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贯穿整个系列,永远有工作,永远有经费。
他闯了很多祸(虽然作为雇员有时也没办法),但从未被清算。
他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却从未在任何一次园区被毁,控制中心沦陷中与恐龙正面交锋,更不用说被恐龙吃掉。他每次都能带着宝贵的资料顺利跑路,即便旧boss喂了龙,也会有新boss雇他。
还是吃技术饭最牛逼!
霸王龙是挨了三部打而活着的唯一的龙。它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条脏兮兮而黢黑的尾巴。吃的虽然是肉食,可是又虚又弱,似乎吃的是素食肉,也没吃饱。它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吼哈嗷呜,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它姓霸,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霸王龙天下第一”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它取下一个绰号,叫作霸王龙。霸王龙一到侏罗纪,所有进食的龙便都看着它笑,有的叫道,“霸王龙,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它不回答,对镰刀龙说,“砍两颗草,要一只鲜鹿肉。”便漏出九颗大牙。它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食物了!”霸王龙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南方巨兽龙的鹿,吊着打。”霸王龙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吃鹿不能算偷……吃鹿!……顶级掠食者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霸王卸甲”,什么“我焯”之类,引得众龙都哄笑起来:侏罗纪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上一部的结尾,恐龙被集体释放,闯进人类世界。看架势,是要大显龙威,大闹全球,起码也得惊动下各大国的军方部队。
这一部的开头,我准备好迎接混乱和灾难,却发现世界依然静好,而恐龙们的遭遇是:被关进笼子,被车追,被撞飞,脖子被套绳索,眼睁睁看着亲人被抓走,在黑市上被论斤买卖……
当然,条件合适了,它们还是能吓唬一些无辜的路人,换来几声尖叫。但少了游乐场设施的加成,它们的表现甚至还不如被关起来时有威慑力。
看起来它们的境况非但没有比关在主题公园好,反而更糟了。其实早该想到的,越了狱的囚徒,又不适应外面的生活,又要被各方势力惦记,生活质量当然是一落千丈的。
看这部一直都没怎么爽起来,是我已经长大,对恐龙的兴趣也一落千丈了吗?恐怕不是。
年初刚重温了《侏罗纪公园》老三部曲,情节一点点重新记起,满怀激动的心跳惊恐还是一如小时候当年。所以,新三部为什么不如老三部好看?
老三部的前提,都是一群冒险家深入恐龙栖息的蛮荒之地,每个人在环境里被危险包围,所有的控制感都是一触即碎的。连唯一一场霸王龙登陆城市,也是挑夜深人静的大半夜,不扎堆不热闹,这才有魂飞魄散的气氛。
到了《侏罗纪世界》系列固然有了更多的恐龙,做得也更逼真(其实是个伪概念,毕竟观众也没见过活的),可加了越来越多的角色,更加复杂的阴谋对抗,花更多时间在环保主题探索上,还有多少舞台留给恐龙去发挥?
