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丽过头的寻路者
维京海盗与印第安人的大乱斗.故事的主要角色设定颇有些"异乡异客"的感觉,被印第安人抚养大的维京男孩长大后抗击入侵的维京海贼的故事.
我们可以说故事发生在Apocalypto更久远之前.Mel Gibson的Apocalypto走得是记录片式的史诗风格,而Marcus Nispel的Pathfinder走得则是文艺片型的史诗风格,陈旧感的冷清的神秘感的画面极富张力,配乐虽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还算大气,唯一的遗憾是里面语言的设定,如果学习Apocalypto那样的(采用原著民的语言),不采用英语对白--现在如此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另外语言的选取也不具特殊性,都是些没有个性的大白话,这只能说编剧还没达到考据狂的程度,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编剧,整个故事毫无亮点可言,如果配上适合的歌特音乐,我们会以为在看一出超长版的MV.(文/len calvin)
2 ) 评《征服者》和《启示录》
评《征服者》和《启示录》
Jack♡2007.7.30
最近的一部新片《征服者》,打着战争片的招牌,实际上是骗人,和前不久的另一部也打着战争片招牌的电影《启示录》情节差不多,讲一能人,与强敌周旋,最后尽灭强敌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任何时代都通用,不管是几千年前的部落战争还是今天的间谍大战,都可以拍成这样的情节,这根本就反映不了美洲当时的时代背景,另一部电影《新世纪》基本还能接受,但这些电影说成动作片还可以,骗人说是战争片真是令人气愤,诚信问题矣。
《启示录》讲的是西班人到达美洲前,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的事,片子一开头有一句话,大意是“任何文明都是从内部开始灭亡”,好像人祭是导致阿兹特克人灭亡的原因,但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都几千年了,为什么以前不灭亡,偏偏西班牙人这个外因来的时候才灭亡?
《征服者》讲的是印第安人在发现哥仑布的500年前发现维京人来到美洲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要论及谁先发现美洲,现在普遍同意,印第安人肯定在2万年以前发现美洲,然后从亚洲经过海峡来到美洲。之后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端,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然后是维京人,他们在1千年前到达美洲,最后才是哥仑布的人,在500年前到达美洲。为什么说是印第安人发现呢,看过《启示录》都知道,确实是印第安人先发现的,试想一下,大海上的一艘舰船和森林里的猎人,究意谁更容易发现谁。支持‘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人,都是不把印第安人、亚洲人当人看,鼓吹白人致上的种族主义者。
《征服者》这个名字我觉得翻译得不对,因为征服是指使之臣服,而电影中的情节却只有抢夺,杀戮,也就是三光政策,还不如翻译成《抄掠者》。片中讲一白人孩童自幼无杀戮之心,后被印第安人收养,以美洲为家,抵抗维京人之事,言意之中表达出他之所以能成为正义战士是因为他本来就心怀正义,并且自幼就在无欲,无争的印第安部落生活,而不是和烧杀成性的维京人生活。但从历史来看,并不需要从小与印第安人在一起才能接受印第安人的生活。因为曾有一个西班牙成年人因船只失事,来到印第安人中间,完全成了土著人,他戴着精巧的鼻塞以及他所归依部落的耳环,当科尔特斯遇到他时,他拒绝放弃现有的生活。所以你心怀什么观念并不重要,也不用从小培养生活习惯,关键在于文化冲突双方谁的力量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印第安人被同化的原因。
美洲的人祭是相当普遍的,看过《启示录》的人可能都会感到吃惊,并且痛斥这种行为,实际上,这和今天的飞碟,纸牌算命,麦田圈,占星术,碟仙是一样的,不管科学,技术怎么发展,总有愚昧的人,无知的人。
现在我们来谈谈直正的美洲历史,为什么西方人会出海到达美洲呢?这有宗教和经济的原因,首先说宗教的原因,西方的基督教徒长久以来一直在和穆斯林苦战,当他们听说在东方有个强大的中国,并且中国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于是就想与中国联系一起抵抗穆斯林。经济方面,自从罗马时代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经济就一直被其中间人原先的波斯人和后来的阿拉伯人掌控着,为了他们的中间利润,他们一直阻止西方与东方直接贸易,于是西方人急切寻找一条新途径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和与印度进行香料贸易。
