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是卓别林试图转型的一部作品,从街头流浪汉发展到了特定职业的小人物。尽管片中的马戏节目的展现和卓别林的招牌表演,依旧是吸引观众的首要法宝,但从总体上看,《马戏团》的突破并不显著,尤其是小男人+美女的爱情套路,令当时的观众产生了一点审美疲劳。此外,《马戏团》还是卓别林有史以来拍得最辛苦的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摄影棚失火造成了严重损失,致使卓别林精神崩溃,剧组停工。等到再次在纽约开工时,已是几个月以后的事--若在以往,这段空出的时间足够卓别林拍出三部电影了。
彩蛋:影片上映后反响一般,而更令卓别林心怀郁闷的,是该片在学院奖上的"遭遇"--那一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了第一届学院奖,卓别林本可以凭此片入围最佳男主角,却因为学院奖创办者--卓别林的好友玛丽·璧克馥和小道格拉斯·范朋克,觉得表演奖不足以表达对卓别林的敬意,而为他颁发了不痛不痒的"特别荣誉奖",使得卓别林一直熬到13年后的《大独裁者》,才获奥斯卡影帝提名的肯定。
我的心就如同这张面孔,
一半纯白,一半阴影。
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
也可以坚持不让你看见,
就像是个巨大的马戏团,
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
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
有限温存,无限心酸。
My heart is like this face
Half white
Half shadow
I can choose to let you see
I can keep you from seeing as well
The world is like a big circus
It makes you thrilled
Makes me panic
Afterwards, I know it will always be—
Limited tenderness , infinite bitterness.
看到评论里有人夸结尾,但看不上其余的部分。真不识货。这部影片前部分,尤其是开头十几分钟的好处,以经被说烂了,我就不复读了。
这部影片的前几十分钟不输当时的任何影片,只是结尾很奇怪,之前还对钢丝男咬牙切齿,中间没有任何铺垫,转手就把姑娘让给人家,有强行悲剧的嫌疑。卓别林讲:“一切都是自传”,可能他太想在电影里重演自己的真实经历,才故意这样拍。
前边也有很多情节在疯狂暗示:
姑娘的家暴爹。
分姑娘一半面包、提醒她慢慢吃别噎着。
生活在公众视线中和走钢丝一样难。有收钱的人背后拉扯、还能维持不算坏的公众形象,然而安全绳是那么脆弱,一旦断掉,立马就被当众扒裤子羞辱,甚至险些丧命。观众中有人惊呼,有人吃爆米花看热闹。
笼中的狮子是他患精神病母亲遗传给他的致病基因,虽然沉睡,随时可能醒来吃掉他。狗子是当时对他围追堵截、要搞大新闻的媒体们,狂吠着要叫醒狮子。所以影片中查理听到犬吠后,第一个举动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不想听,可声音透过他的指缝,刺激他的神经。1927年一月,卓别林在纽约和朋友去看戏,在售票处听报童喊着自己的名字卖八卦报纸,因此生病,在床上躺了快两个星期。他的医生讲:“不知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崩溃会走向哪里,甚至可能会导致他的死亡。”
结尾是在1915年的The Tramp中复制粘贴来的经典卓别林式结局,只是没有了1915年的卡哇伊椭圆脸颊。车队扬起的尘埃中,他那么孤单、那么瘦,带着病容。犀利晨光的照射下,仿佛一年以来的经历都写在他脸上。
当年日本的电影广告。
“二年有半的苦衷,黑发淋霜,欲语而不能的血泪,‘马戏团’终于到来。你听,代我等将人类的烦闷悲哀向上天倾诉的悲曲,你看,为了我等的笑颜,将叹息和泪水藏在胸中的、他的寂寞身影。”
六月上影节,和女朋友看了《马戏团》,美琪大剧院浩浩荡荡百十号人,来老戏院看一场4K修复的、93年前的电影。独立字幕条极其old school,在银幕下方,想要看清需要伸长脖子。偌大电影院,前面的观众全场需要左右摇摆调整,就像千头观音。
一个小时多一点,卓别林他老人家自然是有能力让人全场笑到尾。三毛流浪记式开头,到六尺巷式结尾,成全金童玉女一对,目的是让观众再对他献上同情。
卓别林在1927年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和Lita Grey离了婚,母亲去世。第一届奥斯卡,1929年举行典礼。影片四项提名都没获奖,但卓别林拿到了一个Special Award,“for versatility and genius in acting, writing, directing and producing The Circus”.全能的卓别林。
1927年的加利福尼亚,城市女士留着卷卷短发,看照片的话,Lita Grey甚至和马戏团女主长得一模一样。男士在用发油梳好头发之后戴上软呢帽子,呼喊妻子帮他买一顶新的Fedora。但全能的卓别林,闪耀着金光,走着八字步,鄙夷这高雅的一切。
