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地不地道
山东省淄博市烤猪肉串 / 吉林省延边市大兴沟镇牛肉小串
广东省中山市烤脆肉皖串 / 云南省西双版纳市勐海象山老街
人生得意须尽欢。
留在故乡,无非是珍爱熟悉的邻里和楼下的小摊;
而去往他乡,不过是追寻地道的滋味和地道的人。
意外地在这样一部名声响亮的纪录片里偶遇了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山市小榄镇”。
当“街头美食评论家”——大师兄的主厨老胡乐道着今夜烧烤的滋味,听着那熟悉的口音,一个猜想从脑海里飘过。很快,这个念想便得到了证实——他真的是小榄人,这真的是小榄。
真是神奇的“心灵感应”,但也说不上自己地不地道。虽说生活了十几年,深夜与朋友们相聚在这里的烧烤摊的次数却少之又少。没有迎接远客时,觥筹交错之间的欢乐;也未曾和邻桌的生人说道几句,交上一夜的朋友;也没有和朋友一同,夜不归家的痛快吃喝。也许是我还太稚嫩,所见所感的生活还甚单一,未曾感受如此交情,如此另一面的生活。
而“脆肉皖”,原来除了有盐焗、打边炉的吃法,还能成为烧烤摊上肥而不腻的一道美食。
在家乡尚且怯弱如此,在外可敢与陌生人说道?但至少对于美食,不必退缩。
卷饼上先放芽葱,再放蘸好花生碎的五花肉,挤上辣酱,卷成桶状,最后再霸气地撸下铁签,吃上一口地道的淄博味道。
用延边草原上自由快乐黄牛的肉,裹上纯手工的湿料,是独特的延吉小串。
老街上几十种口味的边境民族味道,在柠檬蘸、傣味花椒的干蘸和卤腐蘸的拌料里。蘸上干蘸嚼一口猪压床、牛板筋,吃一口配上卤腐的包浆豆腐,再搭配着柠檬蘸吃最鲜嫩的罗非鱼,便是西双版纳的热情的夜。
每个人都在探寻自己的烧烤口味 糖,带来甜蜜 孜然,带来香 辣椒,带来刺激 醋,带来酸爽 人生,其实也和烧烤一样 炉火,就是生活滚烫 调料,也许是遍体鳞伤 但甭管怎样,我们只能吃下去 既然这样 这串谁也逃不掉的烧烤 我们何不吃出个千般滋味! 再吃它个红尘万丈!
+说南宁烧烤的一段也很好~
这是一片紫苏,你先尝尝 它的味道有点像裹着花椒的风 让你的舌头,麻中带苦 这是一片假蒌,你也许没见过 它的味道,像刚下过雨的树林 会让你的舌头,有点凉快 这两种给烤串败火的反向滋味儿 就是老南宁烧烤的基本味型。
🉑🉑💗💗🧡ྀི💛ྀི❤️ྀི🦀🦀🥳
《地不地道》留在故乡无非是珍爱熟悉的邻里和楼下的小摊儿,而去往他乡不过是追寻地道的滋味儿和地道的人。
《吃个新鲜》其实每次回家都是为了再次出发,惦记一种老味儿更多是缅怀一段往事,忘不了一些老朋友。品尝一次新鲜,往往是期待一个惊喜,想遇见一次意料之外的抵达。
《透明包间》一顿烧烤再短暂也是生活的延续,找个舒心的地方,点点儿爱吃的东西,不担心喝醉也无惧风雨,当然最重要的是和对的人在一起。
《当心火候》一顿烧烤我们期待着火候合适,盼望着酒逢知己,人生中充满了各种火候,事事掌握分寸,时时把握时机。但既然来了烧烤摊,不如把这些都放下,肉当然还得恰到好处,而你只负责放飞自己。
《风情调味》人生其实也和烧烤一样,炉火就是生活的滚烫,调料也许是遍体鳞伤,但甭管怎样我们只能吃下去,既然这样这串谁也逃不掉的烧烤我们何不吃出个千般滋味,再吃它个红尘万丈。
《摊上交情》有些朋友即便多年未见,再次偶遇也倍感亲切。愿人生多一些这样的相聚,在平凡而闪亮的日子里长夜留痕,交情永续。
今日闲来无事找个片子打发时间,无意地点开《人生一串3》独特的镜头,幽默又不失内涵文案旁白,犀利简洁恰到好处的剪辑,华丽又不失细腻的美食镜头,一家家烤肉小店,一个个朴实纯真的人情世故,人生一串,人生就像是串烤肉,表面上有着生活的酸辣苦甜,内里的肉是经过生活岁月和经历的沉淀,人生过的就是一种滋味。小小一串包含着人间百态,所有的味道都需要我们亲自去品尝。
