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人生七年7

    记录片英国2005

    主演:Bruce Balden  Jacqueline Bassett  Symon Basterfield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保罗·阿尔蒙德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人生七年7 剧照 NO.1人生七年7 剧照 NO.2人生七年7 剧照 NO.3人生七年7 剧照 NO.4人生七年7 剧照 NO.5人生七年7 剧照 NO.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3人生七年7 剧照 NO.14人生七年7 剧照 NO.15人生七年7 剧照 NO.1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7人生七年7 剧照 NO.18人生七年7 剧照 NO.19人生七年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39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七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本季《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隐情,无论境遇如何也都会有遗憾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隐情,无论境遇如何也都会有遗憾。展现出来可见的只是冰山一角,沉在水面下的往往是核心。

    《人生七年》中最让人牵肠挂肚唏嘘不已的尼尔,直到56岁这集才说出自己其实从16岁起就罹患精神疾病,也因此退学并在其后就业上饱受困扰。年轻时自尊心极强的他显然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精神有问题的事实,却因此而痛苦一生,真心希望他越来越好。幸而年过40后,BRUCE的友谊和基督教信仰帮助了他,看到他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越来越稳定,到56岁终于基本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了,真心欣慰,希望通过节目他一直不懈地写作的文字能够受到关注,那是出自一颗饱尝痛苦的敏感心灵。

    几位主人公中在仕途上最成功的JOHN,从小就显得高傲,容易让人觉得他因为含着金汤匙长大享有特权,所以人生顺遂。然而在56岁他坦承自己虽然从小都是接受的最好的教育,但其实他父亲早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靠母亲出去辛苦工作才付得起他的学费。所以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努力,并且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尽管他现在已经在法律界身居高位,然而他也还是有遗憾,坦承他的幼年伙伴两位都已经是部长了,他会担心自己年龄太大无法再参选。我其实蛮欣赏JOHN的,骄傲然而真实坦率,原则极为明确,具有社会责任感,从小就主人翁意识极强。只有他是从小到大时刻对英国社会整体特别关心、虽见解犀利却理性客观。

    科学家尼古拉斯人生看起来顺风顺水,顺利地似乎不真实,最励志的代表了。从农村出来,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从小热爱科学,上了牛津,毕业就去美国大学任教,没走过弯路,科研事业一路上升,35岁副教授,42岁正教授,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腔科技造福人类的理想。然而他的一生一样会遇到挫折,婚姻从开始就暗藏危机,儿子10岁时离婚,对小孩影响很大,几乎同时,倾注全部热情的科研事业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从科研转而教学。在节目中,他自己苦笑道,他更希望自己作为科学家而知名而不是因为这个纪录片而知名。人生似乎总是如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 ) 小马过河——《49UP》

    1964年,Michael Apted为BBC拍摄了一部记录片《7 UP》。之后,他每隔七年重访这些孩子,14岁,21岁,28岁……2005年,他们迈入他们生命的第四十九个年头。

    因为事先看过评论,我并没有期待会发生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高潮。一个作品往往是全息的,三百字可以把握一本小说的基调,三分钟可以感受一部电影的风格,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们走到半途的人生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奏出最后一个音符。我们和导演一起,走在一条不知道要把我们领到哪里去的路上。片子看起来平淡而茫然,就像每个人面对他自己难以把握的人生时,所感到的那样。当一口气看完他们四十九年的人生,以及在一个又一个七年中他们对过去,对未来,对当时以及对这种观察的讲述,我记起那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梦想真的不能实现吗?也不是。说要当骑师的Tony,二十一岁时骑着马头一个冲过终点线;说要去非洲做教育的Bruce,35岁去了孟加拉北部的学校教书;说“长大以后,我想寻求月亮的奥秘”的Nick,42岁成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正教授。即使只是十多个孩子中的几人,这种实现也足以使许多至今还懵懵懂懂的人动容。然而,如果只提这些却也有失偏颇。Tony二十八岁时放弃了骑手生涯:“我想……我还是少一些天分。”Bruce回到伦敦继续在东区的学校教书,尽管他喜欢一点一滴教会学生的感觉,有时却也觉得“……被磨平的是我”;Nick的项目因为某个技术环节无法突破而失败,“一直想走的路却走不通,这是个很大的打击。”

