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王中王

    大陆剧大陆2001

    主演:罗嘉良  黄海冰  蒋勤勤  尤勇智  李明启  杨光  谢润  李涓  刘文治  蒋林静  

    导演:张筠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王中王 剧照 NO.1王中王 剧照 NO.2王中王 剧照 NO.3王中王 剧照 NO.4王中王 剧照 NO.5王中王 剧照 NO.6王中王 剧照 NO.13王中王 剧照 NO.14王中王 剧照 NO.15王中王 剧照 NO.16王中王 剧照 NO.17王中王 剧照 NO.18王中王 剧照 NO.19王中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7

    详细剧情

      此剧所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段传奇故事。剧情大纲以寻找十八位将军金颅为主要线索(传说中的十八金颅故事是,三国时期以关羽为首的十八位将军战败于东吴后,头颅均被孙权割下献与曹操,后孙权心生悔意,为对天下交代,也为安抚十八位将军之英魂,令天下能工巧匠以纯金铸造十八颗金颅与尸身一同下葬。打开墓穴的钥匙是一对赤兔玉马),这批传说中价值连城的宝物引起了无数人的觊觎,明争暗夺、腥风血雨,上溯至两代人之间展开,伴随着恩怨情仇纠缠期间,但最终为了民族大义,冤家又变成了朋友,一起并肩作战。剧情悬念重重、柳暗花明,集武打、推理及感情戏于一身,且具有很多搞笑元素。

