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是我很喜欢的小说,所以我是期望它的改编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至少能达到我可以安利给没看过书的人的水平。《三体》改影视的传闻已经有很多年了,一直处于一种令人担忧的状态,加之最近的《三体》动画暴雷,使得我们对这部电视剧的要求和期望值已经降低不少了。很多人说:“只要你照着原著拍,我们就已经很满意了。”这也是我看该剧之前的心声。但看了两集之后,我还是看不下去。剧里像汪淼、史强两个主角的演员演技是很好的,一个低调严格、内心戏多、情感不轻易外露;一个坦率不羁,说话时不时笑两下。而且听说剧组在一些地方也是很用心,例如实地拍摄粒子对撞机等。但是电视剧的其他方面离近年一流的国产剧还是有很大差距。以所以以下仅就这些差距发表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说说改编剧和原著的关系。
1. 对于好小说的改编剧,它自然应该要起到为小说增加价值的作用。因此对它的评价应该从它为小说产生了多少额外价值出发。而不应该仅仅因为小说本身很强,就给改编剧提高评价。
2. 改编剧能怎样为小说增加价值?(先不说改编超越原著的情况)小说可以通过旁白轻松地说明剧情和人物内心。但影视作品则很少会使用旁白。但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场景、表演、叙事节奏、音乐来更直观地补充台词之外的内容。这就是它能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下面仅就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3. 改编剧自然最好能还原原著。但是不是它还原的地方越多越好呢?我觉得这是有轻重分级的,从最重要到最次要:1)最基本的是抛开原著,改编剧自己内部的剧情、细节能自圆其说,形成一个自洽的故事及视听风格;2)前述这个自洽的整体能还原原著的程度越高越好;3)在前述基础上,能还原原著的细节越多越好。
也就是说,情况A:你还原了100个细节,还原的细节和改编的细节相互打架,导致剧情错漏百出;情况B:你还原了10个细节,这10细节和其他相互作用,增强了剧情,整体的故事也跟原著没太大偏离。那么情况B应该是更好的。
以下就我看过的前两集说说我的意见吧。
场景
首先服化道太新、一点使用痕迹都没有,这是国产剧的通病,就不具体说了。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剧组的审美水平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我说的审美不是指每个场景都要最贵的场所、最贵的道具牌子......我指的审美有两方面:1. 每个场景都应该是自然的。也就是它不仅应该符合故事、人物设定,而且要暗示台词没说出来的内容。2.电视剧整体的艺术风格应该统一,以免让连续的观影产生割裂感。
第1点,要求场景的整体氛围和场景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用心去打磨。小到人的衣着、一张ppt,大到一个作战中心、一条街道。而本剧里就出现了很多突兀的地方。
我举个例子。ADC是一个高级别的组织,但是在第一集的会议里,有很多细节是与之相悖的。例如,会议里面为什么会播放一段各电视台的新闻剪辑呢?难道ADC自认自己的情报没有说服力,要拿电视新闻来佐证吗?还是说它的情报来源就是这些电视新闻呢?另外,ADC组织的标志为什么可以在ppt里随意拉伸呢?这就破坏了一个高级别严肃会议的整体氛围。
还有常伟思的制服设计水平较差,因为它的外轮廓太过张扬了。这就跟这种高级将领内敛严肃的形象形成很大反差。
有的人会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但就像你看到一幅水平较低的画。你能感觉到这幅画水平很低,但具体是为什么一时间说不出来。直到你仔细去看它人物的违和的衣着、不自然的动作、仔细地将一个色块里面用到的每种颜色都看清楚,你才能具体地说出这幅画水平低的原因。 本剧就是这样,因为太多这些没仔细去做,导致从整体看就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粗糙感,就像你去逛县城样板间的感觉。
第2点,为了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1)电视剧采用的美术风格不应太多 2)什么时候用什么美术风格应该有一个逻辑;3)通过第二点及美术风格本身的特点,不同风格之间应该形成对话,如对比、和谐等,从而为故事服务。但仅就前两集,剧中首先是呈现了很多种美术风格,而且没看见有一个使用逻辑。如另一个剧评写到的,仅仅是倒叙粒子对撞实验一幕,杨东和申玉菲两个场景就用了两种美术风格(姑且起名“回忆黄”和“大卫芬奇暗黑”)。
以上是场景方面的基本要求。以下说说单个场景的毛病。其他方面我就略过了,只说说打光。
首先,场景的灯光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你剧组拿到一个拍摄地,它入手的时候是怎样就得是怎样,这不是还原真实,这是压根把该做的工作给省略掉了。所以以下丁仪新家的灯光问题就是剧组设计的问题。
有很多人说丁仪的家还没装修好,所以打光上有很多局限。ok,我们就当丁仪家还有很多灯没装上(实际上剧里面摆着酒的酒架及桌球台上放满的书暗示着装修已经完成了)但灯比较少就不能发挥了吗?
