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作为中国饮食版图上最广谱的分支,长期占据着许多国民心中的C位。但中国的火锅文化,可能远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多元。第二季将延续第一季的创新风格,通过“非辣不可”“这才是鲜味”“干了这碗神仙水”“美好食物终成眷属”“最爱杂碎”“这也算火锅”六个主题,探索18种“冷门不冷”的宝藏火锅。辣味十足的串串香火锅,不断挑战味蕾极限的臭酸火锅,“天生一对”的椰子鸡组合,还有许许多多的火锅在不断突破着我们的想象……总有一款能让你眼前一亮。万千生活的18种打开方式,透过火锅逐层展开。沸腾的不只是火锅,还有人间。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团圆时刻,如果说有哪种食物是团聚的通行证,恐怕非火锅莫属。这个春节档,由陈晓卿团队打造的《沸腾吧火锅》第二季卷土重来,和你一起探索18种宝藏火锅。
2月9日起,每周二中午12点,一次性更新3集,可以去【腾讯视频】蹲点观看。这周更新的内容里,正好有我去年刚吃过的宁夏“辣糊糊”。 ▼
银川街头一家小店,一大锅黏糊糊的汤底正在沸腾着,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
这锅汤猛一看有点眼熟,但说它是四川的串串吧,颜色不是鲜红而是橘红;说它是麻辣烫吧,汤底又过于粘稠,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因为这一锅汤而粘在了一起。
跟欢腾的锅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跟饭搭子的面面相觑。几天前,银川的朋友得知我们来,盛情推荐了一番手抓、羊杂和泡馍馆,然后话锋突然一转,说起了一种叫“辣糊糊”的小吃。
“我太想吃辣糊糊了!”朋友边说边咽口水,“其实羊肉我们都没那么馋,毕竟外面可以吃到,但是辣糊糊出了宁夏,别的地方真的没有!”
我就是被这句话种草的,能比羊肉还让银川人牵挂的“乡愁”,到底是什么东西?
银川人说“辣糊糊”时,“糊”字是去声,相当于“辣户户”,带着一种西北口音的亲切感。
可这并不是一种很有亲和力的食物。眼看着汤底糊在一起,沸腾的气泡开始飞溅,热辣的空气也趁机窜进鼻孔,呛得人直打喷嚏。
我左手掩着鼻子,右手本能地抄起筷子,手忙脚乱地下了些土豆、藕片、菜花和豆泡,就像一个掩盖现场的犯罪分子,企图“平息”辣糊糊的嚣张气焰。
根茎类食材和豆制品在吃火锅时的确值得信任,锅子突然安静下来。我趁机用筷子尖蘸了下汤底,放进嘴里的刹那,一股躁辣感让舌头打了个激灵。
“老板,这是我要的微辣吗?”辣糊糊的辣度有点超乎我的预期。
“是,你怕辣的话,可以调个蘸料吃。”老板娘边说边用勺子搅了搅汤底。“但是我建议你先尝尝原味的辣糊糊,我们吃的就是这个味道。”
跟所有的火锅一样,辣糊糊的小料足有十几种:辣椒粉、麻酱、酱油、孜然粉等,但好吃的辣糊糊,不需要蘸任何蘸料,就能吃出足够的味道。
脆生的菜花、筋道的宽粉和绵软的土豆片依次下肚,味道却并没有清晰起来,反而变得更加模糊。 我在脑海里极力搜寻着与它相似的味道,每次要呼之欲出时,又觉得差了点意思——确实有点像串串,但没那么“好吃”;
又似乎很像小时候在路边摊吃到黑乎乎的烤小鸟刷的辣酱;也有点像学生时代吃的一种叫“板筋王”的香辣零食;又或者像干脆面的调料味儿。
你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辣糊糊的味道,诚如朋友所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宁夏味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能把你带回小时候的味道,它属于校门口、路边摊和小吃街。