但为什么是西班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呢?是因为西班牙科学最先进吗?不是,反而是因为他们科学不先进。西班牙海军上将哥仑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在当时,航海技术最先进的是葡萄牙,葡萄牙人经过计算认为地球远比哥仑布想的要大,到达亚洲最近的路是绕过非洲。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哥仑布的错误,他并没有到达亚洲,他的航海以他的目标来看是一个大失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哥仑布至死还确信他已经到了亚洲,并且下一步是找到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美洲土著要叫印第安人-印度人的原因。
这段历史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拍成电影的事迹,并且都要比那种个人对抗强敌的庸俗片好得多。其中最令人乐道的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以180人的队伍征服了佣有几十万军队的印加国,皮萨罗首先袭击印加国王,成功俘获国王,并屠杀了国王的随从几千人。皮萨罗要求赎金,当印加人付出堆满一整个房间的黄金后皮萨罗却不释放国王,进而要国王作出选择:作为异教徒在火刑柱上被烧死,或者作为基督教徒受洗礼,然后被绞死。印加国王为了留下尸首而背弃自己的宗教选择了后者,但当他接受洗礼后皮萨罗却以惯常的背信弃义烧死了他。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感到愤怒。实际上在当时,西班牙国王也愤怒了,因为皮萨罗,一个平民,文盲,一个军官的私生子,竟敢以下犯上,杀死国王,所以西班牙国王当时很想处死皮萨罗。
肉体上的征服固然痛苦,但文化上的征服才是可悲的,当指着以前印加人建筑上的雕像问这些后裔时,他们竟说那是魔鬼。想一下,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也曾高喊“打倒牛神蛇鬼”,“打倒孔家店”。
‘征服者’会使人联想到两个游戏,一个是微软的帝国时代2,他的资料片就是叫《征服者》,征服者是当时西班牙骑兵部队的名称,但帝国时代里的征服者我看着有点离奇,戴着狗皮帽,拿一把长枪,枪打的的距离还没有投矛手远,有一次隔着一条河,敌人的投矛手拿着矛就往这边投,但我的征服者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并且一旦近战也是无能为力,真不知微软是怎么想的,懂不懂一点历史。而《征服美洲》中的征服者就比较令人满意了,头戴白盔,身穿银甲,下骑白马,手执火器,佩以长剑。遇敌时,先拨出手枪,向敌人开一枪,然后拨出佩剑驱马上前。有一次,敌人太多,我令所有人都跑到旁边的神庙里躲起来,但有一个征服者却被敌人围起来出不来了,后来敌人越来越多,都看不到他了。可是当敌人撤退时,发现他居然还活着,可见征服者之厉害了。
3 ) 一个不想当盗贼的猎人不是好萨满
主角出生在一个所有人卡拉赞毕业的强力战士部族,但是没有做战士的天分所以被鄙视加遗弃,机缘巧合,一个猎人部落收养了他。
战士部族的意识形态受雷矛卫队影响,要清除原住民以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仗着装备犀利到处屠杀当地的猎人部落,收养主角的猎人部落惨遭灭团,这时在猎人部落生活了15年却任然不会射箭的主角身上潜藏的盗贼天赋展现出来,一路疾跑逃到了女朋友所在的另一个猎人部落,通知该部落撤退,并决定独身一人延迟战士部族的追击。
对战士部落的阻击战是主角盗贼生涯的巅峰。近战闪避和暴击数值超高的主角娴熟切换双持战斗天赋和敏锐伏击天赋,专门杀落单的战士,同行的女友和另一个猎人则用陷阱给予主角以强力的辅助。
但是,女朋友所在的猎人部落有一批不信邪的猎人认为其祖阿曼装备足以碾压卡拉赞毕业的强力战士团,于是拿着近战武器就开了PVP冲上去,毫无悬念被卡拉赞强力党团灭,女朋友父亲更是极不冷静的暴露目标,导致主角在潜行中被剑刃风暴转出来,与女朋友及其父亲一起被俘。
女朋友的父亲死前神棍附体,教诲主角萨满之道,从此主角转职萨满,学会了先祖之魂的忽悠和水下呼吸,哄的战士部族一愣一愣的,接着靠两次和元素之灵的沟通,破冰湖,召唤雪崩,把战士部族全灭,最后切增强天赋开萨满之怒KO掉了战士部族的首领,大获全胜。和女朋友过上了每天两次有时三次的性福生活。
在电影的最后,我们看到功成名就的主角其乐融融地在奎岛做烧船日常的温馨场景。
4 ) 当赵氏孤儿长成蓝波
当赵氏孤儿长成蓝波——评《Pathfinder开拓者》
一句话点评:导演娴熟的技巧重现了各种野蛮的场景,使维京海盗成了德州链锯杀人狂俱乐部。
影片从开场到结束一直以阴暗的灰蓝色调为主,这让开场发现弃船和死尸的那段戏显得十分过瘾。之后的阴暗就只是给观影带来不便的故弄玄虚了。
影片是改编自挪威的一部电影《Ofelas》,大多翻译成《白夜迷踪》,也有直奔主旨的译法《北海匈奴》。将北欧的海盗和内陆的匈奴作比较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在传统的意识中,维京海盗和大漠匈奴似乎都是蛮族的典型代表。片子主要的情节就是维京人在一次对北美印第安部落的烧杀之后,留下了一个小男孩,被印第安人收养,长大成人抵御维京人再次侵略的故事。
