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拖欠房租的一天。
诡异的大字标语写满橱窗,胶片唱机的声音在空荡的街上盘旋。
天使之城阳光明媚的四季背后,藏着一个冷色调的加州洛杉矶。罪恶、麻痹、幻象……
“你问我会不会有一天厌倦你,我的心是否将失去对你的渴望——不可能,我的爱。”
报纸头条里,梳着史蒂夫·泰勒发型的乐队主唱,一手挽着一个烟熏辣妹;
油腻的快餐店柜台后,美得不真实的金发女郎,看都不看我们的屌丝男主一眼。
第一眼,一切都是混乱的:
散落在一处的拥挤房屋,随处飞来的臭鼬尸体;出租屋后那片小游泳池,佯装着从未存在过的情调。
导演似乎在试探观众:你听到我抛出的问题了吗?
每个人身上的生机都好像即将被夺走,冷漠、窥视、藏匿中,偶尔能碰见一点善意——
黑色的大幕已经挂好,山姆持着仅有的温暖火光,行走在七月下旬的暮光里。
不,我们看不出问题在哪里,因为这幅画上布满泥点,处处都是偏差。
跟随着他拖沓的步伐、慵懒的视角,我们走进一个华丽与破败交织存在的社区,走进这个天堂与地狱穿插前行的城市。
山姆寻找着昨晚的女孩,却在侦探的角色扮演中,掘出了这片山谷深处最骇人的秘密。
他想挣脱,都已经晚了;当洛杉矶在他面前掀开神秘面纱,他不能逆转已直视过的东西。
可他真的能救回突然消失的姑娘吗?这期间牵扯到的千丝万缕,又怎么会放过他。
巨大的现世机器,将每一个行人捞入搅拌轴承,压出令人胆寒的模板,迷惑了无数双眼。
在这里,你寻找不到答案;因为真相,藏在那银湖之底。
01
犯罪与情色
暗处的战场
黑色电影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落魄的主人公(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失魂藏得很好,但这次不是),一位神秘莫测的女郎,一宗难解的案件,无数次艰难的决定。
构成黑色电影的主要元素,往往是以上几点,加上个令人窒息绝望的大环境。
但真正论核心,是很难定义的——
不像其他类型的电影通常有个明确的表意标准,黑色电影中的价值观、主题,总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样,混沌不清。
因为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
[后窗]中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演的男主角偷窥邻居,是为了打发难耐的养伤时光;
而在[银湖之底]中,山姆的窥视行为只是欲望的外化,一个死宅的顽劣趣味。
“偷窥”这个逾越了道德界限的元素,放在这些片里会让人生厌吗?并不会。
因为走进此类电影的一刻,观众已经把善恶观边缘擦拭模糊,将行为准则全权交给了故事主人公——
我们不再去判断主人公某种行为的好坏,我们更多的是在试图理解他或她的一切行为,将其合理化;角色的真实感,已经走进了观众的内心。
观众们也想凑到山姆的望远镜后面,看看他都瞧见了什么。坐在银幕前的偷窥欲,难以抵挡。人类原始本能,此刻也顾不上不好意思承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熊孩子咬牙切齿,却不大可能真的像山姆这样实施惩戒手段——
但山姆这样做了。是他挑起的事端吗?不是。他打了未成年对吗,对的。所以该怎么看待这个行为?