公平地讲,这一部从坠机开始,倒是回到荒芜地带龙口求生的老路子。但因为有个实际的野心家要对付,那些不时窜出来添乱的恐龙,也只是沦为为英雄打坏人闯关冒险遇到的杂兵,只提供过场小插曲,没有更强的存在感。
何况好人这边人多势众,有勇有谋有装备还会玩无间道,让那个野心家也显得势单力薄,脑门上写着大大的自取灭亡,死得毫无分量和新意。
当然,这部勉强还算得上是爆米花电影,后半截有几段张力很强的恐龙追杀,中间的摩托追逐也拿得出手。但我实在心疼恐龙,顶着哥斯拉都未必能挑起的期待,被蝗虫和杂七杂八的人类恩怨抢走了大半风头。
对应着“侏罗纪世界”这个名号也像是个高调的反讽。这里不是6500万年前了,这里是人类的世界,恐龙请记住吧:在这个时代,你们才是真正的弱势。
四年的等待,《侏罗纪世界3》无论在视觉效果还是故事层面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新恐龙震撼登场,双线叙事,故事引入点到位,人物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人与恐龙的感性沟通等方面都让这部作品充满期待! 故事从人与恐龙并存的世界开始入手,共存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就在欧文与克莱尔在为恐龙的生存忙的手忙脚乱之时,另一种危机开始影响人类的生存。拥有恐龙基因的硕大蝗虫开始席卷美国农业,老三人组亮相开始调查真相,两条故事线齐同并进,并在影片中后段汇合,两条故事线至此合二为一。故事过渡自然,角度舒适,衔接也十分到位,明显优于前作《侏罗纪世界2》。 赛特勒、格兰特以及马尔科姆三位《侏罗纪公园》老角色的回归使这部作品更加振奋人心!而赛特勒与格兰特这对《侏罗纪公园1》的cp组合虽然在《侏罗纪公园3》中没有走到一起,但在这部中二人终成“眷属”,得到了完美且甜蜜的结局!感谢编剧!马尔科姆博士依旧幽默诙谐,却也在《侏罗纪公园2》索纳岛的洗礼后越发睿智,成功帮助格兰特与赛特勒二人潜入BioSyn内部,揭秘真正的阴谋。 除去三人组外,《侏罗纪公园1》中另一位神秘角色也回归了本部作品,他就是路易斯.道奇森。这位在电影系列中陌生且存在感不高的角色在迈克尔.克莱顿的原版同名小说中拥有着重要作用,道奇森需要对基因公司的恐龙备胎进行逆向研究,所以联系了当时侏罗纪公园电脑系统操控者丹尼斯.纳德利进行胚胎盗窃,结果由于热带风暴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从而计划失败,丹尼斯被双脊龙杀害,而当年那瓶巴巴索尔泡沫剃须膏也从此消失在努布拉岛的侏罗纪公园废墟上。但时隔29年,官方终于填坑了!路易斯.道奇森回归本部并成为BioSyn公司CEO,那瓶带有低温冷藏的胚胎储存剃须膏瓶子摆在了他的桌子上,这说明当年的他通过特殊途径最终成功搞到了这瓶剃须膏里的胚胎并且逆向研发成功。不幸的是他的死法与当年丹尼斯相同,都死于双脊龙之手,也算是致敬了《侏罗纪公园1》。 影片类似的致敬镜头还有许多,赛特勒博士与格兰特博士在恐龙化石勘探现场的镜头完美致敬《侏罗纪公园1》开场。马尔科姆博士挥舞着火把直接将场景拉回至《侏罗纪公园》霸王龙逃脱的经典场景。两只食肉牛龙同框出现与《侏罗纪公园2: 失落世界》中两只霸王龙共同狩猎的场景遥相呼应!相信这对《侏罗纪》系列的老粉丝们来说是无比惊喜的镜头! 布鲁、霸王龙、双脊龙、食肉牛龙、沧龙、腕龙、中国角龙、甲龙等大家熟知的恐龙们将回归本作!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超多新恐龙,布鲁宝宝贝塔,南方巨兽龙、巨镰蜥龙、野蛮盗龙、火烈龙、异齿龙、异龙以及风神翼龙等都将亮相!最带感的当属南方巨兽龙,它生存在白垩纪中期,距今1亿年前至9200万年前的阿根廷地带,硕大的嘴中长着满口匕首般的利牙,体形高大,背部脊椎稍突,它与霸王龙、鲨齿龙并称为白垩纪最强的三种食肉恐龙,南方巨兽龙也与霸王龙殊死决斗的镜头堪称全片最震撼时刻! 与它的前作《侏罗纪公园》系列相比,《侏罗纪世界》这一系列选择了另一条刻画恐龙的道路,它更加注重人与恐龙的感性关系。这一点贯穿了《侏罗纪世界》整个系列,我们从第一部中欧文训练迅猛龙,到第二部中欧文回忆自己从小养大的迅猛龙宝宝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本部中迅猛龙布鲁有了自己的女儿贝塔,而女儿在一次意外中被劫走,布鲁找到欧文寻求帮助。布鲁在成长过程中与欧文建立的关系,以及后来两位在各次危机中产生的羁绊,都在聚焦人与恐龙的感性关系。在《侏罗纪世界》系列中,恐龙不再是令人恐惧的冷冰冰的史前生物,而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找到了一些与恐龙沟通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不对所有恐龙有效,但在人类与恐龙共存的这个故事背景下,给予了这个系列更多的深层含义。不只单纯的聚焦恐龙所带来的惊悚,也在刻画恐龙与人类的感情羁绊。 环球影业同时宣布本部将是“侏罗纪世界”系列的完结篇,继“侏罗纪公园”三部曲与“侏罗纪世界”三部曲后,希望下一个三部曲可以带来更多的惊喜!
