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关于中年人的故事,1982年拍摄的《人到中年》的镜头很文艺,节奏缓慢,就像木心所言,一生只够爱一人,慢成诗般的从前的日子,不但影片节奏与画面文艺范儿十足,连台词都带着甜,男主对女主说“您就是一句最美的诗”。反观《奇葩遗嘱》的前半部分,大量运用了无厘头风格,其大团圆结局也充满了欢快调子,正好适合目前团结抗疫的国人,因为那许多不敢出门,不得已禁足在家的人们,已然承受了太多的沉重,太需要这样一抹亮色。但它又是一部黑色荒诞剧,用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来叙述沉重的话题,也许是人到中年普通的家庭都有着共同的困窘,压力之大,对于责任心颇强的男主来说都难以维系。当然因为经济的困窘,磕磕绊绊在所难免,直到父亲的遗嘱带来了希望。故事的重点在于片中一家人齐心做包子的情节,即使所用馅料完全一样,但还是难做与父亲的相媲美,几多反复,主人公终于细品出内在滋味,自己一直以来的付出并非出于爱,而是责任使然,所以难免内心积下怨气。制作过程如果缺了“爱”这最关键的食材,那个中滋味势必有别于有爱的包子,会让味蕾感受到不同。
但编剧显然不会这么简单铺就,虽然叙事流畅,一气呵成,然而很多情节的设置都把握住了泪点,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呈现出最贴近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图景。当经济上捉襟见肘的一家人初初听说有200万遗产在望时,不禁为这笔意外之财欣喜如狂。为得到父亲遗嘱所提及的神奇秘方,众人不惜一再违逆男主的意愿,恨不得连婚姻大事也代为安排,让他险些因此痛失真爱。此举也许会引来观者的不解,甚至忍不住要指责一二,但当一切都是为了活着和生存……。正如,疫情之下,复工第一天,上班高峰时的北京地铁再度拥堵;丈夫揣着妻备好的便当,戴好口罩,毅然迈出多日未曾出过的房门……。
磨难与坎坷会教育人,爱与温暖也同样,片中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最终靠着互相治愈,互相取暖而活下去,最后男主也终抱得美人归。对于曾受挫于爱情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好样本,真爱无敌。因为爱,男主终能放弃最初对的金钱的狂热与重负下的怨气,也感化了自己的家人。同样是写人到中年的尴尬,《人到中年》就伤感得多,以悲剧收场,也许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整体经济水平有关,也许当人们不再担心温饱,内心深处的爱才会被点燃。
《奇葩遗嘱》拍摄于疫情之前,但上映却正值疫情期间,值此院线为求生都改外卖爆米花之际,对于这样一部小制作的走心之作,可谓生不逢时。不过,也许恰逢其时,它让我有机会和朋友们从片子聊开去,谈谈疫情之下的生活和爱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记录经历着时代巨浪的我们。希望能坚持下去,成个系列,甚至成册,因为值得如此。 ——题记
我有时会想这位不让须眉的蚌埠二姐难道前世曾是策马行天下的盖世英雄,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可以迅速将各路才俊聚在麾下,那架势俨然是给她一杆枪,她就是穆桂英。接风宴席间,我见识了来自川赣云贵等地的女子,虽然性格各异,但各个眉宇间透着英气,尽管学历不高,却都是在市场中跌打滚爬,真刀真枪地搏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其中就有一位精灵般的女子——秋子。
秋子痴迷于苗绣,那些深入苗岭四处搜罗来的经年古老绣片,在她手里仿佛焕发了生机,点缀在各色衣装的袖口、衣领、肩头上,别有一番韵味。说起苗绣的历史,她更是如数家珍。也正是从她这里,我了解到,在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之外,还有直到近50年才逐渐走出大山深处的苗绣,它以针法精巧,古秀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各色纹样除了审美价值之外,其古老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内涵也日益得到世界认可,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刺绣。秋子每天的时光大部分就是与老绣片为伍,在手作中度过。她有着一双善睐的明眸,仿佛就是为了发现美好而生。凭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她将苗绣上的古老符号加以提炼,同时融入时尚元素,设计出民族传统兼具现代时尚美感的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四季轮动,岁月沉淀了生命的厚重和安静。