观众们,有没有产生共感,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惊魂记]和[后窗]的海报、希区柯克的墓碑,导演在致敬大师的同时给本片定义了黑色基调;
[黑湖妖谭]、[狼人]、[吸血鬼]等科幻恐怖片海报也纷纷出现,还有电视里[天外魔花]的片段,这一系列彩蛋更加强了迷雾般的氛围。
而贯穿全片的寓言,是来自开头山姆在书店迷上的一本漫画——
“只有我知晓银湖之底的秘密,待到时机成熟,我将公之于众。”
黑色电影元素的基础之上,神秘主义色彩和阴谋论的气息,让本就晦暗的故事背景更加难以捉摸。
只不过,可怜的山姆啊,寓言里只说了秘密会被揭开,并没有告诉你下一步是什么。
比起疯狂砸彩蛋的模式,我觉得两部电影更像的是另一个方面:
男主角都是旁人眼中的撸瑟,几乎完全没有冒险片和侦探片中、主人公若隐若现的英雄气息(请暂时忽略俩人一个演过蜘蛛侠、一个演过镭射眼的事实);
但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掌握程度可能超过了地球上99%的人口,而在这混乱的世界上他们有坚定的心之所向——
对泰勒·谢里丹饰演的韦德来说,是在“绿洲”打通关、发掘神秘人物的过往;对于本片中的山姆来说,是找到那个失踪的姑娘,推倒掌权的犯罪网络。
这些,是他们不堪的生活中唯一的光芒,是他们摇摆不定的价值取舍间唯一确定的东西。
一旦触到那个光点,就是死宅的胜利。
山姆在进行这次处处怀旧的旅程时,并非一路披荆斩棘,而是发现他遇上的事情越来越荒谬,无法解释、也无法解决。
除了他之外,没人意识到他们处在犯罪的中心,没人想挣脱这个“极乐空间”,没人想一探黑暗的根源。
他如同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洛、如同黄金时代每一部黑色电影的男主角一样——
在这个复古的侦探故事中,他洞悉了一切,却什么也做不了。
大众不想看到华丽楼宇的崩塌,他们只需要一个替罪羊;
然后,就可以继续歌舞升平,维持着他们摇摇欲坠的幻象。
山姆眼中的女性躯体,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元素,也与上文讲到的“偷窥欲”相呼应。
电视里的女网决赛正在直播,巴瑟尔和拉尔森击球时的叫声,与床上炮友的呻吟贴合得分毫不差。
而后女主角出场的时候,脸部周围仿佛环绕着圣光,如同在怀旧黄金时代那种仙境似的打光效果。
科特·柯本的自杀结束了九十年代初油渍摇滚的鼎盛时期,给无数年轻人留下了不羁年代的烙印;
柯本的音乐仍在涅槃,而片中情节里,山姆被告知连最著名的那首“少年心气”都是一个巨大骗局时,他的抗拒和绝望,是流行文化倾覆的最后挣扎。
——别侮辱我的智商和信仰,那是撑起我整个生活的希望啊,no, not Cobain.
[无因的反叛]让格里菲斯天文台从此有了无上的象征意义,在这个静谧的地标俯瞰这座喧闹的城市,再仰头望望晴朗的星空——
神秘女郎消失、亿万富翁毫无踪影、横行的狗狗杀手、古怪作曲家的惊人言论、隐于尘世的诡异组织,都不是人们关注的事。
洛杉矶真是个适合造梦的地方,却独缺解梦的人;而山姆,即将点中城市的致命穴位,却不知道他并没有规划揭秘后该怎么做的蓝图。
02
死宅之潦倒
亚文化登堂
这通亚文化大乱炖,可能让部分观众全程都看得一头雾水——
甭担心,卡司们拍得也是一头雾水。
加菲:我在片场,有太多的时间是忙着搞清楚,今儿到底特么在发生什么……
“真疯狂,没有考虑时间,做就是了。”他直言不讳,“这真是我参与过的最诡异、最放飞、最奇特的事儿。”
不过懵圈了的小伙儿,还是把自己放心交给导演:
大卫颇有远见,他了解自己、知道想看到什么效果,提的要求也具体而明确,我很感激。
——我完全放弃控制力,彻底把主导权交给大卫了。“尽管告诉我你想怎么做吧。”
加菲也将导演的手法和技巧,与大卫·林奇作比较。
没错,[银湖之底]的风格,很大程度上都有着明显的林奇式痕迹:
不仅有[穆赫兰道]那种虚实相交,对梦境、记忆和神秘主义的运用;
更直接的,本片的卡司里,还有来自[穆赫兰道]的演员。(饰演漫画作者的派特里克·费斯克勒,曾在[穆赫兰道]饰演丹)
当然,也有林奇电影里,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法释怀的结局。
[银湖之底]的闷声狂欢之势,从诞生之初就被定好了——
导演大卫·罗伯特·米切尔和妻子坐在家里,望着好莱坞山上的房子,心里琢磨着:那上面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这个吊诡的想法,外加过量的咖啡因,就有了这部片子的剧本初稿,一部定位在洛杉矶的黑色惊悚片。