    有些人生有一个格外美好的开始,却不像会被认为的那样一帆风顺。John,出身古老家族,名校毕业,风度翩翩,35岁时已经是驻外大使,按照家族传统继续对保加利亚的援助。四十九岁时,他在国内做一名质检员,而十四岁时开始踌躇满志的从政却一直没有实现,尽管他还没有放弃:“就算我已经四十九岁了,没准我还很有政治天分呢。”Lynn,24岁开始在流动图书馆负责儿童图书,此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这类她热爱的工作,她结了婚,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一切看起来极其完美,但是图书馆也许面临着裁员。“他们说我的工作谁都可以做,”她说,“我现在为这事非常心烦。”她在图书馆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其中有个孩子有着很重的残疾,坐在轮椅上,歪着头,鼻子里插着管子。“几年前他刚来的时候,连发出声音都难,现在已经会讲话了。”“我很喜欢这工作,很有成就感,被人相信……但是他们不在乎。”“你觉得值得吗?”采访者问。“值得。”她回答,“你不要再问了,我会哭的。”

    其实这片子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有些人在七岁时设想的人生,长大后竟真的会大致实现。可是,这实现又从来不能用“美梦成真”来描述。当人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的手可以抓住一部分,却无计可施地看着抓不住的另一部分,怎样把我们已经到手的那部分都变得似是而非。人生不仅是一部书,而且即使盖棺也不能定论。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主题明确、格调鲜明的人生,不过是作家提纲挈领后制成的艺术品,甚至连历史也未必不是如此。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人物的生平构成一段条理清楚因果分明的简介,可对于那在人生的激流中奋力前进的主人公,他看到的茫茫世界难道是我们眼中这般一目了然吗?就像《49UP》中一路走来的十几个孩子,静下心来听着他们从童稚、青春到天命之年的只言片语,谁敢说自己已经抓住了一个人生的要领呢?

    有人认为,对比七岁十四岁时的童言无忌或年轻气盛,他们后来的人生太过平淡无趣,平淡得让人失去眼见的所有希望,我虽不否定这种看法之合理,却也不觉得有那么泄气和伤感。是,Burce毕竟因为“跑得不够快”而不再梦想加入国家板球队,可他终究还是开开心心地继续打球;14岁的Simon时想要很多钱,21岁时他说“重要的不是钱,而是和谁一起生活。”后来他娶了“除了她谁都不想娶”的伊芙,生了五个孩子,“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有孩子有工作。”人生有许许多多看起来不够精彩的事情,可是人生终究不是电影,我们争取的不是一个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的高潮,而是许多年之后,可以平和地微笑着说:“我现在很幸福。”——这是很多人在四十九岁时找到的答案。如果奥德修斯十二年的冒险能化作一个凡人二十四小时的人生,那么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四十九年——以及之后“不够精彩”的人生难道不够格称为一部史诗?“日子不容易啊。”伦敦东区长大的Sue说。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别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却都是人人自己竭心尽力经营所得。有过希望,有过失望,有过无穷的可能性,也有过不得不做的事。被动或主动,争取或放弃,无论多么简单的一小步,莫不是由我们的整个生命所完成。河水并不浅到轻而易举,也不深到艰难无望,偏是怎么形容也难以令人注目的不深不浅——可是,我们毕竟是从河中涉过去了。

