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男女主产生恋爱之情的原因
看完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男主为什么喜欢女主。看了看评论倒是理解到了。
我们总是认为,影视剧里展现出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好”的一面,A看到了B这么好的一面,A才会对B产生喜爱,武藤喜欢杜崎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杜崎对武藤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武藤喜欢杜崎,至关重要的情节点就是他陪她去了东京,在她最难过与脆弱的时候陪在她身边。在这种情况下,她对他产生感情是再正常不过的。而其他地方,例如因为打工很勤快而被她盯上借了钱、或者看着她被女生围起来怼也不站出来制止,这种事情根本产生不了爱情。
然而去东京这件事,陪在武藤身边的是杜崎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注定如此的。这里面就夹着一个莫名其妙就变成败犬的隐形人松野。因为小滨给杜崎打电话,杜崎才会去,而如果当时小滨想到的是“里珈子好像跟松野很熟”而打电话给松野,松野就会做和杜崎一模一样的事,也会陪她去东京,也会睡在浴缸里,也会因为里珈子见到前男友展示出的庸俗和肤浅而对她失望。换句话说,里珈子对杜崎的感情,其实并非注定,不过是个意外事件推动。因为让小滨打电话给杜崎的,是因为里珈子是向杜崎借的钱,而里珈子向杜崎借钱,也是因为无处不在的松野向她提起了杜崎有钱。
通常讲述爱情的故事里,喜欢把产生爱情的原因写得无可取代或者命中注定。就像即便毛利兰没在纽约遇到杀人魔,也会在之后的几百次意外事件里随便哪次对工藤新一动心,因为让毛利兰动心的所有事物早就摆得端端正正等待任意一个契机来推进了。而即便不是这样,也得是发现了对方身上的好事,比如发现ta帮助小朋友啦,发现别人都偷懒的时候ta闷头做事啦,即常见的“发现ta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而现实中不是这样,本片中也不是这样,对比之下,实在显得它们两位随随便便又不值一提。可现实中就是这么的随便啊,对比起作者们精心创造的完美爱情,现实也就……也就那样吧。
说回杜崎对武藤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杜崎喜欢武藤,正是因为一切在正常人眼中武藤“不怎么样”的地方。反之,只保留武藤的美貌和绩点,如果武藤谦虚有礼思维谨慎友好和谐像个正常人,杜崎压根就不会对武藤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感情。
甚至把这样假设的正常武藤放到每一个他们在片中经历过的情节,你都会发现任何让你觉得男女主之间可能擦出火花的地方都没了:
①武藤不是撒谎,真在夏威夷丢了钱,告诉了杜崎,杜崎和她一起去报告老师,没借钱。
②武藤想回东京,没有骗朋友,而是直接邀请她同去,朋友没跟妈妈撒谎,俩人共赴东京,没给杜崎打电话。
③武藤和杜崎到了东京,回了家感到非常难过失望,但是她不会在大半夜跑到男生房间里去,两个人不会共住一晚。
④武藤见了同学,把杜崎正常地引荐给同学,三人友好地叙旧吃了顿早饭。
⑤武藤与同学相处和谐,一起忙碌校庆,根本没被女生堵在墙角。
⑥武藤被同学堵在墙角,笨嘴拙舌,被对方辩手怼得毫无还手之力,杜崎看到她落于下风,会挺身而出直至。
于此我得出结论:杜崎喜欢武藤,恰恰是因为她的各种不讨人喜欢打破正常人逻辑常理的地方。因为她如此与众不同,又青涩又蠢的中学男生才会被吸引到。
如果把初步认知的武藤(美貌,东京来的,成绩好,体育好)比作S,那么这个阶段的男生在感情上大概分为三种:①无条件被S所吸引,代表人物松野,以及众多暗恋武藤背后讨论她的男生。②略微被S所吸引,但还是将重心放在其他女生(或学习)身上,代表人物结尾时告白的两个男生。③有条件被S所吸引,这就是杜崎。而他的条件就是武藤那讨人厌的各种特质。三种人的比例大概是6:3:1。其中6和3有时会重合一部分。
就像一个没开的灯泡,①号已经被吸引了,但灯泡一开,①号可能见了就跑,却恰恰满足了③号的需求。换言之,满足了③号男生所需的这种在S之外的条件,例如武藤大出风头的与众不同,他们就会像被白炽灯吸引的蚊子一样聚集过去。
2 ) 海潮之声
