧情拉了回来,但军火案,仍然是巴尔扎克的手——不是过于完美的手,而是难以契合的手。
《白夜追凶》的定位,是中国首部硬汉派悬疑推理剧。
硬汉派推理不意味着主角是硬汉,无论关老师还是潘老师都没硬到哪里去(够了)。这个概念其实是相对于以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的黄金时代古典推理而言。古典推理往往意味着别墅,田园,打猎和垂钓,舞会和饮宴,各司其职的仆人和各式各样的房间……无人生还的风雪山庄,突然横躺了一具尸体的藏书室,坐在安乐椅子里的侦探。这一切离我们很遥远,但又莫名地令人觉得安心,你知道侦探最后总会解决问题,秩序会恢复如初,真相总归会大白于世。[1]
但这样的世界一战之后便开始消亡,二战之后则不复存在,古典作家们自己也清楚这一点。阿婆的《伯特伦旅馆之谜》重现了战前的英式老饭店:脸蛋红红的健康的姑娘,新鲜的橙汁和松软的面包,餐刀戳下去会流出蛋黄的煎蛋,可口的涂满黄油的松饼……马普尔小姐享受它,却也觉得它过于完美,宛如一个精心打造的时间凝固之地,一场漂亮而虚假的表演。旧时光总是令人眷恋,但阿婆和马小姐都清楚地知道,它并没有那么美好,而且永不复来。
而硬汉派推理则打破了古典模式,它把安乐椅子里的侦探直接拉进了泥泞不堪的穷街陋巷。侦探没有了猎鹿帽、长柄伞、小胡子、毛衣针的加持;很多时候他们自身就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酗酒、失恋、离婚、性格弱点、心理障碍,甚至更糟。他们依然用着传统或新兴的刑侦手段:现场调查、物证鉴定、证人走访、数据搜索……但他们身后却呈现出一个更为广阔、细腻、复杂的世界。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灯火迷离的夜总会,酒醉呕吐的暗巷,毫无理由的伤害,极高尚和极卑污的人性,猜疑,信任,爱与恨,某一瞬间的挺身而出或者退缩逃避,以及平凡庸常的生活。
古典侦探或许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类型小说”,硬汉派推理则一脚踏入了“现实”的疆界。那个世界就在我们身边;侦探也好,证人也好,罪犯也好,也都是身边的人。
着迷于《白夜追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开始写细节手记的初衷,却是因为剧中所展示的那个,我所熟悉的世界。多年来追欧美剧的时候也有留意细节的习惯,但即便能辨识出一本书,一张海报,一个刺青,一首老歌;也没本事辨认出啤酒、牛奶和麦片是什么品牌。退一步讲,即便能辨认出,它们在我的生活里也不具备“某种”意义。不像哈啤小麦王、营养快线、乡巴佬鸡腿和老干妈,那都是岁月中多么亲切的伙伴,跟康师傅老坛酸菜面一起,在无数个晨昏里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更为熟悉的,是岁月,城市和人。
之前曾经和基友说,关老师的最爱和你一样,喜欢吃油泼面哎。
基友点头说,是啊是啊,大唐宫,这一听就是个陕西馆子啊。
——我真没想到这一点,但还真是……理所当然。
大概就是国产剧得天独厚的地方,它拥有伴你同行的空间与时间,以及一路上的旅伴。外卖兴起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和颐酒店事件也并不久远,大概总有人被某个暴走领导吼过:“反正日子照过工资照发,都TM混吧!”——暴躁而正直的刑警,急于证明自己的毕业生,斯文得有点滑腻的大学老师,衣着鲜艳的外卖小哥,浓妆艳抹的酒吧歌手……相同或不同的职业,相同或相似的面孔,都曾经出没于身边的茫茫人海。我们当中大部分人一生中恐怕都无缘得见一个凶手,更不要说连环杀手——也希望永远不要有这个缘分——但无论高远、王志革、董乾、冯琨甚至幺鸡,于我们都并非陌生人。
除了军火案。
仔细想想,军火案也未必就是为了搞出个大场面。大关的失枪,安腾与叶方舟军警两线的盗卖证物总得有个去处。大关的追查已经导致幕后黑手处心积虑去陷害他,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嫁祸给弟弟怎么也得有迫不得已的情势,非同寻常的凶险。这也许是个结构上不得已而为之的案子,但也正是因此而成了巴尔扎克的手——无论军火贩子还是恐怖分子,距离普通人都过于遥远。那个领域属于伊恩·弗莱明、肯·弗莱赛、丹尼斯·席尔瓦,伴随着爆炸与火光,高大上的机构和精巧的道具,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类型”故事。
真正的军火贩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看过《战争之王》的话,可能会记得尼古拉斯凯奇说过,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贩究竟是些什么人(没看过的话拿“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贩”这句话搜一下也就搜出来了)。当然,作为一个直辖市的公安机关,其实也涉及不到那么大的阵仗,2013年,纽约市破获了一起号称“史上最大”的军火走私案,涉案也不过254把枪支而已。
“警方决定派出一名经验丰富的卧底扮成买家打入军火走私团伙。这一‘卧底行动’被纽约警方视为‘最高机密’,只有少数几名高层知道真相。……立下汗马功劳的卧底并未出现在现场。为保护其身份,方便他今后的工作,纽约警方甚至没有对外公布其姓名或者照片。”
这是纽约军火案新闻中的一段叙述——有点相似,是吧。2012年10月到2013年8月,这名纽约警方的卧底差不多销声匿迹了整整一年,截获了254支枪,即便在任务完成之后,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而且那可是美帝,持枪合法。在本国,七八个人十几条枪,大抵就能冠以“特大”的名号了。
所以,从规模和框架而言,军火案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疏离感在于,与这个案子相关的人,距离凡俗生活还是太有距离感。我们不知道这二百多支枪在地下市场究竟能卖多少钱,在津港能买得到一套房吗?值得这个东南亚的军火走私集团,以及恐怖分子千里北上铤而走险吗?军火贩子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有正常的工作和家庭吗,不做买卖的时候他们都干些什么?恐怖组织会派一个看起来全不靠谱的年轻妹子去做联络人吗?更重要的,他们像我们一样生活,并且正常说话吗?
