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7再更新:结合某些自由派的逻辑谈谈。将所有国家平等化看待从中寻找共情无疑是最淫荡的。它首先磨平了一切身份,从而来达成某种多元,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互动似乎就赋予了国家一种人格性——或曰人道性。在此资本主义的系统消失,某个国家所采取的某种姿态都使其获得了一种身份,从而为帝国的再形成提供了土壤。
两个世界并非是隔离开来的。在露琪亚对于如何处置约翰的想法中,我们得以看见和平的世界是如何寄生于战争的世界之上的:的确,约翰想把能够正常购物、消费的世界与战争的世界隔离开来,但露琪亚的想法更为露骨——哪怕是正在进行这样的行动的约翰,也不能被暗杀,而是要审判——否则就“像”和平的人们吃掉了战争中的人们一样。这仅仅是“像”吗?齐泽克在这一点上已经强调过很多次。美国不允许特务机构对审讯对象采取非人道措施——除非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这样的淫荡的补充难道不恰恰显露出资本主义正是一台收割着战乱地区/无产阶级的机器的事实? 另外,我们豆友真是太厉害啦😅
多年以前看过,跟现在很多观众一样,看不懂。这次看完了原著再二刷,感受不同。
电影精简了对话强化了主线,把书里一些难以描述的内容画面化,而且叙述顺序也不同,电影是以时间线开始的,最开始的一幕即是成为导火索的萨拉热窝核爆事件。书里则是格鲁吉亚的任务(原著只说是欧洲国家)。
动画化把没有去过的格鲁吉亚战火,捷克风情以及印巴边境的残酷和维多利亚湖畔的利益具象化表现了出来,特别是剧里设定的肌肉仓的出现,还有在湖里游泳的画面。
“曾经在奴隶劳动合法的时代,庄园主完全不在乎奴隶使用哪一种语言。黑人奴隶从非洲各地被诱拐到一处,他们种族各异、语言不通、习性不合,一开始相互之间没办法沟通,只能不停地劳作。不过这个状态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奴隶们开始留意主开奴隶们开始留意主人的语言一一英语,逐渐学会一些只言片语。由于他们的英语是后来摸索学会的,与地道的英语比起来,不仅语法上毫无音法而且规则死板,不会使用融合变换语序等文学技巧进行自由的对话。第一代黑奴的语言被称为‘皮钦语’。” 这些 黑奴的下一代在皮钦语的母语环境下长大成人,与同样以皮钦语为母语的孩子们接触的时候,他们的语言里出现了更加生动活泼、更接近自然语言的语法,这是呆板生硬的皮钦语所不具备的。孩子们发明了他们父辈没有使用过的语法。他们的带言虽说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却不是纯正英语环境的人使用的语言。 新生代的他们只不过是从鹦鹉学舌的父辈那里听到一些笨拙的对话,从英语衍生发展出新的语言。这就是混合语。
牺牲一种自由,得到另一种自由。我们一定程序上出卖了自己的隐私,得以免遭核袭击、客机撞人大楼、地铁里放置化学武器,能安全地活着。 自由是个平衡的问题。纯粹的、独立存在的自由压相就不存在。 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也许和爱相似。爱本身也不独立存在,只在我们人类的相互关系中才有栖息之地。“劳动剥夺了个人的自由,作为回报,能给他带来收人,于是可以买各种商品。过去一个人必须耕地、收割、外出捕猎,现在我们可以把时间省下来交给农户,吃收上来的蔬菜、切好的肉类,甚而连烹调好的食品都随手可得。我们放弃了某种自由,获得了某种方便。”
集中营的犹太人无论多么疲惫不堪,多么身陷绝望,只要听到咚、咚的鼓乐节奏他们的身体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音乐与视觉不同能直接触及灵魂。音乐强奸心灵。给音乐赋予意义的,是那些发腔作势的无用贵族。声音可以将意义支到一边去。” 在我们使用的语言底层潜藏的东西。
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提取的,对“意义”嗤之以鼻的精华层。 :意义并不是语言的全部,更确切地说,意义只不过是语言的一部分。有一种叫做音乐的语言,叫做节奏的语言存在,这种语言可以被用来交流,却无法被我们明确地感觉或把握,如同咒语般,然而这个层面的语言确实存在。
书里没有描绘的H画面,还有比书里更血腥的场景电影里都有,视觉跟听觉的大享受,精简了很多对话的电影。
因3D技术的进步使得画面的转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无疑也利用的很好。 遗憾的是画面的表述力不够,很多时候画面只是起到对话的辅助作用而已,使得语言描述的东西更加清晰的展现给观众。画面自身的表述很多时候更像是炫技而没有太多的深度。 再回到对话。剧情是通过大量的对话来推动的,言语也太过繁琐,这就对观众的要求极高。例如影片中高频度的提到卡夫卡,但要是对卡夫卡不了解的观众就没有办法通过影片中的其他渠道(如音乐,画面)来理解所谓“卡夫卡”代表的是什么,不懂就是不懂。单是这一点就筛选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电影和书终究还是不一样,只是单纯的把画面当成文字的辅助的话就落了下乘。 接下来谈内涵。电影的要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点: 1. 电车问题。 2.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 3. 