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开播后,看到第二集还是第三集就忍无可忍的弃剧了,可是来豆瓣一看,居然刚开播,就很多四星、五星的评论,再选择“最新”短评,又正常了,全是吐槽剧情雷人,说明大家的感观很一致:对演员是认可的,对剧本是无语的。
希望豆瓣网管注意下,是不是有水军在刷评分。虽然很喜欢张鲁一,但真的不希望演员被不争气的编剧和制片方绑架!
小课堂开课了,同学们搬好小板凳。
先附上第一弹和第二弹链接:
//movie.douban.com/review/9427125/
//movie.douban.com/review/9435051/
因辅导学生写论文,一直没有更新。最近抽空看了,有个感受。
单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剧情叫做——
在牛X和傻X间来回切换!
天太热,大叔我事儿也挺多的,不想写太具体的分析。我有几个学生看了豆瓣的短评,嘲笑有些小朋友们是史盲。
我批评了那几个学生,不要拿你们的专业,去嘲笑别人的爱好。
一,这个剧使用的历史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偏门。基本上中小学教材里是不提的。即使是大学本科,也只有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才会说得那么细。且有一些是野史,在史学界野史得研究,但不采信。
二,剧情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别说没好好学历史的同学们看不懂,我也有些看不懂。只能靠猜。
以下是答疑,同学们就当我是出于职业习惯吧。帮助豆瓣上的小朋友们了解一些相关历史知识。我并不想说各位一定说的不对,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的方向。
提问1:这个剧,真变成神剧了,宋烟桥干掉一个日军联队?
我看了这位同学在讨论里说的一些历史常识,基本上是对的。日军一个联队的战斗力的确很强。需要帮助扩展了解的是,日军的联队也分主力作战联队和治安部队。尤其是战争越往后发展,日军扩充到100多个师团。其中甲种师团是最强的,同时还有乙种师团。还有强行把旅团扩充成师团的情况……不赘述。
我是听学生说起,说剧中游击队干掉了一个联队。是蛮奇怪的。我自己仔细看了一下。
这里,我注意一个名字,“天野”。
唉,汪海林先生又掏出了他那些偏门知识了。
天野存不存在?
真有。
但不是联队,而是旅团。联队和旅团之间是什么概念?用最粗的线条理解,三至四个联队组成一个旅团。那么,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发没发生东北义勇军打掉日军一个旅团的事儿?
有的。
真正被几乎歼灭的,叫做“天野旅团”。
大家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作者是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
考虑到未必有多少人真的会去看,那么我概括一下,李延禄记述的这件事的大致情况:
整个战场延伸得很长,几乎是上百公里的一条墙缝地形。什么叫墙缝?一侧是结冰的江面,一侧是悬崖峭壁。真实的伏击天野,是在冬季利用火攻形成的。要知道,东北的冬天,干枯芦苇丛生的地形,哪怕一根火柴加上大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大家去了解一下兴安岭的森林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说牛X呢?
连这种犄角旮旯的野史(个人回忆录在史学中被算作野史),都被编剧翻出来了。
为啥说傻X呢?
大家也都看了剧,
剧中一片翠绿,烧什么烧?剧中战场是个彻彻底底的平原,咋打伏击?
这让我想起电影《集结号》,趴在一片洼地打阻击,你不全灭真没天理了!
李延禄记述的我方参战人数,是日军旅团的2-3倍,几乎召集了半个东北的抗日武装。剧中不论是敌方人数还是我方人数,从画面上看都严重不对。那么,既然编剧已经几乎照抄了这段真实的故事,为什么要犯上面这些错误?
我不知道。是不是剧组没有钱完成那么大的场面?
根据李延禄记载的伏击天野旅团事件,如果要还原,大家看过很老的苏联电影《解放》,中国老版《大决战》吗?需要航拍。需要至少几千人。可能是剧组没钱吧。
当然,也不排除编剧偷懒,没按照真实的历史写。有一段旁白,说是集结了整个北满的武装力量什么什么什么的。我觉得可能真是剧组没钱了。拍不出大场面,就用旁白糊弄过去了。
听说这剧的剧本还改成了小说出版,我懒得看,哪位同学对比出结论,麻烦告诉我一声。实际上我也不关心。
为什么?
