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综艺内地2018

    主演:内详

    导演:李锐

    猜你喜欢

     剧照

    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2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3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4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5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6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3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4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5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6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7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8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9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4:45

    详细剧情

    《爸爸去哪儿》1-5季内容精华版,帅气爸爸和可爱萌娃亲子户外真人秀

     长篇影评

     1 ) 首先,你得有个好“爸爸”

    是的,第一时间去看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花30块钱到电影院看综艺节目从前确实难以想象,并且因为银幕太大、剧情为零、熊孩子太多,智商一度归零,笑到流眼泪。 可是又绝对不能说这次的观影不痛快,至少比看春晚痛快多了。

    刚发了一条赞扬的微博就有人特高瞻远瞩地表达了对中国电影市场恶性发展的感叹。大抵是这种制片方式前所未见,制作周期之短简直狠抽王家卫之流嘴巴子,并且只要和湖南卫视、天娱传媒沾上边,就一定是“娱乐至死”的垃圾产品。我们真的有过“娱乐至死”的时候吗?可能连最基本的娱乐标准都从未达到过。

    《爸爸去哪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综艺节目的衍生品,但放眼全国,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借助韩国的模式开创了先河。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好声音》的电影口碑票房双失,其实很简单,歌唱选秀类综艺节目总体上处于下降期,不管是更早的《乐火男孩》还是《中国好声音为你转身》(如果在07年《加油好男儿》之后马上拍一个《倾城四少》会很有市场,但那时候完全不可能做成),都在沿着一个下降的路径前进。并且,先前这类的电影皆渴望做成一部单独的影片,脱离了原本的综艺节目,并且根本没能在该综艺节目最火爆的时候推出电影,导致人气和票房脱节。歌唱类节目本就不是全民娱乐,即便固定观众的年龄段都与主流电影观众年龄段一致,但这个年龄段的观众面对的选择更多,消费行为也相对理智。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韩国综艺节目在“故事性”上保持了一定对接。综艺节目的“故事化”在韩国屡试不爽,早年的《情书》、《X-man》,最近的《running man》……国内的综艺节目普遍依赖于“人情”而不是“剧情”,倒是许多新闻类节目为了追求效果刻意放大采访对象的表现。

    电影《爸爸去哪儿》只是产业链上一个小小的零件,背后还有更大的产业有待挖掘。电影说白了也只是娱乐产业链条上一个小小的零件,根本就不是什么单纯的艺术产品。和《小时代》一样,也只有《爸爸去哪儿》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成绩,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好“爸爸”。化用“火车头理论”,它们的车头牢固,原著小说和综艺节目的强大影响力足以带动后续的车厢,并且,列车长头脑清醒,知道该拉着乘客往哪里开。

    今天到电影院,方知贺岁档刚刚开始,观众对《爸爸去哪儿》的热情不亚于对冯氏春晚一窝蜂吐槽。是的,摄像机可以撒谎,评论可以撒谎,媒体可以撒谎,评分更可以撒谎,观众却是不撒谎的。他们只求娱乐,不求节操,前提是必须要达到他们心中的娱乐标准,方能成事。

     要想制造另一个《爸爸去哪儿》,首先,你得有个好“爸爸”。不幸的是,我们这边声讨着“娱乐至死”、“天娱滚出电影圈”,那边的韩国踏踏实实践行着观众的娱乐标准,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叹、伤怀、羡慕嫉妒恨、怨恨怒恼烦的娱乐精品。我们的整个娱乐业,其实跟《私人定制》、冯氏春晚都是一个思路——明面上时尚化,私底下还惦记着《红色娘子军》露出的半截大腿;面对汹涌的资本浪潮,尚不能分辨出何为娱乐、何为愚乐,也难以接受完全资本化运作的电影产品。但这才是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无数的“不像电影”、“侮辱电影”甚至“侮辱艺术”的产品出现,它们有的是资本的孤儿,有的是故事的孤儿,有的则像《爸爸去哪儿》一样,有一个在其他媒介站稳脚跟的好爸爸,加上电影市场这个宽容的母亲,诞生出一个媒介混血儿,摇篮就是各位观众手中的电影票了。

