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十三邀第七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许知远  陈晓卿  冯远征  蔡皋  西川  李东生  倪光南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8:38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深度纪实访谈,和往季一样,第七季将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作家许知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本季更强调行动感、走出去,进入更真实的生活,更辽阔的世界,继续以许知远的视角探寻时代之问,寻求另一种智慧和出路。

     长篇影评

     1 ) 还是那个味

    跟随许知远的采访,体验另一种慢生活

    e1.永葆童心,是一种奢侈。

    蔡皋老师的心中一定有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真的不需要迪士尼、格林童话吗?恐怕不见得如此。

    世上的人,哪个不想去看看现实世界里的桃花源呢。童心未泯、返璞归真也是人生的真谛。

    e4张双南,去看地球的荒芜,捕捉宇宙的洪荒

    e3对话彭凯平 心理学家。不再是对性讳莫如深

    e5对话冯远征,我们需要话剧

    而不仅仅局限于老舍,启动新员工确实是任重道远,推陈而出新的百花齐放 。

    e6徐京坤(我最好奇的是他们如何相信前方有陆地)。一个大山里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冒险


    《十三邀》S07E06许知远×徐京坤
    制片人手记
    《十三邀》这期不仅是在讲徐京坤船长,还在讲更多的人;它与其说是在讲一个人的冒险故事,不如说是在讲一个人出发之前,他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当徐京坤从山东平度的小山村只身一人来到青岛,想要实现航海梦的时候,最开始住在医院注射室,餐馆老板高军收留了他。
    当徐京坤实在找不到船,眼看希望就要破灭,是高军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找到了一条报废的破船,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找船这件事,高军从来没有跟徐京坤说过。
    徐京坤的发小猴子,在老家种葡萄,徐京坤修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总是放下农活,来帮他,船修好了,猴子送他出海,哭着大喊“京坤加油”。
    修船的时候,没有地方住,船厂附近村子有位大爷,腾出了自家一间屋子给他,房租随意,让徐京坤有了落脚之处。
    二十年后,我们找到了大爷,他从家里挂钟拿出两张珍藏的剪报,一张是报道杨利伟航天成功,一张是报道徐京坤环中国海成功。
    这些人和事,让我做片子的时候,时不时想起自己刚步入社会的那个夏天。
    所以,这篇文章,讲的不是这期节目,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2003年8月,差不多20年前,我大三暑假,从陕西关中一个小镇来北京实习,第一次到一个这么巨大的城市。
    还好不是举目无亲,在京的堂哥一家帮了大忙,实习的地方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是堂哥爱人的前同事帮忙联系的,给了一个暑假,三个月的实习期。
    但刚到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坏掉了,取不出来钱,那里面有下一年的学费4000块,也是我在北京可以预支的生活费,那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钱只有银行卡可以放。
    北京的房租好贵啊,一个单间一个月500块,现在看觉得好便宜,当时可将近一个三线城市的10倍了。房租只交了一个月,下个月怎么办?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小,不求助,也不愿意再问家里再要钱。
    最尴尬的一次,是跟编导出去拍摄,很远,人家开自己的车,拍完特别晚,编导说“要不你自己坐公交回去吧”。可是我没有两块钱车费,我死撑着说:“不行,我不认识路,你得送我回单位。”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还好,交通解决了。还是我堂哥,借了我一辆自行车,很破旧,后来这辆车被偷了。我现在都记得,车钥匙上挂的是一只黄绿色丝线编织的小乌龟,那只小乌龟陪了我很久。
