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换口味,豆子给大家推荐一部让人慢下来的综艺——《百心百匠》。
- 辛苦了,这辈子 -
千年不腐的纸张,你见过吗?
首期节目,孙冕和李亚鹏便开始了这“蔡侯纸”的探访之旅。
刘晓东是古法造纸的传承人。
他将造纸匠人召集在一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这门最纯粹的手工技艺。
上山寻找造纸的原材料,忍受百余公里山路的颠簸。
掌握这门国粹技艺的,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
头发花白,耳朵也有些不好使,却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具。
当制作人孙冕握着这双粗糙的、像枯枝一样的手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在这门伟大的技艺和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传承者面前,相信大家和豆子一样,也愿意做一个虚心的孩子。
(注:孙冕,《新周刊》创始人,著名媒体人。
刘晓东老师顶着巨大的压力,只为纯粹地做着一件最正确的事情。
精通长安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的老艺人张逢学老人,一招一式,都带着大侠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不仅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更是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变迁。一张古琴,只有选用上好的木材,精心打造,才能使之准确地奏响每个音符。
苏州的吴门大师裴金宝弹奏起古琴,颇有古人的潇洒气度。
中国十大斫琴师张建华,专注于老琴的修复,将古琴的脉络研究透彻。
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还有人愿意踩着吱吱呀呀的织布机,用一丝一缕织成一块布。浏阳夏布第五代传人谭智祥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两个女儿,续写了第六代的新故事。
周小寒老师精良的宫毯手艺,将极具中国特色的图案融入华丽的作品中。
240个工作日,16平方米的作品,放到国外任何一个博物馆或艺术馆中,都能成为镇馆之宝吧!
一幅唐卡的完成,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仅仅是“开脸”这一个步骤,就对画师有着严格的要求。
张彦先生用手中的工具和砖造出一件又一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作为中国的特色产品赠与世界。
- 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
节目一开始,一位女设计师便告诉大家。这类起源于中国的“蔡侯纸”现在叫做“日本纸”,并且以昂贵的价格远销海外。
这十分坚韧的纸张,经历了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凝结着老祖宗的智慧。如果无人发扬光大,继续冠以其他国家的名字,是多么大的损失。
两张琴在经历了四百余年间的沧桑后终于相会,是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是文化的传承。
当说起两张古琴只能相聚一晚便要各奔东西,再次相见也不知何时。裴金宝老先生眼眶红了,掩面哭泣,心中的情感难以言说。
看到这里,豆子也不禁鼻子一酸,被这份赤诚之心感动。
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传承者们难以坚持下来。老人们说起来,既心酸又无奈。
抄纸技术传人的孙子,今年19岁,从小跟着家人学习造纸工艺。他内心的迷茫,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一代的迷茫。
五岁萌娃从两岁开始学习砖雕手艺,像模像样地做着一件事情。
敞开的传承之门,终有一天,热爱这些传统工艺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 遇见它还不算晚 -
这部综艺,枯燥吗?
好像是有点。
因为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吊胃口的剧情,没有流量小生,更没有让你哈哈大笑的游戏。
但是这部综艺,值得看吗?
当然值得。
因为总有一个场景震撼你的内心,下一秒你就可能被感动,当真正入迷之时,你会忘了自己。
浮躁的时代,人们总需要一个慢下来的契机。
这些匠人,生活在一个与匆忙的我们平行的时空里,过着与世独立的生活。透过镜头,我们感动,感慨,更多的是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正如李亚鹏针对那位19岁继承人的思考一样。
“这个手艺该不该流传下去,那不是一个农村孩子该考虑的事,而是我们要想的事。他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像同龄人一样去大城市闯荡。”
当一部综艺能够潜心记录他们的生活,能够多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引起大众对他们的关注度,我们都应该为这个节目疯狂打电话。
更何况它还能够尝试着为这类工艺的发展创新提出建议,也足以成为与同类节目相比的一个闪光点。
最后,根据官方消息,第二季孙冕老先生邀请了胡歌、黄晓明、姜文、陈坤、胡军等明星,你们猜他们会被派去干什么活?
文|话无缺(珞思影视研究组)
动辄说到“匠人精神”,国人大多想到的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职人”,他们对痴迷一生的手艺,有着近乎自负的自尊。流传甚广的还有瑞士钟表工匠,在窗外数百年高山草甸风景不变的汝拉山谷,他们安静而优雅打磨每一个零件,最后将这份时光雕琢的不朽,穿戴到世界舞台的时尚前沿。
当下的我们,身处一个快到飞起的国度。然而,伴随我国经济已经从追求高速度迈向了追求高质量,“工匠精神”恰逢其时成为深情的呼唤。那么,中国的工匠精神长什么样?