如今的辣糊糊一般以火锅的形式出现在店面,但将时间倒推四十年,在辣糊糊冒头的八十年代,校门口推车的小贩,才是它出现的正式场合。
一口不锈钢大盆由一根导管连接着煤气罐子,架在三轮车的后座上。远远看去,就知道是卖辣糊糊的装备。
大盆里装着早已调和好的“美味秘诀”:辣椒粉、芝麻、花生、孜然粉、花椒粉、十三香……辣椒粉当然是重头戏,跟其他调料先混合、再炒香,用的时候只需要将粉质调料冲进开水里即可。
说得直白一点,这就是银川的“无油火锅”,因为制作过程中不放油,所以吃起来不像串串那么“润”。一方水土养一方食物,辣糊糊就像西北的气候,给人一种热辣辣的“躁”感——正好与蠢蠢欲动的青春期不谋而合。
刚放学的孩子,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将卖辣糊糊的三轮车团团围住,你要两串土豆、豆皮,我要一串宽粉、藕片。嫌不过瘾,还可以蘸辣椒粉吃。
“一毛一串”的价格,精准地薅住了八十年代中、小学生的可支配额度。花上三五毛钱,就能在回家吃饭之前,先给自己开个解馋“小灶”。
最早的辣糊糊只有土豆和豆皮,就像兰州的“麻辣洋芋片”,但随着它的口味越来越受欢迎,出现了各种荤、素、豆制品,乃至主食的细分。
正如“抚顺麻辣拌”有销魂的网格土豆片,辣糊糊也有一记绝杀,那就是牛筋面。
牛筋面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面筋结构,表面布满了吸汁的小孔。煮得入味的牛筋面,咀嚼时能将辣汤重新释放,吃起来绵软中又带着一股韧劲儿,绝对是吃辣糊糊的高潮体验。
辣条算什么,跟吸了辣汁的牛筋面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这个有点像我们的水煮啊!”身为江西人的饭搭子边吃边说。在银川吃了两天的羊肉,辣糊糊“救”他于水火。
“但是,为啥银川会有这种小吃?”他边吃边向我抛出灵魂拷问。
老实讲,如果不是老板娘操着西北口音,我丝毫不会怀疑正置身于某座南方城市,无论是“串串火锅”的形式,还是香辣的调味,辣糊糊都“很不西北”。
这有点像我第一次在新疆吃到炒米粉的感觉。“在小麦占据绝对主导的新疆,为啥会有炒米粉”,和“在口味大开大合的西北,为啥会有神似串串的辣糊糊”,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移民。
上世纪中后期,国家号召“援建”宁夏,四面八方的移民来到这片土地,挥洒青春的同时,也带来了家乡的饮食口味。辣糊糊串成串串卖的八、九十年代,与四川“麻辣串”兴起的时间不谋而合。这或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二者的关联。
如今无论是经营辣糊糊的店家,还是光顾的食客,多是吃着它长大的八零、九零后。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显然已经化包容为创新,沉淀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味蕾。
吃完辣糊糊天色已晚,店门口却多了两桌吃得正酣的妹子。红火的汤底大肆翻滚,旁边的小筐里堆满了比我们吃得还要多一倍的食材,汤汁挂在她们谈笑的嘴角,满足感几乎溢出空气。
这大概是很多过年回家的银川人,都会上演的一幕。
- END -
文 | 西夏
图 | 《沸腾吧火锅2》& 网络
▼关注公众号【壹路吃】(ID:Yi-foodie),查看更多城市指南与有趣食物
吃了那么多年火锅,却从来没细想过火锅是什么。心中对于火锅的界定也十分狭隘,除了重庆火锅,也就对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稍微熟悉一点。直到看到这部片子才发现,中华大地上原来有这么多火锅,真的是大开眼界。