硬汉派推理的宗师之一雷蒙德·钱德勒有篇小文章《简单的谋杀艺术》,文中向该派别的鼻祖,《马耳他黑鹰》作者达希尔·哈米特致意:
哈米特把谋杀从威尼斯花瓶中解脱出来,然后丢到暗巷里……他把谋杀交到那些有理由犯下罪行的人的手里,不只是提供一具尸体;用的是唾手可得的器具,而不是手工精艺的决斗手枪,箭毒或热带鱼;他把这些人物如实付诸笔墨,他们谈话和思考所用的语言就是他们平常用来谈话和思考的语言。……所有的语言都是从说话开始的,而且是从普通人的说话开始的。
至少在说话这一点上,军火案已经背离了硬汉派的初衷,就像在一个人间烟火气的津港陡然立起了一座略显夸张的戏台;然后把角色从城市街巷里粗暴地拉出来,丢进一个观众并不熟悉的的小环境里。这样的题材或许有着种种限制,可能这个小环境不能刻画太具体,可能有些细节不能披露,可能反派智商不能太高?——但这一切不是他们不好好说话的理由。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混过黑道也没见过连环杀手,但我们在身边见过幺鸡和王志革;而金山大哥和辛怡小姐,或许在样板戏的年代里更容易觅得知己。除了林嘉茵的个体命运令人生起悲壮之感——而这很大程度还是建立在我想太多的基础上——军火案实在没什么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地方。那个戏台高而远,人物和道具面目模糊。
除了金山的火锅?
看起来挺美味的,虽然他一边吃着一边纵容手下把老关揍了一顿。
……好像更美味了?
其实看《刀锋上的救赎》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虽然《刀锋》的主线情节比《白夜》更缜密,逻辑链条也更完整,但后半段的越南依然有种悬崖跳水之感。忽然就从嘈杂纷乱的蓟门桥拉去了同样嘈杂纷乱,但完全不是一个情况的芒街;忽然从普通的刑事案件转向了跨国集团、雇佣兵和尖刀小队——虽然也能理解,或许只有那种极端环境下才能催生出安隆汶的死神,但作为读者而言,迎面撞击而来的陌生感还是挥之不去。依然是钱德勒的话:“这个世界可不是一个香气扑鼻的世界,而是你生活其间的世界。有些心如铁石,冷眼旁观的作家就能够从中找到非常有意思的材料。一个人遭到了杀害并没有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杀他并不是为了什么了不起的原因,他的死是我们所谓的社会文明的印迹。”
硬汉派的侦探,终究还是要回到城市和人群之中去的。
那里有一切的亲切和美好,也有难以想象的冰冷和恶意。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与人互相伤害,走过人海的侦探,就如同推着一块巨石走向山顶。但那块石头属于我们,那条路属于我们。
End
[1]这段叙述观点来自于朱利安·西蒙斯《血腥的谋杀》。原句:“一战之前,古典侦探小说和外在世界相当一致。庞大的乡村别墅还矗立着,里面满是来访的亲朋好友,适度的乡村消遣、射击和垂钓、一班仆人以及各式房间,包括堆满尸体的图书室。这样的世界在二战以前就消亡了,但是侦探小说家假装它仍然存在。……二战结束时,古典侦探小说所带来的安慰已经变得很不可靠。……世界岿然不动这一假象无法再维持下去。”
当一部推理作品还是个坑的时候,为剧中人物写任何东西都是危险的。
拖泥带水地写完了,还絮叨得要死。
一切都是基于薄冰之上的主观脑洞,扔了就跑。
老虎走好,愿天堂里没有关宏峰。
自从剧终之后,就经常见到这句话,每次心脏都被虐得抽搐一下。
我至今不相信老虎走了,所以更虐的还是后半句。天堂里当然没有关宏峰了,他怎么可能会在天堂里呢。
“作为警察,为了维护法纪和正义,我们必须有牺牲的精神和觉悟,我们是老百姓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只有做到坚定无畏,才能保证老百姓安全。所以我们叫人民警察。”
多年以前,有位师姐刚刚毕业,在一家法制报纸供职。有天回学校找我喝酒,说起最近要给某刑警队做个专题报道,领导指示,起个简单大气,响亮点儿,还得有内涵的标题。琢磨了好久,终于想了个感觉还不错的——甘洒热血铸蓝盾,愿化刀锋护人民。
上句普通了点吧,我说,不过下句好赞!
