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排球篇时从弹幕了解了羽毛球篇讲自闭症、滑板篇讲抑郁症的主题,却没料到滑板篇可以呈现得这么好。
开篇那个溺水感做得太真实,还有每次波精神到极限时那个耳鸣的背景音,瞬间就把人拉入情景之中。我看的剧不多,这是第一部把普通人的抑郁症讲得如此透彻,表现得如此客观又充满同理心的剧。每天一睁眼就有溺水的感觉,新的一天对他人来说是期待或枯燥,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折磨的开始。健康人不明白他们为何天天郁郁寡欢,他们也不明白每天怎么就有那么多开心事可笑。失去一切动力,恨不得睡到死亡,食欲不振,人群让他们难以忍受,想躲到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崩溃痛哭,痛苦得手足无措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纾解,于是只好采取最后的手段——自残。
无论网络还是医生都说,那些自杀的人很多都是因为患了抑郁症,但抑郁症患者并不是都想自杀的,选择自残本身便说明了这一点,那通常是为了活下去。据说人一旦受伤,大脑便会分泌内啡肽以减轻疼痛感,以前西方也盛行过放血疗法。人心理上痛苦到一定程度,觉得再不做点什么会发疯或者死掉的时候,通过自残流血的方式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而且抑郁症患者多少都会觉得自己与身边的世界有隔阂,肢体的疼痛和血迹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向他们强调活着的真实感,这也是为什么自残会让人上瘾。但瘾症对人体永远是有害的,最初浅浅一道伤口便可以缓解的情绪渐渐需要划更大的伤口流更多血才能平静,仿佛死神设下的陷阱。开始自残的人若没有得到恰当的干预和救治,终究会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没有哪个病人不想被治愈,波借助网络意识到自己大概得了抑郁症时立刻去了精神科,发现需要家属陪同后也鼓起勇气请父亲带自己去,但父亲轻描淡写一句“伤心就要去医院吗”轻而易举打消了他的勇气,同学们闲聊时轻蔑的一句“现在得抑郁症已经是种时髦了”更让他无法开口求助,独自站在楼顶时,有多少次想从上面跳下去呢?Bell向他解释抑郁症时拿饮料瓶打比方:如果将一个人的快乐比作一瓶饮料,健康人的瓶盖是拧紧的,生活中遇到的事会让瓶内的饮料有所波动,但稳定下来就能恢复常态,可抑郁症患者内分泌出了问题,他们的瓶盖消失了,于是瓶内的饮料一直漏,需要医生帮他们找到一个新的瓶盖。之后Bell拿着小册子向波的父亲解释时也说,在药物的帮助下,适当的运动、亲友的陪伴和鼓励都能让波的身体渐渐恢复良性循环,缺一不可。
Simon发现波在吃药时的不理解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偏见:你条件明明比大多数人都好,上那么好的学校,可以轻易拿出那么多零用钱来买滑板,能有什么烦心事,比你过得艰难的人那么多,人家都没事,你有什么好抑郁的呢?波当时只解释说这跟大脑的化学物质有关。到如今,抑郁症仍然被很多人简单等同于心情不好、压力过大、软弱怯懦……其确诊之复杂、病症之主观和治疗之艰难称得上疑难杂症和重症,只不过常规的重症病人,虚弱和所承受的折磨都是肉眼可见的,而精神疾病患者即便内在已经停摆了,外表看起来也和健康人一般无二,这太容易给周围人一种错觉——他们其实没事,只是想太多。甚至每每涉及抑郁症,都会有人评论说打一顿就好了。确实,随着这一概念不断被科普,是有人拿它当时髦和借口,但拿这些个别现象去否认病症和病患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波确诊时向Bell讲述自己的感受,说感觉心中有个洞。这种感受几乎每个患者都有。心里有个黑洞,不仅一直吞噬着自己的快乐和活力,还会吞噬身边人的。照顾病患本就是件劳心劳力的事,照顾这种表面看一切正常的病患更是,不是常常忘记他生病了就是因为想着他的心病过于小心翼翼,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对他们是好的,医生也没法儿告诉你他们大概需要多久痊愈,这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理解和爱,所有人一起拉都只能往前挪一点点,但轻轻一推就会不断下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断做出挑战身边人耐心的事,甚至常常伤害到亲友,他们对此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这种状况反过来又会加剧他们的病情。