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骄傲 剧照 NO.1骄傲 剧照 NO.2骄傲 剧照 NO.3骄傲 剧照 NO.4骄傲 剧照 NO.5骄傲 剧照 NO.6骄傲 剧照 NO.13骄傲 剧照 NO.14骄傲 剧照 NO.15骄傲 剧照 NO.16骄傲 剧照 NO.17骄傲 剧照 NO.18骄傲 剧照 NO.19骄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8

    详细剧情

    De la veille de l’arrivée de Fran?ois Mitterrand au pouvoir le 10 mai 1981 à l’adoption de la loi Taubira sur le mariage promulguée le 18 mai 2013 et votée le 23 avril, Fiertés s'intéresse à une histoire d’amour, et plus largement, la vie d’une famille et des combats menés par les homosexuels autour du Pacs, du mariage et de l’adoption.

     长篇影评

     1 ) 骄傲做自己

    充满阳光、激励人心的片子。
    英国资深望重的男演员 Bill Nighy在此片中饰演了一位隐藏多年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的老矿工。他在法国接受采访时说:1984年是同性恋的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也包括艾滋病的出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同性恋被认为是罪行、可以被判7年的徒刑。同性恋还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要遭受电击疗法来治。现在,他可以在伦敦街头目睹两个同性恋人结婚,他为英国人对同性恋看法的进步感到自豪,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看了此片后,想到事隔30年后的今天,即使在法国这样自由开放的国家,仍有连续不断的游行示威反对同性恋婚姻合理化。要知道,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许多的不同才有了大干世界的美丽。记住了片中一句话:“生命是短暂的,因此要骄傲做人。” 勇敢爱、做自己!

     2 ) 【电影随笔】《骄傲》:“傲慢”与偏见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因为村上一个始终对同志群体存在厌恶的女士打电话给报社,把同志群体支持矿工罢工的事情透露给他们,导致矿工总会因为舆论的压力而决定拒绝来自同志群体的帮助。而马克却利用了这个报道,来扩大宣传与影响,做出“惊人之举”,让更多人知道同志群体正在做的事情。在给其他不解朋友解释的时候,他对乔说,在同志群体中有一个光荣悠久的传统,那便是被叫绰号,它让同志群体顽强的挺过许多年。“当有人叫你绰号的时候,你收下它,让它实至名归。”无论是难听的例如“变态”,“基佬”,“玻璃”等等这些羞辱性的绰号,都统统收下。这似乎已经成为同志群体中一个重要的自娱且光荣的传统,同志群体总是能把那些攻击他们的绰号或是表示耻辱的标记,如粉色三角旗(纳粹集中营中同志标记),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并且正如马克所说的那样,让这些绰号和标记变得“实至名归”。

     

        同志群体通过对敌视者语言的消解和自娱,使得那些原本恶劣且侮辱性的词语改变原本的意义,成为同志群体中独有的特殊称谓。例如无论是queen还是faggot,在英语中都是对同志的侮辱和嘲讽,但同志群体接受这些绰号然后对其意义进行修改,从而使得这些词语为己所用。正是使用这样一种承受敌人投过来标枪的方法,同志群体始终坚强而十分富有娱乐精神的为自己证明,并告诉那些偏见和歧视者,他们恶劣的攻击并不会激怒他们或是发挥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攻击的落空反而暗示了歧视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从美国的石墙运动开始,同志运动中骄傲(pride)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无论是那些已经出柜,为同志群体争夺权力的公众人物,像哈维尔.米尔克,都始终对同志强调要对自己骄傲。在如今,当我们看到一些公众人物出柜的时候,也会提及对于自己同志身份的骄傲。或许对于他人而言,这句话显得自大而莫名其妙,但这确实漫长的同志平权运动中主要争夺的东西。同志少数群体始终被所谓的主流文化所压制,甚至压迫,传统饱受文化对同志的身心摧残恶毒而影响深远。无论是《圣经》还是传统文化,都告诉世人同志是罪恶且注定要受惩罚的,是不正常和变态,在这样日久天长的宣传和欺骗下,年轻的同志在恐惧和惴惴不安里苟且偷生,痛苦甚至想过自杀。在这个时候,自我认同是最重要的步骤,而在这其中,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骄傲便是主要部分。坦然地接受自己,不再被阴影笼罩,也不再生活在柜子和恐惧中。就像马克最后对乔所说的那样,“站出来为自己发声,有点骄傲!“或许这样的骄傲在他人看来有些傲慢,但就和那些被辱骂和叫绰号的悠久传统一样,骄傲同样是同志群体艰难奋斗所努力争取的,是光荣的传统。