下句赞就足够了,我们很开心地干了一杯。不过之后也并没有问起,文章写得怎么样,这个题目究竟用了没有。那时候还年轻,容易喜欢这样简单热血的句子。感觉有着国家机器不可避免的凌厉冷锐,以身为刃的慷慨气概,以及内里蕴含的脉脉温情。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也逐渐明白,刑警这一职业,并非刀锋出鞘那样的直截和简单。
细划分的话,《白夜追凶》大概包括十个小单元。碎尸案、后巷谋杀案、车震杀手案、夜闯支队案、绑架案、查无此案、军火案、东北掮客案、无差别毒杀案、化工厂证人案。除了东北掮客案之外——环境险恶,千里追寻,居然是唯一没死人的案子——每个案件,都会留下一具到数具尸体。再加上故事的缘起,码头走私案和213灭门案,回忆了一下,在《白夜》第一季中,有四十七个生命已然离去。无论如何努力,生死都是无法逾越的界限,逝去的生命永远无法挽回。如果真把刑警的工作比喻为刀锋出鞘,这把刀在出鞘的一刻就是带着深深怆痛的。
作为执法者,而非惩罚者,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寻找真相,用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很多时候要争分夺秒,才能抢在罪犯前面阻止下一起案件的发生;要小心地寻找蛛丝马迹,去分析、判断、布控,一点点疏失都可能会关系到无辜者的生命;要面对舆论的审视和干扰,群众的反感和不理解;要顶着上级的压力,文书的繁琐,各种规条的束缚;要常年面对人性最黑暗,最残酷的那一部分——要有牺牲的精神和觉悟,作为老百姓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与其说是刀锋,倒更像是孤峰吧,坚定无畏,沉默而屹立的屏障,就像关老师的名字。
“在你手里的是一名警察,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民群众。对于整个公安系统来说,她只是一个随时做好牺牲准备的刑警。你有听说过,咱们国家有跟犯罪分子谈条件的先例吗?”
这时他面对着挟持了小周的王志革,表情冷静,连语调都没有任何变化。之后特警队长表示,罪犯挟持人质上车后同样可以狙击,他却拒绝了:“不行,车窗是钢化玻璃,就算是大口径的步枪子弹,穿透玻璃以后也会发生弹道变化,而且就算是击中王志革,也有可能穿透他的身体在车内形成跳弹,伤亡情况没办法预测,我建议还是在车外实施狙杀。”
不是冷血无情,当负担起他人生命的时候,情感和牵挂是不能动摇到意志的。那一刻他又像刀锋了,锋锐无匹,以彻头彻尾的冷静去分析掌控全局,分析每一种变化和每一种走向,想到所有的可能性,做出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并承担后果。
“如果换作我的话,也未必能做得比你更理智。不过我也不觉得施广陵的命令有什么问题。干咱们这一行的,面对危险,总要有个心理准备。”
这时他背对着被关了禁闭的赵馨诚,同样冷静。然而伍玲玲的身影和那声枪响瞬间闪现,关老师闭了下眼睛。
曾经觉得,码头走私案时候的关队持枪挺身而出的样子颇有点孤胆英雄范儿。转念一想,在那之后,他的种种举动似乎更加“孤胆”。2.13当晚接到一个不怀好意的电话居然单身赴约,军火案中作为黑白两道挂了号的前刑侦队长独自跑去陌生环境卧底……虽然这太不合逻辑,但好像隐约又能理解这种不合逻辑之后的痛楚决绝。王志革冲进法医实验室的时候,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推开高法医的手,关上停尸房的铁门自己留在了外面。明知出尔反尔是兵家大忌,为了林嘉茵的安危依然提前去见金山。在那个昏暗的化工厂里,他径直冲上去,把举枪对着赵茜的叶方舟扑倒在地。
更多的时候,是以身为障,迎向刀锋。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这世界不只是善恶有报的。做刑警的日子越长,破不了的悬案就越多。”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甚至不是“视死如归”四个字可以解决的。
虽然《白夜追凶》缘起于半年前的2.13灭门惨案,整个事件的发端却至少要追溯到两年前的码头军火走私案。警方这边显然出了内鬼,匪首霞姐带着手下迅速转移。情况紧急,在增援到来之前,关队带着周巡和伍玲玲先行进入现场,试图拖延。
结局很惨烈。伍玲玲牺牲,关队的佩枪丢失,右脸多了一道疤痕。认识的某位医生念念不忘地吐槽说,每次看到他那个疤,我就想,给我一根八个零可吸收线,我能缝得比他现在的疤窄一大半——搞成现在这个样子,除非他根本就没缝。
记忆和讲述都是不可靠的。我还不能确定射中伍玲玲的那一枪就是出自关队之手,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向支队隐瞒了误伤伍玲玲的真相。在行动中误伤队友并间接导致其牺牲,心理上的折磨恐怕远大于行政处分。作为行动指挥者,枪支丢失,队员牺牲,同样是履历上的污点。如果他单独隐瞒误伤一事,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实在想不出……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从未忘记那支失枪,对这件事背后的阴谋很可能独自展开了追查。而黑暗恐惧症从此如蛆附骨,伍玲玲的面容和浓稠血迹成为关宏峰在夜晚无从摆脱的噩梦。
他对小关说过,那天晚上我更希望死的人是我。
但他也说过——没有如果。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
大卫芬奇在关于《心理神探》的访谈中,曾提及一位友人对剧本的评价:“他说我们展现的是某人的精神存在危机,而这是最难戏剧化的东西:一个觉得自己没做到该做的事的人。”