    复制一个成功的节目,在中国非常困难,大多数“单性繁殖”诞生的怪胎最后硬生生毁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节目品牌。这就和电影市场盲目的投资一样,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电影市场依然不够开放、不够透明、竞争并不激烈、计划经济的余毒仍未排清,好莱坞的进入,并没像法国新浪潮对新好莱坞的影响那样,一半是警醒一半是突破,反而和审查制度一样成为不思进取的借口。 许多时候,并不是没有故事可讲、没有钱来砸,而是守株待兔,拿着“电影艺术”的斧头,等着观众撞上木桩。

    《爸爸去哪儿》是个绝对灵活主动的项目。你可以说它不是电影,但绝不能说它是个失败的项目。 与其让民间的同人视频占领网络播放的高峰,不如直接“官方逼死同人”,节目组自己制作一部电影画质的番外节目,一则亲民,二则卖钱,三则继续培养粉丝,为下一季做准备。

    最后的最后,很想引用《电影市场营销学》里的一段话——

    “所谓‘火车头’理论,是指电影业应以电影的影院收入为‘火车头’,以此带领电视、音像、网络、电信、音乐、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和销售,实现电影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将电影的品牌价值扩大化。‘火车头’理论所强调的就是电影产品的多样化……

    首先,‘火车头’理论非常重视电影的票房收入,认为电影后续产品价值能否产生,产生的价值量有多大,主要取决于电影票房收入的多少。从好莱坞的经验来看,往往只有那些获得了巨大票房收入的电影,才能带动其后产品的热销。

    其次,‘火车头’理论在强调电影票房收入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其他形态的电影产品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一部影片的赚钱的方法绝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票房收入,其相关产品的收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电影本身可以不赚钱,但是在进行其他电影产品销售的时候则必须产生利润。而这也正是‘火车头’理论具有突破性的一点。
    ……
    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业的成功秘诀就是利用了‘火车头’理论,它充分发挥了电影票房的示范性引领效用,以电影票房收入为‘车头’,通过采用产品的多元化形式,带动电影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有效延长电影的生命时间,形成了强大的经济纽带,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促使着电影产业经济走向良性的发展循环。”

