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国人不是美国人
调音师是一个在双重的边缘身份当中获得存在感的人。他梦想的存在方式是一个能在舞台上驰骋的演奏家,但是这种成就感却很难获得。在失败的折磨之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能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作为盲人,他能成功地有一份调音师的职业,这是获得存在感的一重理由。而作为调音师,他能演奏那么好的钢琴曲,这是获得存在感的第二重理由。他能够受人欢迎,乃在于人们对于他的信任和依赖。人们会对于一个盲人有更多的同情,同时又认为盲人具有更强的感知能力,会是一个耐心的听者。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他。当他弹奏音乐的时候,听者会受到感动。他们需要通过音乐得到倾诉。人们在一个盲人面前会比较少地顾及戒律,这样会获得一种轻松感。这些都是与比赛时众目睽睽之下的舞台和正襟危坐的考官形成鲜明对比的因素——一个是轻松的,抛开很多面具的个体面对个体的小环境;另一个是大众的,规范森严的,社会环境。而艺术真正发挥其价值的地方,在于那个体之间的小环境当中,而不是规范林立的社会大环境。人们需要借助音乐来倾诉自己,乃在于每个人根深蒂固的孤独感。而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在于社会格局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交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偷窥癖和暴露狂,依然在于每个人的寂寞。
杀人的老太太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杀人犯。因为调音师很清楚,即使她开枪,也一定是在他弹完了曲子之后。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杀人犯不会这样等待,她一定会抓住最佳机会除掉目击者,以杀人灭口。要知道,这样的等待,会给自己造成危险: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想制服一个老太太,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在此意义上,调音师与老太太之间就已经不再是目击者与杀人犯之间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平衡究竟能维持多久,取决于曲子弹的整个过程两个人的内心变化,而变化的原因在于音乐而不在于杀人的事态。如果老太太被音乐感动,她可能会放手。但这样的放手会不会引祸上身?那就看她在音乐当中是否能读到什么了。而在我看来,这种信任感还是可能建立起来的,原因在于调音师演奏了他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音乐。他不但在大赛之后不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的阴影之下走出来,而且还在极度紧张的重压之下成功演奏了一只完整的曲子。这对于调音师来说,是一次壮举。调音师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目击者,因为作为一个目击者,并不是想着怎样赶快脱身,而是“为了身后的人”而演奏,这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心思。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完完全全成了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对话关系,有什么能比这样的音乐对话更加微妙的呢?杀人与否并不重要,导演并没有想把电影搞成一个悬疑片,而是关注对于艺术的接受和解读方式。究竟有没有被杀,并不重要,法国人不是美国人.
2 ) 一部短片杰作的诞生
《调音师》已经成为短片界的扛把子,从豆瓣标记的“看过”人数中就占据短片排行榜的首位,无论是其被人津津乐道的悬疑故事还是极富挑衅意味的主题表达,它都能在这短短的14分钟内将观众卷入恐惧与欲望的漩涡中,让人享受观看快感的同时,切身体会到“脊背发凉”这个词从字面意义到心理层面的通感。本文就试图从以下的三个层面来细致分析《调音师》的观看之道。
1、悬念与惊悚
《调音师》的最大标签是悬疑和惊悚,它虽不如恐怖片那般带来直接的快感和刺激,但它更加发挥出了剧情片中的“谜题”叙事和“暗黑”风格。
短片开头便给整个故事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男主遭遇了什么?为何没穿衣服?老头又为何一动不动?身后的女人又是谁?结尾被用来制造开头的悬念,率先将最重要的(部分)结局展现给观众,更多的是让观众驻留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探究这样一个个“谜题”的究竟。事先张扬的悬疑氛围一边牵动着观众的神经并期待着剧情的发展,另一边剧情的发展又一步步揭开预设的谜语,解谜的快感正是悬疑片控制观众的“不二法宝”,甚至结尾导演也没有给出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未知结尾,仿佛是设下了一个更大的谜,而观众则永远无法知道答案。这种带有强烈互动意味的结局更加刺激着观看者的心理,试图将观看者带入故事之中,自行为这个未竟的故事进行编剧,观众此刻变成了一个隐形的创作者,进行着自我的书写。