在剧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令人安心的关老师。敏锐的头脑,丰富的经验,缜密的推理,强大的控场——顾局说,所有布控人员,听从关宏峰指示;崔虎说,办案抓贼这样的事儿,你不如你哥,咱不如把宝押到专业人士身上;周巡说,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关队找不着的人,总队派多少人都没戏——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把信任交付与他,他也未曾辜负过这种信任。
碎尸案侦破过程中,他带着小周重回抛尸现场,一片拆迁工地,站在砖头瓦砾中看着满目疮痍。
“知道为什么让你放弃一线的刑侦工作吗?每天面对无数的现场勘验、尸检报告、监控录像、指纹、脚印、书证、物证、目击证人,你要不断地利用自己的刑侦知识做出判断和选择。而这个判断一旦错误了,整个的刑侦方向就会受到误导。”
这时候刘长永还没回来,也没提出那个要求,关老师其实早就劝过小周,离开一线。他不再是十几年前的小关了,周巡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对学生开始心慈手软了。不知道他站在废墟上,对眼前新桐初引般的小姑娘说这些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林嘉茵和周巡,想到伍玲玲,想到十几年的刑侦岁月里曾经喊过他关老师的人。不过我倒是想到了将至暮年的孔子,那句百感交集的喟叹: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年轻的小周还是满脸信任地看着他:“关老师是不会出错的。”
“没有人敢保证自己从来不出错。如果我判断错了凶手的心理安全区的话,我不但抓不到凶手,有可能,某些无辜的人,他会因为我错误的判断而丧命。所以,一线的侦破人员手里握的不只是正义和真相,更可能是那些无辜者的生命。”
弟弟在天台上对他怒吼着:“关宏峰,我敢堂堂正正地说,我没有杀害吴征一家五口,可你敢吗!”
恐怕他真的不敢。
就像赵馨诚问周巡:“刘长永的死,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
周巡回答:“有关。”
他们都是,觉得自己没做到该做的事的人。
站在废墟上的关老师,看起来依然冷静且令人安心,但他的心里,总觉得就像他所站立的地方一样,早已经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了。
剧中关老师住的地方叫和光小区。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子那句话:“和其光,同其尘。”含敛光华,混同尘世,光和暗之间,原本就没有那么清晰分明的界限。
佛经中借用了道家这个词语,用法却不尽相同。《涅槃经》中描写了一个正法消隐的混沌时代,人们不知道善恶是非,道德沦丧。此时有一圣人出现于世,为众人调停争执,分辨是非,与恶人同处而不染其恶,“与其和光,不同其尘”。
和光而不昧其心,同尘而不渝其真,那是经籍中的仙佛境界。当你真正走进世界这个修罗场,走过撒满尸块的残垣断壁,踏入满是血腥气的房间,看惯了风刀霜剑世间寒凉,对视着人性最深处的黑暗,眼见同伴惨死在面前,正义无法伸张……永远有没能做到的事,救不下来的人。有几个人真能垂眉敛目,心无挂碍,继续一往无前呢。
……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了罗西南特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
“一名凶残的罪犯,在作案的时候不会考虑被害人的感受,更不会考虑被害人家属的感受。他们不会顾及道德、法律、甚至感情。有时候他们显得很强大,甚至比我们还强,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底线。可我们不同,我们追捕这些人,就是为了还被害人一个清白,同时也要捍卫法律。所以我们不能以违法做代价去惩治犯罪,否则的话,我们跟这类人还有什么区别。”
某张《白夜追凶》的海报上印着这样一行字: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铺就的。
后来这张海报成为《白夜追凶》剧本小说的新版封面,可见这即便不是核心内容,也一定是剧集主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想去考据这句话究竟出自哈耶克,还是马克思,还是荷尔德林,抑或只是古老的西方谚语。提到这些名字,讨论的很多东西就得加上ism的后缀。那太高屋建瓴了,当这个问题被扔到普通人面前时,要解决的往往并不是世界的走向和人类的未来,只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而已。
所以我还是继续搬出那位硬汉派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吧。在小说《父之罪》的结尾,侦探马修斯卡德走进教堂,听着神父关于“通往地狱之路由善心铺就”的布道。心里想着:目的正确手段错误,跟目的错误手段正确,到底哪个比较糟?
在剧中往往会用比较温和折中的方式,避免主角面临道义上的抉择难题。但同时也在屏幕之外展开了更大的空间。总觉得这才是《白夜追凶》最出色也最沉重的地方,一个好的故事有着无限延展的可能,它是可以突破边界的——也许故事讲述者只会选择某一个路口向前踏出,但这不会妨碍读者在脑海中勾勒那些隐伏在黑暗中,暂时看不到的小径。
如果没有高远鱼死网破那一跳,关氏兄弟会怎么办。把他交到周巡手里让法律制裁,任凭自己的秘密被戳穿,一切努力毁于一旦;还是为了更大的事业和更多人的安全,痛下杀手,即便对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你是否有这种法外制裁权?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面前的王主任是罪犯,但却无法获取给他定罪的证据。是遵循程序和法律无奈放手,让更多人的生命陷入危险,死去的灵魂永远无法获得安宁;还是为了心中的公平与正义,用黑暗的手段或者说不择手段,把他钉死在光明的十字架上?