他们可能会因此努力假装在恢复,假装情况乐观,一切都在变好,实际上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才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人放肆表现痛苦时也是一种宣泄,一旦开始隐藏、压抑痛苦,就是变得无可救药的前兆。而往往身边的人太期待他们变好,会自欺欺人地相信这些表象,大松一口气,过早轻松起来,表达自己看到这一情况的欣慰,这又会让他们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无意义的、有害的,自己从这个世界消失才是应当的,才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波的父亲最初被儿子那一腿伤疤和血逼得不得不接受他生病一事时还是有很多疑虑的,担心,疑惑,不理解。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儿子会得这种病,所以即便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些改变,仍带着一直以来的大家长式的独断和专横。吃药、运动、陪伴就可以的话,那就治疗、打羽毛球、亲自陪他,跟儿子说话时明显亲切了许多,但他做这一切都出于自认为对儿子好,并没有考虑到儿子本身的需求,这才有之后的离家出走。其实当波对新换的主治医生笑着说自己喜欢打羽毛球,并不喜欢滑板,当时走是朋友们叫他去的,他心里其实不想去,之后又换手机号说不想被那些朋友找到的时候,父亲已经开始再次疑惑了吧,虽然真心希望儿子确实在变好,心里那点别扭只是自己想多了,但心知儿子在撒谎,在强颜欢笑,觉得自己说不定又做错了,而这一点在Bell点明波计划自杀,主治医生也确认了这一点而他也发现了波在藏药却找不到药在哪里时得到了最终确认,在可能失去儿子的情况下,他放下了以往的架子和偏见,哀求Bell和Simon救救波。可以说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接受并正视了儿子身患重度抑郁症的事实,真心实意地愿意为儿子改变。
波还是幸运的,父亲终究找到了爱他的正确方法,Bell即便被解雇也坚持帮助他,Simon他们哪怕不太懂抑郁症是怎么回事,也是拿他当弟弟、当朋友的。其实Simon的表现一直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会不理解抑郁症,但也不存在歧视,只拿他当普通小弟,被波害得骨折,有可能断送滑板生涯之后的颓丧和恨意也再正常不过,但当波真要寻死时他也难以坐视。还有多少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家人理解,难以交到朋友,没有一项有动力坚持下来的喜好,重复着发病—看病吃药—痊愈—复发—继续看病吃药的死循环。
虽然这部字幕最差,但每一集都如此好哭,结尾波的那番话更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痊愈,每天起床还是困难,但今天我能起来,能好好吃饭,能和父亲聊天。至于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至今我都不明白它的含义。或许像Simon说的,生活并不一直都有价值,只要活着,就是最好的。”毕竟对有些人来说,活着已经倾尽全力了。
我向来烦一种说法——“这点事情算什么啊,你这就承受不了了,你的心态承受能力是有问题的。”
就比如我们把麻烦事情按等级划分成1-10,有些人在level 4-6的时候回表现出痛苦抑郁,而有些人在level 10的时候才会表现成差不多同样的状态,于是后者于是便对前者嗤之以鼻:“你太菜了。”就像一个正常人很难理解厌食症患者一样——你把那些东西放在嘴里嚼烂然后咽下去就好啊,或者冲一杯流食喝下去就好啊,怎么会沦落到如此瘦骨嶙峋的地步呢?
可是对食物有正常欲望的人的确难以理解吃什么都想吐的人之感受。你可能比我更有经历、更成熟或者更坚强,你我面临的境况天差地别,没有错,但我们身心所承受的折磨、所体会的痛苦感是一模一样的啊,你何必居高临下吐槽我弱?