一口气看了六集,一整季下来我的眼眶包含湿润,人生一串给了很少看纪录片的我一个很大的惊喜,镜头上,特别出奇创新,一改我对传统纪录片的呆板无趣的看法,不规则构图、仰拍、俯拍、升格、主观等等,各种镜头来回交织,处处衔接,应接不暇,形散神不散,是用镜头来讲故事,配着旁白来升华。再搭配着精巧设计的后期制作剪辑,给人的一种很爽很独特的视觉体验。节奏感把握精巧,有快有慢,如同一首古典音乐,在整个叙事上弹跳得当。如同看了一部爽片一样,直呼卧槽。配乐上堪称一绝,古典音乐占大多数,跟随着影片节奏时而婉转轻快,时而慷慨激烈,是食材的新鲜挑选,是火炉上炙焰的火焰,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断。绝妙幽默的文案,耐人寻味的嗓音,给这部片子一种点睛之笔。叙事上,华而不俗。直接先切入主题,烤肉的色香味,再穿插食客们的精彩点评,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氛围,接着深入探究食材的细思把控,而最后慢慢浮上来的便是这一股滋味,一串烤肉,一家小店,背后的人生百态。
味道对于具有深深的民族气节和故乡之情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绽放于味蕾之间,永恒于记忆深处。儿时的味道,家里的味道,这可能是千千万万的中国游子心中最难以割舍和无法替代的东西。时代在不断更替,高楼大厦也迅速拔地而起,一成不变的就是那一种记忆里的味道。人生图的是什么,总是要活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是疲劳无事的夜晚,约上三五好友,围在路边的烧烤小摊,举杯畅饮,互相倾诉心事,抛开生活苦忧,在短暂一刻间借着美食享受自由。
我感动于节目组的精心制作和绝妙的文案,我感动于美食对味蕾的极致诱惑,我感动于烤串师傅们的匠人精神,我感动于朴实而纯真的的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和态度。人生就像一串烤串,尝到嘴里有让你值得满足的味道那便就值了!
大概每个人的第一部纪录片都是《动物世界》吧,我也不例外。小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纪录片,但已经开始喜欢在电视上看这样的节目。慢慢到现在,如果打开电视不知道看什么,我一定会滑到纪录片频道,看一个感兴趣的。
很多纪录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蓝色星球2》里从正片到拍摄花絮,不断更新的拍摄技术,让所见越发震撼人心,《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三极》、《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等等,从自然到人文到美食,每一部都让人回味无穷。但这回,我想要聊聊b站自制出品的《人生一串》,作为国内首档汇聚民间烧烤的深夜美食纪录片,这个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季,豆瓣评分8.8,季均播放量过亿。
为什么喜欢这个纪录片,我想大概是因为它的“市井烟火气”。没有海鲜大餐、饕餮盛宴,镜头聚焦的是街头巷尾里的路边摊,是我们都吃过的“串儿”。无论是旁白文案还是拍摄镜头,都透露着市井生活里的烟火气:忙得满头大汗的烧烤店老板,可以和你喝大酒侃侃而谈,但聊到秘制配方,还是稍微打了个马虎眼儿遮遮掩掩,聚集在街边的小镇吃货青年,可能刚刚加完班,终于约上了三五好友开始享受夜生活,还有那些菜场小贩、长着青春痘的少年、烫着小卷卷的广场舞阿姨、光着膀子的大叔们,这些镜头非常真实,真实得就好像我现在下楼、左拐,走到小区门口的西双版纳傣味烧烤店就能见到的情景。在整个片子的镜头语言里,没有强行上高度、煽情的导演、也没有努力表演的观众,有的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快意人生、是午夜过后的杯盘狼藉、是醉酒欢唱的食客、是脸红脖子粗的烧烤老板、是忽明忽暗的炭火,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所有的情绪都未加修饰,非常真实。