看完两季,一共领略了28种火锅。每一集都会带你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讲述火锅店家的故事,细细道来某种火锅从汤底到食材的来源和详细做法,再用沉浸式的拍摄勾出你的馋虫。这些火锅里既有我们熟悉的重庆火锅、潮汕牛肉火锅、北京涮羊肉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也有比较猎奇的牛瘪火锅、臭酸火锅,还有存在是不是火锅这一争议的新疆椒麻鸡火锅、东北灶台鱼火锅、四川简阳羊肉汤锅。每一集还穿插着关于火锅的前世今生,辣味、鲜味及各种食材成分的科普,并举一反三地由一种火锅,短暂切换介绍其他地区的类似火锅。
看到同胞们开怀地吃着牛瘪、鱼杂、肺头、小肠,我突然觉得,我们可以这么不同。我对“包容”和“求同存异”这样的词汇,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你可以不理解不接受,但不要批判或者孤立别人。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所经历的历史、所拥有的环境和你很不一样,你是很难感同身受的。食物是这样,其他习惯或偏好也是。
而对于火锅,我也有了更完整的认识。火锅是美味的集中呈现,把最爱吃的鱼或肉炖煮或涮煮在精心熬制的底汤里面。火锅是一种款待,因为一上来就是一大锅。火锅是一群要好的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有时食材需要炖煮等待,有时一边涮一边聊会吃上很长时间,而且火锅是大家享用同一锅食物,所以能一起吃火锅的人,应该是有话聊、关系不错的一群人。
总之,不管你是不是爱吃片中的每一种火锅,每一集都拍得活色生香,甚至调皮可爱,让你轻松领略别处的生活。可谓游山水、品人情、尝滋味、涨知识,总之不会浪费你观看的短短十几分钟。而举重若轻的背后,离不开高水平的制作班底、积淀深厚的知识体系,别忘了这是出品过《风味人间》系列的稻来纪录片实验室制作的又一部美食纪录片。
热腾的画面,活跃的食材,最喜汤汁沸腾咕咕冒烟香气四起的画面,用人物故事穿插美食故事,用美食文化刻画各地性格,看各地美食也看人间烟火,美食带来生理满足,美食片给人心理治愈,沸腾吧火锅,又下饭,又治烦躁治失眠,居家旅行,茶余饭后,都可以看上一集,每集不长,像磕瓜子,不小心,就磕完了,上头
1成都的串串原来底料那么走心,可惜实在太辣,感觉hold不住。 2云南铜瓢牛肉火锅感觉里面的牛肉是咬不烂的那种,不过蘸水的诱惑完全无法抗拒。 3宁夏辣糊糊火锅真的太诱人了,尤其是配上牛筋面,看完就想买机票了。 4内蒙古冰煮羊感觉也很费牙呢,果然草原人才能吃三四年的老羊,城里人的牙都被精加工食物搞得退化了,只能嚼一嚼六个月的羔羊。 5云南腊排骨想想就好鲜,虽然我对腊肉不是很感冒,总觉得既不卫生还有亚硝酸钠。比腊排骨更酷的就是这位开店的大姐,太硬核了,有种爱吃吃不吃滚的霸气。 6澳门海鲜火锅应该是最能打动我的海鲜胃的,太诱人了那些鲜活生猛的海鲜!帝王蟹东星斑大龙虾象拔蚌,没有一个让我能拒绝!虽然心里暗搓搓嘀咕这吃一顿得多贵啊。 7贵州酸臭火锅感觉太重口了,这种发酵感觉能熏死人。谢邀。 8广西恭城油茶火锅,想试试,毕竟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 9潮汕老卤火锅没有特别被打动 10乌江鲶鱼真是好诱人啊,最大能找到50公斤,感觉是水底怪物。完全能想象出鱼肉的q弹和豆腐的入味。就是那里交通实在有点不方便。 11海南椰子鸡火锅原来是源于深圳。椰奶火锅看着又腻又好吃。为啥我去海南就遍地都是东北菜。 