    然后我发现,实习的单位管饭,一天三顿,早中晚都有。假如每天都让自己忙活起来,是有理由三顿都蹭的。于是我开始什么活都干,谁的忙都帮,没多久,就得了一个外号“移动小秘书”。
    忙起来果然好,8月底,开始做国庆节目策划,我骑着小自行车,在北京城穿来穿去,联系选题。有一天回来赶上下雨,淋得湿漉漉的,跟制片人汇报,完了他突然叫住我说:“我会给你开实习证明,以后一个月给你发500块实习费。”
    我就“嗯”了一声,摁住激动,转身就跑,过半天,抹了抹额头雨水,才回过神,是因为头发淋湿了么?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感动。
    房租解决了!
    不止房租,那可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一个实习证明,可能就代表着一份工作,那个时候,一个组差不多有十个实习生,都没有钱和实习证明可拿,都是奔着学习来的,而我竟然成了“名利双收”的那一个。
    好事接连而来。8月15 中秋节,秘书张敏珍送我一盒月饼,还有一笔额外过节费,150块。这150块很有用的,作为一个创作型机构,记者导演们都是中午下午才来,偶尔早来一位,在食堂碰见蹭早饭的我,都会奇怪的问一句:“你怎么来这么早啊?”为了那小小的自尊,我也需要偶尔自己买早饭,故意到得晚一点呢。
    业务学习也开始了,那时候,盗版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卖碟的来了,大家都会去挑,我就只看。有一次挑选的时候,一位导演随手扔两张碟给我说:“这两张送给你,是经典,好好看。”其中一张是《美国往事》。
    我的确好好看了,三个小时的电影,每个镜头几秒,中景,近景,怎么接的,都在一个小本本上记下来,琢磨。开始慢慢有了故事、镜头、场景、段落的概念,这是我导演入门的开始。
    帮我最大忙的是一位杨姓导演,我们都叫她杨姐姐,一位幽默至极的人儿。因为当时播出的节目都要整理文稿,原本她是可以安排我做的,“移动小秘书”嘛。她问我:“一共多少期要做”?我数了下,“12期”,她掏出钱包,刷刷刷,数了12张递过来:“你来帮我做吧,我付钱。”
    她又神神秘秘的说:“你以后不许叫我杨姐姐啊。”“啊!为啥?”“你得叫我姐姐,这样我就和其她的姐姐不一样了,才会更亲,嘿嘿嘿。”
    我有钱买更多的碟学习了。
    那时候采访需要做场记,秘书负责找速记公司,有时候对方接不过来,我问秘书没人的时候我来做,速记费给我行不行?就这样,我偶尔能接到活,等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在办公室做,我不想再动用我的4000块了。
    就在其中一次,碰到了我一生的恩师,当时的主编,他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回来了,看到我在那里埋头苦记。我被发现很不好意思,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你记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来这里,你随时都能来。”
    写到这里,我流泪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在中国最大的传媒机构获得了一个更长的实习期,甚至工作的机会。
    11月到了,我去单位对面的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床棉被,冬天要来了。
    看看,那短短的一个夏天,我都得到了什么。
    介绍我实习的人叫鹿敏,鹿敏姐,将近退休,还在拍片。
    解决我房租的制片人叫陈真,请他原谅,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转头就跑,谢谢都不会说。
    送我碟的是傅健老师,已经退休了,到老也可爱的老头儿。
    姐姐,豪掷一千二给我,后来还教我做菜的人叫杨云苏,纪录片导演,作家,微博名叫“故园风雨前”,去看看,她好玩极了。
    跟我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来的人叫李伦,他是《十三邀》的创办人。我不需要回来,因为从来没有离开。
    一直“往前走,不回头”,一路狂奔的我,今天早上6点钟开始敲下这些回忆,随着那些瞬间一个个浮起,我一会扬起嘴角,一会又抹抹眼泪。那个夏天,那些温暖的,小小的善意,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推着我走到了今天,唯有感谢。
    我想我们在开始自己人生的时候,那个梦想的起点,总有一些普通又平凡的朋友,在帮助我们前行。仔细想想,一定有,很希望能听听你的故事。也请相信,即便身处黑暗无垠的大海,前方一定有陆地。
    这一季的《十三邀》,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时,还想能带来一些温暖与力量。这是我们的一些期待,希望你能够喜欢。
    ——《十三邀》第七季制片人徐婵娟