     

        在电影中,全国工会当听到希望帮助他们的是同志群体时,便挂断电话。我们能想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英国这个颇为保守的国家,对于同志的态度,也正因为此当最终矿工和同志群体走到一起,彼此支持的时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便会举得事情最终会变成这样或许并不那么难以想象。无论是全国总工会还是威尔士村子的矿工,他们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同志”,由于对这个群体的不了解和通过媒体或是其他人扭曲的固定印象传递,先入为主的便对其产生偏见和抵触。因此,当马克带领着其他朋友第一次到村子酒吧的时候,怀疑、不友好、抵触甚至是厌恶都是必然的。对于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而言,相互之间的了解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何况和矿工接触的是一个“社会名声”始终不佳的群体。

     

        电影中,村子里的女人最先接受同志群体,或是是因为她们的淳朴,对于同志群体她们更多的是好奇,而非抵触和偏见。男人们对同志产生偏见,一大部分原因和男权社会所规定男人所扮演的角色有关,并且这些男人时不时会怀着一股自作多情的幻想或恐惧,即认为那些同志会对他们下手。我们无法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自作多情会存在,但在这颇有喜剧感的状况下,同志对传统男性角色或说是气质的颠覆,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其他男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被侵犯了,暴力在这时就有可能产生。

     

        但就如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当她和达西先生相处一段时间并开始了解他之后,一开始的偏见便渐渐消散。威尔士村子的矿工亦是如此,当他们在与同志群体短暂的相处交流之后意识到,那些曾经先入为主的观念是错误的,同志并不是就如他们从媒体上或是其他人那里,甚至是他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在这里,编剧视角独特的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人与人在相互了解之后的偏见消除,对人与人关系的表现电影颇为精彩的部分。

     

        在这部群戏的电影中,依旧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独立、让人喜爱的人物。或许也正是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不同,让我们意识到对他人先入为主的观念是错误的。无论是什么群体,都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并非所有人一样,因此群体的多样性是最大特色。我们从来就不能通过几个简单的标签来定义一个群体,更不能用它来定义一个人。不了解导致偏见,而如果我们坚守自己的偏见,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2014 12.28 午夜

     

     3 ) 是个值得看的片子

      当初我在想是什么电影,开始看到是GAY,我一度想关掉,但是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我才发现幸好的看完了,心里那丝激动还在,我觉得这个故事不管是不是真人真事,但是确实演的很尽善尽美。

      先说开始,开始乔,一点都不希望自己参与,到后来的参与,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真实,看着那些鄙视的眼神与言论,我可以感受到GAY,拉拉那个时代所承受的鄙视,其实现在这个时代依然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骄傲。

      我记得上次有个GAY,跟我聊天,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女人,他说:没有,就是性别歧视而已。可能从他们最根本的就是欣赏男性,并且以自己是男性为骄傲。

     当然拉拉也是如此的,有的异性反而没有这股子自信的根源是没有那种骄傲,其实越是强大的人,越是不会被摧残,越是脆弱的人,越是喜欢去鄙视。

      只有比较才能获得的骄傲,那不叫骄傲,真正发自内心欣赏自己的骄傲,那才是,这个电影,可能是想说这么一句话:既然你已经这样,那你就接受你自己,并且干好它。

     4 ) 每个人都是同性恋

                                                                                  献给迷茫中的绿年酱

            绿年酱跟我吐槽,一个我其实并不太关心的故事。总而言之就是明明是她作对了,为什么反倒要被人鄙视,BlahBlahBlah。作为一个傲娇矫情滥情愤世嫉俗却又自卑的玻璃心,我明白她的感受。