最后!大家务必选择IMAX 2D版本,这个版本是体验感最佳的版本!千万不要3D!而且请配合一年前的6分钟官方短片《序章》食用!该短片是该系列电影第一次聚焦到6500万年前恐龙的生活环境,前些年考古挖掘发现陆地恐龙也许是有羽毛的,片中此次也对曾经霸王龙的设计有了一定的调整,霸王龙的羽毛非常清晰。最后的汽车影院为《侏罗纪世界3》留下了很好的伏笔!
近期最热映的电影非《侏罗纪世界3》莫属。侏罗纪系列自1995年第一部影片问世以来,陆续推出《侏罗纪公园》1-3和《侏罗纪世界》1-3一共六部电影。作为该系列的终章,《世界3》最大的卖点之一是公园系列中的三位科学家主角和世界系列里的两位年轻主角首次同框。
而召唤出那三位科学家的,并不是恐龙,而是经过基因编辑的超级蝗虫。在他们看来,这个由恐龙产业衍生出来的怪物,不仅有违科学和商业伦理,而且会带来粮食安全危机,彻底威胁人类生存。
可惜大多数侏罗纪粉丝并没有get到编剧的良苦用心,豆瓣上这条抱怨超级蝗虫这条线把影片主题带偏的评论相当典型:
“又长又碎又累的大杂烩。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侏罗纪的世界观上混搭一个蝗虫危机,电影解释不够合理,一个试图利用蝗虫控制粮食生产的boss,何必花那么多精力来养恐龙?”
作为侏罗纪系列铁粉,又恰好对基因技术和食农体系有所了解,我倒觉得蝗虫的引入,即符合侏罗纪从小说到电影的故事逻辑——人类对于生物技术的狂妄自信终将反噬人类自身;也相当与时俱进:三位科学家在电影中担心的事情,在现实中也曾经反复上演。
侏罗纪系列在电影技术上最大的特色是制造了恐龙奇观。
这一奇观能够形成,让观众与6500万年前的巨兽在银幕上重逢,首先得益于原著作者的脑洞:在恐龙时代形成的琥珀中,提取被封住的蚊子血中的恐龙基因,克隆出一只只恐龙。
其实,整个侏罗纪系列中的恐龙都是不同程度的“缝合怪”:蚊子血中缺失的基因片段是用现实中某些生物——比如树蛙,来补充完整的。
侏罗纪系列中的科学家亨利·吴博士就是“缝合怪”恐龙的创造者,每一集中的基因编辑、恐龙繁衍都“得益于”他的技术创新。
他当然也是一名技术乐观主义者。在《公园1》中他就满怀自信——公园里有肉食性恐龙你们也不要怕,因为我们的恐龙都是雌性,不会生殖繁衍,新的恐龙只能由人类创造出来。到了《世界1》,他又向自己的boss表示:“怪物是相对的,对于金丝雀而言,猫就是怪物。”
这是一个极度危险且自我膨胀的逻辑:人可以控制生命遗传的力量,如果创造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那么就再创造一个更厉害的去制服它。
然而,生物技术不同于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逻辑用来包饺子做包子还行,但生物技术产生的后果远比饺子皮是硬是软更不可控,甚至无法收场。
于是,吴博士再造“侏罗纪”的逻辑每一次都变成“猪逻辑”:有控制,就有空子。空子就存在于人类无法完全参透和约束的遗传力量,比如孤雌生殖(其实现实中的科学家早已发现自然界存在这种机制)。
《公园1》中,数学家马尔科姆博士一语道破天机: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世界2》中,他在看到基因力量可能被用于战争时,更进一步,发出了“基因的力量就是潘多拉魔盒,我们是在自取灭亡”的感叹。