当然光有悬疑还不够,正如希区柯克的电影一样,“悬念”对他而言只是一头叫做“麦格芬”的狮子,但是承担悬念的更应该是那种令人惊悚、恐惧、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它触及到的是人类的精神、意志和灵魂。短片《调音师》深谙人内心的恐惧与欲望。电影故事的开头自述了男主角阿德里安的理想人生受挫而意志消沉,想要通过假装盲人调音师来获取经济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一个典型的黑色电影中的男主角形象,意志脆弱、被欲望所屈服。正如调音师上司说的: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男主愈加猖狂的窥视欲一步步将自己带入深渊,导演没有点出老妇人为何杀害自己的老伴,也似乎在潜意识中讲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和矛盾,谋杀没有发生在与谋生人的相遇中,而是发生在与最亲密的人的日常相处之中,恐怖如斯。
2、“暴露狂”式独白
短片因其篇幅的短小,总体风格大都隐藏于精巧的叙事之中,或者说,其叙述的方式本身就可以呈现出一种风格。在《调音师》当中,最显而易感的是大量独白的运用,这种主角内心的自我述说不仅仅承担起叙事上的逻辑连贯性,并且在挖掘人物内心和表达层面具有重要作用。
独白的叙事作用毋庸赘言。主角阿德里安的独白交代了自己的生平事迹,连接了假装盲人调音师的原因,让故事更合理的进行。同时,独白也将主人公阿德里安的焦虑、幻灭、欲望用语言的形式尽情地,毫无隐蔽地,完全公开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样就能够清晰地揭示他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让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而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同时也使观众能从心理灵魂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更重要的是,独白也是“暴露狂”的显现。对应着男主上司的话:“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男主假装盲人调音师正是享受着偷窥带来的快感,但偷窥的另一方并非是典型的暴露狂,而是普通人对陌生人卸下的心理防备。但从电影自身的维度来讲,观众就等同于偷窥癖群体,而电影则是暴露狂的象征,电影只有曝光自己才能吸引观众的窥视,两者在黑暗的影院中完成了“看与被看”的交易。而短片《调音师》不仅仅停留在电影媒介层面的窥淫和暴露,而是动用大量的独白来进行一种主动的“暴露”。当故事的动作情节发展逐渐趋缓的时候,这时的“独白”就承担了电影心理叙事的推动作用。声音是触动情绪的首要因素,当轻缓的钢琴乐配合着男主低沉的独白,便传递出一个真诚、落魄的人物形象,人对弱势形象会下意识的怀有同情和怜悯之心,对其产生心理认同感,一种事先预设的“移情”效果就达成了。男主一方面在享受这窥淫的快感,同时也借“独白”暴露出内心的声音来获得观看者的认同,如果这是一场道德审判,那“独白”就是罪犯的自我辩护,而我们则毋庸置疑站在了罪犯的这一边
3、弗洛伊德附体
导演给主角承载了三重身份:钢琴家、调音师、盲人。这种身份的转变或结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要素,并且,多重身份也为影片挖掘出更深刻的表达。
三重身份对应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本我”“超我”。钢琴家——“超我”的理想。男主自视为一位天才钢琴家, 渴望得到世俗的承认获得世俗的成功,伯恩斯坦钢琴大赛的比试正是这一理想人格与世俗社会的比拼。“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男主渴望成为“钢琴家”便是对这层父权制社会的主动尝试,他需要一个符合身份的“头衔”来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只不过失败了而已。调音师——现实的“自我”。成为调音师是男主对于现实的屈服,也是对理想自我的妥协,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调节自身以适应其环境,显然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主角依然不满足于这一身份,盲人——欲望的“本我”以碾压之势成为主体人格,利用常人对于盲人的同情和认知,盲人的弱势恰恰成为主角满足偷窥欲的手段,当欲望一旦得到小小的满足便会以更大的欲望来覆盖,人便在欲望的深渊中不断沉沦,无节制的欲望势必导致自我的毁灭。《调音师》的结局看似开放,但其实指向的是生存的闭塞。
仅以上述三个视角作为切入点来观看解读《调音师》,仍然觉得它不失为一部精彩且深刻的短片杰作。
3 ) 调音师——微电影,寓意无穷
仅仅十三分钟的悬疑微电影《调音师》就像一颗原子弹一样,虽然微小却极具杀伤力,表现力极为震撼。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一名调音师伪装成盲人为客户调钢琴,在伪装的过程中他得到客户更多的优待,也发现客户许多的隐私,一切都在顺利地伪装下去,直至有一次目睹了谋杀现场,调音师继续伪装着自己是盲人试图获得老太太的赦免,然而,调音师最后还是被杀死了,影片虽然没有明示,但是许多细节都揭示着这样的结局:
首先,调音师在进入老太太家的时候,画面定格在深严的大门上,老太太严严实实地把大门上了几道锁,这一刻老太太已经准备好灭口;当调音师摔倒在油漆上的时候,老太太让调音师把衣服脱下来,并且说“我不会看你”,而老太太却是非常仔细地看着他脱下衣服,目的还是要观察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盲人,说明老太太对他抱着很大的疑心;而且让人不解的是调音师满手的油漆还在调钢琴,如果老太太有意放他一马的话,至少会让他洗手,不过这对于老太太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当调音师调钢琴的时候画面转向老太太的背影,她在屋内翻看调音师的衣服——里面放着日程本,一个正常人用的日程本,这一点已经让老太太杀心已定,因此,老太太坚定地拿着消音枪对准了调音师后脑。仔细听“嘭”的一声,相当震撼人心,影片中有意录入一次关门的声音,这两次声音完全不一样,前者听得惊魂,后者笃实。
