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还是蛮自信的,哈哈
《灵异第六感》的翻译足够贴切,可这《夺命第六感》的翻译感觉就有些差强人意。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讲述一种寄生在人体内部以恐惧感为能量的生物被发现及解决掉的过程,字幕里管它叫“刺痛者”,医生反复强调这是一种实化的并且可以触摸到的强大力量,如果导演没有让这只长相离奇的生物扭扭捏捏登场的话,那么这种恐惧的力量作为第六感的确可以夺命。但事实上,主角不是恐惧,而是那只看起来很想水熊虫的大虫子。
影片虽然试图以严谨的角度探讨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但众多逻辑上的漏洞着实令人不敢苟同:1.如果虫子是因为人的恐惧而生,那么它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不应该在吞噬恐惧逐渐变强的过程杀死寄主。2.这就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究竟是人先有了恐惧而滋养了“刺痛者”、还是因为有了“刺痛者”所以人的恐惧会出现并扩大?3.这么大一只虫子说拿出来就拿出来,说放回去就放回去,法医干活都这么容易还要警察做什么。4.如果说虫子在人体,当人尖叫时可能产生某种激素将之杀死,之后靠着恐惧的养分再度复活,那么被取出人体外的它如何还能存活?尖叫又如何将它杀死?5.丝毫看不出来这虫子是靠吸收恐惧而生存,反而它从出场到被干掉都是忙着掐人,不是打架的掐,而是真的靠两个触手掐人。
一波三折的剧情制造了很好的悬疑气氛,两对夫妇一对伴侣一对姐妹之间的种种猜疑陷害更是步步惊心,如果导演能将制造恐怖气氛的能力多用在完善剧情上,解释不清的地方不会如此多:医生与死去女病人的关系?聋哑女最后的复活是否预示着这是一个科学至上以献身为代价、吓死丈夫为目的的结果?许多疑问因为薄弱的人物性格及逻辑漏洞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这是本片的一大遗憾。
精彩之处:医生为了科学献身给自己注射会做噩梦的药物,视觉上不添加任何特效,这段完全依靠演员台词和表演;女医生在浴室里看到水龙头和浴缸里流出的血(结合结局来看这很有可能是她早早表演给丈夫看的戏码)竟然是彩色的,在整部以黑白为基调的电影里格外刺眼;影院里看电影和捉“刺痛者”的戏是全片导演最用心的部分,以默剧《孝子戴维》全荧幕播放从争吵到打斗的形式制造恐怖气氛,这时时而穿插的台下观众反应很自然的令观影者联想到恐惧的滋生与虫子的兴奋,在打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刻虫子竟然爬过了放映机上,丑陋的身体一点点从台下和荧幕前的观众面前爬过,此时此刻一片漆黑下医生(或者说是导演)的“温馨提示”不仅仅是帮助气氛达到了高潮,更像是与半个世界前野心勃勃的导演一次深刻对话,他从未停止淳淳善诱的提醒着你尖叫、恐惧、相信“刺痛者”。
科学的献身精神和人权的道德性这两者间的对立性在本片属于一笔带过的问题,从医生没有吓猫而是选择了吓唬彼此厌恶的妻子这一行为来看,他很可能没有给聋哑女下药让她做噩梦。但他没有私自选择用动物或人类做实验本身就是侵犯人权的体现,虽然最后带着保护地球的意识试图杀死“刺痛者”,但从导演从未解释清这个谜团来看,只重事业缺乏道德的医学家究竟会做多疯狂的事,也不是他能力控制范围之内的了。
尽管恐怖片中很少出现大吵大闹的场面,但是整部电影没有对话和声音,除了怪物的捕猎声,就是少量的环境配乐,这在当下院线片中的确很罕见。
《寂静之地》便巧妙地完成了这种形式。
它好在让你和片中角色一起,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丝毫动静,否则片中角色的死亡,你难逃干系。
《寂静之地》用足够多的“静”来营造惊悚气氛,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观感,你在其他恐怖片中是看不到的。
但是影史上有一部奇特的电影和它对着干,那就是1959年的《心惊肉跳》。
《寂静之地》是讲述由于外星人的入侵,人类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的生活方式,来躲过听觉高度灵敏而视觉全无的外星人,
所以“不准惊叫”是《寂静之地》第一准则;
而1959的《心惊肉跳》却全然不同,它讲述了一种未知物“刺痛者”,它因“无声的恐惧”而生,但是又会因“有声的尖叫”而死,所以想要躲过刺痛者的袭击,只有一个办法:大声尖叫!