《风骚律师》里面有大量靠少量光源就做到刻画场景、暗示人物关系、构图也很美的镜头。剧组可以参考一下。
撇开这些所有问题,这个新家的风格符不符合杨东和丁仪的人设呢?例如怎么解释杨东自杀时所在的旧家风格跟这个新家迥异的问题呢?留给各位去说吧。
有些人可能会说,丁仪家就是只装了那几盏灯,只能这样拍。那就是对影视创作没有基本认识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讲解“补光动机”的视频。
【【自译】罗杰狄金斯的电影布光技巧4-布光动机】 //www.bilibili.com/video/BV15d4y177jT/?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3bf8e2b195e84077702dc33fab92934
看看 布光 - 剧情 是如何有机互动的,而不是生硬消极毫无作为。
场景方面我还有很多想说。但先说到这吧。
镜头、剪辑
剧中有很多镜头的使用比较死板。下面这个开会镜头是正面慢慢推进,这像极了新闻里报导领导开会时会出现的镜头。
另一个问题是有很多重复镜头。重复镜头不是不可以使用,有时候重复的闪回同一镜头,可以加深对该场景、人物表情的印象,或者每次闪回都揭露不同的内容。但向上面ADC开会的镜头,以及下面申玉菲开会的镜头就重复了两三次,却没有起到上述效果。ADC开会的镜头就不用多说了。申玉菲开会的镜头,你要说是为了加深印象,但它是在短短一两分钟的汪、史、常三人谈话内就重复了两三次,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上述两个镜头只能让人感觉到是导演为了避免谈话过于冗长单一,而切换镜头,但又没有太多镜头能用,只能让同一个镜头重复几次。
另一个问题是,镜头语言有点故弄玄虚。在拍到关于科学边界的内容时,镜头语言将他们表现成邪恶暗杀组织。这是导演的一个取向,他可能想直接将这个组织塑造成一个绝对反派。但这种“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各自出场就自带各自BGM”的叙事方法是否太过将人物面普化?科学边界是一个有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就算它有什么“阴谋”(这里就不剧透了),它的成员依然是有自己自洽的想法和理论,和一个他们认为能让事情变好的信念,才去做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由反社会人格组成的组织。
编剧
我只看了前两集(听说三四集还有剧情更拖沓的情况,但我没看过就不说了),第一集应该是电视剧用来留住新观众的窗口期。一般会用吸引人的悬疑点、紧凑的叙事节奏来留人。
但本剧的第一集就可能对没看过书的观众缺乏吸引力,或者没好好利用书里的悬疑点。
第一集只有一个悬疑点:多个科学家自杀,因为“物理学不存在了”。这是个很大的悬疑点,但也是不容易理解的悬疑点,或者说是不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悬疑点。因为它太抽象了:一个东西、一个人不存在了很容易理解,但物理学不存在了就很难理解。而且它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而观众大多数人都不是科学家,所以在没有感同身受的压力下,可能会缺乏看下去的动力。
而原著就更聪明一点,它以幽灵倒计时开始。这个悬疑点有三个好处:1直观 2创造了一个视觉奇观 3暗示了科幻元素
在这里我还有另一个担忧。就是这是一部科幻剧,观众的期待会想看到超越日常生活的东西。而第一集就基本上没有这种科幻元素,这可能会让部分人失望而丢掉观众。如果从幽灵倒计时切入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第一集的改编,我认为是减分的。
在叙事节奏方面,第一集也不够紧凑。就说说史强上门通知汪淼的一幕吧。这段因为情节简单而显得冗长。可能导演想通过两个主角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吧。但这里的戏剧冲突太生硬,而对人物塑造起到了反作用。冲突的起因是史强毫无理由地吓唬汪淼,导致汪淼不愿意配合。事实上,史强虽然说话冲,那只是因为他直率、坦诚,而不是态度不好。但一幕就给人一种史强不尊重人的印象。
后记
1 这篇剧评的原文是我在某个深夜看到第二集,因为上述问题而感到失望看不下去而写的。所以原文可能写得有点偏激,且很多观点没有细说。现在我将原文重头到尾重新编辑了。
