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
  • 哈利波特1

    科幻片美国2001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艾伦·瑞克曼  玛吉·史密斯  汤姆·费尔顿  伊恩·哈特  理查德·哈里斯  约翰·赫特  罗彼·考特拉尼  朱丽·沃特斯  邦妮·怀特  约翰·克里斯  肖恩·比格斯代夫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猜你喜欢

     剧照

    哈利波特1 剧照 NO.1哈利波特1 剧照 NO.2哈利波特1 剧照 NO.3哈利波特1 剧照 NO.4哈利波特1 剧照 NO.5哈利波特1 剧照 NO.6哈利波特1 剧照 NO.13哈利波特1 剧照 NO.14哈利波特1 剧照 NO.15哈利波特1 剧照 NO.16哈利波特1 剧照 NO.17哈利波特1 剧照 NO.18哈利波特1 剧照 NO.19哈利波特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4:38

    详细剧情

      哈利波特是一个孤儿,从小寄养在姨妈家,受尽欺凌。但就在哈利11岁生日的时候,他意外收到了霍格沃茨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哈利从该学院派来接他的巨人海格口中得知,这是一间魔法学院,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哈利的父母都是伟大的魔法师,在对付伏地魔的战斗中双双献身,唯有哈利幸免于难。
      哈利进入霍格沃茨后,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飞行天赋,得到麦格教授的推荐进入了格兰芬多的魁地奇球队。另一方面,哈利发现霍格沃茨学院内有一股黑暗势力似乎在暗暗滋长,揭开谜团的关键就在有凶恶的三头犬守护的房间内。
      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个好朋友决定探个究竟。

     长篇影评

     1 ) 哈利波特:从一次元到三次元

    作为一个忠实的哈利波特粉丝,我能将1-7集小说倒背如流,里面几乎每一个的细节我都记得。将一次元的小说变成三次元的电影,在电影界十分常见。但能够将如《魔戒》《哈利波特》这类与现实世界差别很大的小说还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魔戒》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电影我却已看了无数次,我曾经试过通宵看《魔戒1-3》的电影加长版,从一个电影粉的角度来说,《魔戒》无论是选角、配乐、摄影还是背景都是一流的,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总让我忍不住就心情澎湃想流泪。也许是因为我未曾看过小说,所以可以怀着赞叹的心情看《魔戒》。从《魔戒》电影可以看出导演对《魔戒》的爱,他将中土世界里的风土人情都描画得极其美丽,人物形象丰富立体,人物间的情感碰撞十分自然。总想着要找个时间将《魔戒》的小说看一次,也许在我N刷电影时会有新的体验。

    而《哈利波特》不同。我是先接触《哈利波特》的小说的,而且太熟悉里面的细节,总会忍不住用批判的眼光来看电影:他们有没有将美丽的魔法世界还原?他们有没有糟蹋J•K•Rowling的一片苦心,有没有对《哈利波特》的爱?我带着无数的疑问,在8集哈利波特里穿梭而行。不过我也知道将《哈利波特》与《魔戒》电影做对比,是不公平的。

    我对《哈利波特》电影的感情是复杂的,因此也隔了这么些年才写这个。我喜欢电影里人物、场景等的高还原度,但人物之间的对手戏略显生硬,无法将书中字里行间那些细腻的感情一一表现。这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哈利波特》里的演员都是小朋友为主,即使容貌能有几分书中的神韵,但却是“一开口就暴露了”的级别,成人演员们的表演相对而言更为自然。而且《哈利波特》电影的导演换过好几个,每集电影之间不像《魔戒》那样风格统一。到第四集之后,当故事内容越来越复杂,画面色调越来越阴暗,导演大刀霍斧乱改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那种“赶快拍完赶快上映赶紧收钱”的商业片感觉让我十分痛心。如果没有读过小说,可能电影还是不错的。但看着导演乱改剧情,我总怀疑没有读过小说的人有几个能看懂这部电影。

    2010年7月15日,我在台湾时刚好赶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我坐在电影院里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我最喜欢的《哈利波特》的电影的结局。从我2000年读的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到之后经历每一次的期待,到看见第一集电影时的惊喜,到现在2014年,14年,这是陪着我长大的童话,哈利、罗恩、赫敏都长大了。电影里的每一个选角都是那么地契合原著,是他们将那些单调的文字里没有形象的人物具象化,是他们使小说里的人物及场景可以跃然纸上,但他们都长大了,他们终将离开魔法世界,但我还不舍得毕业。