“那年,我和老公初次来到丽江白沙古镇,在一家小店门口,偶遇一位素衣男子在窗外专注地一针一线刺绣,我登时把行李箱往地上一扔,道,‘我走不动了’,老公以为我是太累,其实是眼前的场景让我怦然心动。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就是属于这里,于是当即决定就此住下。”三年前,初到白沙古镇时的情景,她依然历历在目。
丽江虽然以走马、观花和遇见而闻名,但选择留下的更多是有故事的人们,他们就像秋子一样,怀揣梦想,不愿在千城一面的大都市苟活,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玉龙雪山脚下,在孕育了西南古老纳西族文化的源头,仿佛是得到了三朵神的护佑,他们扎下根来。从白手起家,到开枝散叶,枝枝蔓蔓,顽强生长。
即便是由于疫情影响,古镇游客寥寥,秋子依然如故,她认真地生活,在手作中安然度日,泰然接受生活中的变数。春光烂漫,似乎与世隔绝的古镇露出自己纯真的样貌,依然静好,但无处不在的生命力量,让人感受到万物正在慢慢醒来。雪山路的樱花正开得灿烂,她院子里的樱花却已经开谢,今年的樱桃也许会分外的甜……
反观影片《奇葩遗嘱》讲述的却是另一番生活样貌。步入中年的男主历经婚姻不幸,经济窘迫,还要托起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巨大的压力竟然导致他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自身生理出现的问题。虽然是喜剧,但在观片的同时,黑色幽默的搞笑场面又屡屡让人心中不禁涌起阵阵酸楚。这些窘迫场景何尝不是生活中我们经历的真实写照。当被迫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被业绩、房贷、车贷等等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在下班进屋前,关上车门,吸一支烟,让自己得以片刻的喘息。
前不久,朋友圈有个话题频现“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除了去享用美食,去共赏樱花之外,我们却迎来另一个意外答案,全国多地现“离婚高峰”,广深近一个月离婚约满!疫情期间,爱情居然也发生了熔断。一个月宅家的四目相对,也是疫情带来的一次大考。在生活和责任当中挣扎的我们,似乎不经意间早已迷失,只顾一路疾驰,却在不知何时起跑偏了方向。
纪录片《回头看·向前走》片尾 《绽放》 词/唱:红日 曲:朝洛蒙
阳光穿透你的心房,
影子斜挂在林海中央。
有人说经历才有彼岸,
满是冰霜颤抖的心上。
有多少人是为了生活,
有多少人是为了承诺。
有多少人是为了理想,
有多少人是为了苟活。
——纪录片《回头看•向前走》片尾 《绽放》
早就想给红日写点什么,只是迟迟没有提笔,似乎是需要一个契机,或是别的什么。这事儿就这么搁置了,直到一个寒冷凄清的午夜,正值疫情的迷雾最浓重暗黑的时候,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压抑的味道,不知道何时何处是希望。毫无睡意的我,误打误撞进入红日的直播间。他那透着苦闷和沧桑的歌声,回荡在那间小木屋,听者寥寥,却与此时此地的心绪完美契合。身为主播的他与我一通礼貌寒暄后,我提到了北京北锣鼓巷的那些酒吧和小店,安定门内大街的河南烩面,方家胡同热力猫,那是他为纪录片《回头看 向前走》举办首映式的所在,当时的我同样也是误打误撞闯入现场,他顿时知道了我是谁。一首激扬走心的《在北方》让那个午夜阳光明媚。
