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宅门》的时代可以结束了,再夸就是笑话
《大宅门》的时代可以结束了,不必再夸了,再夸下去就是笑话。
这部剧当年为何火,实际上渗透了一种情怀——即改革开放一代对自己的意淫。这种意淫,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流氓、嘴贫、能挣钱。白景琦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大宅门》是一碗老鸡汤,由四十年代生人的老大哥郭宝昌熬出来,给六十年代生人的弟兄们喝,喝出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狂潮,这不得不说是邓公的功劳,他老人家允许人民向“钱”看,从此开启了五零后六零后乃至七零后的致富梦想,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的教育水平比现今要低,国家经济又出于大跃进之中,各类法制不健全,处处都是逾规暴富的例子,什么养鸡养牛养鸭子,宰猪杀羊喂蝎子,去广州深圳批发电子表电灯泡,倒来倒去的,全都发了。但在那个封闭与开放并存的年代,说到底,就是自己来点小骗,骗了另几个小骗子,随即满心欢喜,自封为亦正亦邪的江湖大侠,自认前途已堪比范蠡雪岩,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请注意亦正亦邪这几个字,可以说,改革开放一代是最早意识到此四字魅力的人,文革时与文革前,提倡革命,提倡道德,投机倒把者要抓起来,改革之后,风气渐松,亦正亦邪的倒爷儿立马成为社会新宠,什么革命社会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早是穷人的象征。现在你得做生意,你要学得坏坏的,这样才有摩托汽车和女人跟着你,白景琦,就是这一代人的图腾之一。而且我发现此风气在电视剧界虽已是日薄西山,但仍有延伸之势:《血色浪漫》,《正阳门下》,皆有此种倾向。
当然,此风气虽有其空洞无聊之处,却也有其坚持的原则,但其原则亦可说是空洞的,为其衰落做了底部垫脚的圆木,这个原则就是:我虽然是倒爷,我坏坏的,我沾花惹草,又能赚钱,但我还要对老婆孩子好,还要严格教育下一代,还要孝敬长辈,撑起家庭,这是原则,我绝不改变。没错,又是白景琦。这其实又很符合改革开放一代的价值观,因为两部《大宅门》的播放年代是两千年左右,改革开放一代大多已经结婚生子,而且孩子都不很大,老婆又正是七年之痒,处在和婆婆闹矛盾的阶段,可以说,恰是中年危机的开始,《大宅门》的出现,给了这批男人很好的意淫范本,他们一边干着体制内工作,一边弄点小买卖,把自己幻想成白景琦——家境殷实,略有雪月,内不负妻儿父母,外可脚踢三市,拳打五街。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最终也只能是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赚的不多不少,然后被留在大城市的儿女一扫而空,做了首付。这一代人的命。
时代变了,教育变了,现代年轻人往往接受美式政治正确,崇尚平等法制,动辄要求权利。从知识上说,他们多才多艺,钢琴绘画,多少都懂,数学外语,比自己父母不知好到哪里去。对家庭的观念也不再是“我要撑起家”,而是“家要撑起我”,对爱情也不再是“墙内有偶,墙外引花”,而是“花丛乱舞,不知有婚”。社会呢,人大颁布细则无数,中央也要禁吃禁喝。白景琦们吃不开了,钱不好挣,还要看儿女脸色,多年的风花雪月,到头来还是枕边黄脸婆。这时候,他们就开始了另一种迷信,即对外国的迷信,对儿女的迷信,外国制度好啊,养老有保障啊,教育水平高啊,空气很新鲜啊。你看你爹,当年用两瓶茅台混到科长,在国外,哪里会这样?人家讲实力啊,不搞这些,送酒要抓起来的。你去吧,学点有用的。
先前郭宝昌导演被拍了一部纪录片,说是成名后回老家,闻说亲戚的孩子辍学,郭导大怒,当面怒斥,骂俩孩子没出息,不上学哪里来出路?现在看来,郭导虽然说得对,但也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大宅门》之后,郭导又拍了《宅门逆子》,然后便是个三部曲,分别名为:《门可罗雀》, 《鸦雀无声》,《销声匿迹》……相信这里面既有年龄的原因,也有不能高飞的无奈。
据说郭导是张艺谋等人的大哥,那就算是吧。
弟弟们到底还好一些。
2 ) 恶之花
究竟什么是恶?