“最开始是照罗曼·波兰斯基的[唐人街]那风格拍的,对希区柯克和林奇的致敬也自然而然出来了。”
对于电影史中描绘的洛杉矶、人们看待这个城市的视角,米切尔十分着迷和热爱。
于是,那些彩蛋、梗和经典电影桥段,在他写作的时候,都主动跑进了他的脑海。
水在片中的象征意义十分重要——
不仅塑造了美景,还反映出人物复杂动人的情感。
用导演的话说就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成为一种黑暗而扭曲的幻象。”
片中的故事像电影本身一般神秘:
巨大的谜团,忽隐忽现的暗示,藏匿的可能性……
大量的流行文化灵感,恐怖传说和现代人文社会的对接,美国梦与神话的溃败,戏剧化的罪恶转折;
色彩缤纷的来往人物,银湖畔的混乱社区——
米切尔从自己身边汲取无数元素,然后将男主角塑造成矛盾至极的形象,拥有奇特的魅力,可爱又糟糕;既私密、又普世。
这是导演对洛杉矶这片惑人迷雾的拷问,其实更是一封写给天使之城的情书。
如同透过百叶窗窥探春光的山姆一样,观众要找到答案,同样得踏上一段心灵之旅。
银色湖水的底下,藏着数不清的欲望,沉淀着无数梦魇;
男主角惨兮兮的状态,和他想要的生活模样,在电影中化作一个个文化符号,化作他追寻真相的冲动渊源。
这部怀旧的、浪漫化的黑色电影里,那种黑暗和沮丧、甜蜜和丑陋,虽由大量的虚构排列而成,却真实得令人发指,充满激情地挑战着观众的神经。
没看懂?没关系。
听听导演的建议,多看几遍,自然会明白[银湖之底]里的天堂和地狱。
参考资料:
[1] Spider Man in the Hollywood Hills | Eye For Film
[2] Andrew Garfield left confused while filming under the silver lake | Youtube
[3] David Robert Mitchell On Cannes-Premiering 'Under The Silver Lake' | Deadline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Andrew Garfield为了转型,多么用力的甩开了粘在手上的以前的蜘蛛侠漫画。
以下只是个人拙见,创作者用心良苦不是我等一下午就可以解读明白的。如果银湖有底,我应该是在水面浮潜。
如果将女孩类比成狗,那么电影分出了四类女孩:第一类也就是义无反顾毫无头绪的闯入这银湖的女孩,她们中少部分人脱颖而出,就像Janet Gaynor,幸运的带上了公主的头冠,嵌在影史中供人观赏。而她们中大部分则被默默的牺牲和消费,就像男主后窗养鹦鹉的女人,人们可以见她日渐衰落的皮囊和整日对鹦鹉的爱抚与喃喃细语,但终究能听清这个内容的人会发现笼中之鸟最后学会的是主人对昔日Hollywood一次次的重复念息。
第二类:心甘情愿的陪葬者,给所谓的神。Janet Gaynor也许成功了,但那也是《7th Heaven》,是失踪的富人Sevence一手打造的天堂。正如他的同类亲口所说,安葬我们这种King的墓穴是由山一样厚的混凝土打造而成,贫富的差距不是你所能撬动的。Sarah和她的伙伴,乐队中的女孩,她们认为陪着King走入这坚不可摧的墓穴是一种升华,殊不知挂断电话后轮流给男人做饭变成了日常,不同于地表的是这次她们连天空也无法看到了。眼泪也许流给最后的爱情,也许留给选择了炼狱的自己。
第三类,享受者。shooting star们明确划分了和陪葬者们的关系,认清不会有来世,那么享受此时此刻是她们唯一会做的事情。
第四类,无辜者。出生在围绕着银湖的栅栏之内不是她们的选择,她们也许也没有像Janet一样的事业心,也许她们想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像画中的花朵一样静静插在窗前的花瓶里,但是出身没有给她们一个安静的选择条件。含着金汤勺出身的人也许注定就是要被follow,想体验我们的世界也很简单,只需要无视那看似不可翻阅的围墙,然后赤身裸体的跳进这冰冷的湖水。代价也简单明了,手无寸铁的被流言的飞弹击穿,然后沉没于深不见底的银湖。也许供你们消遣的杂志封面也是以我们的下沉作为封面。而堆砌这的也正是这些自默片时代起就一代代围绕着银湖组建的家庭,他们繁衍生息,然后又亲手把下一代以各种方式送入漆黑的湖底。
