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封神之路

    记录片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乌尔善

    猜你喜欢

     剧照

    封神之路 剧照 NO.1封神之路 剧照 NO.2封神之路 剧照 NO.3封神之路 剧照 NO.4封神之路 剧照 NO.5封神之路 剧照 NO.6封神之路 剧照 NO.13封神之路 剧照 NO.14封神之路 剧照 NO.15封神之路 剧照 NO.16封神之路 剧照 NO.17封神之路 剧照 NO.18封神之路 剧照 NO.19封神之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2-02 04:22

    详细剧情

    电影《封神第一部》幕后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我们不着急,整好再上映

    所有人都期待中华古典神话故事改编有一个经典的指引,老封神榜虽然经典却不易传播,年轻人都没有渠道了解这古典神话故事,确实需要个正经人来好好拍,你们认真做,我们认真等。十年磨一剑,剑成就杀他个天翻地覆,有生之年就行,不急,最好一巴掌就拍死那些蹭热度的流量片,让我们看看什么才叫文化自信。所有幕后你们辛苦,给点劲,加油。

     2 ) 三代质子的献祭与反噬

    “质子团”的高概念设定,既不出于原著,又超脱于史料,成为戏剧冲突的最核心,也促成原创故事的最高潮,实在是绝妙。

    电影中留白未解的是,原本没有王位继承权的非嫡子殷寿,为何和他的独子殷郊,也被一起编入质子团?他们也是质子吗,是作为谁的软肋?又是要求得谁的安心呢?

    一种合理的猜测是,每一代没有王位继承权的非嫡长子,都要被编入质子团,他(们)是现任帝王交予既定王位继承人的人质,也是交予“传承有序”的制度的人质。

    这种“传承有序”的天命制度,曾经如此牢固,以至于帝王年迈时,他的合法继承者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僭越打断帝王刚准备开始的胜利演讲,可以在酒宴上当着帝王的面近身挥舞刀剑,也许还可以把他当众从大殿里拉出去也说不定。

    另一个留白是,现任的”大司命“王叔比干,是否也曾经是上一代的质子?直到上一代王位顺利过渡稳定后,赏赐他一个”代王占卜国运“的荣誉职位,作为吉祥物继续为这种”传承有序“的牢固性添砖加瓦。至少电影中的比干是发自灵魂的相信和践行这一套的,他不仅最终献祭了自己,甚至还建议殷寿也自我献祭。

    但殷寿不甘心这样的献祭宿命,或者真的不相信所谓的”传承有序“,在地牢中面对姬昌”你怎么对你的父亲,你的儿子就怎么对你“的诘问时,殷寿情不自禁的反问”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父亲是怎么对待我的?“

    质子团中的其他质子,在诸侯的爵位也”传承有序“至下一代之后,应该就会有新一代质子来替换他们,所以还是可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的,而殷寿没有,他将被扣押在这套五百年传承有序的体系里终其一生无乡可还。

    作为第二代质子的殷寿选择反噬,至少到继承王位时,他成功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下一代和下一阶级质子的反噬宿命。

    讽刺的是,亲生儿子殷郊反噬的原因,是认为生父破坏了自己对这套体系的信仰,试图通过自己的献祭对体系进行重建,而作为义子的姬发,则走向另一个反面,不再相信留在这套体系之内会有任何好的下场,即使是殷寿许诺他继承王位也不为所动。

    林怀乐最忌惮的是吉米仔,殷寿最欣赏是姬发。

    殷寿看出姬发和自己一样,既不像飞机从灵魂和肉体上相信和服从于旧体制,又不像东莞仔拿龙头棍打人,对旧体制完全缺乏哪怕是形式上的尊重。

    殷寿、林怀乐、吉米和姬发都是懂得在现有法统话语体系内挣扎求生甚或谋取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当贪婪与隐忍的矛盾不可调和时,他们都会拒绝献祭而选择反噬。