尤其对于抑郁症患者。
《抑郁, 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里教授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我曾经很想去做的事情现在不愿意去做了,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有时候该吃午饭了,我还得把食物拿出来放到盘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让我感觉就像耶稣受难一样。”
哪怕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快要被无聊逼疯,但去找个人看电影吗?去哪里小酌一杯吗?去和谁聊聊天吗?在大脑里迅速过一下坐在电影院里的、面见朋友的场景——不,算了,还是一样无趣的。
比如抑郁症患者Boo。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早上醒来便觉得很压抑,就像被水淹没一样,难受得根本不想醒过来、也什么都不想做。
身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变得讨厌光、也感觉不到饿。
照镜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看起来像废物、像丑八怪,为了鼓励自己,会努力挤出笑容,但越是咧嘴越感觉空虚讽刺。
总觉得身边人都不喜欢自己,或当他是透明。每到傍晚,无缘无故地感到难过,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负面的声音,好像大家都在骂他,都很讨厌他。
这样的精神状态令他痛苦,唯一的发泄方式只有一个——自残。
Boo开始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开始他本能地向周围人求助,可这毕竟是个排斥弱者的社会,分享喜悦远比分享抑郁来的容易。同学们根本不在乎这种病,自己去找医生求助,却被告知未满十八岁需要有监护人陪同。但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认为儿子不过是不开心,没必要、也没时间带他去看医生。
Boo其实是个很坚强的孩子,向外界求助失败没关系,他仍旧没有放弃,还是想要自己救自己。
他去跑步、去玩很刺激的过山车、写各种纸条贴在放家里给自己打气、做心理暗示。
但,都没用,他甚至有了新的想法——一睡不起。
当Boo正在被情绪一步一步拉向深渊时,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少女踩着滑板滑过,翻过围墙时,还朝他招手,Boo在那一瞬间突然有了种被治愈的感觉。
但这毕竟只是个插曲,抑郁症让他成绩退步,老师的几句不轻不重的批评又一次把Boo拉回深渊,他对自己无比厌恶,好像也没脸面对父亲,放学后他来到学校天台,自己跟自己做拉锯战,要跳下去吗?要结束一切吗?
于是这一次,楼下又是一群玩滑板的少年——那群大家眼里的“小混混”在楼下空场录制滑板录像。两次被同样的景象吸引,Boo抵挡不住好奇走下楼去……
这一去,让Boo发现,滑板竟然是他抑郁症的特效药,他加入了那群“小混混”,被忽悠着“天价”买了人家的滑板也不在乎,踏上滑板的时候,仿佛阴暗中专门照给Boo的一缕阳光,温暖舒服的感觉迎面袭来,Boo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但事情不会这么容易的happy ending。Boo的“特效药”不久之后就显示出了它的副作用。在学校,BOO因为滑板与同学起了争执,慌乱逃跑时踩上了滑板;随后与同学争执时被拍下了视频发到了网上,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大家都说BOO是疯子;为了练习滑板瞒住父亲逃课、学习成绩像荡秋千一样继续一落千丈……
东窗事发的时候,后果可想而知,bang!知道“真相”的父亲禁止Boo继续玩滑板,指责和训斥让Boo不堪重负。
直到父亲亲眼见到了BOO用刀划伤自己血流不止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是就算父亲终于同意陪同Boo进行治疗,之后的路也并不顺利。玩滑板结交的朋友因为自己的过失受伤,从此再也无法踏上滑板。Boo原本敏感精神世界再度崩塌。
于是,Boo又一次选择了自杀……
这部泰剧,豆瓣评分9.3,招人喜欢,是因为它拍的很真。片头一开始就写到:“该剧抑郁症症状的表演来自于真实病人,如有这样的症状或想法,请及时向医生咨询,有这样症状的人也应该在他人陪同下观看此剧。”
再加上演员“整容级”表演,哪怕观众并非患者,也能切身感受到病人的绝望。男主Boo,就是《天才枪手》里的男二号,那个放荡不羁的富二代,在这里却脆弱、敏感、无助、呆萌,神态、语言、眼神等都逼真得像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他给自己暗恋的人当摄影模特是这样的,呆萌、腼腆。
他被Simon欺负,强行夺走滑板是这样的,无奈、气愤。
当他哭着说“我能被治好的,对吗?”又是这样的,喜悦、心酸。
而当他第一次踏上滑板,向前冲去是这样的,惊喜、兴奋。
有人写影评:“这剧话题有点沉重,但运动元素的加入又让它瞬间“活”了起来。就像剧里解释到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和治疗抑郁症,但滑板与抑郁症的结合真是另类又炫酷。保守的爸爸一开始也不接受这运动来治疗他儿子,改让儿子打羽毛球。但生性乖巧的Boo竟然选择欺骗爸爸,继续跑去玩滑板,因为滑板让他感受到了自由和不服输的精神。一次次地挑战极限动作的勇气,正是他对抗抑郁症所需要的。“
人们谈论抑郁时,时常忽略了一点,就是你知道这一切很荒谬。即使你正处抑郁之中你也知道这一切很荒谬,你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你已经被他掌控,并且无法找到任何解决的方式。于是我开始感动自己事情做的越来越少,思考的越来越少,感知的越来越少。就好像整个人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紧接着焦虑就来了。
这部剧正好细致地讨论了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抑郁症产生的病因、以及正确的治疗办法。根据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每年有80万人因自杀死亡,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选择轻生。但全球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许多国家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而且,这样的剧不仅仅只有一部,极限S,是一个系列剧。总共拍了4篇:滑板,排球,射箭和羽毛球其中,羽毛球篇是关于自闭症的,拍得也非常感人,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聊。
大概2014开始玩滑板,想起各种新手赛、自己跨越的种种心理障碍、交的朋友。我也曾经滑板摔断腿 ACL手术,又是一个人在国外,平时并不评论我滑板的家人当时对我就是微信从早到晚地输出。我当时也不能理解,我又努力工作学习志愿者也交了朋友,术后用拐杖还在每天学习写作业做康复训练。只是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受了伤,有错吗?