    引用文字内容来自公众号《十三邀》


    笃定之笃定的背后是什么?是上帝的无形之手还是脱离大陆统治的桎梏。属于冒险者的游戏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没想到的是成本如此之高。这样的壮志凌云本身就让人羡慕,因为可能那些有钱人也未必能有这么丰富的阅历。

    看了一些才知道他是独臂男孩,残疾成了他扬帆起航的桨,这个靠谱的零件将给他有力的支撑,哪怕是充满荆棘之路。

    犹如陆地之王的狮子,许知远在船上也成了晕船的动物。

    我们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孤独,也许就是一场迎接海浪的挑战,而回到人群何尝又不需要极大的勇气呢?就像那个孤独的海上钢琴师1900

    这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去探访那个慷慨收留年轻人的老人,这样的善举促成了一段传奇。好担心物是人非,却又感慨。有一个细节是钟表里面拿出来的剪下的报纸,一张是杨利伟登天,另一个就是独臂小伙的流浪地球。这很让那人感动,老人特意强调这是他专门收藏的。


     2 ) 观看笔记 第七季第2集:许知远对话张双南 | 离宇宙更近一点

    摘录

    1. 一本书籍 基普*索恩 黑洞与时间弯曲

    2. 许 : 本来我来高能所是冲着科学来的,最后相信最重要。张 : 人必须有信念,没有信念,没有理想,你都不敢去黑洞旅行,对不对。如果不这样的话,宇宙的演化会变成一个我不能接受的局面,按照以前的理论什么东西进去(黑洞)都不能出来,那么给它很长的时间是不是宇宙当中的都掉到黑洞里面去了,啥也不剩。许:所以你是对这个逻辑结尾的逆反。张 : 我是非常不喜欢这个,今天这个宇宙多么丰富多彩。现在看到的美丽的星空,以后全是黑洞,啥都看不着,多无聊。许 : 所以科学家既是观察实验的产物,更是信念的产物。张 : 你必须得相信点事情,总得有点理想。而且这个理想是自己觉得骄傲的理想,说服自己的理想,让自己觉得我因为这个理想而活着是值得的。

    3. 范式的转变是很难的。学术界是非常难改变的。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科学还是要发展的。几十年一个理论得不到证实,得不到承认,那又算什么呢?我谁也不说,我写文章就完了,爱信不信。好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科学它都能有繁荣的发展。 佛里曼*戴森在美国科学院做过一个演讲,他认为科学家有两类 : 一类是鸟,一类是青蛙。鸟在上面,是看不到下面的细节的,但是鸟会把整个蓝图,鸟瞰下去,看得很清楚。它知道下一步要飞到哪里。青蛙永远不知道它一辈子生活的地方有多大,但它把附近看得极为清楚。鸟的科学家最著名的当然是爱因斯坦、杨振宁,给我们的印象是这类的科学家是牛,最厉害、最天才的。但是别忘了他们能建立这样的理论是基于无数个青蛙科学家。没有青蛙科学家把这细节搞清楚,那些鸟的科学家他统一什么呢?所以,戴森说这两类科学家都重要。

    4. 许 : 那您所做的事情是属于鸟的气质还是青蛙? 张 : 从鸟的雄心开始,到我现在做的大部分的工作应该是青蛙的工作。我们这个行当有理论家、实验家、观测家,我的饭碗是实验家,我的论文是观察家,所以我去申请我的实验项目的时候吹牛吹的是我的观测。然后我业余的时候做的又是理论,所以不同圈里的人看我是不一样的。其实,做科学的都有个理论家的梦想,时不时又会想一下,只是我从大学毕业之后,我觉得我做理论是没有天分的,人家这些老早就写到教科书里的理论,我学起来还那么吃力,对不对。显然智力不是一个层级的。(许 : 幻灭很痛苦吧?)然后很快就不痛苦了,发现大部分人也是这样的,认命了。后来就发现即使这些牛得不得了的人,他们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有限的能力对于人类大的事业还是能够有一些贡献的,所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信心有一些恢复。我今天做的这点事情也想恢复年轻人的信心,很多年轻人的信心已经被这些人给摧毁了。让年轻人觉得你们比我张老师水平要高得多,才华要高得多。我,作为“新三届”的学生,基础是很弱的,我以这样非常有限的才华,竟然还能做一点事情,你们更应该做一些事情。但是,现在生活压力特别大,今天的年轻人所面临的这种困难,我们没有经历过、面临过。即使宇宙是很浪漫的,但是眼下的生活更直接,所以可能浪漫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有理想主义,我从来都是理想主义者,因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生活的困难。他们就很难。所以,我常常就想,要想尽一切办法要改变他们的处境。

