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看完估计大家都能大致get到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主题,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我今天想谈的是二刷后我觉得这个电影没有那么复杂,导演只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手法把一个简单的片子变得有趣了。
先简单梳理一下片中真实的部分。男主远藤是一名演员,开场正在给一部中文电影做ADR (后期配音),和妻子刚离婚。搬家公司上门取走妻子的行李,男主喝了牛奶开始剪脚指甲,目送搬家公司卡车离家后,男主有点孩子气的蹦跶起来。注意,这段导演插入了他剪脚指甲的镜头(这样的打乱顺序之后还有)导演就是想告诉观众我要打破线性。之后男主病发倒在路边。妻子和助理将他弄回家后他睡了很久。醒来去医院检查,随后去见了人生导师远藤(和男主重名),再后来去祭拜美丽女老师。好友翻出滑板,男主在参加发小婚礼时跑出来去滑了一趟(开场那个路),遇到一群滑板少年,并且加入他们。开心的他像孩子一样躺倒在路边草丛中,这时助理和朋友们开车出现,以上就是现实内容,有些省略,也有些可能顺序不太对,总之就是这么个事情。
男主走完这一遭回家做了一个梦,内容大致是儿时和同学们的回忆外加交织着白天发生的事情。梦中很多人,很多元素发生错位,还多了一个闷蛋同学等等。细节:母亲和现实妻子是一个演员,儿时部分母亲提到过:男孩子长大会找一个和自己母亲长得一样的女人做妻子。
整个电影就是这两个部分,是不是想到了《穆赫兰道》《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等等
导演通过蒙太奇将梦境提前,把现实后置,打乱线性叙事,相当于真实变成回放,产生了奇妙的观影乐趣,最后相机里的照片那就是又回到梦里了。
非要说是魔幻题材也成,就像《路边野餐》陈升最后到底有没有去过荡麦,《一一》里面奶奶到底有没有醒过来过是异曲同工。
个人解读,激烈杠精一定是你对哈。
新年快乐。
片子我很喜欢,但是比《路边野餐》还是差的有点远,胶片主义好评!
高能
问:介绍回放的创作背景
答:主演看了我的无用的人之后 他想跟我一起拍电影 也是我第一次和职业演员合作 我把主题定为演员的人生 我会想演员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他们在作品里死去 然后又活过来 他们的人生一定很有意思 我想到了一个方法 让四十多岁的人演十多岁的人 他们无法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 让他们暴露自己的实际年龄去演小年龄的角色 出来的电影会看起来有点非现实 充满幻想 一定很好笑有意思 演员在拍摄现场反复做一样的事 电影院也在反复的播同样的电影 我想如果我拍一部电影 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拍一样的东西 这个想法让我很激动 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 一般的电影拍现实的世界 我的电影看起来有点复杂 不好理解 我觉得就别想太多 就看看这种电影 也很简单的
我在日本有一个导演朋友圈子 那些刚拍了第一部长片的导演 我们经常一起聊天 他们给我介绍片场的工作人员 他们比我大三岁六岁 对我来说像哥哥一样 我以前算是这波人里最年轻的导演
问:日本的导演在国内放映电影就能获得成功 不去参加国际电影节也没什么影响 导演参加了很多国际电影节 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答:还没拍回放的时候 我已经了解了国际电影节上都有些什么人 洛迦诺电影节其实也没什么市场化的部分 就是一群爱电影的人聚在一起 相对这种氛围的电影节 商业氛围重的电影节我就没啥兴趣了 这个就是参加电影节对我的影响
问:洛迦诺电影节的老大卡诺后来去了柏林电影节 你的多部作品也在柏林电影节放映 跟这个有关系么