更糟糕的是,空子和出路迟早都会被更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资本的食利本性所利用。在前五部中,大boss们还只是天真地在娱乐产业利用基因技术来复刻恐龙,甚至制造新品种恐龙,让自己的恐龙主题乐园生意源源不断。
到了最新的这部《世界3》,负责运营恐龙保护区的生物公司BioSyn则跨界到了农业,具体说是种子领域。而让那位和苹果CEO蒂姆·库克严重“撞脸”的大boss有此底气的是,基因编辑既可以让恐龙对着主人拿红外线笔点过的“敌人”穷追猛跑,也可以制造出超级蝗虫,不吃自家培育的品种,专吃其它品种。只要把蝗虫神不知鬼不觉地释放到农田里,把其它品种吃光光,BioSyn的种子便能一统天下,垄断世界的粮食体系,财源滚滚。
这可不是编剧的脑洞大开。在现实中,种子和农业化工巨头孟山都、先正达早就采取类似的策略扩大其市场份额了:先发明除草剂,发现除草剂也能杀死大豆苗后,研发出能不被自家除草剂杀死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除草剂捆绑销售,也把无数农民和土地绑在了他们的商业帝国里。而除草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只是在农化公司“自证安全”数年后陆续被农民和科学家发现。
虽然农民和公众似乎都拿孟山都和先正达没办法,但是《世界3》里的大boss遇到了30年前就和恐龙打过交道的植物学家塞特勒博士。离开恐龙后,她一直从事土壤健康、再生农业(一种强调生态系统思维,尽可能遵循自然规律、自我循环的农业模式)的研究,对工业化农业依赖和推广的单一品种深恶痛绝。当她发现蝗虫不吃BioSyn的种子时,她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
从恐龙派生出的超级蝗虫这条线索,暗示我们,基因编辑和改造的技术奇观在剧情中已经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进入农田,被端上餐桌,接下来就将无处不在。
当奇观贴近现实,现实反而无法想象与理解了:恐龙是可怕的,但是种子垄断能有多可怕呢?只要种出来的是人能吃的粮食,管它用的是什么技术,种子控制在谁手里呢!
可以这么说吧,片中有多少蝗虫,现实中就有多少人替你操心该吃什么,怎么吃。
请看去年一项科学进展是如何重新定义“如鲠在喉”的:有科学家整了个大活,找到了控制鱼刺生长的基因,过几年我们就能吃上没有鱼刺的鱼。相关报道中透露的研究动机也很简单,据说每年有很多人因为鱼刺而被卡了喉咙,如果培育成没有刺的鱼,市场效益一定很好。
迷信技术的人最讲究量化,却提供不出来每年因鱼刺卡喉的致死率、致残率的可靠数据,有点不讲武德的意思。另外,科学家自己也承认无刺鱼的游动能力、营养等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细致的研究,但肯定将是大宗淡水鱼产业、家庭饮食结构的一次升级。
如果鱼能说话,它们大概会吐槽说:我凭本事进化出来的一身刺,你凭什么给我去掉?
吃鱼挑刺是对鱼最起码的尊重啊!难道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能要变成非遗去申请保护了吗?