《人生一串》被广为调侃的百万文案也是一大亮点,金句数不胜数,或文艺、或朴实、或粗犷、或俏皮、或充满江湖气息。第三季的深圳,文案是这样的:一座小渔村,用30年的时间,变成一座大都市,一家烧烤摊,只用一个晚上又把它变回了一座小渔村。配合着港风的复古背景音乐和运镜,一个在城管和保安夹击之下生存的小摊儿老板娘的江湖跃然纸上。在第一集,文案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这两年有太多的悲喜交叠、人世变化,来吧,朋友,咱们两年未见,在摊儿上偶遇,边吃边聊。那种久违的熟悉感扑面而来,真的很喜欢“朋友”这个不常在纪录片旁白解说中听到的词,来吧朋友,上一次听到好像还是在武林外传的片头曲:“嘿,朋友,我们好久不见,你去哪里,你说你去江湖。”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就好像导演正坐在我对面,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分享他们这两年来东奔西跑的见闻,用镜头分享这琐碎、平凡又依然滚烫的生活。这种平等的感觉,很接地气、很亲近也很有共鸣。以上种种,只是百万文案的一部分,《人生一串》的文案里既有对烧烤过程、烧烤味道的惟妙惟肖的描述,也有人们对烧烤感情的升华以及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除了百万烟嗓文案、独到的镜头语言,轻盈直落的剪辑也是《人生一串》的一大特点。所有内容直奔主题,说烤就烤,说吃就吃,绝不拖沓。节奏丝滑的转场、戛然而止的克制,带来一种轻盈灵动的快感,这种轻快、不背包袱的剪辑手法,看得时候没有压力,也格外舒服。
《人生一串》值得喜欢的点还有很多很多,剪辑、镜头、文案、内核、故事、摊主、美食等等,片子里有句旁白说“所有的美食吃到最后,如果仅仅是食物,它可能都有点寡淡,余味不足。一定要吃出人味,吃出情意来。”这句话,是《人生一串》纪录片的感情追求,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吧。
上海疫情封控,哪里都去不了。于是翻出《人生一串》第3季,天南地北云烤串。或许这部不像正经的美食纪录片那样深厚,但绝对算得上独树一帜,最关键的是还能解馋! . 还是1、2季的味道,文案幽默风趣、放荡不羁,颇有古龙遗风。人送称号“押韵狂魔”,还不忘疯狂抖机灵,所以不喜欢的人嫌弃爹味太冲,喜欢的人却能敞开肚皮哈哈大笑。 . 我愿把它称之为美食纪录片中的武侠精品,因为你总能从烟熏火燎的烧烤摊、袒胸露乳的大叔们和大口撸串大口喝酒的动作里感受到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湖豪气。 . 每个烧烤人的介绍也颇具古龙武侠的调调,有的老板拥有名震当地的浑名,有的老板是下岗工人再就业成就一方“霸业”的传说,有的老板自己刻苦钻研终成独门秘方。每个烧烤人的生活和经历都像他们手中的烤串一样有滋有味,又香又辣。 . 表面上的故事传奇粗犷,里子里述说的感情细腻悠长。可能是贤伉俪情深不寿,子承父业的责任和当担,也可能是游子外出闯荡的孤独决绝,亦或是时代变迁下人心念旧的感慨。但即使这样,解说也不会刻意煽情,言语总是点到为止。 . 点到为止却又回味无穷。 . 回味无穷,就像这烧烤的味道。 . 《人生一串》走了那么多地方,拍了那么多种类的烧烤,第3季,终于等到了我们重庆烧烤的灵魂之作——烤豆干。(虽然我最喜欢的是烤苕皮。) 豆干或者苕皮卷上小葱或者泡咸菜,表面烤得冒泡,再刷上辣椒油,就一个字,绝! . 疫情期间,没法出门撸串,看看这部超级接地气的美食片解解馋也是不错的呀。 (解封之后,我要去撸串我要去逛街我要喝奶茶🤩)
不要拍嘴部特写和光膀子的人 球球了
这个是从南到北酒后行为艺术大赏吧哈哈哈哈哈
4.3星。这个系列一直都是上品,美食、人文内容俱佳。想吃烤串儿了。两次出现武汉,感觉非常亲切。
烟火气文案壮阔街头豪莽,又是多少传奇一起干杯。
“人生匆匆一秋,品味人生一串。”
不错,还是那个味。惊喜看到了中山脆肉鲩。
不喜欢这个文案,太油了。把关注点放在美食上不行吗?故作聪明的调侃太多了。
这季居然没吃够啊,比上一季要好。
老规矩先点外卖才敢点开!