导演试图从这样微小的电影中传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首先,这个世界是偷窥与被偷窥的世界。调音师乐以为盲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客户的优待,更多的满足在于可以看到客户更多的隐私;然而,报应还是返到了他的身上,在他敲老太太的门的时候,老太太并不愿意为他开门,但是此时邻居好奇地探出头来,看到底怎么回事,邻居的这一举动把调音师推向了死亡,老太太让他进门了……
其次,“别再吃糖了”,吃得太多会死掉的。糖,这里寓意为人们误以为对自己好的东西,亦即诱惑,当人们在反复地做某些不当行为,在侥幸自己能获得许多利益的时候,往往不愿意退一步放弃这样的“糖”,所以调音师在意识到自己的日程本会被老太太发现的时候仍然安慰自己说不会被发现的,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如果他及早地停止自己的欺骗行为的话,不管是在按门铃时,抑或是在发现谋杀现场时,他都有生存的机会,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地“吃糖”。在现实生活当中正在“吃糖”的人或许应该警醒了!再进一步,不仅仅是不当的行为,亦包括许多不当的想法和观念,正如《谁偷了我的奶酪》所要表达的一样,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人生的步伐,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
再次,“人们认为失去会令人更敏感”,美丽的泰姬陵是在建筑师的妻子被处死之后建起来的,同样,人们觉得一个人如果失去视觉,那么听觉就会更发达,调音师利用这一点把许多人都骗了,可笑的是餐厅里的服务员却没有因此而优待他。或许如果我们更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灵魂,不因其强于自己而打压,不因其弱于自己而轻视,那么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平和一些。抑或许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所持有的特质,更为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微电影,寓意无穷。
4 ) 那些疑似BUG的地方恰恰是精髓所在……
故事一开头,诡异的氛围,暗沉的色调,赤裸着上半身的男人身后模糊的剪影,一切都预示着这个男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我的猜测是这个男人因为陷入什么秘密之中,所以正在被威胁。黑帮?职业杀手?还是政客??
可惜我只猜中了一半。
只是一个老妇人。根本就没有杀他的预谋,也没有任何高明的武器。相信大多数看了一遍并开始回顾这个戛然而止的故事的人都有以下思考过程:
1. 最后怎么样?他死了吗?于是翻看最开头,直到L'Accordeur这个字幕出现时令人猝不及防的那一声“咔”。
2. 搞什么!这不是个五大三粗四肢健全的汉子么?又没真瞎,对方不过是个大婶,手头一开始连武器都没有,后来也拿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反正不是什么高级装备,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坐以待毙啊!
3. 大婶去拿衣服的时候干嘛不干脆跑掉?
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骂着这货是多么愚蠢,觉得这部电影多么没有逻辑可言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与主人公一同看到那具沙发上的尸体然后侥幸的觉得老妇人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男主不是瞎子的时候,跟我一样,想着应该怎么装才能更像一点?
只要镇定的调好音就好了,如同过去每一次的伪装一样。女主人会以为我是瞎子,然后带着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怜悯让我离开。但是,这次遇到的是杀人啊,即便真的是瞎子也可能已经知道了秘密,即便是哑巴也能把秘密传出去,唯有死人才不会说话。
于是,
大婶想:完了,他瞎不瞎?希望他瞎希望他瞎,他是残疾人他是残疾人没有反抗能力没有反抗能力…………“咔”
男主想:完了,她会不会杀我?我是瞎子我是瞎子,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不要杀我…………“咔”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主人公满脑子都想着要怎样撒谎才能逃生,却忘了目的是逃生而不是撒谎。
你撒过谎么?
当我们全心全意去编织自己精致的谎言,有多少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有多少暗示已经深入了骨髓??
一个人到底是骗自己容易,还是骗别人?
于是,当钢琴成了主人公最后一根稻草,他虽不是瞎子,却早已忘记了用健康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可是,
只要我一直弹下去,
她就不会杀死我吧…………
5 ) 《调音师》拉片分析
《调音师》拉片分析 (片长:13'37'', 导演:Olivier Treiner,法国)
镜号 景别 运动方式 内容 长度 音乐 音效 对白 旁白 分析(关键词:悬念与多重时空叙事)
字幕 17'' 钢琴声从4''入。 音乐先入,交代片子主题。
1 特写钢琴的某部分。 "远景处 钢琴的琴键
随音乐跳动。" 4'' 钢琴声续。 交代声源,环境。
2 特写 钢琴跳动的琴键。 3'' 钢琴声续。 旁白(内心独白)入:我很少在公众场合弹奏 "旁白是本片贯穿到底的