     3 ) `

    人生七年 7up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的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人生七年 14up
    1 杰基:在英格兰东部的一所综合学校上学
    2 尼古拉斯:在家乡的一所被授予了奖学金的寄宿学校上学
    3 尼尔·休斯:在离家不远的一所综合学校上学
    4 托尼:在公立学校上学 课余时间待在艾普森青少年赛马场 努力成为一名骑师 和15已分手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英国著名的”九大公学“之一的大伦敦行政区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练习钢琴 反对罢工
    7 查尔斯:在英格兰西南威尔特郡马尔堡私立精英学校上学
    8 安德鲁:在英国著名的”九大公学“之一的英格兰东南部萨里郡切特豪斯私立学校上学
    9 保罗:八岁离开儿童之家 在一所寄宿学校学习了一年后 跟随离异的父亲移居澳大利亚
    10 西蒙:在儿童之家依赖着救济生活到十三岁时被母亲接出 从没有见过父亲
    11 霍顿·布鲁斯:父母离异 和继父相处得很好 在英格兰东南部萨里郡的一所全寄宿预备学校读书 不再想当传教士(因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
    12 苏西:在苏格兰佩思郡南越庄园女子寄宿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和1、13分开 选择在一所文法学校上学
    17 高斯林:4的艾普森青少年赛马场教练


    人生七年 21up
    1 杰基:在一家澳大利亚银行上班 去年结婚
    2 尼古拉斯: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物理系大二生
    3 尼尔·休斯:在阿伯丁大学学习一学期后主动退学 现在在伦敦做短工
    4 托尼:十五岁离开学校 前往艾普森汤米·高斯林赛马场 成为一名学徒 后因参加比赛没有取得名次 放弃了赛马骑师梦想 现在努力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5 彼得:伦敦大学历史系学生 住在伦敦北部的一所公寓里
    6 约翰: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法律生
    7 查尔斯:达勒姆大学历史系学生 父母离异
    8 安德鲁:其十四岁时父母离异 现在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法律生
    9 保罗:来到澳大利亚后以建房为业 其父亲再婚
    10 西蒙:在离家不远的肉类加工公司工作 其母亲有时会焦虑、抑郁 这让西蒙更加想要保护她 两人的关系也日渐融洽
    11 霍顿·布鲁斯:牛津大学数学系学生
    12 苏西:其十四岁时父母离异 十六岁时自主决定离开原来的贵族学校 到巴黎的一所教授速记的学校上学 毕业后找过工作
    13 苏珊: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
    14 林西·珍妮特:流动图书馆管理员 兼职一家办公室的助手工作 去年结婚
    18 密克:1的丈夫
    19 戴夫:
    20 崔佛:
    21 伊恩:其和19、20都是5的室友 也都是学生
    22 苏珊:9的女朋友


    人生七年 28up
    1 杰基: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2 尼古拉斯:核物理学家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助理 结婚四年
    3 尼尔·休斯:三年没有工作 经常旅行 靠领社会保障金生活
    4 托尼:出租车司机
    5 彼得·戴维斯:四年前结婚 现在在莱斯特市的一所综合学校教书
    6 约翰:一个成功的律师
    7 查尔斯:BBC助理制片人
    8 安德鲁:在一家大公司当律师 结婚一年
    9 保罗:和22已结婚 住在墨尔本 四年前曾和妻子变卖家产买了一辆车 旅行穿越澳大利亚中西部 走了一万五千英里 用时七个月 直到妻子在珀斯怀孕结束
    10 西蒙:已结婚 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父亲 在伦敦沃尔香肠冷冻室工作 住在伦敦南部的一所公租房里
    11 霍顿·布鲁斯: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三年后决定教书 4的母校聘请了他 让其教授数学
    12 苏西:和25在五年前结婚 跟随丈夫来到巴斯市附近的村庄生活
    13 苏珊:结婚四年 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 丈夫是煤气装修工 现在在东伦敦的一所公租房里居住
    14 林西·珍妮特:流动图书馆管理员 现在在肯特郡生活 有两个女儿 丈夫在邮局工作
    18 密克:油漆匠
    22 苏珊:两个孩子的母亲 也兼职理发师
    23 尼克:4的儿子 六岁半
    24 乔蒂:4的女儿 两岁半
    25 鲁珀特:巴斯市一家律师所合伙人 12的丈夫
    26 托马斯:12的大儿子
    27 奥利弗:12的二儿子
    28 杰姬:2的妻子 和2在牛津大学相识 正在修商业的研究生课程
    29 雷切尔:5的妻子 也是老师 在一所进修教育大学教书
    30 布鲁斯:9的墨尔本朋友 和9在旅行中相识
    31 凯蒂:9的女儿
    32 罗伯特:9的儿子 先天有读写障碍
    33 简:8的妻子 工作是在一家公司里做全职秘书
    34 伊冯娜:10的妻子


