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记者电影”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不搬影史,单就近几年来说,我们从《聚焦》《华盛顿邮报》《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等作品中就能看到新闻媒体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中国,记者题材的影视作品却不多见。并且一般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功能化,甚至更多时候是一个职业身份,无法勾勒出中国独特的媒体生态。在笔者的视野范围内,由陈道明、夏雨、黄志忠等主演的《浪淘沙》,可以称得上是“记者剧”的一个孤本
《浪淘沙》改编自张欣小说《深喉》,2006年在地面频道播出,但从未上星,在豆瓣上也只有不到百人打分。该剧导演为郑大圣,不管是早年的电视电影《王勃之死》,还是2015年根据茅盾名著《蚀》三部曲改编的5部电影,无不继承了其母亲黄蜀芹(《围城》导演)“文人戏”的风骨。
“全体中国人都在承受预警滞后的代价。”这是这次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国人做出的一个重要反思。《浪淘沙》既表现了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理想主义,也呈现出新闻媒体在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是一部被岁月雪藏了的现实主义佳作。
为了方便行文,我将从“青春剧”“记者剧/职业剧”“反腐剧/政治剧”三个维度来展开评述。
从戏份上来看,《浪淘沙》可谓是“三英战吕布”。“吕布”自然是陈道明扮演的《时报》社长林啸民,而“三英”则是夏雨、李解、黄志忠饰演的欧阳童、钟北星、黄喆“兄弟三人组”。
三人都是人大新闻系毕业,大学时期住同一个宿舍。三个新闻系学生毕业之后的友情,以及各自生活轨迹构成该剧的第一条脉络。
欧阳童嫉恶如仇,黄喆好中庸识时务,钟北星体贴周到。性格温润的钟北星经常充当另外两位哥们的“和事佬”,这种“三角关系”颇似《中国合伙人》的人物关系设置。
在故事开篇,钟北星约两兄弟来到一家饭馆小聚,谈笑中告知:“今天是老四的忌日”——同宿舍另外一位英年早逝。他特意从包里掏出一张专辑,告诉店长:“放第一首”。歌声袅袅,是老狼在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是该剧的片尾曲,也经常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片中。
毕业后,一心想走仕途的黄喆“为官”,担任市委宣传部报刊处副处长;有一张姣好面容的钟北星则成为《都市晚报》老社长的乘龙快婿,担任广告部主任,“为商”;而一直有着“新闻理想”的欧阳童如愿成为《时报》社会新闻部的“名记”,“为侠”。这三个人的社会角色,基本涵盖了新闻行业的全链条。
三兄弟之中,“小政客”黄喆和“名记”欧阳童经常闹矛盾,一个干的是“灭火”的工作,一个则是到处“点火”。除了立场不同之外,性格原因也令二人经常冲撞。
黄喆看不上欧阳童幼稚的“理想主义”,欧阳童则对黄喆“官僚气”不以为然。而当黄喆“副职转正”的希望化为泡影时,他一怒之下去《星报》挂职,成为远近闻名的“八卦之王”。
善解人意的钟北星总是夹在两人之间调解。凭借婚姻关系迅速实现自我上升,钟北星被黄喆调侃为“提前把自己嫁了出去”。尽管家有娇妻,事业兴旺,他却总有不为人知的内心凄苦。这一切,是一个受气包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换来的。
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钟北星老丈人家的各种颐指气使,一度让其有家难归,借酒消愁。就算自己调用报社公款,给欧阳童女朋友供房被其误会之后,他也一再忍让。但欧阳童一句——“你的钱都是卖身换来的”却深深伤了他的自尊心。
在剧中,三兄弟都经历了某种程度上的“幻灭”,完成了成长的阵痛。欧阳童事业第一,丢掉了一份甜美的爱情;黄喆谨小慎微以求升职,却遭遇了“被哥们两肋插刀”的黑色幽默;钟北星天天给小舅子背黑锅,最终决定走出这个心累的“玩偶之家”。
黄喆官场失意,欧阳童职场遇险之时,黄喆曾提议:“你端着枪,我拿着笔,北星提着钱,咱们三个火枪手,绝对可以横扫江湖”。虽然经历一系列误会和考验,兄弟在“和而不同”中维系情谊,或许这是剧名《浪淘沙》的一层含义。
《浪淘沙》改编自小说《深喉》,原著作者张欣写的《浮华背后》也曾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深喉”是美国“水门事件”线人的代号,仅从“深喉”二字就能判断出这是一个“记者剧”。