想想觉得惊讶,在九十多年后,我们还是可以为相同的事情笑得前仰后合。在影院看黑白默片,卓别林永远是最简单的正确选择。
卓别林的电影是有魔力的,我记得小的时候还在读书正在做功课,听到哥哥在隔壁偷笑声音很轻,就是那种没有憋住的笑,我就知道他很有可能是在看卓别林的电影,于是我就会冒着被大人说的风险,忘乎所以地悄悄溜过去一起看一起偷笑,由于是黑白默片,所以没有声音一般不会被发现。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视频很方便,想看都可以找出来直接看,所以那时候有机会看是绝对不能错过,否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再看到呢?小时候看只觉得卓别林的片子好笑纯属当喜剧片看,可长大了却渐渐地发现,很多卓别林的黑白默片都是很有深度的很有内涵的。
记得前几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被领导误解之后,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一度觉得心情很沮丧也很抑郁,有些事情自己觉得有些想不通。于是找来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观看,但是我发现都没有用。当我看到卓别林1925年拍摄的《淘金记》:住的房屋左右在摇晃,实在没吃的竟然吃起了煮皮鞋,还演绎了惟妙惟肖的芦花鸡,一边看一边哭一边笑的我真的是非常感动,我看这电影上的男主人公比我惨太多了,为了这吃不饱也穿不暖的生活苦苦挣扎,积极努力,诞生了经典的面包舞蹈。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觉苦难的人们,唯有靠加倍的努力和豁命的精神,可能才会有咸鱼翻身般的一丝希望啊!再想想自己的环境比他不知道好多少了,所以一定要乐观起来,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卓别林爷爷啊!毕竟他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面拍出来的片子,是要让人们更加坚强不屈,面对困难屹立不倒。
喜爱卓别林的朋友们,可以从1992年英国拍摄的《卓别林》传记片开始看,我也是从演员小罗伯特·唐尼惟妙惟肖的眼神开始了解卓别林的一生,再慢慢的一部一部从最久远年代一直看到他最后一部电影,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感觉他的电影一部比一部拍的好,演的也是一部比一部精彩,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的爱上这位独一无二伟大的戏剧之王。为什么说他是独一无二?有见过像他这样在自己的大部分演绎生涯当中的角色是同样一个人名叫夏洛尔,穿同样的衣服,戴同样的帽子,拄着同样的拐杖的吗?穿着又大又破的鞋子走起路来外八字用臀部左右摇晃着走路,昂首挺胸骨子里透出着一股倔强,还时不时的跟人脱帽行礼伪装着自信的绅士模样?没有吧,只有卓别林不惜把自己扮丑扮穷,只有他在很多影片里还穿的破破烂烂衣服裤子,因为他要代表的是广大的穷人阶层、劳动人民、平常的普通人,所以获得了众多观众和无数影迷的热爱与追捧。
下面就由我从网上收集的各方资料、评论、视频以及从看他绝大部分电影后的感受来探索卓别林。他的全名是查理·卓别林,享年88岁(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父母都是职业歌手。母亲汉娜·哈利特·派德林格汉姆·希尔(Hannah Harriet Pedlingham Hill)是当时地位低下的制靴匠的女儿,她在19岁那年以丽丽-哈利Lily Harley为艺名第一次正式登台;父亲查尔斯·卓别林一世(Charles Chaplin Senior)来自萨克福郡的一个屠户和收税员家庭,24岁在伦敦开始了他的职业歌手生涯 。因此卓别林这么有表演天赋也是遗传了父母的表演艺术的基因,他并成功地传承下来作为职业和兴趣爱好。在1900年的圣诞节,名叫兰开夏的剧团得到了在舞剧《灰姑娘》中演出厨房中的动物们的机会。在这场戏中,11岁的卓别林装扮成一只猫,并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表演来引人发笑,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表演至关重要,而且他还成功了就一定给了他很大的信心。1901年春,查理离开了兰开夏剧团,同年5月9日,他的父亲去世年仅37岁。由于母亲在感情上的出轨令父亲大受伤害整日酗酒。家中最大的经济支柱没有了,那时候的女性都没有体面的工作,经济上遇到的大困难是她的精神也开始失常了。卓别林只能先放下表演,之后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个玻璃厂和一家印刷厂里工作。他还曾经在一家私人企业中制做过玩具船。才12岁的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懂事并且能干的孩子。母亲由于去精神病院疗养,所以生活的一切未来的一切都得靠自己自力更生。
