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优质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雪莉:现实的愿景

    记录片其它2013

    主演:Stephanie Cumming  克里斯托夫·巴赫  弗洛伦廷·格罗尔  埃尔弗里德·伊拉尔  汤姆·汉斯尔迈尔  杰夫·伯勒尔  

    导演:古斯塔夫·德池

    猜你喜欢

     剧照

    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2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3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4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5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6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3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4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5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6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7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8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9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4

    详细剧情

      影片《13 个雪莉:现实的幻象》用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 13 幅绝世名画构成了美国社会历史的现实风景,而历史正是由无数的个人故事所书写的——雪莉,一个美国女性的缩影,她走进霍普的画作,走过美国 20 世纪的重大历史时刻,见证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层面的剧变:从珍珠港事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麦卡锡时代和冷战到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和越战爆发、从股市崩盘到经济萧条、从猫王埃尔维斯•普利斯莱和摇滚乐到马龙•白兰度和玛丽莲•梦露……
      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作品受“黑色电影”流派影响,相应的也影响了希区柯克、贾木许、文德斯等电影导演的创作。本片导演古斯塔夫•德池敏锐地捕捉到霍普的绘画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联,精选霍普的 13 幅生活风景画作,以绘画与电影的对话为主轴,加以现实的叙述,用绘画、现实和影像组合出新的电影语言,利用灯光、颜色和音乐建构出剧场化的体验。宏大的议题倚托几近静止的精美画面,借用雪莉段落式的内心独白,以女性视角解读美国历史,书写出一篇新世纪美国女性的独立宣言,是美国文化前进的齿轮印记。

     长篇影评

     1 ) 向爱德华.霍普致敬

    《雪莉现实的愿景》既以形式致胜,又有丰富的内容。电影将爱德华•霍普的13幅画作立体化、具象化,发扬光大,排成13场时间连续,人物贯穿的戏。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应该算是欧洲印象派潮流后期的抽象画法,他的作品常常都是长线条和大色块,强烈的光线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光与影,以及鲜明的透视关系,基本上是表现街景、酒馆和居室的,反映中产阶层的寂寥生活。

    电影所取的13个场景具有画家作品的显著特点,简明的立面处理,浅褐色的楼房,淡蓝色的天,室内中绿、粉绿背景下暖色调的人物。故事象是发生在舞台上,远离社会现实,恰好地表现了中产阶层对平和、安逸的追求。去年有一部用梵高作品风格进行处理,表现梵高本人经历的电影,梵高那种零散、有时还绕来绕去的笔触,转换成动态的电影,让人看得实在是头晕眼花。这部《雪莉现实的愿景》颜色雅致,节奏舒缓,太有文艺范儿了。

    故事时间跨度从二战开始,然后是东西方此起彼伏的冷战,战后美国的反共运动,直到黑人反种族歧视、争取人权的斗争。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世界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雪莉为代表的中产阶层却在回避这些社会现实,画面与画外时事报导内容,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产阶层内心在抱怨,外表在回避,幻想与现实在他们心里反复交替,最后仍采取一种躲避与及时享受相结合的生活态度。不要问今天或明天会怎么样,冰淇淋在盘子里就要及时享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如躲避在阴影之中,沉睡在梦里可能比醒来要好;……这一切应该与爱德华•霍普的作品风格相吻合。

    今天都说要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提高中产阶级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但我总感到中产阶级的最大特点是求稳,中产阶级规模越大,社会就越稳定,其作用自然就发挥出来了。从电影后面的发展来看也很积极,有些正能量,雪莉赞同人类享受同一个空间,所以说回避也好,空虚也好,自我欣赏又自怜惜也好,都不影响他们对社会稳定和和平发展的追求和向往。从这点看,爱德华•霍普早就开始表达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力量了,向大师致敬。

     2 ) Visions of reality 的距离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 traveling on the train like live in a dream ... I like to dream on the train :) 期待下次旅行 ••• 没有怎么听懂 上世纪的播音员腔 cuz 英文水平not that good 结尾有被触动到 一个女性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我也不想待在一个地方吧 呵呵

     3 ) 100%还原爱德华·霍珀名画,这部电影美到爆炸

    许多导演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致敬名画,名曲,但都是惊鸿一瞥。

    而有部电影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100%还原了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名画,还直接用这13幅画”拼凑”成了一部故事饱满的电影。

    《雪莉:现实的愿景》

    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这部足以称为惊世骇俗之作的电影,相信无需赘述,光是剧照就很吸睛了。栩栩如生的画风除了惊叹便是好奇。

