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百心百匠

    综艺大陆2017

    主演:李亚鹏  李泉  柯蓝  许亚军  李艾  马艳丽  孙楠  老狼  吴晓波  喻恩泰  孙冕  

    导演:王昊中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百心百匠 剧照 NO.1百心百匠 剧照 NO.2百心百匠 剧照 NO.3百心百匠 剧照 NO.4百心百匠 剧照 NO.5百心百匠 剧照 NO.6百心百匠 剧照 NO.13百心百匠 剧照 NO.14百心百匠 剧照 NO.15百心百匠 剧照 NO.16百心百匠 剧照 NO.17百心百匠 剧照 NO.18百心百匠 剧照 NO.19百心百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6

    详细剧情

      用匠心讲述匠人故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在湖南卫视、优酷、芒果TV等平台播出。著名媒体人孙冕,携手李亚鹏、孙楠、柯蓝、许亚军、李艾、李泉、喻恩泰、吴晓波、老狼、马艳丽等名人明星,拜师民间非遗匠人,躬身俯首,身体力行感受传统技艺不传统的魅力。虔诚探索,用心思考。节目用最真实的故事和画面,探寻最有效可行的传统文化传承之路。

     长篇影评

     1 ) 不让传统工艺变成历史,不让民间匠人师出无徒

    由孙冕发起的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可以说是他在创办《新周刊》、发起“关爱抗战老兵”等活动之后的又一次创举,把唐卡、皮影戏、造纸、宫毯、夏布等等这些被人遗忘抑或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以“真人秀”的形式呈献给观众,是一次有机尝试。回复工匠传统、回到民间手工艺,是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在追逐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之后,身心疲倦时一种温润、舒缓的生活方式,这个纪录片不仅限于此。

    此前对传统手工艺的概念不是来自于教科书,也不是来自具体生活,而是来自像台湾的《汉声》杂志,中央台的《留住手艺》节目,日本作家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一书等媒介和资料,借由这些材料,才开始转过身去审视生活空间里,那些吃住用行里每日出现的什物,哪些消失了,哪些正在消失,回忆面前显然有心无力,《百心百匠》正是给回忆赋予可以收藏的温度,可以留存的技艺。

    《百心百匠》的“匠”字,让我对过去生活再次回顾,木匠、鞋匠、泥瓦匠、补锅匠、石匠、铁匠、劁猪匠……这些在小时候理所应当地出现生活里人群,随着经济发展,日常生活中工业化生产的生活工具的普及,渐渐消失,老去在人海,这个节目出现的匠人,显然要更文雅,更接近艺术品,接近中产阶级趣味的,但是他们本质和我小时候所认识这些“匠”一致,都是为生活细节服务。

    在全民提倡工匠精神的时候,“匠”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呢?《百心百匠》给了我一些启发,“匠”对每个人的具体意义就是,把自己手上活计做精、做巧、做漂亮,沉醉于其间,不断琢磨精进,甚至做成一件可以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这个要求可能偏高或者是奢望,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了“匠心”,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他就会沉静、沉醉,摒弃心中的浮躁、狂傲,内心自带光泽,这可能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活着的修为。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无用的,自说自话的,一档讲古、讲工匠的节目如何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是一个现实难题。《百心百匠》的创新是把节目做成了一档准“真人秀”节目,每一集孙冕老爷子都带着明星,走街串巷、翻山越岭去拜访手工匠人,并且明星向工匠拜师,虚心学习这门手艺,为古拙的东西通上现代明星的电,这在传播上已经是很有意思了,而且这些明星也能沉住气,去真学,真做。

    许亚军、柯蓝、李亚鹏、李艾……在片子里都发挥得挺不错,不做,不闹,专心学东西,听老师讲工艺,自己还亲自动手学,挺难得。

    毕竟节目时长有限,所选素材有限,《百心百匠》带给我的冲动还在于,看了节目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就想起书架上摆着买了很久的《天工开物》《考工记图说》《长物志图说》《闲情偶寄》等古籍书目,忍不住拿出来翻一翻,好像就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磁场里头,小时候觉得古画里除了人物、山水,还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绫罗绸缎丝帛锦绢等等都非常好看,以为只是画得好看,实物一般,原来很多出自匠人的东西,不但好看,还好用、耐用。