亲缘和血缘的矛盾被反映为对自己认知的困惑。所谓“Pathfinder”在片中有着多重的意义,它既是Karl Urban饰演的Ghost寻找自我归属的方式,又是Moon Bloodgood饰演酋长的女儿StarFire所在的“the People of the Dawn黎明之族”选举酋长的途径,还是“the People of the Dawn黎明之族”成长为勇士的方法。但主体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在迷途之中寻找出路。勇士需要通过践行自己的路而有所作为;酋长需要引领着族人走出生活的艰辛;我们的主人公需要在两个种族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出心中的阴霾,摆脱满腔的仇恨。在原版电影中生存和复仇交织而成的主题,在本片夹杂了印第安哲学和类似禅悟、通灵的元素,使片子的内涵变得有点微妙。
Ghost作为维京之子被印第安部落的认可是最开始的矛盾,他的身份是本片主要的隐含的线索。从“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愤怒,到蓝波似的复仇丛林战,再到沦为阶下囚的折磨,到最后决意当青年王二小,诱敌深入包围圈的自我牺牲。对维京人的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其实就是Ghost自我归宿的寻找过程。Ghost的这个困惑在老酋长Pathfinder那里看来是一种源自内心恐惧的复仇心理,而他似乎并不希望Ghost变成一个充满仇恨的杀手。无论这种仇恨是源于儿时造虐的悲惨经历,还是源于村邻惨遭屠戮的事实。大概被仇恨唤醒的自我只会变成另外一个维京杀手,而不会变成一个为“自保”而挥刀的战士——以上都为笔者自己的揣摩。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杀戮”行为的判断标准就被定义为了“目的性”。若是因仇恨而杀人,就是冷血的;若是为防止别人“冷血”而挥刀,就是英勇的战士?这样的逻辑笔者是不能接受的:非“攻”,则凡“攻”皆非,尽管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道主义。影片中Ghost将酋长的标志交给了StarFire,自己没有走进印第安的部落,成为一名印第安战士,也没有坐船离去,成为一名维京海盗。而是选择做一个“海滩救生员”,维护着海峡两岸的和平。用身为人母的StarFire的话说:“to keep the wolves of hate
away from our shores让胸中的仇恨之狼远离我们的海岸。”Ghost有点海岸警卫队的意思,打击海上犯罪,成为了守护天使。不知道这个以暴制暴的天使在末日审判之时,是否进入天堂?
抛开令人费解的主旨,单看影片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孤胆英雄深入狼窝惯用的伎俩都较为灵活的表现在了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北地冰封的世界。我们能看到常见惊险的雪地追逐,充满速度与激情;能看到险象环生的丛林野战,头脑和肢体并重;甚至还有城区巷战,不过是搬进了一个阴暗山洞。维京人以猛兽盔蒙面,在昏暗的环境中乍隐乍现,长剑巨斧左劈右砍,伴随着印第安人的惊呼惨叫,确实有一定的惊悚感。再加上一些血腥场面的表现,更觉得野性十足:击碎头骨,割断喉咙,砍掉臂膀,刺穿躯干,那种具有冲击力的搏杀在快速的剪切和逼真的声效中,逼真得畅快淋漓,大叫过瘾。唯一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在一些大场面的处理上,缺少惊喜。掠杀村庄的场景基本上都属于细节交织的体现,而没有样样洒洒的宏观壮烈;大部队在冰层上行进,掉入冰层的段落,也没有壮观的整体描写。画幅基本上被单个细节的表现占据着,分别记述个体在冰河中的挣扎,确实了那种集体惨叫的痛苦。或许是导演刻意如此表现,因为觉得大场面表现有些平淡落俗吧。因此,本片没有那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只有那种令人压抑始终的紧迫。情节上还算相对紧凑,不过也未能免俗的在追杀和逃亡中加入浪漫的缠绵。男女主人公山洞中的同宿出现得有点突兀。女主人公StarFire只是看了看Ghost的眼睛,说了一句很有部落特点的“谚语”,就被推倒。此时,两个人还没有同甘苦共患难,没有更深一层的交流和理解——深层次的交流是在赤裸相拥中完成的——这种安排让人不得不怀疑是荷尔蒙在作祟,有点生米煮熟饭,先结婚再恋爱的感觉。一般的警匪片都是在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的逃亡闲暇,才开始了片刻的温存。本片两个人基本上只有相逢一笑的机缘,没说上几句话就翻身上床了,或许是儿时便相识一直暗生倾诉也说不定,反正片中并没有交代。两人的一见钟情进展神速,不拘泥于世俗,令人钦佩不已。
跟其他英雄一样,Ghost也是弹无虚发,一击即中,StarFire怀上了他的孩子。就这一点,估计所有的美国男人队成为这样的英雄都会望而却步,三思后行:
这要担多大的风险啊,要出人命的!