     3 ) 封神:大型预告片

    一般来说,续作总逃不脱逊于前作的宿命,而对于本作这种早早规划好续作的系列电影,首作的宿命,则通常是沦为大型预告片。 大型预告本不是问题,因为创作者应当在系列叙事框架内为每一部单独的影片设计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独立文本。 而本片的问题正在于其沦为了纯粹的系列预告。作为一部类型化商业电影,本片似乎并没有独立、具体的麦格芬(姬发回家也许是,但这个麦格芬基本在片尾才揭露),这使得观众缺乏基本的观影线索。 而全片在第一幕攻城先声夺人之后再无任何一场戏能精彩过开场,第三幕高潮(姬发劫法场)更是疲软无力,整部电影仿佛就是为了系列最终的“武王伐纣、开榜封神”所进行的漫长铺垫,主创俨然遗忘了自己制作的本是一部独立的电影作品。 前30分钟的攻城大戏基本囊括了全部亮点:精致的服饰、道具;考究的声效;宏大的阵仗声势。 之后逐渐露怯:昆仑山场景的页游质感暴露了CG技术和美工设计的双重不足;CG大象和前景的真人演员似乎不在一个世界;姬发纵马奔向黄河的远景镜头更是“人在画中游”,这样好的场面设计为何不花心思取景实拍呢;成年雷震子更是一言难尽。 最后,元始天尊如果明确指示“封神榜让姬发打开”,那姜子牙大抵会少许多麻烦。所以,谜语人领导误事!

    点映票

     4 ) 电影工业化很重要吗?好处是什么?

    上周因为工作关系,去青岛东方影都探班了《封神三部曲》剧组。整个参观和学习过程都令人受益匪浅,因此借这个机会,在这里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因为保密协议的限制,我没有任何在现场拍摄的图片,因此全文无图)

    当我们在说电影工业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要简单地总结,我认为工业化的最重要指标,一个是「标准」,一个是「流程」。只有建立起标准和流程的电影生产体系,才能被称为是「工业化」的。

    当然,乌尔善导演之前在各种采访中,也提到了自己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认知标准。他的总结无疑是最全面和最官方的。

    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

    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一部电影的大规模生产;

    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

    结合乌尔善导演的标准,以及我自己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的所见所闻,我们终于可以在中国电影的制作体系里,谈论一下「工业化」的问题了。

    作为一部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是中国电影甚至亚洲电影迄今最大规模的制作。而之所以要做如此规模的投入,是题材和类型以及市场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为了确保它在商业上的安全性,它在创作上必然是类型化的。而类型化的创作,其实就涉及到了类型的「标准」问题。

    「类型」就是创作者和观众的一个市场契约,是观众在花钱买票之前,就能确信自己得到相应标准的娱乐体验。创作的类型化是所有标准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其他所有的技术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创作是必须要从本土经验逐步积累才能完成的标准体系。

    标准的建立一般都要遵循如下过程:市场需求导致了应用,应用导致了体验,体验导致了要求,要求导致了标准。

    对于国产神话/史诗电影来说,在经历了之前十年的摸索和积累,需求、应用、体验和要求都已经非常明确了。乌尔善导演作为这个类型中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他凭借之前的《画皮2》和《寻龙诀》,已经为这个类型的中国电影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作标准。而《封神》则在继续这个循环,并开始重新建立标准。

    从我在片场的体验来看,《封神三部曲》的拍摄无疑是重新定义了这个类型的标准。无论是从叙事、表演、角色造型、整体美学的建立,以及所有细节的落实,《封神三部曲》都超越了之前中国同类型电影的创作标准,并建立了一个达到甚至在部分环节超越了国际水准的创作标准体系。

    电影的创作最后还是要依靠制作和生产环节的细节落实,最后才能把导演和主创部门的创作呈现为一个个的画面和最终的电影。对于绝大部分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在制作和生产环节确保最初的创作意图不折损,其实是一个非常考验和折磨大部分中国电影人的痛点问题。