如果这么解读的话,hobo符号手册上的beware of 4 dogs也许可以说得通,但这也可悲的证明男权为了彻底mute女性那肆无忌惮可以野蛮生长的植物般的能量,已经渗入到了各个阶层,也不外乎将最底层纳入自己的统治系统,连判决能否踏入更美好世界(天堂)的审判长也无非是富人安插在暗处的king of homeless。而创作者,发现了美联储角落的秘密遭致了杀身之祸,即便没有,他们那看似无懈可击的防御和监视系统也在全知全能“神”的掌控之下显得可笑。
那位发现秘密自杀沉于湖底的愤世者看不起学习双脚站立向人类讨食的泰迪,却殊不知自己也是构建这巨大粉碎机器的一个螺丝。而压在他头上千万吨的湖水注定这个可怜的灵魂永远无法翻身。
三位一体的圣灵也许不是以我们认为的形式而存在,起码不是这些三三成组的少女所构建或奔赴的模式。谁知道呢,也许应该研究一下象棋和女装。
该片是当前看过极度离谱但所有的离谱都符合当前叙事这种极度奇怪的影片。影片具体地点放在洛杉矶好莱坞、流行文化生产地,影片拍摄选址就已经充满讽刺意味。导演刻意的用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来构建剧本制造不合理的感觉,在加菲第一次读完银湖之底漫画后一系列我们似乎认定这一切都只是加菲的想象片段导演在这里特别鸡贼的反馈观众”是,也不是”每一场戏塞满了现代文化的产物,找彩蛋、揭谜语每一个单独的元素搭配起来都极度不搭调但这种不搭调也恰恰体现流行文化最好的方式。而对找彩蛋、揭谜语这种大众觉得在流行文化中获得参与感、满足感的东西则被导演最终解释为不就是资本为了挣钱和控制阶级的把戏嘛,这个点我太喜欢!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力的开炮整个现代文化。
本片的视听语言奇怪的恰恰好,大部分以宽银幕镜头人物居中构图。留大部分空间塞满符合和细节元素,让观众自身也投入猜谜的参与感中但最终会发现啥不是只是一种玩笑罢了。也是对漫威为主这种娱乐电影塞满了现代符合彩蛋的一种有力讽刺
前段时间,看了《银湖之底》这部美国电影。个人感觉:这真是近年来少有的佳片!它深刻反映了现时美国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好莱坞这个奢靡的人间天堂的黑暗本质。
影片开头,男主角带着淡淡的忧伤的表情上场。沉郁的音乐使人感觉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文艺片。男主角很有文艺气质,我就叫他文青哥。文青哥是个外地青年,在好莱坞租个房子闯天下。他正处于失业状态,手头拮据,一直不交房租。房东贴了通知,限期交租,否则强制驱离。这让他很不爽。我一看到这里,就被吸引住。我也是一个失业的宅男。不过,人家毕竟是发达的大美利坚,屌丝的生活水平也高。我天朝还是发展中国家,与人家差的远着呢。比如,文青哥住着漂亮的大房子(尽管欠着人家房租),开着“野马”跑车(后因没交车贷被拖走),打着免费的炮(尽管不太漂亮)。那也比我们天朝这些蜗居的出行靠走的解决靠手的穷屌丝,强太多了!后面情节的发展,开始进入正题。这哥们有一个漂亮的女邻居。他和人家聊得挺投缘。妹子对他印象也不错。我就叫她失踪妹。两个人一起在床上吸大麻,都神魂颠倒了。这个细节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的腐朽堕落。青年人精神空虚,吸食毒品。嗨了的文青哥,就想趁势跟姑娘发生一下肉体关系。没有想到,遭到拒绝。原来,一个化妆成加拉比海盗的男人出现了。姑娘神色慌张,急忙催促文青哥离开。这个海盗就是片中罪恶势力的代表。文青哥不明所以,悻悻离去。却不知,此一离别,就是阴阳两隔,再会无期。翌日,文青哥难忘昨夜的艳遇,还想与佳人重温旧梦再续前缘。结果,人去屋空。痴情的他不愿放弃,四处寻访。茫茫人海,失踪妹犹如人间蒸发一样。这又反映了现时社会的冷酷: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如果不是利益相关,真是死了都没有人在乎。日本社会学家叫做“无缘社会”。这时,这部片子更加吸引我了。文青哥为了仅有一面之识的女子展开调查追踪,足够浪漫。我是个侦探电影迷。这部片子有着老式探案电影的风格。后面的具体侦查细节这里就不细述。文青哥凭着一点点的线索,开始锲而不舍的查访。期间,遇到了大麻聚会,坟场电影展等等场面。他的见闻,充分反映了好莱坞上层的糜烂和堕落。限于篇幅,下面简短解说。