     长篇影评

     1 ) 久不见海报

    现在影院海报不是印刷就是喷绘写真,省事也清楚。过去整这玩艺儿不易,是门手艺。

    工厂电影院,画海报照例由工会负责,可是遇到难度大的,就得请我们学校教美术的王老师帮忙,那可是画过连环画的高手。

    “王中王”海报贴出来,贝尔蒙多歪着嘴一脸坏笑,三个大字虎虎生威,帅极了。“王中王”迅速成为流行语,现在叫酷,俺们小时候叫“摆!”,时在83或84年,俺上初中。

    从瓦尔特到加里森,老外电影里打架都一个架势,慢到极点的摆拳和勾拳,右摆拳击中下巴,左勾拳目标小腹,中拳后即刻昏倒。和中国功夫一比,笨到不行,但是拳拳到肉,扎实。

    想起个问题,那时候的海报照着什么画呢,估计是预先有小样吧。

     2 ) 王中王

    1916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正在欧洲的天空中上演。这场对决的双方,一个是法国的王牌飞行员乔治,一个是德国的优秀机师贝克曼。或许正如影片中两位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飞行员一样,在历史上,作为近邻的法国与德国,它们的关系永远都是既紧张又和谐。公元814年,有着“欧洲之父”美誉的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去世,享年72岁。随着查理大帝的离世,曾经盛极一时的法兰克王国也随之土崩瓦解。而王国的分裂却诞生了现代欧洲三个大国的雏形。其中东法兰克王国成为了今天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则变成了法国,而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是今天的意大利。从这点来说,德法两国算得上是同根同源的兄弟。
    可虽说是兄弟,但由于有当年那一档子分家的事,所以两兄弟间一直以来都暗自较劲,加上两国一衣带水,所以平日里的磕磕绊绊总是少不了的。在历史上,两国之间屡有战事,也互有胜负。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法国被德国打了个落花流水,也让两国的积怨达到了顶点,从而也就为影片中所说到的一战埋下了伏笔。
    二十年的岁月匆匆流过,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6年的时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乔治与贝克曼,这对当年的冤家对头如今早已不再翱翔于蓝天之上。乔治退伍后做了一名出色的拳击教练。而贝克曼则继续着自己的军旅生涯,成为了德军的一名高级将领。谁都没有想到,整整二十年没见的这对老朋友会因为一场盛会而重逢,这场盛会就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如今提到柏林奥运会,许多人都会想起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赛场内的焦点,一个是场外的风云人物。这个赛场内的焦点是美国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1913年出生在美国南部乡村一个贫寒家庭的欧文斯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运动天赋,然而因为肤色的原因,他在国内一直饱受歧视。但是,顽强的欧文斯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训练。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之前,他已经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短跑运动员。1936年的柏林,注定要成为这颗“黑色闪电”爆发的舞台,在这届奥运会上,欧文斯一举拿下四金,成为柏林夜空中最为闪亮的明星。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跳远比赛中,身为黑奴后裔的欧文斯力克东道主选手卢兹•朗,让弥漫于整个奥运会期间的“雅利安人种优越论”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欧文斯在赛场上大放光芒,可能最为之耿耿于怀就是这届赛事真正的幕后主使希特勒了。说起希特勒,也曾参加过当年这场激烈无比的一战,在《王中王》的一开头,他的身影也曾经一闪而过,只是当时他不过是德军阵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而已。1914年,25岁的希特勒以志愿兵身份加入德军巴伐利亚步兵第16团,任团部传令兵。这场战争没能让之前默默无闻的他就此一战成名,不过却让希特勒看到了另一条人生之路,那就是政治。1922年,希特勒在慕尼黑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纳粹党,从此踏上了他的法西斯之路。经过长达十年的打拼,1933年,希特勒终于成为了德国总理,掌握实权,成为了国家的第一号人物。上任后的希特勒大肆推行自己的反犹、反共、独裁主张,而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则成为了他鼓吹自己政见的最好舞台。为了更好的耀武扬威,希特勒甚至找来了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女导演里芬史塔尔为这届奥运会拍摄了纪录片《奥林匹亚》。这部纪录片当年虽是出于为希特勒歌功颂德的目的而拍摄的,却真实记录了那场盛会的全貌,成为了后世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而在《王中王》里,交代柏林奥运会的部分,所使用的正是当年《奥林匹亚》中的影像片段。
    在带领队员前往柏林参赛的火车上,乔治偶遇一位名叫西蒙的犹太孤儿。西蒙自小父母双亡,此次去柏林乃是去投奔他的祖父祖母。天生热心肠的乔治决定帮帮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没想到,当他们来到柏林时,一场风暴正等待着他们……
    自从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实权之后,希特勒那颗妄图征服全欧洲甚至全世界的野心也随之一天天膨胀起来。在希特勒一生所犯下的诸多滔天罪行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莫过于他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就在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的同一年,纳粹政府解除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和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1935年以后陆续通过的《纽伦堡法案》等官方文件更是陆续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到了1938年,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曾经掌握着德国经济命脉的犹太人至此社会地位降到了最低点。希特勒伸向犹太人的魔爪并不仅仅针对普通民众,包括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著名作家茨威格在内的众多犹太名人均在当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以至于被迫远走他乡。二战开战后,希特勒更是公然开展了对犹太人的大清洗,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共屠杀了600万名犹太人,约占当时全球犹太人总数的五分之二,仅是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屠杀了110万名犹太人。在这些人当中,不乏与片中的西蒙年龄相仿的儿童,不幸的是,这些身陷囹圄的孩子们没有西蒙这样的好运,更没有遇到乔治这样的热心人,他们最终一个个或倒在了纳粹的枪口下,或倒在了集中营的毒气室内。
    在乔治的帮助下,西蒙和他的家人们如期团聚。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继续留在德国已无可能,外逃避难才是唯一的方法。就在乔治为如何出逃一筹莫展之际,当年的死敌贝克曼出现帮他解决了这一难题。贝克曼利用自己德军军官的身份,成功帮助西蒙一家坐上了离开德国的汽车。好友重逢,难关度过,一切似乎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是故事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乔治和西蒙一家人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奥地利,也是希特勒的母国。然而正所谓天不遂人愿,正当乔治一行人即将踏上奥地利的领土时,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却将他们逮到了希特勒位于德奥边境的山间别墅中。而迎接他们的,竟是希特勒的姐姐安吉拉。
    法国人浪漫的天性举世闻名,可法国人的尖酸刻薄同样举世闻名,面对着曾经把自己打得满地找牙的希特勒,《王中王》可是狠狠涮了一把。影片中的安吉拉不仅丑陋无比,更有意思的是居然扮演她的演员竟然与希特勒是同一个人,这种男扮女装无异于是对这位昔日魔头最大的讽刺。不过嘲讽归嘲讽,在基本的史实上,这部影片可一点没说假话。年轻时的希特勒的确曾经迷恋过比他大六岁的姐姐安吉拉,可惜后来安吉拉嫁给了一个小公务员。后来希特勒执政后,也的确把丧父的安吉拉接到了自己的山间别墅当管家。不过安吉拉还是在1936年选择嫁给了一位建筑学教授。心灰意冷的希特勒只能把对姐姐的爱转移到外甥女的身上,以至于他和安吉拉女儿吉利后来发展出了一段不伦恋情。当然,这段破事儿都是后话了。
    在收音机里,乔治听到了自己的弟子折桂的喜讯,而他也带着西蒙一家成功死里逃生,从希特勒的老巢中安全脱身。二十年前,身为飞行员的他证明了自己是天空中的王者。二十年后,身为拳击教练的他不仅带着弟子拿到了奥运冠军,还顺便狠狠羞辱了一番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如此一来,说敢说这个大鼻子的男人配不上王中王的称号呢?
     