    人生七年 35up
    1 杰基:和18离婚前生下44 为了照顾孩子 一年没有工作 现在是酒吧招待
    2 尼古拉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副教授 和28已离婚
    3 尼尔·休斯:住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的政府救济房里 靠政府救济生活 一九九零年参演了村里的话剧《美女与野兽》后导演过话剧 现在在筹划成立专业巡演公司
    4 托尼: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开出租车赚钱 有时做临时演员 在马场养了两匹马驹 周末会带孩子们去练习骑马 五口之家现在住在伦敦北区
    6 约翰:高等法院大法官法庭分部出庭律师 专攻经济案件 已结婚 结婚后开始为保加利亚的慈善事业做贡献(约翰的母亲是保加利亚人 其曾曾祖父在1879年成为保加利亚的第一任首相)
    7 查尔斯:放弃BBC工作 去年结婚
    8 安德鲁: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在事务所企业部工作 主要负责企业并购、合资等咨询服务 现在在伦敦西南部小镇温布尔顿居住
    9 保罗:有一段时间保罗夫妇争吵激烈 于是两人商量好不要留隔夜仇 22说这个节目帮助了他们 因为它能提醒他们曾经拥有过什么 现在两人结婚已十三年 关系很好
    11 霍顿·布鲁斯:三十五岁时来到孟加拉国锡尔赫特市的一所学校教学一年 其父亲去世
    12 苏西:生了37
    13 苏珊:在40一岁那一年和38分手 现在在一家建筑公司兼职
    14 林西·珍妮特:三十五岁时 其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 现在以家庭为重
    25 鲁珀特:创业 成立了一家主要做改造旧楼成办公室的公司
    35 黛比:4的妻子 其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驾驶出租车课程 现在在白天驾驶丈夫的出租车赚钱 直到下午四点接孩子们放学
    36 佩里:4的小女儿
    37 劳拉:12的女儿
    38 比利:13的前夫
    39 威廉:13的儿子
    40 凯瑟琳:13的女儿
    41 罗斯:14的丈夫
    42 莎拉:14的女儿
    43 艾玛:14的女儿
    44 查理:1的儿子
    45 亚当:2的儿子 一岁
    46 安德鲁:2的二弟
    47 克里斯多夫:2的小弟 失聪
    48 亚历山大:8的大儿子
    49 蒂莫西:8的二儿子
    50 克莱尔:6的妻子 保加利亚退休外交官的女儿