一个叙事工具,声音是以倒叙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此时,第一个倒叙/第一重时空开始。"
3 特写 钢琴跳动的琴键。 5'' 钢琴声续。 "除非是特殊的场合,
例如今晚" 引发悬念,期待
4 近景 "一个白发老头一动不动的
坐在沙发上。" 6'' 钢琴声续。 这个人是谁
5 特写 "一个人穿着袜子的脚
(此人坐在钢琴椅上)" 2'' 钢琴声续。 我不认识
6 特写 一个人的光着的背脊。 2'' 钢琴声续。 我甚至看不见他 至此,没有人物主体的正面镜头,此时悬念达到一个高峰。
7 近景 "一个调音师神色平静而怪异,从眼珠看出此人是盲人。正光着上身坐在钢琴前弹琴。他身后站着一个黑衣人,看不见头。
" 14'' 钢琴声续。 我是盲人,再说也不是为他演奏,而是为我身后的人 "第一悬念揭开,但身后的人
又形成一个新的悬念"
出片名《调音师》 钢琴声戛然而止。 一个意指性模糊的音效突入,像开门声,又像是枪声。 "一个新的悬念建构起来,
接下来的镜头似乎可以表明
这是一个开门声,但看过结尾才知另有乾坤。此处音效参与了叙事,非常精彩,不同理解引向不同剧情方向。"
8 大全景 一个大的音乐厅,一个穿着西服的调音师从舞台这端走到钢琴前。鞠躬。 12'' "环境音效、
人物走路的动作音效" 去年,我被认为是天才 片名出的音效声接此镜头,可认为是调音师开门走到舞台上的开门声。
9 全景,俯拍 "调音师走到钢琴座位前,
坐下。" 4'' "环境音效、
人物动作音效" 我也以为自己前途无量。 第二重时空
10 中近景,背拍 调音师坐下。 2'' 人物动作音效 15年来所有努力,
11 特写 调音师的手调椅子的高度。 1'' 人物动作音效 只为一个目标
12 近景 调音师的手擦琴键。 1'' 人物动作音效
13 近景 调音师紧张的脸,可以看出此人此时并非盲人。 7'' "调音师粗重的喘息声、
噪音(仿调音师内心的情绪)" 伯恩斯坦钢琴比赛
14 特写 "调音师发抖的手伸向琴键,
开始弹出第一个音。" 5'' 钢琴的颤音,做了一个失真的效果(突出调音师内心受到的刺激) 噪音延续
15 近景 调音师躺在床上,一脸苍白的看着天花板,翻身躺向一边。 6'' 钢琴声的回声续, 我失败了,顿时万念俱灰
16 小全景 调音师侧身躺在一边,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背景中的一个女人正收拾东西,收拾完拿着包出门。 8'' 钢琴续,关门声。 "我独自呆着,被失败所折磨,
掉进万丈深渊"
17 中景 餐厅内,调音师带着墨镜,坐在桌前,正摸索着倒咖啡。一个胖子看不到脸(景别卡到脖子以下),从镜头前经过,反身坐在调音师对面,电话开始震动,男人接电话。此时,服务员走过,粗鲁的放下端来的餐碟,走远。 8'' 钢琴声续 "我重新活过来了,
成了一个调音师" "第三重时空开始。
此镜头时空变换,包含的信息点丰富:
1、再次交代调音师盲人身份。2、胖子出现,但一直没露面,又一悬念形成。3、服务员的动作为其后叙事埋下伏笔。"
18 中近景 "反打镜头,胖子露脸,
瘪着嘴看了服务员一眼,
接着看手机说话,调音师抬手喝咖啡" 9'' "调音师:这服务员
真周到.
胖子:这社会不是暴露狂,就是偷窥癖。" "胖子这句台词看似无意义,
实则点题。点明此片的主题:暴露狂和偷窥癖。"
19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吃东西。
胖子把手机伸过来给调音师看" 6'' "胖子:昨晚我们谈
了2小时,看她给我发的照片。
调音师:我是来吃饭的" "悬念:调音师是盲人,
胖子却给他看手机"
20 中近景 反打,胖子不满的说话。 4'' "胖子:你这年纪
难道就没有恶习吗?"
21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不紧不慢
的吃饭。" 6'' 胖子:你把糖当饭吃吗?吃死你我也不管。
22 中近景 "反打,胖子往椅子后靠,
态度嚣张的说话" 6'' 胖子:我来这可不是为了看你吃饭。我想知道,你的调音订单怎么一个月来翻倍了? "之前胖子絮絮叨叨,
此时话终于说到了重点。"
23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低头说话。 4'' "调音师:你的客户欣赏
我的工作,这奇怪吗?"
24 中近景 反打,胖子继续说 2'' "胖子:有点儿。
调音师:有人投诉么?"
25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吃了一勺东西。 4'' "胖子:没有。
调音师:生产力提高了还
要炒我鱿鱼?"
26 中近景 反打,胖子突然发飙,凑近 6'' 胖子:今早我接个电话,找我的盲人调音师。
27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平静的脸色,端起汤来喝 7'' 胖子:你能解释一下吗?
28 中近景 "反打,胖子恼怒的表情,
盯着调音师" 3''
29 中近景 "反打,调音师喝完汤,
擦嘴,不紧不慢的说" 8'' "调音师:莫卧儿王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
胖子不耐烦:别跟我鬼扯……
调音师继续:莫卧儿王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
30 中近景 反打,胖子不耐烦的表情,往椅子后靠,调音师继续说 10'' "调音师:悲痛万分,
他召来当时最好的建筑师。皇帝问他,结婚了吗。"
31 中近景 缓慢推近 "过肩反打,调音师
投入的说话" 20'' "调音师:结了,殿下。你
爱你妻子吗?爱。她是我的命,爱她胜过一切。很好,那我就赐死你的妻子,让你知道我的痛苦,你就能为我妻子建起最美的陵墓。皇帝杀了他的妻子。建筑师建起了泰姬陵。" "这些看似啰嗦的台词,
却很好的刻画
了调音师这个人物的个性:
有才华、却也爱耍小聪明、自以为是。"
32 近景 胖子不屑的表情。 2''
33 近景 "调音师继续认真的说话。
拿下眼镜,露出他的眼珠。" 8'' "调音师:人们认为失去会
变得更敏感。
胖子:你太有才了,混蛋
。
调音师:所以我决定变成瞎子。"
34 近景 胖子凑上前看 4'' 胖子:这是什么?