     3 ) CCTV6电影频道今年重播

    CCTV6电影频道一周海外精彩晚间档今年国庆假期特别编排,今天北京时间22时20分将重播80年代我们中国进口法国、德国联合摄制的优秀故事片通过我国审查当年允许在国内各地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的并且在国内影院银幕上特别标注中文译制片名《王中王》当年国语普通话配音译制版,本片当年是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发行的,国内底片拷贝加工是由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的🇨🇳🇫🇷🇩🇪🎞📽📺🔊📡

     4 ) 讲究

    演员很帅,很美,很幽默,穿衣很讲究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5 ) 大萧条和第三帝国的建立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

    随着1929年的开始,美国似乎日趋繁荣。美国工业生产指数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1925年=100),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上升到126。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家伯纳德·巴鲁克于1929年6月写道,"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即将大幅度地向前发展。"1929年秋,耶鲁大学教授欧文2费希尔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象是持久的。"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

      这种自信证明是毫无道理的;1929年秋,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跟随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造成这一意想不到的结局的一个原因似乎是严重的国际经济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大规模地成为债权国时发展起来的。英国在大战以前已是债权国,但它将来自海外投资和贷款的收入用来支付长期的入超。相反,美国通常是贸易顺差,而且由于国内政治原因使关税保持在高水平,这种贸易顺差被加大。此外,20世纪20年代,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至1924年间从192400万美元增加到449900万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有好几年这种不平衡因美国在国外的大规模的贷款和投资而被抵消:1925年至1928年间,美国平均每年的对外投资总额达11亿美元。当然,这种情况最终加强了不平衡,不可能被无限期地继续下去。由于支付款到期,债务国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某些经济部门,尤其是农业受到了损害。此外,有些国家感到必须拖欠欠款,这动摇了美国的某些金融公司。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租税和生活费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减少。1910年,每个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时,已低于30%。农村的这种贫穷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当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六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产量的增长率为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最后一个因素。当时,许多银行是单独经营的,有些银行缺乏足够的财力来战胜金融风暴。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由于1929年投机热渗透经济,使得一些商号和银行放弃正常的预防措施,去从事投机性质的冒险活动,因此,银行业的这一弱点变得更为严重。

      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下降了40%,而且,除了少数几次股票价值有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持续了三年。在这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下降到22,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降到8%。国民经济的每个部门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失。在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550万辆汽车,但在1931年,它们仅生产了250万辆。1932年7月,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时,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们在国外的短期贷款;不用说,这产生了种种影响。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的、最有声誉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整个欧洲大陆引起了一片恐慌。7月9日,德国丹纳特银行也跟着这样做了,随后两天里,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放假;柏林证券交易所——伯尔施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1931年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两年后,美国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

      工业和商业的崩溃与金融世界的崩溃极为相似;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0年的86.5、1931年的74.8和1932年的63.8,共下降了36.2%。在以前几次危机中,最大的下降数是7%。世界国际贸易的衰退更为急剧,它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还应该指出,在过去,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是7%,出现在1907-1908年的危机中。

      这些经济上的大变动引起了种种相应重大的社会问题。最严重、最棘手的是大规模失业的问题,这问题已达到了悲剧的程度。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法国由于农业与工业较平衡,受影响最小;这个国家的失业人数从未超过85万,不过,这一数字并不包括农村地区相当大的未充分就业的人数(东欧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的情况更是如此,在这些国家中,许多工人离开城市,回到已人口过剩的村庄,与他们的亲属共患难)。

      如此大规模的失业大大降低了各国的生活水平。即便是富裕的美国,也广泛地存在着苦难和贫穷,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当时受托负责救济的是一些资金不足的私人机构和地方机构。这是一个排队领救济面包、寻找施粥所、退役军人在街角卖苹果的年代。成千上万的男人,甚至还有些女人,从东岸到西岸来来回回地"偷乘火车",希望找到工作,或者只是因为无别的事可做。更多的人则离开了得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的干旱尘暴区,前往加利福尼亚,正如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愤怒的葡萄》中所描写的那样。

