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上孟府之惊鸿一瞥
大概是15年夏天看的《海上孟府》,无人推荐,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视频网站看到它的海报和演员阵容决定看一下的。现在想来,海报中陈冲撑着一把伞,周围是其他主演,仿佛从海上来,又仿佛在气定神闲之中遮风挡雨,为整部戏奠定了一个飘摇的基调。再说这部剧的名字,海上二字倒过来读便是上海,指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海上孟府也象征着孟家经历的种种变故,如行于大海之上的一艘巨轮,飘摇不定,同时又是以孟府折射那个时代,国家于危难之际,风雨飘摇的岂止是孟家。
故事的主角叫孟文禄,是老孟先生的小儿子,有两个姐姐,排行老三。剧中他有几个称呼,孟三、小孟先生、孟先生,每一个称呼背后代表着不同的责任,代表着别人对孟文禄的估量与态度,而我则希望他永远做孟三公子。可是,老孟先生离世,实业救国的理想落在了他的肩上,他只能是孟先生。孟家二姐已经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份理想牺牲了所有,甚至自己的生命,所以尽管爱,孟文禄却只能对张碧兰说:“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唯有此心,耿耿相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隐忍、担当、有家国情怀、注重亲人、不断成长的孟文禄。毫无疑问,对于这个角色,段奕宏做了最好的诠释。
孟家二姐,由陈冲饰演。导演说,陈冲的表演无一丝纰漏,堪称完美。她的一言一行简直可以当作女孩子们的教科书,但又不止于此。她和孟家大姐一样失去了丈夫却没有一样似疯未疯,没有将仇恨的种子种在自己孩子的心里,而是在老孟先生病重、孟三海外留学未归的情况下扛下所有重担,同九公一起撑起这个偌大的孟府,于是人人尊称她二姐;后来她失去了女儿,一夜白头;最后为了给孟三扫除障碍,她与九公同归于尽。前来送骨灰的人和孟文禄说:“孟家二姐,奉祀官佩服她是个巾帼豪杰,留了一半骨灰埋在孟林。”孟家二姐是一个有大气魄的人,所以能将骨灰洒在向来只有男人的孟林。有意思的是,从第一集开始她就别人称作“二姐”,直到山东邹县的人将她的骨灰送到孟府,我们才看到装骨灰的坛子上贴着三个字--孟文珊。至此,我们终于知道这样一个顾全大局的孟家二姐的名字。也就是在这时,一向恨她入骨的孟家大姐与她和解,泪如雨下。而孟家大姐,我们始终不知道她的名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出嫁后便不再有自己的名字,直至舍生取义。所以二姐曾说,如果我是男的,我就是孟先生。
张碧兰,由章婷婷饰演,一个并不是很有名气的演员,可是演得很好。有人说张碧兰是上天给孟三儿的甜蜜礼物。她落后却不愚笨,从宁波来到上海,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阴差阳错和孟文禄扯上了关系,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甚至替他挨了一枪,简直是孟文禄的护身符。剧中有一个镜头是二人站在桥上先后跳到河里,看到这忽然想这是不是对《泰坦尼克号》“you jump,i jump”的致敬,从河里出来,这俩人湿漉漉的躺在草地上,这是剧中少有的美好场景之一。让人以为大概就是爱情的样子,因为是你要走的路,无论怎样我都与你同行,生死相随。最后,在上海战火纷飞之际二人重逢,有人说要谢谢导演给了倾城之恋的结局,这是对人世无常的悲悯,深以为然。
除却他们三个,这剧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人,像九公、榔头、苏沛、罗老虎……看着他们人生路的起起伏伏,看着他们的坚持,看着他们的不得已,不禁要问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注定的吗?这世间这样多无可奈何之事是注定的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能否举杯高唱: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2 ) 第三帝国最后的重装骑士
时光斗转星移,随着二战战事的不断恶化,德国从开始的进攻转为防守,最后转为全面防御。
1944年12月份苏军的装甲集群突破施劳弗高地后势如破竹般的包围了柏林。1945年3月底,苏军的包围圈将柏林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德军残存的装甲部队在万般无奈之下扒出来已经放在博物馆里几十年的一战坦克谢尔曼M1型,没想到这辆老掉牙的谢尔曼M1型坦克却创造了历史。
1945年4月21日开始,包括国会大厦蒂尔花园周围很大一部分区域都笼罩在了苏军的重炮下。在这个包围圈内唯一能为德军提供炮火援助的就是那辆已经残破不全的谢尔曼M1坦克。这天清晨,在指挥官鲍曼上校的指挥下,这辆孤零零的谢尔曼M1型坦克像一名高举着利剑的条顿骑士一样沿着大路勇敢的向苏军阵地驶去。到达指定位置以后,在两分钟内向位五公里外的苏军阵地射出了七百余发高爆弹,穿甲、爆破、燃烧瞬间完成,一时间苏军阵地被打成一片火海,据事后统计,此次开火共造成苏军伤亡7000余人,各型坦克300余辆,各类火炮200多门,各种车辆600余辆。创造了整个二战期间坦克单车最辉煌的战果纪录。
据在当时炮火中幸存苏军老兵库什金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道:“当时我们被吓呆了,我们的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手忙脚乱。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是德国人的什么在轰炸我们。炮弹太密集,以至于我们后来知道是一辆坦克在开火时,简直不肯相信——什么玩意有如此威力——88毫米的MG43吗?”