《听见涛声》由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出品,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中学时代小儿女的纯真感情。这部TV动画和宫崎骏没有太多关系,摆脱了宫崎骏电影中高潮迭起的冒险风格,用一种淡淡的口吻来细腻描绘早年间的学生情怀。
看完这部动画,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自己中学时代的校园和操场,以及无数个昏昏欲睡的夏日午后。淡蓝色的窗帘,旋转的吊扇,女孩子们隐隐约约的内衣轮廓,我好像凝视着流逝的时光,却无力留住它们。回首往事,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埋头于书本,从来没有出门旅行过,也没有胆量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叛逆两个字对我来说来得太晚。我想电影里的杜崎十年二十年后也会记得,高二那年,东京街道上细碎的树影,和耀眼的阳光,以及身边那个满怀焦虑的女孩子。他没有犹豫一下就陪武藤坐飞机来到东京,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吧,每个人都曾经为某个人卑微过,低到尘埃里去。
那还是没有网络和手机的年代,上大学之后,杜崎就和武藤失去了联系。所以,他们的月台相逢更像是一个童话,在东京这座巨大的都市里,两个彼此怀念的人也能够对面相见。
我常常会想,一个真正圆满的青春是什么样?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只能无奈地听着青春的海潮声渐行渐远,而不能重来一次。
3 ) 白开水+性格讨人厌的女主
看完穿越时空的少女来看听到涛声,天啦真是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加上个讨厌的女主,完全是无法给好评的节奏。
我向来觉得自己不拒绝被很多人归类为流水账/白开水的片子,好片子即使是流水账也有不同于其他流水账的闪光点,而这一部我还真的是从开头无聊到结尾。
我理想中的女主是什么样的呢?温柔的善良的可爱的?不是啦,她普通也好开挂也好,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很出彩了。像无忧无虑的真琴,勇敢坚强的千寻,龙猫里的萌萝莉,幽灵公主里的森林之女,魔女急宅便里的蝴蝶结少女,都是过目难忘的角色。可是听到涛声嘛,武滕的性格从她找男主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讨厌了。以前都没跟人说过话,也好意思开口就提借钱,理直气壮的,撒谎说钱丢了还不是为了让男主没办法拒绝,上来就摆了人一道,还嘲笑男主土包子说话像演古装剧。借到了钱又迟迟不还。。。
到后来东京之旅就更明显了,忽悠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成,就拽着男主上飞机陪她。到了东京后只管办自己的事,把好心陪她来的男主晾一边。住同一个房间男主自觉睡了浴室没有表示任何感谢,让男主下楼是为了显摆给ex看吧,还真是把人耍得团团转啊。别说人家跟你还不熟,就真是你男朋友,这么做也不地道吧。在班级里呢,老是摆出一副高冷的样子,把别人的好心当作驴肝肺,排好的活动也缺席,难怪跟众人处不好关系。男二跟她表白的时候居然说你们高知的男生都配不上我。。。对了,提到她爸妈离婚的事,她说妈妈当初就应该忍气吞声要不然自己也不用离开东京来到这破地儿。好自私啊,自私这个感觉,真是贯穿始终。
小清新吗?穿越时空的少女里面有一幕,是河堤上自行车缓缓飘过,看到痴。小清新是要优美的画风和制作人的天分作支撑的,情怀藏在细节里,这部片,我只能说伪小清新。
最后男主说喜欢女主,我觉得好突然。我是挺细心的人了,也没觉出来男主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女主了,倒是女主,应该是一开始就看上男主了,可惜表现方式实在一点都不可爱。那个男二的角色只能用苍白来形容。看完了也没觉得跟听到涛声这名字有半点关系
4 ) 再次听见久违的涛声
这部十几年前的校园动画,有着当今那些“萌”态满天飞的快餐作品所不能企及的简单、纯朴与充实。
最喜欢一句台词,大意是:只有当我们年纪大了以后,才会发现过去自己眼中世界的狭隘。