    ▲场景二:原画「Hotel room」, Edward Hopper,1931

    ▲场景三:原画「Room in New York」,Edward Hopper,1940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次爱德华·霍珀作品回顾展。并且这位“策展人”一定不是一般的画迷,而是狂热分子。

    古斯塔夫·德池

    Gustav Deutsch

    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位名为古斯塔夫·德池(Gustav Deutsch)的奥地利导演,同时又是建筑师和实验艺术家。

    为了打造这部他的处女作实景真人电影,他亲自赴美国博物馆观察霍珀的原画,记录下最为准确的颜色值,所以才有了电影中绚烂又不失美感的色彩与灯光。

    ▲神级灯光效果,古斯塔夫·德池正指导演员

    01

    一个女人引发的…

    ▲场景一:原画「Chair Car」,Edward Hopper,1965

    《雪莉:现实的愿景》无疑是古斯塔夫·德池一次对艺术创新的渴求与尝试。如果说只是重现了13幅画,并将它们拼成一部电影未免有些低估这部电影。

    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做到毫无违和感将这些画串联成线?

    ▲舞蹈演员Stephanie Cumming

    可以说导演非常了解霍珀的画,他所选择的所有画作的共同点在于其中必定会有一位女性角色。

    这是谁我们无从知晓,但导演在片名里便告诉了观众——雪莉

    ▲场景六:原画「Morning Sun」,Edward Hopper,1952

    可能连霍珀本人也一脸懵,“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这也是导演的厉害之处,他赋予了女性角色新生命,让她活了起来,一位生活在美国名为雪莉的女演员。

    而整部电影从纯致敬瞬间升华为一部讲述了一个女人在三十年间所经历的种种,恰好,每一部画作的创作时间又和女子电影里发生事件的时间完全吻合。导演想通过一个女人的思想,情感和反思让大家看到三十年美国的历史。

    02

    浮浮沉沉三十年

    ▲场景九:原画「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Edward Hopper,1959

    从第一张画作的创作时间开始,1931年8月28日到1961年8月28日,雪莉从30岁到40多,到5,60岁,理应容颜大变,但在电影中30岁的雪莉与60岁的雪莉几乎毫无差别。

    ▲场景一中雪莉的书

    导演在开头与结尾设计了前后呼应,雪莉坐在汽车座上看书等待,并用全程内心独白的叙述告知观众发生的一切都是雪莉脑袋中的想法,抑或是她对往事的回忆,也可能是她书中读到的全部。

    ▲场景五:原画「Hotel Lobby」,Edward Hopper,1943

    雪莉作为一位坚定的,解放的,政治上左翼的女演员,她代表了那个时代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这段时间里,美国并不平和,政治,社会,文化的大动荡,让土地和人民永远的改变了。

    导演设计在每一幅独立故事开始前,都会用广播读报新闻的方式交待那时所发生的社会情况:

    珍珠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大萧条,原子弹和征服太空,麦卡锡和冷战,谋杀肯尼迪和越南战争的开始,种族冲突和民权运动,猫王和摇滚乐,鲍勃·迪伦,琼·贝兹和抗议歌曲,集体剧院,生活剧院,“方法演技”。股市崩盘和萧条,福特主义和州际高速公路,华盛顿和马丁路德金的游行。

    ▲场景三:原画「New York Movie」,Edward Hopper,1939

    这些不可磨灭的记忆经由雪莉参与其中,自我评价着周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为经济萧条剧场行业的破败,剧院被关,失业的雪莉只得成为影院引导员和报社秘书,也解释了画作里不该是女演员的问题。

    ▲场景四:原画「Office at Night」,Edward Hopper,1940

    总之,这些所谓中产阶级所感受到的时代变迁,也是爱德华·霍珀一直想要表达的,他的画作经常被人称之为中产阶级的愁思,但更多的是超细腻的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03

    现实的愿景

    (VISIONS OF REALITY)

    ▲幕后拍摄揭秘

    画作成真本来就很难了,但如何准确表达那个时间下的社会现状和如何使“画作”更加生动是难中之难。

    前者已经解决了,后者导演也完美呈现。

    ▲幕后拍摄揭秘

    他将我们的听觉放大,用各种环境音效让观众能更清晰地感知到镜头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比如朝窗底下看的雪莉被闪光灯闪到眼睛,或是道路拥挤发出的车鸣等。