2 对于广受争议的“我只给了两星”的问题。我的标准是三星是我能看完,且可以安利给别人的,而因为该剧我看不完,所以给了两星。有很多人说我给得低了,我觉得我一个给多少星其实不会对部分人追求的“该剧豆瓣评分一定要高于9(9.6)分”造成多大拖累。但如果因为我给了两星而导致很多人带着“找破绽”的情绪来看我的剧评的话,那我就没有必要在打分上坚持我的原则了。因为打分对于我来说真的不重要。所以我改成争议较小的三星了(如果大多数人还不满意,还可以加)
3 有很多人觉得我原来打两星是为了博眼球。其实我刚发表这篇影评时,在我上上下下也有很多打低分的影评。但后来我的影评排序升上去了,而高赞影评大部分是打高分的,所以你乍一看就是我为了鹤立鸡群而打两星了。
4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参加到网络讨论中,见识了网络讨论的困境和网战对个人的影响。我经验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变化,也练习了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我觉得收获颇丰。我的感想是,完全没有门槛、完全开放,且表达观点完全“免费”的讨论环境,是会让讨论不断地走向立场的战争,各说各话,继而变成情绪宣泄、谩骂。所以如果你的帖子所发的app允许你对讨论进行管理(例如删评论、投诉),那你应该积极运用来维持讨论的健康进行。(在我这里,我是将谩骂的回复拉黑并删除掉)
5 我也遇到有人说我是“水军”的,在这里就不费额外的力气“自证清白”了。但我想说说身份在讨论中的问题。很多人的习惯是先给讨论各方定义(或强加)一个身份(水军、背后资本、反串、黑/粉)。但这就会让讨论偏离原来的主旨而沦为一个对对方身份的道德批判。而且因为身份的限制导致人们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甚至不会有任何“基本认识上的公约数”为讨论提供土壤。因为对方就是敌人,我哪怕认同一点点都有可能让对方“有机可乘”。所以,为什么不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这个个体有多种观点而不能用单一的身份去定义呢?当然,人的“位置”、境遇可能会对他的观点造成影响,但是我们有必要将全部眼光都集中到辨识身份和批判身份上面吗?我想一个既不忽视身份问题,又不过分强调的中间路线才是有益讨论所需要的。
5 很感谢评论区里有很多看完我偏激且随心创作的原文的网友,以及平心静气提出支持和反对的网友。虽然之前我希望尽量回复每条评论,但我精力有限,所以从现在起,我不会再回复任何评论了。但我可能定期清理一些谩骂评论。请知悉。
谢谢各位!
打开天窗说亮话。
在前段时间动画版《三体》口碑一泻千里的同时,好莱坞科幻大作《阿凡达2》也上映了,人们在世界顶级的视觉技术里看到一个乏善可陈的故事,观众心中不免充满了犹疑和抗拒
——到底什么是科幻?怎么样才能拍好科幻?
《三体》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影视化?说实话,因为它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太出名,太受关注,但又太难影视化。人人都想啃一嘴但又无从下口。
拍好了,那是应该的。拍砸了,那是毁经典,骂声一片。
看了国产剧版《三体》前五集,我万分激动,同时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这一次,国剧,站起来了。
说真的,开局5分钟,我就知道,这次稳了。
第一集,就拉开了大作的格局。既要有气势夺人,又要精准的展现《三体》的气质。
一开场,叶文洁向“三体人”发送信号,收到回复: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导演的镜头语言,和氛围把控,精准的贴合原著的叙述:
“人类文明的命运掌握在这纤细的手指上。”
对人类绝望的叶文洁冷静的葬送了地球的未来,那千钧一发的一个动作戛然而止,但知晓其含义的观众一瞬间被拉进了这个宏伟的科幻巨著!
可以用镜头语言贴合原著埋下伏笔同时还刻画人物,又何必像《动画三体》叶文洁出场那般不伦不类的审问。
魔鬼藏在细节里。仅叶文洁出场这一个镜头,就能看出导演编剧有没有用心做功课。
我心里的石头直接落了地。
导演和编剧显然是找准了创作方向:
《三体》影视化,重心在哪?
贴合原著,用影像和小说互补,使其完整。
还原主题,科幻是借宏伟想象来反映现实。
能不能让观众像读书一样,既无门槛的进入剧集故事,又可以展现其精髓,信息量,想象力,思想,概念,点子,跌宕起伏的故事。
抓住这些,片子就不会差。
细看前五集,主要围绕史强和汪淼第一次碰撞科学边界,也就是三体人带路党降临派。
科学家为什么会自杀?物理学没了是什么意思?