另一方面,本片中所讲述的很多故事细节,在今天都不会再重现。比如剧中男女主角通过航空、铁路等交通工具费尽周折才得以相会的桥段,在今天这个互联网与手机短信发达的年代,就绝对不会再发生。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数据通信不仅是一场技术与商业的革命,而也对某些人类固有的社会生活方式进行了摧毁和再造。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关于此片、以下的事实是必须了解的:
1)本片由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但并非宫崎骏作品,而是吉卜力工作室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新生代职员操刀的创新之作;
2)这不是一部剧场版动画电影,而是一部在电视台4:00 p.m.时段播放的TV动画,其实有点像如今CCTV-6经常播放的“电视电影”;
3)本片所有的场景都不是虚构的,而全部是在故事发生地(日本高知县)实地取景、重绘而成;
4)本片故事并非吉卜力工作室原创,而是改编自当时某杂志的热门连载同名小说;
5)本片的制作周期令人吃惊,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得以完成全部的制作(一般需要1~2年);
6)本片在受到广泛好评的同时,也成为吉卜力工作室历史上最难回收成本的作品,是商业上的失败;
7)本片的素质,曾引起宫崎骏本人的恐慌,因为他发现新生代的水准已经到达了他无法企及的新维度。
同时,我认为本片也带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就是现实题材的故事作品采用动画和真人影像这两种表达方式,将会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比如《听见涛声》这个题材,如果让岩井俊二来拍摄它的真人版,那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种韵味。
关于动画与真人影像的本质区别,希望将来能用专门的文章加以论述,这里就不多言了。
5 ) 一种在夏日情意回味的情感,既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又无法用语言形容
我们都有那么一段在青春时期有那么一段平淡或悸动的回忆
这是我第二次观赏这部吉卜利动画电影,最近几天我在回味吉卜利动画电影时,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用刻意去解读我的电影,我只是想传达电影里这份情感。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下,确实;电影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传达作者想表达的那份情感。你在观影中慢慢感受,不知觉得被感动,也说不出为什么,因为这也是来源于生活啊,我们曾经经历过。
一种在夏日情意回味的情感,既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又无法用语言形容
电影里两个男生-班长松野丰和他好友杜崎拓被新转校生武藤所吸引,但是这个女孩内心有着太多秘密。她的父母吵架离婚,无奈的她只能放弃她旧日熟悉的东京生活包括她的朋友,来到县城的一所高中继续生活。她经历过这些又有多少人曾理解感受过,面对这一切的陌生与不满,在学校只能以一种孤高,独来独往的方式生活。
但她内心也有一颗与其他女生一样的心,她也渴望能回东京过上正常的生活,也希望有自己的朋友,也渴望恋爱。电影把她刻画成一个在两个男生中神秘不可知的少女,也让她成了两个男生青春时期的不可忘怀的回忆。
女孩就像大海,两个男孩就像浪潮;她那美貌的容貌和神秘的内心吸引着他们,他们没有在意她在班上的格格不入;相反他们了解她,杜崎拓在无意间陪她来到东京找她父亲和相聚的朋友;全程他一直是一个像是外人充当角色,但他在这趟东京经历了解了她因父母离婚的矛盾而没人理解她的心情,以及她无奈放弃的生活。尽管经历了这么多,她一次一次掩盖了自己的内心,一次次欺骗了他们,杜崎拓也和她没有产生外在关系,甚至渐渐没有交谈,但她在两个男生青春中却是一段不可或缺又奇妙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回忆。
我们儿时还是青春时期都有那么一些在你人生中不可或缺又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回忆,在长大后时常回想起来,慢慢得被这份情感所充斥。电影传达着这些无法用语言形容美好也无奈的情感,我们只需要去体会、感受。