    人生七年 42up
    1 杰基:再婚后搬到丈夫的故乡居住 不过定居不久 两人就分手了 现在在1的朋友和55母亲的帮助下定居苏格兰马瑟韦尔 育子成人(杰基这一段时间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前不久不得不暂停了工作)
    2 尼古拉斯:除了教书 还在电气工程系做一些管理工作 另外出版了《半导体设备》等学术书籍
    3 尼尔·休斯:两年前加入自由民主党 现在他是大伦敦区哈克尼市议会议员 并且干劲十足 休息的时间也为自己的政党做宣传(尼尔从设得兰群岛回到伦敦的头两个月在11的家中暂住)
    4 托尼:一家搬到埃塞克斯郡伍德福德居住 出过轨
    7 查尔斯:某电视频道的科学纪录片编辑
    8 安德鲁:正为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而努力
    9 保罗:三年前考取木工证书 现在在一家塑料公司做工业标识
    10 西蒙:三十五岁离婚 四十二岁时和51结婚 其和34生的五个孩子和继母关系不佳(一九九零年西蒙母亲因癌症过逝 前年西蒙以高分成绩拿到了中学文凭)
    11 霍顿·布鲁斯:五年前返回英国 在伦敦东区的查洛纳天主教女子学院教书至今 去年结婚
    12 苏西:四年前母亲去世时 曾接受过几个月的心理治疗 直到生活重回正轨
    13 苏珊:在伦敦大学法学系办公室工作
    14 林西·珍妮特:在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的流动图书馆取消后放弃陶尔哈姆莱茨学校的管理职位来到东伦敦贝思纳尔格林区的儿童图书馆工作
    23 尼克:抛光工人
    46 安德鲁:在约克市工作的一名新闻记者
    47 克里斯多夫:在斯基普顿 一边学习电脑课程一边工作
    51 维纳塔:10的妻子
    52 米莉安:51结婚时带过来的女儿
    53 丹尼尔:51给10生的儿子
    54 佩妮洛普·莎拉·简:11的同事 妻子
    55 伊恩:1的前夫 苏格兰人
    56 詹姆斯:1和55生的儿子
    57 李:1和55生的第二个儿子


    人生七年 49up
    1 杰基:因风湿性关节炎现在依靠残疾金和61等人的帮助下生活
    2 尼古拉斯:参加他的学生的毕业典礼时遇见了他现在的妻子
    3 尼尔·休斯:英国西北部坎布里亚郡议会议员 父亲五年前去世后 其和母亲的关系亲近了一些
    4 托尼:其在西班牙买了一栋度假屋后 因长时间待在那边 于是夫妻决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卖掉了出租车 现在工作时就租车开
    6 约翰:王室律师
    8 安德鲁:离开待了二十多年的律师事务所 跳槽到一家工业用气公司工作
    9 保罗:为了减少开支 于是将自己不再那么心爱的马送给了别人 周末时间开始跑步 曾参加过城市马拉松
    10 西蒙:工作数十年的伦敦沃尔香肠冷冻公司停业后 西蒙为了接送方便现在在离儿子学校很近的希思罗机场工作(做搬运工作)
    11 霍顿·布鲁斯:在公元九百四十八年建校 校龄已有一千多年的圣奥尔本男校教书
    12 苏西:”每七年就会翻开一些事情 这些事是我们想埋在心底的 但总是不断给摊开来 很不好受 我不是开朗自信的人 喜欢保有隐私……谁知道七年后会不会再拍呢? 但我这么跟你说 明年我就满半百了 真希望不再拍了“
    13 苏珊:伦敦大学负责法学系研究生课程的行政主管 62的未婚妻
    14 林西·珍妮特:为了削减经费 政府可能去除林西的工作职位
    22 苏珊:在养老院工作
    24 乔蒂:和初恋生下一个女儿 现单身
    26 托马斯:在伦敦工作
    31 凯蒂:学习很好 现在在大学学考古
    32 罗伯特:汽车修理工 同时也是两个男孩的父亲
    36 佩里:在邮局工作
    42 莎拉:饰品采购员
    43 艾玛:一家公司的安装协调员
    53 丹尼尔:在文法学校读书
    58 托尼:24的女儿 五岁了
    59 娜丽:4的母亲 在4三十五岁时去世
    60 罗斯:35的母亲 24和她的父亲为他们的西班牙新居起名”娜丽·罗斯“
    61 丽兹:55的母亲
    62 格兰:13的未婚夫
    63 海莉:13的工作助理
    64 亨利:11的儿子
    65 乔治:11的儿子
    66 斯泰西:32的妻子
    67 克丽丝:2的妻子 教育系副教授 住在明尼阿波利斯 夫妻两人周末轮流从明尼阿波利斯到麦迪逊之间折返
    68 考特尼:67的女儿
    69 格雷姆:68的儿子
    70 康纳:43的儿子
    71 杰西卡:10和34生的女儿 现在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72 乔纳森:10和34生的儿子 正在换工作 其和71有时会回来看看父亲

