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了一个半小时,槽点太多,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果然是一部烂片,当然本来也是因为最近喜欢张家辉才看的。所谓“恐怖”在这里就是夸张的音效+乌漆墨黑的视效+严重脱水的人暴着青筋翻着白眼吊着威亚跳机械舞(自己觉着总结地很精辟,哈哈)。当然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凭什么一个玻璃心的恶毒女人活着时候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后还能害死那么多无辜的人,那些枉死的无辜人死后是否也要变成怨鬼呢?是否也要去害其他无辜的人呢?还是大家都变鬼了,终于可以再找那个恶女鬼公平掐架?这么说人都不用活了,反正都是死了变鬼比较厉害,活人都是弱鸡。不得不感叹一下:活着真难!
说实话挺失败的,不过为了张家辉卖力的表演给多颗星吧。
恐怖不过关,悬疑也没做好,逻辑更是硬伤!
吐槽的地方数不过来:
1…香港经典老鬼片槽点——永远不知道要开灯,无论过了几十年,怕是永远都是省电和节能状态,就算因为神秘的鬼神之力导致灯处于坏的状态,起码你也把开灯的动作和意愿表现出来,别侮辱观影者的智商好不?
2…都二十一世纪了,出了问题还是老香港电影那一套,自己硬抗,真是刚啊,都见了鬼了,腿都被忽悠瘸了,也差点被鬼给弄死,竟然心大的还留在那里。
3…两个女的前后明显变化是个正常人都能发现出来,结果愣是老香鬼片的处理手法,诡异就诡异,不正常就不正常呗。
4…双戏台班子轮番剧情演示,光从服饰看就知道是两个年代同一个地方的事情,昭示的剧情太刻意和明显了。
5…香港鬼片总会有几个不正常的老太太,化成先知一样的角色,可惜没有罗兰老戏骨的神韵,太僵硬!差评…
6…四十年前的大火,按纵火女的年龄来看,他儿子怎么也得快五十了吧,可是张家辉怎么也不像是她儿子,片尾回放显示张家辉刚回家拿出的照片,确认是其儿子,那些年龄就感觉对不上。
7…接上一条,纵火女是因为没上得了戏台唱花旦,那他老公也是戏班子的班主?这是个什么情况,看剧情这个老公就是那个四十年前那个戏班子的班主?可是那大火没烧死他?而且看四十年前的剧情,两人貌似也不是夫妻,更像是苟且之人。
…还有好多槽点,大家补充吧
张家辉—— 张家辉一身白色西装,实至名归手捧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奖杯。当全场鼓掌打着拍子伴着他唱起那句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的时候,在香港的斗室里电脑前看着直播的我,也激动得不能自已。而当他忘乎所以地握着奖杯模仿电影里挥拳动作时,我也忍不住鼻子发酸,眼角泛泪。仅仅因为,相信我们和他都知道,这注定是他人生中最好的一场戏。 在这场颁奖礼上,他半开玩笑地说将来纪念他的时候要配上彩色照片才好。而我觉得如果要好好地做纪念张家辉的专辑,他在这个颁奖礼上的表演将会是最好的片头。是啊他甚至提到10来岁的时候第一次看《教父》的时候,就被电影食脑了。而我记得的最早看的电影,是日本《复仇的铁拳》,情节完全没有印象,但一定简单粗暴热血,而那之后的时光,也像《激战》里的程辉一样,许多年匆匆而过。但为什么看到张家辉在《激战》的演绎还是那么激动。仿佛是看到《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雨夜脱逃,仿佛是看到《天堂电影院》里所有旧日亲昵镜头剪辑后的重现,仿佛是看到《教父2》里杀人后在人群焰火中走过的那张坚毅的脸。这些电影,是不是也把我的脑给吃了呢? 还没来得及好好回答这个问题,已经连着看了两场张家辉之后演出的电影,《魔警》和《盂兰神功》。前一部张家辉不算是主角,更多地是被当做一个符号被林超贤从《激战》中借用过来。无论是吴彦祖那张失去神采的脸,还是到最后点出“人心总纳一点黑”的莫名其妙的剧情,都照出了张家辉努力张扬的笑脸后的空洞。