如果说无刺鱼上市还需要再等几年,那么被基因改造过的玉米、大豆早就上了你的餐桌,以“植物油”“高果糖浆”等各种形式进了你的肚子。今年,已经有多家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拿到了中国的生物安全证书,如果通过品种审定,转基因品种很可能将种遍我国的大江南北。
以转Bt基因玉米为例,它具有抗除草剂和抗虫害的特性,通过一种“高剂量/庇护所”的策略,施用配套的除草剂与杀虫剂,消灭杂草和昆虫。如果这个策略不那么有效,没关系,还可以通过“基因聚合”策略在作物中转入更多基因,增加对更多种类杂草和昆虫的抗性。
这正是侏罗纪系列展示的“造物主”逻辑:创造更厉害的基因改造体解决问题,而无视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比如说,国内玉米与大豆种植地区高度重叠,小农户也有玉米和大豆套作的习惯,种植转基因玉米所配套的除草剂能够无差别消灭大豆。为了保护大豆生产,是不是大豆也要改成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
又比如说,当转基因大豆推向市场种植,已有研究证实,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耐除草剂大豆的外源基因可漂移至野生大豆,虽然漂移率小于万分之一,但杂交后的后代可育,进而影响野生大豆的多样性。在有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向野生大豆漂移的风险管控措施之前,大规模种植是否会对野生大豆造成灾难性影响?毕竟中国是大豆起源地。
津津乐道于霸王龙与南方巨兽龙对决的恐龙迷们需要知道,现实中古生物学家只获得了尚不完全的恐龙化石,电影中恐龙巨兽的大小和行为特征是从这些细节出发,基于想象力建构出来的一种技术奇观。
可是,当这种奇观型思路进入种子、农业和食物的叙事,反而扼制了人们对现实的想象力与判断力,人们很难相信基因改造力量已经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
对电影中的生物公司BioSyn大boss和现实中的技术乐观主义者而言,这种奇观型思路无可厚非,而且能带来巨额的商业利益。但电影却在提醒我们:人类如果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对技术应用的警惕,那所谓的科技进步,不但可能是作茧自缚,甚至会被反噬。想一想转基因作物和除草剂诱发的超级杂草,垄断种子市场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流失,除草剂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兽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菌问题等等。
活在2022年,如果我们还像60年的那批技术原教旨主义者那样,嘲笑《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是“极端环保主义分子”,那不仅是无视60年来的科学进步,也是对人类和地球未来的不负责任。
如果这些宏观议题理解起来需要跨越知识门槛,那也可以参考去年大火的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Clarkson’s Farm)。每一集开始,从未务过农的男主角都心生妙计,想让农场多快好省地为他赚钱,但最后这些小聪明都被证明是顾前不顾后的馊主意,反而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里的吴博士?
在侏罗纪系列里,虽然人类的“造物主”逻辑是推动剧情的主要动力,但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人类真的一次也没赢过!
