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很喜欢 黑色幽默下的悲哀
挺黑色幽默的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他们一堆人看那督屎的时候 最可悲的我觉得不是男主角 而是那个老太``一个正常的却不能逃离这种生活的孤独人
2 ) say No to that crazy world
Running With Scissors,中文译名叫《一刀未剪的童年》,或者《夹缝求生》。看过它的介绍,在学校的图书馆,四校联考前。
主角叫Augesten,一个正在发育的男孩。
他的妈妈,总是以为自己是诗人,在台上朗诵时,万人轰动。但她寄出去的稿件,收到的永远是退稿信。
他的爸爸,一个数学教授,酗酒,有时会忍不住要打妻子。(如果我娶了这个疯女人,我也会这样做。)
然后,Augesten的父母离婚,妈妈吃着那个姓Fitch的医生开的镇静剂度日,开始变得不似以前那么凶悍,并开始痴呆。她把孩子的监护权给了那个本来已经神经兮兮的精神医生Dr.Fitch。
Fitch的家很奇怪,太太ANNINE是个只把狗粮当零食的老太太,尽管她的愿望是把这个家keep好。大女儿HOPE是爸爸的助手,一个凭借圣经而决定敬挽是否吃炸鱼的女人。小女NATALIE最正常,可是因为她是FITCH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上那种男女合上的college。
Augesten只能适应这个crazy world,他翘课,去电影院打发时间。没够15岁和35岁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和NATALIE把厨房的天花打烂……a crazy guy in this crazy world.
他会有反省,并希望有条条框框将自己束缚。当自由到无可复加时,人,或者是很自然地,困惑,迷失,并会有强烈的欲望跑回原点。快乐的极点,有时便是伤感的开始。
他最终还是跑了,当他35岁的男人走了,当他看清了那个在非危急关头才会显出母性、疯疯癫癫的妈妈时,去纽约。这或者并非是他生活的起点,但起码是一个由界限的地方。
和那个妄想了几十年还是不懂改进的妈妈say no,和那个很疼自己并将私几送给自己的养母Annine say no,还有他活了十几年的crazy world,故事的结局,Augesten成了纽约著名的广告创意人,出了一本书,并写了一个剧本,两者都叫Running With Scissors
3 ) 荒诞or清醒?
和以前的《美国美人》相似。属于慢热性的家庭伦理据。
annette bening依旧宝刀未老。
看到最后竟然很是感动
gusten:I'm going to new york.you come with me
natalia:I'm afraid
gusten:me too.we can do this . we have to.
近两个小时的荒诞过后,主角带着前所未有的勇气奔向一种新的未知的生活。
一开始。生活是混乱的,甚至是荒诞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暴露的隐私的。
其中,有些人可以彼此慰籍,有些人则互相攻击。
是环境不允许自己清醒而理智的生活?
还是自己顺应了环境选择无序的生活?
跌进这个陷阱便难全身而退。
最后natalia流着泪的脸,看着真有些唏嘘。
是谁在演绎荒诞,又是谁清醒?
4 ) 可悲的,人的命
半夜3点准时爬起来看大电视上HBO的《RUnning With Scissors》,一是撇过书本一眼,二是胡子曾经推荐过哦~课上没有时间放的,现在有机会怎么能不补上~
崇拜安妮特·贝宁 (Annette Bening),这个女人也太厉害了,不管是这里的诗人还是《American Beauty》中的妻子,演绎神经质女人的本领她是天生就有的吧。一个为了诗人梦而毁掉家庭毁掉健康毁掉财富毁掉正常的性取向毁掉一切身边能毁掉的东西的女人,似乎就叫做安妮特·贝宁。
片子里许多感人的小情节,现在还是忘不了,那个终日忍受在神经病心理医生身边的老妻子,目光呆滞逆来顺受却会默默为男孩买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美容书,会在最后一刻取出数年积蓄去赠与;那个因为神经病心理医生爸爸而无法读书的小女儿,故作反叛状却会在男孩提出远走高飞时流下那么真诚却无奈的泪水;那个完全被神经病心理医生爸爸逼疯的放弃摄影梦的儿子,举起剪刀时的挣扎,乘车离开时的辛酸;那个拿妻子束手无策而酗酒的丈夫,面对神经病心理医生时爆发的愤怒;让我在黑夜中感到丝丝清醒的苦楚与心痛
我不知道Deirdre的做法是不是毁灭,她只不过做一个诗人好像都会做的事情,更简单的说做一个追求梦想人都会做得事情,却毁了一切于无声。我同情谁呢?是她的儿子她的丈夫?还是她?又憎恨谁呢?是她的儿子她的丈夫?还是她?当然有个人是一定要憎恨的!神经病心理医生!一个原本可能正常的追梦者,被他搞成人人喊打的怪物。不过这里或许有趣,作者把心理医生写成本身就有心理问题的人物,这是不是在讽刺……不说这个
