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剧了,2018年看,应该算是怀旧了吧。之前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就仅限于徐峥和张庭主演的《跨越时空的爱恋》。
是啊,这部剧真的很悲,如果真的能穿越,朱允炆穿到现代社会,似乎倒是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了。
我写这篇影评,想换个角度,谈谈几个年轻人的教育问题。
这部剧里一共有四对亲子关系,按照成功程度依次排列,沈玉娘荷花第一,方孝孺朱允炆或者马皇后皇太孙第二,华师傅华大柱第三,沐王凤凰公主最差。
在沈玉娘与荷花的相处中,沈玉娘能做到处处为荷花考虑,如荷花上吊后为顾及荷花的声誉和日后在皇宫如何自处,去求马皇后准其二人出宫。在荷花得知朱允炆出事,心神恍惚后沈玉娘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一直照顾和陪伴荷花。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在宫里,还是在宫外,沈玉娘都教给荷花很多道理,同时也以自身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荷花。不管是在该剧的明朝初年,还是在该剧的创作年份1998年,到现在2018都很久很久了,即使如此,沈玉娘的话,放到现在来看仍是三观非常非常正,值得品味的。沈玉娘教给荷花的不仅仅是谋生技艺,更多的是自立自强、乐观从容的心。
朱允炆算是排第二位吧。父亲早逝,母亲没什么存在感,奶奶马皇后、老师方孝孺、爷爷朱元璋三人贯穿在他的生活中。
奶奶马皇后,算是那个时代女人中的翘楚了,即使是在老年,她也给了朱允炆慈爱和鼓励。老师方孝孺,在朱允炆父亲朱标去世后,给朱允炆以启迪,讲了很多人生道理,开启了施行仁政思路的可能。朱允炆也是在这两人的影响下,以他懦弱迟疑的性格还能够在他在位的短短几年间施行仁政,赢得民心。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甚至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永远是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朱允炆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从很早开始,他就是以退让来作为他唯一的保护的方式,这显然与他所在的地位和身份不符,换句话说,退让不应该是当权者保护臣子和百姓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制衡。所以说,朱元璋作为他的前任,作为把皇位交接出来的人,他做的工作不够。他这个前任就只是作为一个爷爷,想着要疼爱孙子,把一个光滑的权杖交给孙子,让他治理国家的时候更容易些,基于此原因,朱元璋在刚立了皇太孙的时候,就抓紧时间将那些开国老臣找各种理由一个个清除掉,他以为这样就不会再有老臣在朱允炆继位后倚老卖老给他找麻烦,朱允炆的执政生涯就畅通无阻了。他却没有想到,真正的真空是不会存在的,一派被铲除后,其实就是给另一派壮大和一家独大的机会。与其铲除一派,不如留两派力量同时存在,两股力量互相较量,在此期间皇帝作为幼主正好可以掩人耳目并发展自己的势力。比如唐明皇时期,安禄山和杨国忠斗法的时期,正是太子党李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时候。
第三对和第四对,华师傅和华大柱,沐王和凤凰公主,这两对很像,都是很失败的例子。相同点是都被长辈认为还是个孩子,2018常听到的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啊”,所以华师傅之前不教给华大柱武功后来教了,为什么不教为什么教,并不曾告诉华大柱原因(如果是沈玉娘对荷花,早就会把道理讲给人听了);所以华师傅得知朱允炆二人身份并决定送他们去南方也不告诉华大柱,从头到尾都瞒着;所以沐王收留了朱允炆却不告诉女儿凤凰公主他的身份反而说是表兄,沐王决定助朱允炆复位起事也不告诉凤凰,只是简单安排她去峨眉山游玩,朱允炆的身份从头到尾都瞒着。这两个被从头到尾都瞒着的可怜人啊(凤凰甚至到底都不知朱允炆的真实身份,到死都不知父亲为什么要让她去峨眉山游玩只是以为不被疼爱了人生不值得所以自杀了),你说他俩是不被爱吗,谁能说华师傅不疼华大柱呢,华师傅本来还打算把人送去南方后和华大柱一起去找荷花,谁能说沐王不疼凤凰呢,凤凰说不嫁,沐王哪怕冒着欺君的风险也同意了。可是,为什么还是酿成这二人的惨剧呢,原因其实就是,虽然他们被爱,但是他们感觉不到被爱。是的,感觉不到被爱,华大柱凤凰都是单纯的人,一个自幼失去双亲一个自幼丧母,他们的人生中也没有方老师沈玉娘对他们讲道理启发人生,在华师傅稍有不如意就对华大柱非打即骂的时候他感觉不到爱,在沐王得知凤凰对朱允炆表露情意后对凤凰恶言恶语予以责难并要求她上门道歉的时候她感觉不到爱。爱,真的不仅仅为他着想,庇护他就可以的,更应该有如沈玉娘之于荷花,方孝孺之于朱允炆一样的讲人生道理,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奶奶马皇后之于朱允炆一样随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还有,不可或缺的是,想要孩子成人,就首先要把他们作为一个成人来看待,保护他们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实情,教给他们看清形势,和家里人一起承担分担,过程中也就学会了自我保护,拥有了保护他人的能力。
�0�0�1;�
转载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3619304263607.html
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名为“清君侧”,实则是篡权夺位。所以他势必会将朱允炆给杀掉,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顺利坐上皇位。试想一下,如果朱允炆还活着,那么他清君侧完毕之后,是要返回北京去呢?还是要留在南京呢?