1903年5月,他的哥哥西德尼出海归来,打算凭借他在船上学会的娱乐表演登上舞台。在西德尼的鼓励之下,年仅14岁的查理鼓起勇气向伦敦西区的代理人毛遂自荐,并且很快在一个巡回剧团的剧目《侦探福尔摩斯》中得到了比利-佩吉这个角色。 经过5年的磨练,1908年2月21日,卓别林与英国的杂耍戏院经理弗雷德·卡尔诺(Fred Karno)签了约,又在1910年的9月续了3年的约。查理在卡尔诺的剧目《戴面具的鸟》和《足球队与大胆的吉米》中出演主角 。1912年9月,他被选中参加卡尔诺剧团在美国的巡回演出。
1913年的春天,卓别林被要求与启斯东电影公司的纽约总公司克塞尔和鲍曼公司联系。双方于1913年的9月23日签订了一年的工作合约。此时卓别林取得的成就会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初恋女友海蒂·凯利,她是一个舞蹈演员,她比卓别林小四岁。1908年,卓别林是19岁,海蒂-凯利只有15岁。他们同台演出。卓别林对凯利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就开始约会。虽然凯里很看好卓别林经常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可当卓别林向凯利求婚,却被她拒绝,可能是年纪太轻了并不想结婚,对未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后来,凯利又同意嫁给卓别林,这次,卓别林反悔了,有可能他也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要更成功些,才有把握有信心。可1918年,凯利死于流感大爆发。卓别林得知她的死讯时,几乎奔溃。
1914年,卓别林的处女电影《谋生》上映,影片讲述了人为了谋生,可能会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但不能去做违法的事。里面卓别林的胡子比较长往下垂,戴着高礼帽,穿着灰色双排钮风衣后面开叉,一副中产阶级的模样。之后又拍摄了《20分钟的爱》(Twenty Minutes of Love)和《美宝的婚姻》(Mabel's Married Life)等多部电影。 1914年底,卓别林的为期一年的合同到期了。这时候Essanay电影公司以每周1250美元的工资和10000美元的签字费挖走了卓别林 。在Essanay电影公司,卓别林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也遇到了他日后长达8年合作(1915-1923)的银幕搭档埃德娜·珀维安斯。在《流氓》中开始用喜剧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而在《工作》中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他得到掌声,表达的是踏实干活不用返工,否则越干越乱还得赔本。他的第一个女友是艾德娜·珀薇安丝,她比卓别林小六岁,是卓别林电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员。
1915年,珀薇安丝在旧金山当秘书,当时卓别林身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利蒙,卓别林一直在为电影《漫漫长夜(A Night Out)》寻找女主角 ,合伙人之一在旧金山的一个咖啡店发现了珀薇安丝 ,卓别林认为对于喜剧角色来说,她的形象可能会过于严谨,但最终还是把角色给了她。珀薇安丝一共出演了卓别林的33部电影,包括《寻子遇仙记》,最后一部电影是1923年上映的《巴黎一妇人》讲述的是一位孤独无助的女孩来到巴黎后,虽然表面光鲜成为有钱人的情妇,但内心是不开心的,最后她选择平淡忙碌地帮助孤儿的生活更有意义。由于卓别林本人没有出境观众不买账了,票房明显不好,之后为了感谢观众们的厚爱,他拍的每部电影里面都有出镜。
从1915年至1917年,卓别林和珀薇安丝一直保持着浪漫关系。她从20岁一直拍到28岁都是卓别林的第一女主角,为卓别林开始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估计是她不想或生不了孩子的关系,她的外形和初恋有相似虽然卓别林没有娶她,但待她如亲人。普文斯于1938年嫁给了泛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约翰·斯奎尔,后者于1945年去世。之后卓别林一直照顾她,她其实还演了其他两部电影,一部是《海的女人(英语:A Woman of the Sea)》(又称《海鸥》)——但卓别林一直没有发行,另一部是于1927年发行的法国电影《Education de Prince(英语:Education of a Prince)》,之后她就退休了。她还客串过卓别林后期的两部美国电影《 凡尔杜先生 》和《 舞台生涯 》。 卓别林是个讲义气的人并没有忘了她,仔细想想艾德娜·珀薇安丝一生虽然有遗憾但很精彩,她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表演的经验,是卓别林一点一点教导她的,她也很有天赋不负众望。卓别林是她的恩师也是老板,他们关系甚好在她1958年去世前,卓别林一直给她发工资,男人主动的给女人用钱确定是真爱呀!