二奶奶恶吗?詹王爷恶吗?杨九红恶吗?七爷恶吗?王喜光恶吗?关少沂恶吗?还有三爷、武贝勒、香秀、敬业、韩荣发。。。太多太多了。
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恶,他们是真。
礼义廉耻孝,本是良好的道德典范,可正如杨九红所说,一旦跟“愚”沾了边,就成了毒害人的东西,是恶之花。
二奶奶爱的是族们兴旺,百草厅屹立不倒流传百世。詹王爷在乎的是京城大户的清白名声。杨九红不过是想好好的爱一个男人,后来退而求其次,有个女儿相依为命就成。七爷爱的是自己,爱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王太监呢,为了生活,阉都阉掉了,除了搂点钱,娶几房带来精神安慰的姨太太,你还指望他有什么高的精神追求。关家大爷呢,谁来还他的儿子,为什么他的媳妇要见天往娘家跑?
谁不苦呢,都说九红最苦,自幼失去双亲,被亲哥哥卖进窑子,好不容易遇见个肯为她下大狱的男人,就毫不犹豫的以身相许。刚结婚时候的杨九红除了出身,是多么贤惠美貌的女人,她是真的爱上了白景琦,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完全征服,“只要跟了你,就什么都不怕,什么苦都能吃得”。她想进大宅门,可那又实在不是件最主要的事,只要有女儿能在身边,景琦不离不弃,那就是准完整的生活。可现实总是那么残忍。女儿怨她,不认她,甚至让她怎么不去死,她最信任的景琦,亲手抢走了她的女儿,老太太死前最后的话居然是不许她戴孝,她终于发生了最顺理成章的质变。由一个善良温顺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老太太、太太死了,多年媳妇熬成婆,却又被老太太安排的槐花夺了新宠,她心中的恶被彻底的激活了,她要痛快的发泄,她要彻底的报复,她殴打折磨中伤造谣,逼死了槐花,她像当年老太太一样,抢走了自己的外孙女,景琦说,你怎么能抱走她的女儿,我多想替杨九红说一句:那我的女儿呢?又是谁抱走了我得女儿?言论选择性的生效,为什么在您那儿有用,在我这儿就失效?
可我又总是在想,假如女儿没有被带走,甚至她最后进了大宅门,杨九红会一直是哪个深爱着七爷,安安心心守着女儿过日子的女人吗?
白文氏最苦,嫁了个窝囊丈夫,又有个顽劣的儿子。她姓文,可自从她进了白家的宅门,就从此比大宅门里任何一个人都配得上姓白。如果说三爷私心太多,有点超出常人的话,那二奶奶的公心,更是不同一般,她把大宅门里三房的荣辱时刻系在一起,为了振兴百草厅,可谓鞠躬尽瘁。当家的人最苦,更何况当的是大户人家的家。在外跟詹王爷周旋,救大爷;勾结宫中太监,逼走董掌柜,终于收回了百草厅。在内为保护小姑子雅萍,又得罪了关家,而小叔子老三吃里扒外,损公肥私。为了维护白家大宅门的声誉,至死她都不让杨九红戴孝。一个女人,再难的事她都一个人苦顶着,她得有多难。
景琦最苦,在爱情和尽孝之间徘徊,当他抱走九红孩子的时候,他得有多苦,他自知对不起九红,所以后来任着九红闹,也没有把她怎样。还有个败家的儿子,四处惹是生非。他太刚正,得罪小人,被王喜光、韩荣发数次暗算。时局不济,逢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生意不好做不说,处处被土匪强盗一般的军政府、倭寇所搜刮。内忧、外患和国难把一个男人逼的几乎无路可走,他,究竟得有多苦。
那詹王爷就不苦了吗?二女儿被宫中斗争所害,大女儿未婚先孕败坏了名声。关家大爷就不苦了吗?媳妇见天往娘家跑,连儿子也丢了。大格格苦不苦?被亲爹赶出家门,被爱人背叛抛弃。亦太多太多了。
众生皆苦,有自己造成的,他人造成的,也有时局造成的。
要说恶,贵武和三爷最恶。可二人临死前都幡然醒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究竟要经历多少的生死,才可以坦然的面对人生。
赵宝刚说,我分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只是把发生的这些事情重新呈现出来,无意去塑造谁善谁恶。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的原罪?