就是4月21日谢尔曼M1的反击使苏军的进攻整整停滞了一周。在随后为期一个周的抵抗中,附近至少留下了800辆斯大林-2和T-34的残骸。这些都是德军这辆谢尔曼M1的战果。在1945年5月1日的时候,德国守军在这辆谢尔曼M1的掩护下进行了最后一次突围,但没有成功,因为没有了后勤补给的德军打光了所有的炮弹。为了避免这辆谢尔曼M1落入敌手,德军士兵用了500公斤TNT引爆了它。战后,回忆这次战斗,朱可夫元帅依然心有余悸:“在柏林的中心地带,我军曾遭受剧烈的袭击而被迫停下了脚步。敌人一辆一战时的古董坦克对我们的装甲部队进行攻击并造成严重损失。...........它是柏林市的主要防线。”
3 ) 《海上孟府》我喜欢这样的爱情,不吵不闹,只关你我
偶然间瞥到其中的一个情节,便深深地被吸引了。
那一幕是22集末在寺庙里。初见时,我觉得女主很寻常,也不是什么显耀的一线女星,甚至我都没印象看过她什么剧;男主长得也很深沉,不是那种高颜值的鲜肉,看起来很像谍战片中的卧底。女主走在前面,边走边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着。男主随其后,戴着墨镜,背着手,无甚表情。女主边走边说:“我跟你说啊,这儿的菩萨可灵了,你要是还是这种态度,小心明天出门摔个大跟头。”男主听了,愣了一下,还是慢慢地跟在她后面,不言语。
光线强烈,男主以手挡光,看看天空。没什么语言交流,可是,我却莫名地喜欢这种氛围。
进入了大殿,佛像庄严,金身高立。我想,如果是我,看到这样庄严的佛像,也会不自觉地跪地,仿佛找到了人间唯一的皈依,可以把一切心中苦痛无奈之事诉说,请求庇佑。女主,依然双手合十,跪地拜佛。男主,四处张望,依旧一副不信鬼神的态度。女主急了,赶紧说,“快跪下,跟我一块儿拜。”男主摘下眼镜,点点头,示意你做你的。女主更急了,说,“快点儿啊,跟我一块儿祈福。”终于,男主开口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福是祈不来的,我在外面等你。”背手踱步而去,在门口背对着大佛。有点高冷,有点无情,有点现实。
女主转过身来,对着大佛,满脸虔诚,认真地缓缓地祷告着“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所有菩萨所有佛祖,我弟子张碧兰前来还愿。”听着她的语气,仿佛可以知道,这些菩萨也许在她口中已经不知道念了多少遍,似乎跟她很熟络,她的愿望也不知道跟这些菩萨求了多少遍。她继续专注地对着大佛说“我请求过,把这个人带来让我见一面,我知道你们听到了。我的愿已经满了,感谢你们帮我这个小人物这么大一个忙。”男主闻言,转身过来,表情依然严肃,眼里却闪烁着光芒。女主眼中亦噙着泪花,真诚地祈求“愿菩萨佛祖保佑他,这一生平平安安,无灾无难。所以横逆灾难,疾病痛苦,都加在我一个人身上吧。请菩萨保佑他这一生平平安安,做一个好人”祷告完毕,三叩首,起身泪如雨下。男主再次背过身,戴上墨镜,可是哪怕戴上墨镜,泪水依然从脸颊滑落。就这样一集完。我不知道前情,不知道他们是何关系,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我了解这种祷告,这种祈祷后泪流满面的心情。得是有什么样的无奈,什么样的悲苦,才会至此!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搜了这部剧,然后一个晚上4个小时看了9集。虽然还没跟上直播速度,虽然不知道结局如何,但是我似乎稍微明白了他们是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世间不知有多少这样有情人啊?可是他们做得很好啊,他们知道相守无望,便静静地默默地牵挂,不是吵着家人,不是闹着世人,不是恨着不公,不是怨着无缘,不是拼个你死我活。只是这样静静地祈祷着,只是这样默默地承受着。女主和静婉很像,也是为了救未婚夫北上,在途中遇到男主,历尽波折救出未婚夫,却爱上了男主。可是比起静婉,我似乎更喜欢碧兰。
4 ) 海上孟府——探寻桥接传统的中国现代性起源
《海上孟府》这部剧是我看过的鲜有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风貌的全景展现(或者是全景仿真?),编剧试图通过以上海孟府大家族的权力交叠、世事沉浮为主线,展开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整个国家对于现代性探索的思考。孟府不仅仅是一个具象的传奇大家族,而且是当时时代转折点上整个中国的隐喻。一个步履维艰迈向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掌舵者。“海上孟府”却不是“上海孟府”隐喻着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一段泡沫繁华,一段自我脱胎的前尘往事。