答:有点关系 但不大
问:回放的电影有些处理非常规 比如在讲述坐在车里的镜头 用了跳切和空间切割 有点法国新浪潮的味道 上段和下段有所区别 上段用了跳切 下段没用 是否有受到戈达尔的影响呢
答:戈达尔很喜欢挑战新东西 比如3d电影和数码电影 都很早使用 这对我来说是受到影响的 我想做得比他更先锋
问:婚礼戏的音乐没用常规的婚礼进行曲 上下段音乐还不一样 这是为啥
答:那个音乐也算不上非常规 日本婚礼用的音乐很多样化 不过我确实想做些新的尝试 我确实很想做个特别的导演
沙丹自曝,看了三遍回放 睡了五觉 不敢说自己完全看明白了这部电影
观众提问
问:穿黑西装的人和男主啥关系 男生和女同学啥关系
答:西装男是他高中同学 高中戏是找另一个演员演的 事实上他已经死了 所以后半部分他不再出现 女孩子不是他女朋友 但可能互相喜欢 所以死了之后 还会在婚礼上出现 可能还是很留恋 本来这也是男主的梦
我突然想起这部电影和戈达尔的关系了 大家记得戈达尔的电影史最后的部分吗 博尔赫斯说他睡着的时候经过一个隧道 手里拿着花 醒来之后 手里还有花 我喜欢这种处理幻想和现实的关系 很适合用在电影里
拍摄的时候 哪个部分是梦里 哪个是现实 是很明确的 但是电影对于观众来说都是虚幻的 所以观众就当成电影来看就行了
问:电影和导演个人经历是否有关 日本传说中是否有类似的说法
答:我回家乡的时候 感觉发生了很多变化 不再是我生活的地方 这电影里有类似的感觉 不光是地方 还有人的关系一直在变化
日本没有这个说法 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跟这个有关系 西西弗斯要一直过重复的日子 这个跟演员很像 加缪的书里提过这个说法 这个给了我灵感 不光希腊神话 现实生活也给了我灵感 拍电影的时候发生了地震 电影里那个裂开的马路 是我去东日本大地震灾区遇到的 日本一直在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也影响了我很多想法
问:为啥会设定“男生最终会找一个像妈妈的女性结婚”话题 而且妈妈和妻子用同一个演员
答: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忘了听谁说的 我觉得一定不可以那样 电影里其实没太展开 就是想做成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这个设定也和影片的主题有关 我想讨论的点是 人生是不是个人的选择形成的 比如电影里制片人说 人生就是选择和结果 但事实上男主并不是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演员 是非常偶然的结果 母亲说男生最终会找一个像妈妈的女性结婚 事实上 并不一定是男生的自主选择 而是各种偶然形成的结果 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故事
如果人生真的是自己的选择的结果 那是很好的 但事实上 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选择 比如地震什么的 不可抗的因素 很多东西没道理很偶然 这是我电影想讨论的 所以我做这个电影的时候 也不是想做成解释得很清楚的样子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好理解的没道理的 我剪辑的时候也想做出这种感觉 所以大家理解不清也是可以的
问:最后一场戏小孩玩滑板有一些掉帧的效果 这是刻意做的效果么
答:不是故意的 我用的长镜头 所以不稳定 但是可以表达出一种破坏的受伤的感觉 跟电影的主题很适合 所以保留了
看完的第一感觉:这个片子到底在讲什么?很明显地,两个场景有明显的对立两面:梦境和现实,迷失的和清晰的,死亡和活着。而且,片中,错落的记忆,不时地闪前,闪回也让现实时间和个人时间交叠到了一起。更有一种迷离朦胧感。在这种氛围里,也就游离出了很多可能性。有一种卡尔维诺笔下的模糊的丰盛,又有石黑一雄远山淡影中似真如幻般的现实背后的另一种真相感。仔细琢磨后,内心只剩疑问:什么才是真实的?什么才是确定性?