看完这部已经对张家辉的状态有疑惑,但是《盂兰神功》上映的时候,还是抱着希望买了优先场的票,想看看能否找到一丝类似《激战》那样的惊喜。 《盂兰神功》与《僵尸》——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我难掩失望,不自觉地将它拿来和麦浚龙的《僵尸》作比较。同样是作为导演处女作的恐怖电影,《盂》比《僵》差太多太多,无论是剧情,表演,还是整体设计,《盂》都是一部差片。 从剧情看,漏洞百出,让人无法不去吐槽。吴家丽最后出现在和童年张家辉的合影里,按剧情是想告诉观众这就是他的妈妈,但那条线的叙述毫无一丝铺垫。如果她都为班主生了儿子,到上不了台的时候不应该是抱着儿子去恳求老爹么?儿子都生了还不顾情面,再多委身他一次会领情么?即使吴不顾儿子作死烧了戏棚的时候班主能侥幸逃出来,依照设定中他薄情的尿性,怎么可能对这个女人留下的儿子好呢?无法想象主线还能处处描绘老班主对张家辉的关切。再看张家辉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个设定中二十来岁游手好闲女青年,到剧情中段鬼上身的时候偏要学戏而且要穿她妈妈留下的戏服,难道是想说当初烧死的篡位花旦就是她妈么?那不是四十年前么?张家辉遇鬼的情节也是令人摸不着头脑。明明晚上刘心悠就在张身边大费周章地鬼上身,结果画面一转就到了第二天了,是想说刘被鬼附体之后就出去玩了?还有张家辉白天不会看到刘排练么?是要多没心没肺才能问都不问?此类槽点太多,不再一一列举了。最好笑的是,在结尾的时候拍张刘的鬼魂含情脉脉地牵手看戏是什么意思呢?想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吗?那应该在她鬼上身的时候,好似《山村老尸》里吴镇宇抱住黎姿那样真心救她,楚人美才会退却好吗? 反观麦浚龙的《僵尸》,结尾部分起到了升华全片的作用。将所有凄厉惨绝的僵尸故事,全化成一个中年失败男人自绝时的迷梦。而且《僵》全片无甚硬伤,无论主角配角笔墨皆有着力。每个人身上都附着孤独感,苍凉有劲。 从表演看,张家辉毫无影帝风范,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迷茫直到最后死去,仿佛他才是被鬼上身的那个。他在这部戏里的表演平淡之极,似乎想表现出一个备受压抑的中年男人形象,但除去光环之外,没有一场戏有称得上发挥的地方,作为自导自演的影帝,这么无私地不给自己加戏难能可贵。而一众配角也没一个能撑得起角色。除了上述剧情硬伤导致的电影骨架畸形外,原本可以刻画丰满的父子情,鸳梦重温,冤鬼怨念等等的血肉亦乏善可陈。整体设计方面,整部电影本身像极了鬼上身,让人想逃得远远的。反观《僵尸》,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深情的背景,而且人物之间各种精彩的交叉对手戏,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织起一张巨大的网,把观众牢牢粘住。 《盂兰神功》从片头开始就预告了自己的毫无野心。借用与剧情无关的各种桥段,想尽办法凑恐怖元素却反将自己变成一部散漫的小品。不相关的片头,无节操复制蓝可儿电梯录像,背后长脸的烂梗,分辨不清刻画乏力的反派鬼魂,余味糟糕的结局等等,全都让本有机会升华的剧情一次次令观众出戏。再拿麦浚龙的作品来比较,《僵尸》光是靠美术设计和结局已经完胜《盂兰神功》。《僵》里面恐怕只有一场高大神秘鬼魂走过钱小豪和惠英红的戏同核心剧情无关,但这场的气氛像极了孩提时代反复出现的恐怖梦境,诡异气氛营造堪称完美。结尾的神反转也成为了一面镜子,将所有的剧情重新映照了一遍,霎时将电影升华。 那么到底,这两部电影相差在哪里呢?显然,靠《激战》再获影帝的成功反而成为了张家辉的负担,在这部自导自演的片子里他完全束手束脚,像是参加一场被逼着相亲的约会。而麦浚龙的处女作自始至终体现了孤独清冷,人生难追的气息,可以将其称为是一种爱,是感受到电影能展开并描绘人性种种后的赞赏。可以说,是否有爱,成为了电影成败的关键。