白家世代为了捍卫百草厅白家老号而活,怎么可能在第二部里那么开明大义的把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秘方以及整个商铺都捐给共产党,捐给整个国家呢?虎豹被赶跑了,只不过又来了一群豺狼而已,说到底,不都还是畜生。
3 ) 剧中前后的人物性格变化太大
看完了第一部还是很有收获的,尤其是前半截看的很过瘾,二奶奶的过人胆识、通情达理、奖罚分明让我很是佩服,七少爷不拘常理,敢爱敢恨看的很是爽快,真是值得一看的电视剧。但是不明白的是后半截的人物性格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二奶奶一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但是对杨九红的方式,真是变了一个人。
二奶奶应该清楚自己的儿子是怎样一个人,娶杨九红做姨太太这不能怪杨九红,杨九红对白家并没有做错什么,她抢孩子当众羞辱,这还是那个奖罚分明的二奶奶吗?
不能接受窑姐出身的杨九红,不让她进门这能理解,但是强行抱走她的孩子,这让一个母亲怎么活?而她当初还曾劝白老爷子放过詹家大格格,说她未婚先孕现在一定很不容易。这还是那个通情达理的二奶奶吗?
她亲自养大佳丽,并公开羞辱杨九红,不仅伤了杨九红,也让她最疼爱的佳丽内心充满仇恨,不仅不认这个娘还当面羞辱她,导致杨九红因爱生恨抱走了佳丽的孩子,开始另一个悲剧。经历过那么多事情的二奶奶,不是一直在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吗?但却做这样的事情,这还是那个遇事远虑,平和过日子的二奶奶吗?
另一个让我觉得前后出现巨大反差的是白景琦。前半截的白景琦是个敢爱敢恨,是非分明,敢作敢当,重义气的聪明人。但是自从他从济南回来后,人物性格就有个很大的改变。
或许是跟他妈一起面对了白家第二次查封的困境,他理解了他妈的不容易,他变得稳重,有担当,也开始完全的顺服他妈,甚至到不管对错的地步,亲手抱走杨九红的孩子,这还是那个敢爱敢恨,是非分明的七少爷吗?
他本是个聪明人,但是家里的丫头姨太太一发脾气,他不分对错而是和稀泥,结果一次次上演闹剧,最后还逼死一个。这是那个精明的七少爷吗?
我觉得如果他还算聪明的话,就应该在老太太过世后,在新宅立下规矩,把杨九红放在姨太太的位置上,因为他的不管不护,连丫头都看不起她,要说老太太活着他没办法,现在他可以完全说了算了,却看着自己曾经心疼的女人面对那样的处境,正是因为各种关系的不平衡,才让矛盾不断的加剧,升级。这还是当初那个为了喜欢的女人,情愿蹲监狱的七少爷吗?
二奶奶、七少爷都是很有远见的精明人,但是竟然忽略了下一辈的培养,以致最后一个个都是些不成器自私自利的人,大宅门也不断的走下坡路。应该像《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孩子从小就请最好的先生进行培养。这是二奶奶和七少爷两个精明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吗?