自由。 当然,这是非常粗暴的概括,其中蕴含的东西要复杂得多。 电车问题 原来的电车问题是让人在一个分叉轨道上选择是要让电车碾过一个人还是五个人。而这部影片稍微改变了一下问题,变成碾过“自己人”还是“其他人”。从主角所在的特种部队为了遏止更多的杀戮而去刺杀高层(原来的电车问题),慢慢的把镜头拉后到全球的角度,变成了牺牲落后国家从而保证发达国家的富裕生活(变形的电车问题)。黑暗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的结局和这个也有些类似,为了整体的团结而牺牲一小部分人。 影片里的表现方式看着非常荒谬,但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发达国家所在实践的事。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便宜原材料,加工之后再反手高价卖回去。这种方式确保了高额的利润,同时也保证了自己国家的环境不会因为对原材料的过度采集而被破坏(祥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同时为了确保这个程序的顺利也会采取武力行动,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拉克战争,当然同样还有美国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对其他国家发起的经济制裁等。 瑞典虽然有一百多年没有参加任何战争,但是每年的武器出口一直是国家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日本为了保证自己的森林不被破坏而长期从其他国家进口便宜的原木。 就如影片里所说的,这种事只要随便上网查查就知道的事,只是大众不想知道而已。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 虽然不知道影片中的“杀戮器官”在现实中到底存在不存在,但语言对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无效的话就不用广告行业了。只不过人的思想要复杂得多,人类的社会性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导致缓慢的生物进化跟不上节奏是已经被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证实的。 “用语言影响思想”这种事实践上最为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心理学家们了。影片中也有短暂的表现,主角在心态失衡之后被安排了心理咨询,咨询以咨询师的“现在觉得自己能杀小孩子了吗?”结束,也就代表了主角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诱导和洗脑,使得他不是变成一个更加健全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更加合格的杀戮机器。 自由 敏感话题就不细说了。两个极端就是《1984》和完全崩溃的社会。说到底就是一个平衡,平衡点到底在哪里,人类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进。 是部有深度的好片,就是画面表达力太差,有些可惜。
探讨语言的作用,确实有着"巴别塔"的寓意。
在此过程中也探讨了"奥斯维辛"的恶,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直接想到了阿伦特的作品。大多数战争除了利益,还有就是误解。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为了协调不同语境和逻辑之下对同一事务的认知和看法,防止出现彼此征服的情况。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凝结,这一点不仅仅是包含传达信息的作用,包含着国家的认知,包含着历史文明的痕迹,也包含着人们处理事务的出发点。
就像动画中所阐释很玄学的"屠杀语法",实际上也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底线,或者爆发点。比如"纳粹",比如"种族主义"。这一点上,我们所能够掌握的度是有限的。动画所展现的作战科技比较惊艳,颇有艺术之美。
世界上有很多"约翰保罗",他们想用他国的杀戮,来启示本国的人民,用他国的战争来衬托本国和平的灯塔。我们可以预想到,他们希望世界上有本国所宣扬的"伊甸园",却不能容忍他国的"桃花源"。
和平是一种奢望,但是我们都要为之努力,太多历史的经验教训都在眼前,老大哥余温未灭,还在注视着我们。
人们被生活磨圆,失去惊艳的想象。科幻没中二,就像肠粉没酱油。
整个三部曲其实都挺中二的,没错就是那种“牛逼哄哄的我一人就能改变世界”的中二,所以行为逻辑不能深究。反战内核上的虐杀器官预见性最强也最惨烈,几次杀戮枪战场面突破感官,十年前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写入现实,未来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无趣,程序化,没有自由。
语言学家……不要老想搞个大新闻!……樱13你也是!不要老想步子安的后尘!
