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两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看到柱子为了拿到他爸爸的鞋油盒而多番绞尽脑汁,编出各种理由来取得这个小铁盒时,我惊呆了:那时候的物质资源是多么缺乏,连一个小铁盒都少见。对于长期生活在小康环境,想要一个普通的铁盒,是何止容易,家里的月饼盒,茶叶盒……数不胜数,而我平时总是只顾着玩,把发明创造抛在脑后。哪便是开始有点想法了,可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比起柱子,他的那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还有一次,小眼镜想为收音机添一个矿石检波器,但是当时小眼镜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去找新刚商量,新刚听后毫不犹豫的说: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得坚持下去。”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60年代的儿童真执着!再看看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像他们一样,始终坚持不懈?我想,如果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凭着他们坚持不懈和强烈的求知感,一定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怀旧的影片,记忆中的童年,虽然背景是城市的大杂院,而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乡村,但同代人的回忆,还是有气息相通的亲切。
完全是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去,被有计谋的小孩不断蒙蔽的父亲,举着鞋底将孩子按在床上揍屁股的父亲,多少年来好像一直那个年纪,一直身穿灰旧衣服,一直在大院的墙根处纳鞋底的几个老妇女(这个称谓很不逊,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去她们确是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一群),永远和孩子世界隔膜的嘴脸,骂人的腔调,几辈子都谈不完的邻里街坊的闲话,眼睛里看得见的永远是她的几只鸡和手里纳的布鞋。她们是这样一个背景,在任何的童年回忆中。
没有多少故事性,整个影片都是在抒情,酝酿那种怀旧的味道。故事无非是,围绕着记忆中的小眼镜,他从一本难得的百科全书上,看到可以自己都手组装一个收音机,于是故事的跌宕都在收集收音机各个零件的过程中。孩子的世界是如此雀跃,所以时代的物质贫乏,并不构成灰暗的阴影,他们通过克服一个一个得难关——在那个年龄来看无法克服的难关,最终成功听到收音机里发出播音员的声音,于是小眼镜疯了,所有的孩子都疯了,他们从各个巷道里冲出来,像潮水一样向小眼镜家所在的方向冲去。孩子们像一群雀跃的马,挥舞着手臂,疯狂地喊:“成功了!成功了!”如果在以前看这一幕,或许感觉夸张,但现在目睹自己小孩儿时常疯狂如斯,才肯相信那种童年的澎湃,虽然不曾亲历,但的确是真实的——从墙根令人恶感的老太太们嘴里,知道那天是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究竟是哪一年的事?
其间有一个镜头,是两个大院的孩子“武斗”:
“群斗还是独斗?”
“先独斗,再群斗!”
嘴里纷纷喊着那个年代时髦的革命口号,改头换面,所有的孩子都扳起一条腿,互相碰撞,谁被撞倒,就等于壮烈牺牲。
要不是这个镜头,30年前街巷里时兴的游戏,我是再也想不起来的,可是一下子全被这个镜头唤醒,里面隐藏着多少前世今生。
最看好的演员,是故事叙述者“柱子”的妹妹,小小女孩,对哥哥,对父亲,抱怨和欢喜,竟然像她自己心里生出来,情不由己的流露,真是天才的演员。小小世界里的委屈这么逼真,那时我自己的童年世界——亲切,是作品和观众之间最好的媒介。
与她相比,叙述者柱子,主角小眼镜,几个惊鸿一瞥的大人,虽然也不错,但还是有不同的缺憾和距离。
一开始还以为取自多年前《小说月报》上一篇小说,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和回忆,一个人一直在造一个收音机,最后被雷电轰死,所以一直等待小眼镜的灭亡,看到最后才知道不是。
片子主要讲述了60年代末以“小眼镜”为中心的一群孩子们为了制作自己喜爱的一台矿石收音机,克服重重困难而发生的一连串有趣的故事,反映出当时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但孩子们那种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积极上进,追求科学,畅想未来的精神风貌。 看来,在任何年代,爱思考爱学习保持好奇心永远都是对的
结束了一周六天的工作,仅剩的周日连休息都不知所措,百无聊赖的在腾讯视频上点了这部电影——《童年的收音机》。
点开,不是因为“童年”,而是“收音机”。电影里的怀旧场景大概 60/70 后才更有共鸣,而我,对收音机却有额外的情节。
电影讲的是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小眼镜千辛万苦“创造”了一台收音机。创造,往往是最美妙的事情。
高中的学校在深山老林里,每个人都需要住宿,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我偷偷带了手机,每周末我都会在酷狗和 QQ 音乐上下载最新的歌曲往手机里拷贝,内存不多,每次只能存十几首。午休,课间,自习课,睡前都会听,删掉不好听的,留下好听的,循环播放,到下个周末或者某节电脑课再换新的一批歌。
