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木偶片《三个邻居》(网络片长12’24“)没有靳夕的参与,导演岳路前一年刚导了《小熊的旅行》,在上美还是新人,编剧潘奔也不是很有名气。全片以三个邻居的骂战作为主要情节,试图用反面的角度教育大家要互帮互助。在当年应该算是比较异类的题材,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反倒显得非常独特。吵群架是全片的一个看点,让我们来看一下矛盾升级的步骤:
场景1:喜鹊吵到小松鼠睡觉,老兔子生炉子熏脏楼上两家衣服,小松鼠是主要受害者;
场景2:喜鹊故意弄脏河水,让小松鼠没法洗衣服,小松鼠继续受害;
场景3:小松鼠拆掉喜鹊窝的枝丫,滴熄老兔子的炉子以报复;喜鹊弄翻小松鼠的晾衣杆,被单蒙到了老兔子;
场景4:喜鹊将窝里的脏东西踢到小松鼠家,小松鼠踢到老兔子房顶,老兔子是主要受害者。发现房子有大量蛀虫后,三人第一次协商想办法,但互相推诿不肯执行,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
场景5:大风大雨摧毁大树房子,三家继续互相指责,矛盾升级到最高点。
从这些场景中的情况来分析,喜鹊是矛盾的主要发起者,场景1和2的矛盾都是因她而起,场景4大家在商量怎么对付蛀虫时她又不肯去请啄木鸟(小松鼠不认识啄木鸟,老兔子身体不好),所以喜鹊是最“坏”的。小松鼠相对来说处于被动地位,她身在二楼,受到上下的夹击,场景3的报复也是因为在之前受气才为之。老兔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顾别人,由于身处底楼,除了生炉子以外,没有太多妨害到别人的地方。但片中的三个人都不肯相让,也不愿为别人着想,因此最终形成“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
中国邻里矛盾的真实写照,直到21世纪住的鸽子笼仍不过时,时有楼上孩子乱蹦楼下买震楼器的新闻。
唇齿相依,片子的道理是好的,但是没强调真善美,而且对白很出戏,很成人化且有些粗俗,实在不适合孩子们看。
短短十分钟,把三个只看到对方自私却看不到自己自私,反而为占到的小便宜洋洋得意的邻居刻画的惟妙惟肖。都想着少做一点,多得一点,没人想着多做一点,生活中简直不要太常见
老兔子最坏、最不讲理,不调解邻里矛盾,烧煤炉弄脏邻居的被单和衣裳不负责。黑喜鹊也不遑多让,教孩子学飞影响邻居正常休息,故意妨碍小松鼠洗衣服。在这种环境下,小松鼠心态失衡,开始报复。这个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及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但是遇到自私、不讲理的邻居时,真的只能无奈地摇头了。
所以啊,我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可真不少呀!
挺有趣的~小市民情态十足
堪称警世恒言了,讽刺淋漓之极。蛀虫成群出动的场面很可怕。
不给力啊,自私啥的~哦呵呵呵呵~
可好玩了,看过好几遍
2017.10.28想看.大概看,还行.4725部标记看过电影
编剧一定很有生活
陪伴我长大
还有部类似的动画片是讲在鹿的角上筑窝,印象深刻
超级羡慕这种同居的生活。
木偶动画,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喜鹊松鼠兔子三个人是邻居,但是都自私自利各扫门前雪。喜鹊教孩子飞,跳到松鼠窗户上,打扰松鼠休息;两个人吵架,又打扰到楼下的兔子;兔子生炉子,熏黑了松鼠的白被单和喜鹊,没人管的虫子,泛滥时没有人请啄木鸟,最后大树被吃塌了,还在互相埋怨。联通标示。
三,三个邻居?海绵宝宝的故事吗,2333。刚刚还觉得5,60年代动画除了文学典故改编的除外,几乎没什么复杂又宏大的故事,这就来了一记响亮的打脸。这剧作水平那个年代里属实优秀了
还是很成人化的。大树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人自私,污染整个社会,最后遭殃的是所有人。最后大树的倒塌非常完美,人性的丑恶,自私贪婪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颗树叫生活,叫国家,叫豆瓣搞基网……
给喜鹊配音的可谓彪悍
自私,还有贪婪,这不都是"我"的通病么?口里和心里多些"我们",少些"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