所以,此时立志要当皇帝的朱棣,自然会将朱允炆给除掉,以绝后患。不过,朱棣并不会立即除掉他,而是会先逼迫他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然后再将他软禁,最后才将他处死。
为何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朱棣只有分这三步走,才能稳固自己的皇位!
小时候看了一点,觉得很沉闷,年幼的我不是什么过人之人,没学习过这些知识前,对古诗词根本没有任何兴趣,自然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也吸引不了我。
草草回顾了一下,发现能找到与大明宫词,少年天子顺治里类似的感觉,人生的虚无缥缈。
对女主荷花的塑造,与大明宫词的成年太平公主一样,让我无法忍受,为什么要把自己所有的精神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
少年朱允文的新婚之夜,那个脸圆圆的妃子是金铭吗?她好美啊,新婚之夜怼太子,这段看得挺爽的。成年的太子妃演员妆容,有刘诗诗那种清冷寡淡幽怨之感,就是看起来就知道她很苦,就知道她没法再怼人了,没了攻击性,没意思。
少年朱允文与荷花也很好看,但女孩子身上的装饰太日系了。女主的师父特别美,特别是脸型。
绝代双骄里的慕容九姑娘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公主,最后自尽那段,又联想起来章子怡卧虎藏龙的结局。我真希望公主能拿起刀剑乱武,像九姑娘那样一心攀登武学高峰,不问世事,无心情爱。而不是柔弱楚楚的只能喊爹,尽孝道,对男主痴情。公主与父亲告别,长镜头里,她孤身一人站在红墙内,这个场景是我梦中有过的,今日追本溯源于此。
此剧里的一片枯荷,斜阳,window桌面等,意境还是不错的,喜欢片头曲的悠远。
荷花是一个多么有自我的艺术形象啊。坚定的自我,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而朱允炆是多么一个没自我自我被裹挟无力无能好人的艺术形象啊。原因是在于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吗。可爱情真的有理可讲吗?还是只是因为有缘遇见,初见的吸引欢喜,此后的执着与习性,从中得信仰,得自我。得我执。台词和服化道(景)、画面都很有风格,方孝孺泛舟,真的国画一般的影像语言,还有无数编曲不同节奏贯穿的"你侬我侬"。果然历史(长时间)塑造的文化比政治的联结更紧密绵长,但最终可能还是会被政治的力量所切割,划开口子,文化进入,像歌里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塑,文化是人与人没有国界的触碰交融,最终是人与人的面对面。无论是关于情,还是关于政治与人道,关于自我,都很经典的一部剧。
经典好剧
去年考研闲暇看到的片子,仿佛把我拉回了500年前夕阳残照下的森森宫城。很爱此片的布景和配乐,有一种浓浓的戏曲风,也暗合了本片戏说的定位。邱心志的表现可圈可点,眉宇间都透着忧郁和惆怅。还记得花了两天看完全剧,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你侬我侬他煞情多”的调子。
极其好看
是某台的午夜播放,连剧名都不知道,只知道两个小人儿。此剧应该已成心中的白月光,无处描画的悲凉。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一段BGM和主角的经历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记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
拧巴的邱心志和他的倒霉皇帝系列,温柔脸。
记得儿时第一部看的邱心志的戏,很不错
补标:这种气节和风骨,现在已经拍不出来了~
暴露年龄了,但是这部剧是我儿时的白莲花,非常优秀的古装剧,用诗意隽永的手法,以明初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建文帝和他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从童年到少年的情感、经历和磨难。尤其是小建文和小荷花童年时期的剧情,真的太美,也太悲伤。全剧从始至终笼罩在浓浓的忧伤里,说不出的压抑、悲凉,至今回想起仍然能瞬间进入那种忧郁的气氛中。永生难忘。剧中配乐也非常具有古韵和诗意。
此剧男主演邱心志在新剧《雪中悍刀行》中演的剑神李淳罡很出彩,令我想起这部很多年前看的优秀剧目,当时邱心志还是青年演员,但气质卓然,文戏细腻动人,演技相当可以
烂,的确是台剧的水平
丘心志真心长了张温柔脸 那会看只赶脚这片子比较压抑...
十几年前被邱心志的建文帝惊艳过
我至今难以理解,为何当年看此片时为何浑身被雨淋过似的,冰凉透了,要知此片布景很简单,也没有大场面。也许与当年我当年的心境有关?真是很让人颓望的片子
记忆中是一直飘雪的寂静宫院。文弱的建文竟然让孩提时代的我喜欢了邱心志。
宝国叔的朱标演得不错!笑的方式跟后来的作品都不一样啊。这版朱棣演技差,配音也差。
风格不一样的剧,只记得里面有很多空镜头,小时候没看懂,有时间再看看
纠结的演员邱心志,纠结的帝王之旅,我童年看得那个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