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特鲁曼
死期在自己選擇下到來, 荷利安最放不下是老狗Truman,告別從Truman 開始。遠方的死黨托馬士驚聞噩耗飛奔馬德里,四天任務,本來遊說荷利安繼續治療,但一開始荷利安便去跟醫生道別,再去面試狗狗領養人,還為Truman 將痛失愛主做心理諮詢。死亡是契機,他看懂了身邊人,包括尷尬遇上的朋友、不曉得父親將死的兒子。托馬士默默守望立場變軟,溫暖友情這一刻比死重要。坦然處理死亡,淚中不忘人生的歡喜,兩主角入戲得像真知己,雙雙獲封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帝。
2 ) 离别远比生死更艰难
比起面对生死,当自己要一次一次放弃亲人爱宠挚友以及那些关系网中形形色色的人来说,这是真的让人难以面对的事。
在最后与挚友离别的晚餐时宣布安乐死,其实也是想让他人能够更加平静的去接受与自己的离别,这是他一路走来不断与他人道别的感受,因为他知道这种感受远远比面对死亡要艰难。
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只是在讲述一段友情,而是对于离别的一种讲述,人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离别,学会割舍掉这段情感,学会认真面对这种逝去,也许才是影片想要讲述的。
3 ) 江畔何年初照人
仅看电影的海报,便觉得有了足够的理由看下去。熟悉西语电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左一RICARDO DARIN阿根廷国宝级的演员,尽管每一部电影,我都觉得他是在演自己,或者说在演成千上万的阿根廷人,他的出色之处就在于他并非光彩照人的华丽演员,而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右边演员,JAVIER CAMARA在无数西班牙电影中出现,也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出现多次,基佬直男角色都可担当。而导演,更是我非常喜欢CESC GAY,当年的一部青春期同性题材《西班牙处男》让我回味了好几遍,至今低徊不已。
编剧和导演的风格都是陌上花的节奏,徐而不急。不在于情节的反转或者人物塑造的冲突,而在于节奏和氛围的铺设。CESC GAY画面中的西班牙,永远都是这样,看不出时代,看不出经济周期,只是觉得清明祥和。却跟我的想象一致。
DARIN的表演,永远是后发制人的好。看着他,便想起永远的阿根廷的人国民性格。那种傲娇,想让人关心却又无法说出口,想对人好又表现的羞涩难当,永远直来直去,却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DARIN的范儿也是如此,尽管出演病入膏肓的中年大叔,但黑色大衣穿的范儿——绝对不是病入膏肓的体验。
从没想过这两个演员之间的碰撞,结果是基情慢慢又温情脉脉。虽然题材哀伤,但却觉得对话取巧逗乐。米兰昆德拉说,小说最重要的是有趣——一切文艺作品,都必须要有趣。
扯了半天这些有的没得,最后说一点点,这个电影的感受。
关于死亡,尽管我才30出头,但却觉得不得不去想。如果挽回这万劫不覆的空虚,如何对待逐渐丧失的人生尊严?DARIN的角色太过于理想化,但却也不得不觉得是一个出路。
当年西班牙有一部电影,也是讲的安乐死《深海长眠》,讲的是生命到了生无可恋(瘫痪)之后的选择,而这部电影探讨的就是当安乐死已经达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那么在什么阶段安乐死,安乐死和自杀之间的界限在哪儿?选择死亡,是否对你爱的人负责的?