史学界对于天野旅团之战还有另一种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有人觉得李延禄在回忆录里撒谎。反驳的说法是——他们歼灭了三百多日军,的确是天野旅团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小部分。
李延禄和一部分参加过战斗的人,坚持说是打掉了一个旅团。日本方面的档案,也记载了这一次战斗,但他们隐瞒了战损。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就死了几百人,不至于隐瞒战损。
是不是可以推测,的确发生过这么一次墙缝火烧伏击战,一个旅团被上万义勇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清楚。东京审判的时候,因为美国的干预,很多日方机密存档都永久消失了。
这是历史之谜。
提问2、 剧中的“具恩惠”形象是不是抹黑革命先烈?为什么后来她又不那么发疯了?
这则提问不是原文。是综合了很多同学的问题,概述的。
回答这个,比解读“围攻天野”要复杂许多。
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搜百度,虽然百度百科写得很浅显,有些还不太对。但对于不是学历史的人来说,足够用了。
大家去搜几个关键词,稍微看一下就知道了。
“AB团”
“民生团”
“苏联肃反”
“共产国际”
“左倾”
“上层勾结”
另外,推荐一本书,叫做《雪冷血热》(张正隆著),很长很长,专门写东北抗联的。
有同学说看具恩惠,看得肺都气炸了。我保证,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刚学习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我内脏都炸光了。要是大家知道我们的dang,是走了多少令人无语的弯路,才走到了以mao为领导的正道上。就不会觉得爱国者里写得过分了。
我觉得还不够过分。也许是太真实,真实到大家都不敢相信了?我觉得还不够真实!
真实,往往是荒诞而费解的。
你们更加不敢相信。
我猜,剧中具恩惠后来估计会变得不激进了。因为那个极左的时期很快就结束了。
为什么说牛X呢?
编剧竟然挖开了很多年影视剧都不敢涉及的“极左”路线。
为什么说傻X呢?
写了,但有没有展开写,写出深层的、复杂的历史原因。缺少这一块知识的观众肯定是懵的。是审查不让通过吗?我不懂电影电视剧的具体审查制度。
在史学界,极左的问题确实是研讨时需要慎之又慎的。
3、那首莫名其妙出现的国歌是怎么回事?
提出这个疑问的同学。我也得批评你了。
请打开百度,搜索义勇军进行曲。看看是哪一年就有了的?
剧情中,岸谷带着那个收音机去新京,他说是官僚之间的那点事儿。我推测是去巴结关东军的高层。毕竟美国货当时比较稀罕。那他为什么会和天野同路?剧情中没有多解释。明明铁路更方便嘛。
我一个学生说,岸谷想顺路了解一下从哈尔滨到新京之间各地的治安情况。这有些牵强。还是回到日本当时的官僚体制上,他们和中国非常相似,我猜测天野是个关系户。就和前面被杀掉的前田胜家一样。这种关系户,带的就是治安队伍,是那种名声不小,但没有什么实际战斗力的纸老虎。前线是没他们的份儿的,能干什么?最坏的是,杀学生杀老百姓杀农民武装。
顺便提一嘴,前田胜家这个名字有点意思。前田是日本大贵族的姓,当年织田信长有一个大家臣,叫前田利家。还有一个叫柴田胜家。编剧把俩名字合在一起了,恶趣味。
后来缴获的收音机,应该就是岸谷带的那个。
为什么说牛X?
这一笔挺出乎意料的,写得还算准确。在哈尔滨的确有可能收到苏联频率。于是听到了莫斯科之声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因为那时,东北抗联是由共产国际领导的,苏联人支持抗联,是对的。而且国歌的曲调是初代的,这个很好。那时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不同。
为什么又觉得有点儿傻X呢?
细节非常经不起推敲。因为在围攻天野大战中,那台收音机在画面里就没出现过。既然前面铺垫了岸谷和舒婕讨论收音机那一段,这里得呼应一下吧?
4、分辨T9和F6哪个是天野联队代号,很扯。
首先明确一下,情报工作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剧中的这个处理,我觉得是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懂。用“静默”的电台发报,表现出要袭击栗田大队的企图。 特务机关按照情报工作习惯,肯定要对栗田大队下指示,至于这个指令是什么,对我方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下了指示,“t9”或“f6”就会立刻出现在密电中。排除一个错误对象,二选一的情况下,剩下那个就是正确的。
这个剧情,其实脱胎于什么呢?
