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说这部片脑残的人,你们真的看懂了吗(含剧透)
不少人吐槽片中一帮凶神恶煞的武装团伙竟然对付不了一个小房间里的一群毛头小子。
首先,这帮凶神恶煞不是什么暴力犯罪团伙,那个房间下面的暗室是制毒作坊,但是制毒不等于自己亲自贩毒(可参考《绝命毒师》),即使贩毒也对于后面的分析无太大影响。他们只是一帮崇拜纳粹的2笔青年(核心成员估计知道制毒的事,但应该低级人员不知道)和一个假装(?)崇拜纳粹并利用这帮2笔青年的狂热来赚钱的精明老年。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杀人案底(后面从叛变男车里搜出来的球棍貌似就是他们以前的罪证),但是他们并不是以暴力犯罪(例如杀人抢劫,绑票等等)为主业而是以正当(以及不正当)的买卖为主业的,这个关键前提搞清楚以后下面就好撸了。
其次,精明老年和2笔青年们也不是对付不了一个小房间里的一群毛头小子,而是精明老年想尽一切办法想瞒住他的场子杀了人的事实,因为警察进去一调查很可能就发现他们制毒的痕迹。所以这个乐队的人知道他的人杀了人,是绝对不能留活口的,但是又不能简单的在场子里把他们杀掉,因为介绍他们来演出的人知道他们的去向,这个漏洞迟早会让他们杀人的事情败露。于是精明老年想利用乐队车上偷油的管子来导演一出“小偷小摸的穷乐队到爷的住处偷汽油结果被爷养的狗咬死”的戏(美国保护私人土地,主人用枪打死擅闯者都不算犯法)。所以精明老年一开始的计划就是前方百计地不在演出场子里留下杀人痕迹地把乐队骗出来弄死,弄到他们的车钥匙,然后把他们的尸体运到自己的庄园去设计“偷油被咬毙”现场。结果乐队小子们比他想象的要聪明,一招“主动交枪”的示好行为不但没把乐队骗出来反而搭上了他的打手:壮汉一号。然后乐队里勒壮汉脖子的骚年开始慌乱,草率地冲出房间导致自己外加绿毛挂掉,但是钥匙不在他俩身上,于是老头继续守株待兔。这时叛变男(一开始在房间里被刀爆头的叛变女的相好,被老头骗说是乐队干掉了叛变女)主动请缨和另外一个小弟进去准备大开杀戒,结果进去以后从叛变女的朋友——裁纸刀猛女那里知道了真相,被成功策反并支走了同来的小弟。但是这时老头发现了叛变男和叛变女有一腿并且想拿着自己以前的罪证(他后备箱里被塑料薄膜包着的一根球棍,估计是以前他们杀人用过)和叛变女私奔,于是派人埋伏到里面藏枪的地方等叛变男来找枪。结果叛变男果然来找枪,被埋伏的小弟一枪爆头,然后埋伏小弟也被干掉。剩余三人有枪以后胆儿肥了准备强行突破,结果没料到对方全部装备了2级武器,被乱枪逼回,乐队唯一的女性由于躲闪技能点得不够被狗狗干掉,剩下断手男和裁纸刀猛女退回防守。老头在乐队女尸体上获得道具:乐队车钥匙,于是自己先带几个人离开去布置现场,留下几个小弟处理后事。接下来的情节估计也很明显了,两个小弟被断手男和猛女设计干掉,那个看场子的怂货被押送带路去老头的老巢然后被放掉去报警。断手男和猛女偷袭成功干掉最后一个小弟,养狗男和老头大boss。
剧情撸完收工,个人觉得情节紧凑无尿点,演员演技过硬没有让人出戏,本片值4星,鉴定完毕。
2 ) 色彩与构图
《绿屋》没有让我失望,从《蓝色废墟》开始Jeremy Saulnier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一直有他独到的地方。这一次的笔记会有些不一样,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很简单直接,我会着重分析导演在镜头以及色调上的运用。
在这之前,影片有几个地方可以值得说说,这部电影发生的地点是在华盛顿和俄勒冈交界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摇滚历史,涅槃乐队就是诞生于此,而他们的音乐风格grunge则一直被称为“西雅图之声”。朋克摇滚曾经是这个地区最引以为豪的文化之一,导演借由剧中角色Tad之口说出“the scene is dead”,发出了曾经摇滚圣地风光不再的感慨。