剧中主要人物每每都是在恐龙之间的格斗中仓皇逃生,这既是一个老套的桥段,也是一种暗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与自然的冲突中人类占不到什么便宜,特别是当用“猪逻辑”去改造农业、改造自然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从侏罗纪系列中能习得什么的话,那就是人类应当摈除“造物主”心态,把自己视作自然界中能够起到相互制衡作用的一份子。无论是电影中人与恐龙的共存,还是现实中常规农业与生态农业(包括塞特勒博士所说的再生农业)共存、人与病毒共存,都更符合自然规律,尊重多样性,通过共存与相互制衡达到一种平衡的结局,而不是控制、垄断甚至消灭的思路。
图片均为官方海报、剧照或与影片截图
编辑:天乐
图编:莳梧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只要你活得够久,be了20年的cp都能等来he……太感动鸟,呜呜……
心态逐渐变成有得看也行
不堪入目。剧本稀里哗啦,两条主线硬生生绑一块。台词无脑。恐龙特效五毛。最客气的是 John Williams 的 Welcome to Jurassic Park 竟然只出现了小片段和变奏,暴殄天物!论情怀差了《壮志凌云2》十万八千里。
这应该是疫情期间最能抚平我对好莱坞科幻片死气沉沉烂泥扶不上墙怒火的一部续集之作,撇开贩爱卖情怀的通病,IMAX全程炸裂,特效场面无可挑剔,一扫《蝙蝠侠》《神奇动物3》废话连篇又无所作为的烂长无力,虽然新旧男女主角的相遇不意外用了个烂俗的双线桥段,主角群像光环闪瞎眼,故事推进全靠巧合,但不妨碍它构架的宏大,气势上的磅礴,而且尽可能让每种恐龙有独特的出场方式,细节更是数次致敬斯皮尔伯格的开篇风格,有角色之间的碰撞,有招牌情怀的呈现,给来看特效的观众最大的诚意,给爱惊悚冒险的观众布置重重危机,狭小空间的对峙,森林里的肃杀氛围,陆地上空的追逃猎奇,再陷研究基地的种种未知,尽享恐龙世界的奇妙神秘,兼具惊悚与壮阔,一秒回到“侏罗纪公园”的童年噩梦,今年进口片中最值回票价的视效佳作,妥妥的得二刷!★★★☆
当年,我怒喷侏罗纪公园3是狗尾续貂,如今看完侏罗纪世界3以后,我必须向它道个歉,没有最烂只有更烂。92年那阵,斯皮尔伯格左手拍辛德勒名单,右手拍侏罗纪公园,可谓文体两开花。斯皮尔伯格毕竟是大师,100个人拍暴龙追逐戏,绝逼是以暴龙在后面追,人在前面拼命跑为买点,唯独斯皮尔伯格别出心裁,他让角色躲在车后面屏住呼吸,和暴龙玩躲猫猫,紧张的氛围瞬间拉满,那时候电影技术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但我至今仍记得,博士第一次见到恐龙的场景,两头巨大的腕龙涉水而过,副栉龙群在一旁喝水,侏罗纪公园的经典主题曲适时响起,那是一瞬间,我比第一次见到活恐龙的博士还激动。如却再也找不回当初那份情怀,唯独有的,只是当主题曲响起的时候,心底还能泛起些许涟漪,现在电影技术确实更发达了,但会讲故事的导演却越来越少了。
很一般 库克带领苹果企业转型失败 被恐龙吃了
编剧敷衍至极,这几年吃了几波情怀杀的红利就开始无限整烂活儿上瘾了。剧情全靠各种巧合推进,Tim库克演了一个白痴;一分给音效,多一分给政治正确,T-Rex永远占着系列C位,坐等烂番茄暴跌。
就“世界”系列的观感而言,1>3>2。1.看前需重温前5部(举两个例子,本作大反派道奇森就是在《侏罗纪公园》开场不久指使胖子去偷恐龙DNA的那个角色,老版女主塞特勒本来就是个植物学家,本作以蝗灾导致生态灾难为切入点把她拉回来没啥问题)。2.本片真正片长是147分钟+ 6分钟。一年前就放出的6分钟“开场”片段并没有出现在正片里,但却有关联。3.务必务必 选择IMAX 2D 版本!这是个从头到尾都在看(涵盖前5部)彩蛋和名场面致敬的情怀落幕作。老角色们戏份很多,开场仅20分钟一代男女主就出场了。如果真要拍后续的话,麻烦给沧龙大大像《巨齿鲨》那样拍个solo吧,它的戏份比前作还少….
虽然叫侏罗纪世界,但仍然离不开美国中心,外景只去了马耳他,估计也是疫情原因。虽然格局小,文戏各种尬聊,动作戏都是套路,但是主题公园就是要惊险刺激,肾上腺素飙升,比漫威看的兴奋!缺点是恐龙的音效太刺耳了。P.S. 胖胖的Owen和Claire好可爱!
三妹迅猛龙3分钟,二姐霸王龙5分钟,大姐沧龙4秒钟。过气女明星是不配出道了吗,环球我劝你做个龙吧...