只有带着爱拍出来的电影,才能让观众爱上。张家辉小时候看的大概是教父第一部,但若看完第二部就更能理解到,老教父对家庭的热爱以及对成为大家族酋长式人物的热衷令他在这两方面得心应手,而第二代教父的冷峻取代了这样的热情,这或许和他的人生角色是被迫接受,以及西西里爱人的惨死有关,但从第二部里的确看到他对家庭的爱并不是原生态的,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那种征服对手的快感,更像是一种恨。两代教父的结局其实告诉观众,人生追求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拍电影,也是一样的。张家辉热爱的,始终是表演,而转身开始做导演,应该是过往不受重视的演艺生涯带来的反弹,对观众认可的一种渴望。但他热爱或者擅长的,还是表现人物,一旦开始讲故事,在抑制自己人物表现的同时,采用蓝可儿,背后长脸这种噱头,只能赢来观众对这些噱头的津津乐道,而忘了这部电影究竟想说什么。 李安与世界杯—— 曾经有一篇神级影评,是神秘网友西班牙眼写李安的《色戒》。将电影中的情节解读出国共伪三方勾心斗角的的广阔内涵来。除此之外,马伯庸关于少年PI奇幻漂流另一种解读的影评亦令人耳目一新。李安似乎干惯了这样的事儿,《卧虎藏龙》和《断背山》里面均有引而不发的感情脉络。这样的电影就像一款成功的香水,不同阶段的味道交相辉映。其实每个人追求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同样是大导演,李安能够把故事讲出不同的层次来,诺兰则像钟表匠一样追求电影本身的结构,老马丁喜欢粗粝的黑帮气息,王家卫则擅长表现主义(装逼)。这些拍电影人的所谓胜利,在于他们拍的就是他们的爱。 《盂兰神功》上映的时候,2014年世界杯正进入高潮阶段。每个人都从这个大舞台上追求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景象。阴谋论的最开心,各种看似偶然的事件被他们解释得风生水起。看戏的,等到了德国队屠戮巴西。看帅哥的,也各自找到ta们中意的对象。追求酷爱刺激的,听了阿迪和耐克广告的话,一股脑儿地押注在某场比赛上。缜密分析的,找到了赔率数字的各种变化和赢钱的可能。关注某只球队的,自然为自己的热爱增添了注解,而关注胜者为王的,当然投入了德国队的怀抱。就连旁观面相的人,都从这个舞台的人的脸上印证了自己的理论。这样一场大戏落幕的时候,皆大欢喜。想到搜索《色戒》影评的时候,看到作家水木丁写的一篇,将这电影解读出青春小说的味道来,和西班牙眼的分析放在一起看,我只能说,每个人,都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生活。电影如此,生活如此。 人生森林—— 记得刚到香港的时候,参加过一项野外拓展训练。在西贡的郊野中,凭着相对年轻的冲劲带着队伍找寻目的地,要在指定时间(三天两夜)内通过三个目标点回到营地。由于从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加上不同状态的队友因素,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时间条件限制下,达到一个点后就折返回去。但这样的经历依然留下了很多回忆,比如西贡山头眺望渔家灯火的美景,午夜密林中伸手不见五指的行走等等。虽然由于种种限制,没有完成预想中的路线,但我们还是画了一个小一点的圈回到了起点,也是一种圆满。 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对夫妻生育第四个孩子的时候被发现这胎儿已经有了致命的疾病,但他们最后选择将这孩子生下来,这孩子活到第28天就去世了。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兄长的爱,模糊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的色彩和声音,亦有笑容和病痛。也许真相并不这么美好,但我选择将这个故事当做一个寓言。人生总会是圆满的,无论这个圈是大是小,带着爱还是恨,快乐抑或疲惫。无论经历过什么,我发现,在人生的森林里,跑回的,永远是出发的原点。重要的,便是这个画圈的过程。 