6 ) 我,我们的听见涛声
“打开窗子,夜色中的土佐湾展现在眼前,我闭上眼睛,耳边响起熟悉的海涛声。”
因为有认识的人居住,东京和京都对我而言并不陌生,相较而言,两个“小地方”更让我神往。一个是永尾完治的爱媛,另一个是高知,坂本龙马的高知,“睡在浴缸的那个人”的高知。
高知是个不大的城市,甚至有时会给人“乡下”的感觉,但高知又有自己的独特风味:打了灯后的城市一片宁静,在这个时候,抬头眺望,就能看到高知城屹立在夜幕中,闪烁的灯光跟星空融成一片,美不胜收。
这儿曾经发生过一个故事。
杜崎拓由站台的一边跑向另一边,环顾四周未果,镜头旋转三百六十度,武藤里伽子出现在他面前,微倾头部,按住飘起的长发,双手并住,轻轻鞠了一躬——这是动画史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片尾镜头,记得《听见涛声》刚进入内地的时候只有VCD版,时间限制缘故被截止在了第72分钟,“这……这怎么回事呢”,抱着这样遗憾的人在多年以后捧着DVD版完整的欣赏一遍后,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这是一部难忘的镜头俯拾即是的作品,以这样的镜头来结尾再合适不过。
拓和里伽子漫步在夏日斑驳的树荫小道是最频繁展现在影片之外的一个画面,尽管这是个很短的镜头,但留白处蕴含的感觉却难以言表,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安静。
拓和丰在大学后重逢,两个人在码头散步,夕阳将两个男孩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松野丰说话,杜崎拓一言不发的听,他们俩看着远方的海平线,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友情。
最让我喜欢的自然是他们同学聚会后站在那儿仰望高知城的那一幕,过去的一切像幻灯片一般在拓的眼前浮现,“这样的景色,我想和里伽子一起看”。
安静,友情,思念,重逢,这些本来俗透的名词却在动画监督望月智充的手中灼灼闪光,成就了这么一部最好的作品。
《听见涛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来源于冰室寒子大受好评的同名青春小说,在以铃木敏夫、宫崎骏、高田勳为首的吉卜力由于感觉多年来做的动画都是“宫崎骏模式”,而决心寻求突破。铃木敏夫这样说,“老东西做不出什么新东西……所以呢,就决定都交给年轻人来做”。于是就有了这部大家看到的,完全由新生代团队制作的电视电影,这是吉卜力第一部采用外包方式制作的作品,是第一部完全忠于原著的改编作品,也是“我们都能找到共鸣的,最爱看”的吉卜力动画,当然,宫崎骏甚至还一直对这部动画颇有微辞,或许带有点小小的嫉妒?
美术监督田中直哉用了“恒热感”一词来描述,宫崎骏动画都是有高潮,最后迎来美好结局的情节,而《听见涛声》由头到尾都是平铺直述的剧情叙述,这点很不吉卜力,也是铃木敏夫这白胡子老头一直坚持的“这个适合年轻人”而采用的理由。为原著小说话插图的近藤胜也(也是动画的作画总监)甚至在那会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不适合改变成动画的东西来做,“一点都不感人”。
也多亏了各方各面的坚持和妥协,才最终把《听见涛声》给完成了。93年在电视上映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视率,当时的年轻人无不为这部“这不就是我们的故事嘛”的青春动画而着迷。
乡下的男孩对城市来的大小姐一样的女孩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情愫,直到两人分开后才慢慢确定了自己对她的感情。这是一个很妙或者说很符合观众(也就是看动画的一帮死小孩)心理的设定,曾经有人这么分析过这部作品的成功因素,“男孩子的视角”是主因之一。男孩子不可能像女孩子理解他们那样的去理解女孩子,所以杜崎拓总是无法很好的把握住武藤里伽子的现时心态,她或喜或嗔,拓总会为里伽子的种种感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因为不知道对方现在想的是什么,对自己什么看法,很长一段时间内总是漂浮不定,甚至还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误解。直到里伽子的好友无意间说了这么一句,“里伽子说,她要找的,是个睡在浴缸里的人”,那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对方的感觉。