我也有过那样的时刻,难过得想死了算了,但是又会觉得自己连死的勇气都有的话去做个不敢的招吧,不是连死都敢吗?
能遇到滑板和滑板这些人的我们是幸运的,至少这让我们快乐,觉得一切还有一些意义。
还有就是作为医护人员非常担心这位心理医生,拥抱病人而且和病人交朋友,私下聊天。虽然我很理解她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愧疚感,但还是从头到尾担心她因为过界就没了工作没了执照……
其实我觉得爱情线也合理,青少年本来就是情窦初开,特别是缺爱的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真是稻草被压垮了,但现实就是很多感情并不能得偿所愿。这难道不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吗?
这电视真是不错,看得我一直哭。最后爸爸也能理解,加入一起玩。朋友们一起为了成招开心欢呼,又把我感动得哭到了。
SOS---求救信号。
滑魂,讲述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求救。(当然,影片传递的是整个抑郁症群体的求救呼声吧)
片中对抑郁的状态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了。
boo那深到下巴的黑眼圈,脆弱无助、游离闪烁的眼神,不断自责和否定自我的心理表现,人际关系的破裂,失眠,厌世,虚无感,自残,挣扎......
印象深刻的除了黑眼圈还有对于boo起床时的混沌感犹如溺水的表现方式。
影片结尾父亲陪着boo一起玩滑板,boo也成功挑战了4级。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结尾。结尾一句“不能定义生命的意义” 我多害怕下一句接的会是“那就自己定义...”“创造意义...”如此之类的烂俗的词。幸好,“至今还活着就是最好的了”。这里我想起《挪威的森林》里“我们活着,只需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
与此同时,我又在想,“我和你的存在都不过是父母的因素”
既然出生时无法问我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那么结束总算可以自己说了算,所以,如果死亡是他选择的,是他认为的对的方式,为什么要去阻止呢。
影片中的光与影也非常微妙。
另外。真的被男一演技圈粉。《天才枪手》里富二代,《滑魂》里的boo。
首先要说,《极限S》这个系列是真•无主角光环,遇上比赛就是输,遇上挑战就是失败,运动题材的剧里,也是没见过这么惨的主角们了。
但在体育运动里,并不止有输和赢,成功和失败。就像《滑板篇》里展现的,运动里更有温暖,陪伴和救赎。
(以下剧透预警)
《滑板篇》聚焦滑板和抑郁症这两个不那么被大众熟知的主题,讲述了抑郁症少年Boo(James饰)遇上滑板大佬Simon(Toni饰),两人相互羁绊相互治愈的故事。
这里不得不吹一波,两位演员贡献的满分演技,完美呈现了两个鲜活丰满的人物。你能看到Boo的敏感脆弱,也能看到他的坚强勇敢。你会吐槽Simon的玩世不恭和暴躁无情,也会爱上他的洒脱正义和叔叔牌鸡汤。
Toni塑造的这个痞帅痞帅的绿毛老哥,简直是我在泰剧中最爱的角色没有之一。
他顶着一头绿毛,还贼爱穿红衣服,这致命的色彩搭配在他身上竟然毫无违和感,因为老哥自带“老子天下第一酷炫屌”的气场,穿最骚的衣服玩最酷的滑板。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精明狡猾,粗鲁暴躁,甚至有些狂妄自大,第一次相遇,他就和Boo打赌,骗人家的钱。他还经常粗话连篇,对着Boo就是一顿痛骂。
但你会慢慢发现,在他又痞又拽的硬核外表之下,其实是一个无比执着又无比温暖的人。作为滑板大佬,他全部的执着和热爱都献给了滑板。一手打造自己的滑板潮牌,毫不吝啬地培育新人,哪怕已经有人吐槽他是老家伙了,他还是忍着伤病不肯放弃心中执念的滑板挑战。只有提到那个终极挑战时,他那玩世不恭的眼中,才会露出一股不甘心的倔强。