后来才知道,那天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而同样是受到疫情重创,回乡省亲的他无法从内蒙古大兴安岭多布库尔返回打拼多年的帝都,不得已退守人迹寥寥的当地鄂伦春旅游区,巨大的落差和漫无边际的无形压力下,他继续隐忍,默默支起了自己的直播间,听任屋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四下里寂静无人,面对浩瀚星辰傲然放歌,是他排遣寂寞的出口,也是深夜不眠的理由。像很多生活在蒙地的人一样,他不善言辞,却洞悉人世薄凉,音乐是他与世间的交集,无论遭遇何种境遇,他总是人如其名,不改初衷,心存感激,温暖着照耀着四下里。从少年犯,到歌手、唱作人、再到纪录片导演,他早已活成了一个传奇,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日,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见到一个问题:你记忆中最难熬的时间或日子是什么时候?我不假思索地祭出答案:当向前走,看不到方向;而回头望,没有过往。
也是在直播间,偶遇另一个音乐人,无意中聊起了红日,结论是,他不是个会选择捷径的人,正如攀登珠峰,他会毅然决然选择从北坡登顶,全然不顾其陡峭艰险,只会闷着头,一门心思往上冲。
#有多少人是为了生活 逆境成长之回头看 向前走 从《奇葩遗嘱》说开去 疫情后的生活和爱情
无独有偶,反观影片《奇葩遗嘱》,它讲述了一个落魄中年男子的故事,与前妻离异后,桃花总是绕行,医院的那份护士工作,又让他注定与大富大贵无缘。令人尴尬的40岁,难道往后余生都要这样度过?父亲的离世可谓是雪上加霜,但是突如其来的巨额遗产,又瞬间引爆众人的欲望,为满足领取遗产的条件,各种逼婚催他速配接踵而至,闹剧迭出,焦头烂额,苦不堪言是他的日常,分分钟都好似度日如年。尽管故事的背景是在疫情之前,但是这并未让男主的境遇有什么本质改观。亲情、爱情,难于取舍,也难两全。不过,好在经历了种种,男主还是幡然醒悟,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并终有幸抱得美人归。正所谓,生活中的那些温情让你柔软,而那些磨砺和逆境,让你内心愈发笃定而强大,不畏艰险。
红 日 独立音乐人、纪录电影人、网易音乐人等
1977年07月08日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 1991年动迁鄂伦春自治旗,现居北京 1993年-199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少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 2000年来到北京做音乐至今 2011年开始独立记录电影工作至今 2014年纪录片《回头看·向前走》入选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 2014年纪录片《回头看·向前走》入围 第4届传媒大学 光影纪年 学院奖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16MFA作品 纪录短片 红日的《心声》和《争论》 2018年 《我爱这土地》词:艾青 曲:红日 2019年 《多布库尔》内蒙古卫视草原音画栏目
从优酷热映《奇葩遗嘱》说开去——疫情下的生活和爱情:
《奇葩遗嘱》拍摄于疫情之前,但上映却正值疫情期间,值此院线为求生都改外卖爆米花之际,对于这样一部小制作的走心之作,可谓生不逢时。不过,也许恰逢其时,它让我有机会和朋友们从片子聊开去,谈谈疫情之下的生活和爱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记录经历着时代巨浪的我们。希望能坚持下去,成个系列,甚至成册,因为值得如此。 ——题记
丽江白沙古镇只有一条街横穿而过,但我依然能走错,真是服气我自己。本来是要去秋子家,结果手机导航不知怎么出现了1公里多的误差,留下秋子眼巴巴地这一通苦等。所以,我这款“路痴”那可真是实打实,绝不掺水。事后,回想起来,感觉应该感谢生活中的这些偶然和意外,它把我们从既定的路线和模式中开解出来,在毫无准备和预期的情况下,把更多的可能性呈现眼前,让既定的生活更加斑斓和丰满。
走在白沙古镇的街头,那种感觉很像是北京中轴线旁与元大都同岁的北锣鼓巷,每家小店都个性十足,特色独具,店主人更多选择了“佛系”路线,光顾的人多也好,少也罢,各有各的乐子,不愿计较太多。比挣钱盈利更重要的是自己要玩得开心。更有甚者,是两地均有弥漫在空气中的那种往日时光中特有的安静祥和,同时不失纤细但强韧的生命力。正如刘索拉所讲,你活着,因为你有同类。逛这样的小店与其说是购物,不如说是去聊天,去找自己的同类,一旦找到,那种粘性则会无法替代,旷日持久。