    生活用品的工业化大生产把现代制品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它所提倡的是快节奏的生活,然则造型、工艺千篇一律,本质上快销、易损,脆弱而冰冷,因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注入匠人的心气,使用者也只是仅仅把它当成工具,很难产生感情。手工作品可能和它是相反的,提倡的是农业时代慢的生活,一件物品从诞生到使用,到损毁,旷日持久,每一幕都是生活场景,是充满了感情色彩的故事。

    如何不让传统工艺变成历史,不让民间匠人师出无徒,也许是一个真命题。

    如果以有用和无用去讨论一门手艺存在必要性,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主义的残酷无情,而其实,传统工艺也并不是现代工业的对立面,两者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比如赋予工业设计人性化的匠心,定制化的打磨,赋予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一样的展示平台,可能两者能实现互补,就像现代的房子里装实木打造的家具,会让人觉得踏实,爱坐沙发的人也可能喜欢太师椅,开现代豪车的人也可能喜欢古风古物,这是《百心百匠》这样的节目值得看下去理由之一。

     2 ) 李亚鹏去造纸了,你猜胡歌会被派去干什么活儿?

    今天换口味,豆子给大家推荐一部让人慢下来的综艺——《百心百匠》

    - 辛苦了,这辈子 -

    千年不腐的纸张,你见过吗?

    首期节目,孙冕和李亚鹏便开始了这“蔡侯纸”的探访之旅。

    刘晓东是古法造纸的传承人。

    他将造纸匠人召集在一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这门最纯粹的手工技艺。

    上山寻找造纸的原材料,忍受百余公里山路的颠簸。

    掌握这门国粹技艺的,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

    头发花白,耳朵也有些不好使,却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具。

    当制作人孙冕握着这双粗糙的、像枯枝一样的手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在这门伟大的技艺和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传承者面前,相信大家和豆子一样,也愿意做一个虚心的孩子。

    (注:孙冕,《新周刊》创始人,著名媒体人。

    刘晓东老师顶着巨大的压力,只为纯粹地做着一件最正确的事情。

    精通长安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的老艺人张逢学老人,一招一式,都带着大侠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不仅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更是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变迁。一张古琴,只有选用上好的木材,精心打造,才能使之准确地奏响每个音符。

    苏州的吴门大师裴金宝弹奏起古琴,颇有古人的潇洒气度。

    中国十大斫琴师张建华,专注于老琴的修复,将古琴的脉络研究透彻。

    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还有人愿意踩着吱吱呀呀的织布机,用一丝一缕织成一块布。浏阳夏布第五代传人谭智祥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两个女儿,续写了第六代的新故事。

    周小寒老师精良的宫毯手艺,将极具中国特色的图案融入华丽的作品中。

    240个工作日,16平方米的作品,放到国外任何一个博物馆或艺术馆中,都能成为镇馆之宝吧!

    一幅唐卡的完成,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仅仅是“开脸”这一个步骤,就对画师有着严格的要求。

    张彦先生用手中的工具和砖造出一件又一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作为中国的特色产品赠与世界。

    - 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

    节目一开始,一位女设计师便告诉大家。这类起源于中国的“蔡侯纸”现在叫做“日本纸”,并且以昂贵的价格远销海外。

    这十分坚韧的纸张,经历了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凝结着老祖宗的智慧。如果无人发扬光大,继续冠以其他国家的名字,是多么大的损失。

    两张琴在经历了四百余年间的沧桑后终于相会,是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是文化的传承。

    当说起两张古琴只能相聚一晚便要各奔东西,再次相见也不知何时。裴金宝老先生眼眶红了,掩面哭泣,心中的情感难以言说。

    看到这里,豆子也不禁鼻子一酸,被这份赤诚之心感动。

    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传承者们难以坚持下来。老人们说起来,既心酸又无奈。

    抄纸技术传人的孙子,今年19岁,从小跟着家人学习造纸工艺。他内心的迷茫,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一代的迷茫。

    五岁萌娃从两岁开始学习砖雕手艺,像模像样地做着一件事情。

    敞开的传承之门,终有一天,热爱这些传统工艺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 遇见它还不算晚 -

    这部综艺,枯燥吗?

    好像是有点。

    因为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吊胃口的剧情,没有流量小生,更没有让你哈哈大笑的游戏。

    但是这部综艺,值得看吗?