武藤里伽子是站在观众(还是那帮看动画的死小孩)对面的,她的举动伴随的心理,我们都跟主人公一样无法立刻知悉。只知道这是个来自东京的大小姐,文体并全,脾气不好,沉默寡言。再然后,又因为各种事情的发生而对她的成熟与不成熟产生更多了解。怎么说呢,这是个很强势的女孩,与自己的母亲作对,到了东京又对父亲的所作所为看不过去,尽管也有“虚荣”(与以前的男友见面而摆架子)的一面,也有妥协(听母亲的话报高知大学)的时候,但最终还是自己把握住了前途,上东京的大学,以及“寻找那个睡在浴缸的人”。
松野丰是第三人,他把男女主角串联起来,相对于拓的懵懂和里伽子的骄傲,丰表现出来的是他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他跟好友拓不同,因为站得开外,所以很明白两个人分别的心情,拓喜欢里伽子却顾及好友的心情而退让,里伽子对拓有道不明的感情,这些松野丰完全知悉。正因为此,他才会在高中时期的最后打了杜崎拓一拳,因为“你是在让着我”。
动画距离现在已有十多年,换算成高中或者大学年份早已换了三四批人,现在的人能产生像他们之间那样的感情么,因为地域差异,文化差别,性别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浪漫,会有可能在现在发生么?
插个题外话: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出来后,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如果《听见涛声》中的两人分离的再久些,结局会不会跟新海诚那两人一样”。回答出奇的一致,“不可能”。杜崎拓和武藤里伽子相比贵树与明理(秒速主角)要更强势,更有主见的掌握两人情感和前程,尽管有包括距离相隔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真正心情等这样那样的因素,但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一起。距离和时间从来都不是感情的决定因素,真正能决定的惟有两个人的心。这点或许新海笔下的主角们永远都体会不到。
在短短的七十多分钟里,望月智充等人很圆满的将一个故事结束,但如果有心回头去翻翻原著小说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因为动画改的仅仅是第一部,原作的着墨点更多在第二部,即杜崎拓的大学生活。拓在大学遇见了一个名叫津村知沙的学姐,同时在一次聚会上偶遇在东京读书的里伽子,成熟的前者与任性的后者,杜崎拓在两人之间踌躇并困惑着。拓和里伽子在磕磕绊绊的交往中加深了互相的理解,故事以两人携手走在街灯下来结束。动画的改编很成功,因为主题是“青涩懵懂的恋爱”,最后以车站相会来结束再好不过,但是拿到小说又不免诧异,原来他们已经在东京相遇了——这是一个小小改编的不同点,但便将两者完全割裂了。看到动画最后,我们会认为里伽子已由任性走向成熟,而拓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小说却又不是这样,里伽子要比高中时期更时不时的彰显无助和任性,拓还是那样的懵懂。反过来说这又很合理,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两人,相较一年前怎么说都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改变,渐进式的,慢慢接触中的,两个人的感情才慢慢托出来。
有的人更中意动画的青春感,但又有些人觉得小说的“成人与现实感”更好,这点仁者见仁,或许将两者割裂来看更好些。
1993年5月5日晚《听见涛声》在日本电视台上映,六年后的一天我在台湾东森台上接触到这部作品,然后找到了“不完整版”的VCD,再之后买了好几版的DVD,不同的时期的我对他们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夸张地说,这是部伴随着我成长的动画,以至于每每听着它的旋律,总是什么都想写,却最终什么都说不好。
松野丰曾经在纸上写着,“……再过十年二十年,每当想到这件事,我还是会认为学校做得不好”。拓为他能想到那么久的事而诧异。
而如今,转眼十年匆匆过,我等的青春岁月,一切于焉肇始。