生物公司的老板好库克😂
六部曲全家福拼盘,每个人物和恐龙都出来露露面,戏份分配很平均。Claire贴着水面躲避恐龙、恐龙咬住梯子周围铁笼、城市跑酷的那种对巨兽的恐惧感,霸王龙现身演绎经典logo,还有很多前几部片子的小梗,这样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瞬间能让我这样不喜欢恐龙、对这个IP也没啥情结的普通观众也有点感动了。太久没在电影院看好莱坞片了,看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恐虫、密恐者慎看!龙卷风一样的巨大只虫群!又见生物科技公司研发项目玩过火差点毁灭人类,反派也太像Tim Cook了,这么多人居然只有boss挂了哈哈哈。
烤蚂蚱公园
零期待走进影院,看完觉得真没有那么不堪啦,至少不带脑子去看IMAX厅我还是有爽到。虽然70%的刺激场面在预告片里都给剧透了个干净,但整体看下来还是贡献了几场精彩且饶有趣味的段落的。比如古城恐龙追车戏,的确惊险刺激;洞穴那块惊悚氛围做得也不错,有被吓到。但是整个剧情也很多胡逼扯的地方,小女孩逃出实验基地宛如走出自家大门,还有帕帕徒手揍恐龙我真的发出一声爆笑,顿时魂穿《银护1》把恐龙踢飞,这是合理的吗哈哈哈。能够理解到这一部在剧作上的为难,一方面要收买老三部曲粉丝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要让新三部曲主角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两拨人马直到2/3的地方才强行汇合,但是又无法确保这么多角色每个都面面俱到,所以多少是有点顾此失彼的。但咋说呢,考虑到现在好莱坞院线大片真的看一部少一部,还是珍惜这种机会吧,给三星。
6/10,抱着最低预期来看这部电影,其实我倒觉得这部远远强于第二部,侏罗纪世界整体系列:1>3>2。肯定一下优点:首先,让侏罗纪公园老三部曲老年主角团回归,情怀值拉满。迅猛龙追逐男主女主逃亡这场戏,无论是任何动作电影,都处于一流梯队的高质量追逐戏。再来说说缺点:1.你永远不用担心强大的主角光环,主角团一个人都没死,坏人总是死的干净利落,总是让人觉得违和感满满。2.为什么总要设计如此愚蠢的结局?总是让霸王龙和其他恐龙在大结局和混血龙打一架?完全没有必要的废戏,也是被玩烂的套路。3.第三部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圣母白左,而是偏离主题,就好比一篇完美的高考作文,用词如此华丽工整,但是侏罗纪世界竟然研究起蝗虫了,就算前面的爆米花大场景设计的再好,偏离主题,阅卷老师也只能无奈的给出及格分数。
又长又碎又累的大杂烩。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侏罗纪的世界观上混搭一个蝗虫危机,电影解释不够合理,一个试图利用蝗虫控制粮食生产的boss,何必花那么多精力来养恐龙?主要人物太多了,到最后主角集合,一句话甚至要五六个人接力说,观感非常累。老演员也没用好,老男主全程心不在焉,只想着怎么和老女主复合;混沌学教授更是像得了老年痴呆,任场面再紧急也像无事发生……剧情推进也很孱弱,恐龙追车戏占了那么大篇幅,结果只告诉帕帕小女孩被送去哪儿了,有效信息太少了吧。进入主题慢,前面铺垫太长。巧合也很多,所有人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恰好出现,翻车能恰好翻到主角身边,霸王龙又恰好出现了。黑人小哥上一秒还在和boss斗嘴,下一秒就准确得知主角位置并汇合……影片最后还不忘来一场恐龙battle,恐龙全面沦为道具,财富密码真是玩明白了
侏罗纪公园就是那种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惊险刺激,看完想起立鼓掌,但回家睡一觉就开始遗忘剧情的电影。但是看的时候,那种心潮澎湃,对恐龙的恐惧,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造梦者的感激,都是真的,一瞬间都回来了。这次新旧两条线交汇在一起,完成度很不错,值得看!
2.6 隐隐有些covid指涉,某时仿佛在看《不要抬头》,反派又被指向了一个Tim Cook一样的商人。总是依靠找回旧IP的角色依然还是创意枯竭的体现,中段的动作戏像在看邦德,越来越同质化。
实名嘲讽苹果库克
在这部大和谐的电影里,不仅恐龙活下来了,黑人、白人、黄种人、LGBT、单性繁殖生物…都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