            自卑的人——不,应该去掉“自卑”这个定语——人多多少少都会被“正常”这种多数人的暴政胁迫着。

           我在民企工作,不能自诩是个高文化高素质的新世纪的人才(恩,我就是,羞羞哒),面对一群初中没毕业四十岁开外说不清普通话两言不合就跟你吵起来的大叔,沟通有些困难。

            记得上班第一周,我写了个清单,详细阐述了我需要得到的帮助、资料,未来的规划和自我定位等,递给副总(我师傅)过目。他翻了两页,答曰:“明天开始去大装配帮忙,你这种东西没用的。”我真的是惊呆了!

            于是,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面对这群各自为营、胆大又不敢妄为、永远捡了芝麻掉了瓜、重立场不重利益的中年大叔们,我背着各种不务正业的骂名,才终于完成了公司全部工作流的梳理和改善意见。而我两年前就该执行的工作计划,现在才慢慢开始。

            我不否认我没有什么经验却一副学究样的清高,不愿过多参与基层事务,理想化所有工作的缺点。这群大叔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积累无数宝贵经验成为实际操作能力极强的执行者,完全不必要听我这种纸上谈兵的小喽啰。只是,六个月多方协调很简单就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拖我两年无比珍贵的青春啊。明明两年前就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伤筋动骨的改革方式啊。滑稽的是,每次副总喝醉酒,都会一副大公无私的面孔告诉我,“工作上你有什么不满意和要求就跟我提,我尽量配合你,别老是一个人闷头干。”我早就说了啊喂!

            两年三个月过去了,我终于明白问题不在于“为什么不”,而是“为什么要”。当剥离“文化人”的优越感,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这种纠结就变得矫情又软弱。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就像同性恋。明明LGSM是要帮助别这群离了煤矿就什么都不是的工人啊,明明委员会每个人都说“I have no problem with what they are, none of us do”啊,为什么Cliff这个老基佬(Bill Nighy嘟嘴好萌啊,好喜欢他,喜欢他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和Mark握手的时候要露出鄙夷的神态啊,为什么筹集了几千英镑反倒要被无知的矿工投票出局啊。

           我出离愤怒啊,可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

           Jonathan是英国第二个确诊AIDS的人,Mark最终也死于这个男同的噩梦(除了非洲等贫困地区,男同是AIDS传染率最高的人群)。Joe的哥哥还恶毒地称AIDS为“Anal Injected Death Sentence”。如果社会能够认同并做好相应的教育,这些本应如夏花绽放的生命可以酿出更美的果实。

           是啊,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

           就像身边那些本应成为画家、音乐家、作家的孩子,面对家长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压迫,最终成为像我一样为了票子、车子、房子拼命的机器。Joe的妈妈说:“It’s such a terrible life. It’s lonely, is that what you want? Hiding from people from work, for everyone, keeping secrets?”这不止是同性恋生活的描写,这是每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落魄一生如梵高的艺术家,背着一把吉他北漂的歌手,沉浸在文字里的书呆子,被关在地下室的钢琴家,其实在无私帮助他人的“圣母”(有些“圣母”是很努力在帮助他人的,比如陈岚,有些只是键盘侠,比如我)。他们也知道前路漫漫,但在责难之前,能否宽容地问一句“Is this what you want?”

            没有。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很难,我们要做Mark说的“When somebody calls you a name, you take it and you own it. ”然后,找到我们的同性恋社区,遇到Mark之于Joe一样教会我们“You are not leaving, you are running”的人。

            电影的结局看起来很美好。Joe接受了自己的身份,“No hiding, no running, no apologies”,离开了家人。矿工工会最终也履行承诺,“Shoulder to shoulder,hand in hand”地帮助了同性恋的游行,保障同性恋的合法权益。可是不知道多少人像Mark Ashton一样在26岁便像流行坠落,一如我们曾经渴望、现在压抑已久或者忘记的“不正常”的梦想。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性恋。