Jeremy Saulnier很喜欢将人物的死亡进行对比,从而烘托电影暴戾,绝望的气氛,影片中人物的瞬间死亡往往只用几帧带过,而对于缓慢的死亡或者伤势较重的伤口,导演常常会给予多次特写展示,这种时而节制时而血腥的暴力描写,慢慢的将观众代入到和受难者同样的情绪里。
场景一,主角和乐队伙伴在车里醒来,色调为蓝色。蓝色在影片里代表着清晨,希望。
场景二,主角带着sam去附近的停车场偷油,绿色滤镜,从构图角度来说,有趣的地方有两点,一个是男主身穿的蓝色牛仔外套和sam融入绿色背景的着装色调的对比,一个是两人乘坐自行车背对的姿势,暗喻着两人命运的走向。
场景三,对称的构图,左边以绿色为主题,右边则暗化处理。代表主角一行对现状的失望,以及未知的恐惧。预示着接下来的惨案。
场景四,俄勒冈州茂密的丛林,加上绿色滤镜之后这个镜头更显的神秘,肃穆,一种与现世的疏离感油然而生。
场景五,注意这里引出daniel的色调处理,偏蓝色。
场景六,daniel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夹克,和大部分着装为暗色调的新纳粹不一样。这里导演将daniel的着装和别的新纳粹分子区分开来,当然是别有深意。
场景七,压抑的绿屋,绿色在影片里代表着压迫,隔绝,恐惧,影片在最后高潮之前,主色调一直是绿色,这代表着在这时掌握主动的是围剿主角一行的新纳粹分子。
场景八,影片的转折点,就像《稻草狗》一样,人在被压迫到极致之后就是爆发。
场景九,主角将新纳粹引到了自己的战场,攻守转换,猎人成为了猎物,色调由绿色改为蓝色。主角一行开始掌握主动。
场景十,由于追逐战开始于第二天清晨,主角重新掌控主动之后,所有场景均为蓝色主色调,这里可以注意到的是amber身上穿着的是绿色军外套,而在蓝色滤镜的烘托下,绿色也不再显眼
场景十一,最后审判之前的主角,对称构图,蓝色色调。
场景十二,事件结束,对比影片之前的镜头,蓝色和绿色滤镜消失,场景色调变为正常。
3 ) 捡芝麻丢西瓜
安东·叶利钦、伊莫琴·普茨 ~蛮喜欢的两个演员
但这部片子整体的框架并没有被他们撑起来。和反派老p一样,三个核心都不温不火的将屋子内外本该充满戏剧冲突的场景,弄得足够的平铺直叙。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小剧场的都是新纳粹主义(看到光头p想到了老白,应该涉毒)
嗯嗯。。//然后演出结束小叶发现凶杀现场,全团被控制进小房间 哦。。//老p支走警察准备放狗灭口为止,影片就已经过去30分钟了;小屋内有关枪的冲突结束、50分钟了,也就是不到90分钟的影片、最后生还的男女主角至此依旧轻描淡写、老p设计杀人还没开始执行。
而前50分钟干点啥不好、说说老p人格魅力哪来的,为毛一群光头毛孩儿听之任之。劝散场的演说本来可以是一个好的注解,比如劝场结尾说的人种倡导研习(新纳粹啊)~但是前面一句呢‘门票免费、2点到4点饮料我请’。。。恩~难怪手下的这么迷恋这个boss(也就毒品和酒水免费了吧,像小胡子靠拢不好么)
屋内呢每个人平摊描述、要不是喜欢小叶,任谁都觉得他和小伊长得炮灰样吧。阿莉雅·肖卡特弱化了小伊的表演,小叶就不说了~
所以如果这部戏能够紧凑点,一开始迅速接朋克单表演进入小叶发现凶杀现场环节,在影片过半的时候借由对老p团队严谨杀人作风的描述、弱化房间内夺枪十字固等情节~(迅速让除小叶、小伊外的一干人等被狗咬死)主要集中在两个弱鸡在绿色小屋的两层空间内和光头及狗的生存厮杀(能别狗一扑倒就默认死亡么,起码多几条狗让主角意外杀死几只啊)然后装死杀死了大意的光头主力、到直面老p(老p强迫症、就不开枪打他们,最后一只狗狗带了,老p看着身后门户大开的制毒所和满地被各种死法弄死的人们彻底崩溃,挥挥手让主角们滚远点然后自杀了)然后小叶说了句i don't know what it is(全片结束)
--------------------------------------------------------------