另一种意义上的明与暗。
车震杀手案,四十八小时的羁押期,如果不能在期限内拿下口供或找到证据,关老师顾问身份不保,整个长丰支队都要背锅,更重要的是,一个危险的连环杀手将继续逍遥法外。关老师直接指出了伪证,替假造证据的小周认下了错误,对她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给他定罪,万一有一天,我是说万一,我们发现真凶不是他,那该怎么办啊。”
然后他独自坐在投影幕前,一遍又一遍,看着那段由凶手亲自做了清晰处理的视频。
“我说过我会给他定罪,但要通过正确的方式以及合法的途径。”
一直非常喜欢那个场景,车震杀手案尘埃落定之后,在长丰分局的大办公室里,关老师站在窗前对小周说了本章开篇的那段话。我们不能以违法为代价去惩治犯罪,这是我们和罪犯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底线。
然而,他自己却已经跨过那条线了。
这大概是写这篇东西最大的痛苦之所在,面对一个证据链不完整的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踏出去,什么时候踏出去的,又踏出了多少。就像小关说的,我不知道你对我做过什么,我更不知道你对自己做过什么,我也不明白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我不知道他是否开枪击伤了伍玲玲,不知道他是否向支队隐瞒了此事;但有一件事应该无可置疑,2.13那个夜晚,他在洗浴中心,小心地在凶器刀柄印上了关宏宇的指纹。
周巡说,以我多年对他的了解,他这么做,恐怕另有苦衷……可任何苦衷,都不能作为以违法为代价去惩治犯罪的理由。不管怎样,他将一个无辜者拖进了原本与之无关的险地。小关的脸上多了一道伤疤,过了大半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错过了女友从怀孕到待产的几乎全部时间,至少有两次生死悬于一线。
那根黑暗中探出的尖刺,已经戳在他心里很久了。
小关说,你心里有鬼。
关老师心里的确有个念念不忘的鬼,到第一季结束时,我们还无法窥得这鬼的真容。第一次被质问时他缄口不言,让人很想迎面给他一拳。第二次这一拳真的打了上去,最后他也只是扔回冷冰冰的两句话,你想怎么样,你能怎么样——把弟弟彻底推离了身边。从他向黑暗踏出第一步开始,大抵也知道这条路将通向何方,最终他只能独自迎向那张狰狞鬼面。
做人走人路,撞鬼踏鬼途。
……当你与邪恶四目相对,邪恶也会正视你的双眼。
“谁不希望过普通人的日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为了其他人能过上这种生活,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天地四方曰宇。
直上而锐曰峰。
指纹曾经在访谈中说,他很不擅长起名字。有时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有时把得罪他的人直接写成反派。不知道他为这兄弟两人起名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但有意也罢巧合也罢,这两个普通的字实在是很适合这两个人。顺便还要加上个按字排辈,《尔雅·释诂》:宏,大也。一个浩瀚宽广,海纳百川;一个高峻峭拔,壁立千仞。
孤峰去人远,高处不胜寒。
第三十一集小周和赵茜的聊天,用了几个词来形容关老师:学院派精英,人也挺和善,有点高冷;异于常人的缜密、严谨、理智。其实和善与高冷并不是一对反义词,和善往往意味着不会把真实的、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一种礼貌而温和的疏离。
从关老师一出场,那种拒人于千里的孤独感就挥之不去。他把老周伸出的手甩在了身后,对新人没半点体谅关心,飙车时给交警露出冰冰冷冷、和通缉犯一模一样的半张脸。剧集初始,可能有点要让主角特立独行,先声夺人的意思。往后关老师温和了不少,但依然没什么情绪起伏。偶尔爆发,要么是因为黑恐,要么是冲着弟弟,还有和周巡明刀暗箭的几次过招。从亲情与友情两方面论,这大概是他在世上相处最长久,也最亲近的人了。但后来也知道,一个是十五年还没交下的朋友,一个四十年依然是表弟——的确容易让人怀疑,编剧是否有意塑造这样一个高智商且弃绝了情感的人物。类似艾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反社会人格,冷静理智的外表之下或许掩藏着冰冷黑暗的质地。
不过我觉得,一位好演员应该会知道,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个怎样的人。潘老师在访谈中说过,兄弟俩相比起来,哥哥比较好演,因为没有什么大的情感波动。弟弟就比较复杂一点,要混社会,要扮成哥哥查案,要撩妹,状态的变化比较多。这其实也是比较谦虚,没有什么大的情感波动正意味着,所有情感都要通过极小的波动传达出来。
听弟弟说,又发生了一起碎尸案的时候。
“那谢静呢,那个女孩子也算蟑螂吗。”
听到高远说“她死得不冤”的时候。
“我记得那会儿他有个老母亲刚刚去世,进去以后他老婆也跟他离了,带走一个女儿,差不多现在应该大学毕业了吧。”
听说继模具厂工人之后,又有一位出租车司机被处决式射杀的时候。
市局的禁闭室,当赵馨诚眼看着战友失联在外,却无能为力的时候。
听说小关让金山杀了林嘉茵的时候。
听说周巡差点出事的时候。
在长春的冰天雪地里,隐隐流露出背后真相的时候。
得知老刘死讯的时候。
记得制片人说过,《白夜追凶》想要寻找的,是那种“悲悯又坚毅”的力量。
佛门有个称谓“菩提萨埵”,汉译“大觉有情”,也就是“觉悟而有情”的意思。有大智慧,原本可证无上光明,究竟圆满;却因“有情”而留在娑婆世界,度一切苦厄众生。但这个人世间岂是好相与的所在,注定了要面对怨憎哀苦,生离死别,苟且颟顸和狰狞恶意。
后巷谋杀案中,耿叔自首,真相大白之后,小关回到家里,发出了一连串愤怒的质问:“你知道齐卫东是怎么死的吗?你知道那一刀是谁扎的吗?你知道那三十多刀是谁划的吗?你以为你挺聪明是吧?”