对抑郁的Boo来说,他又是一个暖心到炸的天使。从Simon一个按头把Boo狠狠地从高台上推下的那一刻起,他注定就是Boo救赎之路上最强大的力量和依靠。他会严格得把Boo骂哭,又会满怀内疚地送上安慰。每一次,他都会霸气地一把扼杀Boo要放弃的念头,“你可以不相信自己,但是你要相信我。”
来自Simon的超宠摸头杀+霸气鸡汤,简直是暖到顶不住。
就像前面说过的,这个系列都不会有主角光环,所以故事的最后,挑战没有成功,病也还没痊愈,但所幸一切都向着希望的方向延续着。
Boo最后的独白说的很对,或许,你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才要努力活着去寻找啊。
(本影评首发于 喜翻译制组)
还记得乔任梁吗?那个笑起来阳光开朗的大男孩,85后的他今年只有31岁,但他的模样却永远留在了28岁那年。
什么原因?
网传因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壹姐曾看过一部小说,患有抑郁症的女主角会通过寻求不同的刺激来提醒自己还活着。比如,抽烟,喝酒,飙车,自残。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世上大多数事情都无法让他们感到高兴。
在这里,壹姐所说的抑郁症,绝不仅仅是追求潮流的少年们口中的“时髦”,它是实实在在的病,如果诊治不及时,会要命。
泰国就曾拍过一部评分很高的电视剧,名曰《极限S:滑板篇》,讲述了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日常。
其实,这并非是《极限S》系列剧的第一个篇章,在此之前,《极限S:排球篇》、《极限S:羽毛球篇》都已上线,评分也均维持在8.5分以上,可以说是口碑相当不错的泰国剧了。
今天,壹姐想要介绍的《极限S:滑板篇》,在豆瓣评分高达9.3。
很多网友都是哭着看完此片的。
或许,在未看此片之前,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你并不能感同身受,但在剧情开端,男主Boo就告诉我们,作为抑郁症患者,他每天都不想醒来。
因为醒来就意味着要面临糟糕的一天。即便用心理暗示法,在房间里贴满了“明天会更好”、“我可以快乐起来”等标签,即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露齿微笑,Boo也依然提不起活下去的尽头。
就连美食,他也无心品尝。
在别人眼中,他是怪咖,没有朋友,独来独往,时常自己一个人躺在天台上。
生活于他而言,就是压抑,就是难受,就是没动力,就是不幸福。
要想让自己变得稍微开心一点,就得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才行,在此片中,男主Boo选择了自残。
他用刀一下一下的划在自己的大腿上,以便寻求那点滴的刺激。
起初,Boo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但互联网却告诉他说,这,是抑郁症。
发自肺腑的,Boo想让自己好起来,可以像别人一样,开心一点,快乐一点,但就这样简单的要求,他都做不到。
他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生存状态,甚至到了想要一了百了的地步。
他也试图去求助,但同学觉得抑郁症是哗众取宠,老爸说抑郁症就是庸人自扰,过段时间就会好。去医院吧,因为Boo还未成年,医生说得有监护人陪同。
一下子,所有的求助路线都被堵死了。
在多方求助无门的情况下,Boo想到了死,吃药,跳楼,各种死法花式上演,但最终在Boo的垂死挣扎里都没成功,也是因为这其中一次的跳楼,Boo发现了滑板这项运动。
滑板能治愈抑郁吗?