    《哈利波特》之后,再无《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场景还原度:5颗星 人物还原度:5颗星 情节还原度:5颗星
    这一集还原度爆灯。我最爱的一集!我依然无法忘记当年看这部电影时的欢呼雀跃,真的是还原得太完美了!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哈利波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使我脑海里模模糊糊的形象全部具体了,而且我并没有幻灭。作为一个小说改编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完美的。尽管情节细节上有所删减,但基本上故事都完整地呈现了。
    先说人物选角,从一出场的邓布利多、麦格教授、海格、德思礼一家,还有哈利波特三人组,到之后出场的霍格沃茨所有人,韦斯莱一家……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选得太!好!了!而我第一次看见可爱的小丹尼尔就一直在感慨“他就是我想象中的哈利波特!”他一脸呆萌地将哈利波特初次接触魔法的手足无措新鲜好奇完美地呈现,加上眼镜、生日等等元素,我认为他就是为哈利波特这个角色而生的,He’s born to be Harry Potter!以至于之后看他演绎其他作品会有不安。他为哈利波特而生,为哈利波特走入了娱乐圈,他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但哈利波特的完结不能让他的演艺生涯也完结,看得出他为摆脱哈利波特而转型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离开了哈利波特他还能走多远,we’ll wait and see.比起罗恩和赫敏,哈利比另外两人更难演,因为他是小说的第一人称,有太多太多的内心戏,丹尼尔在这一集的亮点是还原度高+呆萌,比起另外两人的演技还是略输一筹。罗恩与赫敏的扮演者戏路都蛮广的,这两人的颜艺在第一集里就可见一斑,虽然略显造作,这是小演员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当年的Emma Watson,那么小就把赫敏初见罗恩和哈利的那种小高傲演绎得活灵活现,Emma Watson不愧是我的女神!而最让我惊喜的也从一而终地喜欢的是韦斯莱双胞胎,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恶作剧口吻,那样的“不羁放纵爱自由”,抱歉我言语贫乏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对他们的爱了!

    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而言,书的内容相对少,而电影的篇幅有限,作为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石》更急于向世人展示制作团队对《哈利波特》这部小说的还原度是多么负责任。小哈利住在楼梯下的碗柜房间、对角巷里的琳琅满目、古灵阁“可恨的小推车”、霍格沃茨学校礼堂的天花板,还有霍格沃茨的桌上的美食(例如在万圣节上,满桌可爱的苹果、南瓜),这一部给所有的忠实粉丝是一个惊喜,那些所有只在书里的魔法场景都如此真实的反映在屏幕上。而且我还终于见识到魁地奇时怎么玩的,开心~

    导演也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有爱的小细节,我相信这一部导演对哈利波特是有爱的!

    例如一开始哈利波特选魔杖时那些小细节导演改得很好,在书里小哈利只是乱挥一下奥利凡德就会神经质地换,而电影就更加直接用错魔杖就会打坏东西抗议,虽然删除了奥利凡德碎碎念每支魔杖的规格的台词(我认为是可惜的!)但也算是不错了。

    例如哈利波特初次与伍德练习魁地奇时当放开金色飞贼时波特能清晰看到金色飞贼在飞,而伍德却周围看看不到,说明小哈利果然是有天分做seeker的。

    例如斯内普教授,除了每次教授出场导演都有镜头特写小哈利的双眼,还加入了教授在小哈利第一次比赛前鼓励他!神啊!罗琳绝对告诉了导演所以才加入这么一个情节!而比赛时赫敏看到教授全神贯注念咒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看到奇洛教授当时也很专心地注视着哈利。

    对于哈利的同学,本来这一部除了三人组以外就只有纳威有一些描写,不知道为什么导演突然为西莫加入了爱爆炸这个属性,结果这个梗从第一集用到第八集乐此不疲。

    海格养龙的那一段基本还原了小龙出生的描写与海格满眼的爱意还有马尔福的偷看,虽然删减了很多“送小龙走”之类的情节,但比起小说,反而觉得电影的进度到之后的禁林冒险进度都更合情合理。

    而寻找魔法石的旅程的还原度也很高,包括三个头的路威,只可惜面对着魔鬼网时罗恩的经典吐槽“你还是不是一个女巫啊”没有了;好奇怪为什么钥匙要攻击人。还有赫敏的经典推理也没有了,残念。但巨型棋盘的还原度超高啊,罗恩的演技在棋盘对弈时非常好,那种果敢、决断的牺牲精神还有“人家虽然很勇敢但人家还是怕痛的”全部都表现在脸上了,罗恩同学做得好啊!

    最后再说说一些小遗憾的,例如分院帽没有唱歌,皮皮鬼没有出现,小赫敏对校规不那么在意了变出来的果酱罐里的火啊,圣诞晚会啊,还有哈利波特在镜子里应该能看到一大家子人嘛,但是一直只有他爸爸妈妈出镜了,估计是找一堆人也不容易(其实找丹尼尔的亲戚来演不就好了?)。

    有一个不太合理的就是海德薇明明住的是猫头鹰棚屋,怎么老出现在哈利波特的宿舍?

    最遗憾的是邓布利多的演绎跟我的理解有所出入的。邓布利多在书里感觉上是个老顽童,但在电影里他太严肃了。“笨蛋、哭鼻子、残渣、拧”这句台词居然也没有了。这在最后哈利与邓布利多的对话中非常明显。在书里,邓布利多是非常轻松愉快的,甚至在最后的对话里都一直在打趣,但在电影里他却非常严肃,甚至一点笑容都没有。还有哈利波特问的“第一个就无法回答的问题”,哈利波特在电影里根本就没问!