中途岛情报战。
我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吧,贴一段百度百科上来,我讲可能会太复杂。
“美国海军情报局“魔术”小组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
“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
“由约瑟夫·罗彻福特少校领导的夏威夷情报站认为‘AF方位’是中途岛,但华盛顿海军情报处坚持认为是阿留申群岛。然而任凭联军解码科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
“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罗彻福特与他的情报小组成员们翻查以前堆积如山的电文。记忆力过人的罗彻福特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电报是要求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港,电文还提到要注意避开来自AF的空中侦察……从地图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岛。”
“夏威夷情报站的分析员贾斯柏·赫尔姆斯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发报,说中途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结果罗彻福特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截获并破译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从海上发往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的一份密电:“据报‘AF’缺乏淡水,攻击部队带足淡水。”这样‘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这个淡水处理器的情节,是不是和本剧中很像?
至少说明,编剧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的。虽然他编得一般般。但至少基于历史,而不是胡扯。
5、从烟筒山开始,一会儿讲这个,一会儿讲那个,看得人晕。
有这种感觉的同学不在少数。其实是因为你们是抱着看一个谍战戏的期待来的。我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对我来说,只有“历史”与“非历史”,没有什么谍战抗战战争什么的区别。
在我前面提到过的那本《雪冷血热》里,已经写得非常明白了。为什么推荐那本读物?因为通俗易懂。
我觉得,这个戏写的是东北抗日斗士们寻找救亡之道的故事。
一开始宋烟桥是个独行的特工,他连领导舒婕都成问题,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是个佐罗、罗宾汉式的人物。
但整个东北都沦陷了,还建立了敌人和汉奸控制的伪满洲国。真正的中gong中央在关内,史实上失联了很多年。共产国际驻满洲的是一群唯苏联马首是瞻,根本搞不清楚中国国情的半吊子。
提一个名字你们都知道。王明。坑了多少红军战士。抗联的工作后来是他在那瞎指挥!于是有了城市斗争也陷入低潮的问题。
为什么共产国际这样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个比较简单的历史问题,我就一句话说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是靠着庞大的工人阶级的。他们城市化程度高,在城市中有着可怕的工人力量。但中国那时候,真正能革命的力量在农村,城市里的工人阶级还很弱。
所以后来mao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明白了吧?
宋烟桥进入农村,拉武装,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抗日之路”的方向。可能是为了保持可看程度,或者说让男主角也还能穿西服什么的,他还总是回到城里来。这一点不太符合历史。
等到了真正的抗联阶段,春树大叔估计就不会经常给大家上历史课了。因为谍战部分的资料,非历史专业的同学很难找到权威的。但东北抗联的资料却很多,同学们可以自行去研究,吐槽。我对于为了拍戏就把历史拿来胡整,深恶痛绝,所以每每为了批驳这群所谓的大编导,都会去翻阅史料,捍卫史料。
但我不赞同连基本知识都没搞清楚,就用小学生历史观去破口大骂或故作清高的做法。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苦口婆心,孩子们,多读书不是坏事。
从谍战部分结束的时候,我几乎弃剧,认为很多地方不连贯,甚至豪爵换了个导演再拍。转到农村建立抗联的部分,我觉得演员和剧情太过用力,后来越看越过瘾,如果一开始的谍战多少还有些邪乎,主要看演技和情节设置,那后半部分,我完完全全的被剧中的爱国者们感动了。
宋烟桥和赵峰的鉴定不移,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舒婕的善良和勇敢,具恩惠和冯硕英在个人与事业中的谱写的悲壮,大蹿儿单纯的信念,丁康的守护,侯啸天的成长,这些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我特意百度了杨靖宇(颜红光原型)和赵尚志(赵峰原型),也百度了邵本良(邵熠辉原型),有些朋友说这是抗战神剧,希望有个快乐点的结局,我只想说,当你看过历史,就会发现真实的历史远比这要残酷的多,也会更加尊敬这些民族英雄,不,用尊敬根本不能形容这种情感,是尊敬+佩服+感激,没有他们,真的不会有如今的中华!
编剧和导演其实挺厉害的,这么恢宏的一部历史大戏,其中包括了谍战、越狱、军事、爱情等等元素,高潮迭起又嫁接了部分真实历史,用心良苦,值得五星!