     2 ) 铁打的芒果台,流水的熊孩子

    【注:由于本人在海外所以电影没有条件去看,当然即使有条件也不会吃饱了撑的砸钱看。所以,以下就是一些个人感想,无关电影,更不是影评】 本来到去年为止我还恨不得和芒果台划清界限活在异次元井水不犯河水,但自从有了《爸爸去哪儿》我也稍稍对此台略有改观,也曾天真的以为它要就此从良了。 所以即使综艺办的每况欲“水”,广告变得越来越多,每当《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一想起我每每还是很不争气地哭成狗——尤其还是在这异国他乡的潮湿地带,彼时我还情不自禁仰天长啸:原来劳资也有成为脑残粉的一天啊! 怎料“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一盆冷水浇下来,我对湖南台的感情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从来——没见过——这么——糟蹋——自己的节目——以及孩子的! 简直就是把灵魂出卖给了煤老板! 当然,要说这部所谓的“电影”会影响整个华语电影市场那就有点太夸张、太杞人忧天了,就算日后《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我要上春晚》集体进军影视圈,当市场趋于饱合再没人肯买帐,这伙虾兵蟹将自然也就散了,再闹腾也闹腾不了一年半。 但对于这档节目本身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起码足以动摇我这种残的不是那么彻底的“脑残粉”,问了问看过的朋友,大都反应现场很活跃,熊孩子熊家长乐作一团。可你再问他们这叫电影吗,和你在电视上看的综艺有什么不同——纷纷笑而不语——坦白说就是一部加长版综艺SP省去了中间的插播广告——因为广告都改成了隐性植入,这货从本质上来说和电视上播的毫无差别,你放电视上播说是为了回馈观众来个新年特辑肯定一片叫好,可你非把它剪成电影版的长度放到大荧幕上滥竽充数又让观众花钱凭票观看,这种行为也实在是太急攻近利、太令人作呕了。 有一就有二,是不是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有一部《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爸爸带我去水族馆》《爸爸带我去爬山》《爸爸带我去迪斯尼》《爸爸带我去海天盛宴》呢,然后每年趁着大好假期,我们的脑残粉爸比妈比就带着自己家的可爱小宝贝躲进电影院去欣赏“别人家的爸比”带着“别人家的宝贝”一起玩泥巴,数星星… 不要以为这不现实,凭芒果台的尿性这大有可能成真,因为被宠溺的总是有恃无恐,典型例子就是五月天的《科幻演唱会》系列,自从几年前他们丧心病狂的把演唱会搬上了大荧幕,加一点特效就冒充电影,如今一年又一年演变成了保留剧目,这种不要脸的圈钱行为是连脑残粉也忍受不了的,算一算自从有了这货以来五月天掉了多少粉?无耻圈钱,迟早是要还的。 我真的受不了孩子们天真笑脸的背后站着的是为眼前利益而无所不为的大人,受不了连小宝贝们喝的牛奶,吃的粉干都别有深意暗流涌动(韩国综艺节目会把商标都遮住),这部“电影”赚钱是肯定的,因为成本实在是太低廉了,一共拍摄五天,几个摄影师,十几个场记,最后再做做后期加点特效,甚至连个编剧都不需要就可以出片,真是怎么拍怎么赚翻天。 可是会掉粉几乎也是版上钉丁的,原本讨厌的会更加讨厌而且也更有讨厌的理由,而粉丝中也会有一大波像我一样愤而倒戈的半吊子“脑残粉”,剩下的估计就只有百分之百的、与世无争的、24K纯“残”脑残粉了。 所以制片方是准备用它来精简脑残粉队伍,看看究竟谁残的更彻底、更牢靠、更加忠心耿耿吗?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有工夫没完没了的重播还珠格格一、二、三,新版还珠四、五、六,就没工夫给这个特辑排一个档? 你放到电视上我们皆大欢喜,来年好相见,放到电影院用来圈钱,拿天真的孩子来套现,不心虚、不脸红吗?你们就这么缺钱吗? 更恶心的还有贵台台长的一番言论 : “首日票房9200万,好多人说是一匹马年的黑马驹儿…这符合我的预期。什么票房五要素,什么喜剧的AB线,电影,作为一种最早的长视频,来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包括电视剧包括春晚包括选秀季播包括一切视频,都是变化的终端惹的祸。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张华立 这就是典型的赚了点钱就不知东西南北中、妄图改变世界的爆发户心理,别人说你这不叫电影,你就说你要重新定义电影,明摆就是在耍流氓嘛,走路还不会就想着要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可笑 不过是利用投机倒把发了笔横财,却大言不惭地对电影市场指手划脚,就跟煤老板赚了个百八十万就计划着要冲击福布斯500强一样,马桶台下一步是准备把大荧幕也当作自个家的后花园般玩耍吗? 听我一句劝,干完这一票,咱就收手吧!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别把大人的罪恶让孩子来还债。 PS: 我衷心的希望下一季可以换人 第一,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大家也是时候走出来,去看一看别处的风景了。 第二,为了五只可爱的小宝贝,请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环境,“正常的”成长吧,他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自己的老爸是明星,但自己不是,自己不过是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中当了一把嘉宾。 那些口口声声“舍不得这五只”“只爱这五只”的大人们,你们还想把孩子圈养到几时?