35 近景 调音师把眼镜推上 8'' 调音师:没什么,隐形眼镜。我下午要去一个新客户那。 "此镜头揭秘一个悬念,
调音师并不是盲人。
新客户是个伏笔。"
36 近景 胖子不屑的往后靠 5'' "胖子:不会吧?
调音师:他们认为我的感官更发达。"
37 近景 调音师继续说 3'' 调音师:我的耳朵无与伦比。
38 中近景 调音师在一个客户家调音,客户端起一杯水客气的递给他。 4'' 调音师:谢谢。 "上一时空的对话继续:
调音师:一个盲人调音师,他们肯定会和朋友说起。" "此镜头开始各个不同时空的叙事,为调音师在叙述自己的回忆。——总归此为第四重时空。
"
39 中近景 调音师在一个女客户家里调音,他在前景弹琴调音,后景站着一个敷着面膜的女士 7'' 钢琴声起 "调音师:有很多好处,
知道吗?小费更高,
人们更友好" "旁白开始揭秘,调音师并非盲人,而是装盲人。
此时空中,调音师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偷窥癖’。用盲人的身份进行偷窥。"
40 中景 调音师在一个男客户家里,侧对镜头弹琴。后景里男客户从厨房门栏走出,穿着小短裤,拿出一条长裤开始穿。 8'' 钢琴声续 "调音师:没那么多提防,
我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事"
41 中近景 调音师在一家女客户家调音,听到女客户的问话,假装盲人一样的侧头回答 7'' 钢琴声续 "女客户:对不起,
介意我在你调琴时练舞么?
调音师:不介意" "
"
42 中景 女客户开始脱衣服,不放心的回头看 3'' 钢琴声续
43 特写 "调音师的导盲棒放在钢琴
边。" 2'' 钢琴声续
44 近景 "女客户放心的转过头。
继续脱" 2'' 钢琴声续
45 特写 "女客户的腿,衣服脱下
掉在地" 4'' 钢琴声续
46 近景 调音师呆滞的眼神看着前方,前景处有女人的身影在舞蹈 6'' 钢琴声续
47 近景 胖子说话 2'' 钢琴声停 胖子:你是个偷窥狂。 "回到第三重时空,
与胖子吃饭的时空。"
48 中近景 调音师继续说话, 3'' "调音师:自比赛后我就没
能弹琴"
49 近景 胖子一脸的不悦 5'' 调音师继续说话:在瞎子面前,人们不再克制,
50 中近景 调音师低头继续说 5'' 他们给的更多更好
51 过肩拍,中近景 胖子往前靠,说话 6'' "胖子说话:如果被
抓住怎么办,人们会认为我也参与了"
52 过肩拍,中近景 调音师得意的继续说话 7'' "调音师:有人投诉了吗?
要炒掉我么?
胖子:别逼我"
53 过肩拍,中近景 "胖子不悦的指了指眼镜,
调音师摘下眼镜" 7'' 胖子:再让我看看。
54 过肩拍,中近景 "调音师摘下眼镜,看着胖子。
胖子冲他眼睛打了个响指
,调音师眼睛一动不动" 8'' "胖子:练了很久了吗
调音师:是得练"
55 中近景 "胖子不悦的横了一眼,
又不得发作" 2'' 脚步声渐入
56 中景,反打 "服务员入画,粗鲁的丢下
账单,走开.
调音师继续说话,拿过账单,掏钱。" 9'' "调音师:还是很难相信?