那个女生有啥好的呢?奇怪
无法言语的感受。。。这部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短篇真是太棒了。内心的感动真的是说不完的。。。。我喜欢你,这是最真挚的话语
最让人怀念的,果真还是中学时代啊,像海潮一样的暗恋。
无法不喜欢望月智充。
初恋无限美!让我在晚上也情不自禁想起每一个早起的清晨,每一缕朦胧的薄雾,黑夜中忽明忽暗的烟火,还有当年的那份迷茫的痛苦。因为喜欢你,我才成为今天的自己。所以说,香烟也好,电影也好,都只是一种触媒,诱导自己与自己,往昔与今日的对话。
不太喜欢,感觉有点做作,这片没有宫崎骏参与,他也不太喜欢这种塑造女主的方式。不过,网上盛传宫崎骏把望月智充叫到会议室里痛骂了70分钟的流言、甚至越说越邪乎衍生出各种宫老头如何迫害望月的传说……实际情况是宫崎骏陪同望月一起观看了本片(这部电视剧70分钟,是电视剧,不是电影),但观看的过程中,宫老头一看到自己不喜欢的片断,就直言说出来,因为望月当时是吉卜力新人、以及宫崎骏的威望,使得望月压力山大,也就是说,宫老头只是干了和你一样的事情……宫崎骏对任何人都很严格(包括他自己),望月也不是唯一被宫老头吐槽过作品的导演,实际上按铃木的说法,宫老头能看完整部片,就意味着他还没彻底嫌弃这片,诸如儿子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宫老头可是看了几分钟就当场走人,并留下了一句:“乏味之极。”那才是赤裸裸的当众羞辱。
确实是和风到了骨子里的作品。有些东西是很日本的,从恬淡朦胧得甚至青涩的叙事语境本身,到松野笔下的字,高知沉默的林荫,他是怎么一夏成人,她是怎么喜欢上他。我讨厌情怀片,可十年后再看,即使已经无法感同身受,却依然会惊叹于那温热细腻的时代感,少年情怀那么美。
清新恬淡,片中随处洋溢着的,都是只属于青春的悸动和伤感,亲切得令人不由微微而笑,同时又充满了酸酸甜甜说不清的情绪。
这不是宫崎骏的动画,因为它拍的比宫崎骏拍的要好。
松野丰、武藤里伽子都不曾有过爱,他们是海。杜崎拓是涛声,他听见了莫名的爱意:“我是喜欢她的”
大家一起看着被灯光照耀的高知城,那一段真棒啊。
毫无触动,毫无共鸣。当她说出妈妈应该对爸爸的出轨忍气吞声,这样她就不用离开东京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不值得被喜欢的人。
想念那个睡在浴缸里的人
想起我的高中同桌其实很像女主,她会对着我甜蜜的微笑,也会没来由冲我发脾气,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交往过,她曾拉着我去吃我老爸做的大餐,我也曾和她老妈通过电话,高考进考场前我们还互相击掌鼓励,此后就断了联系。然而就如同海浪拍打后一定会有回响,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却完美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1、睡在浴缸的人。2、但想起来,讨厌她也可以成为怀念。跟交换座位一样啊,小学时,讨厌的孩子坐在自己旁边,会因为太失望而不肯上学。“世界太小,讨厌的人在身边”,会十分不舒服的。可是到补习班和钢琴班时,到学校以外的世界时,讨厌的人就算有一两个,也不算什么了吧。3、表白的山尾大醉。4、
很淡的日本恋爱味道
1.好细腻的爱情...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眼里世界的狭隘,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着那个人;2.想见那个躺在浴缸的人,哈哈哈哈
我好喜欢这个故事......青春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克制的感觉,喷薄欲出的情意和无疾而终的爱恋,故事里的悸动和伤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情代入其中。嗯,我还是喜欢她。
如果说《侧耳倾听》是拍给女孩子看的话,《听见涛声》绝对是给怀春少男看的散文式动画。日本真是全世界最闷骚的民族,把暗恋这种情绪几十年来翻来覆去的拍都不会失手。
三十分钟内意识到自己的肤浅而变成了大人;最糟糕的旅行后故意冷落那个最在意的人;想在曾经错过的时光里,与你一同观望那浪费电的塔楼……真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