    魔法石,贤者之石,贤者之石能够让人生命延续,名字与作用都跟钢之炼金术师里的贤者之石一模一样,而且魔法石也是炼金术师制作的。想到这里,我对尼可•勒梅的六百年生命有点不寒而栗。

    第二部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2 ) 魔法

    魔法之一:影片虽然由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但在忠实原著的原则下,演员全部起用英国的著名演员,而摄制组成员竟有800位之多,群众演员达到上千人。拍摄资金本来是1亿美金,但为了让影片更忠实于原著,所以影片最终投资超过了1.25亿美元。而影片中著名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是英 国建于1093年的牛津大学的杜汉大教堂。神秘的古零阁银行是澳大利亚驻英国的官方机构。牛津神学院成了影片里霍格沃兹的医院。而英国伦敦动物园也为影片的开场戏提供了全部场所。如此精良庞大的制作,是近年少见的。 魔法之二:影片由于是美国华纳公司出品,所以制作方特别邀请了世界上名声最大,曾获5次奥斯卡奖、18次格莱美奖的著名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这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星球大战》系列的作曲者,这次创作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全部音乐,那神奇而诡异的音乐与影片中的魔法世界十分贴切,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也已经由国内的华纳唱片公司引进了。

     3 ) 欲望与自我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一面神奇的魔镜。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哈利在镜中看到父母微笑的站在自己身边,而笼罩在其他兄长光环下的罗恩看到自己成为了佼佼者。

    “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罗恩兴奋地问哈利。“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哈利黯然地说。

    这是一面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

    哈利为这面镜子着迷了,常常违规来到镜子前面,享受与父母共渡的美好时光。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体会被父母关爱的幸福——尽管那种爱只是表现在镜中的父母对镜中的他的抚爱和微笑。

    刚开始时,哈利会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后,而后来便只是席地坐在镜子跟前,呆呆的看着。他明明知道镜中的那个哈利并不是自己,但是他却无法不为之沉醉。

    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出现了。他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人们在它的面前变得很脆弱,沉迷于他们所见到的,甚至变疯了,但不知他们所看见的是真还是假。”

    只有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向往快乐,但却会为了各种事情而不快乐。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就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满足,在自己身上没有达成的目标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财富就投注于彩票上。因为这样,有的人会网络成瘾,有的人会恨铁不成钢,有的人会嗜赌如命。然而,不论是通过虚拟世界,还是子女,或是妄想实现欲望的那个“我”,都不是真实的我。