            至于绿年酱,面对质疑和不屑,笑着假装麻木就好。不要恐惧或愤怒,只要你知道你是谁,一直保持那颗赤子之心。反正我已经熬出头啦。

     5 ) 骄傲的玫瑰


    我们必须尝试喜悦。我们可以没有消遣,
    但不能没有喜悦,不能没有享受。我们必须
    顽强地接受我们的快乐,在这个无情的
    世界的火炉之中。

    ——杰克•吉尔伯特《简单的辩护》

    足足等《骄傲》等了半年,每个月都要去查查消息,终于能在国内看到的时候,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其实前天就已经看完了整部电影,感觉这种边缘抗争的题材就是我永远的泪点,虽有一人起头全体合唱这样的革命戏码,但个人感觉总体来说《骄傲》中的煽情是很圆滑平缓的。

      看完全片,《骄傲》给我的感觉比起运动更像是一次会议,我对80年代的LG运动了解不算太深入,但在一些关于“同性恋史”的书籍上都明确看到了作者“学术性地”明确表达了60年代到90年代是同志运动、妇女运动等新左派运动的高涨时期,而经历了6、70年代著名的爱之夏、“石墙酒吧造反”、“同性恋文学解放”,一大批“解放后”逐渐意识到他们走出了柜子后还应走上街头,80年代,在酷儿理论被提出以外,第一例艾滋病例也被发现,这使得恐同暴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骄傲》没有过多地去描写那些实际的、肉体的暴力,没有木棒与汽油,但人情抗拒的冷暴力却得到了异常淋漓的着墨,固守的道德和尊严是如此的可怕,可以让人在危难之时因为某个毫不相关的理由而去抗拒一次热情的帮助,而主角方所代表的组织,在施以援手的过程中几乎是卑微的,他们在尽其所能不留余力地去帮助一个陌生的群体,去关怀他们所承受的苦难,但对于这个另类的群体来说,他们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与“外界的人”接触就需通过森严的审判,需要忍受蔑视与怀疑。他们所承受的轻视大部分来自他们帮助的对象,而被帮助的人反而高居道德,去衡量是否应该接受这样的帮助,最后甚至需要投票来决定,这种种荒谬的一切仅仅是因为同性恋群体从古至今的“小众”,人类对外的排异心理似乎真是从古至今的天性使然。
    但这个组织却执着到了可爱的地步,也许是他们习惯了别人的眼神,能够欣然地将别人对自己的唾弃转换成一种自嘲式的自称,既然他们可以拿着花里胡哨的小水桶并肩站在阳光底下,摇晃着里面的硬币,忍受着过路人的厌弃,所以他们也可以忍受在村所大厅里对他们露出厌恶的表情漠然离去的人群。这就是被称作“骄傲”的同志精神,当全世界都变得荒谬可笑,充满冷漠的时候,只有自身的骄傲可以带来自我的尊严。虽然他们也像小孩子似的挤在睡袋里讨论着要不要逃跑。但说的更心灵鸡汤一些,结局总是好的。
       
       这片子的煽情戏码真的拿捏得不温不火,稍过一点就会觉得厌烦。Jonathan在桌子上跳舞那段儿简直纯透了,让人一瞬间觉得人情冷暖也没有那么复杂,后文又倒回来说到他的病情,才觉得又多了几分悲戚,生命可贵吧,这半斤兑水的情怀大家也不陌生,可又能怎么说呢?过于相信美好事物的人是愚蠢的,但丝毫不认可爱的人是可悲的,我们都还活着,若无欢喜,不如无生。
      当片尾他们冲向那一辆辆花哨的面包车时,我脑子里面控制不住想起《海盗电台》结尾形形色色驶向沉船的船只,而当彩色的骄傲浪潮涌上洒满阳光的长街,耳边又想起了“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感觉这就像是一次小小革命的胜利。