在1915年《他的新工作》体现出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应该勤恳奋进,而不是搞歪门邪道保饭碗。所以拥有一份工作的人,只要自己能胜任,都应该好好的珍惜。在这之后的《一位女士》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卓别林居然男扮女装,而且举手投足间表演的以假乱真令人拍手叫绝。所以一位美艳的女士有可能是一位男士哦。《银行》则讲述了保洁工只要正直、善良和勇敢,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保安令人刮目相看。1916年《警察》里讲述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在做坏事的时候,能遇到特别好的人对自己宽容和支持,无论是谁都会痛改前非的。1918年《三个人的麻烦》:最苦恼的生活莫过于白天劳累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却无法睡个安稳觉。1917年6月17日,卓别林与First National Exhibitors Circuit公司签署了被大肆炒作的“百万美元合同”,这家公司将为卓别林独立制作的8部影片每部影片提前支付125000美元。第一部完工的电影是1918《狗的生活》:没想到苦难人的生活没有得到人类的帮助,却得到了狗的帮助。《从军记》里直指战争是无情痛苦的,但通过智勇双全而非武力赢得的战争,让人们那么开心。而《朝圣者》别出心裁的讲述了改过自新的人,即使是逃犯也能受到警察的爱戴,给犯过错误的人留出了希望。随后推出1919年的《光明面》和《快乐的一天》。他还在1921年的《有闲阶级》中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无聊的有钱人和一位是他替身的流浪汉。
在1922年的《发工资的日子》中,他扮演了一位有家的工薪族。丈夫赚的钱妻子管理太严容易让他藏私房钱、说谎、甚至背叛。在《伪牧师》一片中,他扮演了一位被误认作乡村牧师的逃犯。1918年,由于在独立性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卓别林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厂。卓别林在这一期间还进行了一些独立制片活动。他在喜剧记录片《如何制作电影》中展示了他的新制片厂。发行公司拒绝发行这部记录片,这一记录片在七十年后被重新制作才进行了放映。《债券》是卓别林电影制片厂为战争所作的努力,是一部呼吁人们购买战争债券的喜剧片。《教授》一片没能最终完成,但是部分情节紧张的片段得以幸存。
米尔德里德·哈里斯比卓别林小十二岁,米尔德里德·哈里斯是卓别林的第一任妻子。哈里斯是一位童星,十一岁时开始在系列电影《绿野仙踪》中饰演角色,十九岁时在影片中担任女主。她一生出演过 120 部电影,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她的星星。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查理·卓别林与16岁的哈里斯在洛杉矶结婚。因为哈里斯说自己怀孕了,后来发现她是在谎报军情。但是,婚后哈里斯就真的怀孕了。不幸的是,她们的孩子诺曼·斯宾塞患有严重的畸形,生下天仅三天就夭折了。估计卓柏林不想要身体不好生不出健康孩子的女人,他们于 1919 年秋天分居。 1920年,哈里斯以精神虐待为由提出离婚。卓别林指责她不忠,却没有说出第三者的名字,当年11月两人正式离婚,哈里斯收到 100,000 美元分手费及一些公共财产。后来,哈里斯又有两段婚姻。1944年,她因长期酗酒死于肺炎。可见此时的卓别林正是名利双收的时候,很多女演员对他展开了攻势,不惜用生孩子来绑住他。可是她们却不知道卓别林对人品是很在乎的。
丽泰·格雷出生于1908年,是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她比卓别林小十九岁。1924年,卓别林正在拍摄《淘金记》,16岁的格雷在其中扮演女主角。电影拍摄六个月后,格雷怀孕了,于是卓别林不得不紧急更换女主。因为格雷当时未成年,卓别林可被判入狱。为避免丑闻,1924年11月26日,卓别林与她在墨西哥秘密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和雪梨·厄尔·卓别林。两人没有共同语言,卓别林尽可能不回家。他们于1927年8月22日离婚。因为卓别林涉嫌与其他女子有不一般的关系,查理·卓别林必须向丽泰·格雷付当时破纪录的82.5万美元。这是当时赔付最多的离婚案件,万众瞩目,轰动一时,卓别林一夜白头。这个时期卓别林也是名声大噪名利双收的时期,这种一夜情、闪婚促成的婚姻注定是不长久的,彼此都没有真正了解只是有了孩子才结婚,这对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卓别林自己的父母也是在他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应该也尝尽了没有父亲的苦头,所以他把这两个儿子还是接到身边尽可能的照顾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至于自己的感情拍片忙碌的他也顾及不了,他还是希望和妻子是有共同语言,身边有的是追捧他的女人。