    5. 许 : 你这个理想主义是哪来的?张 : 可能来自于我的父亲。他是特别得理想主义。而且,作为理想主义者,我们损失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在现实的社会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 So What。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很感激这个可能性、机会,让我走到今天。许 :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实际是有责任的,就是我们受惠过这个时代给我们的好处。我们要回报,张 : 所以,我从来没有避免、回避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该发出的声音。

    6. 许 : 突然起风了也很浪漫,都希望我们各个行业的创造力有一个巨大的展现。张 : 理想主义遇到困难,你没有办法避免。你如果有这个执着,有这个信念坚持下来,能够往下走下去,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这点坚持的话,你怎么能够做下去。

    让我印象深刻的

    1. 科学家有两类: 理论的、鸟瞰蓝图、高瞻远瞩的鸟,视野较为狭窄的、将附近、细节搞得极为清楚的青蛙。社会中的人,组织中的人,公司中的人,也是如此。个人的知识范畴,也是如此,我们要在广度和深度之间追求平衡。

    2. 要相信一些东西,要有信念,有一点理想主义,而且这个理想主义是要让自己骄傲,能够说服自己,让自己觉得活着值得。而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附加给你的,不是拿着别人的模式硬套到你身上的。

    3. 用实验家当饭碗,观测家写文章,吹牛申请项目,业余当理论家。

     3 ) 许知远对话蔡皋,看哭我了……

    本文首发于绘本棒棒堂(ID:huibenbangbangtang)

    昨天晚上,《十三邀》第7季开播,第一集就是我就期待已久的,许知远对话蔡皋: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

    看完的感觉是,惊喜,又感动。惊喜在于,当喜欢谈论观念、智识、宏大叙事的许知远,面对通透、明澈的“老小孩儿”蔡皋老师,两个仿佛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竟然也可以碰撞出不少有趣的火花;

    而感动在于,我得以更走进蔡皋老师的精神世界,她对美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憎恶。当听到片中蔡皋老师对许知远说:好多年没有人像你一样,大老远跑来看我,听我说这些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这一集时长大约1小时,分别在蔡老师家小区的小树林、蔡老师的书房、楼顶的小花园,以及朋友乡下的菜地,进行了几场谈话,聊到童年、外婆、求学、乡村教师经历、儿童观、艺术创作等等。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次对话。

    01/“你一定要把童年找回来”

    这是开场的一幕。许知远坐在蔡老师家小区的石凳上,翻着蔡老师的书,若有所思地自问:“我怎么时光中的东西都不真切了呢,我的童年怎么像被偷走了一样呢?”

    蔡老师认真地说:“一定要找回来,我也在找,一辈子都在找。”

    说这句话的蔡老师,双手合十,脸上的神采,就像一个认真求索的学生。蔡老师的绘本,不就是“找回童年”吗?在后来回忆外婆的聊天中,蔡老师还说:我要把童年和现在连接起来,记录就是我的针脚。

    02/ “我希望这个世界还有指望”

    第三场谈话,在蔡老师的书房,他们聊起了孩子和大人。

    蔡老师说:最和谐的是儿童,没有分别心,成人要花一辈子的时间,也做不到没有分别心。

    许知远问:但是儿童世界也挺复杂的吧,他们也有嫉妒、愤怒什么的。(哈哈好许知远的问题)