原本以为第二个场景重新展开的时候,渐渐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预设的想法快要印证的时候,导演突然又出一击,把我的预设打破了。那个瞬间,又突然感受到:哦,原来还有其他可能性。再次跳了出来,脑回路又再次舒展,打开。
片子本身没有很强的剧情性,应该说,里面阐述的内容无关重要,剥离内容,剩下的那个框架,才是导演所要阐述的观念。对真相,确定性的追问,永远都会有新的选择,也就有新的结果出现。每一次回放的都是一次新的演绎。离真相,确定也就更进一步。这么一想,结尾男主穿着白衬衫目送车远离那一幕,就像一个显眼的搭扣,提醒我们有一个更大的东西,也让观者自己去回放,让观者对整个片子的图景的认识更加清晰。这个回放是互动的,双向的。
后重看很多遍,确实有必要放下所有戒备来享用此刻,最简单的电影。直觉会告诉我们,身体在下意识地作出什么反应。止不住打颤的寒冷、或者是某个失落的瞬间。开口说话的下一秒钟就是拉近距离的时候:长久地凝视这一动作本身就是种反馈...渴望对方作出何种反应。所以在说话的同时还要看向对方,甚至寻求一种确认的语气。保持距离,还有流露真情。如何度过活着的漫长时间呢?值得思考一下。
时间拉回月初的时候,听朋友说唱哥的新片收到柏林的通知了,感到激动的同时也想要做点什么...所以翻译这部电影也是为了庆祝唱哥时隔三年再次回到柏林!以及希望在playback上映十周年之际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本字幕是基于原有的日语字幕进行翻译,在原有的语序上进行补译,以及尽量还原部分语焉不详的日语台词在转译中文的意思。本人水平有限,如果哪里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翻译:NanSLi 压制:s-stargazer
提供一版大体积和一版小体积,大家自行选择。
链见评
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艺术影院
三宅 唱 监督の映画「playback」
今年的六月下旬开始,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主题为“听见都市的节奏”「2023 三宅 唱 电影展」,展映这位日本八零后导演的一系列作品。
还记得当初在选片购票、浏览剧情简介时,了解到这部《回放》大概是讲述即将年满四十岁的男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选择如何去度过自己接下来人生的故事,觉得自己可能会和影片主人公有或多或少的共鸣,也许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得到某种启示。
影片开始之后,单纯的黑白色调、缓慢的剧情推进、不明所以的情节和部分桥段的重复“回放”让忙碌、劳累了一周的我开始神游甚至直接睡着。尽管之前一再地强打精神,也还是无法集中,看得云山雾罩、困惑不已。整场观影后感觉完全没看懂,也不太清楚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影片放映完毕之后,座谈会主持人沙老师在开场白里提到,他自己在三次观看本部影片其间睡着了五次,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啊,心里顿觉些许安慰了哈哈。
三宅导演聊了聊关于这部电影拍摄的一些起因、动机和想法,也非常坦诚地回答了一些观众的提问。对于这部有点难的作品,大家也都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听完导演的真诚分享后,有一些也得到了解答。
就像主持人所说的,可能一遍两遍无法将这部电影完全看懂,通过映后座谈、导演和大家的交流,希望以后再有机会看到它的时候,能够对这部电影有多一分的认识和了解,即便没有也没关系,正如导演所说的,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不明确的事情,没有什么理由和道理的就那么发生了。
今年年度前三,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playback。记忆犹如老式磁带,在每次回放时产生的划痕让其发生细微的改变。看完《你的鸟儿会唱歌》之后对其复刻新浪潮的评价还是有点简单了,三宅唱无疑野心和能力都是更大的,别忘了这部是26岁完成的作品。另外有些短评说这部像洪常秀,但其实这部完成的时候,洪导还没有拍《这时对那时错》《玉熙的电影》这种在结构上下文章的电影。
再来一遍你会选择如何对待周遭人?换一种心情,换不了结局,淡然,也挺惆怅。有几个剪辑点和时空编排真的好,但有一些就完全理解不到导演的用意,相对来说还是碎了点,不太吸引人
标记了三年终于得以一见此片!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演员回乡找回自我和动力的故事其实在日影里并不新鲜。但叙事上的多层结构为影像上提供了更大空间,胶片+三宅标志性的特写运用+decade全员的倾情演出制造情动。杰出之作!