忙着四下里找方向的我,目光被店门口慵懒肥硕的大狗所吸引,它惬意地躺在午后的阳光下,每个细胞似乎都透着安逸,同时,对路人的好奇目光全然不屑。一个满脸阳光的小姑娘从店里探出头来,“它叫‘小胆儿’,当初收养它时,胆子就特别小”……“估计我就是招狗体质,不拴狗绳,它都不愿意走。”……“它是我在束河捡的,后来主人来店里认出来它,但是觉得它在这里过得很舒坦,也就没带走。”这个健谈的小姑娘就是店主,我顺势进了她的小店。与东巴风情异曲同工的非洲木雕,云南独有的大嘴尖牙屋顶瓦猫(瓦猫是一种安放在屋顶正中的镇脊兽,意在驱邪、镇宅、纳福,与故宫屋顶上威严的镇宅神兽有几分神似,但造型更原始,也更显萌态可掬),各种即兴创作的手绘服饰、象鼻神皮画、各色手作、大幅绣片,还有数量不菲的线上马拉松奖牌见证了店主昔日所获的荣誉。楼上更是别有洞天,是为常来的灵魂乐手和打击乐手准备的空间,可以玩音乐,也准备了画板,还有蒲团可供席地而坐,动静皆宜。在一处显要的位置摆放了一本自制杂志,其中收罗了近十年来,店主为许多乐队朋友度身定制的个性服饰,出镜的模特也都是朋友。店主在一旁解释到,最初的设计理念远比现在更有想法,只是由于疫情的突然到来,很多部分只能暂时退而求其次。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便非常自然,我找了个舒适的位置,用她的纸和笔,伴着节奏感十足的牙买加音乐BGM信手涂鸦,而一旁的她则以报废的手鼓皮面为画布,以肥狗“小胆儿”为模特画了起来。全程太过投入,以至于我连顺着地图定位找来的秋子也不顾,执意要在这里自由地肆意享受难得的半日闲适。直到店里来了顾客想编脏辫,我才从略显逼仄的空间中退了出来,临行前不忘和店主互加微信,“我老家是呼伦贝尔,叫我玫瑰就好。” 原来还是老乡,难怪有种感觉不可名状地熟悉。
回到影片《奇葩遗嘱》,男主所经历的却是另一种人生,身为医院护士的他收入虽不丰厚,温饱却可以满足。但是日复一日,让他感觉生无可恋的不是工作的繁重,而是重复本身。那是可以从当下望得见几十年后的自己的生活,简单地重复,重复着简单。不经意间,一个英气逼人的青年已成油腻男。中年危机不期而至,除了责任,还是责任,而比肩头重担更让他不堪重负的是,不敢想象往后余生都是此般往复。能给生活重新注入活力的,难到只能是指望从天而降的爱情?
在本文即将写成之际,朋友圈冒出一则消息,刚经历了拆墙打洞专项整治,却又迎来疫情大考的北京文艺地标泛鼓楼地区,又有两家重量级店家出现状况,Mao Livehouse 关张,零点抄手也搬了。同期,身材已显臃肿、脸上写满创业沧桑的“初代网红”罗永浩为还债,在抖音直播首秀,带货成交1.1亿。
注:牙买加除了有迷人的阳光海滩、多样的自然景观,还有闻名世界的雷鬼音乐。它不仅融合了美国节奏蓝调的抒情曲风,同时还加入了拉丁音乐的热情。2018年,雷鬼音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优酷热映《奇葩遗嘱》说开去——疫情下的生活和爱情:
《奇葩遗嘱》拍摄于疫情之前,但上映却正值疫情期间,值此院线为求生都改外卖爆米花之际,对于这样一部小制作的走心之作,可谓生不逢时。不过,也许恰逢其时,它让我有机会和朋友们从片子聊开去,谈谈疫情之下的生活和爱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记录经历着时代巨浪的我们。希望能坚持下去,成个系列,甚至成册,因为值得如此。 ——题记
丽江古城白沙古镇,午后的阳光亮得晃眼,和风送来隐隐的花香,满目都是绿色和点缀其间的各色花瓣,古镇的春色已然按捺不住荡漾。如此典型的丽江时光的打开方式有多种,但最不应该的就是无视满园烂漫,宅在屋里。我入住小院的主人阿青是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注重细节和格调的他努力把小院打理得错落有致,边边角角都不会放过,于是,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大小景致让人不禁心头一暖。
就是在这样的午后,在窗前的大树下,我邂逅了一位女子,身着一袭白纱,在习习风中裙裾飞扬,仿佛是从古装剧中走出的女主。于是,很是自然地和她攀谈起来,了解到由于疫情,她经营的客栈和马场要转战线上,正准备在小院取景直播,而且稍后会把她的坐骑德国温血马牵过来。作为一个蒙古人,当我在丽江雪山脚下得知竟会有骏马在路上,心头的期待可想而知。我们迅速熟络起来,经营马场多年的她说起马来那是如数家珍,从汗血宝马,到自己在新疆初次骑上伊犁马的经历,再到辞职来丽江经营客栈和马场……相似的人生履历和价值观让我俩相见恨晚,恨不得就此索性长在一起。我们从窗下一直聊到楼上,从她这里,我了解到古镇的风貌人文,也知晓了她放弃广州外企优厚的待遇,与这里结缘的传奇故事。