    蔡老师说:但是我把它理解成单纯,混沌。混沌不是一种美吗?文化人的自救,只能去掉一点是一点,不可能还原成儿童。但是我还得画,包容世界的各种……我就希望这个世界还有指望……

    然后,蔡老师向许知远展示日本的绘本,感叹多么简单又多么奢侈,也拿出几本我们自己做的童书,“花花绿绿,拿出来是我批评自己的”。

    她说起日本福音馆出版的《去散步去散步》(注:已引进),回忆起孙子小时候是多么喜欢这本书,“画面都在脚以下,儿童视角呀!”

    许知远问她:给孩子看图画书,最重要是培养孩子什么品质?蔡老师回答:审美趣味。我希望家长能让自己也艺术起来,家长要懂得爱孩子,往深里爱。

    好一个,往深里爱。

    03“这样的梦,太棒了”

    几句很即兴,却很妙的对话。

    许知远问蔡老师,家里最喜欢的部分是哪里;

    蔡老师回答说是阳台,每天看着花开,情绪很好,而且常有奇遇。

    许知远问:您最近的奇遇是什么?

    蔡老师带着神秘的神情,撒娇地说:不能说,说出来就跑了。

    许知远:偷偷地说呢?

    蔡老师指了指口袋:不要,有录音。

    这一段我真是被蔡老师萌到了。

    后来她还是说了,说的是最近的一场梦。

    一朵朵白云飘过窗口,她想试试它们是什么味道。于是拿脚往云上踩了踩。

    许知远:踩在云上的感觉是什么?

    蔡老师:飞翔的感觉。

    04“我要她可漂亮了!”

    蔡老师因为出生不好,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深感“脊梁上刻着一个罪字”,对于她来说,艺术也是自救的方式。

    接着她聊起了中国文化幽深之处,对诗歌的喜爱,以及为什么会画《花木兰》。

    “你要看北朝民歌,这才是我的初衷……可惜没有人看到这一层。”

    他们翻开《花木兰》,许知远指着花木兰问:这样子能打仗吗?

    “你们都觉得,要把花木兰画成武将的模样,我不要!我要她漂亮,我画的是她的内心。

    原来,《花木兰》寄托着蔡老师对自己身世的共鸣,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战争的反思……是时候拿出来重读《花木兰》了。

    05“我的审美救了我”

    全片最重要的一场对话,是在节目尾声的时候。许知远和蔡老师坐在蔡老师朋友乡下农舍前,聊起蔡老师当乡村教师的经历。

    许知远问:是不是也有很多不愉快的记忆在里面?蔡老师少见地流露出,沉吟、追思、欲说还休的神情。

    “那里面的故事很多,但是我把它都过滤掉了,好东西留下来,坏的东西,好像我画画一样,那只是对比的颜色,在画家眼里,没有脏的颜色。”

    “我没有桃花源,我的桃花源,是逼出来的桃花源。”

    “我的审美救了我,我看到绿颜色,看到太阳初升,看到朝霞,我就好了。”

    我注意到,弹幕飘来一句评论:原以为奶奶人生太过美好,现在才知道是想得通透。

    当然。就像蔡老师在《宝儿》的创作后记中写的:关于黑色,我感受太多……一切的好、一切的美,都是从黑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段精神……一切的冲动和亮丽都从那儿奔走出来。

    不了解这一层,也就没法看到《宝儿》《桃花源的故事》《花木兰》……背后的哀愁和追求。

    最后再说个彩蛋。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配乐很好听,所以特别留意了一下片尾的名单。结果看到,配乐是钢琴独奏《忆儿时》,由陆庆松演奏。

    《忆儿时》由李叔同作词,而演奏者陆庆松,是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的哥哥,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一个永远天真的人。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放在这一集里,是多么合适!