在小说中,“深喉”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给欧阳童这个“名记”提供调查线索的神秘人的自称,另外一个则是给黄喆这个宣传口干部提供指示的神秘人。小说中写到,“‘深喉’能说出来的身份是政府一级的导读员,专门给上面写内参,似乎既了解民情又深知内情。”而在电视剧中,神秘线人改名为“泰山”,“深喉”的第二层含义也未做展现。
谁来做三家报社合并成立的报业集团的“主帅”,是《浪淘沙》另外一条故事线。《都市晚报》的社长急流勇退,想的都是退休的事,无心应战;《城市日报》的社长最大的爱好是带领员工“打太极”“做广播操”,因循守旧;只有《时报》社长林啸民锐意进取,看起来很有胜算。
《浪淘沙》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三个媒体人形象。除了陈道明扮演的《时报》社长林啸民,还有“名记”欧阳童,以及他的最佳拍档——摄影记者淮明(孔维)。
淮明当过战地记者,有过阿富汗战场报道的不凡经历。她经验老到,业务能力强,家庭美满,是一位人生赢家。这样的“女神”设定,使得老练的黄喆对其产生倾慕之情。在工作中,淮明是欧阳童的搭档,和他一起去明察暗访,并在生活中担任他的“知心大姐”。
《浪淘沙》淡化了林啸民的“干部”身份,但小说中却写得很明确:“40岁接掌总编辑帅印,属于正儿八经的厅局级干部,是中国媒体圈少有的嘴上没毛就坐上高位的少壮派。”和那些老气横秋的报社一把手相比,林啸民干净利落,积极进取,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欧阳童也是因为他才进的《时报》。
开篇就是一个“呼格吉勒图案”式的冤案。比呼格吉勒图幸运的是,被错判死刑的冯万兴在律师徐峥竭力奔走下,终于争取到刀下留人,6年后真凶供认不讳之后被释放。该案当年主审法官盛国能现已是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其他媒体对此事都按兵不动,等待宣传部定性发通稿,但欧阳童在林啸民的支持下,对该案开始了调查。
作为故事的正义使者,欧阳童在调查冤案过程中看似发挥重大作用,其实都是一种“障眼法”。故事开始市委领导就针对此事请政法委成立专案调查组,而最后的关键证物,是冯万兴的妹妹委身给盛国能做“红颜知己”所获得的,最终也被欧阳童提交给纪检委。
作为一部记者剧,《浪淘沙》一方面对新闻工作者有“铁肩担道义”的浪漫化想象,另一方面也清醒意识到新闻媒体被圈定的局限性。林啸民说,“我们是办报纸的,不是纪检部门,不能乱讲故事。”黄喆则讲到,“我是报刊处来的报人,只有我知道,在怎样的前提下,以不违反政策为准则,把报纸的发行量搞上去。”
国情不同,中国的新闻媒体从来不是西方社会中的“无冕之王”“第四权力”,它首先是耳目和喉舌。在剧中,欧阳童的“新闻理想”主要体现在屋子里的两个小物件:切格瓦拉画像和蝙蝠侠玩偶。除此之外,他东奔西跑、明察暗访多为徒劳。
《浪淘沙》尽力将媒体和官场的胶着剥离开来,呈现出一种“政企分开”的假象,从而来表现“千古文人侠客梦”的情怀。但到了故事结尾,尤其是在陈道明饰演的林啸民一步步走向贪腐之路时,中国媒体的复杂属性又不得不凸显出来。
《浪淘沙》中,《时报》社长林啸民起初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报业改革者,他为人刚猛,敢于突破禁区。正是因为这份锐意进取,《时报》在三大报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为即将到来的报业集团和之后的媒体重组赢得了主动权。但在印务中心的争夺中,林啸民开始违背了“初心”。
掌握印务中心分配权的,正是《时报》记者欧阳童穷追不舍的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盛国能。为了拿下印务中心,林啸民开始和盛国能走得很近,并经常敲打欧阳童,阻止他的调查。从开始的“顶雷为民请命”,到后来的“讲纪律顾大局”,林啸民的蜕变让之前把他视为职业偶像的欧阳童大失所望。
张欣在小说中这样形容林啸民,“他承认自己是一个贪心的人,他需要权力,需要建功立业从而有成就感,需要来自非家庭的异性关怀,同时也不愿意放弃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地位”。或许,林啸民锐意进取的姿态,只是他通往权力之路的工具。
陈道明演起这样的“斯文反派”得心应手。在剧中,林啸民有两个标志性场景和活动:要么是在办公室跑步机上健身,要么就是戴着耳机在湖边钓鱼。如此精致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却依然抵挡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但是由于淡化了媒体的国有属性,林啸民的“异化”看起来没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轨迹。