总的说,这片子给了太多没必要情节以刻画,脚男和脚男的wwe(几次了都)、主人的狗死前的人狗情未了(老p死都不认真描述你给我特写服毒的狗???)女2随时随地弱化女主的表演、钟情光头男小屋内反水故事链(比主角给的背景铺垫还到位)‘反派还有三发子弹哦~~2发了~~’(这样真的很难产生紧张的情绪)等等等等。。。。占用了过多的篇幅
或者说我看的是阉割后的不到90分钟的情节,虽然觉着再给这导演几十分钟也拍不出个花来
4 ) 《绿色房间》,只能说它耽误了我90分钟
如果恐怖片看得足够多,开头就能感到一种青少年遇险的前兆 。果然如此,一群年轻人被困在酒吧的房间里,而外面的人想杀他们。就是这么简单,故事性太弱,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一扇脆弱的门居然能阻挡住那么多手持各种武器的成年人;两伙人之间有些人居然很简单就能谈妥了;面对生死那不合时宜的淡定....等等。
各方面都是量产类影片的感觉。
唯一的优点是两个公路的垂直镜头景致不错。
再也找不到别的看点了。
5 ) 我们看恐怖片是为了什么?
如标题所讲,观看一部恐怖片,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帅哥美女自不必说,血肉横飞不见得令人舒服,担惊受怕的滋味非常人所期待。而我对恐怖电影的索求不过是观察人们在遇到生死危机时的的作为,得出一点点启示而已。
Green Room 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豆瓣词条的译名是绿色房间。可是看完该片,我不觉得片名有任何暗示性的信息。除了片中人物被困于一个小房间内以外,看不出影片剧情与片名的任何联系。也许是有深意但我确实不了解这方面知识。
影片的故事可以这样概括“房子里的人想出去,房子外的人想进来,于是双方展开猫鼠游戏,最后只有三个人幸存。”主人公们的身份是乐队成员,反派是帮派份子,有纳粹主义倾向,心狠手辣,喜欢放狗咬人。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大约由5人组成的独立乐队受邀有偿为某帮派举办的盛会演唱,结果碰巧目睹有人被捅死在自己的休息室了,乐队成员报了警招来警察,引起帮派老大不安,他最后决定干掉这些乐队成员,以免警察深挖出该帮派贩毒的勾当。乐队成员和帮派分子斗智斗勇,最后理想主义的乐队小哥和帮派里反叛分子镇静女活了下来,黑老大的一个亲信也侥幸活了下来。
剧情的漏洞当然是有的。比如黑老大蠢到给这些人一把装着子弹的枪;理想主义的小哥的手断地太刻意;帮派分子的战斗力前后不一致;乐队的其他角色死得太早。不过我也不太在乎这些,只希望人物丰满些。理想主义小哥之所以能够在断了一只手的情况下幸存,除了主角光环的运气成分外,还有一些伏笔。比如他在向鸡头男介绍作品时充满热情和理想色彩,在乐队被堵到封闭小屋时主动和匪首谈判以致断了手,对淡定女朋友的死表现出难过,并安慰淡定女孩。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活到最后。
而那个帮派里的女孩子活到最后,主要得益于她的临危不惧,机智。对于此片中表现的足够多,也足够明显,在此不赘述了。
看了那么多欧美的血浆恐怖片以及偏灵异性质的欧美恐怖电影,凡是活到最后的角色,大部分都有很好的品德,足够的智慧,过得去的体力。这也挺好,我也不喜欢坏人笑到最后,也不愿意所谓的受害者中的蠢货和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活下来。总要让大家公认的正义存在呀!
好久没看过恐怖片了,因为几乎找不到豆瓣5.5分以上而我还没看的恐怖片。这部绿色房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能让人看下去而不至于中途放弃。因为它太普通,有些许亮点但主线平庸。我给它打六分。
欢迎豆友推荐好看的恐怖片——Good Horror Movies Worth Spreading!