《心惊肉跳》海报
本片是由大名鼎鼎的威廉姆·卡索执导。
这个恐怖片导演,在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恐怖片圈子中,可谓无人不知。
他擅用各种过火的营销手段来博人眼球,从而将一部部低成本的B级恐怖片推到院线,赚得盆忙钵满。
威廉姆·卡索
比如1958年《恐怖之旅》。
影片甫一上映,他就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要给每个去看《恐怖之旅》的观众买保险:
如果观众在看片的途中被吓死,他们将会得到1000美元的赔偿。
更夸张的是:他还在电影院的大堂里安排了护士站岗,甚至在影院的门口停放了一辆灵车!
这些富有创意的宣发手段,让观众都对这部电影充满好奇,于是电影院场场爆满。
而在《心惊肉跳》这部电影中,卡索照样极尽炒作之能事。
在影片一开头,他就独自亮相银幕之中,并煞有其事地警告观众:
记住,适时的尖叫可能会救你一命!
“老子信了你的邪!”
这让观众一开始就被他搞的紧张兮兮。
为了配合影片的变态剧情,导演在观众的座位下安装了蜂鸣器,在剧情紧张的时候,蜂鸣器就会提醒观众,只有尖叫才能杀死怪物。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有那么吓人吗?
《心惊肉跳》剧照
《心惊肉跳》倒不是多么恐怖。
但是它足够有趣和新颖,而这些卓有特质的东西在当下的恐怖片中,你是看不到的。
影片的主体其实是讲一个医学教授在探寻一种不明物体,一种因为人的恐惧而产生的东西。
沃伦医生最初是在囚犯被执死刑时观察到这种现象。
但是他发现该现象稍纵即逝,而且死刑犯也会随之死去,压根没有进一步研究的机会。
但是他偶然在一个聋哑女人的身上发现了这种特质。
根据沃伦教授的理论:这种因为人的恐惧而产生的未知物叫做“刺痛者”,但是刺痛者往往因为人及时的尖叫而消失,所以并不会形成实体。
但是聋哑女人却不同:她虽然在生活中非常容易受到惊吓,但是她却不能尖叫出来,所以恐惧感不断积压而得不到释放,就会形成实体的刺痛者。
如果对这种人施行极端的惊吓,那么极有可能提取出活体的刺痛者。
(科研人员真的是丧心病狂!)
因此,沃伦医生在从助手那里拿到致幻剂之后,他先是对自己施行了恐怖致幻,企图在自己恐怖的时候不发出尖叫,感知真实的刺痛者,但是他还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去往了聋哑女人的家里。
影片从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情节分叉:
按照动机来说,影片高潮部分聋哑女人被吓死,肯定是沃伦教授注射致幻剂所为;
但电影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让沃伦医生怀着好意给聋哑女人打安眠药。
正当我们以为沃伦医生别有居心时,结果却是聋哑女人的丈夫吓死了她。
很多人看到此处,觉得编剧脑子混乱,刻意给医生洗白。
然而此处或许有另一番解释:
医生有利用聋哑女提取刺痛者的意图,但是聋哑女的丈夫却因为家庭威胁成为实际的杀人犯。
说到底,还是男人对于无言女人的迫害。
然而即使我们抛开这些女权主义的解读,光是《心惊肉跳》中的恐怖场景就足够独特。
在高潮部分,聋哑女人被各种诡异的行为惊吓,面目狰狞的行刺者、扔着斧头的毛手、淌着血液的水龙头,以及从满是血液的浴缸中伸出的手臂。
全片都是黑白,唯独这里出现了红色。
尤其是血液部分,成为这部影片最为出彩的地方。
要知道,这部1959年诞生的恐怖片是部十足的黑白电影;
但是为了凸显血液的鲜红和惊悚效果,导演让血液部分单独显色,
这种高度反差的画面效果,的确让观众不寒而栗。
而所有这些恐怖气氛的承担者,却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聋哑女人。
所有的恐惧只能积压在她的内心,却不能通过尖叫而宣泄。
当她看到写有自己死亡证明的报告时,她终于死去。
单看这个场景,其实是导演对于恐惧本身的剥削。
但是在随后寻找活体的刺痛者时,一个类似蜈蚣一样的多足虫类,导演却别出心裁:让沃伦医生在电影院中两次关闭电影院的灯光;
同时,银幕中响起了导演的提醒:
大家不要惊慌失措,医生现在在照顾被惊吓到的女观众。
而随后电影放映机中出现了刺痛者,银幕再次黑暗,导演又大声呼吁:
大家快叫啊!赶紧尖叫!刺痛者进入电影院了,不叫你会死的!
这种让电影中的剧情和银幕外的观众产生互动,甚是新奇,银幕外的观众当然知道导演的呼吁是针对电影中的电影院观众,但是他们也大可以惊叫,因为他们确实也在观看电影。
电影和现实、虚构和拟真——在此处达到了极大的重合!
以至于你不必分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只管大声尖叫——这是唯一的选择。
导演卡索这种滑稽的做法,却成为影史上调动观众情绪最有效的案例之一。
至于那个因为恐惧而产生的刺痛者,它真的存在吗?
