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众主演合打了一瓶酱油,但菜还是没烧好
这次是豆瓣组织的免费观影活动,作为组织人,我很早赶到影院,欣慰的是友邻们也零零散散得来了,虽然没到齐,但是大家观影的心很真诚。片方来的时候,没说几句之后就开口问我有没有结婚,他的态度很和善,但我心想我有没有结婚和你有什么关系呀才聊几句?他后来的意思是说,这片最好是结婚的夫妻,或是热恋的小情侣来看比较好,很温情,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说实话,我期待极了,准备好了纸巾,也不去洗手间了。
影片开头给人感觉是不错,导演张扬设置的每个冲突点每个铺垫都很乖,让人生不了杂念说不看,也不会有想睡着打鼾的念头。其实在影院看片是很考验人的耐力的,如果影片不好,你只有垂下眼皮的份儿。如果影片优秀,那你会忘记时间匆匆。我回来之后就和朋友说:我打三星吧到四星之间,绑上道德、精神、孝道什么的,它就不会是烂片,但是如果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呢?
那抱歉,我不是电影专业出生,看过的电影也不多,但对比那些细节丝丝入扣,最终又能让我长吁一口气回味无穷的影片来说,这部还不能算是好电影。我给它比较假的简介是,一群老愤青们的老清新。从排练麻将牌那段开始再到后头的公路游,有些镜头的确比较有味道,但是就像扎针灸,始终没让我觉得扎在了那个准确的穴位,只是一直在穴位周围徘徊,隐隐约约的酸麻胀,泪点呢总是来的不是时候,刚准备掏纸巾,音乐就结束了,刚准备拍个照留个念,又觉得拿出手机对好焦又没什么意思了,还有,蒙古包直接画面转到天津那段,速度快得太冲动。
有些细节是很禁不住敲打的,你若仔细看的话,它绝不是现实的,但是我很擅长为这样的电影辩护,影片一开始,个个老人都是容光焕发情绪高涨亢奋的,这点就不大符合暮气沉沉的老人院的风格,这哪是养老院?分明就是幼儿园嘛!可你转念一想,老人们也说得不错,他们一直在对自己表白,对家人对院长表白,但是在遭到拒绝之后,他们就打算背水一战,豁出去了,所以自然统一一条战线,(这点很是闪光,很打动人)就和小孩们的小团体似的,平常无论多么散漫,对打的时候总是特别心急火燎特别想赢,因为目标一致嘛。
我不是老人,我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变老,但是看看我周围的老人,再想想前段时间看的桃姐,张扬明显把老人们年轻化了,或许说他是在借老人之名想要说些什么。那么,把老人们都变成精神病呢?幸好,他怕老人们过于年轻态过于乐活调皮,所以老孙得了膀胱癌,老葛大便失禁?最后老孙演完了超级变变变就功成名就得合眼了?突兀,慢慢偏离了轨道,却又没完全出轨。
完成一次梦想,张扬用的力过了。
影片出现许多大牌,都是主演来的,但大多一两个镜头,甚至有的连台词都没有,让人怀疑ta出现的意义。可是你看看满屏幕的老人,你刹那心就软了,掉牙的、瘫痪的、失忆的、疯癫的、腿脚不利索的、脾气暴躁的,你再看看周遭的世界里,有多少老人,也是这样,辛苦一辈子,操心一辈子,多么渴望也能实现悄然若现的年轻时的梦想,他们大多逞强,其实是那么强烈地希望有人关心与体贴,他们不需要钱,只需要真心对待。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遗憾,因为,当你们在阴阳两相隔的世界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连想念都在牵动着你的每根神经,你到最后悔连怀念都不要去怀念。飞越老人院的片名取得很成功,甚至有让人惊艳的感觉,内容也能对得起片名,但就像是一盘红烧肉,酱油搁了,没放糖,糖撒了,料酒没倒。从头到尾看似不拘小节,实际上用心了,但就是有点大大咧咧。结构紧凑,但太飞扬跋扈。
母亲节就要到了,没必要带老人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请抽出您宝贵的时间,多陪陪他们,有心,每天都将会是老人的节日。每天,都可以排练超级变变变。
本是充满新意的剧情,成也老人,败也老人,因为他们被梦想完全镇压了。少了一味料,生活。
2 ) 我以理想对抗这个世界
首先表个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给了它五星。
看完电影之后我耐心读完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大一部分观众给了不太高的分数,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影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对他们针对此片的批评表示不能同意再多,比如说影片的“理想化”以及各种煽情段子的堆积。这些注定它不能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或者我说得太高了,它甚至不能成为一部杰出的作品。但是这些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看的影片,也不妨碍我喜欢它。