波拉·尼格里是波兰的知名电影演员,1897年出生,比卓别林小八岁。1922年,波拉·尼格里与卓别林传出恋情。当时,尼格里刚刚从波兰来到好莱坞。他们的关系时好时坏,却非常高调。九个月后,两人分手。据后来的研究者推测,两人的绯闻极有可能是卓别林的一次公关行动。1927年,尼格里结婚。四年之后,尼格里离婚,恢复单身生活。1987年,90岁的尼格里因脑癌去世。
此后的卓别林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创作剧本上。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马戏团里卓别林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演出了小丑的精髓,在马戏团里面为观众带来的是无尽的欢笑,而留给他们自己的却是无尽的艰难危险和疼痛。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影片里的男主为了看见心爱人的笑眼,再苦再累再危险的事也愿做,卓依林演出了特别深情的男人。由于卓别林要为自己在1931年~1932年的欧洲旅行找个秘书,于是便招募了梅·李维斯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成为了卓别林和他弟弟西德的情人,于是卓别林与她结束了关系。而李维斯把自己这段故事写在了一本叫做《与查理·卓别林零距离》的书里。再次证明了卓别林不喜欢人品差的女人。
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有声电影《摩登时代》片尾的歌曲也有他哼唱,看了之后的感觉是一个人的工作不能太劳累、生活不能太穷苦、否则容易身心疲惫:会发火,会报复,会反抗。女主角是宝莲·高黛于1910年出生,比卓别林小二十一岁。她是卓别林的第三任妻子。1929年,高黛正式开始涉足电影界,从1930起她为美高梅工作,1932年,高黛和卓别林走在了一起,他俩可谓志同道合爱憎分明的人,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庭经历。在她的支持下,在经纪人哥哥的反对下,卓别林还是选择拍了讽刺压榨劳动人民的《摩登时代》和抨击政治独裁的《大独裁者》。
两人于1936年去中国宣传电影的时候在广州秘密结婚,卓别林是她的第二任丈夫。1939年,大卫·塞尔兹尼克考虑让宝莲·高黛出演《乱世佳人》里的女主角斯嘉丽。但是考虑到她与卓别林的感情,担心若让她参与会导致丑闻,最终选择了费雯·丽。不过其中也有撮合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维尔的因素在,因为当时他们的感情正陷入危机。这一年,她转投派拉蒙旗下,在卓别林1940年上映 的《大独裁者》中饰演女主角。
《大独裁者》里主张的是地球属于全世界中所有国家和人民的,绝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和一个独裁集团的。该片成为史上经典,斩获五项奥斯卡大奖。1942年,宝莲·高黛和卓别林在墨西哥和平分手。1944年,她与弗·布吉斯·梅迪斯结婚。梅迪斯是好莱坞著名演员,曾被提名过两次奥斯卡金像奖。他们于1949年离婚。1958年,高黛嫁给了小说《西线无战事》的作者雷马克。雷马克于1970年去世。1972年,高黛宣布退出演艺事业,稳居到瑞士。她拥有巨额财产,包括许多印象派艺术品收藏,她在1980年代成为好莱坞名媛,许多好莱坞著名演员和导演都是她的好友。1978年宝莲随着美国艺术团访问中国,在北京饭店认识了李春平两人交谈盛欢,宝莲得了乳腺癌需要有人照顾她,而李春平打架劳动改造后,想出去透透气。李春平细心照料她12年,最后得到了近70亿的遗产,回国后也捐助了很多生疾病的人,做了很多善事。1990年,她因肺气肿在瑞士病逝。死前,将超过2000万遗产捐献给纽约大学。 琼·巴里出生于1920年,比卓别林小31岁,美国女演员。1941年夏天,52岁的卓别林和21岁的巴里开始了恋情。卓别林高度评价她的表演,称她极有天赋,才华横溢。本来查理·卓别林想让琼·巴里饰演主角,但是不久后琼·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疯狂纠缠,情绪极不稳定,并显露出精神疾病的迹象。于是,卓别林终止了与她的恋爱关系。1943年5月,琼·巴里称自己已怀孕。10月2日,孩子出生,取名卡罗尔·安。琼·巴里对卓别林提起了亲子诉讼,将卓别林告上法庭。法庭进行了血液检验,结果表明卓别林不是孩子的父亲。但是,巴里的律师表示测试结果不可接受,称卓别林出钱请人篡改了验血结果。法院也不把血液测试结果作为证据,判直到孩子21岁为止,卓别林每月要给孩子付75美元。第二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一项法律,承认血检可以作为证据。联邦法院据此撤销了对卓别林的指控。1947年,琼·巴里与一名铁路书记员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