    相信大部分电影创作环节的从业人员都听说过这个形象的比喻:拍电影就像是你捧着一碗水跑长跑,最后比的不是谁先到,而是到了终点后你手里的这碗水还能剩多少。

    之所以会有这个比喻,就是因为中国电影在之前的手工作坊时代,很难在所有制作和生产环节都做到忠实执行创作意图,当每一个环节都在因为各种无法控制的变量而折损创作意图时,这些环节导致的误差就像工业生产中的「公差」一样,逐渐累积之后,最后组装起来的机器已经无法百分之百地实现最初的图纸设计功能了。而超大规模的电影制作,就像是组装航空发动机一样。成千上万的工序和数以百万级的零件,以及供应链管理,任何的误差最后都会积累到最终的成品上。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变量,除了无法按时交付产品外,这些误差积累也会导致原始设计无法百分百地发挥功效。

    如果我们想让一部超大规模制作的电影,最终在银幕上实现最初的创作意图,就需要落实数以百万计的创作细节。而这个过程,依靠的就是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有过制作经验的电影创作者,都会明白我上面说的那些痛点意味着什么。如果分析和拆解我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看到的拍摄过程,相信大家会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工业化」。

    有一场特效水池的戏份拍摄,需要演员在造浪机制造的波涛中进行表演。我的感受就是整个剧组的拍摄效率非常高效,流程非常合理,可以做到准点出工准点收工。

    在很多效果完全靠运气的特效水池中拍摄,能做到准点收工是非常难的,这意味着剧组已经把所有可能的变量都控制住了。这些变量包括但不限于演员的表演排练、安全训练、现场的安全管理、在狭窄空间内的机位设计、灯光控制、人造波浪的效果控制、现场特效和后期特效之间的衔接、现场镜头效果和动态预演的效果检查,等等。

    只看这些文字,其实很难估计出这场戏的准备和拍摄工作量。但经过我和乌尔善导演以及制片团队的沟通,我确信这场戏拍摄时,所有的人员和效果,以及特殊设备,都是经过事先的缜密排练和预演的。

    例如,在特效水池的人造波浪中进行表演,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演员在人造波浪中根本站不住,一个浪花过来演员就会被冲出画面。靠给演员身上加配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一是会影响演员的表演,二是会给演员带来安全隐患(你沉下去就浮不起来了)。

    如果是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个问题,光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急死制片部门。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靠现场的器材就能实现的。而这种细节问题的暴露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依靠成熟的外包技术团队,二是依靠事先的缜密排练和预演。

    最终现场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在特效水池的底部铺满了钢板,上面有挂钩系统,让演员可以用脚部挂住这些挂钩,确保大浪涌来时,虽然身体会摇晃,但演员仍然能相对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表演区域。

    这场特效水池戏份的其他细节还包括但不限于:

    所有参与水戏拍摄的演员,不但事先都排练过所有戏份,同时也提前接受了专业培训,还考了专业潜水证。拍摄现场也有安全员随时在画面外候命,确保演员的安全。

    人工造浪机的浪花效果也是经过之前的排练,确保所有的细节都能达到导演的要求。

    现场的绿幕和遮光黑布都是固定在挖掘机的机械臂上的,随时可以根据画面需求以及太阳角度进行调整,非常高效快捷。

    每一组镜头拍摄完成后,现场特效剪辑立刻就能将现场镜头和之前的动态预演进行检查,确保所有镜头没有遗漏,以及所有镜头的效果达到了之前的设计。

    在另一场动作戏的拍摄中,整个剧组也呈现了同样的高标准和高效率。

    这场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人打斗场景,而且前中后景都有主要演员在表演,调度复杂,同时还需要人工降雨,以及配合复杂光效变化。在拍摄难度上类似《一代宗师》的开场雨中打斗,但参与打斗的演员人数更多,而且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也更加复杂。

    这场戏大概花了一周左右就完成了拍摄,每天的拍摄时间从中午1 点开始,到夜里1 点结束,正好12 小时。按照剧组的管理流程,这是一个「中班」加一个「夜班」的工作量。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因为整个拍摄过程非常有序,所以大家并不需要经常加班。所以在正常拍摄结束后,剧组工作人员还能够在晚饭后在驻地附近散步遛弯。当大家在楼下碰到后,相互打招呼时,都会问到,你明天是中班还是晚班啊?那种对话场景,相信在老式工厂家属区生活过的朋友都会非常熟悉。)