二奶奶性格上前后这么大的反差,是一个人长期权利过于集中,造成的狂妄自大?还是编剧为了剧情故意制造的矛盾呢?七老爷不管生意上多精明,但在感情和家长里短的事情上,却显得力不从心,稀里糊涂,是人性中本就有优缺还是编剧想要制造更多的矛盾增加戏剧性呢?整个剧越看到后面越失望,他们两个人慢慢的变的不是我最初看时认识的那个人了……
--------------------------------------------------------------------------------
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很欣赏白二爷,我也是。
每次老三寻事,挑唆二爷出来说话管事的时候,二爷总是找借口回避,甚至直接承认“我不如女人”,这看似窝囊,但其实是对尚未站稳位子的二奶奶最大的支持。如果他因为男人的面子,胡乱的参和,那二奶奶也无法那么快的建立家中的地位。
4 ) 暗恋是一种病
白玉婷打小就爱万筱菊。
富人家的千 金小姐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童话里,有祖上打下来的江山为背景,有父辈及兄弟们源源不断往家里捎银子,又深得父母溺爱。于是,她从小的活动便是陪二奶奶看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白家大小姐这一看,便真成了戏迷。入戏太深,不觉便深深地爱上了当时的红人万筱菊。
喜欢一个人的初兆是对他有好感,看着他就高兴,同时爱屋及乌,对万老板的专业也就深深的喜欢并有了研究。白小姐爱万筱菊,爱看他的戏,能看得激动得掉眼泪。总有一些情节,万明星在台上倾情演出,白小姐则坐在VIP专区,戴一副为了看清爱人儿的眼镜,情到深处,眼泪哗哗的,白小姐一边用细手绢擦泪,一边喊赏。那下人便将白花花的银子和明晃晃的首饰往戏台上砸,这可真真的是天上掉馅饼。
爱一个人爱到骨子里,在外人看来,他们便如出一辙。传说中的夫妻脸也许就是这么来的。白小姐闲时便研究万明星,在自己的闺房里学习偶像的扮相和戏曲。学到什么程度,白二奶奶七十大寿那天,白景琦请人唱戏捧场。怕妹妹伤心,故意回避没请万筱菊,但是白二奶奶老人童心,用重庆话说“鼓捣”要看。为哄老人开心,白玉婷亲自上阵,活脱脱一个女版万筱菊。令人叹为观止。
爱一个爱到这种地步,我替白玉婷崇拜她自己。
但白小姐彼时最恨的就是她高贵的出身和不蜚的身家,当时的等级观念以及万帅哥已有家室的状况让她数次求爱被阻。剧中,她几次被我看作前几年的杨丽娟,疯狂追星到了可被视作病态的地步。杨姑娘因为超乎正常人的追星态度,逼得她老汉跳水,也引来世人唾弃和鄙视。白小姐情况要好点,毕竟她哥哥是有钱人,而且当时的戏子也没今天的明星有地位。白景琦叨着烟斗,戴着玉扳指的大手一挥,小子,我妹妹看上你了。
好,你爱我,但我不爱你。“罗敷虽无夫,但使君已有妇。”
I’m sorry.
于是,人类有了古代的诗人和今天的编剧。
同时也有了各种版本的经典爱情作品传世于今,并且,今人及后人,还将乐此不疲的用这个题材谱写着各种形式的作品。上学时,老师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多难的社会状况撞击着人们的心灵,给作家提供了无限的题材和灵感。我倒觉得“感情不幸作家幸”,男女之间在荷尔蒙上升前后的那点事造就了多少作家,赚了多少多情人的眼泪,一时间,票房神话,洛阳纸贵。
但每一段感情都有它自己的结局。白玉婷再怎么爱万筱菊,再怎么想得到他,可她毕竟是大家闺秀,不是小三,遇到万筱菊这个坚守家庭堡垒的好男人,也没能当成“拆迁办主任”。爱他,为他孤独终生。直到后来,她不畏世俗的眼光和评价,捧着他的相片结婚。那天,她像所有豪门闺秀风光出嫁一样,穿着洁白的婚纱,在全家的簇拥和长得看不见尾的送嫁队伍中,一脸复杂的如愿以偿。入夜,旁人退去。她穿着绣有菊花的小肚兜,在一屋子菊花的纷芳中,入神的看着万的照片。
后来,日本兵打来,万筱菊被安排躲在白玉婷的家里,彼时,白玉婷跟他的相片已婚十年,她引万筱菊到她的房间,依然一屋子的菊花,当时万筱菊吃惊有余,惊叹身外竟有一个女人这样的爱他。“您这么抬举我,我做梦也没想到。”泪崩。
爱情是有魔力的,也是疯狂的,为了这份当时得不到的爱情,白玉婷做出了各种有异于世俗眼光之举。但爱情的形式却是俗套的。她坐在床沿,给自己戴上绣着菊花的红盖头。这一刻,迟来了十年,可是,当这个让她爱着几近发疯的男人为她掀了盖头,她却一脸木然。男人泪奔,动情之处,用双手去捧起身旁伊人的玉手。按现在编剧的想法,他们一定干柴烈火,上来就啃,然后撕衣裂帛,地动床摇。
但是,她抽手了,黯然离去,毅然决然、不听劝的回了娘家。留下男人几近剜心般的捂着声痛哭。
“七哥,我是和相片结婚的。”情种白七爷一脸困惑。
爱到后来,她享受的便只是她爱他的那种感觉。
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
5 ) 为杨九红,为何赛飞
因为杨九红,对白景琦始终喜欢不起来。她是坚强的,命运虽对她如此的不公,她却没有放弃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失去爱人的能力。她跟了白景琦以后,忠贞不渝,一心只有他,但他却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一个母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跟孩子相见。她遭受了这样的苦楚,也无处发泄,最终又把同样的苦施于最爱的女儿身上,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她的快乐,而是她用最极端的手段想让女儿明白做母亲的苦。然而命运终究是不公。
不想说其他人如何,封建残余到现在的年代仍然是一些女人头上隐形的枷锁。
何赛飞老师的美,她的媚,她的飒,把杨九红演绎得让人同情得欲罢不能,不愧是表演艺术家。
6 )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转)
郭宝昌:1940年8月生,北京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电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等。电视剧作品有:《怀阴侯韩信》、《剑客春秋》、《没有终点的跑道》、《大老板程长庚》、《日落紫禁城》等,以及他以毕生心血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八十年代初,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因此,张艺谋曾很有感情地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的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人,可这样的一群人,魂牵梦绕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