做个实验,我来结账"
57 中全景 "调音师拿着导盲棒,
走在街道上,去前戏所提到的新客户家。边走边得意的笑。" 15'' 钢琴声起 "上一时空的对话继续:调音师
:服务员,少了一张钱,不,不是这张,大小不一样,我要找你们经理谈谈,你以为我瞎了就可以这么骗我么?不,我付钱……好吧,既然你坚持的话。" "此时,镜头叙事进入第五重
时空。但声音叙事停留在第三时空(声音部分只有调音师自己的,没有服务员的,所以可视为调音师内心的回忆)。声画不对位形成了巧妙的叙事结构,也刻画了调音师自鸣得意的心理状态。"
58 中景 "调音师与一个老妇站在
红绿灯前。" 3'' 钢琴声续
59 特写 红绿灯变换。 2'' 钢琴声续
60 中景 "调音师与一个老妇站在
红绿灯前。老妇一脸惊讶。" 4'' 钢琴声续 "调音师:您好,需要我扶
您过马路么" "将其洋洋自得的个性更加
突出的展现出来"
61 近景 调音师坐在女客户的钢琴前,为她调音,女客户半裸着在前景跳舞。调音师露出得意的微笑。 8'' "钢琴声更大,成为
最主要声源。" "此镜头,叙事又回到第四时空。
仍可视为调音师的回忆。"
62 近景,背拍 "调音师的头部,前景为
女客户在裸舞。" 7''
63 近景 "调音师专注的弹完一曲,
女客户的脸入画,亲了一
下他的脸。调音师得意的坏笑。" 14'' 钢琴声停。 "音乐停,音效放大,环境音。
亲吻音,及调音师自鸣得意的笑声。"
64 中全景 "调音师来到新客户家。
按下门铃。低头看袖口。扶眼镜,伪装成盲人。许久无人应答,掏出本子看看日程,再按门铃,拿下墨镜对着猫眼往里看。半天,终于有女人过来应答。打开门,调音师走进。" 76'' "环境音,按门铃声、
翻本子声、对话声、叹息声、脚步声,开门声。
此处的重点有个对面邻居的开门声。(与开头处出字幕时的声音很相似)" "新女客户:是谁?
调音师:钢琴调音师。
新女客户:我丈夫不在,改日再来吧。
调音师:我调音不需要你丈夫在家。
新女客户:没事,我可以付您上门费。
调音师:不是这个问题。我是盲人,需要费很大力才能到您家。你们没有取消预约,至少应该开门解释一下吧。(再次按门铃,门开)
新女客户:对不起,我没准备。我丈夫没告诉我。
" "此镜头叙事再继续第五重时空。
来到新客户家。
此镜头是一个长镜头,导演在此颇有用意,结合后面一个镜头,此镜头可视为对面邻居在猫眼里的一次窥视。
也印证点题的台词:这世界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
女邻居对调音师的窥视导致了好奇(一个假冒的瞎子),也导致了后面的剧情发展。"
65 中近景 邻居的门打开,一个家庭主妇伸出头看。 4'' 门打开的声音。 画外音——新女客户:进来吧。 "此处点明了女邻居的窥视,
也是这样,新女客户让调音师进了门,成为剧情转折的关键。"
66 中全景 推近 "调音师摸索着门走入。
新女客户的眼神犀利的看着对面的女邻居。
门关上后,镜头并未马上切走。" 8'' 诡异的音乐起 "关门的音效被
刻意放大。
门被反锁声(锁了三声)。" "调音师:钢琴在哪?
新女客户:我带你去。" "此镜头延续了女邻居的主观视角。(门关上后,镜头并未马上切走,而是停留)
新女客户的眼神揭示了女邻居的好奇让她不悦(女邻居的好奇是针对调音师,但女客户以为是针对自己)。音效运用到位,参与叙事,种下悬念。(门被反锁,说明新女客户内心已有了主意)"
67 中全景 "屋内。调音师走进屋子,
前景处摆放了油漆桶和梯子。调音师摸进了房间,新女客户看到后慌张的大喊:
" 4'' 诡异的音乐续 新女客户:不,小心! "前景处油漆桶和梯子有
了一个伏笔."
68 中近景,背拍 调音师自作主张的走进里屋,突然滑倒。 1'' 诡异的音乐续
69 近景,俯拍 拉远 "调音师摔倒仰朝天。镜头拉远,
我们发现他倒在一片红色的液体里。" 4'' "诡异的音乐续,并推上。我们逐渐感到
了诡异和紧张的气氛。" "新女客户:等一下
调音师:这是什么?
" 剧情到此,之前的铺垫到此处到了一个高潮,也将疑问推到高潮。(这一团红色液体是油漆还是血?)
70 近景 "调音师惊恐的挣扎着爬起来
。新女客户扶他起来。" 3'' "诡异的音乐续,并推上。我们逐渐感到
了诡异和紧张的气氛。" "新女客户:把手给我!这边
"
71 中全景 缓慢推近 "调音师惊恐的挣扎着爬起来
。新女客户扶他起来。两人出画,镜头往前推,一个老头正坐在沙发上,头上都是血,已经死了。" 5'' 诡异的音乐续,并推到最高潮。 "音效推上,
制造气氛。" 没想到您会走到这边来 "剧情到此急转直下,
有了一个对应的总爆发。而且我们发现,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就是第一时空里,调音师弹奏时的老人。"
72 中全景 "前景虚,老头满是鲜血的脸;
背景实,新女客户给调音师脱衣服,并解释" 8''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新女客户:我们在装修,
不小心把颜料打翻了,
所以不想让你进来"
73 特写 "调音师的手上沾满了
红色的液体。
调音师被女客户推了一把。他扶着钢琴坐下,碰到了琴键。" 1''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74 特写 新女客户怪异的表情。 2''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上一镜头推他,作为女客户
的一个测试,此处她心理有了疑问:这人可能不是盲人"
75 特写 调音师惊恐而吓呆的脸,后景处新女客户擦着自己的双手.调音师忍不住微微转头看坐在沙发上的老头. 1''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钢琴被敲到发出声音" 音效此处模仿人内心活动.