上两个月奥斯卡颁完奖的时候,看了看《纳德和西敏》。跑到豆瓣上一看,这评价非常之高。但是说真的,在《纳德和西敏》的观影过程中我差点睡着。对于这么文艺范的影片,我只能说,我是真的不懂艺术。对我个人来说,我的审美情趣基本上就是只能停留在这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层次上。我觉得感人是对一部影片最好的褒奖。就算一部影片非常具有深意或者在技术上有创新,如果它不能在某些层面打动我,即使我觉得它是部很好的作品,我也不会向其他人推荐。好作品与好看的作品,往往并不是一回事。而我倾向于,后一种。
《飞越老人院》,我觉得可以算是好看的电影吧。影片的整个剧情结构完全迎合着观众,在该煽情的地方也使劲煽情。影片开始十多分钟之后,我几乎可以把后来的所有剧情全猜到。但是就是这样的俗套和预想之下,影片的后半段还是让我几度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管烂俗不烂俗,能让我专心致志看下来,又能感到我的影片,我就是喜欢的。如果观影的时时刻刻都要想着艺术价值或者直指现实什么的,这样也真心太累了。
《飞越老人院》绝对绝对不是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如果以现实的指向性来评价它,那么它肯定只能是一部不合格的电影。老人院的情况,想必你我都多少了然于心,理论上来说不会存在这样一群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老人,更别说他们还能揣着满怀的梦想去踏上舞台。老人院的生活,《桃姐》也许才是真实的反映:一群神智有些失常的老人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面等待步入死亡阴影,又或者半身瘫痪一般地斜斜依在扶手椅上,流着口水看着眼前人来又人去。香港老人院尚且如此,我们天朝的呢,你我都懂。
《飞越老人院》让我想起了台湾的一则广告,讲一群老年人不顾年事已高,带着朋友及妻子的遗照,骑着摩托车环岛,最后去到海边看日出。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个视频,打出的广告词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谁也没有办法给出,或许它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我们活着的意义本身。回到影片,一群老年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最初想把它称为理想,后来想想好像理想仅仅是其中一个老人的,剩下的人更像是为了走出老人院,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而设法偷走出老人院,去“超级变变变”的舞台表演。就在这样一场路途和表演的过程中,化解了家庭几代人之间的怨结。从上面简短的描述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部影片是两条线串起来:一是一群老年人追寻自己的价值,二是家庭伦理叙事。严格地说,第一条是明线,第二条是伏线。
这一群老人的激情其实完全是年轻人情感的投射。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做出的努力,不正是年轻人也需要的吗?朝九晚六的城市流水线的束缚,何异于老人院?拿我身边来说,有不少朋友在工作郁闷的时候都会想要辞职或者要一个长假,过一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举动,我觉得和冲出老人院至少在初衷上有很大的相似。再看看这一群老年人,充满着活力,岁月在他们脸上刻满皱纹,却完全看不出对他们心理的影响。这一群老人,让我感觉到纯真得像是一群孩童,他们几十年的过去仿佛也在时间洪流中被冲刷干净。如果把这些演员换成十来岁的少年少女,剧情都可以完全不用改,(这样的话这群孩子的出走就可以以帮助一个患病的孩子实现愿望为目的,同样完全可以推动剧情。)就变成了一出《飞越孤儿院》。这样的人物不免有些理念化和模式化,但是看着这样的一群人,不知怎的,总觉得很愉悦。或许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年轻的影子,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去追寻,难道还要真的到老来拖着沉重的身体再去看这个世界?