    当然值得。

    因为总有一个场景震撼你的内心,下一秒你就可能被感动,当真正入迷之时,你会忘了自己。

    浮躁的时代,人们总需要一个慢下来的契机。

    这些匠人,生活在一个与匆忙的我们平行的时空里,过着与世独立的生活。透过镜头,我们感动,感慨,更多的是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正如李亚鹏针对那位19岁继承人的思考一样。

    “这个手艺该不该流传下去,那不是一个农村孩子该考虑的事,而是我们要想的事。他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像同龄人一样去大城市闯荡。”

    当一部综艺能够潜心记录他们的生活,能够多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引起大众对他们的关注度,我们都应该为这个节目疯狂打电话。

    更何况它还能够尝试着为这类工艺的发展创新提出建议,也足以成为与同类节目相比的一个闪光点。

    最后,根据官方消息,第二季孙冕老先生邀请了胡歌、黄晓明、姜文、陈坤、胡军等明星,你们猜他们会被派去干什么活?

     3 ) 是否应该保护传统文化,不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按照《圣经》的理论,今天全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俗和文化,其实是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妄图建造巴别塔的结果,是神对人的惩罚。

    然后,人类的战争年代,开始降临。

    曾经和几位搞金融的朋友说到方言保护的问题时,朋友们的观点认为,方言没必要刻意去保护,因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蚕食和同化,是最理所当然的历史衍化规律,当某种语言不再被市场所需要,任其自然消逝就好,书同文车同轨,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做法。

    在全球一体化高歌猛进的时代里,以上完全附议《圣经》价值观的言论,实际上是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心中都拥戴的观点。所以,在联合国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14年的今天,世界语言的消亡速度,仍然以平均每两周一例的频率,在不断推进着。至于语言以外的其它形式的文化的消亡数字,我没有找到具体数据,但我有理由相信,情况只会更悲观——因为当一项文化没有被官方成功收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的时候,它们早就已经陨落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的一个事实就是,关于非遗,无论怎样抢救,都赶不上它们消失的速度。

    我相信,这个社会很容易就会达成几个共识:

    1、我们是需要保护文化遗产的;

    2、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上,是做得不够的;

    3、我们应该用更大的力度去保护文化遗产;

    基于这些共识,截止到201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录入了36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国务院甚至还分四批,一共记录了1372项非遗名录。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名录上的名字,除了看到一串串不同符合的组合以外,便再难以发掘出什么意义了。

    对于湖南卫视最近在其黄金档推出的这部探寻中国工匠精神以及其背后的隐士故事的大型纪录片《百心百匠》,在网上出现了一个有很意思的讨论:传承这些快将消失的技艺,到底有没有必要?

    可见,当一项技艺,不是以“文化遗产”这种抽象得来而又带点高大上的模糊概念出现,而是以一种具象化的画面和故事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我们对待它们的看法,就失去了很多浪漫化的空间了。

    传承这些技艺到底有没有必要?不但在网络上,乃至在节目中,几个明星嘉宾也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其中齐羽嘉作为一名新生代的95后歌手,在经历夏布世家传人历时数天的言传身教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当然很有必要。

    但作为“环境大使”,多年来一直走在文化保护事业最前线的李亚鹏,却在和蔡伦纸继承人——他亲自拜师承认的老师傅相处了好几天后,说出了令人深思的感悟:这个事情我做了这么多年,今天突然产生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想法——任何技艺,如果这个社会不再需要了,就让它消失吧。

    这么让人悲伤的结论,可能恰恰是真正的文化保护工作者面对历史巨轮时最深刻的感受。

    近200年以来,人类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化速度,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工业化所解决的,是人类最迫切的生存问题;而如果没有流水线作业技术,根本就不可能承托地球今天70多亿的人口。没有这样的市场,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便利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些维系着我们能够好好地活着这里的系统,任何时候,都没理由是当我们在怀缅过去时应该被批判的对象。

    而保护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立场,一句口号,就能够完成的事。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可以将这些已经存在了数百上千年的文化技艺,成为支撑今天这台世界机器运作的其中一根螺丝,一块齿轮和一份组件。只有这样,它们才不至于仅仅成为小清新们在伤春悲秋时用来彰显的工具。