失踪妹其实是个失足妓女。那个海盗就是控制这些姑娘的黑社会人物。城中有个亿万富翁,他买下来失踪妹在内的三个姑娘。其实,影片开头,我就有预感。汤姆*克鲁兹有部电影《大开眼界》,九十年代拍的。现在据说是禁片。讲述纽约的顶级富豪们开性爱聚会,任意玩弄女性。经常有姑娘被折磨死。那些姑娘都是单身在外漂泊的穷人家女儿。失踪了也没有人在乎。家里没钱没势,也翻不起大浪。阔佬们凭借财势摆平警方,逍遥法外。汤姆偶然发现这个事情,结果遭到了灭口的威胁。这部电影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城中有位亿万大富豪,人家一辈子活的潇洒,玩的刺激。人世间的福都享尽了。这家伙一寻思,我下一步应该上天堂去享福呀。于是,花重金购买邪恶组织的服务。具体流程是这样地:先在地下豪华宫殿里生活六个月,再上天堂。这六个月时间不短,人家富豪可是耐不住寂寞。就找了三个美女服侍,叫性奴也对,叫妃子也可。时间一到,美女们陪着大款一起死,充当殉葬品。您说,这大款多美,死的也风流,上天堂也潇洒。有人说,不对,人家美国是皿煮法制国家,有法律的,警察一定会查的。这就是美国的腐朽之处。搞这套服务的黑恶势力极其善于钻法律的漏洞。早就安排好姑娘们的假死。从法律上讲,这些姑娘已经是死人了。查什么查,根本无处可查。
现在,来讲一下好莱坞的罪恶。每年,都有无数的少女怀揣着明星梦来好莱坞碰运气。这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给无数人制造梦想,也摧毁了许多人的梦想。那些来自乡村和小城镇的单纯少女,涉世不深。她们一开始都被这花花世界所迷惑。不过,没有多久,她们就会痛苦地认识到令人心碎的真相:金字塔上层空位子很少。普通人很难有机会爬上去。这些女孩为了生活就开始在快餐店打工,勉强维持温饱。很多女孩子受不了这种苦,就开始出卖肉体。比如片中,那个独立电影的女主角,为了生活就当了应召女郎。这家应召女郎公司的老板就是海盗。听听这个女孩的台词,就让人心酸。“你想让去年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姑娘给你口交吗?你想要最佳情景剧里的女主角做爱吗?想草上流社会女孩吗?一点不贵。只要打电话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为艺术献身。这些不幸的姑娘们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尊严、灵魂、青春、健康、乃至生命。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有卖,就有买。于是,这些廉价的肉体被当作泄欲的性玩具无情摧残。最后,充当性奴和殉葬品。好莱坞,是有钱人声色犬马纵情享乐的天堂,却是吞噬穷人的无情地狱。
我再来说一下文青哥。这部电影之所以出众,他的表现值得称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失踪妹被禁锢的地方。可是人家告诉他,地下宫殿处在大山下面,根本都打不开。其实,也是一种暗喻,有钱人的势力犹如大山一样,普通人根本无法撼动。他只能通过视频电话,与失踪妹说几句话。妹子得知他千方百计为了寻找自己,很是惊讶。她说:我们只才见了一面。文青哥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妹子流下眼泪,说是既然走不出去,就要在这里安心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眼泪都快要止不住。其实,妹子的意思很明确:大家都是弱势群体,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文青哥是无法解救她的。她只能逆来顺受,听天由命。苦命的女人掉进火坑,后悔已晚。文青哥最后落到反派手中。反派准备杀他灭口。盘问他的时候,他表达了对失踪妹的诚挚的爱意。他的表白是如此地真诚,如此地深情!结果,反派都被打动了。这段戏,堪称片中的最大亮点。最终,反派没有害他的性命,放他离开。当然,人家有话:不许走漏半个字。这其实很多余。文青哥就是想说,也没有地方讲。逃得了性命的他,精神大受刺激,心灵极其苦闷。童话故事里,勇敢的王子都是杀掉恶龙,从巢穴里救出公主。可现实中,文青哥根本无力从地下宫殿里救出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很痛苦。他为了麻醉自己,就和邻居老太太做爱。那老太太与他母亲的年龄差不多。这就是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太糜烂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感想。本人学识不广,见识浅陋。片子里隐含的信息多了去了。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