6 ) 不太好看的青少年教育片
看完全片以后回头理了一下,觉得这部片子主要是在讲纳粹死灰复燃,亡我社会主义之心不死(误)的故事。
片子开头,一行五人乐队为了能上台表演,千里迢迢赶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地方,结果发现自己被诓了,介绍人为了平息他们的愤怒介绍他们去了另一个酒吧驻场,于是一群人便踏上了不回头的玩命路。
一到酒吧,片子后边的核心人物(开膛女)就出现了,她和她的朋友与另外两男商量什么,鬼鬼祟祟地交换着一些东西。朋友女要和二五仔男相约跑路,离开这个制毒的鬼地方。
男主一行进了酒吧发现到处是光头,ss记号和万字标志(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总之都是纳粹的象征),他们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做了一个大胆而朋克的决定:演唱歌词中有“纳粹朋克去死”的歌作为第一曲。台下的人中有人向他们投掷酒瓶,喷口水。这时,开膛女,朋友女和两个壮汉纳粹男离开场地。
演出结束,嗨够了的乐队拿了钱准备走人,吉他女发现自己手机充电没拿,弱鸡男帮她去取,目睹了朋友女太阳穴上插了把刀死的一动不动,开膛女哭着说,可以帮我报警吗?于是弱鸡男做出了决定:当着所有壮汉的面打电话报警。
🙄️
R.I.P
薄弱的剧情,血腥的场面,不是我的菜。还有,狗不一定是小可爱。
两星半。很有才的一个导演,有些非凡的创意,却拍了个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入流的作品。
困/为最后那只狗狗再加一星。反类型惊悚片。
故事到没有多新颖,但是讲述方式以及导演的风格绝赞,影调骚气,配乐鬼魅,场面也足够炸裂,小格局,大味道~
优点是有一种久违的密室逃杀的窒息感,缺点是杀与被杀的反转真的是老套路了。
死肯尼迪 Nazi Punks Fuck Off
荷包空空的独立乐队如何一步步地爬出死亡陷阱的惊悚故事,虐杀场面处理得干净利落,反派出乎意料的戏份超多,但是气氛营造略差强人意,节奏稍慢,故事似乎也没讲清楚,好在结尾还是蛮爽快的。★★★
这片子除了阴森森的X教授、还不错的安东尤金(RIP)外,其余也就还凑合吧,烂番茄91%?严重过誉了。
不要被豆瓣的假文青骗了,一部真的值得看的电影,至少国外还没有差评,话说今年简直是恐怖片爆发年啊!
69/100 《娱乐周刊》2016年目前年度十佳排名第三位,这部惊悚片的另类之处在于没有绝对的主演,导演也懒得塑造人物,角色们嗝屁的也相当随机,故事的前戏设定有点无厘头但是应该有寓意,我还没有往深了想。尽管表演空间不大但Patrick Stewart的坏人演得入木三分,台词功力无比强大。
我为正反两面的人的智商都感到拙计.....
节奏很奇怪的类型片,暴力血腥桥段丝毫没有传统类型片的畅快感,效果全都闷在里面,冷幽默倒是放得恰到好处。超杀女果然是标配。
好看到什么程度?把sicario里面墨西哥边境25分钟的桥段延长为一个小时。好久没看到这么刺激的片子了。
【6.7】节奏很怪,画面很暗,期待很高,失望很大,智商下线,逻辑不通,气氛还行,惊悚血腥。总结,今年的几部片高口碑作品,科洛弗道10号,午夜逃亡,绿色房间,总体观感上相似的可怕= =
唉
虽然电影中男主活到了最后,可惜现实中男主去世了,挺喜欢男主的,以后再也看不到他的片了。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60823076/
【B-】双线叙事而非密闭空间的抽丝剥茧让它丧失了悬疑性,关键虐杀场面的省略简化让它丧失了感官刺激,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爽”而拍电影。起初奇怪为什么一定要和乐队扯上关系,看到最后明白了,虽不是高明的把戏,但很成功。
一口一个gentleman的新纳粹头目叉教授最终还是装逼失败……团队明显缺乏培训啊。训狗比小剥皮倒是略胜一筹。复仇小天使安东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