     4 ) 喜欢蔡皋奶奶的童真哲学

    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理想,希望,生活,智慧,勇气,力量......这些词都是我们常常会提到的,但它们太过空泛,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自我麻痹,我们的眼里没有光,我们也看不见自己的前方到底有什么未知的东西。 好在,这期节目出现了。一棵树,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长到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断口;一株藤蔓,上面看上去生机勃勃,而下面已经完全枯黄了;有些植物,外面的部分看上去已经枯死,地表下的根茎却依然在茁壮成长,必须要浇大量的水........很朴素却很动人的哲理,其实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触可感可拥抱的。蔡皋,永葆童真的可爱奶奶,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崭新维度,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我的生活。

     5 ) 十三邀 第七季 个人观后感

    第一集

    预告片里的每位嘉宾都想看。不知不觉第七季了,好像每一季的第一集都很棒,挺喜欢看许知远和不同嘉宾碰撞的,看许知远和一些嘉宾尬聊,看许知远和一些嘉宾碰撞出火花。许知远在变化成长,我也在变化成长。一直以为我自己这种大俗人不会喜欢许知远这种文艺青年,居然现在非常喜欢许知远,哈哈哈哈,看来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框死自己的认知。非常喜欢最近两季的片头导语,虽是广告语,写得很好。第一集值得五颗星。

    —2023.03.02

    第二集

    可太喜欢第二集采访张双南院士了,宇宙考古学,这个词太浪漫了。羡慕许知远,可以去北京的玉泉路,可以去四川的稻城,我也想去现场看看为外星文明所修建的坟墓哈哈哈哈。发现许知远只要开始和嘉宾一起吃东西,就说明许知远聊嗨了,更何况这集两人一起撸串喝酒呢,喝酒聊得更嗨了哈哈哈哈。喜欢张双南院士的真诚坦率,知世故,且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研究的是天体物理,吃的是人间烟火。看到后面觉得张院士可太可爱了。

    看到张院士说我等着你从黑洞里出来和我一起喝whiskey,突然想起了当年自己看完interstellar的感受:用周杰伦歌中的一句歌词总结全片剧情—我会回到你世界,跨越爱的时差。

    极致浪漫,极致务实,极致坦率。

    看饿了,深更半夜想撸串,想吹大绿瓶,想喝羊杂汤。我还是睡了吧。

    —2023.03.16

    第6集

    徐京坤,京坤,鲸鲲,徐鲸鲲。许知远动情了,也不再执着了,他只想慢慢听他们娓娓道来了,他不再执着于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了。这集剪辑、背景音乐都太牛逼了,至今为止的本季最佳集。是航海这个话题对我很有吸引力,还是这集剪辑太过牛逼了,还是说找租房胡大爷那段有点久别重逢的感受,还是说Jackie Xu的自我陈述引起了某些共鸣,这集直戳我心。

    有机会再去青岛的时候,要去一下列侬餐吧,感受一下水手餐厅的气氛。

    —2023.05.27晚观看

     6 ) 希望能做到期更叭

    第一期 蔡皋老师

    先说说对《十三邀》第七季的感受。从2018年在英国读书第一次知道《十三邀》,几乎每期都看。本来以为不会再看这一季了,但是时隔这么久,终于看到更新了,还是忍不住打开。看了这么多年,我感觉这一季的《十三邀》更接地气了,也更烟火气了,真美呀~看到片头说到“行动才是灵魂”,我好像看到了指望,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指望啊!我还感觉许知远变了,他好像走出了那个自我的世界,更打开自己了,更开放了,更可爱了,他也一定更快乐了吧,恭喜他呀。

    特别特别喜欢蔡老师的这期,我查了一下,蔡皋老师今年77岁,我今年27岁,我好希望我到77岁也能像蔡老师这样啊,保持童真、感受力、活力、生命力,喜形于色。想叫蔡老师一声蔡姐,哈哈哈哈。这一期有几个比较有感触的点,分享出来,嘻嘻