    谈谈演员,基本上这种类型的片子有Bill Nighy基本就可以抱有期待了,在经过优雅而冷峻的Johnny Worricker系列之后,他在《骄傲》里的角色依旧还保有着Curtis式的温情,但更少了一份“love actually”的无忧无虑,我真是喜欢美少女爷爷的演技,《真爱至上》和《第八页》几乎极端地代表了我对英国电影的两个审美,但他们又在Bill重合的、绝妙的演技上显露出截然不同英国气息,好像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兼备有阳光与迷雾,一方是普照众生的温情,一方是内敛醇厚的沉默,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样多变的戏路实在是难得,抛开这些冠冕堂皇的称赞,他拍照时的剪刀手也实在是萌到人说不出话。
    其实对我来说,一部片子能让我看到他和Imelda对戏已经够如梦似幻了,那场两个人一切做三明治的“出柜戏”拍得很诗意,一个单调的房间、两张紧靠的餐桌,Bill很明确地捉住了那种欲言又止的怯懦,Imelda也泰然自若到恰到好处,他们和充满上进心的年轻人不同,似乎出柜这件事对于Bill的角色来说是走投无路的辩护,但他已没有青春与气力去作出反抗,因而Imelda报之以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她说她早就知道了,这种知而不言的善意保护,从她这样一位老太太的嘴里说出来,不知为何就是特别柔软,几近慈悲。也许正是因为年迈,这两个人不再存有令人正聋发聩的激情,但这样轻柔的对话即使是如此的微弱,却很温情。而Imelda这位演员,我觉得她真是一个太厉害的女演员,在《维拉•德雷克》里的表演令人叹服,更别提她塑造得最深入人心的角色——粉色的Unbridge——简直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而《骄傲》里的她实在是太可爱了,尤其喜欢她打电话感谢圣诞贺卡的那场戏。
       本片其他的主演也都十分出色,paddy considine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很Edgar的,可能也是因为他演了《世界尽头》而这片子令我印象太深刻?而dominic west这种TV熟脸我真是脸盲了差点没认出来。至于AS我是一直都好喜欢他的演技和个性……

      花了2小时想到那儿写哪儿,感觉这篇影评真是轻松加愉快,果然还是这样充满爱与和平的电影好叽歪(茶

     6 ) 爱人同志,理解万岁

    1984年10月,一辆被各种涂鸦抹得花枝招展的黄色小货车停在了南威尔士小镇Onllwyn市政集会厅门前。从车上跳下来的男男女女住穿着鲜艳,行为举止间透着山区从未见过的雀跃深情。这是一群来自伦敦的同志,他们专程驱车前来,为彼时正处于长期罢工中的矿工加油助威。不过,这群自称“同志支持矿工”协会的志愿者并没有受到镇民的待见。80年代保守的社会风气下,同性恋仍旧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一种人性的扭曲,即便同志平权运动已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全世界范围展开,恐同思维仍旧大行其道,同志仍旧是社会的边缘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饱受歧视,当得知一群娘娘腔想要为工人运动摇旗呐喊,保守的英国社会中已是一片哗然。

    1985年6月,一年一度的伦敦同志骄傲大游行如期举行,当参加者们兴致勃勃地扛着标语大旗来到现场,却被告知今年的游行中不允许出现带有任何政治因素的口号,在游行队伍周围不停晃荡的警察不怀好意地建议道,“雀跃点,这是场派对,别把一切都搞得那么极端”。不过,在这场盛大的游行中,仍旧有超过一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规模大超以往,也从此改变了“骄傲游行”的内涵。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方阵是来自威尔士的煤矿工人公会的代表。

    工人阶级和同志之间生发的革命友情,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中被人遗忘的篇章。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政府决定关闭境内的二十余处煤矿,使两万余名矿工面临失业的命运。英国北部和威尔士地区的矿工工会为表达自己的抗议,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罢工。然而,长期罢工导致工人收入大幅度下降,雄心勃勃的矿工工会经济上捉襟见肘。正在此时,“同志支持矿工”组织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一边是被撒切尔谋杀在货币主义祭坛上的矿工,一边是在保守的社会中充满困惑的同性恋者,同为弱势群体的他们破天荒地达成了政治同盟,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反对法律和权威的压迫。马修·沃楚斯充满活力的影片《骄傲》带领着我们重返现场,以期铭记这段重要的抗争史。