①
听说是年度恐怖片,找来看到10分钟就晓得自己上当,遂暂停,掏出手机,取关公众号,想象自己往无良作者脸上啐了口唾沫,然后继续播放。
②
像是取了希区柯克大卫林奇以及卡朋特的边边角角,再把这百年好莱坞银幕里外的电影史野史当成佐料,竟然端上来一盘艺术片。
③
有些地方联系以往的阅片经历,看出点门道就略略觉得自得,更多地方一头雾水,到底是导演的追求失了控,还是单纯自己图森破,讷讷地也只好一言不发。
④
倒是有个地方挺好懂,卢瑟男主显然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杀狗贼,在他的幻想里冶艳扮相的女人们狺狺狂吠,所以他想杀的,又何止是狗。
20190323
我一开始也被《银湖之底》唬住了。
铺天盖地的神秘学典故、宗教互文、电影彩蛋、怀旧彩蛋,加上纸醉金迷蒸汽波十足的气质,以及神经兮兮颓丧残暴的神展开……一切的一切,都显出这部电影的不凡之处。以至于我刚看完时,把它称之为“电影界的《万有引力之虹》”。
你没看过《万有引力之虹》不要紧,下回我们找个机会,说说这部让无数人跪着看完的奇书。
但不一会儿我就回过神来了,《银湖之底》好像没那么高深莫测。虽然其中有很多如梦似幻、荒诞不经的脑洞和象征,只是……也就如此而已?甚至不如那些令人喷饭的恶趣味、暴力元素和原始刺激来得令人印象深刻。
当我回想起那些那些发出狗叫声的姑娘、戴着猫头鹰面具的超自然女杀手时,突然灵光一闪,悟了:什么赫尔墨斯主义、西方秘教、新社会派表达……都扯淡!这就是个关于凡人想成仙的故事。
恋物癖废柴Sam差点儿跟自己一直偷窥的女邻居滚床单,但第二天女邻居就失踪了。他就拿着女邻居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全洛杉矶地找她。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城市桌面底下的另外一套游戏规则,然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最后他知道了“里世界”的真相后,又回到了邻居家里。
就是这样,抛开那些无因无果的魑魅魍魉,《银湖之底》就是一部不开车的公路片儿。
但你不觉得这段简介很熟悉吗?把Sam换成穿越者,这不就是个都市修真的老套网文吗?网络小说玩儿剩下的东西,穿张安德路·加菲尔德的皮,还就屁颠屁颠混到戛纳去了?难怪戛纳要没落了。
你想啊,洛杉矶表面之下有另一套规则,少数真正的掌权者,会利用万事万物运行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放弃肉体,追求真正的成神——这跟某都市其实有个修真世界,少数真正的大佬,会利用对“大道”的理解,追求真正的飞升——难道不一样?
电影里的狗子杀手、传递神秘信息的不老作曲家、日啖同类的变态、在漫画中发现隐秘的自杀者、性感危险的猫头鹰之吻、说话变成狗吠的派对动物、藏在中古麦片盒里的塞尔达地图、流浪汉之王、流星花园……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元素,如果换成魔修、佛门、蛮族、私家侦探、妖怪杀手、畜生道众、香烟盒里的小人书、丐帮十袋长老、八大胡同……是不是一点儿也不神秘了?
其实就是一回事,拍得那么迷幻离奇,是因为信任导演故事没讲好。仅此而已。
君不见,洛杉矶最后的大佬,最终所求的,依然是脱离肉体、成为真神吗?这不就是我们说的破碎虚空、羽化成仙吗?就是说烂了的“天人合一”和“修真界”,这装得可真大发了。
上面我所说的类比,其实就是要给《银湖之底》去魅。只有承认这就是一部挺肤浅的蒸汽波电影,才能体会到它真正好看的地方。是的,我觉得《银湖之底》挺好看的——特别俗气的那种好看。
首先《银湖之底》不端着。影片对于直男死宅的阴谋论,呈现得非常直白,没有一点点藏着掖着。所以当梦幻迷离的剧情袭来,我们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其中的视角:这就是Sam的视角,没有一丝深意。所以才爽:“里世界”真像他(我们)想得那么污秽诶。棒棒哒!