歌听腻的时候,就会打开手机的收音机,遇到不一样的频率,遇到好听的歌还会记下来歌词去搜歌名。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毫不夸张的说,高中那三年出的歌曲,几乎我都听过。这些歌曲已然构成了我青春珍贵的回忆,每次旋律响起,总会想起那段青葱岁月。对收音机,也就有了莫名的情感。
去年,我利用工作之余,第一次尝试开发微信小程序——《小频率》,这是一个可以听收音机的小程序。一个人搞定前端、后端代码、抓取数据、UI 设计、产品设计、测试验证,只为创造出心中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小天地。
身旁的小伙伴早已进入梦乡,而小眼镜却还在深夜里坚持调试收音机。就像每次下班的时候明明已经很累,整个城市都睡着了,我却还兴奋的熬夜创造自己的小程序。
小眼镜睡醒的时候发现收音机播发出声音的时候,就像我听到自己开发的小程序第一次播放出收音机声音的那种感觉,似乎创造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
小眼镜整个人像疯了一样,高喊着“我成功了”的那一刹那,我竟然也被感染到了,似乎被打了莫名的鸡血。就像历经千辛万苦绕开了微信的审核(个人开发者不允许开发 FM 类小程序),小程序第一次上线发布后,我激动的想要广而告之给身边要好的亲朋好友一样。
结尾,一边是古老的曲调、衰老的面孔与对小屁孩的不屑一顾,一边是收音机里传出来的新奇波浪与青春活力,同一条巷子,却是不同的世界。洗脑的童谣、盲目的崇拜、愚昧的教育终将瓦解,新的时代已然悄悄到来。
不学习的人终究腐朽。趁年轻,多折腾。
首先是孩子们,当然还有其他群演们,演技真的很好,真实而不做作,演技上线的表演直的好多流量明星学习吧。再次那个时代的故事,比起我们应该还是早一些,不过很多也有我童年的影子,70年代末了出生,生活虽然好了很多,不过娱乐生活同样匮乏,对知识有着一样的渴望。最后应该说说所有人的童年吧,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为了一件事一起冲突一起努力一起开心一起难过,应该是无论什么时代出生的孩子都会体会到的吧。
挺好看的。整部电影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黄颜色。这层滤镜好像在告诉我,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童年的电影。有一个男孩叫郑伟。他拍了很多电影电视剧。跟赵丽颖汤唯金城武等都合作过。未来可期。
本来觉得这片子很傻很土,完全是冲着豆瓣高分才看的,没想到真挺好看。那是父母小时候的生活,仿佛穿越到过去,切实地感受了那个物质匮乏的童年。
说了你也不知道,这是科学。
无意中看到的,没想到居然这么好,总会觉得那时候的小孩可能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世界很广,现在的小孩因为什么都有,反而贝困住了
演员精彩
《童年收音机》--虽说开头的台词与苏联因素是60后的节奏,但感觉应该最符合70末与80初的童年时代,片子简单纯真但情怀满满,复刻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最近发现小演员真的不可小觑,他们的演技要秒杀片酬上亿的鹿汗姐姐一凡妹妹等鲜肉们,为什么?应该是他们够纯粹,不像当下24小时摆pos的鲜肉们,脑子里已经被欲望与金钱填满,你还能指着他们演什么?装的好有粉丝就够了……
好做作的几个小屁孩儿
我娘看得很高兴
无意间在6台看到,想不到这么好看,看了开头就收不住。一颗星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们。斗鸡(拐)、纸包、十万个为什么、鸡毛键子承载着我们的儿时记忆。一颗星给真实还原的当年景物。旧砖房和街上的旧标语,大大的忠字和毛主席像,还有座钟上的南京长江大桥和墙上的样板戏年画,带我们回到那贫乏而快乐的童年。一颗星给运城方言和古朴的地标——那坐裂开的古塔,还有那只被拔光漂亮羽毛找不到母鸡压蛋的可怜小公鸡。2颗星给演技爆棚的小演员,一哭一笑、勾心斗角、讨价还价都是那么地真实可爱,让人忍俊不住。PS:一点小BUG,演员表里小眼镜打成小眼睛;那个年代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能留小眼镜那样的中分长发,除非电影里的汉奸狗腿子;男式衬衫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能有格子或者条纹,一律单色白衬衫,或者淡蓝色或者军装土黄色衬衫。不过瑕不掩瑜。
不知怎么的,凌晨3、4点在青海卫视上看到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竟有种高呼的冲动。(原片结尾就是欢呼)这片子应该更适合70后,甚至更适合60后,但90后同样看的很欢乐,拍的真棒!
全村的小孩一起奔向了眼镜,奔向了童年的收音机,那是现在再高级的音响也代替不了的声音。
感受上一代的童年时光,纯真而美好……
阳光灿烂的日子mini
这也太逗了吧,收音机竟然真的装成了。特殊年代的奇特童年。
(还是希望越来越好)导演努力在还原一个过去的童年。画面故意做旧,但这种黄不黄、橙不橙的色调好违和。部分小演员演技有点不自然。小朋友衣服不论是设计风格还是新旧程度都有时和电影很不相符。回忆过去的声音,也感觉太年轻了。小朋友的眼镜居然没有镜片.....太穿越了
单纯的快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21世纪初左右,中国好电影还是比较多的。小演员表演自然可爱,更没有现在千篇一律的鬼台词“妈妈,我想爸爸”“妈妈,我想叔叔做我爸爸”。我只想对现在的影视乱象说,你爷爷。
虽然电影表现的年代和地点都离我比较遥远,但关于童年回忆却大体相似,一些细节令人会心一笑,不难同理共情。惊喜于导演对童年细节的记忆与呈现,一定是念念不忘才会有如此真切的表达。每一个小孩子都演得那么好,他们是童年那片领地的王,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我的童年也拥有很多单纯的喜悦,而如今...
没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