介绍农场主和神射手的理论同时,剧集花了大量篇幅,主要展现汪淼内心的恐惧和震惊和仓皇失措。
但这一切,不过是将军的那句话:
你的人生没有变故,多少年来人类的历史都没有重大变故,你睡醒了,世界如常,这是偶然的幸运。但是,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要变了,做好准备吧。
大戏开拔,前菜已经如此精彩,虽然把书读了两三遍,但仍旧止不住的激动。
再说说前面提到的互补。
影像化的信息传达,如何丰满小说?
大量小说里提到的情节,诸如:粒子对撞实验、宇宙辐射为你闪烁等等,都只是几句话写过便把信息传递出来。
而在剧里,考察发现,这些场景是真的去了真实的实验室、科研基地,实景拍摄的。
第五集宇宙辐射,观测峰值、科普、给其他观测站打电话等等,都是小说里没有详细提到的内容,但在这里却被补充完整。
也就是看完第五集,我终于完全确认,这才是我期待的《三体》影视化。
方向,内容,细节,都对了。
除了这些硬核内容的互补,编剧改编小说最基本的人物和台词表现,就更具有讨论空间了。
有人觉得,汪淼不该是张鲁一这样的拘谨,但我反而觉得,张鲁一的表现就特别像正常人,从一开始遇到史强,突然遇到警察上门,紧张但是不慌张。到后来得知杨冬自杀,再到被智子的把戏所震动,渐渐开始怀疑人生。
再到第五集,在史强的安慰下,终于再次振作起来。
这一个闭环之下,前期悬疑的迷雾渐渐被揭开,汪淼和史强两个人物也就立住了。
这里不得不再夸一下于和伟老师,他是属于那种渐入佳境的状态。史强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角色,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会质疑于老师的表演方向。但越往后面,会发现这
个人物越立体,老戏骨的演技值得耐心发力。
比较有争议的是王传君的丁仪和林永健的常将军。
很多原著粉表示,丁仪的形象和气质,都跟原著不符。作为一个沉稳可靠的科学家,王传君的丁仪有点太飘了。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丁仪在刘慈欣老师的诸多作品里均有登场,本身就是一个性情洒脱,浪荡不羁却又奇才旷世,富有智慧的角色。
而也有网友扒出,他很可能是模仿弦理论物理学专家何颂教授。
在百度百科里,给出丁仪的形象也类似,并且别忘记丁仪是一个成长人物,初期觉得物理学没了,原著里他也曾经心灰意冷,所以现在看到的王传君的丁仪有些飘,说不定是演员功课做得深,在展现消沉,恰是人物最有争议的阶段。
争议一定会有,好剧就是要有各种细节大家各抒己见才有趣,但导演和演员之所以会这么演,肯定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功课,再说前几集主角是汪淼,丁仪后面还有发挥空间,稍安勿躁。
至于常将军,说起来也很搞笑,很多人拿林永健的春晚装修小品,大锤80小锤40把墙砸穿了,【常将军,我是你的破壁人】
林永健老师今天也发了微博,评论区一片欢声笑语。
老实说,林永健老师的喜剧实在深入人心,突然在如此严肃的科幻剧里演将军,确实让我也反差了一把,看见他我老想笑。
但评论区的玩梗,以及网友的热情,也说明了《三体》的质量是真不戳,大家已经认可接纳了这部国剧,开始了破圈,造梗,二创。
热搜第一!播放量破纪录!广受好评!。。。这些无不宣示着国产科幻进入新篇章。
科幻的重点是什么?
科技效果,奇思妙想?
不同于宣传技术特效、只突出视觉效果,却忽视了文本内容的某好莱坞大片,我认为科幻最核心的,不是一惊一乍的媚俗,不是徒有其表的技术,而是深刻的命题。命题之外,点子
概念服务于主题,又得以飞扬诱人。
在如今这个太多人本末倒置的时代,剧版《三体》不仅能贴合原著,完成互补,甚至还可以加以原创改编,锦上添花。
如此良心好剧火爆,我心里又澎拜又期待,国产剧终于出息了,《三体》三部曲,未来可期,冲!
剧版播出之后,整个热搜榜都没有三体的踪影了
百大UP只有轩邈做了视频还被限流了
这就是B站的格局
小动作搞再多,也无法改变2亿投资搞了一坨答辩的事实!!
你请再多水军来刷一星都没有用
只会显得你无能狂怒又滑稽
不过B站破防就对了!这就证明他们自己也知道艺画拍的那是一坨什么样的💩
这下子做贼心虚了?
这是要带上暗夜精灵,坐着长安汽车连夜跑路吗?