以孟府为中心展开互动的各类“上层”角色,穿洋装、住洋房、开洋车,穿梭于十里洋场,外表十足地西化,骨子里却未必亦然。其内在是代表了中国当时不同阶级背后的文化。
海上孟府的两代传人
故事的叙事一开始已经是海上孟府第一代传人的尾声,老孟先生病入膏肓,但是孟家作为勾连整个上海各方势力的资源调度中心,却依然拥有着震撼上海滩的极大权力。孟家先祖最初以留美幼童身份学得军械制造为北洋派所用,之后这一支迁徙到上海,做成了租界内军工和黑道兼营的家族。通过后来各方大佬口中对老孟先生事迹的叙述,看出他在上海滩立足也是靠着强硬的手腕谋得上位,从九公陈述自己和老孟先生年轻时候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孟家的崛起其中不乏残忍的原始资本积累。但是,从体用的角度来看,以上的手段仅仅是孟家的“用”,而孟家的“体”是根植于对孔孟之道尊崇的儒家传统文化当中,孟家是亚圣孟子后裔,孟家家族的属性设定是代表中国正统的思想文化体系源流的孟子的传人,而整个电视剧贯穿始终的是对这一思想体系的传承而不是反叛,以对孟家历代先祖的崇拜为仪式,编剧试图维持传统儒家文化的合法性地位。
海上孟府的第二代传人——孟文禄,这一角色是全剧的焦点,也是全剧的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个角色。孟文禄的内在斗争,他的整个思想态度、行事处世方式,他的感情发展,无一不体现着挣扎于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张力。他在美国求学,浸淫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他的归来,使海上孟府的命运充满着启蒙性现代化的想象。实业救国是两代孟家传人的探索,也是中国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中国现代性的发掘。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社会体系开始受到西方现代化技术力量的冲击,但是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具有强大的惯性,这样的惯性使仅以技术实现为目的现代化道路在当时成为了一种迷思。“实业救国”原本作为一种改良的道路,最终成为了孟文禄倾一己之力斡旋于不同势力之间却逡巡难进的遥远目标。最后,他从一个单纯、执拗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胸有城府、果敢决断的家族掌控者,体现了一种自我的挣扎,这种挣扎背后隐匿的是深刻的中国社会变革。
孟府命运的现代性思考
中国对“现代”的拥抱是从“救亡”开始的,从19世纪20年代中叶,救亡图存,成为对每一个时代把握者的叩问,强烈想要摆脱“陈旧”、“腐朽”、“落后”标签的中国,陷入对传统全盘否定的激进,和对西方现代化成果心向往之的思想夹缝里,这时也是中国思想界论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这种急迫的目的性所带来的,是初期不可避免地对‘现代’的简单化理解和工具性追求,这体现为对西方现代性可见的、可感知的和物理层面的模仿,而忽视其对文化与日常生活维度的反思与追问。”(吴靖,2012年,111页)而孟文禄所代表的桥接封建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现代性探索,多少反映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合法性的坚持,一种中国传统体系内部的自我反思和扬弃,一种披挂着民族性外衣的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探索,即使这样的道路最终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而宣告破产,但是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履行了它的使命,在它历史表演的积累和努力中又孕育了新的生机。
5 ) 我大概能理解这部剧为什么不火
作为一个段位较low的普通观众,我大概能理解这部剧为什么不火。
观众喜闻乐见的是贤妻最后斗死小三,草根逆袭成总裁,单纯少女转为腹黑御姐可大杀四方一统后宫。大抵是因为这些元素满足了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但是《海上孟府》没有。
留洋归来的孟三少爷秉承孟家祖训以及父亲遗志,欲意实业救国,以武器制造保我山河,驱逐异族。但是全剧看下来,他做到了什么呢?