    难能可贵的是,《百心百匠》这个节目,居然不单只是拍了几个画面,说了几个故事,还真的尝试为这些工艺投入市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孙冕在夏布传人谭智祥家,带走了几块成品,交由服装设计师用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结合夏布的特性,制作出了几套衣服。虽然只是一种试水式的尝试,但这个动作,理应成为今后同类节目的思考方向。

    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引用名人来唤醒大众对民间技艺的关注这种方式。在网上还有一类针对《百心百匠》的评论很有意思——认为应该“踏踏实实得拍成一部追寻匠心的纪录片”,而没必要采用明星走访的这种方式。

    我觉得那些声音,就和那些永远只有口号,但永远想不出门道的人一样,虽然不屑一驳,但很值得展示出来以供娱乐。

    想想李亚鹏针对那位19岁继承人的思考——这个手艺该不该流传下去,那不是一个农村孩子该考虑的事,而是我们要想的事。他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像同龄人一样去大城市闯荡——就应该能明白,这些继承古老技艺的匠人们,并不是像武侠小说中,可以不吃人间烟火,隐蔽在桃园中无花无酒锄作田的仙人,他们每一个,都需要为了生存而努力,每一天,都面临着要不要放弃这门手艺的抉择。所以,只要能够再一点点,引起大众对他们的关注度,再多的炒作,也不为过。更何况,到目前为止,这个节目都是很平常地记录艺人和匠人的互动而已。

    总而言之,我想表达的是,我完全同意为了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球化,一体化和工业化,也可以为了生活便利,就语言、文化、风俗和生产方式订立标准。但另一方面,人类应该永远都保护多元化,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结晶和成果。我觉得这两点应该都是无可置疑也无需置疑的事实。

    至于怎样才能让那些被遗忘的技艺融入我们今天的生活,才是值得我们去头痛的问题。

     4 ) 高而不冷“慢综艺”:湖南卫视《百心百匠》以众心之力重现中华手工艺之魂

    文|话无缺(珞思影视研究组)

    动辄说到“匠人精神”,国人大多想到的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职人”,他们对痴迷一生的手艺,有着近乎自负的自尊。流传甚广的还有瑞士钟表工匠,在窗外数百年高山草甸风景不变的汝拉山谷,他们安静而优雅打磨每一个零件,最后将这份时光雕琢的不朽,穿戴到世界舞台的时尚前沿。

    当下的我们,身处一个快到飞起的国度。然而,伴随我国经济已经从追求高速度迈向了追求高质量,“工匠精神”恰逢其时成为深情的呼唤。那么,中国的工匠精神长什么样?

    11月20日起每周一到周四19:30,湖南卫视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带着“以众心之力重现中华手工艺之魂”的美好诉求,浓情上线。第一期节目关注“蔡侯纸”,笔者就被八旬老人一双枯枝一般的手戳中了泪点,《百心百匠》节目出品人孙冕也是眼含泪光,“是他用这双手去琢磨我们古人传下来的这份家产,给我们来能够琢磨到那份将会丢失的文明。”

    如果说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湖南卫视用生活态度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分享引领了“慢综艺”的潮流——那么在笔者看来,如《百心百匠》一般高而不冷的“慢综艺”,则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唤醒意图,不仅想要激发一份现代哲思,感悟“慢下来”的敬天畏人,对抗日渐泛滥的浮躁,更希望让年轻视野和古老技艺深度联结,作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力探索。

    拂去尘土尽是心痛:

    千年不朽的“蔡侯纸”

    居然变成了“日本纸”,在意大利卖得特别贵

    蔡侯纸、古琴、唐卡、浏阳夏布、武夷山岩茶、宫毯、皮影戏……这些凭借老祖宗的智慧衍生出的绝技和工艺,却在当下面临着被碎为瓦砾的危机。

    手艺人如何生存,技艺如何传承,这些鲜活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解读?

    著名媒体人孙冕,一手创办了新锐杂志《新周刊》,并在57岁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4岁之时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他要当“中国的柳宗悦”,用镜头记录中国的100位匠人,并邀请100位明星一对一亲自去寻找和拜师这些匠人,以深度体验的方式亲手触摸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而不是纸上、书上看到的。这样,才会在生命里留下烙印。

    节目开篇聚焦“蔡侯纸”。令人心痛的是,如今它被冠以“日本纸”热销海外。明明是《天工开物》里都有记载的中国发明,缘何在西方国家这种卖得十分昂贵的纸张,却被冠以了他国的名字?因为一位女设计师的疑问,许多观众的心里也为之一沉,“卖得特别贵,说明它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这珍贵的古法造纸技艺为什么在中国却面临失传呢?”