每集的弹幕里总有一堆人说神剧和质疑为什么腰间开枪的……
还有前面一堆说看了几集就弃剧的,我想说这些是最没资格评论的!且此观点适用于所有作品!
第一:从剧情来说,的确是需要一些历史知识的,其中反应的一些特殊阶段的成因并没有放进剧情里,而是需要观众那些已经学到的历史知识,我也并没有觉得就到了神剧的地步,倒是一堆人因为看不懂而抱怨的,可是我不清楚到底哪里看不懂啊?
第二:《红色》是经典,也许和《红色》比,这个剧整体节奏都跳的快,没有太多的冗长铺垫,也许我美剧看多了,没觉得突兀……当然到了最后结局部分,再结合编剧的微博,我知道是剪辑上动了手脚,但还是老话:没觉得有什么地方看不懂,但结结实实地少了很多泪点,而那些感人的地方也是这类电视剧的精髓……
所以为恶意或不得不妥协于时间的剪辑扣一分!
第三:被质疑最多的所谓横向拿枪,指路萨苏老师的视频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334549
在19分46秒,不想看视频的我大概文字描述一下: 其实懂行的人知道驳壳枪设计有缺陷,每打一枪,枪就往上跳,枪口朝天,再开第二枪很难打中敌人,把枪放平了打可以打出一个扇面……
第四:其中级别高却做法激进的领导,很多人嗤之以鼻表示,不理解怎么这样的脑子能做到那个位置,难道你不清楚在某些阶段的右倾?
关于那些质疑那些特工人员素质不高之类的言辞,请看清楚这是什么时间,你以为所有人天生就是特工吗?这个时间,地下工作还不成熟,没有那么多经验可用,不是人人都像其他谍战剧里的角色那样可以严谨到环环相扣不掉链子,如果所有环节都能天衣无缝,抗战早胜利了,那也不是历史,而是神剧了。真实立体的人物就是,会犯错,会掉链子,会妥协于最原始的生理需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依靠信仰坚定到最后……
很多人觉得背叛的太多实在太扯,而事实上背叛的人更多……毕竟没有挨过饿,受过冻的人也体会不到什么是绝望……
可因为这些常人忍受不了的绝望,坚持下来的人才显得格外珍贵与神圣!
若坚持不到最后,你退出,也许还不至于太罪恶,但为了物质上的无忧,丢掉自己尊严反过头去伤害那个一心一意拿你当兄弟的人你就是罪大恶极……
第五:总有一些人诟病这个剧的题材……呵呵呵……
其实为什么相对于战争片大部分人更喜欢谍战剧?
请问有几个鲜肉演员接战争片的,要接也基本上是谍战类型,因为可以灯红酒绿、造型百变、进攻发型不乱,受刑梨花带雨,花样抬高人物智商情商和最关键的颜值,悲惨状叫几声就可以吹演技炸裂……不用灰头土脸,歇斯底里,最搞笑我还在微博看到一条评论质疑为什么要把宋烟桥最后的造型搞得很糟糕,说什么即便狼狈也可以做的漂亮一点(摊手)。这和那个钟汉良为剧晒黑灼伤皮肤,没大肆宣传敬业反而被黑颜值下降老了十年有的一拼!
简而言之:谍战剧视觉享受更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自从开始农村部分就开始没兴趣的原因。
演员方面来讲相对拍摄条件也容易些,不管怎么反驳,《红色》的拍摄条件肯定没有《爱国者》恶劣……
了解一些演员的努力,比如张鲁一因为这剧182的个子减到120斤,比如剧组成员在零下四十多度的白山黑水间行进拍摄……这一星给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加回来……
最后:说剧没有遗憾是假的,其实不只是演职人员的努力,也有那些没有表达出的感动与信念,但整体还是值得一看,尤其最后几集,寒冷、饥饿、绝望中那些人的相互依偎,牺牲,赴死……令人动容
前半部分谍战,后半部分抗联,不是说不合理,只是觉得整部剧调性出现了一点不协调,一个特工上山当起了抗联司令,工作跨度有点大。张鲁一的演技毋庸置疑,但这部剧确实用力过猛,而且给他的台词太尬了,高大上形象不够,伟光正台词来凑?反倒是芦芳生的演技炸裂,让人眼前一亮。最后问一句:杨靖宇将军去抗联以前,没当过特工吧? 最后:摄影四星、演技三星、剧情二星、台词一星。
《爱国者》播出14集之后,看到好多评论,
说情节荒唐的,人设崩塌的,等等
然而,
正是这几集某些情节所谓的不合理,
让我觉得这部剧的与众不同。
它让我思考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当我查阅历史资料之后,
才感受到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
最初关注这部剧源于编剧汪海林老师创作的起点——杨靖宇将军故居的衰败。
作为白山黑水养育的东北人,
对杨靖宇将军的崇敬是从刚能听懂大人讲故事就开始的。
主演张鲁一、佟丽娅等老师们,
也都是十足的演技派担当。
我当时虽感觉应该是部好剧,
但其实内心是忐忑的。
因为越是大情怀的戏,越难以落地。
口号式的台词,
符号式的人物,
很难让今天的观众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生活。
前十几集,
我依然以一般抗日剧眼光去审视这部戏,
直到谢老蔫儿说出那句“我说的可能你不爱听!”