榔头叛变他暗度陈仓成功逃脱,重返上海壮志满满欲贷款重新振兴军工厂实业救国,无功而返败兴而归。深陷日本人陷阱,再次逃离上海,假死中绝地反击,挽孟家于大厦将倾。侄女被榔头勾结日本人绑架,被逼无奈放弃贷款。认清现实,政府孱弱江湖水深,只得重开烟管赌场以稳定人心筹措资金。战争日近,把军工厂转移到武汉。被日本人控制,战火中侥幸逃脱,寻得爱人,在震天的炮火中登上了开往武汉的船只。
看出来了吗?虽然情节概述的并不完整,但孟三少爷整部剧都做到了什么呢?在家族内部、江湖帮派、国民政府、外国势力、日本军部的错综复杂的势力中,他屡次想“进”,但一步没进成——他要贷款振兴军工厂,没贷成。他要关掉荼毒国民贻害无穷的烟管赌场,希望上海风清气正,他没关成。他屡次被迫“退”——逃亡山东逃亡宁波躲在长三书寓,最后逃亡武汉。每一步都在艰难的斡旋、斗争,也只做到了“守”——侥幸守住了自己的命,守住了被转移到武汉的军工厂。
我想象中的民国传奇剧应该是由愣头青拼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坐稳江湖威震四方,然后实业救国,白手起家奋斗为民族工业之首。这样看着才比较励志比较燃情才看得酣畅淋漓呀。
但对比本剧,看得太憋屈了是吗?由开篇孟三少爷的风头无两雄心壮志,孟家的举足轻重的大佬地位到最后孟文禄仓皇狼藉的蹲坐在船上,飘零败落的孟家,这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热血小青年的梦想破灭史,一个百年传承大家族的败落史。
哪有观众会在上班一天后愿意看一部这么憋屈的剧?
可这恰恰才是这部剧的可贵之处。
即便幼稚如我也渐渐的明白了生存的尴尬,世道的艰难。一腔热血总是让人们热泪盈眶,义无反顾总是让人们抚掌暗叹。可是真相是泪流完了继续假笑,掌拍完了仍旧龟缩。何况是孟文禄血雨腥风的大上海。我感谢编剧没有把他写成一个一路光风霁月清白无瑕的孟家领袖。当榔头对他说:“你最终还是变成了我”时,当我意识到电视剧前期孟文禄的服装都是洋派的西装,而到后期他的服装开始是一袭深青长衫时,我愈发感叹这部电视剧的可贵——它给观众造梦,但观众从梦里看到真实。
可是编剧还是善良,或者可以这么说,天道还是有公义。因为看完憋屈的情节后,长吁一口气,会感觉元气正在复原。因为在欲进却退的情节中有一根定海神针一样的根基,那就是孟文禄始终没有进退失据。我认为他的成长恰恰与《一代宗师》中所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顺序是反过来的。他秉承孟家精神,无论是留洋期间还是留洋归来,他都有“见众生”的胸怀。在上海滩各种势力中他开始“见天地”,而在“见天地”的过程中,他终于“见自己”,由一个略微任性傲娇的少爷成长为杀伐果断胸有韬略的孟家领袖。但始终没变的是他一如始终的“见众生”——“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都是我们祖上积的德造的孽,国家将来是什么样子,都看我们现在积什么德,造什么孽!”