    找童年

    蔡姐说,要一辈子找童年,一辈子做自己。最近在b站上看到一段视频,标题叫“劝分四千多人的经典拼图段子”,标题有点浮夸啦。其中有一个观点蛮有意思的:每个人都在玩自己的拼图游戏,我们的人生就是从经历和经验中一点一点拼凑的过程,直到我们拼出来最好的图案。但是问题在于我们都没有盒子,没有人知道我们要拼什么图案,只能瞎猜。

    从我的经历讲,大概只有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出发,才能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花一生的时间去坐的事业。从童年的经历,尤其童年的经历,喜悦也好、不得也好、遗憾也好,都是很好的起点。比如说,陶勇医生就是因为小时候他母亲有沙眼,所以选择做眼科医生。

    所以迷茫的时候,应该多去童年的记忆里捞取拼图吧。所以养小孩儿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感受和记忆,而不是一天天学习,也很重要吧。

    全是真诚

    看到蔡姐的插画,感觉没有什么技巧(不是否定的意思,也不是说画不好的意思),全是真诚。这一下子就想到了同样郭柯宇的歌,听起来好像也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全是真诚,字字句句都是她自己的生命。强烈推荐直到对的人来再见爱人!

    最后,片子一开头,锺叔河老师对蔡姐的评价引起极度不适

    第二期 张双南老师

    总体感觉这一期意犹未尽,很多话题没有聊开、聊尽兴,真心希望后面节目组会把完整未剪辑版放出来吧

    基础知识很重要

    许叔叔问:非常厉害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哪个会起更主导的作用?张老师回答:我觉得基础知识这个能力很重要。我不知道是不是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情况,我们领域里是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花那些时间学习,还不如快点编个故事发篇文章。甚至老师、师兄师姐都会直接说,你不用搞清楚这个,不会有帮助的。但是我有些困惑,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是不是必要的?而当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图谱之后,是不是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提出一些更基础且重要的好问题呢?

    许知远不再笨拙

    前几季片头会说,许知远像是一个笨拙的发问者,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看完节目之后,常常会陷入一种沉静的情绪,思考或者反刍些什么。而这这一季的前两期来看,许知远不再笨拙,他懂得如何营造聊天的氛围了,他好像也没有问不合时宜的问题了。我不知道这种变化只是因为第一期的蔡皋老师是简单纯粹的人,还是第二期对许老师来说是一场圆梦之旅?我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另外推荐张双南老师的《极简天文课》,用人话把好多问题都讲得很清楚!

     短评

    问题问的越来越精准 这季明星也少加一颗星

    7分钟前
  • 3
  • 力荐
  • 这么多期追下来,越来越感到感到庆幸,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十三邀》这样的文化节目。它好似是一片桃花源,每次打开,都仿佛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第一期非常出色,蔡皋老师活得自在、自如,她一直在追求“返童”,果真拥有了返璞归真后的心态与气度,一举一动都散发出童真。她与自然共生,在一棵树上寻觅到真理与意义;身处闹市亦同样开怀,因为可以任由它繁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点热闹。同时,蔡皋老师也有某种矛盾在,她不希望真的回到充满苦难的童年,而是以艺术与审美获得自救,消化痛苦,描画诗意。她的很多话都富含哲理,“不教而教”“记录就是我的针脚”。还需注意的是,许知远也没那么紧绷了,他的问话也像挥出去的锄头,既要挖掘到果实,又不会伤到根茎。这是采访者的境界。

    9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 感觉十三邀近乎这些年中国社会人文谈话节目的顶峰了。年轻的时候觉得怎么还有老许这样格格不入矫情的文艺装13青年,人到中年感慨幸好还有老许这样的人文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一群人些许关怀一下社会和人心,难能可贵。

    11分钟前
  • 蓝瓦 Lanval
  • 力荐
  • 目前只说两个打动点。一是第二集园区门口写的“宇宙无限,信使有痕。”二是张双南跟许知远一边吃烤串一边谈宇宙,特别打动我。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根串,都是这无边无际中的“信使”。智识与烟火的愉悦,永不过时。

    13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 对这样的节目还能苛求什么呢 有它的存在就心怀感激了