    ▲场景十:原画「Woman in the Sun」,Edward Hopper,1961

    导演给足了画面感,不管是灯光,色彩,还是声音,只要你细心看细心听,就会身临其境。

    当然,导演的野心不止于此。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08

    现实的愿景(VISIONS OF REALITY)的出发点是视觉艺术领域。

    电影只是他所采用的一种媒介,与他一同去美国求教的好友,也是负责电影场景的艺术家汉娜·施梅克(Hanna Schimek)就已经通过艺术装置展览将电影中的场景展出。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09

    现实的愿景(VISIONS OF REALITY)这个项目是绘画,建筑和音乐领域合作的结果,是将绘画进行可视化的过程。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13

    汉娜·施梅克将原画尺寸1:1还原成现实,画作中的床甚至有3米,而这些电影场景变成艺术装置进行展览后,对于来看展览的人来说,其实是一次幕后揭秘之旅。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13

    电影中非自然光的运用是如何通过另类的方法达到画作中的效果,什么道具是真实的,而什么风景只是背景墙而已,你更会惊叹于他们匠人般的工艺手法,甚至还可以演一回雪莉,让自己变成画作里的主角。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09

    所以你会发现,导演古斯塔夫·德池虽然没拍过几部传统叙事长片,《雪莉:现实的愿景》也是他的第一次挑战。但它的创新性可以说是不可比拟的。

    不管是固定镜头语言,还是完美的场景设计,包括扩展到装置艺术展览,实验影像,都是一次全新的艺术尝试。

    ▲幕后拍摄揭秘

    而现在的许多人连尝试都不敢尝试了,他们用着千篇一律的套路达到让观众一时爽的商业目的后,就不想再进步。

    人人都跟风学习的好莱坞大片体系,也许有人还没学会就已经被用烂了,但大家也都乐此不疲,创作者们也就没了所谓的艺术追求,没了艺术创新,也就没了艺术。

    ▲VISIONS OF REALITY展览,2008

    不过现在观众的审美已经日渐觉醒,他国倒不清楚,我们的国民确实是的。也是因为烂片看多了,大家想看点好片了,所以更多的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在慢慢崛起。所以,我们也是时候该拾起自己的艺术追求了。

    ▲幕后拍摄揭秘,导演指导演员

    古斯塔夫·德池可以仅通过几幅名画就创作出视听极佳且有反思历史的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一本名著,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唤醒内心的艺术细菌。

    不吹不黑,关注了我们AME的朋友一定都是有艺术追求的人,我说的没错吧?

    感谢大家的支持!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 ) 电影《雪莉:现实的愿景》

    孤独、松散、疏离、美好、干净又充满生机是看完《雪莉:现实的愿景》的感觉。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名画展。导演用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13幅绝世名画构成了美国社会历史的现实风景,展示了一个美国女性的缩影。 “过去已逝,未来尚未发生,遥远的一道亮光,其实在梦中谁也看不到太阳,只是经常意识到远方有更亮的光”,电影中强烈的光影明暗对比传递情绪,在空无一人的空间呈现单独的人物,视觉冲击力真的很强。看完真的有一种心意相通的透彻感

     5 ) Original Paintings from Hopper

     6 ) 一点摘抄

    “剧院应该上演日常生活的悲剧,而不是开心的一面。”

    “虽然我对周围很了解,公园,树,房子和人,我还是觉得有点孤立,好像我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看透视画一样,一幅有野牛和彩色背景的透视画,蒙大拿的风景。”

    “那个时刻他对我来说成了一个陌生人,也许我对他来说也是陌生人,一个他想象中他照片里女人的举止和样子。我以前跟很多舞台导演拍过这种照片,但跟史蒂夫拍照是不一样的体验。紧张,几乎是色情的。被你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当陌生人一样对待,只为了成为别的人,我根据他的想象,为他创造的人。”

    “幕间休息,就像突然从梦中醒来一样,如果醒来后没有记忆会怎么样。不知道是谁,做什么的,从哪里来,没有过去,没有朋友可以问,只是一具没有历史的躯体。”

    “如果某人的朋友死了。这是最尖锐的话题。想着他们如何这样生活,并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周日礼服,某种发型,除了他们没有人知道的恶作剧,迷失在坟墓里。他们在这样的日子里多么温暖。你差不多看到日期,看起来这么短的路程。而现在,他们与他相隔几个世纪。”

     短评

    一開始不得不為燈光佈景神乎其神的精確而讚歎,等新鮮勁一過就掩飾不住影片的空洞,不加詮釋地將Hopper的畫照搬還原只是技術流本身就缺乏創意,硬要把畫面串成一個故事,還要加上大段抒情獨白,更是毀滅性的破壞,幾乎與Hopper作品的意境背道而馳,越到後面越是言之無物純粹在拖時間。