12大肠咸菜,无感 13北京老卤看着也太诱人了,让不接受的大肠的我也想试试了,火烧还能这么吃啊,就是煮煮剁碎了一起当火锅食材吃。 14鱼杂火锅!太新颖了,闻所未闻,鱼籽的绵密鲜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就是湖北味肯定是很辣的哎。鱼肚也没有尝试过。还是想鱼肚鱼肉一起吃嘛。为什么开在荆州这么遥远的地方。相比之下在武汉吃过的武昌鱼也太平淡无奇了。 15牛杂火锅,牛肺可以被注水撑到那么大,吓尿。特别喜爱牛杂羊杂的我当然不能拒绝啊,看着馋死了。 16椒麻鸡火锅,看着就好吃不辣啊!自己炼制的花椒油真是配嘛嘛香,有腔调的爹是全剧的亮点。 17东北灶台鱼真是太诱人了,那嘎牙子,那锅底,那饼子,那粉条,怎么能抵挡住的诱惑! 18原来简阳羊肉汤这么有名,四川人冬至喝羊汤还是第一次听说,还从外地跑到简阳喝。雷孃的羊汤太诱人了,羊杂更是馋的不要不要的,八十岁奶奶仍然坚持在餐饮第一线,老感人了。
最后想说,生在中国,最大的乐趣,就是,吃美食。中国美食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其他面积广大或者人口众多的国家,咋就没发展出我们这丰富多彩的美食呢。老外真的理解不了拥有一个中国胃的人如果长期在国外生活是怎样的煎熬。美食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里最让我感到骄傲的部分,其他好像也真的不多了。。。
都很美味。明天要和同事们一起去吃火锅啦!
有看导演的剧照,导演一看就是很会吃的人,所以能把火锅拍得让大家口水直流!
和第一季相比没差太多,形式上花里胡哨了一些,内容上也就那些内容,基本上就是凑数了。反而短小精悍的,还是更喜欢早餐中国的制作,好吃之外有更加能打动观众的地方,不然如今纯靠视觉和讲解已经是视觉疲劳了。中国美食纪录片在制作上是全球一流,可是深度和制作角度还是吃老本太久,舌尖的影子依然摆脱不开。
这和第一部相比,差太多!差的原因在于,火锅不是炖菜,炖菜也成不了火锅!如果没有可以讲述的,可以只做一季,更显得珍贵与经典!这第二季前半部还可以,后半部分几乎就是全中国各类炖菜。我就想说,制片人和导演你们是糊弄鬼呢吗??主体裂变了,那其它再好,人文再棒也都是零,毫无意义!
舌尖一大流弊就是不好好讲美食,而且这个片子的美食重点也有点错乱,比如冰煮羊肉火锅大概也就讲了2分钟其他都在扯羊肉,真的人民不需要普及常识,我们想看奇观。
卤水锅想试试
看第一季的时候,好哥们说要我等着,疫情结束后一定要跟我吃火锅。一眨眼,这顿火锅还没吃上第二季就来了,我突然觉得,主创比我这哥们还想我,我被感动了。
正常还可以的,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原来简阳羊肉汤是要炒的,学习了!
挺好的,然后没有别的评价了......
挖掘得够深入,看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火锅,分了几个小主题,除了食物也有人的故事了,比第一季有进步。
风格越来越统一,倒是有点难以突破了。人间烟火气在夜幕降临时。
冬去春来,火锅还在。
最爱烟火气,抚慰凡人心。
街娃儿,成都土话,意思是街上超的混混儿。
画质和文案都很真实 人间气息很重
种草前三名:1. 新疆椒麻鸡火锅 2. 海南椰子鸡火锅 3. 贵州黔南州臭酸火锅
看太多了,没有了当初的惊艳,中规中矩,但起码是好吃的,比起那个奇食记强多了。。。。
已经没有新花样,把旁白去掉会更好吧,整天氨基酸氨基酸的听的耳朵都长茧了。
每当我说自己不爱吃火锅的时候总会收获异样目光。转而又回被理解“他嘛,和人不一样很正常”。所以我不沸腾也不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