当回忆一再被提起,我终于在晴朗的午后穿越到了鸟儿唱歌的那一天
很喜欢,形式如同梦游,是那种不需要从头到尾紧跟剧情,允许你走神的电影,甚至说,它的目的就是给你提供一条走神通道。众多记忆的画面不停掠过眼前,毕业到进入社会的那中间几年则被抽空了,使我不自觉问出电影的那句台词,“你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吗?”是的,我记不清楚了,过往做的选择,多数是在不经间完成的,我甚至不知道当时的我是在做一个选择,但又正如台词所说,“现在的你正是某个时候你所做的选择而导致的结果,由选择和结果堆积起来的,正是如今。”这么不清楚,更令我想回到过去。一个人想回到过去是有原因的,但一个人想回到过去又是不可能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见自己,已经察觉我是梦中的人。这些道理多么简洁清晰,然而要走完一个自己写下的句子实在太不容易,要真正接受这些事实,我想我还需要更多日子。
还真的……挺难进入的
差異と反復、選択と結果
预知性的梦,与重现的现实,过去的每一个选择累积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想躺在草地里就这样死去,但最后还是爬起来重新面对了生活。
知性和感性平衡得恰到好处的野心之作。28岁完成,26岁拍摄的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惊讶。
正如女主角给男主角放自己女儿的家庭录像,这部电影就是男主角的私人影像,三宅唱的《死者田园祭》。这种私人影像所释放的随机性在于,影像一定会关注到那些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身影,那些我们熟悉的面孔必定会与他者置于同一画面时空中。然而回放前,令我们错愕的是,男主角在过去时空中关注到的那些幽灵,真的是随机被关注到的他者吗?正因为这些幽灵不具备他者的属性,所以这种虚假的随机永远都被充满刻意的设计所打断(三宅唱的《咒怨》便是如法炮制来制造恐怖的)——女主角离开电视面前,其家庭录像回放后,出现的便是盯着男主角与观众的女主角的脸,这种老套的后设是必要的,是自反的,那正是电影本身在强调自身虚假性的、一瞬间的真实,因此电影其实早就在回放后就已经结束,中间突然出现的白幕便是电影宣告自身结束的标志。
7.8
频频走神
真实无从分辨,当谈论过去时,每一次固定的回放都在杀死且复活记忆,反复醒转之间联结梦一般的逻辑和素材,选择即伴随讲述而发生。镜头的触感非常sensitive。
回到最初,找回自己。只是黑白影像对于当下时空的营造,是怎样的作用?既然前后是有对比有变化的,那么色调上的一致性让黑白成为不是唯一可取的。
3.5;向回忆反复索取出路的过程,实则是某种自我说服的变奏,在主观化的选项中,人生是否会因为重新选择而变得更好——在极为漂亮的时空转换中,视线与视线重合,肉身与肉身分离,踏进同一条河流回放昨日,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今日的我们,正是每一个昔日的自我累积,因和果早已呈现得清清楚楚。
一个经历中年危机的男子回乡,他的思绪和潮湿错落的水草、排排林立的房屋一样,时而有序,时而漫游。越是接近“无意义感”,人就越接近释放。他似乎无法解决这种苦闷与漫无目的行走,而在这样感性与理性的拉扯游走中,他也渐渐接近身心的平衡,仿佛得到奇妙的治愈。此刻一切的果似乎都有因可寻,感到一边在被命运支配,一边又在回味着人生的种种因果,他很自然地把这些道出。景别的使用太妙了。
结构上有点像洪尚秀,有些旁跳和预叙镜头提神醒脑,但和叙事并不关联。看了一阵子发现竟然没有意识到是黑白,白衬衫和胡子太自然了吧。纳豆炒饭会好吃吗?
【3】不太喜欢,以自溺的姿态闯入滞重的记忆迷宫,段落的变奏也只有疲累感。早期三宅唱居然是玩“结构”的,还是喜欢之后自由的他。
三宅唱最佳,感谢NanSLi的翻译。剪辑的顺滑使得时空的转换异常流畅,这种打破空间叙事局限的手法在《你的鸟儿会唱歌》里也得以延续。喜欢这种漫无目的的散漫,随性和自由,从回忆里反复抽离到从日常里反复跳脱让情绪不断地来回撕扯。有些地方挺像后新浪潮时代的菲利普加瑞尔,虽然只看过两部三宅唱,但对他的喜欢已经不亚于滨口龙介了,滨口擅长用致密的文本去制造张力,但三宅唱胜在渲染情绪的呼吸感。
真的厉害,三宅唱能把这样一个其实有些刻意的设定拍得如此自然流畅,这就是他天才的地方吧。《鸟儿》也是这样。有些奇幻的叙事被呈现得自然、舒适、轻盈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有景别之间切换的关系,表演的呈现,剪辑的顺滑,音乐的编排,但应该还有某种更物理性的东西,我现在还说不好。有几个突然拉成远景的镜头非常厉害。不过,之所以喜欢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个主题带来的共鸣吧。ある時にある選択をしたから、その結果が今のおまえだろ?選択と結果、その積み重ねとしての今だろ。此刻的自己,是过去每一次选择的结果堆叠而成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