Boo在互联网上搜索时并未得到答案,但事实却告诉他,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如此,和他一起玩滑板的朋友们还问Boo,我们都很喜欢你,你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呢?
在踏上滑板的一瞬间,Boo的世界亮了。
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因为对滑板的痴迷,Boo被同学嘲笑,被家长误解,被老师训诫,但真的是滑板,让他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和活力。
《极限S:滑板篇》之所以能够被小伙伴们认可,是因为通过此片,我们确实能够切身感受抑郁症患者的煎熬和忍耐,就如同Boo自己的形容一样,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早上睁开眼感觉压抑,就好像淹在水里一样。
喘不过气来。
是此片让我们对抑郁症有了一种全新的了解,从此以后,如果你身边也出现了有像Boo一样症状的朋友,千万记得,别冷漠,别嘲讽,要用耐心和真心对待,让他们接受最专业的治疗,从此远离痛苦,走向光明。
你的每一个微笑,你的每一个善意,都有可能挽回一条生命!
相较于前两部滑板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更多的感受到了Boo的挣扎和绝望。镜头下对比强烈的抑郁和明亮,是由嘻哈色调分割出的自我否定的阴郁面和自滑板带来新生的希望感。演员方面,James饰演的抑郁症患者是一个自我重建的突破,Toni三十岁了仍少年感满满(绿毛帅炸),松松依旧很酷…
各方面都是泰剧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了
屡败屡战或许就是滑板精神,和治愈抑郁症确实很匹配。
年度最佳泰剧,nadao绝对是泰圈清流,toni哥哥36了,荷尔蒙之后的james演技炸,对于抑郁症的描写具体生动,配色于心理,音乐好棒
James你的演技怎么可以这么好!都让我怀疑你是不是95后了!还有绿毛的Toni骚的一笔啊而且演出了少年气满满也是厉害!这个系列这部拍得最大胆,色彩运用得很好,虽然后几集有些拖拉,但是演员们的演技撑住了。结尾的鸡汤也不难喝。大爱projectS系列!这才是青春运动剧应该有的样子。
强行煽情
荷尔蒙那帮小朋友怎么都这么会演
真的看不出是天才枪手的富二代 演技也太好了
绝望中那一丝丝暖意 01 遇见滑板;02 我能痊愈对吧;03 不准再说不玩了;04 toni要暖死我了 05 toni受伤
看看人家的鲜肉!人美艺佳!
这个系列真是一部比一部棒,james演技也炸了。不过后半段的剧情发展不是很喜欢……
也许生命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要今天还活着,就已经太tmd爽了。
这个系列真的强推。镜头下的色调运用太大胆,以至于预告时最不看好这部,没想到出于意料,排球的燃跟羽毛球的虐融合成了属于自己的暖。toni瘦到完全认不出来,预告很吐槽绿毛,没想到角色特别圈粉,35岁的人竟然满满的少年感。完结打卡。不止没烂尾,再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结局了。结尾大杀器!
韭菜头小天使 爱你!!
不得不说,这个年龄的演员,泰国比中国的要认真得多。我就是觉得这是因为文化保护和审查导致的外国已有的优秀作品无法进入,从而使得垃圾遍地。
绿毛toni,酷!
极限s没那么出乎其神,比这优秀的泰影还有很多
目前这个系列最爱的一篇,无论是剧情,镜头,画面,演技都超好。James的演技真的让人惊艳,很多细节的处理好好,很有感染力。本来以为James是像他之前富二代一样是比较浮的人,没有想到他居然是那么沉得下心来演戏的人,五星推荐。
套路看多了已经很难被感动,但这部8集的剧,几乎每集都看到想哭,剧本的起承转合和拍摄手法都非常值得学习。而且完全想不到《天才枪手》的富二代James竟然可以演成这样,真·整容式演技,绿头发的Toni是口嫌体直的天使!天使!
这个系列真是越看越好看,不愧是当年荷尔蒙的班底。滑板篇最爱的大概就是toni得Simon,真性情真cool…每一件衣服穿他身上都超好看,更别说那头绿毛有多好看了。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剧本写得好,道具摄影都太用心,演技自不必说,nadao出身的,几乎每个人的演技都可圈可点。期待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