    PS:

    以前的公号因为不可抗力关了,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怀孕、生女,以及仍然是未婚,并且亲手撕渣男。

    两年前处女膜都要长茧的我,一定想不到自己会经历这么多泼天的狗血,于是乎,我又砍号重来了。

    为了我那“睡遍人间花美男,操尽世上小狼狗”的伟大宏图,我要做一枚富婆。

    为了让我女儿吃最贵的奶粉,上最壕的幼儿园,我要变成一个富妈妈。

    新公号名字叫“老母亲渡劫日记”,主要关于养娃,但也会有正经的剧评,和不正经的小黄文流出。

    哭着喊着求大家关注了,二维码在下方。

     3 ) 这是第一部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的电影

    23岁了,爸爸快50了,带他去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次和他看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不明白那些一星负分滚粗的人是为了什么,不过我就是觉得好看。kimi依旧是不懂事,田亮还是那么喜欢干净,所有孩子的表现和往常一样,其实他们拍的是不是电影无所谓,真正的是想看到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父亲带孩子的诙谐,电影的节奏还是很好。
    回来的路上和爸爸还在讨论电影,我们交流着彼此的观点,电影中的父子父女令人们开怀大笑,而现实中的我们也因为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触动,很微妙,无以名状。其实电影中的爸爸和孩子也是现实的,。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他更像是纪录片,真实的记录着人世间的一种最伟大的感情,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更爱我的爸爸,爱这真实的更感情和生活


    这不是软文!!!凭什么为了他是不是电影就否认他!评星等级本来就是他值不值得看的标准!!!他带给人们欢乐我就是给五星!!!我不会因为他圈钱,不是电影放在电影院就在这边逗逼!

     4 ) 我就想问问是什么勇气让这东西可以称为电影的

    我就纳闷怎么那么多人能把这个东西当成是个电影,别侮辱电影这个词了行不行。
    如果这是个故事,他可以称为故事片,但是这个前提也是要有故事,比如爸爸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玩,突然遇上动物园员工集体吃迷幻药,然后整个动物园陷入了空前的混乱,老虎,大象,狮子乱窜,爸爸们为了保护孩子,和动物们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故事....虽然这个剧情很狗血,但是至少是个剧情!如果还是5个爹带着5个娃做任务,做饭,请问这是什么故事?如果这种东西能称为电影,我还真替中国所有编剧给你们跪了,那以后的电影倒是简单了,什么东西火就往影院搬就是了,还要编剧做什么?
    那个什么什么局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嫌中国,不对,只是内地,嫌内地的傻X还太少,恐怖片只能是心理类的,只要是出现鬼的都不能在内地上映,让那么多好的香港鬼片,海外恐怖片进不到内地,有一点讽刺社会讽刺政府就不能上映,看看无人区多坎坷就知道了。
    我真的很想问问那个什么什么局,难道你们就这点本事?就知道刁难真正的电影人真正的电影?
    这种连电影都不是的东西也能公映,还是进电影院,什么时候一个连剧情都没有的加长版综艺节目也能称为电影了?你们这些人到底在给人们传递什么信息?
    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到底用了多少手段让你们把这种东西批准上映的?不管再烂的电影,哪怕富春山居图也可以称为电影,因为它不管怎么样,它有故事,有开始,有结局,这东西有什么?
    甚至我还看到有人说这是剧场版,我真的很想笑,别侮辱剧场版好不好,你给我找出来个综艺节目做出剧场版的?就算是好声音那个绝对的烂片也是以好声音为主题讲故事,但是那也不能说是剧场版,你这个加长版综艺节目竟然还有人说是进步,是剧场版!
    难怪真正的好电影基本都是不考虑内地的,也感谢有互联网能让我这种还算喜欢电影的人看到很多好电影,虽然只能是盗版。
    我最后真的很想问那些把这个东西称为电影的人,在你们眼里这种东西是电影?
    如果这样,我只想说:“呵呵。”

     5 ) 《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改版电影,前景如何?(转自知乎)

    在成熟一点的电影市场里,其实很多时候电影贩卖的是一种视觉形象。
    我们对电影的消费,其实本来就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消费。你购买一张电影票其实没有交换到任何实际的物的“商品”。
    现在好莱坞大片的收入比例里面,真正的票房收入其实占了大概只有30%的比例。更多的收入是来自于DVD销售、电视网络的播映版权出售、周边商品的开发等等。
    而所有后续收入能不能达到预期,又跟电影本身是否成功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大片的发行营销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用一部电影塑造出一个可供持续开发、消费的“视觉形象”,然后以此获得利润。这是现在好莱坞高概念影片的策略。