     4 ) 因为真实,所以枯燥

    我操,终于看完了,这就是院长趴在电脑前看完BBC系列纪录片“up series”的感受。事实上由于up 7- up 42 没有字幕,片子又充斥着各种特色的英音,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好在目前的最后一部up 49 有字幕并且包含了前6部的精华剪辑,所以基本能明白这个系列主要讲了什么。

    Up系列纪录片选择了一批来自社会不同阶层7岁儿童,每隔7年对他们的生活做一次回顾和对比。就这样,从1964年的up 7,一路到2005年的up 49。

    片子一开始就提到《圣经》上的一句话,Give me the child until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跟“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非常类似,但实际上导演的初衷并不是验证一个人7岁的时候展示出来的品行是不是能决定其一生,甚至与之相反。具有左派思想倾向的导演Michael Apted想证实这样一个观点: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缺乏流动性,下流社会的人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打开通向上流社会的门。从片子看,事实似乎确实是这样的,底层社会的Tony、Jackie、Simon等等,无一例外地早早辍学,结婚,养活一堆孩子。而上层社会出身的Bruce、Andrew、John则顺理成章进入私立中学,上牛津、剑桥等名校,延续上流社会的地位。当然也有一些异数,比如7岁时就打算探求月球秘密的nick,虽然出身乡村,但最终成为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的确,对于传统根深蒂固的社会,相对于出身,个人能力不过是大浪上的小水花,至少从统计状态上说是这样的。


    不过拍到现在,我想就像所有人看到的那样,片子给我们呈现的东西恐怕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政治寓意。就在镜头面前,你会眼睁睁地看着梦想是如何逐渐远离那张脸,那张一开始稚气,然后茫然,继而不屑,再后来麻木,最后无所谓的脸。与人生相比,政治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人生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它根本无关乎阶层、性别、性格,只关乎它的本质——时间。你问我我再这里面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生,我操,我能怎么跟你说呢?我可以这样说么?听着,小p孩儿们,你们所有的人,趁早把你们的梦想扔到垃圾桶里去吧。你们的人生都将被时间风干。经过一个又一个的7年,你们男的会变得秃顶,女的会变的肥胖。你们21岁的时候会逃避责任,会愤世嫉俗,并且从来没想过要结婚,更别提要个小孩儿了。可你们28岁的时候会无一例外地结婚了,并且养了若干个孩子,并且误以为这是你们人生的全部。35岁的时候你们的婚姻无一例外地出了问题,有人扛住了凑合着,有人没抗住离掉了。可是到了49岁,你们的孙子坐上了你们的膝盖的时候,你们的脸上已经呈现出了慈祥老头或老太太的雏形,你们会无一例外地说,健康和家庭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因为死亡就在前方不远处。


    可是,这样的人生不是也挺不错么?John的政治理想被时间磨平,转而去司弄花花草草,不也挺好的吗?一个和谐的秃顶男,领着一直和谐的够,走在和谐的小路上,不也挺诗情画意么?离完美就差一个牧归的老牛了。梦想尽管是好的,不也同样自然而然地不合实际么?
     

    并不是每一人都可以像克特那样would burn out rather than fade away的。关键是,你是不是快乐,是不是尽可能早地快乐。


    ——————————

    49岁的秃顶男在镜头面前说,他躺在草地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旁边,阳关打在蝴蝶的翅膀上,他觉得那一刻特别的美好。好吧好啊,有些矫情是可以接受的。他都49了,他都秃顶了。是吧。就下面这男的。

     5 ) 看别人的人生,也思考自己的人生

    看到不同阶层的人经历各自的人生,大部分停留在自己的阶级,想要跨越阶级是很难的,从小的时候,眼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各不相同。即使原本处在优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中,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即使跨越阶层十分困难,但在自身的阶层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适应环境,生活的更好。