      在英国,由于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中长期存在着失业,这时的形势变得更糟。整整一代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在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希望找到工作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痛苦地将他们无目的的生活称作"活地狱般的生活"。另一些人则放弃了希望,变得听天由命起来:"任何人现在找到工作的机会都不会比爱尔兰抽彩中奖的机会多些"。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也许最悲惨的是东欧农民群众的命运。虽然他们以往一向过着仅能糊口的生活,但1939年对一个颇能代表东南欧的地区——南斯拉夫德里纳地区所作的调查报告揭示,219279个家庭中,有46.4%的家庭没有床,54.3%的家庭没有任何种类的厕所,51.6%的家庭是以泥地为地板。从人的方面来说,这意味着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希腊的婴儿死亡率(一年每一千个活产婴儿的死亡数)分别是183、144和99,而德国、英国、荷兰的婴儿死亡率分别是66、55和37。

      如此大规模的社会混乱必然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即便是资源丰富、有着政治稳定这一传统的美国,在这些年里也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思想和骚动:由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组成的补助金大军;专家政治——赞成专家治国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发展成农业上的静坐罢工的农场假日;主张重新分配收入的各种建议,其中包括要求丰厚养老金的《汤森计划》;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休伊·朗的"分享财富"运动,等等。政治动乱的另一表现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而来的"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使种种极端主义运动归于无效。

    这几年中,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发展大体上与美国相同。这两个国家虽然都遭到了政治风暴的袭击,但设法在其传统制度的范围内经受住了风暴。英国工党于1929年6月开始执政,但它几乎立刻就遇到了向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的问题。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公司正收回它们的短期贷款,并拒绝考虑新的贷款,除非英国政府采取某些节约措施。

    1931年8月,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屈服于这些压力,同意解散他的工党政府,领导一个新的国民政府。事实证明,这一政府与劳合·乔治1916年至1922年的联合政府一样,仅仅是为托利党的统治装门面,因为保守党人在内阁中仍占多数。虽然新政府的组成是为了挽救英镑,但它立刻放弃了金本位制,于是一英镑的价值从4.86美元降到3.49美元。1932年采取的保护关税和对帝国成员国采取的限额优惠贸易待遇是与过去的又一决裂。三年后,年老多病的麦克唐纳辞职,让位于斯坦利·鲍德温,因此,英国这些年实际上是在保守党的统治下渡过的,虽然联合政府名义上依然存在。

    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左派在1932年的选举中获胜,激进党领袖爱德华·赫里欧如在1924年那样在社会党人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个内阁。这-次,这个左派内阁同样因不断增多的财政困难而逐渐遭到破坏。激进党人和社会党人在如何对付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无可挽回地分裂了。赫里欧仅执政了6个月,随后的其他4位总理也在短期内相继让位。

    1933年12月,最后的较量随着斯塔维斯基丑闻的败露而到来;斯塔维斯基是一个俄国出生的法国公民,他伙同一家地方当铺发行欺骗性债券,据谣传,许多重要的官员和政界人物与此案有牵连。极右翼团体趁机在街上挑起骚乱,企图推翻共和国本身。尽管他们未能做到这一点,但的确迫使内阁于1934年2月辞职。一些保守党内阁相继执政,但没有一届内阁能治好国家的根本弊端。

      更引人注目、更决定命运的是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大萧条也直接地、决定性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种种政治事件的进程。1919年,随着《魏玛宪法》的正式通过,这里建立起一个西方式的共和国。在第一年中,这个新共和国除要对付君主主义者卡普在柏林的叛乱外,还得对付共产党人在巴伐利亚和鲁尔的起义。动乱持续到1923年,这时,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因赔款纠纷占领了鲁尔。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席卷全国,消灭了各阶层的储蓄金。只是由于1924年《道威斯计划》的议定和法意从鲁尔的撤军,德国才终于开始安定下来。在以后几年中,德国接受了《洛迦诺公约》并加入国际联盟,它的经济也因美国的大量贷款而不断好转。

      大萧条给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使五分之二的劳动力失业,使另外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当时的政府是一个中间偏左的联合政府,由社会党人赫尔曼·米勒总理领导,而总统则由年迈保守的战争英雄保尔·冯·兴登堡担任。同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内阁一样,德国的米勒内阁也因如何解决大萧条造成的失业和其他问题方面的争论而逐渐遭到破坏。左派赞成增加失业救济,右派则坚持削减经费和平衡预算。后者的方针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支持,因为赤字财政的基本原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没有被制定出来。1930年3月,米勒内阁被迫辞职,从那时起,德国由中间派和右派的政党统治。