DARIN的角色的表妹说了好几句金句,第一句就是“活下去还需要什么理由?”第二金句,便是“真正的朋友都远在天边,一生中只能见几次”。
4 ) 生命通透处最深刻的回旋
癌症复发的胡利安面对医学给不了的解,决定主动提交死亡的答卷。老朋友托马斯从加拿大飞到马德里来看望他。在四天的陪伴中,两个人一起完成着向死亡朝圣前准备。在其中,托马斯对胡利安选择放弃治疗迎接死亡的决定,从起初的试图劝返到理解,最终为胡利安的勇敢感到骄傲。
当正面审视甚至迎接死亡,会发现它和平常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如此相像。
像婚礼前选典礼形式、婚纱、捧花那样的挑剔去准备葬礼的下葬方式、骨灰盒、花圈装饰。
像旅行前看旅游攻略、给宠物找寄养店那样的忐忑去读关于死亡的书、给宠物找下任主人。
像剧终后接受鲜花或倒彩、致以鞠躬或敬礼那样坦然的接受安慰或躲避、坦言感恩或抱歉。
然而那些都仿佛是无关痛痒的安排。生活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就是那些情感关系,爱、家庭。工作中,社交里,你不在,他们会找别人,总会有人替你接电话,而在爱、家庭那里你不可取代。
始终要面对爱和家庭的告别:与儿子心有千千言却说不出口的拥抱;接受妹妹竭斯底里难以放手的愤怒;同前妻平和自然的彼此祝福。
影片《特鲁曼》用“如果生命所剩无多, 现在该做好哪些准备?”这样的发问来引发“生命该怎么过才是圆满”的思考。让我想到李开复面对人生终点方向这样的感慨:“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是他们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温暖和光辉。我要跟他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让我们彼此的生命都记住在那个时刻里我们互放的光亮。我要在活着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全心全意地活着,我不会再花心思去臆测、追想那些还没来到或者已经远去的事。”这就是向死而生的思考,是生命通透出最深刻的回旋。
最后是面对托马斯离开的不安。
胡利安:“明天你就要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讨厌离别我不会去机场送你的。”
托马斯:“我也不想你来。”
胡利安:“太棒了我们 就在街上分别吧,你打个车然后你回北极就这样。”
托马斯:“好主意。”
然而胡利安还是去机场送了托马斯,并把始终找不到放心主人的狗狗特鲁曼托付给了托马斯。飞机上怅然若失的托马斯攥着狗链仿佛有所顿悟。
还记得在第一天陪胡利安咨询失去亲近人的狗狗该如何安慰时,胡利安曾问到:“给它留一件我的衬衫或者什么,有我气味的衣服这会有用吗?”
也许,托马斯也是胡利安心里另一个放不下心、需要留些东西来安慰的特鲁曼吧……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也没有交代托马斯与胡利安之间的陈年旧情,但深厚、踏实、不需要伪装、不需要解释的信任与依赖在安静、清淡的剧情中散开,让人感慨于生命终点有一人相送的珍贵。
5 ) 特鲁曼 ——2017,从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路丧到马德里
中午在单位休息,父亲打电话说《古拉格群岛》看完了,难受了20天,想起很多童年的事情。我沉默。难受。转而说了些生活上的不痛不痒和一如既往的报喜不报忧。这是他回复我昨天凌晨两点的短信:“爸,我看了这本书44页已经哭了两回。”
北京的雾霾埋了整座城市,也掩埋了我的食欲。中午没心情吃饭拿出《特鲁曼》来看。我写过很多小的影评,书评。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的一点想法和思考。但从未有这次这么认真的想写一写东西。写给特鲁曼,写给最近的自己。
特鲁曼是一条主人胡里安公养的老狗,我不懂狗,查了一下是斗牛獒犬。电影开头是二号主人公托马斯因得知好友胡里安患绝症准备去探望并陪伴他几天。他在清晨与家人道别,离开寒冷的“北极”加拿大前往温暖湿润马德里。开启一段悲、丧的旅途。舟车劳顿,来到好朋友家门口。胡里安打开门。没有嘈杂的问候,热烈的拥抱。托马斯像是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一样笑了一下,心里好像说“还好,你活得还挺好”。胡里安则靠在门上看着他,两人都含着热泪。两人相视一笑,拥抱起来,似乎隔了几个世纪,像是《烛尽》里73岁的亨里克和康拉德隔了41年后的见面。温暖而又心酸。内心翻腾着太平洋的波涛汹涌,脸上却是小桥流水的波澜不惊。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说过,男人是沉默的动物,他要忍受世间一切的痛苦,要忍受所有的不公、别离和失去,不能说出来。要沉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次于托马斯而言是一场为了送别的旅程,而于胡里安则更像是生命的倒计时。