    5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较差
  • 1.如果这不是电影而是十三张照片的摄影展,我觉得非常不错。2.这导演专职做电影美术师会很有前途。4.Edward Hopper善画美国民众生活,越平凡越柴米油盐越有Hopper的情调,导演把女人的小生活换成了大历史,幸或不幸?3.老头子Q&A时讲话非常肉且没内容,导演性格在自己的电影上倒是表现得很好。

    8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还行
  • 因为爱德华霍普看的,很喜欢他的《夜鹰》同样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通过一个小人物的缩影描绘历史航线,律动的人物和静置的背景看似疏离,却也能通过精巧的构图形成拉扯。不过即使疏离又怎样呢,在整个世界纵深发展进程中,我们都只是局外人,大环境所造就的人无法割裂或驳斥与世界的对辩,但到最后总能得到一个解释。看他的画时,你能感觉到那种快要溢出纸张的孤独和寻求认同,于是我对这个结局很满意,想起诺神的一个开头,“你在等一辆火车”,一辆通往未知世界却使人怀有无限憧憬的火车。每次低迷的时候,第一艺术或第五艺术是最好的解药

    13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 独坐蹙娥眉,凭栏海风吹。人美画也美,画在人已非。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 3.5

    1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 对Vintage的喜爱无法抵抗

    22分钟前
  • 虎折
  • 推荐
  • 流动的画展,美而无用。电影区别于画作,是因为它除了视,还有听,它不必在一帧之内讲完故事。霍普的画作变成摄影作品的同时,竟然从寂寥的美国生活变成了朝鲜苏联东德式社会主义风格,秩序井然又麻木。

    27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 天啊,为是那么我会好喜欢?!和豆瓣的口味第一次有了如此大的分歧,哎~~~~~~

    28分钟前
  • 个人资料
  • 推荐
  • 1.一个又一个固定长镜头让我们窥视着雪莉的一举一动,自然的/闲散的/性感的种种模样,再通过雪莉的独白窥伺着她的内心与想法,一个普通的女性赫然纸上;2.巴黎旅馆的第一个镜头,灯光、色彩和背景音便彻底征服我了;3.似是静止的画作,亦是变化的生活空间,时间在期间流逝。

    3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 哎⋯⋯局外人应该沉默才对

    34分钟前
  • bulevelvet
  • 还行
  • 通常我们会在喜欢影片之后才去关注幕后花絮导演访谈或者热门影评之类。但也有一种电影是你对它本身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好奇为何要这么拍?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 对Hopper还原度简直神了。用力平均,欠主次详略区分,PPT感也是这么来的吧。

    41分钟前
  • 竹官碧
  • 推荐
  • 精美绝伦的幻灯片。

    43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 是精致又美丽的,置景与布光都相当讲究,开机前的工作量必然非同一般,然而对Hopper作品里光影及情绪的捕捉,远不如Richard Tuschma致敬Hopper的摄影作品Hopper Meditations,有趣的是Hopper作品里的女性,本质也是其妻子常年作为其模特的内在缩影,这也让Shirley一角的构成,蒙上了更具传奇色彩的意义

    47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 画面太美了,一点也不真实,Edward Hopper的色彩搭配美绝了。(尽管如此剧情一塌糊涂。)

    51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 画面真的好舒服,没有字幕一直平仄仄平地讲话根本就很难听进去好吗!喜欢表现形式但不喜欢叙述的形式。散场后遇见一朋友,他第一句话就问,“睡得还好吗?”

    55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
  • (1) 副标题visions of reality+大量的内心独白对应着Hopper的艺术是内心生活的外在表达的理念。(2)很好地还原了Hopper画中的场景,包括对长腿的迷恋,阳光、窗户、影子和色调都很准确。(3)虚构的叙事是弱项,全片更像13段会动的instagram。(4)8月28日的选择=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讲话日期

    59分钟前
  • btr
  • 推荐
  • 还原太美了,笔刷都看得见哈十三。

    1小时前
  • edie
  • 推荐
  • 技術是做得充足,畫面也很美。只是在叙事上成為了女生的喃喃喃自語,厭煩,但其實這部電影crossover得算是有新意、心思。劇本三星,hooper一星。共四星。

    1小时前
  • Dorothy
  • 推荐
  • Edward Hopper是一个很贾木许的画家,人与人的疏离是充斥在他画作永恒的主题。把独立的画串成完整的故事,以Shirley视角见证了美国时代变迁, 这部片比真人表演加个Prisma滤镜的挚爱梵高完成度高多了

    1小时前
  • 叫我RP李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