      起先,海因里希·布吕宁组织了一个联合政府,布吕宁是中央党的一位冷酷、严厉但却聪明、正直的成员,他所博得的是尊敬而不是友谊。这位好心的爱国者的悲剧在于他为德国的民主政体挖掘了坟墓。由于缺乏议会中多数议员的支持,他向宪法第48条求助;该条款授权总统在紧急时刻颁布各种法令,这些法令具有法律效力,除非遭到国民议会多数票的明确否决。实际上,国民议会的确曾投票反对最初的紧急法令,但布吕宁通过说服兴登堡解散国民议会、下令于1930年9月举行新的选举进行了反击。布吕宁预计中间派和右派的各种政党会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使他能以正规的议会方式治理这个国家。然而,选举却表明希特勒的国社党已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力量在兴起。

      阿道夫·希特勒是奥地利海关一位小官员的儿子,早年曾去维也纳,渴望成为一名画家。由于缺乏才能,他靠从事各种最卑贱的工作来糊口,过了5年悲惨的生活——这是据他自己说的,似乎言过其实了。他的悲惨境遇——不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出来的——连同毫无疑问的职业上的失败一起,有助于解释他这时所获得的热烈的信仰:仇恨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憎恶议会制政体,蔑视富裕的资产阶级及其"颓废的"文化。希特勒从维也纳流浪到慕尼黑,在那里,于1914年进巴伐利亚团服役。虽然他在战争中作战勇敢,曾三次负伤并荣获令人羡慕的铁十字勋章,但显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因为尽管他专心服役,却也只升到下士为止。然而,在军队的这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军事训练为他提供了他以往一向所缺乏的辨别方向的能力。

    战争结束后,希特勒转而猛烈反对新魏玛共和国。"我认为现在的德国既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也不是一个共和国,而是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国际猪圈。"1919年,他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一战斗组织,不久便成为该党的领袖,即元首。在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人的煽动性演说之后,他和陆军元帅鲁登道夫一起参加了1923年在慕尼黑举行的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暴动。这场暴动被警察轻易地镇压下去了,希特勒被关押了9个月。当时,他35岁,他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一部夸张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在书中,他发泄了对民主政体、共产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还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德国怎样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君主"。"种族纯净"是取得这一胜利的关键:"一个在种族被毒化的时代里致力于培养其最优秀的种族成分的国家,总有一天会成为全人类的君主。"

      从狱中获释后,希特勒继续从事鼓动工作,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在1924年12月的选举中,他的纳粹党仅获得14个席位和908000张选票,在1928年5月的选举中获得的席位和票数则更少——12席和81万张选票,即总票数的2.6%。1930年9月的选举是一大转折,当时纳粹党获得了107席和6407000张选票,即占总票数的18.3%。这些似雪片般飞来的选票并非来自工人,因为社会党和共产党在1930年得到的席位比1928年时还多13席。希特勒这时正从在猛烈的经济风暴中拼命寻找避难所的各种中产阶级分子那里得到他新发现的支持。

      纳粹党的政治纲领为小职员和破产的商人提供了安慰和希望。它要求废除不劳所得和"利息奴役制"、使所有托拉斯国有化、对大企业实行分红制、对高利贷者和奸商处以死刑。同时,它还向所有爱国的德国人保证要砸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要迫害犹太人;犹太人不但被污蔑为从事剥削的资本家,而且被污蔑为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应该强调指出,希特勒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为这一政纲奔走游说,但反应却极小。大萧条是使他的政治命运起变化的直接的、首要的原因。在人们感觉到这一政纲的全部影响以前,希特勒被大多数德国人看作是一个爱高谈阔论而又毫无危害的狂热者;而当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失业时,他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爱戴的元首,因为他为他们的不幸提供了替罪羊,为个人和国家愿望的实现提供了行动纲领。

      由于1930年9月的选举,纳粹党使其在国民议会中的代表人数从12人增加到107人,从而成为这个国家第二大政党。这一意想不到的结果逐渐破坏了德国的议会制政体,因为它不但剥夺了布吕宁所渴望的中间派-右派联盟的多数票,而且剥夺了曾在米勒领导下执政的中间派-左派联盟的多数票。因而,布吕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得依靠总统的法令来制定所有必需的法规。他对兴登堡的依赖程度在他提出分散东普鲁斯地产的法规时得到了证实;兴登堡总统本人就是一个容克地主,他坚决反对这一法规,并迫使布吕宁于1932年6月辞职。