4天。托马斯能陪胡里安在马德里待的时间。
下面结合几个点来写吧:
友谊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友谊》中这样阐述:因为人看着真正的朋友就像他看着自己的某种翻版,因此:虽不见其有,而其音容如在眼前;虽有需求却不敢缺乏;虽因虚弱却依然强健;更难言全的是,虽死犹生。
影片中托马斯和胡里安的交谈的默契,相互的谦让、包容从头至尾。当宝拉(胡里安的表妹)问托马斯他有没好好劝自己的哥哥好好接受治疗时,胡里安回答“我试过了”。宝拉很生气,她感觉托马斯没有尽力劝,还说“我不知道劝别人说下去还需要理由的。”因为托马斯明白,一个人活着是需要很多理由的,死去也是。在经历人生半百的沧桑后的阅历告诉他,如果自己患绝症,好朋友胡里安也会和他一样。
四天中他们先去了宠物医院咨询了关于如果主人死了宠物狗会怎么办的心理问题。这时观众才温暖而又惊愕的知道了胡里安行将就木的事实。此刻导演用长镜头锁定托马斯听到这段对话时的复杂表情——和你我一样:心酸,难过,坚强,不能让朋友难受的坚强。接着殡仪馆,接着安排领养狗的事情。有意愿领养特鲁曼的第一家人想留特鲁曼一晚,主人公一点都不愿意,沉默,不回答。还是好朋友托马斯解围,化解了尴尬也让他走过了这道坎,这道坎就是早晚会离开特鲁曼的事实。从那里出来,他在的士里哭泣、无所适从。托马斯安静的坐在身旁。这是朋友的陪伴,这是朋友给予的勇气。还有突发奇想的阿姆斯特丹之旅。这应该是影评少数能让我们轻松的部分。也不是那么轻松。在得知胡里安的儿子明天就过22岁生日时,托马斯提出一起吃饭庆祝,这样也让胡里安开心。胡里安跑去打开电脑准备订机票,开心的像个孩子,说我们去阿姆斯特丹吧,我儿子在那里。这是一部非常纪实的电影,毫不隐晦的谈论钱,而不是像很多糙片一样忽略这样的生活细节。托马斯说你觉得来回机票很便宜吗?胡里安却和孩子一样说这个主意不好吗。然后看托马斯面露难色,因为毕竟都是普通的中产阶级。这样的消费对谁来说都不是一笔小的开销。然后赶紧补充,我们可以不去啊,我做几个三明治,然后我们租个船去游玩...画面切换到飞机上。(温暖至极)托马斯还是同意去荷兰了。
想起在他们在一次谈论中说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什么。胡里安说从托马斯那里学会了慷慨,大度,从不求回报。托马斯说从对方那里学到了勇敢。
我们又从朋友那里学到了什么?我们尊重朋友的什么?我们可以跨越两千年和莱利乌斯做朋友,因为我们欣赏他的真正、睿智,我们可以跨越一个辈分和我们的父母做朋友,因为他们的坚韧和诚实。
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这样说,死亡不可以将两个朋友区隔,反而正是有了死亡的存在才能证明友谊。
孤独
这是文艺作品钟爱的话题。孤独是一种油画里的浪漫,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和读书时往往会被主人公的孤独感打动,有时甚至会向往那样孤独的生活,而不去珍视眼前的美好生活。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是对生活的不尊重。影片中胡里安是一个离异并有一子的50岁左右的戏剧演员,似乎曾经也风光一时无两,拍过电影。“我也潇洒过”、“年轻真好”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让人唏嘘不已。慨叹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代价。典型单身汉的居家生活,吃一顿没下顿,厨房从不做饭,没有下班后的晚餐和早起时的拥吻早安。这是我们向往的吗?
孤独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影视作品里的几帧孤独背影的画面和书中简单一句“40年过去了”不可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影片主人公是幸运的,也不是那么的孤独。他有时刻担心自己身体却从不表达的儿子,有和他离异却还像朋友一样在乎自己的前妻,还有托马斯。
我们孤独的来,也会孤独的走。中间的路还是拥抱温暖的人和美好的世界吧。毕竟我们要孤独的走很久。
特鲁曼
最近连续被两条狗弄哭,一条叫Baily(来自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一条叫Truman。我心疼动物不会说话。人类强势的用自己的感情去解释动物的想法。偏执且幼稚。一厢情愿不只是人对人。还有动物。我们看到了两条幸福的狗,却有无数条不幸的小动物。不提。本片中的特鲁曼戏份不多,更多的是一种传递主人公感情的媒介和表现主人公生命立体感的镜子。导演很聪明,并没有一味借别人的嘴去展现胡里安的人生,而借助了一条狗的眼光。独特且饱满。我没有太多养宠的经验,只有小时候养过一只猫。一个星期。它叫克里斯多布·罗宾。由于母亲不让养,它被责令出卖。我无法忘记我抱着它去猫狗市场的每一步走的有多艰难。然后哭着坐在马路边,等着有人买走它,心里希望不会有人买它。然后,终于有人买走了它。我哭着回去。恨我的母亲两个星期。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只特鲁曼,不论是猫是狗还是朋友。陪你走过这并不长的人生。