    在城墙下的打斗戏份,有二十多个演员参与,因为之前经过了细致的动作排练和表演排练,所以在拍摄时,除了导演的表演调整外,几乎每一个镜头中的每一个演员走位都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

    因为涉及到复杂的特殊效果和特效化妆,所以整个拍摄中不时需要暂停,以便特效化妆部门进行特殊效果准备和调整。而现场的第一副导演孙晔安排的拍摄流程非常科学,整个拍摄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无序停顿和盲目等待。

    (很多剧组工作过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剧组拍摄忽然会停顿下来,然后包括导演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它就类似在自习室里大家都在闲聊时,忽然会出现一个安静瞬间。那是一种混乱偶然达到了某种同步后的偶发现象。)

    这种复杂动作戏的跳跃拍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漏拍镜头。但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的现场拍摄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担忧。所有表演和动作都经过反复的排练,所有镜头都经过细致的前期规划,跨部门沟通会上也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和目标,整个拍摄现场忙而不乱,真正做到了紧张有序。

    现场剪辑随时把镜头加入预览时间线,导演随时可以检查最终效果,配合这些专业化流程和职业化工作人员,我们最后看到的就是一个职业化的剧组在一个工业化流程中的专业化表现。

    顺便提一嘴。在我探班当天的拍摄中,城墙上有一个由著名演员扮演的角色,因为镜头设计关系,他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背景中的一个模糊身影。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全程都完成了表演,并一丝不苟地配合了所有准备工作。我一直觉得,这一点和「艺德」其实关系不大,这正是职业化的表现。因为这就是一个职业「演员」所应做到的职业化标准的体现。

    就是依靠这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准备工作,以及数千项琐碎细节的具体落实,《封神三部曲》剧组才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了预定镜头的拍摄,并且达到或超过了预定效果。

    而这个过程,就是创作标准和生产规范,以及乌尔善导演所说的「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

    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化」。显然,电影工业化很重要,因为它能确保在一个复杂的大制作电影拍摄过程中,导演和主创部门的创作可以忠实地呈现在最终的电影中,同时制片部门还能确保这一切都是在预算和周期内可控地有序进行。

    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只有当我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按照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出一部预定类型的电影,我们才能在后续的包括营销宣传发行影院市场资金回收再分配等等细分环节上,有序推进,并进一步完善整个中国电影体系的工业化。

    那时的中国电影才是真正的工业化产品,才能够真正地成为更大的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自【 张小北】

     5 ) 非常期待,但是,希望不要让期待变成失望

    刚从热上看到说要拍封神电影三部曲

    光这海报就给人一种很有质感,人物很悲壮的感觉,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海报

    演员方面有黄渤,李雪健,夏雨等等很多实力派演员,演技方面不用担心,至少有保障。

    在来说说导演乌尔善其实刚看的时候我是有点慌的,不是說他不行,但毕竟乌尔善导演好像只有一部电影 @寻龙诀7.5 能拿得出手,其他的都在6分左右,而且封神这部剧的格局很大,想要拍出神话史诗里面必定有很多大场面,这就对于导演来说要很强的能力。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乌尔善导演来说,我还感觉有点悬

    在来说说编剧,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市场要想出几个好的改编作品真的很难,对于一部小说来说编剧就需要很强的改编能力

    封神演义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而且有70万字,要想改编,真的要很大的难度。

    而且我查了下,编剧有四个除了乌尔善另外几个编剧我看了下,也没有啥作品,唯一看好的编剧就是冉平编剧曾死98年水浒和95年武则天的编剧之一,另外两个基本都是作品都不怎么样担任的作品没有超过6分得。

    毕竟一部电影的完成不止导演还有编剧,还有制片人,调度,摄影,美术,特效团队等等一起配合。。

    说了这么多,我只希望这部中国神话史诗电影能拍成功,让观众满意。。毕竟之前除动画电影哪吒之外,近几年的封神题材(包括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扑街了。只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希望封神电影三部曲能成为华语电影工业化的标杆