从没见过如此搞笑又心酸的时刻
【声明:本文写于剧版开播之前,是“预测性”评文。首发于公号“黑江湖”上,在豆瓣发表时间略晚于公号,在剧版开播之后】
看到剧版《三体》是于和伟演史强,感觉基本稳了。
刘慈欣写《三体》,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最忠实的粉丝一般也不会计较它的“文学性”(包括文笔)的问题,知道它的长处和优势,都不在文学性上。
人物塑造当然也是文学性的一部分。
到具体的人物塑造,不管是圣母程心,还是二次元庄颜,骂归骂,基本也不会硬拗人物塑造,说成有多好。
因为从刘慈欣的写作技法论,这些也的确不是他的重心。
“先看到好,再看到不好。”只拗“不好”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但有几个人物,大刘确实是认真勾勒过人物弧光的,遗憾的是,这几个人物,勾勒得也不算太好。
一个是罗辑,这个就不说了。
另一个就是史强。
史强接近于说书艺术的“四梁八柱”中的四梁之一:书筋。是以奇趣取胜的人物,偏诙谐,大胆,比如张飞、猪八戒、牛皋、李逵、程咬金、杨排风、呼延平(记不太清了),这不仅仅是在说书中存在,中国很多通俗小说,类型小说,也多会参照这个写法。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
但史强在现代小说的结构中,属于线索人物,又不只是露露脸,插科打诨的次要人物,还要切身参与到剧情中,甚至是核心主角之一,又有区别。
外粗内细,胆大心细,屡出奇招,从外围直抵核心,调和过于严肃和沉重的气氛,大概是对他的初步勾勒。
这个人物属于注定出彩的,一般能写得很好。但《三体》中剧情实在太强,科幻内核实在太强,以至于到写史强时,笔力还是不够深入,很快滑过去了。
比如《三体》开篇,史强对汪淼,激汪淼入局,本来也是可以更有戏剧性,艺术性的处理方式的,还是显得草率了。
中间的核心问题,就是塑造人物的“工序”的缺失。
这一点,就在很多“粗线条”(非贬义)的读者中,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对看惯了文学性较强作品的“细线条”读者,有时就会觉得难以忍受(但能坚持读下去的,当然都能GET到小说其他更动人的地方),是很劝退的。
所以,像动画版《三体》中的史强,其实算是很忠实于原著的。
原著怎么写史强的呢?
“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
……
动画版是很尊重原著了,但是看到史强,就觉得——这也行?
跟《三体》的高级感,科幻性,似乎完全不搭。
这还是建模往马东锡的形象靠近后有滤镜的结果。
但是剧版《三体》一出来,于和伟的史强上镜,就让人觉得,这才是那个大刘想要塑造而没有塑造出来的,具有优美的人物弧光的外粗内细,胆大心细,直指本质的史强。
史强再往深处发掘,其实是能看到中国哲学的光芒的,破除幻象,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水浒》里面,比起李逵,其实史强更接近鲁智深:“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史强接近鲁智深,但并不意味着史强的外貌就一定得“鲁智深”。
这是由小说的类型和调性决定的。
科幻小说独有的现代感,高级感,疏离感会让“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的过分接地气的地摊的形象很……违和。
作为“改编”,要展开原著的长处,再对原著的短处做出补救。“五大三粗,一脸横肉”毕竟只是外象,是可以破除的。
这就不但需要“神还原”,还需要“神超越”。
当然,目前剧还没出来,这么说有风险,但从现在看来,是能让人有充分的期待感的,至少,主创团队能选择于和伟饰演史强,应该是真的理解原著,破除外象,抓住内性的,有过慎重思考后,做出的很好的选择。
一个深入理解原著的主创团队,我们当然有理由期待,觉得这次的改编,很可能是“稳了”。
说到塑造人物,有时候也有“过度”的问题,就是“过度诠释(塑造)”后,有“失真”的可能。
比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尖锐地批评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不能说《三国演义》写得不好,也不能说鲁迅说得不对。
在文学创作的层面上,有时是允许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同时成立的。
并不奇怪。
那么,文学创作中,“过度”和“不及”,哪个更不好呢?一般来说,还是觉得“不及”能再加工一下,会更好。
对我来说,最好奇的其实不是这一版《三体》和奈飞版《三体》怎么样,而是在未来的10年,50年,100年中,《三体》会怎么样。
文学性会否像三体人发射的锁死地球科技的两颗智子一样,影响《三体》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科幻史中本来应该达到的更高的地位呢?
地球人静待《三体》。
为啥老是那么打光?