他的确一步没“进”,只勉强做到了“守”,侥幸守住了自己的命,守住了被转移到武汉的军工厂,但是最可贵的是,即便是黑道中前行,他也守住了自己实业救国的初心,他守住了中国人的脊梁和气节。在我看来,这比所有民国传奇奋斗剧都要振奋人心。看一个人的魄力和胸怀,不仅要看他见过的天地,更要看他方寸胸中的众生。在国民政府孱弱腐败,军工厂因老孟先生秉书直言而见弃于蒋的情况下,只因胸中有众生,便不曾改变和放弃!这是这部“憋屈”的剧最为光明和动人之处。也是它的格局远远高于其他民国传奇剧的地方。
胡适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可看完这部剧,我想说,惨淡中,如果一寸没进,没关系。如果还退了两寸,也没关系。只要守住了初心,那我就心生欢喜。
6 ) 从满怀期望到看的乏力
首先,演员太赞了。只在电视上瞥了一眼,刚好是陈冲、曾江和廖凡的对手戏。这几个人立即调动起了好剧雷达,于是马上网上搜来看。
最爱陈冲,举手投足的风韵,就连杀伐果断的大将之风中都带着小女孩一样的娇羞。而这两者居然也毫不违和。自带着让人觉得亲切,迷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要对她恭敬喜欢的气质
女主张碧兰也很讨人喜欢,尤其是最初不谙世事的地主家大小姐的样子,可以说是娇蛮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了。
罗老虎那个人狠话不多的搭档,相当招人喜欢了。让我一直在脑内酝酿给他们剪一支《懂你》
不过,冲着演员看下去,投入到剧情中之后,越看越觉得…难以言喻。
剧情的硬伤太多了。首先说江湖各位大佬的能力,堪比复联里各位英雄一样忽高忽低忽强忽弱。早知道榔头要捣蛋,还是任由他控制住了孟家(所以如果说二姐那么有权威,这是怎么做到的);美其名曰救榔头一命,结果就是把他流放到荒岛上变野人?嘴里说着一家人不能杀死所以这是干嘛呢?关键是还被人轻而易举就给带回来了(带回来的理由也站不住脚,回来之后的榔头也没干什么“正经事”反倒很怡然自得的买房子置地泡舅妈);漕帮老大牛气哄哄的出场,小孟离开上海回来上海都是他鞍前马后唬得别人不敢动,结果后面就突然消失,难道被日本人灭了吗?;洪帮老大更可笑,出场时候以为是大杀器,出手就逆转了小孟的危局,结果明知道榔头对自己恨之入骨居然还跟他单独相处然后就这么死了(进出洪帮老大院子不是需要搜身的吗??榔头的枪是天上掉下来的?杀了人还能大摇大摆的走出去,洪帮人死绝了还是榔头会隐身啊);洪老大手下,李先生身边那个卧底小弟,出场徒手捏碎玻璃杯,牛的一批,结果只干了一件告密的事儿,后面也完美消失——如果告密有用的话要武力值干嘛;罗老虎当街杀了秦先生的纨绔儿子,他爹居然等到老虎咬到喉咙了才知道(而且居然还有时间让老虎联系搭档,杀到秦先生住所)说好的威震上海滩呢,说好的以绑架为生的黑恶势力呢,为啥人家孟家没影儿的蛛丝马迹人家都知道,你儿子死了都一点儿动静没有;石原(呵这个姓)早就说被撤职了,然后直到死都还在岗敬业。我以为能看到第三个日本特使跟小孟斗智斗勇呢;洪帮人都是死的,青帮面都没露,不管上海滩有多少大佬,对付孟家都只能用榔头,这是什么鬼设定;然后这个榔头也是个不长脑子的,舅舅一句话就给哄出门被人搞死了,早这么乖还替你娘喝什么药啊?;发展到后来我已经不记得陈先生这个人到底想干嘛了…他好像除了提供了自己的女儿硬生生延展出了一条感情线,以及给孟家提供了钱和船之外,就没干嘛了…;小孟是学枪械制造的,几乎没有用枪防身过。ok,我没学过,读书少,大概人就是只管做不管用吧;最要命的是读书会。看起来赶回来救孟家的也就从头至尾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叛变的马奎(马奎这个名字就不太适合忠心的角色吧),所以说百年基业的孟家读书会,那些各行各业的牛逼人士你们都在哪儿啊!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现身了啊