其次这电影虽然假作真时真亦假,但对现实的讽刺却又非常到位。用刀做比喻的话,《银湖之底》虽然对美国现实的刺痛并不深,但强在出刀又快又密,稍不注意就一堆伤痕,虽不致命,但鲜血淋漓地面对大众,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那些顶层的有钱人,最后都是些虚无主义的囚徒;那么所有都在追求的金钱和享乐,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称不上深刻,但大喊出来,还是挺给力的。
最后也是最让我开心的一点是:B级片再一次堂而皇之地哄骗了文艺青年。肯定有一堆人满口专有名词配拉丁文地过度解读,却忘了片中作曲家的经验:你们能获得信息,但并不知道怎么用。
说穿了,引导闲得发慌nerd们去摩拜和夸张,也是本片的目的之一。
这么有意思又恶意满满的B级片,能不好看吗?放平心态,以混迹录像厅或晃荡小网站的猎奇心态,来观看这部影片,无聊的地方跳过去,才是最正确的、打碎马赛克的姿态。
A / 一篇游荡于瑰奇无比而又无时无刻不在自我建造自我瓦解的景观社会与流行文化论文,一次挣扎于焦虑又遁入虚无的狂欢历险。欢迎来到It Follows之后的成人世界,危险而神秘的东西早已光芒渐逝,你我只得坠入从未被言说的清澈湖底。不是一部惯常意义的迷影电影,而是一部关于电影本身的黑暗甚至于黑暗本身的同等空洞的黑色电影。
是的,我知道,一定有人能够头头是道地分析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论。那只有三种可能:1. 你们都是大师;2. 你们对自己不诚实;3. 你们对别人不诚实。随你们怎么说吧,反正我看着像狗屎。
评论注定两极分化。迷影人士会喜欢他的怀旧和致敬,类似B级片的拍法也让人眼前一亮,整体观影像在回顾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然而肯定有人会讨厌这部电影,配乐基本没有停过还强制灌输情绪,剧情生涩且弥漫了一种死宅直男的宇宙观。当然了,加菲太可爱了就算是死宅直男还是一样金光闪闪,又裸又黄惹人爱。
极有野心。如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以失语者寻找失踪者的母题开启生存力与毁灭力的博弈,失语者渴望倾诉却难觅知音,失踪者去向成谜却无人问津。这简直是我最迷恋的题材,一种以流行文化为武器对旧秩序的控诉和以旧时信仰为证词对新潮流的预警。嬉皮士的欲望被挤干了,留下硬不起来的阳具和喊不出口的呼号。但影片看下来还是失望,根源在于主角仅有行动力没有参与感,他从始至终保持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而一切周遭无法与他自身产生任何联结,这导致他只能被困在以真相为地基构筑的迷宫之中,而无法真正走出迷宫。所以观众只能看到当下,而过去和未来,仅成为一种道听途说式的神话。
在戏仿已经用滥了的今时今日,用黑色喜剧拍一场大型的“流行文化虚无狂欢”,拉扯一堆希区柯克柯南伯格林奇大杂烩。如果说《爱乐之城》是毕恭毕敬的“好学生”论文,那么这个则是一堆歪点子的“差生”草稿。它们同样不涉及批判好莱坞的维度,而选择“暗色童话式”讲法,给人展现这里的“致命诱惑”又让人触摸不到。其实像这样琳琅满目的作品也有好的一面。不是柯南伯格的《星图》那种非打击痛点不可,而是把一切归拢到趣味上,但趣味才是真相。反正我们已经接受了好莱坞仪式化的偶像塑造、崇拜与遗忘的面目,也已经接受了这场浩大又时刻在过时的文化动荡,那就随波逐流吧。
#Cannes71# 真是特别讨喜的迷影片啊,戛纳圣丹斯两边都能讨好的片,本身又是个WTF的逗逼黑色电影,梗虽多但用的比较逗(比「头好玩家」好玩多了),视听也比较有想法。对大众文化产品意识形态操纵性的讽刺也很有趣。
在洛杉矶,他们管囚禁叫自由,管墓地叫天堂,嫁给金龟婿是毕生夙愿,扬名立万是最高梦想。性感模特脱下衣服独自哭泣,独立演员登报从事色情生意,哪个富人将在湖底饮弹,哪个作者会在午夜割喉。眼睁睁看着少女献祭,却无能为力。裹着气球起舞,戴着面具求生,在流行文化里探寻暗语,终被流行嘲讽揶揄。