      新任总理是弗朗茨·冯·巴本,名义上是中央党的成员。实际上他是一个反动贵族,被人们恰当地描绘为"一个文雅、仁慈、温和的无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聪明绝顶的笨蛋"。他所领导的那个软弱的联合政府仅得到国民议会的微不足道的支持,因此,他于1932年7月举行新的选举,希望加强他的地位。然而,纳粹党却成为最大的获胜者:他们的选票猛增到13799000张,即占总票数的87.4%,他们的席位也猛增到230席。而且,这些进展是在使右派和中间派的各政党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因为,与1930年相比,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席位加在一起实际上增加了2席。

      希特勒这时成为全国第一大政党的首脑。在与兴登堡总统的谈判中,他要求完全的行政权。"你提出这一要求是什么意思呢?"兴登堡问道。希特勒回答说:"我就是要求得到与墨索里尼在进军罗马后所行使的同样的权力。"兴登堡拒绝了,对这个他所称呼为"波希米亚下士"的人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议会制政体这时已行不通.既然纳粹党人和共产党人都不会加入联合政府,这个政府就不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1932年11月,巴本又举行另一次选举,企图打破这一僵局。这次,纳粹党人丢失了200万张选票和在国民议会中的34个席位,使他们的议员人数减少到196人。虽然他们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政党,但他们不再能假装成未来的不可抗拒的潮流。的确,纳粹党领导人突然感到恐慌。希特勒的副手约瑟夫·戈培尔在1932年12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整个组织极为消沉。缺少资金不可能使事情做得很好。元首在旅馆的房间里来来回回踱了好几个小时。显然,他是在苦思冥想。……突然,他停了下来,说道:'如果党一旦崩溃,我就立即开枪自杀。'可怕的威胁,极端的沮丧。"

      不到两个月后,这位想要自杀的人成了德国的总理。这一惊人转变的一个原因在于德国工商企业界领导人这时给了纳粹党以大量的财政援助,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纳粹党崩溃,这几百万张选票可能转到左派手中。1月4日,希特勒会见了科隆的银行家库特·冯·施罗德,从那时起,戈培尔所抱怨的"缺乏资金"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另一原因在于当时柏林的政治被人看作是阴谋诡计的泥淖。兴登堡这时已年老体衰,每天只能神志清醒地工作几个小时。他被说服解除了巴本的职务,任命库特·冯·施莱谢尔来接替巴本;施莱谢尔甚至比他的前任更狡猾。

      施莱谢尔决定试用蛊惑人心的方法。他取消了巴本对工资和救济的削减,恢复了分割东普鲁斯地产的计划,并通过政府制定的农业法规着手调查地主所得的非法利润。地主和商人都满腔仇恨地指责他,并把兴登堡拉了过去。施莱谢尔很易受到伤害,其原因与布吕宁和巴本先前易受伤害的原因相同:不能在国会中组成多数。1933年1月28日,施莱谢尔被迫辞职,两天后,希特勒成为一个由民族党人和纳粹党人组成的联合内阁的总理。

      6个月内,希特勒就已根据他关于种族和领导权的思想,将整个德国组织起来。3月5日,继前所未有的宣传和恐怖主义运动之后,一个新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了。纳粹党人得到了288席和550万张选票,但它们仍然只占总票数的44%。当议员们聚会时,希特勒宣布共产党人的席位无效,然后,与天主教中央党做成一笔交易,由后者给予他足够的票数,于1933年3月23日通过《授权法》。《授权法》给了他长达4年的以法令进行统治的权力。但到1933年夏时,他已在实际上消除或控制了德国人生活中所有独立的成分——工会、学校、教会、政党、交流媒介、司法系统和联邦各州。早在1933年4月22日,戈培尔就在日记中写道:"现在,元首的权力在内阁中完全占支配地位。将不再有投票。元首个人决定一切。所有这一切的取得比我们所敢期望的要快得多。"