我自十六岁始,写《大宅门》这部小说,历经四十载,三次所写的原稿被毁于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适,几乎丧失了斗志,自叹“天灭我也”!可是,一种责任,一种写不出来便有的一种负罪感,终于使我完成了这部作品。回首来路,除了泪,还是泪!
这部作品自光绪六年(一八八0年)写起,直写到“文革”后改革开放的一九八0年,整个故事历时百年。现在读者和观众见到的仅仅是前半部(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只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九三七年。后面还有四十集,自白景琦出生,写到白景琦去世,一个世纪老人的一生,这位白七爷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也是一个影响了我一生的一位世纪老人。
一、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我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在《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的养父是位影响我一生的世纪老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儿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事潇洒,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他的暴戾,他的惟我独尊,也毁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生活在那么复杂的社会里、家庭里,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
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我的十二姑就是与名优照片结婚的白玉婷的原型,万筱菊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因无法与真心倾慕的京剧艺人相爱,最后与那艺人的照片结了婚,并与那照片相伴终生。这事确有其人,这人就是我的十二姑。她迷恋的名优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
当年,我十二姑对梅先生一往情深,逢梅先生的戏必看,坐在第一排,怀里抱个首饰匣子,一边看,一边往台上扔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最后连首饰匣子一起扔上去。唱完戏,梅先生到后台卸妆,我十二姑就在戏园子后门等着,梅先生出得门来上马车回家,十二姑就坐自己的车跟着,梅先生进了家门,大门一关,热热乎乎一家子,我十二姑一人儿苦苦地徘徊门前,非常凄惨……
梅先生何等聪明,明知我十二姑心意,但先生品行高洁,对妻子儿女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一直没有给我十二姑感情上的回应。十二姑亦不是轻浮女人,她迷恋的是梅先生的艺魂,所以后来做出了跟梅先生的照片结婚的举动。
这件事当年非常轰动,因为我十二姑非常有钱,她没结婚,没儿没女,分得的家产全在自己手里,不像其他房的兄弟姐妹,子孙一大群,再多家产也得平分。所以,当年数不清的求婚者包围着正值妙龄的十二姑,可她全然不睬,日日厮守着梅先生的照片,终老一生。
三、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
(郭宝昌本人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我把大宅门写成百草厅。其实,这百草厅的原型就是打清末便声名远播的同仁堂。我就是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生活了整整26年。
但40年来,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写的《大宅门》就是同仁堂。我不愿透露写的是自己的家史,因为这个京城望族如今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每个人对这个大宅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估计有不少人像我养母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一定同意我写这个剧本。为了保护这部作品,我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当然,人物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恐怕现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对号入座了。
尽管如此,《大宅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却是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自1880年至1937年期间,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四、十二大腕儿跑龙套
《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12位朋友都签了合同,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
真演起来,这些朋友也都特别认真,特别出力,比方张艺谋,当时正忙着拍申奥宣传片,事先根本没时间看剧本,好容易抽出两天时间赶到排演场,一边儿剃头一边狂背台词儿,上场前还跟我说:“郭导,我可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您言语,咱们重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艺谋自始至终没离开现场一步,随叫随到,表现了极高的艺德。因为张艺谋实在太忙,拍完就赶紧走了,他走后我一看效果,有一场戏拍得不理想,还得重拍,结果回北京后张艺谋又赶过来,二话没说又剃了一回头!