    在《骄傲》之前,《米尔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同志作为一种力量如何极尽周旋,在政治的舞台上发声。而《骄傲》中描绘的平凡同性恋者,则属于更为底层的社会阶级。24岁的同志运动积极分子Mark Ashton因有感于弱势群体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决定在自己所属的社区中召集志同道合者为矿工公会捐款。集资不易,让矿工接受募捐更是困难重重。电影花了不少力气来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团体相互接受的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这段相互培养信任和阶级友情的过程在电影中显得妙趣横生。社会有其残酷的一面,《骄傲》却对残酷背后的人情味更加执着。电影的叙述视角相当平衡,同志群体由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具有持久的恒心,对试图接纳他们的一切善举都抱有感激,Mark Ashton则是他们具有政治诉求的领袖。和大部分同性恋影片不同,《骄傲》并不沉溺于感官世界,镜头下的同志也并不是一群奇装异服伪娘或假小子,在电影中他们嬉笑怒骂,看上去就像一群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大学生,带有某种心比天高的可爱。

    矿工团体则相对复杂,女性普遍比男性更为包容和开放,秘书Sian和Hefina果敢坚定,身处封闭小镇对同志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以空前的热情和这群远道而来的支持者成为坚定的盟友。工会决策着Dai和市政厅活动室老板Cliff亦都对同志的帮助怀抱感激,其他原本怀有敌意的成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摒弃偏见,修正着自己性别歧视错误观念。“威尔士的男人从不跳舞”,当一位女性居民在酒吧里这样向同志团体抱怨时,Jonathan Blake调高了迪斯科的音量。在人潮中尽情扭动身躯,当欢愉的气氛到达高潮,市政厅活动室中仅存的敌意也烟消云散,镇上的年轻男人甚至主动讨教起了成为“舞池皇帝”的经验。事实上,这位凭借高超舞姿获得工人信任的Jonathan Blake是同志历史中无法绕过的人物, 80年代中期,艾滋病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他是英国第一位被确诊的HIV病毒携带者。时至今日,已经年过六旬的他还活跃在同志平权运动的舞台上。

    历史上,“同志支持矿工”运动并未成功,在经年的罢工无果后,矿工们于1985年的冬天逐渐复工。政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返回矿井的工人们还是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举行了“忠诚游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同志群体,也被当地社区奉为英雄。就这样,同志和工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碰撞出火花,弱势团体你帮我助,相互成全对方的政治诉求。《骄傲》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回顾, 80年代同志运动活动空间,如伦敦Gay’s the Word书店,Electric Ballroom舞厅,和轰动一时的“Pits and Perverts(矿井与堕落者)”筹款演唱会都在电影中一一展现。威尔士小镇工人运动轰轰烈烈的氛围,又让我们想到早些年社会主义者导演肯·洛奇充满社会关怀的影像。当一车又一车的威尔士工人代表相继赶来,争相在“骄傲游行”队伍最前端组成庞大的方阵,我们的情绪也再一次被革命友情的烈火点燃。总有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会将僵硬的空气打破,也总有一种理解值得我们用“万岁”来致敬。

     短评

    笑中带泪的年度励志同影。很少有一部片会让人爱上里面所有的角色,但这部是例外,它让人真正感受到了LGBT作为一个群体的可爱。因为人生很短啊,所以一定要骄傲!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切入点就决定了它与众不同,把被打压的矿工们,与当时还没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同性恋群体相结合,产生的效果自然是戏剧性的。影片没有突出某个人,所有角色均为故事服务,构建起了鲜活的群像。同时得益于故事,角色得以立体丰满。这部影片有一种强烈的,振奋人心的感觉,那些辆大巴车来到时,达到最高潮。

    7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 整个特别musical的感觉,好多正能量,特别天真而温暖,连威尔士那么美的航拍和莫娘娘那么到位的演出也是醉了。最后全场起立鼓掌好久好久,见到原型人物,更加哭成了傻逼。。

    12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 好看又好听,一想到是真的发生过的事儿,就不觉得拍得太正能量了。as和nighy爷爷演得尤其好,别看戏份少,一瞧就是有故事的人,虽然没有篇幅讲出来,只要一出现就很惹眼(¯﹃¯)

    15分钟前
  • Mumu
  • 力荐
  • 胜在轻松幽默笑中带泪,又不失对角色的细腻刻画,满是治愈人心的正能量,使此片在众多严肃悲伤的同志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题材切入点新颖,群戏卡司很赞,不仅有人妻莫娘,就连小狼也来惊喜客串。但这也仅仅是部Feel Good电影,一切都美好的太容易。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 啊,这股自由之风什么时候才能吹进我们的生活中啊,有血气有尊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好爱伦敦,想到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噤若寒蝉的社会中,便真是觉得又羡慕又唏嘘。妙趣横生又感人至深的作品,今年奥斯卡季第一部五星!