而我们为什么爱电影,去看,去观赏一场场别人的表演,就是想知道,另一种画圈的可能,另一种人生的味道,体会到自己圈里圈外的风景。《天堂电影院》做到了,那些剪下的接吻镜头代表了别人残缺的爱情和人生,却在结尾为多多和我们补上自己心中的遗憾。《僵尸》做到了,那种被人遗忘的感受,精致而凄凉的质感,以及结局的映射,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和导演致敬僵尸片的想法。而其实《盂兰神功》也做到了,张家辉现在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导演了,我们呢,也在鬼节的时候,有了一个暂时忘却自己,感受惊吓的去处。
3.5;整体不错 节奏可以再调整一下 好久没看到主角们死光光的电影了。。
作为恐怖片,本片的气氛烘托已经到位了,虽然时不时的一惊一乍挺作的,但车下的小孩,化妆的烂面女鬼,瞬间的鬼附身还是足够吓人。故事相对薄弱了一些,吴家丽那条故事线作为辅助,未免太模糊了点,严重破坏了电影整体的完整性。不过鉴于这是张家辉的导演处女作,很认真,所以还是很不错的了。
好无聊……老班主心真宽,一家子剩了他一个人还开台唱戏……
中国七月十四背景下的西方恶魔附身。。。整体气氛营造和音效都不错,但是逻辑略混乱,旧线略潦草,莫名其妙的开始,莫名其妙的结束。。。PS:鬼上身的时候,心里直接浮现的是,这货不就是《驱魔人》里的吗。。。
屯門UA聲效震耳欲聾 心悠美眉挺漂亮的
好得人驚啊, 我都算熟知拍戲手法, 依然嚇得我……尤其係睇監視嗰場, 一轉頭又無嘢同我經驗好似,訓係床形住(感覺到) 有嘢摸我,一掰大眼就乜都無……美術聲效鏡頭真做得好,完全唔似第一次拍戲,鏡頭剪接好專業.識得用留白呢招,劇情唔好太畫公仔,模糊等觀眾去捻,會有更恐怖空間,張導您真係深不可測……
音效还蛮吓人的。。。故事真的。。
音效忒幼稚,鬼一出来就duang的一声,还以为成龙要出来了。
张家辉的导演处女作,消极之处是故事讲得一塌糊涂,各种鬼上身很难对号入座,需要脑补,因果报应这一层几乎看不见,张家辉在驾驭故事方面还需要历练;积极之处在于本片的恐怖效果极佳,气氛阴森,监视器那段最渗人,民俗+东方式灵异+西方鬼上身,张家辉是个拍恐怖片的好手
这破剧本漏洞百出莫名奇妙实在不能忍!
可以看到很多泰式(鬼的化妆,白眼)、港式(故事剧本)、日式(肢体的怪状)甚至美式的(监控器那段)恐怖片桥段,模仿意味太重,叙事冗长而逻辑散乱,实在只能说是一般。但是还是喜欢张家辉,表示支持!5.9
纯为吓人而吓人。香港恐怖片抗旗人张家辉表示自己其实很胆小,听人讲鬼故事他会捂着耳朵尖叫:阿…我什么都听不到…小时候看鬼片,吓得他一路狂奔滚回家。他心目中最吓人的三部恐怖片第一是港片《女魔》,第二《驱魔人》,第三《午夜凶铃》因为听人说太吓人还没敢看。所以你他妈拍的这是什么鸡脖玩意
惊悚效果不错,故事讲的不明不白,给初做导演的张家辉三星以资鼓励。
@ 旺角Broadway 陪Ally去看,本来抱着娱乐的心态,结果出来的时候俩人都一头雾水。逻辑硬伤交代不清而且总觉得制作略粗糙……但是快结尾的地方诈尸好评,最后的温馨牌打得还行,女演员鬼上身的演技也还不错。それだけ。
影院深巷回头客,舞台飘飘灰面娘,鬼影实录X驱魔人X丧尸出笼,剪刀插喉关公扎心,花样够多。张家辉还是先留在香港好好发展吧,玩到极致后再来大陆整个主旋律盂兰行动之类,总比现在不上不下的低压槽好
给张导一点面子好了处女座已经可以了虽然逻辑混乱,为了吓人而吓人但是吓人效果还可以就是鬼不够高清。有的地方还是很逗,可能是片长太短了故事没讲好。
电影里的鬼太没节操了,逢人就上,让上谁就上谁。(监视器那段吓哭了妈的)
劇情勉強能完整交待可恨大半驚嚇場面靠聲音恐嚇,沒成就氣氛卻成了玩笑但張家輝裝閉路電視後的劇情愈見可喜,因著劇情交待漸見清晰,中後段的驚嚇感愈增原先好想批評戲班所有演員均帶著很重口音,但後來發現主要是馬來西亞演員後就覺得也無甚麼,馬拉沒有馬拉特色的粵劇嗎﹖整體也算中規中矩
故事好弱啊,純粹是聲音在嚇人
已被吓傻,说好的感官世界呢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