     6 ) 《哪吒》开启封神宇宙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IP能超越漫威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点燃了本有些平淡的暑期档,这个顶着“朋克妆”丧萌的哪吒,跟以往印象中的哪吒确实有点不太一样,直接打破了一票观众的三观,上映8天综合票房突破15亿的成绩,足说明哪吒的魅力值妥妥爆表。据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分账票房即将超过《疯狂动物城》,距离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的新冠只有一步之遥,希望这道国漫之光能够一直闪耀下去。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重塑了哪吒与敖丙之间的关系,让大众粉上“藕饼CP”,电影通过对整个故事的改编,为哪吒这个人物注入了新的灵魂。哪吒扛起“我命由我不由天”大旗,替无数年轻观众表达出了内心的呐喊,即使命运不公、世人充满偏见,也绝不能轻易投降,因为“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也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向往的命运。在情感共鸣上,父母倾尽所有都想护哪吒周全,李靖远走万里替儿求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儿子的命,李母独自撑起家庭、忙碌中也要抽空陪哪吒玩耍,简直就是中国父母的典型,每个人多少都能找到一些共鸣点。笑点伴随着动人的细节,硬是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赚走了大把眼泪。结尾彩蛋中,姜子牙的出现预告了封神宇宙的开启,更是让人惊喜无比,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漫威”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其实从哪吒这个人物的出处——《封神演义》这本小说中呈现的世界架构来看,封神宇宙的规模和构想丝毫不输给漫威。《封神演义》的故事性特别强,殷军伐西岐,周兵攻朝歌,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在历史大框架中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方式,构架了一个真实和虚拟交融的世界,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大将都有一件法宝、一样绝技、一种战术,每段故事都带来花样翻新的场面。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例如忠厚懦弱的姜子牙、暴躁如火的黄天华,狡猾残忍的妲己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宏大的宇宙架构、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性,封神宇宙的改编条件都足以比肩漫威。

    而与漫威不同的是,封神故事所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上,值得深度挖掘的空间还非常大,封神故事可以说是真正表达了中国人思想和感情,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

    《哪吒》的热映让大家看到了封神IP改编的希望,从大众对于封神宇宙的呼声就可以感受到,接下来随着《姜子牙》等一系列作品的呈现,相信封神宇宙也会逐步建立起来。而另一边,真人电影也跟动画电影遥相呼应,2020年即将上映的《封神三部曲》也将同步推动建设封神宇宙的进程。

    导演乌尔善为拍摄《封神三部曲》带着工作人员精心筹备了十年,李安的老搭档詹姆斯·沙姆士担任剧本顾问,《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做制片顾问,带来了先进的工业化管理经验。框架搭起来了,内容还是得中国人自己做出来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导演带着美术团队走访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所商周历史、文物博物馆等宫观古迹,美学设计忠于中式风格。场景、道具、服装,都是我们自己的匠人一锤一凿、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从目前公布的物料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海报上呈现的这只鼓,做的与商代晚期常见的足鼓造型——双鸟饕餮纹铜鼓相似度非常高,鼓腔两面饰鼍皮纹,鼓腔的下部有四个兽首。道具的精致程度就可窥见剧组在制作上做了扎实的功课,希望这部《封神三部曲》明年暑期档上映时,能成功接棒《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封神宇宙完美的呈现出来!

     短评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6分钟前
  • Ted 浙一
  • 还行
  •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9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14分钟前
  • 黄百万水果店
  • 还行
  •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17分钟前
  • 还行
  •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22分钟前
  • 打工仔
  • 还行
  •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24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28分钟前
  • 劉胖胖
  • 还行
  •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32分钟前
  • 不禁女色
  • 还行
  •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37分钟前
  • 西奥
  • 还行
  •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42分钟前
  • 衫弃
  • 还行
  •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43分钟前
  • Tadashi
  • 还行
  •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47分钟前
  • 是梦
  • 还行
  •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49分钟前
  • 无锋1977
  • 还行
  •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54分钟前
  • MTalk1206
  • 还行
  •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58分钟前
  • 萧一意
  • 还行
  •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1小时前
  • 比多
  • 还行
  •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1小时前
  • 思路乐
  • 还行
  •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1小时前
  • 还行
  •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1小时前
  • 你月经姥姥
  • 还行
  •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1小时前
  • 游鲤先生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