卓别林对于妻子的选择要求肯定是高的,除了要年轻漂亮身心健康外,温柔宽容顾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偶然的试镜让他认识了乌娜·奥尼尔乌娜·奥尼尔,生于1925年,她比卓别林小36岁,是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奥尼尔生于百慕大,英国籍美国人,她的父亲是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得主尤金·奥尼尔。1943年6月16日,两人登记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她的父亲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两人婚姻很幸福,共育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四年,直至卓别林逝世。卓别林去世后,奥尼尔非常悲痛,开始酗酒。十四年后,1991年,乌娜·奥尼尔因胰腺癌去世。这说明她深爱卓别林,没有他就活不下去,活不长久,活得没有滋味不快乐了。
在 1947的《凡尔杜先生》里卓别林改头换面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讲述的是一个要养家的男人是不能没有工作的,否则他的灵魂也就不在了,但这不是成为去犯罪的借口,可以打几份短工开始慢慢找到称心的工作。当然他失去工作也是因为战争后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可是战争却是人为造成的,不是天灾不是不可抗力,而是粗鲁的行为,不计后果的行为,对整个地球造成巨大伤害的行为。这也反映出卓别林的是一个非常反战的人,说明他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而1952年他的电影《舞台生涯》上映,讲述了人总归会老会退休的,演员也会退出荧幕和舞台,甚至知名演员还会被观众们淡忘,但能够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和经验,去帮助支持年轻的演员树立信心热爱表演,也是值得称道的。本片的主题曲为卓别林亲自操刀制作,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荣获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剧情类)。1952年9月17日,卓别林和他的妻子乌娜·奥尼尔、四个孩子乘坐“伊丽莎白女王号”驶往伦敦参加《舞台生涯》的伦敦全球首映式。当船只在海上航行两天后,美国司法部长宣布,卓别林的入境签证已被取销,因为卓别林是一名外国人(他保留了他的英国国籍)。
1954年,人在瑞士的卓别林首次喝到中国的茅台酒,对茅台酒赞誉不绝,夸奖道:“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真正男子喝的酒!”其后,他在家里存放着茅台酒。也是在这一年,卓别林还将其主演的影片《舞台生涯》,赠送给在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卓别林在瑞士观看了我国拍摄的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告诉中国记者:“影片好极了,希望你们多拍这类片子。”又说:“你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希望你们充分发掘优秀的文化传统。”后来,我国广播艺术团、木偶艺术剧团赴巴黎演出,卓别林都亲往观看,赞叹不已,推崇备至。
1957《纽约之王》的诞生是源于从他的首部电影开始,卓别林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心,引起联邦调查局早就1923年初就开始记录有关他的活动和他助手的档案,这部电影阐述了当一位一直都在做着好人好事的人,被人冤枉是个坏人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头也不回地离开以免自己变坏的理念。影片的结局和现实一样,卓别林离开了美国。