神秘主义意识流符号电影,符号之间呼应很棒。之所以碎片化的桥段符号没有显得一盘散沙,是因为编导构建了密码是什么意思等一系列悬念,轮番牵引故事进展。音乐强行渲染情绪,强对比度摄影,引用老电影片段…本片堪称希区柯克电影和B级片的混血儿,对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致敬。
为我逝去的两个小时……哦加上红毯大概快四个小时,心疼自己的双脚。媲美大卫林奇?这个美国玩笑大概是美国媒体才有脸开吧……
我佩服这个剧本,多种重复出现的元素:狗、一男三女的组合、解码,嵌入在多种媒介中——包含电影、音乐和电子游戏,以侦探片的剧情框架,搭配梦游式的叙事节奏,精确的统合多个重复的意向并让它们为叙事服务,包容在一个对流行文化、社会结构进行后现代阐述的主旨里。它有导演对复古电影美学的尝试、怪癖的趣味和严密统筹全局的设计。虽然全片节奏缺乏起伏,哲学性上也只是浅尝辄止,但那些决定了几代人音乐口味的匿名音乐家、无土地的流浪国王、流浪汉群体的符号体系、能让你“发射明星”的小演员兼职公司、揭发性爱意识形态的收藏家之类设定,我觉得很天才了,随处可见前后细节上的对应(比如杂志封面上倒挂的女人脸与富翁女儿的死状)。加菲尔德犹如梦游仙境,在和各路奇人的交接里,一步步深入流行文化之背面的黑色童话世界
天天吃垃圾食品撸管打电动沉迷弦外之音的宅男是不会有加菲这种身材的好吗!pop culture 心里苦,这部才是真·3faces😂村夫实力出镜,以及讲真我能看俩小时超级玛丽
又臭又长不同材质段落完全无法统一。
一位新生代创作者扛过了美国电影的天真大旗,如前辈们一般,极尽叙事的牵引力。
银湖比喻好莱坞。银湖之底就是好莱坞的阴暗面。像个暗黑版的成人童话,将一些现实截面和幻境般的想象绑缚在一起,混杂大量向好莱坞黄金时期致敬的东西。不过,它的娱乐性并不突出,后半段创作乏力,还表现出强烈的艺术诉求倾向,这让前后有些拧巴。私人很喜欢,表白加菲。
电影始终让人沉浸在一种神秘的氛围里,故事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悬念,男主角试图去解开谜团,最终也只是解开了一部分,关键就是导演还是有意去解释悬念了,而且借助这个悬念把批判的主题讲的似是而非,换作是大导演,可能就不按照类型电影的套路去讲这些悬念了。导演在片中杂糅了各种好莱坞的元素,简直就是视听风格方面的迷影盛宴,这部电影的风格也类似于希区柯克、大卫· 林奇、罗伯特·奥特曼或者库布里克之类的大导,不过大卫·罗伯特·米切尔只是保持了强烈的影像风格,在批判好莱坞阴暗面和最后那群“神人”的精准状态上,并没有能够很深刻,也让这部黑色电影更像是一部WTF神棍片。
哈哈,好像又两极了,不过我超爱。带着恶趣味的宅男片,带着复古感的神秘主义,新黑色电影感觉,又满满的电影梗。神秘的女孩与充满好奇心的男孩影片好像小男孩的异想世界,时刻寻找各种似有似无的线索,去发现所谓的秘密,各种对我胃口的梗。小加菲对肢体的控制非常棒,演出了宅萌感,还各种露屁股。
拉拉蓝的平行时空里,这首既清新又重口的小情歌,祭奠彗星过境般一瞬而逝的流行文化。像玩儿了两个小时通关的cube escape,恨不得瞪大眼睛把每个梗都接住,但是在爱好广泛的导演面前,我输得心服口服。看把加菲厉害的,打超级玛丽都知道找隐藏关了!
《银湖之底》又是一部迷影电影,拥有对流行文化的讽刺,人们崇拜虚构的影像、偶像,犹如“恋物癖”。宗教主义不再能填补心灵的空白,娱乐人物趁虚而入。导演以邪典+黑色电影的姿态夹带私货构成一道道迷影密码:《后窗》的偷窥,《迷魂记》《粉红色杀人夜》的跟踪,《七重天》的珍妮·盖诺,《愿嫁金龟婿》《濒临崩溃》的梦露,《无因的反叛》的格里斯天文台,《漫长的告别》里坦胸露乳的邻居等都能找到出处。
基本上是一个付不起房租的宅男,因为恋物癖无法抛下房内的物件,而不得不在精神上把所有物件印刻一遍的过程。最后从邻家望向空屋,是一个彻底的告别。某种程度来说重复了一遍《It Follows》当中的成长叙事。对于一个神秘主义电影来说,缺乏真正的神秘形象,如林奇之蓝盒,希区柯克之螺旋。
不管是希区柯克、卡朋特还是林奇,这么一锅大乱炖竟然还能保持一定的怪咖整体性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