我一个激灵“汪老师,你要干什么?”
从这里开始,
这个剧就已经不走寻常路了!
汪老师和主创们是借谢老蔫儿之口告诉观众,
接下来要展示的,
不是你们想要看到的,
而是我们要告诉您们的,
东北抗战十四年的历史缩影!
晚清无能和军阀独裁下民众的麻木;
共产国际各方政治利益角逐引发的错误领导;
共产党人在混乱局势下的迷茫与挣扎。。。
是的,
如今的看似不可思议和荒唐,就是当年的时局。
你说谢老蔫儿黑白不分,
不错,
因为你不是战乱年代的老百姓;
你说舒婕愚蠢该死,
可以,
因为你不是暗夜前行的革命者!
拜托那些愤怒的人们啊,
在您恶毒的谩骂出口之前,
请您搜索一下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我相信我们都是爱国者,
看过之后,
您不会,
也不舍得去批评这些勇敢的战士!
所谓的左倾、右倾,正确与错误。
都是事情过去之后,历史的评判。
在当时当刻,
哪有方向,
谁也不知道走下去是歧路还是正途。
他们明知道下一刻可能就是毁灭,
却依然在迷茫中探索,在挣扎中坚持。
爱迪生失败上千次的实验有价值吗?
对的,价值就是那上千种材料不合适,最后才找到合适的。
但是,
物质世界的试错,损失的只是材料。
精神世界的试错,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非常清楚。
所以小乔会说“如果我牺牲了,请不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
这时的牺牲与对错无关。
只要是为自由而战,
都是勇士,都是英雄!
这就是宋烟桥对薛教授说那番话的根由!
当时因激进思想而牺牲的革命者,又何止一两个。
而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学生,因为孩子们的思想是最容易被误导的!
当被抓的孩子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着岸谷时,
当乔云慷慨赴死时,
当岸谷拿着乔云的帽子试探舒婕时,
我的心揪着,
我的泪流着。
这就是那个年代为自由而战的孩子和战士要面对的生活与罪恶!
而眼睁睁看着这些的宋烟桥是最痛苦的,
他是那时少数尚且清醒的战士的代表。
他能感觉到不对,
但他也不确定什么才是对的!
在这种当局镇压和党内思想错误的情况下,
抗战该怎么进行下去,
就是摆在宋烟桥面前的谜题。
理解到这一层,
就能体会到当时抗战前辈们,
每一个决定,
每一次行动,
是多么艰难,
多么痛苦,
多么无可奈何!
《爱国者》共50集,现在只播了18集。
后面的走向,我的能力是无法窥探的。
但我能感受到主创们对观众的诚意和对文化的信念。
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娱乐圈儿,
有几个人敢于违逆大众口味,
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真实?
为什么这个剧组经历三次建组,三次解散,
仅仅是严寒酷暑的考验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想象的价值体系中。
自以为是的禁锢有时会化作刀剑,
理所当然的去攻击真相与赤诚!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龚导说汪海林老师是今天的鲁迅先生。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为汪海林老师敢于写这样的剧本而欣喜,
我为董俊女士敢于投资这样的剧本而感动,
更为张鲁一、佟丽娅老师及所有演员选择,并战严寒斗酷暑演绎这个剧本而高兴!
有这样一群人在,
我们的文化是有希望的!