另外,逻辑矛盾也是…一言难尽。孟三上一秒还在因为颓废被二姐骂,下一秒奉祀官来了突然就表示他要把军工厂运到武汉去,就好像这个计划已经在他脑子里盘旋很久了一样。奉祀官是来喊开始的吗;榔头一直在要不要杀舅舅的态度上表现出非常奇怪的立场变化。一出场就表现出一副要舅舅回不来上海的狠样,下一幕就开始犹豫说不想弑亲说是大逆不道(同理陈先生上一幕还在劝榔头不要杀孟先生留着有用,转脸就不管读书会的秘密要他赶紧杀了小孟);国军时而威慑力十足,时而???最后逐一安排后事的小孟都进到国军营地了,那几个日本便衣到底是进来了还是没进来啊?不管怎样,是不是国军可以直接安排武装押运给送出上海啊?打都打起来了,不怕什么再增加矛盾了吧?;读书会什么用都派不上,却被渲染成了最大的宝藏;张碧兰这么曾经名满上海滩的孟三绯闻女友,日本人宁可大费周章的绑架这个要挟那个,也不肯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打主意,可以说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典范了
配音也是风格迷幻。不是很懂配音导演想表达什么,还是说电视剧里那些明显业余到姥姥家的台词部分是用电子音合成的?怎么能说的那么平板机械拖长音呢?情绪一激烈就会演,好好说话就棒读念课文,这是什么操作。陈苏沛 张碧兰 孟三 这三个问题最大,排名分先后!听得人忍不住想给他们加上抑扬顿挫
剧情设置沙雕,小细节各种吃了吐,台词傻白甜(不是)某些台词太过直白粗暴逻辑浅薄,整体,不满意。不会再看了,也不会再推荐其他朋友看(在刚看到前几集的时候推荐过两个朋友,请你们原谅…)
卡司这么豪华 故事这么弱鸡 真不知道为啥这么浪费
一流的演技,二流制作。开篇惊艳,后期疲软,立意是有的,格局没打开。ps:女主角年纪轻轻却在扎堆的影帝影后里把傻白甜的小家碧玉演得可爱可敬,真难得。
絕世好片, 一戰德國謝爾曼M1坦克。
聊聊几笔就把一个好的老师的形象表现出来了 老段还是当年那个袁郎,而三多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张碧兰。很少剧目你能看到精彩,这部剧很多值得回味
万泓杰(罗老虎)、九公(曾江)、二姐(陈冲)、榔头(廖凡)演技都是爆棚啊!真没的说,但是段奕宏给我一种看不透的感觉,感觉演的不是太出位。ps:苏沛竟然是《天注定》的莲蓉,真是没想到。
“唯有此心 耿耿相随”。羡慕
国内罕见的良心片
陈冲和廖凡演技太棒了
补段奕宏作品中
陈冲演技太屌了 是怎样一种生活阅历才能练就这么屌的演技
三代经营,国破家亡,慷慨悲歌,余音绕梁。非常精彩的年代群像戏,纷而不乱,几乎每一个配角都精彩。陈冲和廖凡的角色都像量身打造,有始有终,感情丰沛。马精武出场虽然不多,但是掷地有声,过目不忘。结尾算是精彩而现实,悲壮但不窝囊。不够封神,缺点如下1 据说是山东某地投资的孟子文化宣传片,所以相关情节都十分尴尬。 2 男女主角无论外形演技和感情线都配不上其他卡司,扯掉半颗星后腿,都是一脸褶子为什么不让罗老虎演主角? 3 著名的谢尔曼m1坦克,贻笑大方。主线就围绕军工业还能搞成这样,编剧脑袋有包。
段奕宏啊(ˉ﹃ˉ)这剧的BG太好看了.........章婷婷可得红啊!
剧本好 廖凡简直是个戏痴 节奏太拖沓了点 30集最合适
好剧。有些地方例如九公与榔头投日本人的点埋的稍不清晰,剧情高潮推动不够。瑕不掩瑜。二姐满分,陈冲太好看了。
最后5集几乎崩了的剧本也不能埋没主演的才华。。。。陈冲廖凡曾江段奕宏,个个演技在线。。多少次我都要被简陋的服化道给弄出戏了,硬生生被几位主演的演技给拉回来了,好演员的魅力无穷啊PS这个女主张碧兰是我心里最好的女主前五位。。。勇敢坚强聪明不计较温柔漂亮
有后劲的片子!
好喜欢陈冲演戏的腔调,她的衣服首饰和女主的清朝女鬼装都好看,男士就只有团购的汗衫,个个热得快融化。老段就够老了,廖凡看起来更是比演妈妈的何音还老……讲家庭关系蛮好,一想拉大格局装逼就非常尴尬,也是#善用进度条#系列。
陈冲和曾江的演技绝了。
主线总体不明朗,段叔已经不能跳出现在的表演方式了
演员、剧本、道具皆是上等。如果国剧都能体现出这样的水准,倒也不负曾经的璀璨。主线沉郁,从开始期待孟府少爷的变身,却最终收了个狼狈的结局,叫人如鲠在喉。反而是探长那条副线很不错,起转承合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