我在想科学边界开会,办公室谈话,在家写东西都爱不开灯的吗?全部都是窗子里透出的灯光打在脸上,好像在开什么恐怖分子大会一样,过头了,真的过头了!
全片光源就一个蓝调,毫无生活气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在拍科幻悬疑片!!!
来点暖暖的黄色灯光,蓝天白云大太阳真的那么难吗?第一部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平静朴素、充满生活气息的时刻世界末日却悄然来临的反差感!明明周围的生活还是像往常一样,松弛平淡甚至有点枯燥,老式的电视机吱吱乱叫,黄色的灯光,桌子上热腾腾的饭菜,但是物理学就是不存在了,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这份平静早就暗中标号了时间,倒计时开始了!
不得不说中国拍的科幻真的老是喜欢这样打光?不懂就问,这样打光是后期做特效更容易轻松吗?
还有,第一集末尾老年叶文洁那里,又来了又来了,家里不开灯,全靠窗子透大白光,照在脸上一般白一般黑的,好好的科幻片全搞恐怖片打光特效了!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个重要反派一样。
如果这么写:老式的小区,破败的墙皮,堆砌杂物的老式阳台上一个窄小的角落,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的坐在木板凳上,听着收音机磁带传来的音乐,窗外明亮的阳光打在半边身子增添了丝暖意。这个老人家好像与其他老人家没有什么不同,喜欢晒晒太阳,窝在一个角落里,混浊的双眼好像在望着什么地方,可能是在回忆往事,手里抱这一个脱皮的笔记本,页边都泛黄发旧了。磁带的旧时代音乐透过时光,传回了几十年前,那个不起眼的下午,自己穿着厚实的军医,身体却任然在发抖,手也在发抖,内心的仇恨和悲伤与理智混合在一起……最终她做出了选择,按向了那个按钮。
bgm
bgm能不能少来点啊!!一般bgm都是在最高潮的时候响起,其他时候能不用就不用,这也是大刘作品的特点,冷静克制,悄无声息的将恐惧传递给你。学学人家我的三体,人家有几首bgm,啥时候用,多学啊!
---------------——————————这是分割线
哇,居然有人会看我的剧评?太开心了,可以和大家讨论!
这部剧故作诡异氛围实在是令人发腻!
我又看了几集,给大家继续总结槽点:
1.镜头总是歪的,斜的。
我认为“歪”也算是一种展现悬疑的技巧,但是确实滥用了!!
有一些人物镜头,热衷于怼脸拉近和占屏1/2,以细节性表现人物情绪。我没说这种手法不好,但是它老是用来用去,配合五彩炫光蓝屏诡异bgm,可以五杀了。
2.汪淼发现眼前倒计时后的反应,这个剪辑和特效堪比印度大片,看的时候笑死我啦哈哈哈哈哈
而且每次整回忆杀,也是闪来闪去。
3.剧情真的拖沓啊,从发现眼前倒计时到宇宙闪烁,最多一集吧就可以搞定啊!
4.蓝色的滤镜,失真感太强啦!
这就不举例了,自己感受。
5.都第五集,能不能给将军的办公室开个灯!!
6.莫名其妙的五彩炫光特效,可能是学的赛博朋克。
7.一闪回上世纪就放老歌,还是那句话,表现手法和技巧不要反复用啊,很腻啊!
8.看看人家第七集,做3D游戏的兄弟们整出来的动画,没有歪镜头,没有1/2怼脸,没有乱七八糟闪回。动画中多角度的展示故事,就算有悬疑情节也是老老实实的正着拍,这不就舒服多了嘛。
我是三体粉,不然我才懒得发评论吐槽。
————————————————
看完八九集了
剧情太拖沓了,真的拖沓而且稀碎,要不是我知道剧情真就一头雾水。
看了之后的预告,感觉wg和红岸拍得也很拖,明明不到一集都可以拍完的情节非得拖到14集好像还没有结束的样子。我的微型核弹,古筝计划,啥时候才能开始哟我的天。
不知道大刘会不会看这个剧诶,看了估计也很失望吧。
目前看来还是那个水滴短篇拍得最好。
—————————————
大家快去看流浪地球2!!
太棒了!比第一部高了100级水准啊!!!
这就是我想要三体拍出来的效果!!!
——————
不得不说,导演确实把钱都花在了wg和动画上了吧!
——————
深海也棒极了,即使我被剧透过,也狠狠赚足了我的眼泪!后劲太大了!