1967年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电影,但是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香港女伯爵》,虽然他在里面没有正式出演,只是客串了两个船员服务员的镜头。在认识第三任妻子时就已经在构思这部剧情了,宝莲和女主角的性格很相似:勇敢善良、睿智、热情,这也正是卓别林的品质。
要想更了解卓别林还要读读他的名言: 1、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2、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3、无论天资有多么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4、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我们一切创造力量的精神源泉。 5、知识让我们愤世嫉俗,聪明让我们铁石心肠。我们想的太多,同情太少。除了机器,我们更需要人性;除了智慧,我们更需要善良。没有这些品质,生命就没有意义。 6、有限温存,无限伤感。 7、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的力量。 8、我的心就如同这张面孔,一半纯白,一半阴影,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也可以坚持不让你看见,世界就像是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有限温存,无限心酸。 9、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 10、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11、贫穷决不是有魅力或可汲取教训的事。对我来说,贫穷只教会我过高地评价有钱人或上流社会的优雅。 12、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截止到2021年7月卓别林得了三次奥斯卡奖,三次提名奥斯卡奖。具体如下: 1、1929年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2、1941年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3、1941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4、1948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5、1972年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得到颁奖礼上最长的掌声五分钟 )。 6、1972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7、197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剧情类)。 8、1976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1977年深夜,在与友人的畅饮后,家人发现这位88岁的老人,安静的睡去了。他一生坎坷却又精彩,晚年很安详,去世后安葬在瑞士。 1980年吴宇森导演拍摄了《滑稽时代》,深刻的批判了战争这个恶魔能干出什么好事?就会让穷人更穷,有钱有势的坏人更有钱,里面的男主角从服装造型形态都是模仿卓别林的,而且模仿的非常好惟妙惟肖。也体现了吴导对卓别林的喜爱有加。纵观卓别林的一生:他从小生活贫苦,父亲酗酒早逝后母亲精神失常,被送往孤儿院后来还成为了流浪儿,但拥有表演天赋的他努力坚持等待机会,在美国喜剧表演的成功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可他没有忘记曾和自己一样苦难的人们,他用喜剧安慰、用电影抗议、用良心呐喊,为他鼓掌。
没想到28年就可以拍出“两个卓别林”了,技术发展的还真快。
「若你想寻找彩虹,不要低头,抬头望向天空。」马戏团老板说不要让他知道自己才是演出成功的关键,正如观众们在发笑时通常不会意识到笑的是他人的窘迫,而这正是喜剧的忧伤之所在。又要引用卫西谛老师写过的——「单纯的笑是转瞬即逝的。除非我们在发笑之后,旋即发现这个世界值得怜悯或者如此可爱,不然笑就成为一种可鄙的行为」。卓别林自己创作的片头歌与配乐。第一届奥斯卡便已终身成就加身,可镜子镜子,你能否照映出查理全部的心情?9/10|观看中想重温《城市之光》与《舞台春秋》。
把欢笑奉向观众,把爱人牵往幸福,把悲伤留给自己。