按照科学来说,我们当然可以对此一笑了之。
可是恰如沃伦医生在片中说的一席话:
“我们知道刺痛者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它是个丑陋的东西,丑陋,是因为它是人类恐惧的产物,危险是因为害怕的人很危险。”
刺痛者并不需要以一个丑陋的虫子出现在世间。
但是它早就以某种未知的不堪藏在每个人的阴暗面,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其实就是这种阴暗面的曝光。
因为《黑色电话》里的小男孩在看这部电影,所以选择了这部来看。放在当时也算是脑洞大开之作,明明是恐怖的东西却会被一尖叫就软了,设定够怪且有趣。
太神经了 太闷骚了。
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782752048/
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1906
这种开放式的片子很有趣,它先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观,然后再用它讲故事,和【狗牙】【阿尔卑斯】那一套有点像,和【环形使者】【盗梦空间】那一套也有点像,让观众接受一个创作者设定好的恐怖理论,然后情愿代入式的跟着被吓试着惊叫,和观众产生一个观影互动,这片子从各方面来看都够cult。★★★☆
补标,虫子看的人肉麻😥😥😥magnet:?xt=urn:btih:a4bf8c304ac8c5983183cbd967e7c652d95cb973&dn=The.Tingler.1959.1080p.BluRay.x264.DTS-FGT
原来这是Rocky Horror之前严肃的Rocky Horror
这就是一部科普如何在影院尖叫的电影。为了避免刺痛因子(the tingler)上身,请记得一定要在影院尖叫。悬疑惊悚做的不错,影响《异形》《大白鲨》的经典。
创意非常棒,所谓互动电影,并不只是当年观众椅的机关那么简单。戏中的影院、屏幕上的大虫都是一种“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喊叫是受惊的盾牌,也是能证明恐怖片吓人的最有效的反馈。还有血(红色)的出现相当震撼!
情节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编排的有点乱。最近看的几部恐怖老片都跟医生研究做实验有关,这个题材还真是屡见不鲜。Vincent Price 真是恐怖片暴发户啊~
朴赞郁书里谈卡斯尔重点介绍的电影,还提到《篮子里的恶魔》的导演也强烈称赞,立刻就找出来看了。确实有一定的精神洗脑,大虫子的造型现在看也很奇特,重点是最后那个突变的立体环绕的音效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59年欸这个环绕音效我现在看非院线电影基本都遇不到,可想而知在影院观看得有多爽!!朴导书里最后还说,原本计划当大虫子出现时,(现实)剧场观众席下会有毛棍子挠人膝盖,但被否决了,卡斯尔吐槽:“剧场里的无数只蟑螂会免费帮我的。”哈哈哈哈救命!
可能是我看过的古典恐怖片里最有想法的一部。恐惧不能尖叫这个概念虽然看似是一种与当时剧院观众的互动娱乐,但何尝不是某种可以发散的隐喻呢?
开头搞得跟[猛鬼屋]似的,刺耳的尖叫,我的小心脏阿。只有血是红色的
那个独臂刀男的造型太Cult了!!!恐怖程度丝毫不在《活死人之夜》开始那脸色苍白的大叔之下啊...
把恐惧化成一条虫,只有尖叫能摆脱他!原来这导演当年在影院座椅里塞‘Percepto’,每当虫虫出现就让椅子震动,,还有其他各种互动机关。。妈的真羡慕老一辈米国人,偶也好想体验一把!!
故事本身一般,导演有很多鬼点子,影院尖叫那场戏值得深思——这种导演与观众的直接互动真的会提高恐怖感吗,让观众看到“观众”难道不会让他们将注意从银幕上的恐怖画面转移至自身,从而回到平淡的现实,这样又怎么可能会吓到自己呢,即便尖叫也只是一种凑热闹吧,但不得不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尝试
人体大蜈蚣。。。。
被约翰沃特斯的疯狂塞西尔洗脑而找来看的导演,投身观众互动实验的先驱啊亲自开场说明最嗲。电影设想了恐怖的实体、调侃恐怖片的观众群体,很搞笑地通过剧情指示现实里观众参与尖叫。可惜电影本身水平一般,这么小儿科的惊吓能让当时观众尖叫吗Orz
将恐惧「实体化」;早在60年代就创意出类似「人的行为」对于恐怖表现的挫折(不能出声而死几乎是「寂静之地」的前身,且更加有想象力);以及通过「电影院戏中戏」来和现场观众互动,都是具有超越时代的先锋精神。
这个片太ORIGINAL了,真摆恐惧是有形状的,它就是TINGLER,就是一条跟虫子一样有俩勒人的触角的致密存在,挖哈哈哈哈,而你杀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尖叫!SCREM FOR YOUR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