    每7年,人生境遇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反思自己的状态。思变,思辨。。

     6 ) 我想要悟出很多道理,然后过好我的人生

        (随笔式思考)
    观察别人的生活很难做到全面,即使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那么长时间、试图去分析总结出点什么,但就如片中的人物所说的,大家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他人,也没必要把别人研究透了。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别人,自己心里有点痕迹就已经要感谢他们了。


    纪录片拍摄至今,片中的人们已经56岁,片名也随之改为《56up》,56岁的他们已经逐步踏入老年阶段,开始有了些尘埃落定、总结人生的趋势了。每个人都有很多实用朴实的感悟,作为年轻人,十分愿意聆听这些老人的“总结陈词”,里面有他们的人生智慧。《后会无期》里苏米说:“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而我想去试一下,试着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悟出点道理,然后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论结局如何。


    片中全程跟踪下来的共13人,不论差异论共性,大家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内容:工作、婚姻、子女。根据每个人的处境,这三个方面每个人侧重不同。但大致规律还是相似的:


    1、工作——生存还是第一位

    即使是崇尚个人自由的西方,gap year的起源地,生存压力也是首位的,随着金融萧条的脚步,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得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和思考的内容与我们无异。

    片中人的工作五花八门,但也能明显区分出优劣(仅以报酬为准),律师、公务员、大学教授、汽车修理员、全职主妇、流浪汉等,他们的层级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从事律师、教授、教师等工作的人,大多上过大学,有专业知识。其中一位从事的律师工作的人在谈到子女教育时,就说想让孩子多学一些,因为“知识是夺不走的”,可以想象得出他的家庭成员在“教育投入—经济回报”上的良性循环。

    工作不仅在金钱上会给人保障以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也能增加人的自我价值感。片中一位从课程安排工作起步、最终在大学的职能部门担任主管的女性,工作赠与她的荣誉感——“高中学历而竟能在大学工作”——自我价值感,使得她满意度很高,处处透露着热爱与活力。而另一位全职主妇则十分遗憾自己现在空闲了不用照看孩子了,却也因年龄大了工作无望而沮丧。

    我觉得,工作就是在处理我与自己的关系。通过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能够培养自信、能够证明自我价值,如果在工作上无法做到以上几点,那就要像片中人那样甘于现状,从别处去找;如果现在的工作能够有所发展,就要积极去学习、提高,去增加自己挣钱技能,去寻找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2、婚姻——归于平淡的幸福

    片中的心目中的金句女王苏西说“任何婚姻有起有落,不管是凭运气还是靠毅力,我们都度过了艰难时期”,而度过了艰难时期后,就是平淡却愈久弥香的婚姻。所以顺其自然,在情热时尽情浪漫,在婚姻实际生活中追求“平淡是福”,no zuo no die。

    3、子女——幸福大于痛苦的选择

    无论夫妻之间的婚姻生活如何,子女是另一回事儿。婚姻不幸福可以离婚,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却是很难彻底切断的。不论从父母处收到了怎样的伤害,在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他们有了更多的爱和更多的幸福。孩子让父母有了一个持续关爱他人的机会,不断地去爱他人,爱只会越来越多,幸福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孩子是上帝的礼物”这一点儿都没错。

    总的来说,就是工作努力上进追求更好,生活中踏实爱别人爱自己,然后就是享受甚至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短评

    49继续没啥变化,唯一的波澜可能就是东区小胖姑娘跟导演翻脸了…21岁就翻过,只是那集没放正片里…本来做这种电影就是件rude的事,看来导演比想象中更rude,当然刺激(激发?)被采访者可能是职业需要所以我一直对记者之类的职业有抗拒感…于是角色激动的自我辩护也并不一定是他们平时的人生态度…