76 特写 老头满是血的脸. 2'' 诡异的音乐续, "音效续,推上最
高潮." 让观众看清楚,就是第一时空里的老人.
77 近景 "调音师从惊吓中回过神来,
回答新女客户的话" 5'' 诡异的音乐续, "音效猛的停住.
" 新女客户:听到吗?你把衣服脱下来,我帮你换上我丈夫的 "音效停住,表明男主角
突然回过神."
78 中近景 "女客户转头对着调音师说话,
走远,转头用诡异的眼神盯着调音师." 5''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调音师:好,谢谢.
新女客户:慢慢脱,我转过去,不看你" 此时男主角从‘偷窥狂’转变为‘暴露狂’。之前是借盲人身份的“偷窥”,此时却是为了证明盲人身份的“暴露”。
79 近景 "调音师惊恐的点头,开始
脱领带" 3''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80 中近景 "新女客户用犀利的眼神
盯着调音师。调音师背对镜头,站起来入画,开始脱衣服." 9''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此处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对比之前调音师沾沾自喜的回味偷窥女客户脱衣.
81 中全景 "前景新女客户继续盯着,
后景调音师开始脱裤子.脱完,新女客户走上前抱起衣服." 7'' 诡异的音乐续, 心理音效继续 "新女客户仍在测试他,
判断他是否真的盲人."
82 中近景 "女客户盯着调音师的眼镜,
走上前,取下他的眼镜,盯着他的眼镜看." 9'' 音乐停 "心理音效停,
此处无声胜有声,
气氛更紧张.
环境音效:女客户的走路声,摘眼镜声" 新女客户:您的眼镜脏了. "此处剧情推到非常紧张.
悬念:到底新女客户有没有了解到他是假扮盲人?"
83 近景 "一只沾满红色液体的手触
摸琴键,调音" 2'' 调音时的钢琴声 旁白起.此处旁白为内心独白:冷静点,
84 特写 "一只沾满红色液体的手触
摸琴键,调音" 2'' 冷静点,她完全没发现
85 全景 "前景处调音师继续调音,
后景处的门后,新女客户的影子打在墙上,看得出正在翻衣服里的东西" 3'' "你表现得很自然,
都能得奥斯卡了"
86 近景 "调音师继续调音,忍不住
看沙发上的男人,表面尽量平静,内心则慌张不已。" 33'' "后段加入新女客户
走近的脚步声" "这个男人是谁?她丈夫么?
她不是说去找她丈夫的衣服么?她为什么还不拿来?冷静点,也许她在洗我的衣服,那不是很好吗?我穿好衣服,调好钢琴就走人。希望她不会翻我的上衣口袋。我的日程本,见鬼,放在口袋了,瞎子怎么会要日程本。" "此镜头为一个长镜头,近景
镜头+长时间的内心独白,
细致表现了调音师此时的心理动作,而后段加入的脚步声音效将紧张气氛推至高潮。"
87 中全景 "模拟调音师主观视角,
满脸是血的白发老头" 2'' 缓慢的脚步声 她来了
88 近景 调音师的尽量平静的脸 3'' 缓慢的脚步声
89 特写 "调音师坐在钢琴前,
穿着袜子的脚,在不安的挪动。此时,一个穿高跟鞋的脚慢慢走入画,停在他身后。" 5'' "缓慢的脚步声,
渐强烈"
90 近景 "前景为调音师强装镇静的脸,
后景为一个穿着黑衣的人站在他身后。" 32'' 钢琴声响起 "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
任何理由回头,你是瞎子,说点什么……妈的。说啊!(开始弹琴)" 此镜头景别、内容跟第一时空、第10个镜头吻合。钢琴声开始后,第五时空在此时回到第一时空。
91 特写 特写钢琴的某部分。 4'' 钢琴声续。 与第一个镜头吻合。
92 特写 特写钢琴的琴键跳动。 3'' 钢琴声续。 与第二个镜头吻合。
93 特写 特写钢琴的琴键跳动。 5'' 钢琴声续。 与第三个镜头吻合。
94 中景 摇,缓推 镜头从钢琴处慢慢摇到调音师的头、摇到他身后的手握着一把装修用的钉子枪、摇到新女客户的脸、再摇到他们身后的大镜子,镜子里倒映出新女客户端着枪对准调音师的头。缓慢推近。 37'' 钢琴声续。 "我是瞎子,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
既然不知道就该放松,
我该继续弹琴,
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
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 "此长镜头为观众揭秘开头第一时空的一切,也明白了之前旁白的意义。
看完这个镜头,一定会倒回去看开头,才能明白此片的叙事玄机,也才能明白那个音效在字幕处出的双重含义。
环形的叙事结构,开放式的结局,试听细节的精妙处理,才让这个13分钟的短片涵盖了丰富的信息,不落俗套。
此片的主题可以说是“好奇害死猫”,也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6 ) 关于阿德里安的逆境心理分析
《调音师》那若有似无的结尾,很容易让观众对主人公是否最终被杀产生无限的探究冲动,这也正是许多影评中所重点谈及的部分。而我关心的却是另一面。
喜剧之王里伊天仇,虽是一个跑龙套的,毕竟通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自称“我是一个演员”,心理素质也算过硬,他在匪窝里尚且直冒冷汗,错漏百出。而阿德里安,一个钢琴师,凭借在钢琴比赛中证明过的极差的心理素质,和根本没证明过演技,何以如此自信的选择坐着等死。从他滑倒的那一刻,到女主人拿着电钻对准他脑袋的几分钟内,作为一个四肢健全、明眸善睐的男人,本有无数的机会可以主动出手,甚至击倒杀人的中年妇人,他为何会鬼使神差地开始调音、弹琴,特别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本落在了裤子里时,他还是选择继续演奏,难道他真的相信他的琴声能抚慰中年女杀手那颗刚杀完人的悸动的心?而他的这些反应又与他比赛失败后所表现的行为是否一致?