    要让自己幸福,我们所要依赖的只能是镜子外的那个自己。

     4 ) 我们终究都不是主角——德拉科.马尔福

    序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魔法的梦,梦里自己如哈利一般,挥舞魔杖,所向无敌。天生被赋予使命,受万人期望,携一身正义,命中注定的救世主,伟大的英雄。 不,还不够,还要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初试飞天扫帚便惹众人惊叹,只要提起姓甚名谁或亮出闪电伤疤,就有人艳羡追捧,即使无意于此,也是享尽风头。 不仅如此,还需得有三两好友,情谊无上,两肋插刀,出生入死,共历风雨,不离不弃。 然后最终打败黑暗,成为一代传奇。 不知有多少人,在被窝里捧着书,跟随哈利上天入地,心潮澎湃,可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便终于知道—— 我们终究都不是主角。 谁没有一个英雄的梦呢?在幼时,似乎一切都是无限可能,我们坚信自己生来不凡,或许哪一天就脱颖而出,让所有人惊呼,追捧,可后来才知道,多数人,就算进入了霍格沃兹,也只能如同在书中连名字都未曾出现的学生一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 多少人,为了衬托主角而生。 初看《哈利波特》,是在似乎已经久远至极的小学,当时年少,约莫是天生缺乏想象力,被那复杂的人名物名地名魔咒名看得晕头转向,堪堪罢手,只读了前三部。直到大学了,才偶然记起,找来电影看,顿时被震撼,不得不说,电影在一部分程度上超越了原著,在此必须要向整个剧组致敬。 然而我依然不是一个哈迷,我只是一个路人,甚至连《哈利波特》的路人粉都算不上。 整部电影,整部书,我只喜欢一个人。 德拉科·马尔福 那个自私,狂妄,懦弱,外强中干,目光短浅又自以为是的小魂淡。 一 前五部的德拉科只是一个被宠坏了的熊孩子。 正如JK罗琳所言,德拉科的外表下并没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善良正义的好孩子,甚至应该说,是我们从小到大最讨厌的那种人。 洋洋自得,仗势欺人,同时又骄傲自大,当然,作为一个典型到分院帽无需犹豫便喊出斯莱特林的马尔福,他又有一种狡猾式的小聪明,像他的家庭一样,把见风使舵的本领发挥到极致。 他讨好该讨好的人,拉拢能拉拢的人,也毫不手软的捉弄嘲笑招惹自己看不惯的人。 一如他的父亲卢修斯·马尔福。 但由于幼稚和一部分的目光短浅,他往往选错了对象,朝着不归路越走越远。 坦白说,如果有人喜欢前五部的德拉科,那一定是因为汤姆·费尔顿的演技和颜值太棒,生生把一个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的二世祖小少爷演成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傲娇少年。 把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演得受人欢迎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把一个配角反派演成这样的一个可爱样子,我只能说汤姆简直是天生的演员,那招牌式的撇嘴挑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比动人,一举一动,就连匆匆闪过的几个镜头也极其给人印象深刻,甚至要压过三个主角的风头。 他一点都不完美,全身都是毛病,要说优点,也只能是部分课程和飞行术确实不错,可成绩却还是被他所瞧不起的赫敏压了一头,这对于他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毕竟,从小就在一个宣扬纯血统的环境里长大,在曾经那个小小的圈子里,自以为自己就是王者,是高高在上的人,到了学校,却被打击到体无完肤。 被哈利在众目睽睽下拒绝了他的握手,像是被狠狠甩了一巴掌,更别说哈利处处出风头,让原本众星捧月的自己人气远远不及,他怎么可能不记恨,不嫉妒。 于是针锋相对,为难挑衅。 对赫敏的厌恶不仅来自于她是哈利的挚友,更是因为她比自己成绩好,从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开头几章他和父亲的对话里明显可知,即便马尔福家宠溺孩子,但还是对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各方面要求较高,而赫敏作为他们家一向瞧不起的麻瓜,却成绩比他强,他讨厌赫敏,说白了也有嫉妒和不服气的成分。 至于罗恩纳威,一个是父亲工作中的死对头,一个是与自己家族立场相对家族的人,德拉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他们不痛快的机会。 但是作为一个反面角色,他出的丑和他捉弄的人一样多。 第一部被哈利拒绝交朋友,捉弄纳威却反而把哈利送进球队,打小报告却把自己一起被罚,最后还在遇见危险时吓得高声尖叫,落荒而逃。 第二部洋洋得意进了球队,却在众目睽睽下摔了个大跟头,丢尽脸面,其中还穿插了电影版里刻意添加的撕书店的书页和偷拿休息室里别人东西的没有教养的行为。 还有最怂的第三部,挑衅鹰头马身有翼兽,却被打倒在地,倒在地上嗷嗷叫唤得像个小姑娘,在雪地里被批了隐身衣的哈利捉弄到逃跑,在赫敏这个女孩子的魔杖下紧闭双眼瑟瑟发抖,被一拳打中脸,还威胁跟班不能告诉别人。 第四部,挑衅哈利被变成白鼬。 第五部,在其他人都开始锻炼魔法为将来的战斗做准备时,他却还是没有一点儿长进,当了乌姆里奇的走狗,在一众学生里耍威风。 全部都是丑角的色彩,一眼望去全然是作者与导演的偏心,若说一二部里的小德拉科还是傲娇式的可爱少年,那么第三四五部几乎都是为黑而黑,不把一切丢人可笑的小丑角色占尽死不罢休。 是的,他连主角们的对手都算不上,他的角色只是一个跳梁小丑。 如果没有汤姆的颜值加成,只能说是怂,有了汤姆的颜值加成后,也只能说是怂萌怂萌的,更何况,以我的审美,只觉得一二部里有圆嘟嘟小脸蛋和尖下巴的小德拉科可爱,对后来的扮相毫无感觉。 那么,为什么还是喜欢他。 因为他让人感到真实。 二 或许有人要笑,马尔福这样的家庭哪来的真实?分明在魔法界都高高在上,属于上等阶级。事实上确实有不少粉丝是冲着所谓“铂金家族”“纯血贵族”的名号来的,但我从来不承认马尔福家所谓的血统。 JK罗琳也曾提起,马尔福家族在最早是与麻瓜社会来往密切的,只是后来形势改变,善于经营的马尔福家族立刻调转了阵营,以纯血自居,因而那些高贵啊,血统啊之类的形容,完全不适用与马尔福家,更何况所谓纯血,种族之类的字眼,本来就是个伪概念。 显而易见,JK罗琳在伏地魔身上影射的是希特勒的形象(极端宣扬种族主义,自己却是个混血),而两次巫师大战,又和一战二战何其相似, 虽然我极其讨厌所谓政治正确,但是对于上至每个人种,下至每个个人,生来在人格上平等这一点还是坚持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比谁高贵?风水轮流转,谁知下次到谁家? 马尔福家从来都不是贵族,他们只是富裕,嗯,富的流油,可他们的富裕也离不开他们家族善于钻空子,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利益至上的特质,与他们无论何时都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关,说白了,他们的钱来的可都不像哈利家那样光明正大。 所以,抛去富裕家世及所谓纯血血统不提,我们很少有人是天生被赋予期望的哈利,或是百科全书式学霸赫敏,但应该有不少人当过德拉科。 谁没自私过?谁没有过与别人针锋相对的熊孩子时光?谁不曾胆怯懦弱?又有谁没有骄傲自满过,自以为是过?谁又没有一次次怼人不成反被怼,被别人修理过? 反正我都有。 我们永远都不是救世主哈利·波特。 我们却都曾经是熊孩子德拉科·马尔福。 当然,我们有的也只有其中一个两个毛病,德拉科却把毛病都占全了,这也确实难得,简直是一部行走的反面教材。 我喜欢上德拉科的那个瞬间,是在第一部中,德拉科被罚与哈利他们一起去禁林寻找独角兽,他害怕无比又强自镇定,小脸都扭曲了,嘴上还兀自强硬说,我才不害怕,谁知下一刻遇见了怪物,于是一下子白了脸色,满面惊恐,尖叫起来。 然后一溜烟拔腿就跑。 反应快的出奇。 想到卢修斯·马尔福几次从危险中脱身,还有后来第七部终极大战时别人打得热火朝天,马尔福一家子人却默默离开的潇洒背影,我想,对危险的敏感程度和逃跑的飞快速度可能是马尔福家的祖传法宝,立身之本。 屏幕前的我一下子笑出声来,乐不可支,无法自拔。 太怂了我的小魂淡。 太可爱了我的小魂淡。 在他被吓得屁滚尿流的一刹那,我一下子成了德拉科一生粉。 可能只是我的特点,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作品,我都对那些神人圣人一样的主角喜欢不起来,说实话,在我心里,主角们根本不是人,而是神一样的存在,不是讽刺,是真的这样感觉。每个人都不会讨厌善良勇敢正义化身,但他们终究太完美,即使作者努力想强调主角们的接地气,还是感觉有一层无形的阻挡,让我无法对他们热爱。 正如甄嬛传里,我不爱完美的眉姐姐,也不爱人生赢家甄嬛,却独独喜欢卑微凄凉的安陵容。 小魂淡有时候确实欠打,尤其是自己没什么防备,还要去招惹三人组,那张嘴贱到谁看了都想打他。 可他似乎真没做过什么大的坏事。 当然,不是因为他有多善良,而是他有贼心,没贼胆,正如他在密室那一部中说希望赫敏被杀死,但我猜如果真的让他推波助澜去杀死赫敏,他又完全做不到,毕竟,他只是一个喜欢过嘴瘾的熊孩子。 而且,心底还是有一些良知的。 比起三人组,小魂淡的日子过得尤为舒畅,没有什么劫难,被父母宠爱着,从书中看,成绩也应该可以,嘴甜易讨老师喜欢,家世好又有钱,在斯莱特林里妥妥一个小霸王,后来还当上了级长。 无忧无虑,又怂又贱。 正因如此,在第六部的时候,没办法让人不心疼。 三 仿佛一下子从天堂落入地狱。 那个没心没肺的小魂淡随着父亲的入狱,被击碎在空中,灵魂消散,一去不复返。 最先的应该是地位的一落千丈,从人人羡慕的小公子,一下子沦为囚犯的儿子,外界的一切反应暂且不提,谁也不知道德拉科在知道消息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的神情。 