另外说说这部电影的段子的堆积。比如院长和钱先生说起,仔细一算,大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已经很少很少;比如说“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这样说教一般的现成段子在某个程度上证明了编剧和导演能力的不足,但是我还是被这些段子感动到了,特别是“麻雀”那一段。好桥段不怕用,用得好,它就已经成为了电影本身的一部分了。
电影中最大的缺陷也许是父子两代矛盾的消弭显得很唐突,我甚至没有看出感情的拐点是在什么地方。所以在家庭伦理叙事这条线上,实在说不得是成功的。而这一点,于整部电影来说,我个人认为算是瑕不掩瑜吧。
镜头也是这部戏不得不提的地方。在他们离开老人院去天津城的那一段,路边的景色让我有种仿佛是在看美国电影的感觉。大片大片的金黄色原野,蜿蜒的河水,映衬着蓝天和白云,还有牛羊徐徐行走。在海边看日出那一段,一群老人并排着坐在沙滩上,初生的太阳映红了海水,老周就在这样的安详的景色中枕着老太太离世。生命的浮与沉在这一刻交汇,宁谧之间流露出的情怀无法用言语表达。镜头还特意给了老太太几个大特写,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和眼神却都清纯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沧桑的岁月仿佛完全被遮蔽。这毫无疑问是理想化的,但是,我喜欢这样的想象。生命总是得有对美的想象和追寻,才能美好而温暖。仅仅是那几个特写,都已经打动了我。就像我喜欢看动漫一样,美好的想象是我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
最出乎我预料的,是配乐中那首“白龙马,脖铃儿急”。这音乐第一次在影片中响起,那欢快又明晰的节奏,让我不禁笑出声来。后来一群老人站上舞台正式表演的时候,这首歌又响起,可是情景已经完全不一样,配上这么欢快的儿歌,又让人觉得无限的唏嘘。这样一首歌,又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再一次印证我的观点,这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作品。
最后重申一下,这部电影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但是我依然非常喜欢它。它借着一群老年人来讲述了一个本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故事。总结起来其实七个字足以概括了:
千金难买一回头。
3 ) 每个老人都是一本书
当我送走外公外婆的那一天,我才明白那是他们给我上的最后一堂课,他们在用最后划的这个”句号”告诉我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规律。我想我会记住”麻雀的故事”,也更明白了理解、平等对于老人有时候比同情和呵护更重要。所以无需用那么学术观点的去评价这个片子,但凡家里有老人的、但凡经历过与老人分别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因片子触动到一些内心深处的感情,这就够了。
4 ) 燃尽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
尽管今天是母亲节,但影院也只给这部好片排了一场(而且还非黄金时段),200多个座位稀稀疏疏仅坐了10来个人。人虽少,观影时却大都感动得哭了,不时能听到抽泣声。陪父母去的我泪点较低,100来分钟的电影,泪腺几乎没消停过,忘带纸巾,只手频频抹向眼角(这时看向老妈,发现她也是一样的动作)。对现在的很多成年人来说,老人们真正需要什么,似乎我们很少关心,连已经挤压得足够短暂的陪伴时光,都往往习惯性地“错过”。记得电影里老人院的院长这样问其中一位老人的家属,“你有没有算过这样一笔账:以你我现在这样的年龄,各自的父母活得再健康也就还有20年的生命,但你我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却远比这个少,总共加起来只有十几天,一想到和他们在一起只剩下二十天不到的时间,我就……”老人们需要的当然不是金钱,也不是被放在老人院里得到医护上的照应,他们只需要我们抽空去陪陪他们,听听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对于“飞越”了老人院的这些老年人来说,应该是“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才适当吧。他们的笑容,真的挺美的。在我看来,好的电影不必深刻,道理有时候是越简单越好,直白明朗如抬头向西所见之夕阳,几许感动是余晖对我们身心的照护。让人感动、引人自省,这样的一部电影,足矣!
5 ) 人性也
看了这片,想起一个故事。
在盗墓行业里,需要俩个人合作,一个挖地洞钻到墓穴中,负责将宝物放在外面放风者用绳子吊下的篮子里,可是经常有放风者见财忘义,拿到宝物后将地洞堵死,而一个人享受花花世界去了。
为了保险期间,慢慢的发展到了父子去挖墓的模式,可是还是有的儿子见利忘义堵死老子的事情发生!到最后,改成了:儿子在地下拿宝,老子在外放风。堵死人的事情于是有少发生了。
这就是人性也!父母多不会抛弃儿女,而儿女常常不想要父母。
这正是人性!
6 )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你看,这电线杆上是什么呀?
儿子说,是麻雀。
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电线上到底是什么呀?
儿子抬头看了下,说,不是告诉你是麻雀吗?
于是,父亲又问:你看这满天满天的,都是什么呀?
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仍,大声斥责到:你是不是脑子有病呀,都告诉你几遍了那是麻雀!