    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漫画、电视剧改编电影会成为一种风潮了。
    因为漫画和电视剧提供的也是可供消费的视觉形象。如果这个形象已经成功了,那么被电影公司拿来用简直是最佳策略了。
    同样一个超级英雄电影,做一个原创人物和改编漫画相比较,成本可能更高、风险也更加不可控制。这是《环太平洋》在北美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它刺激消费的能力相对在北美市场偏弱。

    《中国好声音》的电影改编我是不太看好。因为这个节目的红不是因为任何“视觉形象”。除了节目模式本身造成的高收视率以外,它没有被电影化的“点”存在。
    这个节目在电视阶段,就是一切为模式服务的。它并不刻意打造某个人,重点是在“转身”这个动作。
    稍作对比就会发现,同时段的快乐男声则完全相反。快乐男声更加靠近真人秀一点。快男甚至有“偶像学院”里私生活的24小时网络直播。在节目里也是在不断地挖掘、塑造选手的个人生活和形象。快男在做的是“造星”。并且成功了。无论是CP配对还是兄弟情谊,有了对某个“形象”的塑造、有了针对某个“形象”的粉丝基础,快男的电影化相对合理得多。
    《爸爸去哪儿》也是一样。节目本身生产出了一个可以刺激消费的“形象”群体。那么,电影化的改编也顺理成章。只要受众依然对这个“形象”有期待,就可以预见电影的成功。甚至我觉得《爸爸去哪儿》所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是有开发周边产品的潜力的。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这个“视觉形象”资产是完全成功的。

    但是,当然,电影和电视的制作还是有差别。而中国的团队又同时很容易有两个毛病:不专业的同时很自大。
    《爸爸去哪儿》作为电视团队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专业而且敬业的。但是如果他们因此觉得制作电影也就可以完全地“原班人马”的话,那很可能电影本身的质量会不怎么样。这会对本身已经形成的“视觉形象资产”造成一定的伤害。
    甚至甚至,像这种比较特殊的电影项目,一般的电影制作团队都未必能够很优秀地完成。因为除了电影制作的基本规律以外,更加需要深入挖掘的是观众对这个“视觉形象”所产生的观影期待究竟是什么。

     6 ) 论粉丝忠诚度、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

    我没看过电影,我就估量着打个2星,万一命运不可逆的让我看了,我再来改评价。

    刚从电影院回来,报告“打脸情况”。

    今日排片——采自某影院
    澳门XX:11场
    大闹天宫:11场
    爸爸XXX:10场

    有意思的是,爸爸虽然场次略少,但是从上午10点开始,基本上每40分钟一场,晚上7点以后只有一场。充分照顾了小朋友的作息时间。

    每场上座率在50%左右,因为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1米2所以不给孩子买票。影院为了照顾这种情况,票都不会完全卖光。

    票房预计会不错,过亿没问题。但是,能否大卖,得看今天过后的口碑如何。

    PS1:我主业就是做数据分析的,电影行业能找到的数据都太假大空了。我就自己做着玩的。打不打脸的,都不影响我混饭啊。

    PS2:数据采样是有些问题,主动在朋友圈里回答我问题的,都是没生孩子的。我又私下里问了几个有孩子且适龄的,他们说可能会去看,为了孩子,但是耻于公开承认自己会去看。
    ————————————————————————

    特意在片子上映前在朋友圈做了个小调查。

    问题1:你喜欢电视版《爸爸去哪儿》么?
    问题2:你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版《爸爸》么?