———
救命,今天发现b站关注了好久的卖艺换肾up好像是个骗子,亏我还给她充过电
—————
终于看完了
总结一下:
优点很多,不只是尽可能保留了原著,而且在宏大场面上的还原度极高!!除开之前划水的部分,整部剧后半截的剧情变得紧凑起来了,节奏也走上正规。
希望剧组第二部再接再厉!!
当然缺点还是要说的:
动画导演的部分无可挑剔,但是现实视角导演需要注意:
1.色调:大部分的情节里,色调都是蓝调,让人看着做作又出戏。就像科幻《流浪地球2》色调很不错,基于正常状态下的自然调色显得很舒适;而悬疑剧《白夜追凶》也没有大规模的使用蓝调。
2.背景音乐水准忽高忽低。开始看三体第一集我差点被这个的背景音乐劝退,最后一集聚众喝酒的一幕,背景音乐也吵得不得了,我知道这是剧中设置,但我认为这个设计是一处败笔。好在麦田戏又步入正轨了~
3.赛博朋克打光:在前几集经常出现,严重影响观感,不符合三体硬科幻基调,想出这个点子的可以拉出去宰了。
4.剧情加新角色灌水,削弱原角戏份和特质。希望下一部不要再有了。
5.打光:打光水准忽高忽低,室内的打光尤其令人窒息,如上述。我不相信是因为室内陈设布景粗糙用打光掩盖的理由,我人物这是导演团队的设计,希望导演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改掉这种打光方式,正常一点,至少室内多开几个灯。不一定非得造出阴影才是高级,真实感才是最重要的。
6.丁仪:问题很大。
7.剪辑可以拖出去宰了。谁让你学到了印度大片的精髓,闪来闪去的画面土味俗套,拉低格调。导演,可以换一个剪辑团队了。
8.回忆的片段总是太多,而且就那么几个画面,看得人审美疲劳。下次就算是回忆,可以弄一些不同角度也好嘛。
我发现只要主观上不想去认同一个东西,他再好都可以找出可以拿出来批评的点。反之亦是同理,主观上认可了一个东西,它再破碎都有拿出来可以夸奖的点,人啊,最擅长见鬼说鬼话。
选角可能有些问题,但真没那么大,你会觉得有问题,是你在读小说的时候脑海中就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形象,你觉得剧版的形象不符,就开喷,一千个眼中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的虫子,还不愿意睁开眼看看哪怕大一点的世界,选择在自我世界沉溺的虫子死不足惜。
剧情是完全按照原著走的,作为电视剧有些地方看起来确实割裂和莫名其妙,但小说,它就是这样的,你看小说也会莫名其妙。哪个人看小说的时候,不觉得第一部的剧情奇怪吗,什么科幻小说,明明是历史和悬疑小说,科幻只是世界底层。如果改剧情改到一开始就可以吸引没看过书的观众,那就不是刘慈欣的三体了
配乐上似乎是和《暗黑》有些想象,整体的感觉和每集最后的音乐,但这没什么问题,看暗黑的时候被剧情和配乐吸引,这样的配乐放在三体上同样适用。
特效上我其实特别怕这剧拍的只有对话,没有特效,因为小说前部分基本看不太到太多需要特效的地方。作为科幻剧,全是对话才没意思,就像《彗星来的那一夜》,作为科幻片,一点特效没有,全片对话,虽然最后仍然后脊背发凉,但看起来真的差了点东西。三体的这些特效确实是点睛之笔,我特怕拍出来和彗星一样。
如果没有雨果奖,没有刘慈欣的其他小说,一个新人作家写的三体第一部,我想骂的声音可能和评论区一样多,估计没多少人会忍受前面的奇怪和割裂,争议就来自于慕名而来的人太多。
豆瓣真是没意思极了,国外国内双标地离谱了,就你天天看网飞啊,逛个油管,看个网飞,刷个ins尾巴都要翘上天了,你心中的优越感来源只是别人的垃圾箱。但我也知道,人得有点得意的地方,不然怎么维持心理的平衡,不平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下去的,哪怕这种平衡多么荒谬,也是一个人活着的支点。凭借三言两语肯定不能摧毁一个人活着的证明,是吧。
自私、狭隘的人只会像阴沟里的虫子一样,在黑暗中默默等死,广阔、包容的人会拥有无边无际的灿烂世界。
不对啊,按理说,《三体》的原著都看完了,应该就很难再有人如此狭隘了,难道这些自称看过原著的人看的都是《十分钟带你看完〈三体〉》,大概是吧。
总是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字给予我们的想象的可能性,当小说被影视化之后,必然意味着对这种可能性的某种固定化,但如果影视形象抓住了小说人物的弧光,我认为这就是可以的,这部电视剧的卡司的表演让我感觉到这种感觉。
镜头语言弱、滤镜low、打光差:这是技术的问题。于和伟浮于表面、王传君ooc:这是表演的问题。编剧原创部分台词太白、过于主观:这是剧本问题。置景不合格、服化道不符合、音乐渲染力弱:这是态度问题。此外,剧情节奏松散、双线叙事没有意义。
王传君台词好烂,感觉跟丁仪不贴;第一集有种故弄玄虚感,反正对没看过小说的人群绝对不友好,但看下来没有其他太大的毛病,四星观望下先//古筝行动拍得太详细了,吓疯了,震撼!!!