关老师沉默了两秒钟,问:“到底是谁?”
这一切对小关而言是震撼,对大关来说,则是生活。
到绑架案的时候,小关已经渐渐理解了这种生活。任迪归案之后,他坐在音素酒吧,疲惫无奈地问:“无辜的人被害,好人被抓,我们干这些事还有什么意义?”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救不了每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下次更努力,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
所以,“萨埵”的另一重含义是“勇猛”。降魔除恶如狮吼,斩断牵绊如慧剑,有大神力的圣者尚不得不如此,何况凡夫俗子血肉之躯。救不了每个人,那就只能一次次面对着无辜者死去,恶人从容脱逃,正义不得伸张,魔鬼在狂笑。对一个“觉悟而有情”的人而言,这将会是怎样的心理折磨?然而,没有重来的机会,没时间去哀痛悔愧,甚至不能和亲近的人一吐苦衷。他只能冰封起面孔,披起甲胄,独自踏过荆棘,继续走向暗夜孤寒。
或许这才是“硬汉派”推理的真正含义,你总得硬起心肠,假装自己没什么可以失去。
我并不是信徒,但有一位菩萨的因缘,却记忆颇深。过去无量劫前,有两位国王是好友,同行善事,饶益众生。其邻国内之人民,却多造恶。于是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前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后者即地藏王菩萨。
如来世尊曾这样形容后者: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
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
……
关于这位菩萨更著名的事情,可能是如来座前一段著名的发愿: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这段话经常被概括为八个字: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在那片布满荆棘与恶鬼的死荫之地,你会想要与谁同行?
……我来时是孤单一人,我走时,还是孑然一身。
“闭上眼睛,也是可以感受到光的存在的。”
神说,要有光。
如果说剧中有隐喻的话,或许这才是最大的隐喻。一个行走于暗夜的人,一个必须去直面黑暗的人,却罹患黑暗恐惧症,无论何时都必须感受到光的存在。像要抓住一点萤火,一盏孤灯,一线微明,在深浓粘稠的黑暗中,以光散黑。
很幸运,且不论关老师走的时候是否会孑然一身,至少我们知道,他来的时候,并非孤单一人。尚未知道当年的关宏峰为何要把弟弟的照片折到背后,也不知道之前那些年里兄弟俩为何看起来形同陌路。但剧中的小关,如果一开始还带着鲁莽冲动和玩世不恭;之后却越来越显露出骨子里的正直、勇敢、责任感,以及热血和侠气。同样不知道,关老师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把灭门惨案栽赃给了弟弟;但小关得知真相后,虽然怒不可遏,最终却在父母的墓碑前,留给哥哥一条围巾和一个笑容。
“如果说一母同胞是缘分的话,那咱俩并肩能走到今天,那就是造化了。你听着,我不知道你对我做过什么,我更不知道你对自己做过什么,我也不明白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我就是想告诉你,如果换我是你的话;或者说有一天,你要是沦落到我这个地步的话,我是绝不会抛下你不管的。”
始终觉得周巡的名字,应该也不是随便起的。周,密也。巡,视行也。一个猎豹般目光敏锐,周遭视行的人。所以“只有周巡不知道”也没什么奇怪……毕竟在他面前,小关通常都会贡献最谨慎的表演。
老周念念不忘的初见,十五年前年轻的关老师和卖簸箕老太太那段小插曲,很容易把两个人的行事准则划归为两种价值取向:“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但这些年的刑侦岁月,这两件事情,怎么可能是泾渭分明的。关老师同样有他恪守的是非对错,周巡同样要去解决问题。周巡说,没有你关宏峰就没有我周巡的今天。但根据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不是),这种留存的痕迹,也应当是相互的吧。
所以,在确定关宏宇和安腾一党并无关联之后,周巡将安腾一案的证物交给了关老师。尽管心中依然有无数的疑惑不解,和被蒙在鼓里的郁闷,但有一件事我想他从未怀疑过。
“对,因为你是个好警察。”
关老师看起来孤独冷漠,不近人情,仿佛毫无留恋地斩断了一切有情枝蔓。但他不是佛门弟子,无牵无挂并非为了自我解脱,而是为了悍勇前行。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无论锐如刀锋还是峙如孤峰,作为支撑的必然得是龙象之力——让归家的人可以在灯火长街上谈笑而行,让婴儿在父母臂弯中安睡,让孩童不会有恐惧和噩梦,让夕阳照亮老人的白发如芒花。那是一种深沉炽烈,复杂难言的情感,对每一个生命怀有悲悯之心,对一切的美与善眷恋不舍,立于暗夜依然心有光明,可以挺身去对抗世间的漫天不义。
所以,或许这也是一种悖论。情感是那么深沉炽烈,复杂难言的存在,如何能将之冷冷静静,条分缕析。思忖着哪些应该利落斩截,哪些可以好好封存,哪些权且融入今天份的勇气之酒,一饮而尽?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又怎么可能真的无牵无挂呢。