当人遇到困境时会无意识地进入到自我防御机制中,从而起到减轻自我压力,保护自我的作用,而心理防卫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当阿德里安钢琴大赛失利,首先被激发的是反向作用。参加钢琴大赛是为了功成名就。但当失利之后,他却装成了一位为人怜悯的盲人,这本身就是对自己欲望和追求的一种压抑。然后是自居作用,这可以从他和经纪人在饭店中吃饭的一幕中看出。阿德里安认为自己装作盲人的行为相当高明,还向其经济人侃侃而谈泰姬陵的故事,并通过数次假装盲人调琴和饭店里获得免单的成功不断加强这种心理暗示,他走出饭店时脑中还在回味获得免单经历便可作为实证。之后的一段,就是他进入杀人现场,当他滑倒在油漆和血泊的那一刻起,他就慌了手脚。他明知自己错漏百出,还留着笔记本在裤袋里,却仍然选择不动声色,这是令一种作用——否定作用——的体现。人会通过否定作用来应对外界的威胁,它的表现是否定事实,或者做出有利于事态发展的推测,比如阿德里安认为或许女主人没有发现笔记本,或许她在洗衣服,而他调完琴就能离开。我不想揣测阿德里安是否被杀,我只想说的是,不论如何这些反应把阿德里安引向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现在来分析一下之前提到的阿德里安的三种心理反应:反向作用,自居作用和否定作用。这三种作用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逃避。反向作用逃避失败,自居作用逃避自卑,否定作用逃避现实。而逃避的结果,则是让阿德里安无处可逃。
不久之前学了一个英语单词:proactive.它的意思是前摄行为,是指在遭遇困境时,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所以当遇到危境时,我们需通过快速思考和行动来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一味消极逃避。阿德里安的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地是,我们即便达不到像贝多芬那样掐住命运的喉咙,也应做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超级棒的短片,好想看加长版啊!(特别提醒!不要看剧情简介!)
细节太要命了,真相在细节之下,调音师最后绝对被杀了。这种假装盲人挑战杀手的戏份在【茱莉亚的眼睛】里也有过,本来就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而本片作为短片简直完美无瑕了。★★★★★
对,就是欧亨利式的小说剧情。
很多时候不是太入戏,只是进入角色后,必须演下去。
从优酷的法国在线电影节里挑了这个豆瓣评分最高的看了下了。还不错,有悬念,有转折。看完结尾再回忆一下开头颇有味道。
13分钟悬疑短片,异常精彩。好短片需要一个好创意,而优秀短片,需要两个。
叫你演技,叫你影帝。。。。
影帝,你把自己演死了。
看了结尾绝对想再看一遍开头。
其实我真心认为男主角实在可以在那个女人检查他衣服的时候进行殊死搏斗,但是遗憾他入戏太深,并且深信自己的演技可以获得奥斯卡。如果搏斗还有胜算,命保下来了,但是将要面对的就是良心的不安,是以前那些顾客的谴责,会被质疑道德底线,会惹上官司,会被开除。所以有时要装就得一直装到死。
光着身子连滚带爬也要逃跑啊!还调毛!!!
算不算是一种提醒,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
叫你玩,玩出火了吧!
陀螺的头像!请告诉我我没有脸盲~
开头便是结局
“人因为失去而更敏感” 令人窒息的叙事,后半部分全身发抖的看完。男主竟然就是陀螺头像 =。=
不错的片子。但逻辑上……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对付不了一个老妇人么?都有生命危险了还继续装盲人干嘛?进去看到尸体直接一个过肩摔不就行了……文艺青年逃生模式就是希望用文艺感动一切?
看第二遍的时候听到那”砰“的一声心都凉了有木有?!尼玛第一遍以为是合上钢琴,第二遍才知道那是打钉机。微电影真心赞!
说实话,这男的有点弱,他遇到的又不是什么肌肉壮汉或者嗜血狂魔,我脚着他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搞定那个老太太啊,没必要在这种完全不处弱势的交锋中还为了活命装盲弹琴期待奇迹出现吧?
这倒霉催的,不过是真活该自作自受,该短片适合把广大骗子集中起来进行集体观影教育,短小精悍!男主把别人的心理分析蛮透彻,却没料想到自己的结局,真讽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