我拍《大宅门》时,陈凯歌正在英国拍戏,中间回国3天,头一天就正巧碰见了侯咏,侯咏赶紧打电话告诉我说:“凯歌说了,他第二天下午有点儿空儿。”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凯歌风风火火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我现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就一场戏。陈凯歌连气儿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化好装就上场了。
何群在戏里演的是一个当铺伙计,也剃了大光头。另外,何群除了跑龙套外,服装、道具、制景,什么都管。
这些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大明星们,在我这出戏里什么架子都没有,除了上镜演角色外,见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有一次,拍我、张艺谋、姜文同时上场的那场戏时,我们仨在上头演,田壮壮当执行导演,侯咏把着机器拍摄,何群当现场美工,人们都说,这场戏,空前绝后。
电视剧《大宅门》即将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一个人的多彩生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光荣与血性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带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百看不厌的部分还是白景琦成年前的十来集。成年后主角光环太重了。
其实我一直很同情杨九红。。。
一万遍也看不够
经典,小说好,本子好,导的好,演得好!
记得小时候大宅门独具特色的开场曲响起来,我就知道我爸又要追剧了😂️斯琴高娃和陈宝国等一众演技派,实力诠释了那个年代大院生活的悲欢离合及喜怒哀乐,或许那个哀是整个时代的不幸!
斯琴高娃誉其为当代《红楼梦》,郭宝昌潸然泪下。论角色的丰富、台词的深刻、音乐的到位、故事的辗转,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一百个最好的演员集体爆发了这么一部一百年也未必有的集大成之作,强推之!
每一个情节都值得玩味,京剧真好听。
国剧
喜歡斯琴高娃演的白家二奶奶撐住白家的奮鬥過程,喜歡陳寶國演白老七天不怕地不怕的痞樣。也喜歡茹萍演的黃春(她在武則天演上官婉兒;陳寶國演唐高宗!)對後半段白老七事業有成之後比較沒興趣,楊九紅被逼得太慘了,只有白妹妹要嫁萬筱菊那裡比較有喜感。總之,是一部值得五星的好作品。
看完之后,一声叹息。最打动我的是杨九红。我本以为这个凌厉的女子的命运会有所转变,那些有亏于她的人会做出一点点补偿,但编剧最终让她凄凉如死灰地绝食而死。
绝对经典之作,斯琴高娃气场超强,撑起一片天。
【由来一声笑 情开两扇门 乱世风云乱世魂 平生多磨砺 男儿自横行 站住了是个人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无悔一腔血 有意济苍生 百年风雨大宅门】
俺稀罕杨九红,天字第一号悲情人物
香秀出现以后就不大爱看了
全程无尿点,每一场都是戏,每一个演员都无可挑剔,国产神剧,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京味儿,有味儿
我妈在追那时花开,我看了点实在受不了,女强人不是女流氓好吗!!还是回来看类似题材的大宅门洗洗眼睛
又是一经典 没啥好说的 都是神们在演 您们都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