    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摆在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守的警报,再次拉响。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造纸面前,蔡侯纸堪称“千年传奇”。李亚鹏透过节目告诉大家,“这个纸千年不腐,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是可以提到千年的?我觉得是很难得的。”现代纸张,时间久了会脆,大致需要经过蒸皮、踏碓、切番、打浆、抄纸等36道主工序和72道小工序生产出来的蔡侯纸,十分坚韧,即便捏成一团,一两天之后也能自己舒展开来。

    可就是这么令人称奇的国粹技艺,因为造纸术的传承者们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对古法造纸的未来信心不足,导致技术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除了头发花白的古稀和耄耋老人,别说年轻人了,六十岁、五十岁、四十岁的都没有。

    这些在岁月的长河里代代相传下来的古法技艺里,涌动着太多让人肃然起敬又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孙冕拜访过的苗寨里,绣娘们把彩色的丝线缠在马尾上,一针一线绣出精美绝伦的马尾绣,但耗时半个月的心血,却只能换取几十块钱的微薄收入。于是她们只能选择放下绣花针,去大城市里艰辛打拼,为家人去搏一个更现实的未来。

    很心痛不是吗?传统技艺的未来,手工匠人的未来,为何一同变得如此暗淡?拂去尘土,洞悉这些技忆的过往时,它给观众带来的是自豪和自信——对比当下的窘境,油然而生的是直击心扉的震撼和深思,“挽救”的终极主题呼之欲出。

    赤诚之心躬身俯首:

    用匠心讲述匠人故事

    期待从“老”到“新”的丰富链接与激活

    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然不能在岁月里沉默甚至消失。想让它们真正活起来,“源动力”的激活按钮,在于年轻人身上。

    湖南卫视牵手《百心百匠》的背后,有一重不容忽视的因素:众所周知,湖南卫视“青春向上”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借力头部卫视的强大传播力和青春号召力,《百心百匠》正在期待一场从“老”到“新”的丰富链接与激活。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王旭波表示:湖南卫视一直在努力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本次结缘的《百心百匠》这档节目,更有两大特色:

    一是《百心百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工艺大师,关注民族最质朴,最本原工艺的留存。这个题材不是最独特,但是这个要素组合非常独特,吸引了一大群自带流量的明星名人加入这个节目,而且他们不是简单地作为节目的一个名片,而是深度体验,亲身拜访。 二来,《百心百匠》正是属于湖南卫视引领最新一波创新潮流的“慢综艺”节目。《百心百匠》在每周周一到周四,在《新闻联播》后播出,连续一个多月。说它慢,不仅是节奏,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沉淀下来反思自己,反思我们这个民族的这样一种慢。湖南卫视希望这档节目和其他推出的慢生活节目,能够互相呼应。

    的确,传统技艺不能只是被供养、被展览的化石,他们需要借助新鲜的途径和载体,流淌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使用价值,激活审美价值,否则就只是一次浅尝则止的瞻仰和巡礼。

    笔者认为,《百心百匠》怀着“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来”的巨大诚意,切实作出了对中国传统技艺传承之路的积极探索。

    在知识普及层面,《百心百匠》在明星嘉宾和传统匠人之间,在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之间展开沉浸体验的深度对话。

    历时一年,辗转北京、西藏、福建、江苏、陕西、湖南等地,孙冕携手李亚鹏、李泉、孙楠、柯蓝、许亚军、李艾、老狼、喻恩泰、吴晓波、马艳丽,分别向10组非遗匠人拜师学艺,一对一向民间匠人学习传统技艺,揭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力图让大众知道:它们是如何一路从岁月里辗转千年,历经风雨,颠沛而来。

    为了寻找到最适合制作蔡侯纸的原材料,李亚鹏跟随着师父上山伐木,却不慎被马蜂蜇到了。钻心的疼痛之后的麻木,是造纸匠人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苦行僧般的单一和枯燥,却在非遗技艺里练就出武侠功夫一般的曼妙。