👏直接抠书!比起领会不到精髓的瞎胡搞,最明智地选择就是直接抠书,台词、场次全部按部就班。原著粉松了口气,终于讨到口能吃的。
刚播第一集,说实话比动画版好看太多了。唯一不满意的有两点,一是于和伟演啥都一个赖样,二是王传君把丁仪演的跟一个文艺批精神病一样。不过不影响总体观感,先四分观望。
救命救命,幽灵倒计时这块真的拍的太好太好了,我要疯了,主很满意,主很满意!!!!!
对原著还原度还是挺高的,动画版已经弃了,《三体》剧版追起来,感觉必是今年的爆款剧!
能在央视看到这种调调的剧,本身就值得五星鼓励。
第六集把叶文洁的事拍出来了!面对此事,比三体这部剧本身更有意义,不是吗?
比起流浪地球,我更愿称它为中国科幻开门人。
那些“看不懂”/“太平淡”就打低分的人,我只想说,做人不能如此双标吧?崇洋媚外有个限度《暗黑》算不算科幻/悬疑?...开局偷情、恋爱+嗑药,还不够家长里短?看了几集都一脸懵逼,算不算谜语人?《西部世界》好不好?看完一整季都还是有点懵的,怎么忽然不存在看不懂了?《星际穿越》呢?好像也没上来直冲黑洞吧《命运石之门》开局简直就是平淡+中二+谜语人巅峰,难道不是神作?《盗梦空间》《源代码》《十二猴子》《蝴蝶效应》...当然这里面有的好理解些有的复杂些...也没见这般不耐烦啊?看看以上作品的评分?还是说对外复杂看不懂的就是剧组用心自己智商不够,对内的就是要看灭霸打响指才舒服?我完全理解不了这种心态...
事实证明,只要你按照原著拍了,就是会很好看啊!!!希望之后的改编都能铭记这一点吧
卧槽。只要全剧维持第一集这个水准,Netflix的不用看了好吧!于和伟的史强对味了~!主演全员演技炸裂,剧情紧凑到一个废镜头都没有!!不过王传君有点用力过猛了。动作太满,台词却很虚。。。---7↑8↓心情给搞得和剧情一样一样的。希望后续少加些这种意义不大的过渡情节。---古筝行动牛逼!!真“把钱花在刀刃上‘’了。
他真的读原著了!!!!!我哭了T﹏T
不服,那破韩剧黑暗荣耀都到8.9,什么玩意儿
原著粉看到头皮发麻的程度。有些地方还原度太高了,直接从小说里抠出来的一样。各种背景交待和伏笔穿插也做地非常到位,毕竟小说中可以一两句话补充的背景,电视剧全都要用视听语言去合理地展现。一些情节的改动也是往更好更合理的方向去改的。比如汪淼原著中直接受史强激将法,为了证明自己学识高不会自鲨而答应加入科学边界 改成了当时没有答应,先去了解更多的情况,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选择加入协会帮助军 方破局。这样的改动使得汪淼更具科学家的思维能力,人格更高大丰盈。总之就是太满意了。我要天天蹲电视直播贡献收视率。
看到5集再来评分。真人版三体用4集告诉艺画开天什么叫做忠实原著,用第5集告诉他什么叫做改编。只说一点,当第5集最后汪淼揭开电饭锅盖,眼镜被水蒸气覆盖反而如释重负开怀而笑时,正暗示所谓宇宙背景辐射波动不过是智子遮蔽地球耍的把戏,而不是宇宙辐射真的被改变了!果然如编剧所说,他们把书翻烂了!!谢谢腾讯送给原著党们的新年礼物,我非常满意!后记:最后10集更加超神!企鹅桑,赶快拍三体2吧!拜托了!
史强创业未半而接着奏乐接着舞
基本和原著一毛一样,可惜丁仪不该由王传君演,这样的神级科学家被演成了一管面条一样,太烂了
叶文洁放的是虹猫蓝兔,这就是国产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