      希特勒就这样成为德国的主人,而且正如他不断自夸的那样,是通过法律上的合法手段当上德国主人的。大萧条使他的胜利成为可能,不过,这决不是不能避免的;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由于其他因素的结合,其中,包括希特勒本人的才能、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提供的援助和他的对手们的缺乏远见——他们低估了希特勒,未能作为反对派联合起来。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了,他死得正是时候,使希特勒能把总统和总理的职权合为一体,由他一人掌握。第二个月,纳粹党代表大会在纽伦堡召开,希特勒宣布:"德国今后一千年的生活方式已被清楚地确定。"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在将1932年的国际形势与诺加诺时代的国际形势作比较后说道: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张伯伦所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就是大萧条及其各种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洛迦诺时代的各种国际协定,尤其是关于赔款和战争债务的国际协定,已无法实行。不久就变得很明显;各国政府由于被不断衰退的经济和日益严重的失业准到崩溃的边缘,已不能履行几年前所作的承诺。

    1931年7月,在胡佛总统的倡议下,各强国同意延缓偿付所有政府间的债务。这种延缓偿付表明,在协约国间的种种债务和赔款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尽管胡佛一再重申不存在这种联系。第二年夏天,在洛桑会议上,各强国虽然不是在理论上但在事实上完全取消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同时,结束了对美国的战争债务的支付,虽然在以后几年中作过几次象征性的支付。因此,赔款和战争债务这一棘手的老问题终于被大萧条释放出来的经济风暴扫除了。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为转变这一趋势人们做了各种尝试,但都没有成功。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始于1932年8月的裁军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20个月,但与经济会议一样没有成效。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渐渐逝去,各国都将越来越多的力量用来重整军备。事实证明,这一趋势是不可能停止的,因为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此外,大萧条对社会造成的破坏和伴随而来的失业给人们以极大的伤害,因此,各地民众都欢迎新的工作,哪怕是军工厂里的工作。很可能没有一项措施能象给绝望的失业者以工作的大规模的重整军备一样,使希特勒为其人民所爱戴。

      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按照这一学说,失业和普遍存在的苦难是由生存空间的缺乏引起的。少数几个幸运的国家夺取了所有的殖民地和人烟稀少的海外领土,使其他国家没有维持其人民的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明显的出路是扩张,必要时可使用武力,以纠正过去所遭受的不公正行为。这就是所谓的"穷"国反对"富"国时所使用的论点。

    大萧条除破坏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外,还同样地、不偏不倚地破坏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由这一事实看来,上述论断显然是似是而非的。不过,生存空间的思想起了使"穷"国的人民团结起来、去支持各自政府的扩张主义政策的作用。它还为那种公开宣布其目的是为穷人提供食物、为失业者提供工作的侵略提供了表面上看来合乎道义的正当理由。实际上,即使在"富"国中,也有某些人接受了这些理论解释,为随之而来的侵略进行辩护。甚至连一些不愿轻信这些似是而非的推理的西方政治家有时候也不得不因国内的紧迫问题而对侵略行径视而不见。20世纪30年代中,公然违犯《国联盟约》的做法之所以能一再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西方领导人首先须予以往意的是那些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

      引起张伯伦于1932年所说的"猜疑"、"恐惧"和"倒退"的各种势力的结合就是这样。在随后几年中,这些势力完全破坏了已于20年代达成的和解,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6 ) 希特勒与卓别林

    出不去门的假期在家被老爸忽悠着看的,说是当年和虎口脱险并驾齐驱的姊妹篇,看完到豆瓣上一看就这么几个人看过,满脑子就这?

    非常一板一眼的传统喜剧片,依旧在拿希特勒开玩笑,他易怒神经质,在歇斯底里之中透露着的不是野心而是愚蠢,大家好像都已经习惯了把他塑造成一个傻瓜,仿佛这样才可以解心头之恨,才可以政治正确。

    最后一段拿希特勒姐姐开玩笑的时候感觉有点残忍,人家长得丑吧,但好歹是元首的姐姐,总不能有个男人抛媚眼她就上去倒贴吧,不过好像这已经成了希特勒一家子应有的模样,愚蠢而又滑稽。

    就这样吧,谁能想到七十年后的今天,希特勒变成了卓别林呢。

    说到这想起在上海开的一场孟京辉的话剧,叫希特勒的肚子,就是讲一个人在希特勒和卓别林之间往复的故事,看来把他们俩联系在一起,早就已经有了。

     短评

    我一直记得电影里柏林奥运会开幕式礼炮轰死鸽子的一幕~~

    7分钟前
  • YanLuo
  • 推荐
  • 和《虎口脱险》同一类型的,小时候看过印象颇深,甚至经常把两个片子的片段搞混,童自荣的声音一出来就认出来了,整个电影都显得冷艳高贵了哈哈

    8分钟前
  • 王不甩
  • 推荐
  • Enemies varies from evil to friend, according to your perspective.