他的山倒了,半个世界崩塌了,他一直以来最崇拜的人,他的父亲,他的天空,他的骄傲,一直以来把他护得周周全全不受半点伤害的人——突然,就这样倒下了,连什么话都来不及说,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未知,茫然和慌张。 不是哈利循序渐进式的受到压力,德拉科的黑夜来的猝不及防。当他还没有从父亲的入狱中反应过来,伏地魔又让他去刺杀邓布利多。 让一个学生,去刺杀一个校长。 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还没成年的青年,去刺杀一个被誉为最伟大巫师的老人。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那时起,伴随德拉科的背景色调,就再也没有了阳光。 这样的对比令人感到心惊,因为在这之前,他是最轻松的人,是只为这次成绩没考好就懊悔不已,给死对头波特嘲讽两句就暗暗得意,满心满脑都被一些幼稚的,无知的琐事所缠绕的的人。而在这之后,他一夜间背负了使命,责任与仇恨,瞬间成长起来,这种成长伴随的痛楚可想而知。 影片中,他比起之前的意气风发,似乎瞬间憔悴了许多,他个子拔高,愈发显得身形瘦削,他的面容终年笼在阴雨里,死气沉沉,和第之前里脸蛋鼓鼓下巴尖尖天真傲娇的模样和后来少年时玩世不恭得意洋洋的模样差的太远太远。 他沉默了,他黯淡了,他长大了。 当然,即使心疼他也不能否认他中二青年式的蠢,比如他在火车上说的那些话,德拉科可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优秀的生意人,甚至一个优秀的政客,因为他确实机灵聪明,反应迅速,可他连自己都认识不清。 他以为自己可以应对一切事情,却被现实的困难狠狠甩了一巴掌,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心狠手辣食死徒,跟随主人走向荣光,却在重重压力下都做不到杀人。 他脸上的漫不经心的笑容没有了,眼里年轻生动的光彩没有了,他郁郁沉沉,努力硬起一张脸,想伪装成大人一样的稳重,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也为他的家—— 可还是被颤抖的声音出卖了他心中的不安。 可还是被他笨拙应付别人时的尴尬出卖了他自身的幼稚。 可还是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 可还是……终究还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厉害。 他确实成熟了,如若是放在以前,他不会发现披着隐身衣的哈利在偷听,可是他发现了,不仅如此,还打了哈利一个猝不及防。 朝哈利踩下去的那一脚,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次捉弄嘲笑,而是恨,怨恨,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挑衅的孩子,他父母给他构建的象牙塔碎裂了,他的避风港起了狂风骤雨,他的安乐窝,他的家,他的马尔福庄园,一切一切都坍塌了 他当然不是最惨的,他父母双全,家世富裕,童年快乐,有着无数人难以企及的一切,可当他从第六部开始再也没有展露过一个笑脸的时候,只让人觉得无比的压抑。 他不是哈利,他没有同伴,没有谆谆教导的老师,没有父亲的朋友时时相助。 他的母亲,最爱他也是他最爱的母亲,也只能通过立咒的方式,让斯内普来保护他。 一次又一次徘徊在黑暗的走廊,一次又一次从睡梦中醒来,面对沉沉的黑暗,彷徨无措,一次又一次挺着脊背在人前走过,又一次又一次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发出崩溃的悲泣,再咬着牙把呜咽咽下。 一个人。 还是一个人。 没有同伴,没有朋友,所有辛酸,自己一个人承担。 四 邓布利多说:“德拉科,你不是一个杀人的人。” 德拉科被人人叫救世主的哈利,也不是自始至终都站在正义方清白刚直的正派人物,他的世界从他的原生家庭里就沾染了灰色的印记。不是邪恶的黑色,也不是正义的白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马尔福家族从一开始就从未坚定不移的站在某一方,而是摇摆不定,看风向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正因为摇摆不定,所以既没有反派的狠厉疯狂,人性毁灭,可怕又强大,也没有正派坚定的意志与顽强的生命力,宁死不屈,信念永存。做什么事情,都隐隐约约有种缩手缩脚的劲儿,正如德拉科在刺杀邓布利多,颤抖着魔杖迟迟不敢下手之时,旁边的食死徒轻蔑的话语。 “他没胆的,就像他的父亲那样。” 他确实没这个胆子,不仅仅是因为恐惧,还因为内心的斗争,谁能轻轻松松杀一个人呢?谁能? 抛去所有光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刚刚成年的孩子。 在最后的最后,大战开始,我看见了德拉科的选择。他的选择是什么?是波特这一方,还是伏地魔这一方,不,都不是,他永远都不可能是哈利这一派的,这是他生来无法选择的事实,但是,当影片中他的父母卢修斯和纳西莎叫他过去时,他眼中的犹豫,当伏地魔拥抱他时,他无声的抗拒,都代表着他心中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 从此,德拉科不仅仅是一个马尔福,他更是德拉科。 他从小被马尔福式的思维灌输着,他的父亲是他的一切行为准则及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意识的模仿者他的父亲,包括一切观念及思想,他被塑造成一个标准的马尔福,一个标准的斯莱特林,他被保护的太好,也被教育的太彻底,直到他需要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直到他被哈利从火场中所救,生死一线的时候。他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他终于有了一个独立的人格。 那么,德拉科最终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不是黑,不是白,他真正选择的是他的家,他的家人。 无论何时,一家人永远并肩而立,不离不弃。 当决战之时,纳西莎牵着德拉科匆匆离开,而卢修斯在后面仓皇憔悴又警惕的张望一眼,又快步向妻子和儿子踉跄走去的身影,简直是对这家人堪称完美的写照。 如之前所说,对危险的敏感程度和逃跑的飞快速度可能是马尔福家的祖传法宝,立身之本。可以想象,如果最终伏地魔胜利了,马尔福家也不会倒下,卢修斯将会巧舌如簧的粉饰自己落跑的行为,眼神坚定到自己都能骗过,再巧手安排,玲珑周旋,过不了多少年,马尔福家族又是一条好汉。 他们自私,他们自私至极。 他们心中可没有什么天地大爱,什么正义邪恶,而是只有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瞧瞧,为了儿子纳西莎可以欺骗伏地魔,而一找到儿子立刻就想要走,连犹豫都没有,连面子上过不过得去也不管。 那时,德拉科已经比母亲的个子还要再高,可跟在母亲后面,被母亲牵着走的时候,他就像一只乖巧的小猫,终于找见了主人,于是停下了张牙舞爪,虚张声势,放下了一切防备与利刃,只想依偎在自己的港湾。 他只是个普通的,刚刚成年的,被宠溺娇惯着长大的孩子啊。 他只是德拉科·马尔福。 后记 德拉科终究不是主角。 他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最先是一个小小的小魂淡,后来成了自作聪明的小丑,再后来,也不过是一个拯救不了世界,也拯救不了自己的普通人。 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小时候总以为自己就是未来的英雄,后来发现,只是个路人甲。 我到今日短短的人生里,也有过如德拉科相似的处境,生活中,学习上,众叛亲离。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分明情绪已面临崩溃,还得强颜欢笑把所有委屈隐藏起来,装出个泰山不动的样子。具体如何早已不想再提,只能说那是我最孤立无援的时刻,那段时间没有一个人给过我一点点帮助,我自己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所有压力,所有委屈,所有挣扎,像个幽灵一样,独来独往,沉默了又沉默。 所以心疼德拉科,就像是再心疼当时的自己。 能打动我们的人物,除了真的是无比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多的还是与自己有共鸣,一点点的相似都足以让我们感动,正如我从来没有这样喜欢过一个虚拟的人物,除了犬夜叉里的神乐,神乐代表着我另一个追求,就是对自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偏执,以及对毁灭后万事寂静万物皆空的那种向往。 说实话,我不喜欢同人文里完美的小王子式德拉科,更不喜欢所谓铂金贵族式的自我高潮,我只喜欢那个被宠坏了的傲娇小魂淡,被捉弄的幼稚的怂包少年,还有那个一日之间沉默压抑的憔悴瘦削的身影。 他不仅让我后来心疼,更是满足了我一切渴望。 我想要有一个像德拉科一样的快乐的童年,可以有底气的喊我爸爸怎样怎样,可以炫耀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疼爱,可以被宠成一个没心没肺的小魂淡。 我还想要在学校的时候,没有人欺负我,没有人嘲笑我,就算要我去欺负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欺负,还想要像德拉科一样有许多许多的爱。 看吧,我就是这样的阴暗自私,只想着自己,可是如果要我真的重来一次,我一定一定要好好的过,让别人不好过无所谓,反正我要好好过。 可我们终究都不是主角。 我终究还是软弱,平庸。 我也不可能再来一次,被宠成一个小魂淡。 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以后的生活,我要好好过,尽我所能地好好过。