5 ) 《白夜迷踪》的改编之作
本片根据1987年的挪威电影《白夜迷踪》(Ofelas)改编而来。《白夜迷踪》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000年的挪威,一群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部族人残忍地杀害了一家人: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女儿。这突然降临的不幸灾难全部被这个家庭的小儿子看在眼里,他侥幸逃离了这场屠杀,并下定决心要复仇。但不幸的是,在他还没能作出反击的时候,那帮可恶的掠夺者竟把他当成了寻找当地人的向导。他该怎么办?助纣为虐?还是想方设法地报仇呢?小男孩陷入到痛苦的抉择之中。《白夜迷踪》上映后,广受好评。
改编后的故事发生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500年的美洲大陆,那时的维京人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被称为""海盗""的维京人自从发现新大陆后就开始了劫掠的印地安原住民的过程。故事开始于一群维京人在实施暴力后遭到印第安土著人的反抗,他们仓皇中将一维京小男孩留在美洲大陆,善良的印地安人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20年后,长大了的维京男孩生活的部族再度遭遇北欧海盗的袭击,一面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一面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恩人,维京男孩也陷入到艰难的抉择之中……"
6 ) 我们能战胜谁?
Pathfinder(译作征服者),又是古印第安人抵御强大外寇的故事,剑、勇士、丛林追逐、以弱胜强,血腥、残暴,仿似《启示录》。
但我联想、类比得更多的却是《300勇士》。
两者都抽离时空,不追求逻辑严密,只落个视觉华丽。
300勇士中那一片片空洞而华丽的红总在眼前晃动。而《征服者》以油画画质般的冷色调,凸现远古的神秘、混沌、诡魅,美!
印第安酋长说:若你的力量不能战胜熊,就要利用熊自身的力量战胜它。
可我们能战胜谁?!
大规模的杀伤,边看电影边翻资料,好看是好看,不过这种战争片终究不是我的菜
北欧海盗华丽丽的鬼头面具,古维京人万岁ing~不过故事角度干吗从那维京种印第安人说起啊,且北欧海盗说他们国语,印第安人居然说流利英文,太扯了呃。全片冷蓝色调,却可惜没拍成史诗……
大爱画面风格,印第安版本的兰博,场面不错
伟光正的美洲白汉子带领原住民抗击穷凶极恶的欧洲侵略者?怎么看那些维京海盗都有铁血战士的影子
冲着维京人去看的,其余的一般一般啦。
拍的再大气一点就能变成一部史诗片,可惜只有简单的打打杀杀
HDsource.There'll be no after.
超唯美史诗级大片... 哥就是来看血浆的.
Marcus Nispel还是拍恐怖片吧...
若你的力量不能战胜熊,就要利用熊自身的力量战胜它。
虽然中间有大段的不知名鸟语没有字幕,但是却因此发现此片可以当默片看--
很容易让人走神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决定不看原版小说了。一直都很喜欢维京海盗,家里还有一个维京牛角帽子。与剧中的帽子不同的是,我的帽子是牛角朝上扮可爱状的。
就冲着看Karl Urban和冷兵器来的。和航天在08元旦一起看的uncut, 有点太血腥
开头简直和史前一万年的情节如出一辙,只是后来的发展就不走神棍路线了
简单的敌我攻防游戏,你打完我打,视觉上倒是颇有大片范儿
冷兵器时代的冷与美
维京人的装扮 高大勇猛 令人不寒而栗 好片
维京题材,拍得也过得去
看上去不错其实完全和《启示》不能比的片子。。。
整体还不错,画面场景化妆人设,就是这个召唤雪崩实在是狗血,主角各种光环不杀之恩。。其他倒没什么记得住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