6 ) 我爱你
这是一部拍的略为文艺,但一点都不做作,片中本有许多可以扩大的戏剧冲突,但都被导演平和的处理,它不煽情,却饱含深情!当机场分别,胡里安拿出特鲁曼的各种证明,眼泪决堤!电影里说人类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个体之间的联系,我将离开,把我最重要的爱放在你身边,以后不管前路如何,我们都在一起,我爱你
西斯科·盖伊很会拍男男,还记得【西班牙处男】。
没有在片中感受到任何一点关于死亡的情绪,更像是自说自话和无理取闹,自然也不动人。
因为爱你们,我才有告别的勇气。
做爱场面太长看不下去…3.5
以为是朋友的人却装作没有看见你,以为是痛恨的仇人却真心为你感到悲伤。死亡不是阴沉的长影,是每一次明亮的拥抱,是不道破的温柔相视,是相伴最后的慰籍。年轻的时候想着在一起的日子无限长是美满,可原来感情的尺度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时间,四天能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亦能好好告别。如果说再见是不可避免的事,那我不会将最后的时刻苦苦挣扎延长,放手不是忘掉你,在另一个世界我们总能再相见。
周日满场,笑声不断。各种熟面孔。话说刚刚发现原来古铁雷兹比卡马拉矮半头。狗狗超级听话。巴黎女西语说的竟然这样好也是醉了。其实也会感慨男主朋友大把却和人无话可说、尴尬回避的无奈,和一个戏剧演员的收入微薄。一不小心竟然还看到了卡马拉的床戏。其实欢笑背后还是隐藏着我们对于死亡的无能为力
“关于克拉拉·海德布雷克的流言蜚语”里的Klara跟这个世界两不相欠,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的告别,最难的是儿子和狗,但都转身别过,要说的话始终没有说出口。片子开头,Ricardo Darín 开门的那个瞬间,已经赢了我的心。
四天的告别之旅,言浅意深,本是难过的不幸事件,影片却拍的平和温情,犹如一味有安神养心作用的中药,若有若无的淡淡吉他声陪伴下的一个普通平淡而又绵长隽永的假期;电影的主线就是truman,狗狗只是恰巧叫这个名字而已。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我们都是不知去向的过客”
平淡的幽默尴尬,饱含深情的柔软温暖,如陪伴好友一般看着这一段告别的旅程。难得的从容大度不疾不徐。电影如此生活亦如此,告别总有个终点,不用着急冲刺过去,该来的总会来的;与其如此,不如花些时间,好好和新知故旧以及琐碎繁杂幽默自嘲地絮叨一番
从容告别或许就是向死而生的最后仪式。
如此平静地处理死亡的话题,却令人动容。
很多电影都在讲道别,有的山高水长有的情深意重。这场却云淡风轻,以双手交握的姿势、高潮过后的叹息、拥抱时的用力,来了断人与人此生的交汇。人生的末路在意的却是熟人的漠视、旧友的原宥、亲人的不相亏欠与自我的价值。我怕永不相见也怕再次道别,便只能这样以沉默。牵着你的狗,再予你,一次回眸。
这个年代只要是地域色彩不浓烈的感情故事就可以一个剧本n个国家翻拍了……
1. 要想躲开好莱坞的套路、程式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欧亚美洲的优秀电影,会觉得世界丰富多样、非大量制造才是有美感、细腻的。2. 好莱坞大概真的是衰落了。
冷静从容得近乎可怕,也许这就是常人经历死亡真实的样子。细腻的情感,恰到好处的音乐,没有半点煽情,很容易联想起《对她说》,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
拍得特别美,特别有欧洲文艺片的样子。摄影,音乐,表演都非常棒。人总要学着告别,哪怕是和生命,和挚爱。两位基友的友情真是情比金坚,爱情果然是狗娘。阿姆斯特丹也被拍得好美,还有母校,赞一个!
两个主演都很可爱,也很有化学反应,剧本也不弱智,于是挺好看的。。儿子演员略碍眼,某段床戏略多余,不过也许有人就是有这种asexual无法理解的性爱疗伤需求吧。。西语某些表达听着好像法语啊。。
阿姆斯特丹午餐后父子拥抱,老友狗狗机场道别;所谓朋友,即太多话不说我也瞭;无奈手抓狗带想太多,临别不忘睡你妹
Cesc Gay真是西语世界一绝。没什么噱头,点到为止却如此饱含深情。淡淡的幽默和尴尬,相视一笑的温柔和哀伤,不是大刀大斧而是一把小锤子,慢慢敲到你完全心碎为止。两场意外遭遇的餐厅戏说不出来的喜欢。两位叔叔太棒太棒太棒了我所有的眼泪你们都拿去所有的赞美都给你们!
这就比遗愿清单那玩意儿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