有一部很喜欢的英剧《摩斯探长前传》,讲述了这位英国家喻户晓的警探青年时代的故事。当年的Morse还是个年轻的小探员,在一件复杂而黑暗的罪案结束之后,他忍不住问上级Thursday探长:
“你是怎么做到的?将这些事留在家门外。”
“因为我不得不这么做……像这样的案件,会把人的心撕开。”探长回答。他目光悲悯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去找些值得的东西吧。”
“我以为我曾经……找到了。”Morse说。
“音乐吗?”Thursday点头,“我觉得音乐就很好。回家,放你最爱的唱片,乐声悠扬……当音符流淌,你记住,你心中有些东西,黑暗无法染指。”
一直很留恋和光小区F2-303,关老师的家。窗帘始终拉着,但永远有柔和的暖光。CSI犯罪现场调查的DVD盒子上有几张CD唱片,一直怀疑那会是古典或者摇滚。Fuchs调料和老干妈,营养快线和早餐奶,福尔摩斯和莎士比亚,甚至五路财神和灰太狼。这亲切而熟稔的一切会让人触碰到内心细腻温暖的质地,以及挥之不去的人间烟火。
当然,还有老虎。
不知道关老师独自在家的时候,会不会像很多人一样,在和宠物单独相处时,对着它说那些幼稚的傻话。
我知道导演说过,两套呼吸系统的肺鱼,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应兄弟共用身份的险招。第一季结束,白夜的身份交替不复存在,肺鱼就可以杀青了。作为主创或者观众,当然可以去分析剧中的某个环节是隐喻。但这毕竟是部现实题材的刑侦剧,没人会为了完成一个隐喻而吃鱼,角色的言行总得有个放在生活中也合理的因果。
我知道关老师说过,分谁喂。老虎不吃别人喂的东西。但话说回来,无论白天黑夜,关宏峰和关宏宇总有一个人是在家的,哪里会短了老虎的口粮。那句“分谁喂”也许只是搪塞回家喂老虎的借口,解释过分多的烧鸡,随口说来骗周巡的。而且,即便老虎只吃关老师喂的食物,整整一季的时间里也会看到,关宏峰从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或许长久的时间之后老虎有可能忘记了旧主人,接受了刘音、崔虎或者关宏宇的投喂;或者在死局之中,他仍有一线希望能挣扎回来;或者,退一步讲,肺鱼能够不吃不喝,度过数年之久的休眠期。谁知道当它再度苏醒时,世界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第一个案子里,关老师就对快递小哥说过:“你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
那是一条唯一的,无可挽回的界限。
总有一天会跨过那条界限。但在此之前,总得有直面黑暗的坚毅,追寻光明的信念,对一切生命的悲悯;才能有勇气在这个没那么美丽,因而更需要为之奋斗的世界上,向死而生。我们不大有当代的,身边的英雄,有血有肉有泪的就更稀少。所以我还是希望老虎活着。希望长丰、海港、西城、向阳各自的大脑、拳头和灵魂都在。希望关老师,纵然千疮百孔,但依然能在喜怒哀乐间继续前行。当然,一切操于上帝之手,我也只是希望而已。尽管这个词被锁闭在潘多拉魔盒的最深处,但是,闭上眼睛,也是能看到光的。
……每个人都会辜负一些人,会看到一些希望,会有幸福,会有悲伤,会得偿所愿,也会留下窟窿。喜怒哀乐间,继续向前走,走向彼此共同的终点。
end
PS
其实我只是觉得,老虎不应该死。
当然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看欧美剧看了这么多年,角色的谢幕很多时候就像大哥的执念一样,是很无厘头的事情。演员不想演了,加薪没谈妥,换了工作,在拍戏的城市呆烦了,都会变成死亡的理由。有时我想着,第一季还没结束的时候,导演就在知乎暗示大家,这么肥的鱼,最后结果会怎样……会不会像是美剧的套路,越这样暗示,越有可能来一个反转。但《白夜》毕竟不是美剧,却也不是寻常国产剧的套路,想破脑袋也没用。
其实还有一个很念念不忘的镜头,就是津港F4布控垃圾车抓那两个白痴杀手的时候,两个环卫工人,一个晕在驾驶座位上,一个身上染血,倒在车旁。感觉在警方严密布控的情况下,总不该让无辜平民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多影视剧中,小人物和小宠物的命运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对于细节这么好,如此真实的一部剧,这样的画面,还是太让人难过了。
说回老虎……即便真到了走投无路,众叛亲离,无人可托的地步,忍痛杀死自己的宠物,和冷静吃掉自己的宠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季终之后真是很沮丧,好像很多人真的接受了这个事实,觉得吃了自己的宠物没什么问题。证明破釜沉舟的勇气,他需要一个无必要牺牲的无辜者来当祭品?让唯一的伙伴从此和自己融为一体?又不是帝释天和阿修罗王。再说他也没吃完啊,就吃了两口,大半条都扔桌上了。
似乎提到老虎我就很难冷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又不是釜底游鱼。
其实导演还说过,肺鱼也象征着老关。隐忍,生存能力又比较强,看起来很温顺,其实极其凶。“它最大特点是,喘气的时候它上来,吞一口气下去,在水底待五六分钟再上来,再喘一口气。我觉得这个挺好,特别符合关宏峰。”
如果老虎死了,老关呢?