父亲从怀里掏出一本日记。
说:二十多年前,我抱着你,也是坐在这里,你问我,那是什么呀?我说,是麻雀。你又问我,那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会飞的小麻雀。你一连问了我几十遍,你越问,我越是高兴。
儿子哭了。
如果你看入殓师会哭,如果你看泰坦尼克会哭,如果你看到别人的故事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情定今生,请带上你的父母去看这部电影吧。因为有一天,父母也会变老的。
如果你看别人的故事都会哭,也请带上五十年后的自己去看这部电影。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哭成毛线了T﹏T
推荐一首歌,古巨基,爱的太迟。
充满人文关怀和浪漫主义的优秀国产电影,有许多年没有看一部电影看到泪奔,《TITANIC》也没有!老葛深夜啜泣着洗床单;草原上讲诉的父子故事;老人最后带病坚持比赛和真情告白,没有媚俗的煽情和大起大伏的交响乐背景,简单的语言和画面,统统戳中泪点。中途的公路画面也是亮点。2012必看电影。
在以票房论成败的今天,导演还能坚持关注社会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片实属难得,令人钦佩。看看片中的老人,思考未来的我们。每当看到有贾凤森的镜头时心里又是安慰又是酸楚。
国产类型片,虽有抄袭嫌疑,但还是鼓励下。关注老龄化,接地气!
诚意之作!感动!人物设置和景色都好。
老人们的演技叫人叹为观止,不愧是有生活的人。剧本没有刻意煽情,把社会现实问题提到台面上来讲,需要莫大勇气。
勉强及格,张扬可能是目前大陆导演里手法最好莱坞的一个了,从矛盾设置、叙事节奏、人物形象上全是好莱坞主流的做派,他的片子很顺滑,也很成熟,当然也很俗
小成本 但是挺温情的~~~
浪费了好题材,真让人难过。学不会克制感情,台词写得太白,第六代自始至终学不会内心张力的流畅表达,多流俗于人物表面,情节发展与剪辑没有走心,导致一种尴尬的脱节。与桃姐相较,孰高孰低观众一看便知。感情铺太满,最后懒散的特写升格彻底击碎了我的耐心。张杨,你能上点心不?第六代的原地踏步。
《飞越老人院》看得人心平气和偶尔还一乐。张杨是个好人,这是他的电影一贯追求:善意温情;何况这些和蔼老人、戏骨,可能上银幕的次数会一次次减少。用通俗老套的方式包装太过理想化的故事,也许不被精英人群赏识,但是每天习惯于看通俗电视剧,早晚去参加广场舞的大叔大婶爷爷奶奶们一定会喜欢。
看过三部讲老人院的电影,桃姐文艺,彩虹老人院欢乐,只有这部最接近生命本原。略显煽情与说教,但许多情节设置也很活泼有趣。能有心来关注孤寡老人,这份情怀在内地电影里总是好的。就像关山老人院门口大红色的墙字: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PS:我的泪点竟是当草原上响起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
实在没被感动,又生硬又突兀又刻意的情感,反正不够自然就对了!
这是群老顽童 他们有过人生的大起大落 但是仍旧开心地活着 由于题材相似 与【桃姐】相比在所难免 这样的美好养老院不是随地都有的 让人只会温情哭哭 实际很少 给四颗星 毕竟我们是现实
一群老年人的遗愿清单,最美夕阳红
又是一部关怀老人暮年的片子。少了些凄凉的晚景,多了些温暖的情怀。被儿女遗忘在老人院的老人们,用着自己的方式重拾生活的乐趣与勇气。片子杂合了不少类型元素,喜剧、温情、公路,老人集体出逃的部分尤为喜欢。结尾很戳泪点。
UME给的免费提前观影,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部电影。包含了非常多的元素:老人晚年问题、亲子关系、友情、公路电影、生命理想。其中关于老人的生命状态有很好的诠释,而公路电影这一元素也非常出彩,这绝对不是电影,而是对你价值观和行为的叩问
saturday night
人物塑造多,但有些老人性格特点不突出,明显酱油,但总体还不错
看完点映场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可惜,可惜了导演的情怀和勇气,可惜了一批老辈儿的演员,可惜了那么美的景色。都被导演的浪费了。
0410@万达内部看片会
公路上的那段,风景好美啊~!感觉公路部分应该再多些故事,从宁夏到天津,一路上应该会有很多预料不到的事发生的,片子里面的感觉,有点太“轻松”了。这个片子看得一整个厅的人都是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的。我是在出字幕的那会儿眼泪流得最多。年轻一辈的都可以去影院看一看。打四星是包含感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