和小说《深喉》相比,《浪淘沙》对林啸民这个角色有两个较大幅度的改编。第一是减少了林啸民对官场的兴趣。在《深喉》中,林啸民为了权力,到处钻营,在担任《时报》社长同时,兼任市委宣传部长。在正式成为市委常委三周之后,林啸民就因对外转移国有资产的罪名被“双规”。
“尽管斯文体面,但还是有一点不为人知的霸气。其实这是他追求的一种风格,他不喜欢过分谦和的人,可是现在官场到处都是这种人:能大段背《红楼梦》,对苏联文学颇有研究,在必须亲民的时候还能眼泛泪光。他不愿意做这种人,他喜欢叱咤风云说一不二‘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的气度,而且坚信官场缺的就是他这种人”。
除此之外,林啸民的“前史”也被丢弃。在剧中,这个角色似乎没有自己的家庭,每天只有工作。直到最后东窗事发之时,他的助手廖亦南主动出来顶罪,上演一出“弃车保帅”,才揭示了二人工作之外的情人关系。
在小说中,两人从头到尾一直保持着身体和灵魂的亲密关系,而非剧中表现的“柏拉图之恋”。尽管陈道明演技精湛,这样的改编也消解了林啸民这个人物的丰富性和中国新闻媒体的复杂性。
一部记者做先锋的反腐剧,大结局竟然是“记者的头头”因为贪腐被抓,这多少也有点讽刺。说到底,《浪淘沙》前后是主题不同的两部分,前半段是“惊爆内幕”,说的是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后半段是“褚时健难题”,说的是国企领导的贪腐问题。这两张皮处理得不是很严丝合缝。
作为一部“记者剧”,《浪淘沙》显然没有让人过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瘾——它本不是一部“中国版《新闻编辑室》”。但该剧确实表现出了中国媒体区别于西方媒体的不同之处,呈现出了一副“复杂中国”的社会图景,能够正视这一点并拍出来,已属不易。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浪淘沙》勇锐有余,厚度欠佳。但它直面冤假错案、学术剽窃、官商勾结等社会议题的勇气,真让不少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电视剧汗颜。新闻业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而《浪淘沙》某种程度上在给中国的都市报大变革时代写史。
文/杨文山
演员都是好演员,剧情不是好剧情:林啸民贪污是图啥?廖亦南咋就和欧阳见了一面就把林啸民交代了?上帝之眼泰山到底是谁?居老板和之前女婿的冤案到底啥关系?
黄志忠
最爱陈道明老师表演的所有作品
黄喆和钟北星这种朋友太难得了,黄志忠台词功底满分,北星这结局不甘心啊,钱大宝最后还是没去自首,马达把北星家庭工作搞完了人也没了。。
剧情不错,欧阳童就是要一个大SB,活在梦里。
主角和他俩朋友最后都没崩真心难得加一星吧。这后面剧情散得可以,突然这个出事那个出事的和主线都没啥关系,前面只要一有眉目当事人就跳楼或者猝死这还能行??现在看来很唏嘘,万万没想到几年之后报社纸媒迅速衰落……(所以泰山到底是个谁啊
后半段完全垮掉 最后还特地主旋律一把……令人智熄
剧情太平淡了,就像一根线段,看得非常着急,巴不得一秒就看到结局,没有快进的习惯,更不会倍速的我,真的看得好煎熬。男女主根本就一开始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完全不搭,而且男女主的人设都是非常让人讨厌的。所幸,最终还是分开了。陈道明的戏份非常的少,居然挂着男一的头衔,又收到了恶意!结局那个片花,更是画四脚蛇舔蜈蚣脚了。非常不好看。给两星是因为陈道明的个人魅力,确实强大,可称本剧唯一看点。还有那个叫泰山的东西,你才是主角吧,你把夏雨该干的事全干了,你这么牛,你啥资料都能搞到手,你还脸都不露一下,你啥都干了,我都不知道主角都干了啥,为什么要设定个泰山出来,莫名其妙
夏雨的感情戏,都什么跟什么呀!张欣老师的深喉可不是这水平好吗
结局有些无厘头。
被改的有些不伦不类了,与小说没得比,不过呢还是能让人有些想法的= =
很有意味的电视剧,林啸民的儒雅。
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三大不同类型报业的老总,一个拨乱反正的案件。关于媒体,良知,爱情友情,官商两场,人性物欲。个人感觉比小说好看。演员表演到位,尤其林啸民的儒雅洒脱。“透透”并不漂亮,钱琳确实是美人胚子。看过几遍,结尾曲配的也合题。
结束的有点突然
可惜被广电总局给阉割了
没演完还是……好几条线没交代啊。题材和演员都挺好。
所以泰山到底是谁???
可能是删减了,剧情节奏稀碎,有些莫名其妙,可是林社长这颜值巅峰,出现的每一帧,都让人挪不开视线。
陈道明、夏雨演的
把新闻做好,当个好记者... 内容题材都不错,虽说部分演技和剪辑有些问题,但在如今家庭,谍战题材泛滥的现在,技术上是提高了些,可是故事和内容确都他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