     5 ) 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电影。我不但为哈利惊险曲折的故事所折服,而且深有感触。 男孩哈利·波特刚刚一岁时,一个万圣节之夜,最邪恶的魔头------“神秘人”伏地魔残忍杀害了他的父母,也给哈利落下了闪电形伤疤。十年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猎场看守海格告诉哈利,他其实是一名巫师,已经被霍格沃茨录取。哈利在新学校结识了几个新朋友:高大的罗恩、聪明的赫敏,还有时常犯迷糊的纳威。可平静愉快的生活被打断了,一天深夜,哈利首次得知了与他命运息息相关的一块魔法石。他一步步破解谜团,查明真相,最后他终于战胜了伏地魔,保护住了魔法石。 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的。哈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摧毁阴谋,杀死魔头。再狡猾的犯罪分子警察总能千方百计地抓捕归案。蛮横无理的帝国主义分子想要瓜分中国,在民众的起义声中也被迫四处逃亡。不法制造商制造伪劣产品牟取暴利,消费者总能应对。无缘无故想要发动战争的国家也会遭到社会的强烈谴责,不得不停止阴谋……这不都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吗? 同时我也感受到孤儿哈利生活的幸福。在霍格沃茨,每位朋友都帮助他,每时每刻都给予他关怀。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人性的伟大。一个个温暖的名字,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都让我们懂得了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刻给予关心,朋友遇到困难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在危急时刻宁愿舍己为人也不要弃人不顾。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6 ) 哈利波特上映15周年,我回了一趟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已经十五周年了。