《舌尖上的中国》罪孽深重,搞得美食纪录片从此不讲美食只讲故事,我并不想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请把重点回归到食物本身就好。而食客面目之丑,卫生条件之差,解说文案之油三记重拳足以让我胃口尽失。
1.地不地道:淄博稷下高丽烧烤 山东芽葱+五花+小饼,烧烤之城延吉!好牛烧烤延边黄牛 大兴沟牛小肝,中山小榄镇大师兄烧烤 脆肉皖鱼腩,茶乡勐海百旺烧烤 生猪血+蘸水2.吃个新鲜:伊犁塞脾烤牛奶 丽江限量版烤鸡爪 丽水烤猪头瓣 安顺烤小肠3.透明包间:吉林涂们凉水大串,深圳宝安路边摊烤鲫鱼,新疆策勒烤全羊馕坑贴肉,成都呼吉牧烤羊腿4.当心火候:电烤炭烤汽烤 砖烤土窑喷枪5.风情调味:中卫烤羊肚+醋,吉林酱油筋儿,老南宁紫苏假蒌烧烤+蜜糖,重庆老垭口烤豆腐干夹泡菜萝卜+麻中油辣子海椒6.摊上交情:898鹤岗小串(肚皮筋瘦肉筋腱子肉肥瘦胸口肋骨条干烤鸡胗),喀什孜然羊肉(喀什土羊前腿后腿带骨羊排),石家庄烤小腰(鸡皮鱼豆腐大串骨肉相连),武汉虾哥边看边点海鲜烧烤🦞
当年经常一个人出差三亚厦门西安东北...等地,都是自己听着各色方言在角落里默默撸着不辣的串儿,这个夏天得再找个地儿撸一把~
旁白还是一如既往地喧宾夺主,但是看到那些人间烟火气,就觉得其他的都不重要了,嗨起来!
怀念烟熏火燎的烧烤摊上,跟哥们儿一起扯淡宿醉。现如今,每次馋烧烤了,手机里扒拉一通。从通讯录开始,无奈到点外卖收场。烧烤随手可得,但哥们儿和故事却都各自的远了。珍惜这热闹的烟火气!来,干了!
这文案,绝绝子,看完就想撸串。
有幸参与拍摄。当时吃了两个月的烧烤,那是我长这么大吃的最多的肉。饥寒交迫的冬天,开始怀念深夜撸串的夏天。看着柠檬蘸,直流口水。然后就怀念剧组的伙伴们
一如既往不错,还是看了很想吃串,还是通过烧烤讲着人生百态,国内的深夜食堂,就该拍夜摊。
作为并非吃货的影视迷,先是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又是追了《风味人间》系列,现在又来补了《人生一串》系列。—— 第一集:两光膀男子在草地上摔跤,结果黄牛一来就赶紧跑开……→逗笑我了;第二集:“…诶 诶,先别走,我不再是你们想象中的第二集了。暗黑了两季,这次我决定洗白自己。拒绝耸人听闻、触目惊心,拥抱小清新。不过,既然都来了,不给您烤点有意思的,我就太没意思了。”……第六集:“人生因缘际会,各位朋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希望咱们,后会有期。”……片尾曲:旧北乐队《美好王国》。
有的人一说话,你就饿了
文案在哪里?我要当面亲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