不过又说,是神经病心理医生把Deirdre变成这样么?也许只有Deirdre自己知道。如果作为一个孩子,我承认我并不希望有一个如Deirdre的母亲,不过当我听着已失去一切的Deirdre,还在吟着充满诗意的句子“他们需要夜晚的消毒”,泪水不禁要留下来,这是怎样的悲痛者与幸福者
可悲的,人的命
5 ) 将疯狂进行到底
疯狂在这里如同一种强迫症,一旦开始,就要反复捶打,不到尽里不罢手。
看各色人等的疯,疯狂成为了最没悬念的设置,倒是音乐,很出彩,每段都放的诡异,反倒处处都刚好。感觉把配乐玩到有点超过影片本身,不知道算不算我的古怪口味。
Anyway,全片最漂亮的一段追车空白,空到彻底,毫无一丝声响。声音让位,影像华彩,奇怪的对位,如同里尔克表述的“眼睛闭上,耳朵张开”,感官就是可以这么单纯 。
***
To listen to this song from the OST:
Year of the Cat by Al Stewart
http://7demons.com/ 6 ) 夹缝求生
看的时候当做小说来看的,因为次要情节多,看起来累。大概好久没有看书,觉得整个片子有点晦涩。觉得开场时候的那个小男孩演的很好,很有故事性,后面除了男孩在表达自己想过正常,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时是有思想的。其他时间,男孩只是充当生活在这种怪诞不正常生活的眼睛,没有观点和思想。那个爱妮老太太,出场怪诞,但是后面有属于怪诞中的正常人,简直就是少林寺的扫地僧,暗藏绝世武功。
还有,小男孩说想要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的感受,我青春期的时候也很有体会。虽然会吵会闹,但有的时候就是希望爸爸像小时候一样揍我,约束我,即使之后我会恨他,但还是隔一段时间就渴望他揍我一顿,约束我,管我,让我过正常的生活,想法不要跑的太远。
精神病集合 很扯的片子 更扯的地方是真人改编 OST不错 节奏不错
“It's good to have a dream,dream got you through the hard times.”God,我说我在哪见过娜塔莉pretty persuasion!!
「Where would we be without our painful childhoods?」【♫Nat King Cole — Quizás, quizás, quizás♫】
我错了,原来家庭剧情小片最怕的不是隔靴搔痒的小道理,而是彻底缺乏的幽默感,特别是很多地方明明是准备幽默处理却完全让人笑不出来的时候
实话说这片子我是没有看懂,因为翻译叫做夹缝生存的缘故吧,我还以为是一部恐怖片,又没有字幕,就没怎么关注剧情;看到一小时左右才认真的看了,只能佩服演员的表演了。
"这汤是什么做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死了,你埋了它。""我听到它呼唤,它要我挖它出来。它想投胎为炖肉。"(ps,弗洛伊德是一只猫,它因被听到它的自杀呼唤的女主角防止它自杀而困于洗衣篮里没吃没喝而死。)
1疯得讨喜,难道我也疯了?2觉得是医生发展了一个又一个疯子,不得不想起杀毒软件公司的自毒行为3OST不错,除了14min左右的michael Galasso,大师他已经被王家卫绑架了!
sick people are also living souls.
疯狂地宣泄,沉重地生活,绝望渗透在影片的欢笑调侃中,精神毒品残害了片中所有的人,也许这个结局是再好不过了,相比《梦之安魂曲》这种绝望杀伤力略小。
everybody's so stressed out
「It's good to have a dream ,Agustin, dreams get you through the hard times.」 「Why are you here then?」 「To say goodbye.」
just realise how great my life when we know other possibilities
我真的很有感触.....难道我也疯了??- -
精神病治疗精神病结果制造了更多精神病,始终还是要逃离不健康的环境才能正常成长啊……贝宁阿姨那种咄咄逼人的神经质好逼真好让人心烦(褒义)。
荒诞不羁 歇斯底里?可也许你我都是那个把双臂伸向空气 说"hug back"的那个孤独的怪人 我们需要所谓的规矩和条条框框 因为一旦暂时没有的时候 我们会感到惊喜 其实Agnes才是真正的智者
好叼,一群神经病的电影…… 原著的精神是:孤独了就要发泄,不管伤着谁。 一群神经病……带着剪刀狂奔的生活……
看到闷死咆哮那段让我振奋了!!!!!
除了有段交叉叙事明显抄了《迷上瘾》,其他还是不错的。
如果将这部片子定义为喜剧片我认为是非常讽刺的。前半段我几乎要把此片沦为无聊片,后半段发现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心理学教授本身就是个神经病,认为上帝靠大便来指示。两个渴望家庭温暖,渴望被束缚渴望突破一切的孩子,最后终于也走上了自己希望的路。很细腻。
HOLY MARY SWEET MOTHER OF GOD!! 就不能让我选一部正常的电影看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