    2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 不落俗套的叙事切入点,一个群体援助另一个群体,抛开各种符号和偏见,通过人与人的相处融合隔阂,让这片子彻底成了欢乐美好的正能量喜剧,而且对于这种群戏的片子,每个人物的刻画还都能细腻鲜活立体,更是足见主创们的功力。对于这样的改编,编剧的切入点真的很聪明,绕过事件,直接讲人。★★★★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别被斗争占据了自我,生活里有更多内容。” 轻松、治愈、正能量,两个群体伴随抵触、逗比和理解的融合过程,让人感动,看着全身都洋溢着阵阵暖意。小镇里的人物个个鲜活有趣,艾美达·斯丹顿老奶奶好感爆表。“绝望的人什么都相信,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更糟糕了” 2014最佳英国电影。

    2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 故事讲得好好~So powerful, so touching. 交叉性不仅仅是为了写论文啊,若可促成不同受压迫族群之间的互相谅解与政治连接...当然这在现实中是非常非常难的!But it is worth fighting for!!!

    32分钟前
  • 力荐
  • 从剧情到煽情控制得恰到好处,一大波英剧的演员让人深感熟悉,以小见大颇有新意,笑点频出特别是大妈胖妞都超有亮点。矿工阶级和同志阶级互帮互助,或许是今年最好的同志片。一厅的gay和les看完都鼓掌了。

    3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 无产阶级-同志大团结万岁!

    3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 题材伟岸,主旨崇高,情怀动人,但前一小时都笼罩在一种刻意营造骄傲氛围的亢奋状态之下,而且台词太满。后40分钟更好,多了一些缓冲余地。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 life is short. have some pride.

    41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 如罢工矿工Dai所说,你身处战役,面对强敌,却发现还有从未知晓的朋友,实太美妙。柏林墙非一日推翻,太多正义尚未伸张,太多权益值得争取,想呐喊想援助的你,永不孤单。悲怆伤怀的历史与压抑沉痛的现实拍得火花四射活力爆棚,燃得人只想吼——生命太短,没空低头!今年目前最爱的电影。

    4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 这片子问题有一点,就是太傲娇了,让直的小伙伴们都有些害羞了。

    45分钟前
  • bird
  • 推荐
  • 偏喜剧的基调决定了许多可以被深挖的细节被忽略,起承转合中“转”这部分太过牵强,真实的历史中其实有更具冲突性的事件;但全片顺下来真是又燃又煽,最后各地大小矿工组织一齐支持同性恋游行的时候,连我这个自认泪点不低的人都没绷住。

    5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 有点音乐剧的感觉,以至于我总以为他们会突然又唱又跳起来。这也让影片的风格远离写实,有点音乐喜剧的味道。故事的视点很有意思,结合矿工大罢工与同性权益,这也是一次认知与成长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罢工潭水深千尺,不及弯弯赠我情......”不卑不亢,温暖美好........

    5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 对抗的力量被描绘得太微弱,让一切胜利和骄傲都显得轻而易举,反而失了感动和震撼。两个小时的片长里,更多的只是在狂欢,让观众沉在自我陶醉中,忘了现实的艰苦,好像麻醉剂一样的效果罢了。在塑造人物的个性和背后的故事上,几乎是零分。

    58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 戴锦华老师讲的好,女权主义者是天然的左派,片子里基佬左派讲,警察没镇压我们的时候在干嘛呢?镇压矿工啊!非常左的一个片子推荐大家看看。。游行完了事后趴的感觉肯定能让你们回到戏梦巴黎。。

    1小时前
  • 球宝宝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