    结果:
    问题1:Y-10 N-1
    问题2:Y-0 N-11

    (真是惨烈,某个死忠粉都说不会去电影院看~~)

    调查说明:
    1、特意选在试片会前调查,因为试片后会涌现大批水军,在社交网络上造势,由此引发的意愿转变是另一个议题,不在考虑范围内。
    2、样本很小,但是数据可信,也很有代表性。我会由此做一些推论。我随便写,你随便看。


    与电影《小时代》同时出现的,是一个词,“粉丝电影”。

    如果你经常参加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会议,你就会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早就有的东西或现象套上一个要么生僻要么抽象要么似是而非的新词,拿出来唬人,并以此混饭,还经常混的很不错。

    粉丝电影,也是这么个东西。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粉丝电影”虽然没有完整的定义,但在业内已经有了普遍共识。这类电影主打某个或某些明星的粉丝群体,一般来说制作费用比较低,有的甚至还要通过预售票来筹集拍摄资金。“粉丝电影”通常要迎合粉丝们的口味,将人气明星的特点展现无遗,虽然投资小,但是回报较高。——来自百度百科(底下举的例子是《大武生》,我觉得没啥说服力啊。)
    你看你看,《爸爸去哪儿》就是一部粉丝电影!

    总结其定义的要点:
    1、某个偶像
    2、电影会充分展现该偶像的特点或气质
    3、你若是粉丝,你就非看不可。还有可能要看很多遍。

    前两点都是扯淡,绝大多数电影在挑选角色时都会考虑到演员原本的气质,电影里非要拧着来是有风险的,不是所有导演都有逆转的本事,也不是所有的逆转都会成功。

    结合着这一次的《爸爸》,说说第3点。我觉得可以把粉丝这一定义拆分成忠诚度、付费能力、付费意愿。按程度从0到10来描述。
    忠诚度:包括对节目忠诚度和偶像忠诚度,甭管你是为了看萌娃还是看风景,只要你有收看节目,你就是粉丝。差别只是忠诚度高低不同。
    付费能力:愿意为电影花钱,且看场电影不用咗牙花子就算你有付费能力。看普通场还是IMAX,天天看还是一年看一场,是能力高低差别。
    付费意愿:愿不愿意进电影院花钱或购买周边。这种意愿落实到最终结果,只有0和10两种,但在电影上映前,在5左右徘徊的人数量可期,口碑和网络营销,影响的正是这部分人。参考《少年PI》


    制片方将《爸爸》定位为“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合家欢电影“,又特意选择春节档,期待的就是孩子哭着喊着拽着爹妈、成年人为尽孝心陪伴爸妈看他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一起其乐融融的走进电影院。
    分析继续——
    假定熊孩子的爹妈是超有爱心的爹妈,觉得陪伴孩子全家花费120元(至少)看90分钟电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有效投资。
    假定父慈子孝,不会因为”你到底什么时候结婚你年终奖多少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国家公务员“等等话题摔门而去,年夜饭都吃不完,更别说大年初一一起看电影了。

    一般情况下:

    小朋友——
    忠诚度:10(我要看我要看)
    付费能力:0
    付费意愿:10(我要去电影院看!咦?这个是什么?爸爸我要看大闹天宫!)

    老人——
    忠诚度:10(好看好看,孩子多可爱啊,你赶紧结婚给我生一个玩玩!)
    付费能力:5~10(物价又涨了!电影票多少钱?半价还40?我割块肉能吃一个月呢。)
    付费意愿:0(在家看电视得了,之前有一集我挺喜欢的,你给我去网上找出来我再看一遍!)

    心智正常且与本电影无利益关联的成年人——
    忠诚度:0~10(不错哎……广告好多………………我去网上看好了。)
    付费能力:10(过年好无聊,去看个电影吧,除了爸爸还有什么?)
    付费意愿:0(你让我花钱去看你带你家孩子逛动物园?是你脑残还是我脑残?)


    于是本电影的票房就只能寄希望于:
    小朋友对于成年人的影响力从而强力拉升付费转化率;
    上水军!我免费提供电影票,亏钱也没关系,票房数字要好看!
    《小时代》的脑残粉儿也过来看看啊,我们也有大长腿男神啊!