本来还是有深度的原作到这里变得说教了,角色都死于话多。文科生就不要搞高科技大新闻了,这不是科幻是魔幻。引用卡夫卡逼格一下飙升但可不可以把概念玩到最后?之所以想要发动种族清洗仅仅是为了用内战分离两个世界,excuse me? 这个理由不太行。战斗场面倒是真的很棒。
有好的创意点,但整体缺乏冲击力,如果是部真人电影可能效果会更好吧
勉强及格。拆开了看的话,那些战斗场面血腥度尚可,战斗器械的设计(鲸鱼状和战斗体多形态的投放仓)精致,和平与动乱的两个世界的人为创建具现实感,南奥塞梯跟印度等背景也抓了热点,这些设计的意图起码在立意上比《人狼》之流纯粹人道立场的傻逼片子高了不少。但具体落实的缀连上稍显啰嗦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至此,人类永远遁入不可覆身的阿鼻地狱。(复习了一下乔姆斯基和萨丕尔)
虽然因为manglobe破产导制延期,但脚本人分镜设原画作画亲力亲为的村濑修功也真是厉害了,明明是个很闷的故事,却让人看的很投入,就像人狼一样。
应该算是神作了,制作相当精良,故事整体也不错,比较血腥,在日本影院是15岁限制级的。(2017年2月3日观影于日本锦系町)
完全丧失隐私的未来,指日可待。虐杀的文法,Monster的约翰妥妥大师级w (樱井这几年是把脑洞大过天的反人类boss都承包了么w
只是来看长兄松洗脑Kara的,结果两个都好正经……
总体平平。战斗的场面描绘得很露骨,对未来军事技术的描写也很有趣,尤其是鲸豚肌肉作成的单人潜艇在水下和真海豚共游的一段有点神来之笔。相对地,对话就显得冗长,其中逻辑又并非十分深刻,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解和电影Arrival一样太单纯;不过‘分离两个世界’确实是个残忍但可能有效的手段
科幻感,剧情线,主旨,美术,各方面都中庸吧
看了首映。电影真的真的真的很棒!要很用心的去看不然就跟不上节奏了w 唯一不满意的是买了官方图册 封面和送的海报都是john 我是シェパード派啊啊怨念!准备去二刷了
现实主义佳作。有诸多对人性、对二战日本和今日强国恶劣行径的影射。
选片错误。一脸懵逼的看完,同场其他人竟然鼓掌,尴尬。立意和内涵都不算新,电影动画语言运用的也不算好,场景血腥程度完全低于预期,对看点理解不到。唯一的记忆点就是作为第一部看的4K电影,画面果然不一样。片尾曲好听。
好奇怪,说是比爱死机好看。最起码有科幻精神。码了码了。
高水准的作品不可能对所有观众都十分友好 对于某些以看懂和没看懂来评判这部作品的人 应该多一点谦卑
画面精致的话唠片,深度有限而冲击感不足。节奏冗闷的编导同一人系列。
POV士兵视角 血腥战斗画面 又一部论文电影 乔姆斯基对阵萨丕尔-沃 基于语言生成原理之人类的虐杀器官 其实没什么道理对乔姆斯基也有误解 主旨很简单某种意义上的后殖民冷饭 如何借助他人的地狱来塑造自己的天堂 将人的虐杀本性-进化需求本质化显然就在哲学上输给了人狼更为复杂的伦理观 但设定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