距离雪山最近的白沙古镇很有几分欧洲小镇的调调,德国人、意大利人等外籍人士纷纷在这里开设咖啡店,与纳西族等当地人和谐共处,经年的石板路,韵味十足的街边小店,时尚丽人,各色游客,和背着背篓走街串巷的小贩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不同于名扬天下、游客不绝的束河和大研古镇,当地政府并未大力开发白沙古镇的旅游业,更多是保留这里的原初味道,让一切顺其自然,自由生长,石板路上,岁月静静流淌。
话题回到她初来丽江古城的2010年,当时她毅然辞职,选择陪着确诊肺癌晚期的父亲四处游走散心。生性乐观的父亲与她性情相投,不幸的是,从西藏自驾回来,意外发现身患绝症,而且癌细胞早已扩散到全身,但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他还不忘有机会想再回藏地,彩云之南的丽江距离他实现夙愿最近。随后,在这里开客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是,悉心照料并未让奇迹出现,一年后,父亲还是走了,留下她和家人继续经营客栈直至今日。
想起那部影片《奇葩遗嘱》,男主也是中年经历丧父之痛,被迫承担起全家的重担,姐姐也在经历着婚姻不幸,被迫带着孩子回家暂住,母亲身患间歇性阿兹海默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层层重负,让他几乎陷入绝境。但在绝望中,他没有忘记咬牙坚持,直到生活中最为浓重的墨色逐渐化开,并且意外邂逅了爱情。
回望那些最艰难的日子,白衣女子深有感触,“40岁前,你会觉得世界是你的,而40岁以后,才知道你是世界的。”
后来,她告诉我,自己姓戚,祖上似乎与那位“烟波万里战平生”曾任广东总兵的山东人有些关系,对,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登船可靖海,跨马能定漠”的天才将领戚继光。
初看这部影片,恍惚间,我居然忘记这是一部令人忍俊不住的爆笑喜剧,而误以为自己看的是民俗片。是啊,街头居然还是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往来行人穿梭,步履匆匆,也并无口罩遮面,更没有防疫人员手持额温计彻夜把守在小区进出口旁边。整座城未被按下暂停键,更不必心急火燎地盼着复工,因为荷包失血已然势不可挡。心头油然升起一种魔幻现实的感觉,不知今宵是何年,但即便如此,男主的烦恼却并未减少一点半点。
正如常言所述,贫贱家庭百事哀,并不富裕的家境让男主一家每天麻烦不断,时不时要为生活琐事而剑拔弩张,争吵不停。而问题虽是看似因缺钱而起,但即便是“有钱”也并没有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果然,父亲离世,从天而降的200万遗产又让这个难得消停的家庭陷入另一种争端——如何将这笔钱尽快兑现,以及各自能分得多少财产,这令各个亲友有如打满鸡血,脑洞大开之余,他们甚至不惜以牺牲男主的幸福为代价,自作主张苦心而草率地左右男主的姻缘。各路闹剧竞相上演,男主被折腾得鸡飞狗跳的同时,与真爱也险些就此擦肩。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坊间时有传闻,某某彩票巨奖得主、富二代,或是拆二代做出各色荒唐事,这类故事并不罕见。未经生活历练的凡夫,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笔财富,自我不断膨胀,欲壑难填,难免行为变形,心态走样,这样的横财绝非福报,相反也许带来的更多是伤害。金钱本无是非对错,而对金钱之爱才是万恶之源,是对贪嗔痴的执念,让人不惜剑走偏锋,积恶难返。
这哪里是什么喜剧,分明是游走在沧桑人世,难主沉浮,爱情和命运撞击,或玉碎,或瓦全,在这魔幻现实的世界。
注:《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节选自百度
从妇产科男护士到一无所有到追随父亲的脚步卖包子,印证了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什么奇葩剧情,什么玩意。
什么鬼
哪里喜剧?
。。。
关于钱和和欲望 关于失去和拥有 关于现世的寓言
励志、亲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