    16分钟前
  • Kylin.
  • 力荐
  • 十三邀又回来了,等了好久!第一期就很有感觉,很触动。真的太喜欢蔡老师对于生活的记录了,不管是一棵被砍掉但又长得笔直的树,还是她和外婆、学生、孩子的可爱回忆,都让人由衷地觉得:生活真的还蛮有趣的,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事情。所以,就是当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生活就鲜活了起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爱具体的人,即使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尽管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 但我们就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呀!♥️

    18分钟前
  • 霁凡
  • 力荐
  • 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节目。

    19分钟前
  • cooux
  • 力荐
  • 《十三邀》从第五季开始逐渐“封神”,这种越做越好的节奏是非常反常识的,到了第七季甚至从正襟危坐的谈话节目,变得像极了情景交融的文化真人秀。第一集开头锺叔河的自述、结尾蔡皋坐在房檐下对往事的追忆,都让人动容得想哭,那种文化即刻磨灭的危机感和对未来莫衷一是的指望感此起彼伏互为映显。蔡皋以风动的白发入镜,那不就是古诗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述的样子吗!蔡皋在谈及理想主义和梅心时,我意识到,从第七季起,《十三邀》开始了文化“传灯”。

    23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 许知远说“我们来找您找指望的”,蔡皋回应说已经有多年没有人这样跑来和她谈这些,老师表露出的兴奋让人心酸。

    25分钟前
  • 妍妍
  • 推荐
  • 之前还抱怨《十三邀》水准忽上忽下,直到第七季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原速、不划进度条、不觉得无聊烦躁、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看完一整档节目了,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十三邀还是牛逼的,希望一直做下去。

    29分钟前
  • 笑聪
  • 力荐
  •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觉到一点确幸,还好《十三邀》还在,还好有蔡皋这样的人物在。

    31分钟前
  • 同宇安小魏
  • 力荐
  • 徐京坤这期太牛了!!!当你以为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讲到尾声了,殊不知,他的人生处处是精彩。徐京坤似乎也没太抱希望能找到当年住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话那头的人是不是当年的房东老大爷,更不确定大爷还能否记得他。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不但记得他,在大爷心目中,这位独臂少年和杨利伟一样伟大,他从墙上的钟表盒里拿出两张报纸,一张是他,另一张是杨利伟,大爷说除了这两张报纸,再也没有了。

    34分钟前
  • ffffkk
  • 力荐
  • 徐京坤这期“封神”,完全是电影感的剪辑和文本。除了野孩子闯荡成独臂船长的生命激情外,还有组成他英雄叙事的小小善意和温暖配角。把命运的巨浪和生活的细流并置在一起,意蕴丰富得难以言喻。当真正的勇敢和真正的温情发生,当事人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旁观者已止不住热泪盈睫。我们在别人的赞歌里,瞧见的还有自己的遗憾。一如恐惧衰老的许知远渴望英雄主义时,看到徐京坤背后无可替代的生命经验与代价,他已经知道:有些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7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 锺叔河用「我是世界的人」开解着当下的无力感。蔡皋对许知远讲,「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两句话,也是两种姿态或动作,一方形成自觉,一方来自他者。但最后都为达成一致的愿景,愿我们都还在世界的潮流里面。

    38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 以前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广场舞大妈,现在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蔡老师

    43分钟前
  • 亲爱的影子
  • 力荐
  • 蔡老师太可爱了,一边翻手比划一边念歌谣“看事容易做事难”

    46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 蔡皋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她很平和的讲她的‘桃花源’是被逼出来的,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每个时代都有人深陷不同泥淖,在蔡老这里,我看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48分钟前
  • 大萝卜小白兔
  • 力荐
  • 来看徐京坤,中国船长

    49分钟前
  • 黎颂慈
  • 力荐
  • 这个时代感谢有许知远

    54分钟前
  • 係鬼
  • 力荐
  • “我没有桃花源”“我是被逼出来的桃花源”

    55分钟前
  • 局部解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