    9分钟前
  • heng
  • 推荐
  • 意淫无国界,比抗战神剧还神,连元首都被耍了。但不得不承认这片真是经典,确实很好看。幽默风趣加正义感。将军又帅又仗义!

    13分钟前
  • cilei
  • 推荐
  • 一个纳粹军官为了帮一个犹太家庭逃跑而手忙脚乱的滑稽,这个画面也暗合加瓦利耶的话:愚蠢的事不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就变得不愚蠢了。什么是正确其实我们心知肚明。我还是很喜欢一直惦记着问问希特勒“阿道夫,你还记得我么?”的罗森布罗姆中尉:)PS:又见拜仁的皮裤^^(这种时候都不忘慕尼黑风情)

    16分钟前
  • 享受阳光的葵
  • 推荐
  • 贝尔蒙多居然就老了。。。

    17分钟前
  • Ex
  • 推荐
  • 比虎口脱险差点,但是也极搞。

    20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 现在看来好老的片子;稀罕贝尔蒙多这个法国最丑的美男子胜过阿兰德龙,太美好的事物不属于我;希特勒竟然有这么一个极品姐姐......

    21分钟前
  • 翟墨子
  • 还行
  • 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仍可被视为《虎口脱险》的姐妹篇。在丑化敌人这点上,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水平几乎不相上下,但是不要忘了,法国人的丑化并不是丑化德意志民族,而仅仅是丑化希特勒和那些冥顽不化的反犹分子。反观中国人的丑化呢,恐怕就不仅仅是军国主义者了吧,那可真是对一个民族彻头彻尾的攻击。

    26分钟前
  • deus
  • 推荐
  • 小学四年级时,弃学在家思过。爷爷奶奶在一日早上带我去电影院看此电影,欣喜之情难以表达。如今两老均已不在,每每想起,心中感慨,故放五星,以纪念。

    29分钟前
  • 123456
  • 力荐
  • 能把自己当年被操的历史拍成喜剧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法国。请不要认为中国这样做是因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法国人也不是因为浪漫情怀。战争喜剧容易被人接受,但是战争本身就是严肃的,少拿喜剧来哄晃人心,喜剧是麻醉人心,勿忘国耻还提个蛋?

    31分钟前
  • 黑骨精
  • 较差
  • Everything was prefect enough to be dream in someone's heart

    36分钟前
  • Mr.Mc
  • 推荐
  • 以一颗并不沉重的心讽刺希特勒的典型法国喜剧。@金鸡百花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 好鼻子面霸拯救一家七口的故事。影片里的奔驰老爷车很漂亮,小熊也很可爱,最亮点的还是元首的姐姐。不会开飞机的法国佬不是好拳击教练,囧...

    41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 好久都没看过上影厂配音的法国片了

    42分钟前
  • 夸克逐日
  • 推荐
  • 古老的喜剧片 上译配音不错 年代久远了,看了一大半我才想起来 虽然我之前就认为肯定看过 拿希特勒开涮 好雷啊 囧

    43分钟前
  • 推荐
  • 下了个11G的高清上译配音版,发现了几个细节: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犹太人参加德国军队。2、法国运动员在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希特勒行了纳粹礼。3、希特勒和他的姐姐是同一个人饰演的。

    44分钟前
  • 都督
  • 力荐
  • 营救犹太人的法国喜剧片,希特勒被整的够惨

    4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 今天下午有10个人在豆瓣标记了这部电影,可见都是在CCTV-6看的,那我就是第11个。我这个月托人买了7部达内兄弟的电影,今天有4部要看,我昨晚三点睡的,今天下午三点才起来,所以就错过了,我打算赶19:00点的一场,我本以为下午4点出门应该一路畅通无阻,谁知道燕顺路那个堵啊,1小时移动了2公里,无奈我只好下车,去星罗城吃了顿呷哺呷哺,感觉羊肉不好吃。司机说到北京要3、4个小时,所以我放弃进京了,也就是说我今天四部电影一部没看上,真是造孽啊,等于白白浪费了240元钱,真想把自己揍一顿,太可恨了。一天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血淋淋的教训,我也不想免费送人,因为票根可以兑换周边,也不知道明天去百老汇能不能把今天的票取出来。【CCTV-6】

    4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 找了好久的下载 原来看过N次了- -

    48分钟前
  • |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