    对于我们这一批跟哈利一起长大的哈迷来讲,这些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就成为了我们的历法。

    华纳兄弟在伦敦郊区的The making of Harry Potter的studio tour从早到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哈迷在这里聚集朝圣,我也是提前了十天才堪堪订到票。

    <图片1>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充值信仰的旅途。

    如同第一次到伦敦就急着到国王十字车站,在寒冬里排队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看一眼国王十字车站;明知道官方店里跟淘宝店的Made in China并没有差多少,还是以数十倍的高价什么都想买。这种不顾一切的冲动会让人有久违的快感,如果用钱可以买到的快乐,这大概就是钱的最终意义了。

    <图片2>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些人注定无疾而终。

    在跟着哈利一起长大的这些年里,我从一个自以为什么都懂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面对着生活有着许多无奈的大人。在这期间的十五年的岁月里,我们遇见了很多人,错过了很多人,会爱会恨。

    所以再看哈利这样一个不会变也不会离开的伙伴来说,变成了承载着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3>

    伦敦市内从Victoria站集合,到达华纳兄弟的这个哈利波特专属的摄影棚车程一个小时左右,往返车费跟参观套票单人45磅。因为场地容纳人数的原因,一天是有限流的分批次,我是周六的下午四点十分发车,正式的参观时间从下午六点半到末班车时间九点半,虽然看起来不大的场地,但是参观起来的流连,让时间显得分外匆忙。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门票当日有效,所以并不会限制停留时间,如果能订到早票,可以早点到达,泡上一整天。

    出发之前本以为会小孩子占领的地盘,到了studio才意外地发现男女老幼一应俱全,是的,我们离开了麻瓜的日常世界,来到了魔法世界。很多人带着哈利同款的圆框眼镜,多少个小巫师大巫师披着魔法袍走来走去,满头白发的阿姨也在飞天扫帚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图片7>



    相对于美国佛罗里达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这两座摄影棚外貌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实际上承载了哈利波特系列制作的大部分拍摄任务。

    小哈利,小赫敏,小罗恩就是在这里初遇并且成长,完成了从魔法石到死亡圣器的魔法之旅,死亡圣器(下)上映一年后的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由此成为哈迷的重要圣地。





    对于太过于熟悉的事物反而变得难以叙述,小学三年级起,每到了暑假都要把哈利波特的原著从头到尾读一遍,直到看到罗琳写道“看起来是一个好得多的夏天”,回过神来看到阳光刺目蝉鸣震耳才觉得自己的假期也才开始。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三那年,那些故事自己读了多少遍都已经不再记得,只是记得自己用树枝用油漆做自己魔杖的日子,笑着怀念。



    <图片15>

    想象变为真实的时候,好像触目所见的东西都是高潮。

    一路上手机不停地拍,不管构图,不管有没有手抖,只想把所有看到的记录下来。

    从女贞路四号哈利曾经住过的楼梯间开始,到霍格沃茨礼堂,再从霍格沃茨的大门,到格莱芬多公共休息室,男生宿舍,那些在霍格沃茨墙壁上游走的油画,不断移动的楼梯,邓布利多坠下的钟楼,校长办公室,海格小屋,魔药课教室,魔法部,再到对角巷……