在1928年的默片时代,卓别林就已经把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尾成全他人,让我想起初中听的那首《太早》,我明知道你走得太早,还要为你帮他买对车票。镜子迷宫那段也被后世众多电影致敬。简单明了的剧情,完胜那些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大师文艺片。灵魂出窍特效,影史吊威亚。
好悲凉的大团圆结局,背影孤独得让人心碎。
虽不若卓别林后几部名作出色,但也足够五星水准了。偷吃孩童热狗,与小偷同被警察追逐,误入镜子迷宫,扮木偶打头,马戏表演示范的“滑稽戏中戏”,狮笼逃生,灵魂出窍揍情敌的效果同巴斯特·基顿[福尔摩斯二世],惊险走钢丝,善良而落寞的爱情命途,孤独结尾。(8.8/10)
卓别林才是真正的艺术家!那种对表演深入骨髓的掌握让他完全可以舍弃对话,现在真的很少有演员是纯依靠恰当的肢体语言让人天真的笑出来的了,他的搞笑一点都不需要荤段子,贫嘴,或者故意的笨拙。他的角色总是用卑微的身份卑微的爱着一个卑微的姑娘。虽然每一部都是喜剧,但其实每一部都残酷苍凉。
他的背影越来越远,那薄雾中弥漫着他所有的孤独和痛苦。但他也依然是快乐的,他曾经追逐美丽的花儿,可后来终于知道自己不是花儿可以生长的土壤。于是他做了浇水的园丁,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她变得美好。
这片的片段出现在卓别林第一次获奥斯卡的现场,这片的结局被无数次的作为卓氏特色被引用,但《马戏团》真正完美的阐释了什么是小人物,什么是卓别林式的喜剧,它丝毫不逊色于孤、独、城、摩、淘。尤其是那最后的一分钟,真的应当作为影史经典永远保存啊。
他为了不拖累心爱的人,就亲手把她托付给一个能让她幸福的人,这结局太虐了。
后半部分开始都是悲剧吧
这应该是默片时代卓别林的最后一部影片,虽然进入有声片时期他依然拍了那两部牛逼的默片。这也是卓别林的喜剧中笑料相对比较集中的一部,称其为卓别林最爆笑的喜剧也不为过。当然卓别林不会忘记在结尾来一次落寞和伤感,不过这次伤感也只是爱情的得失,社会意义上的悲剧元素则相对较小。
我知道这个结局是故意的。。。但是。。。。唉。。。片子很精彩,28年,不算太早。脑海中分出一个幻影把情敌揍一顿,但其实什么都没做。28年,拍出了这个。
听到片头卓别林的歌声表示再次被惊艳。很喜欢这部电影,与我而言笑料很足,也有一个让人感动的结局。最好的一场表演是不爱你什么的,在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马车开走后孤单的流浪汉,肿么就觉得那么心酸。
这部片子就很好地证明了卓别林作品的艺术造诣远高于一般喜剧。棍棒喜剧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重视演员的即兴表演,在这部片子里面,查理如果选择按照马戏团的剧本有预谋地愚弄别人或被人愚弄,演出效果反而不好。老板发现了查理的过人之处,发现让他做自己,完全即兴,马戏团的观众才会买账。同时,卓别林一如既往地关注下层劳动人民,老板拖欠工资,或让查理卖命表演,都揭露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利己主义,隐含了对那个经济萧条的年代的反思和审视。结局甚是伤人,查理为心爱的女人做了最后一场戏。爱情,就像一场马戏团表演,逗对方发笑成了终极使命,最后把悲伤留给自己。
就让我为你作最后一出戏 假装不爱你
我只想逗你笑,結果我卻哭了。那小小的背影和長長的寂寞誰懂了呢?
⒈查理·卓别林凭此片获得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⒉时过境迁,那些搞笑桥段依然让我捧腹不已,感觉妙不可言,这便是经典的魅力;⒊前面警察抓小偷部分有些似曾看过,尤其是流浪汉站在门旁边假扮人偶的部分;⒋他的君子成人之美,让她得到了幸福,而他最后却孤身一人继续流浪;⒌马戏之王→马戏团。
卓别林的伟大之处在于,面对再艰辛的生活也能永远微笑面对,而且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善良。
看来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吊威亚的,马戏团是带给人欢乐的地方,但其背后却是痛苦与落寞,卓别林对喜剧本质的洞察无人能及,借助马戏,他说了关于演员的孤独,每时每刻都在扮演着其他人,就像那个镜子迷宫,分裂的自我,观众永远也不知道他的真心在哪里,永远没有送出去的戒指,一出自导自演的心酸离别,封闭的内心无法被体谅被抚慰,卓别林的每部电影都在精彩绝伦的喜剧场景背后构建了复杂的寓言,《马戏团》不光是关于演员的,也是关于自由的,如同那些动物们,流浪汉的到来解放了他们的天性,疯狂滑稽的表演是对规则秩序的反叛,女孩在秋千上望向天空,同样是流浪汉让她有了逃离的勇气和爱的坚决,结局就是最完美的,流浪汉终究属于荒野,因为他永远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