11月20日起每周一到周四19:30,湖南卫视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带着“以众心之力重现中华手工艺之魂”的美好诉求,浓情上线。第一期节目关注“蔡侯纸”,笔者就被八旬老人一双枯枝一般的手戳中了泪点,《百心百匠》节目出品人孙冕也是眼含泪光,“是他用这双手去琢磨我们古人传下来的这份家产,给我们来能够琢磨到那份将会丢失的文明。”
如果说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湖南卫视用生活态度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分享引领了“慢综艺”的潮流——那么在笔者看来,如《百心百匠》一般高而不冷的“慢综艺”,则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唤醒意图,不仅想要激发一份现代哲思,感悟“慢下来”的敬天畏人,对抗日渐泛滥的浮躁,更希望让年轻视野和古老技艺深度联结,作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力探索。
拂去尘土尽是心痛:
千年不朽的“蔡侯纸”
居然变成了“日本纸”,在意大利卖得特别贵
蔡侯纸、古琴、唐卡、浏阳夏布、武夷山岩茶、宫毯、皮影戏……这些凭借老祖宗的智慧衍生出的绝技和工艺,却在当下面临着被碎为瓦砾的危机。
手艺人如何生存,技艺如何传承,这些鲜活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解读?
著名媒体人孙冕,一手创办了新锐杂志《新周刊》,并在57岁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4岁之时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他要当“中国的柳宗悦”,用镜头记录中国的100位匠人,并邀请100位明星一对一亲自去寻找和拜师这些匠人,以深度体验的方式亲手触摸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而不是纸上、书上看到的。这样,才会在生命里留下烙印。
节目开篇聚焦“蔡侯纸”。令人心痛的是,如今它被冠以“日本纸”热销海外。明明是《天工开物》里都有记载的中国发明,缘何在西方国家这种卖得十分昂贵的纸张,却被冠以了他国的名字?因为一位女设计师的疑问,许多观众的心里也为之一沉,“卖得特别贵,说明它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这珍贵的古法造纸技艺为什么在中国却面临失传呢?”
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摆在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守的警报,再次拉响。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造纸面前,蔡侯纸堪称“千年传奇”。李亚鹏透过节目告诉大家,“这个纸千年不腐,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是可以提到千年的?我觉得是很难得的。”现代纸张,时间久了会脆,大致需要经过蒸皮、踏碓、切番、打浆、抄纸等36道主工序和72道小工序生产出来的蔡侯纸,十分坚韧,即便捏成一团,一两天之后也能自己舒展开来。
可就是这么令人称奇的国粹技艺,因为造纸术的传承者们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对古法造纸的未来信心不足,导致技术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除了头发花白的古稀和耄耋老人,别说年轻人了,六十岁、五十岁、四十岁的都没有。
这些在岁月的长河里代代相传下来的古法技艺里,涌动着太多让人肃然起敬又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孙冕拜访过的苗寨里,绣娘们把彩色的丝线缠在马尾上,一针一线绣出精美绝伦的马尾绣,但耗时半个月的心血,却只能换取几十块钱的微薄收入。于是她们只能选择放下绣花针,去大城市里艰辛打拼,为家人去搏一个更现实的未来。
很心痛不是吗?传统技艺的未来,手工匠人的未来,为何一同变得如此暗淡?拂去尘土,洞悉这些技忆的过往时,它给观众带来的是自豪和自信——对比当下的窘境,油然而生的是直击心扉的震撼和深思,“挽救”的终极主题呼之欲出。
赤诚之心躬身俯首:
用匠心讲述匠人故事
期待从“老”到“新”的丰富链接与激活
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然不能在岁月里沉默甚至消失。想让它们真正活起来,“源动力”的激活按钮,在于年轻人身上。
湖南卫视牵手《百心百匠》的背后,有一重不容忽视的因素:众所周知,湖南卫视“青春向上”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借力头部卫视的强大传播力和青春号召力,《百心百匠》正在期待一场从“老”到“新”的丰富链接与激活。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王旭波表示:湖南卫视一直在努力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本次结缘的《百心百匠》这档节目,更有两大特色:
一是《百心百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工艺大师,关注民族最质朴,最本原工艺的留存。这个题材不是最独特,但是这个要素组合非常独特,吸引了一大群自带流量的明星名人加入这个节目,而且他们不是简单地作为节目的一个名片,而是深度体验,亲身拜访。 二来,《百心百匠》正是属于湖南卫视引领最新一波创新潮流的“慢综艺”节目。《百心百匠》在每周周一到周四,在《新闻联播》后播出,连续一个多月。说它慢,不仅是节奏,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沉淀下来反思自己,反思我们这个民族的这样一种慢。湖南卫视希望这档节目和其他推出的慢生活节目,能够互相呼应。