    一切的一切,一次次地出现在想象中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一次真的到了眼前。

    <图片16>
    <图片17>

    摄影棚总共有两个大的室内棚区以及室外棚区。第一个棚区主要是主要展现了霍格沃茨,霍格沃茨主要的场景以及道具,还涉及陋居,马尔福家,魔法部,凤凰部;有比较多的互动方式,最值得体验的就是飞天扫帚的视频合成,可以现场录一段电影场景中的片段,提供魔法袍使用,几十磅也很贵。


    <图片19>


    过了魔法部之后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提供了霍格沃茨特快的火车模型,大家可以上车参观一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过后是个用餐的地方,连接着户外区域,提供黄油啤酒。户外展示了骑士公共汽车,女贞路4号,浪屋,霍格沃茨的吊桥,以及魔法石里的棋子道具等。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第二个室内棚展示了大量的制作道具的过程,《妖怪们的妖怪书》,鹰头马身有翼兽等背后大量的电子线路,还有巨蛇纳尼斯模型,美人鱼,八爪蜘蛛的模型等等,还有让你窒息的各种设计图,虽然没有建造这座城堡,但是设计师们已经在画稿上实现。最大的亮点是快结束的对角巷仿真还原以及霍格沃茨一定比例的模型,短短地距离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参观。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摄影棚所能还原的究竟只是片段,并不会真实地建造一座霍格沃茨,道具们都是孤独的,散落在这个studio的各处,而就是在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中,我们能把整个魔法世界还原。

    邓布利多跟麦格教授把哈利放到女贞路,海格第一次带着哈利走进了对角巷,分院帽里拔出了格莱芬多之剑,第一次魁地奇比赛,魔方世界里跟我们一样的成长烦恼,朋友之间的鸡毛蒜皮与同生共死,情窦初开与心碎。

    <图片27>
    <图片28>

    从11岁到15岁的生日,每年我都期待有一只猫头鹰能从远方飞来,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霍格沃茨的幸运儿,也能成为格莱芬多的狮子,成为不是普通人的魔法师。

    挥一挥魔杖时候的帅气,能有一把自己飞天扫帚,可以变形,可以隐身,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无所不能。

    直到少年期结束才意识到这个梦想不会实现了,你看,总是这样,有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回程的路上正好听着一期关于约翰列侬的电台,月光揉进了夜色,stand by me传入耳中的热烈,让人觉得温暖而慰藉。

    像是出口的时候罗琳写的一句话,在脑海里不肯淡去:The stories we love best do live in us forever, so whether you come back by page or by the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

    魔法不死。
    <图片32>

     短评

    电影院看的,还不错,哈利波特小时候好可爱,每个小演员都很可爱,现在除了几个都长糙了,为了拜托哈利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拼了。

    5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 我觉得这仍然是这个系列里最好看的一集吧,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惊喜死了,整体设定的展开和铺陈都让人激动,重点是哈利在这个时候是最萌最可爱的时候了,第二集开始就慢慢的长开了!对!长!开!了!

    8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 一整个世界被打开了的感觉啊。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 这部电影包括了这本书最难忘的场景,最让我惊讶的是魁地奇比赛。这场游戏精彩且暴力,令人目眩,我不得不屏住呼吸。

    15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 一个全新的世界被打开了,新奇而不可思议,我们都是麻瓜,幻想一天早上猫头鹰会送来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铁三角组合很可爱。

    17分钟前
  • 偏要勉强
  • 力荐
  • 霍格沃茨是最好的魔法学校!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 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制作,繁华的巫师街道街道,华丽的魔法学院,黑暗且朦胧的禁林,让人记忆深刻!

    23分钟前
  • 幸存者
  • 推荐
  • 那时候是有多可爱啊,刚接触魔法的种种新鲜和刺激,比起后面的黑暗剧情以及丹尼尔越来越大叔的模样,真是怀念这里啊。

    28分钟前
  • meiiii
  • 力荐
  • 没有长大的哈利·波特还是挺讨喜的,那个奇异的魔幻世界令人神往又危机重重,说实话,系列的第一部挺好看的!!

    31分钟前
  • 护你周全
  • 推荐
  • 花了8年才看完这部电影....

    32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 忠实原著有时候未必就不能打造惊喜。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 还是第一部最可爱了,正太是正太萝莉是萝莉的

    37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 演员最好看的一部。

    42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 披着魔幻外衣的狗屁,电影寡淡无味。跟DND大背景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4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 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与小说,我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烦恼学生时代的“难熬”,当这一系列结束时,再回头看这第一部,有一种“曾当年”的感受,我私以为作者以后再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也不能如当年那样打动人心,毕竟这已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不是吗

    49分钟前
  • 麦垄风来翠浪斜
  • 推荐
  • 第一部是最忠于原著的~而且第一次接触魔幻世界很受震撼~

    52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
  • 当年还是在电影院看的,波特的魔法世界惊艳展开,风靡全球。

    54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 这是一个神奇的电影,这是当时看的唯一感觉!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58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 这部电影是刚上中学过最后一个六一的时候,学校给放的,太久远的记忆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电影精妙绝伦的现,让我第一次对想象中的“魔法”,有了一个具象的观感。虽然那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份感动和震撼。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分院帽,格兰芬多,魁地奇,都是最精彩的记忆!

    60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推荐
  • 小时候的哈利太萌啦!小小的一只~很喜欢他们在火车上的那段,小时候一直能想象有一只会送信的猫头鹰

    1小时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