我想关老师甩锅弟弟这事,无论如何洗不白了吧,这要是还能合理反转,我就给指纹跪了……那么,他总归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从未觉得关老师是那种会主动求死的人,长年从事与生死打交道的职业,格外清楚生命之可贵。就像导演说的,在水底待五六分钟再上来,再喘一口气——如果真要说是隐喻的话,肺鱼可还有个绰号,叫做不死鱼啊。
但是,就像老虎一样,是生是死,也不是老关自己能决定的事。我们这个文化氛围,总是期冀着完美的受害者,完美的批评家,完美的英雄,完美的殉道者,并不惜以死亡来确保他的无瑕。能想象季终的时候关老师被判处有期徒刑X年么?其实比起死亡来我倒宁可这样,但感觉在如今的电视屏幕上,似乎也真是难以想像。不过……虽然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我想指纹和韩彬,都是那么好的律师。或许他们总能想得出办法。要不然,真是像周巡说的那样,好人没活路了。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津港成为一座与我们同在的城,希望那些已然亲切的名字会陪伴更长久的时间……由于他们的存在,津港的空气得以清新。 希望潘多拉小姐看在都姓潘的份上,把盒子开个缝。
喵的PS都写这么长,跪……
*《刀锋之先》《屠宰场之舞》《黑暗之刺》《行过死荫之地》《在死亡之中》均为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小说篇名。章节末加粗引文分别来自曹植《白马篇》、切格瓦拉的最后家书、《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威廉穆勒《冬之旅》、指纹《刀锋上的救赎》。
险些因为这个有点山寨的剧名错过这部剧,第一季完结,三点:前半段一气呵成,标准的推理悬疑模板,20集之后风格变化,偏于社会派和人性描写,节奏相对不如前半,但结局峰回路转的铺设很精彩,期待第二季,潘粤明封神之作,很喜欢周巡
时而像韩庚,时而像郭涛,时而像黄渤。打一名男演员。
能get到BMI24.3的潘粤明的魅力了。
潘粤明老师是不是该减减肥(但实力派不需要减肥?
弟弟呀,你可长点心吧,你哥他真把你当表弟坑啊!
这部剧最大的反转就是我对酒吧女老板的好感
双胞胎侦探加逃犯的设定新倒新了,但是变得非常奇怪,最奇怪的是“黑暗恐惧症”这种BUG级别的设定。
潘粤明vs潘粤暗
虽说以前一直吐槽国产剧,但是这部真的惊艳到我了,可以说是一部相当真诚的网剧。首先目前来看主角全都演技在线,其次编剧没有把观众当傻子,情节推动合理,悬念设置得也恰到何处,其他特效灯光摄影也都挑不出毛病。值得一追。
我有时候很不明白,好不好摆在那,为什么一定要强行差评,这部剧评一星两星你们真的觉得合适吗?这是电视剧逻辑顺畅就行,剧情上有 bug很正常,是剧就肯定有,没有的话那就是现实了而不是供大家娱乐的剧集了,5星给这部剧,他让我看的爽,我也跟着剧里的二关,希望找出凶手
最近最真诚的一部网剧。这个夏天被各种网剧高概念低制作晃瞎了双眼。想支持国产都要鼓起勇气,看两集就要换个美剧洗洗眼睛。这个剧算不错,故事可以,没有把观众当白痴。就是潘粤明怎么胖了那么多!
编剧水平有点飘忽,但人物写的很好,逼死同行是没问题了。
真真的低估了当今的网剧质量,印象里仍停留在几年前粗制滥造页游水平,好看程度不亚于十几年前的《黑洞》。流量鲜肉带起的尬演风气当道,大大小小角色还能有板有眼游刃有余,都带着精神气和人味儿,忍不住逢人就推荐今天你看《白夜追凶》了吗?潘在离婚风波之后,演技终于在线确定成为其标签之一了。
白天高冷学霸关老师,晚上放飞自我社会关。双胞胎白天黑夜两种人格连续破案缉凶,兄弟俩的互动很有爱,各种性格迥异的微表情特好玩。这剧情越看越带感,破案的逻辑推理和刑侦细节很长知识,国产刑侦剧有种特别贴合现实的真实感,这部良心网剧比之前的《心理罪》和《暗黑者》更对我胃口。
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演技也过硬,挺让人惊喜的。剪辑、节奏、配乐和摄影都不错,网剧能做出美剧的效果实在是不容易。最关键的是剧本够扎实,细节也经得起考验,台词对得起观众智商。优酷上现在已经出了5集了。
终于从少年长成男人,魅力爆棚
4星半,荣幸作为混录师和后期声音总监参与制作,历经三四个月,不紧不慢的完成。虽说剧情倒背如流,但依然绝对是少见的良心剧集。年轻的导演与主创团队尊重每一个技术环节,这点很赞。这也是我的团队多年来做的最认真最较真的一部剧。
周舒桐整部剧最大败笔,15集因为她整个垮掉。
七案紧扣主案的高完整度剧作,杀人回忆长镜头开篇,互换身份、双雄对立又联合的黑色电影设定,沉稳的本格推理和布局,潘粤明节制的表演,社会事件与警界内幕的影射,出色的动作音乐,13集出现爆点。作者个人风格还能更强,幽默巧合略多余,造型差评。和无证之罪一文一武,2017惊喜圆满(期待韩彬衍生剧
我就想问什么时候能有合格的女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