    切番之前,造纸匠人一段武侠风似的扎腰带,竟把李亚鹏真心迷住了:“看到我师父扎腰带这两下动作,把腰带又解开,重新绕了一圈,往里一塞,再一按,那一瞬间觉得他精气神是合一的。好像一个将军一样,光芒四射。”手起刀落之间,尽是扑面而来的力量之美。

    在技艺传承层面,《百心百匠》不仅要让匠人因为节目获取尊重感和成就感,更希望在“老”和“新”中实现丰富的联结,期待现代创意的“脑洞”,赋予它们焕然新生的命运。

    《百心百匠》用真实、生动、细腻的细节,去呈现和解构传统匠人的时光雕琢之美,让年轻一辈发自内心去接受这样的社会角色,进而心生向往——“十指传艺千百年,前世今生把手牵。没有前世,哪有今生把手牵”。

    李亚鹏认为,或许那些没有商业化能力的传统技艺将注定消亡。然而,抛开这些理性层面的分析,他仍然对这些手工艺匠人和古老技艺怀着敬畏之情,他在节目中公开表态:“只要造纸匠人们愿意坚持下去,自己的基金会就一定对他们支持到底。”

    有观众就提出:如果用蔡侯纸制精美的手账和胶带,如果用夏布做成舒适又美貌的时装,如果用铸剑的工艺做成精致的茶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而是完全可以在当下“活起来”更“火起来”。

    深山中,闹市间,有人用一生的时光去打磨一件器物。他们的匠心,渗入了血液。他们的灵魂,与手中的器物相连。仿佛与世隔绝,但不能无人问津。

    责编|七号 排版|厂长 图编|话无缺

     5 ) 良心制作,非常赞的记录片

    跟《舌尖上的中国》可有一拼,明星的介入比较投入,代入感还是很强的,能看出制作的用心和质朴,一集集看下来,很是受用,能欣赏到传统之美,之诚恳,之专注。力荐。这个片再度激发了我对传统匠艺的兴趣,萌发出也要学习一门手艺作为癖好的蠢蠢野心,哈,百心百匠有可能成为本土记录片的又一个标杆, 好、看! 值、得、追、看!

     6 ) 文化遗产应该如何摆脱濒临灭绝的窘境?

    有些东西消失了就是消失了。
    ————————————————————
    “寿司之神”“煮饭仙人”还是去年的《了不起的匠人》。许多股商业力量都期望让匠人群体成为今年IP界的爆款,借此冲击快节奏大城市的消费群体。

    然而在“非遗”纪录片《百心百匠》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使李亚鹏说了一句不好听的实话:如果这个社会不需要他了,就让他消失呗

    这个道理,如果不说的这么明白,估计还是会有小清新希望在山沟沟依旧有奇妙精湛的手艺和手艺人,就和西方中产阶级希望非洲永远洪荒一样。这其实也是物化,还是最糟糕那种,把人物化到十八世纪去了--希望继承家族手艺的被点赞,一个音符也吹不响的就是不忠不孝了。

    这也是我的观点:非物质文化的消失不必惋惜,有些东西消失了就是消失了,消亡是有原因的,把它当成一件历史的艺术品,便也足够了。

    《百心百匠》的一期节目,作为一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与《了不起的匠人》不同,《百心百匠》的拍摄内容除了“非遗”本身的魅力之外,还有对“非遗”的载体——传承人以及传承人的生活状态的叙述。(这点很像舌尖,拍摄和剪辑也很像,可能制作团队成分有重叠)

    这样内容就很难去回避关于“非遗”濒临灭绝的现状,在《百心百匠·古法造纸》中李亚鹏造访了西安市周至县起良村的蔡侯纸坊,所有造纸工匠中最年长者85岁,最年轻的继承人仅19岁。

    这是片中李亚鹏的一段话,凭记忆敲的:

    (古法造纸)这个手艺该不该流传下去,那不是一个农村孩子该考虑的事,他要考虑、要纠结的是该不该像同龄人一样去大城市闯荡。你让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去想这些问题,是在为难他。

    那我做这件事(保护非遗)我做了几年了,但是我今天突然有点,因为更深的接触吧,反而到产生了一些,跟原来不太一样的想法,任何技艺,如果社会真的不需要它了那就让它消失呗,这是自然也好,繁衍也好的自然规律。