接下来的剧情还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
没关系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
会去正视,
会去思考,
会去体会,
体会这部剧的质感,
理解那段历史的沧桑,
热爱现在拥有的生活!
PS:
这部戏并不是没有缺点,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却是很多抗战剧没有触及到的。。。
看了几集,能看!不是我心目中的水准。毕竟都是演技大咖!
同脱身一样想寄刀片给导演和编剧系列。说难看绝对不至于,说好看也真的是昧良心,还是那些演员,只是换了搭配,还是那些套路,只是换了背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能想念徐天。(编剧竟然是今天端木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的那个编剧,ok,懂了剧情为什么会烂成这样了)
看到鱼旦叔和佟丽娅忍不住打了个高分!
这是一部粉丝可以一本正经写小论文赞美,路人只能默默关电视的剧。不如再看一遍红色吧。
看到丫丫,看到谍战片,满怀期待点开第一集,结果…… 一个漆黑的雨夜,一个穿着非常高雅绅士男人,一看就是上流社会的高贵子弟,他在半夜打着雨伞干什么呢?对,你没看错!他在电线杆上贴传单,大雨夜,贴传单,他是粉刷匠吗!不要侮辱我们革命前辈的智商好吗?不到五分钟,果断弃剧,来个会圆的说说
鱼蛋演谍战剧驾轻就熟啦,不过和丫丫的cp算是让人眼前一亮。好看的
也是先给三颗星。最开始看了一小段预告,被张鲁一的演技吸引了……开始看,发现不足够吸引人,后续看故事发展,继续评分
两位主演演技出色,可惜情节逻辑漏洞百出,巧合太多,闪回太多,感觉就像能从演员表演上看出紧张感但剧情没法通过有说服力的发展支撑起紧张感。再次证明了,一部影视作品演技只能是锦上添花,决定最终质量的还是靠扎实的剧情。两星半吧。
为啥王耀庆老在演炮灰?即使看到了心爱的张鲁一,我也不得不说,这剧好做作。剧情有点像《悬崖》和《剃刀边缘》结合体,听到画外音你难道不会想起《红色》?但愿佟丽娅演的不是个傻白甜。两星,希望被打脸……
很喜欢看谍战剧,这次男女主又都是很喜欢的鱼蛋和丫丫,演技也很棒,看起来真的是很爽。
今晚刚播出第一集,服化道、镜头调度水平均在线,是部有质感的剧(之前从预告也能窥见一二),不负我长久以来的期待。剧情张力足,第一集留下不少悬念,将会缓缓展开,希望后期再接再厉。张鲁一和佟丽娅太扎眼了,扎眼到近乎是个bug了。
拍的挺早,这个时候才播,观感有点难以描述,很明显剧情服化道都有点过旧,冲着我爱的丫丫,还有张鲁一,以及两人优秀的演技,给个及格
张鲁一打的是演技牌,可惜砸了;佟丽娅打的是颜值牌,圆满完成任务;故事框架不够大气,也不够小气,高不成低不就,毁就毁在这了。以及,其实演技最炸裂的是芦芳生,九州牧云记里的腹黑皇上,哈哈哈。
刚看过一集,剧情紧凑,演技在线,期待后面剧情,大爱鲁一老师,先5分表示支持!鲁一老师语言技能满点,监狱审讯那段演技超棒!看完前七集,宋烟桥和疯子越狱成功。单看一集两集可能有些困惑的地方,后来发现编剧非常喜欢埋线,剧情又经常先给结果后铺依据,整体逻辑还是很清楚的,好剧!
都谁在吹佟丽娅的颜?剧组打光整个暴露她的缺点,黑瘦黄,还有土!再配上那个玫红色的唇膏,简直不忍直视!走个夜路吓得哭叫,后一秒就跟男主打情骂俏!自己是个弃儿,脾气做派比大小姐还大小姐,智商随时跌破下限!又是女主闯祸,男主兜底的设置!整个谍战玛丽苏!谍报人员都很有钱,服装一套又一套
比 红色 悬崖 差特么太远了 各种bug不合理 开场20分钟已经受不了了 糟践张鲁一
剧情中规中矩,演技还不错,没有什么惊喜和特别,看后续吧
跟《红色》比的话……算了还是别比了 两星给鱼旦 持续观望
演员阵容不错,不过剧情发展还在观望,先给三星。
看过红色之后对这个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