    严肃一点的说回来,任何一部电影的大卖,一定是有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的人群中的付费转化率决定的。(废话!) 当能有付费能力的人群相对固定,而付费意愿又受到演员、导演口碑和实际能力、影片类型、制作水准、水军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何精准有效的提升付费转化率,恩,我也不知道。我不是混影视圈的,我是混游戏圈的。

    欢迎影视圈向游戏圈学习运营方案。反正你们抄游戏特效游戏剧情CG分镜头也是家常便饭。


    擦!我到底为什么要写这么多!

     短评

    我想为之前骂过小时代像MV或者贴吧动态签名说句对不起

    7分钟前
  • 大白汐
  • 很差
  • 电影广告捆绑十几条,票价和3d电影一个价,综艺节目剪辑版就成电影了?这部电影和私人订制一样没上映光广告费就翻利了,靠人气圈钱之作,孩子成了圈钱的工具,呵呵。中国已经忘却了电影的含义,简直是侮辱电影,估计这电影票房不会低,总是有不差钱的人,拿着3d的票价在电影院看着脑残综艺节目。

    8分钟前
  • 风逝
  • 很差
  •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凑数看了场免费;因一万年不看电视,萌点笑点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综艺节目都能拍成“电影”,那中国无疑是第一电影大国了!负分滚粗!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很差
  • 大银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头刚出来的那一刻,就像第一声音乐响起时的偶像演唱会现场,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没看够,也许是脑残粉儿的心理作用。

    13分钟前
  • 下一秒治好懒病
  • 力荐
  • 冲着观众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电影结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16分钟前
  • OURI
  • 较差
  • 作为综艺节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电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这么圈钱么

    19分钟前
  • 慕雨眠
  • 很差
  • 忘评论了!真的笑点很足啊!!我锁的美貌值在大荧幕上又up了!天儿永远那么美不说了!恬锁大血红!!

    23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 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们逛动物园?

    26分钟前
  • 许德拉
  • 很差
  • 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了!

    30分钟前
  • The sail
  • 很差
  • 看完点映还有大长腿本尊可以撸诚意十足啊!从头笑到尾整个影院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逗逼气氛!心情好你们还可以在最后来一次全影院卡拉OK!为他们13亿票房的目标出一份力吧!

    35分钟前
  • Nolita
  • 推荐
  • 我是脑残粉 掏点钱从头笑到尾总比看笑不出来的电影强吧

    36分钟前
  • 孩子
  • 力荐
  • 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全场观众一起笑作一团的片了。看在电影版的反响的份儿上第二季就原班人马吧,找得着比Kimi还萌的吗,找得着比天天还暖心的吗,找得着比Cindy还可爱的吗,找得着比石头还懂事的吗,找得着比angela还甜的吗?就算找得着,不是他们几个我也不看╭(╯^╰)╮

    39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 救救孩子。——鲁迅

    40分钟前
  • 卢十四
  • 很差
  • 为了钱,下限永远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点

    44分钟前
  • ANGEVIL
  • 很差
  •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厅里好久没这么欢乐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样,从头笑到尾…Kimi萌点、石头笑点,森碟酷点,天天嗨点,Angela治愈点,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交织,既搞笑又温暖,结尾观众竟跟着合唱起主题曲…这虽不是一部严格电影,却是一顿适合老百姓的美餐。

    4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 应该能大卖,虽然这不是一部电影。

    48分钟前
  • 淘金汉
  • 较差
  • 完全符合对这个节目的所有期待~

    51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话,会不会有种在看1000吋大电视的感觉?

    56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 想着“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辑出有开端冲突结局的电影来应该还是挺腻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把它当做电影来做!完全是综艺节目的大屏幕版而已啊!

    60分钟前
  • 小呀呀。
  • 较差
  • 粉丝向的产物,人家圈钱观众买单买的high,影院里欢声笑语都挺开心的就够了,用影评人的深度来评论大众趣味就不太讲究了。天天给张亮洗脚真的看泪目了,我泪点果然奇低。

    1小时前
  • Hey Johnny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