    听上去有点数典忘祖,但侧面反映“非遗”的处境,这也是本片独到之处。

    不过孙冕先生也发表了他的观点,为全篇打了一个圆场:“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交给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如果真的被淘汰掉了,假如我们能传递这种精神,也对自己有个交代。”
    (这句话挺高的)

    似乎李亚鹏调侃的这种对待“非遗”的普遍态度,恰恰是现在大城市的主流。

    所谓的匠人精神,无论是专注负责还是滴水穿石终成大器,依赖的手工业者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它实际上并不一定归于手工业,也可以是各行各业。而手工业本身,大可以按照经济规律走自己的道路,哪有为了让人忆苦思甜而故意留几户贫困户不许人家脱贫的道理?音画记忆是为了保留这份精神,但强求它和手工业捆绑,是看不起怡然自得于自己简洁程序的程序猿,还是看不起为了第一时间出装算好了兵线时间甚至屏幕上几毫米位置的电竞选手?

    看来依靠“非遗”“匠人”这些IP实现消费升级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呀

     短评

    信仰加成

    3分钟前
  • 锅里粮多
  • 较差
  • 第一集陕西人,老爷子们真可爱

    6分钟前
  • 雅人叔迷妹
  • 力荐
  • 额,评论是不是被水军占领了...

    9分钟前
  • 小文植
  • 较差
  • 传统手工技艺其实并不绝对的比现代工艺更好,而是传统匠人比现代工人更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道操作。

    12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 太 作 了 吧

    14分钟前
  • 加纳格列达
  • 很差
  • 良心综艺

    18分钟前
  • FreshWoody
  • 力荐
  • 中国需要更多这类的节目

    19分钟前
  • 九时用茶
  • 力荐
  • 能够做这个节目弘扬古老的文化与技艺值得鼓励,从第一期来看,确实存在宣传嘉宾的真人秀嫌疑,如果认真拍成纪录片,更用心讲述古老的技艺并拍下全过程以及突出工匠们的匠人精神会更好。会继续看下去,有些东西需要传承。

    22分钟前
  • 遇见蓝蓝蓝
  • 推荐
  • 那句“去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概就是打动我的点吧,很多有匠心的技艺或文化遗产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百心百匠》所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推到人前,让更多人了解匠心之美。

    26分钟前
  • 沈十六
  • 推荐
  • 很意外芒果台会在很好的时间段来做这段节目 孙李两人会实地带领大家到非遗老艺人那里 看到纯正的工艺 看到非遗技艺想要传承的困难 了解我们的文明 更期待拍摄的更好点

    29分钟前
  • 🌕
  • 推荐
  • 目前来看是一档良心的节目,喜欢这种现代人文和传统匠心碰撞的感觉,到底新旧之间如何平衡,其实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32分钟前
  • 肉巴哥哥
  • 力荐
  • 不让传统工艺变成历史,不让民间匠人师出无徒。芒果台出这样的慢综艺让人很意外,不过细想来他们的确出过一些更在意情怀的节目。借明星真人秀的热度来传播传统文化也是好事,非拍成纪录片那收视堪忧可不是更糟糕了。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 在tvb看了老狼那集:砖雕(看了部分)

    37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 很有意义的一档综艺节目!

    40分钟前
  • natsufi
  • 力荐
  • 两星半,能了解到一些知识,尤其是古琴那两集。不过感觉对匠人故事还是讲得少了些。王者荣耀的广告太糟心了,十几二十分钟的片段要看四五次王者荣耀的广告真影响观感。

    41分钟前
  • 较差
  • 第一集那个师傅真是帅炸了,剪辑很棒

    43分钟前
  • No Man's Land
  • 力荐
  • 与其搞成一桩真人秀的买卖,还不如踏踏实实得拍成一部追寻匠心的纪录片。虽然第一期效果不算差,但看看后续的嘉宾和芒果台的尿性,弄成明星体验生活真人秀应该是迟早的事儿,王者荣耀冠名播出中国传统文化,emm,放在芒果台简直是合情合理~

    45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 很接地气的~

    49分钟前
  • 午后Ice Tea
  • 还行
  • 陈腐

    52分钟前
  • 羊男的圣诞节
  • 较差
  • 古琴那几集,老爷爷发现同一个制琴人用一棵树做的两把琴在他这相遇,呆一个晚上就要分别,屏幕里他哭得像小孩,屏幕外我也泪流满面。

    54分钟前
  • 芝士抹茶奥利奥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