的确,传统技艺不能只是被供养、被展览的化石,他们需要借助新鲜的途径和载体,流淌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使用价值,激活审美价值,否则就只是一次浅尝则止的瞻仰和巡礼。
笔者认为,《百心百匠》怀着“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来”的巨大诚意,切实作出了对中国传统技艺传承之路的积极探索。
在知识普及层面,《百心百匠》在明星嘉宾和传统匠人之间,在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之间展开沉浸体验的深度对话。
历时一年,辗转北京、西藏、福建、江苏、陕西、湖南等地,孙冕携手李亚鹏、李泉、孙楠、柯蓝、许亚军、李艾、老狼、喻恩泰、吴晓波、马艳丽,分别向10组非遗匠人拜师学艺,一对一向民间匠人学习传统技艺,揭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力图让大众知道:它们是如何一路从岁月里辗转千年,历经风雨,颠沛而来。
为了寻找到最适合制作蔡侯纸的原材料,李亚鹏跟随着师父上山伐木,却不慎被马蜂蜇到了。钻心的疼痛之后的麻木,是造纸匠人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苦行僧般的单一和枯燥,却在非遗技艺里练就出武侠功夫一般的曼妙。
切番之前,造纸匠人一段武侠风似的扎腰带,竟把李亚鹏真心迷住了:“看到我师父扎腰带这两下动作,把腰带又解开,重新绕了一圈,往里一塞,再一按,那一瞬间觉得他精气神是合一的。好像一个将军一样,光芒四射。”手起刀落之间,尽是扑面而来的力量之美。
在技艺传承层面,《百心百匠》不仅要让匠人因为节目获取尊重感和成就感,更希望在“老”和“新”中实现丰富的联结,期待现代创意的“脑洞”,赋予它们焕然新生的命运。
《百心百匠》用真实、生动、细腻的细节,去呈现和解构传统匠人的时光雕琢之美,让年轻一辈发自内心去接受这样的社会角色,进而心生向往——“十指传艺千百年,前世今生把手牵。没有前世,哪有今生把手牵”。
李亚鹏认为,或许那些没有商业化能力的传统技艺将注定消亡。然而,抛开这些理性层面的分析,他仍然对这些手工艺匠人和古老技艺怀着敬畏之情,他在节目中公开表态:“只要造纸匠人们愿意坚持下去,自己的基金会就一定对他们支持到底。”
有观众就提出:如果用蔡侯纸制精美的手账和胶带,如果用夏布做成舒适又美貌的时装,如果用铸剑的工艺做成精致的茶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而是完全可以在当下“活起来”更“火起来”。
深山中,闹市间,有人用一生的时光去打磨一件器物。他们的匠心,渗入了血液。他们的灵魂,与手中的器物相连。仿佛与世隔绝,但不能无人问津。
责编|七号 排版|厂长 图编|话无缺
跟《舌尖上的中国》可有一拼,明星的介入比较投入,代入感还是很强的,能看出制作的用心和质朴,一集集看下来,很是受用,能欣赏到传统之美,之诚恳,之专注。力荐。这个片再度激发了我对传统匠艺的兴趣,萌发出也要学习一门手艺作为癖好的蠢蠢野心,哈,百心百匠有可能成为本土记录片的又一个标杆, 好、看! 值、得、追、看!
信仰加成
第一集陕西人,老爷子们真可爱
额,评论是不是被水军占领了...
传统手工技艺其实并不绝对的比现代工艺更好,而是传统匠人比现代工人更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道操作。
太 作 了 吧
良心综艺
中国需要更多这类的节目
能够做这个节目弘扬古老的文化与技艺值得鼓励,从第一期来看,确实存在宣传嘉宾的真人秀嫌疑,如果认真拍成纪录片,更用心讲述古老的技艺并拍下全过程以及突出工匠们的匠人精神会更好。会继续看下去,有些东西需要传承。
那句“去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概就是打动我的点吧,很多有匠心的技艺或文化遗产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百心百匠》所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推到人前,让更多人了解匠心之美。
很意外芒果台会在很好的时间段来做这段节目 孙李两人会实地带领大家到非遗老艺人那里 看到纯正的工艺 看到非遗技艺想要传承的困难 了解我们的文明 更期待拍摄的更好点
目前来看是一档良心的节目,喜欢这种现代人文和传统匠心碰撞的感觉,到底新旧之间如何平衡,其实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不让传统工艺变成历史,不让民间匠人师出无徒。芒果台出这样的慢综艺让人很意外,不过细想来他们的确出过一些更在意情怀的节目。借明星真人秀的热度来传播传统文化也是好事,非拍成纪录片那收视堪忧可不是更糟糕了。
在tvb看了老狼那集:砖雕(看了部分)
很有意义的一档综艺节目!
两星半,能了解到一些知识,尤其是古琴那两集。不过感觉对匠人故事还是讲得少了些。王者荣耀的广告太糟心了,十几二十分钟的片段要看四五次王者荣耀的广告真影响观感。
第一集那个师傅真是帅炸了,剪辑很棒
与其搞成一桩真人秀的买卖,还不如踏踏实实得拍成一部追寻匠心的纪录片。虽然第一期效果不算差,但看看后续的嘉宾和芒果台的尿性,弄成明星体验生活真人秀应该是迟早的事儿,王者荣耀冠名播出中国传统文化,emm,放在芒果台简直是合情合理~
很接地气的~
陈腐
古琴那几集,老爷爷发现同一个制琴人用一棵树做的两把琴在他这相遇,呆一个晚上就要分别,屏幕里他哭得像小孩,屏幕外我也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