    8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 尼尔的话可以给这一系列关于人生的记录片作结,你必须自己选择如何生活:我在晒太阳时看到身边有只蝴蝶,翅膀很美,深红色,白色圈圈,它的生命很短暂,但它停在我身边,并没受到惊吓,好像很高兴地振动着翅膀,享受阳光里那美妙的一刻,生活无外乎是做自己,这世界生生不息,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11分钟前
  • 青山好景
  • 力荐
  • 活得有意义与否,个体成长的速率快慢太重要了,从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看,甚至超过金钱和阶级。一个人要追求什么,一个跨世纪的连载纪录片要表达什么,导演没有明说,只是渐渐拉开了主人公重聚联欢的大幕,一切趋于明朗。

    1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 1.13 49年,不足以懂人生,亦不足以知天命,但,他们都在顽强地做自己,任何时刻都可能改变一生。

    15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 这集最有感触的是婚姻。35岁以后结婚或是二婚的,感情都比较稳定温馨,想是非到那个年龄,人才看清自己,心平气和。另外就是,婚姻绝对不是Happy Ending,它是对于情商和智商更大的考验。

    20分钟前
  • 玥然纸上
  • 力荐
  • 不管生活富足还是清苦,至少很多人是依照儿时的想法在进行着。如果有一个中国版,应该能看到更多拍摄对象受外力影响放弃原本的路径和愿望吧。

    21分钟前
  • 浅显
  • 推荐
  • Amazing!我太喜欢了,并且很受启发,强推!

    23分钟前
  • 鱼也不明白
  • 力荐
  • 还真的是知天命了,经历了好多事,许是真的看透了,也不较劲了,或者说再较劲再不满也得不到什么了(杰琦),梦想什么的,也都戒了。想想到了这个年纪,太顽强也太无力。9

    2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在49歲,很多人又開始逆襲,果然人生比戲劇更精彩。能夠看到這些變化真的太棒了。蘇珊有了二婚而且丈夫超帥,跟她太搭了,在倫敦大學行政部也當上了主管,為文學學士設計課程等,真是一份幸福的工作,沒有上大學卻能留在大學工作,這也就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才可能實現的事了吧。蘇珊一直有這樣的能力,當然,她漂亮又有智慧,是倫敦東區三女子最清醒的。Jacke怒懟編導那段其實講得挺有道理的,不過既然如此,可以像查爾斯那樣選擇不拍攝,而不是一邊享受著成名帶來的好處,一邊又拒絕私生活的暴露。相比之下,蘇西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明更加令人信服,她同樣公開表達了不滿,但是也說了繼續拍攝的理由「每個人都因為某種原因而繼續」,Bruce是最淡定的,表示對他影響不大,這很符合他的氣質。Neil終於皈依了基督信仰,太感動了,他說,是信仰使他變得更好。

    28分钟前
  • 暗夜的星辰
  • 力荐
  • bruce真的是个天使 从小就自带圣光一直没变过 john有两次都说到自己读到好学校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到56岁才对镜头说出9岁时家道中落的事 他也真的很好诠释出了按照自己人生规划走一步步成功努力的人生是怎样子的

    29分钟前
  • Hauu
  • 推荐
  • 这一集的最大惊喜是“三个女孩”中的Sue,她在伦敦大学从事行政工作,中年焕发光彩,并有一位非常贴心的伴侣,略感以为的是Nick,他经历了离婚与再婚,不过,他的第二任妻子真心漂亮,气质亦佳。普通人中的Paul,在澳洲生活得不错,家庭和谐程度可能是所有人中最高的。Tony买了度假别墅,特别会享受。

    34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 有意思的是看到片末,受访者在公园玩的游戏与成人后从事的工种没有多大差异。潘光旦的血统论得到80%的验证。

    36分钟前
  • 熊猫小肉球
  • 力荐
  • 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在谈到婚姻出现的问题时,Paul一直强调是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自信导致了婚姻的问题,在妻子讲话的时候也一直看着她。妻子回答,我不确定问题是什么,但我一直知道他爱我。这不就是爱情的模样么!

    37分钟前
  • 比伯
  • 推荐
  • 最后一个哥们最衰,小时候挺好的,长大了反而变得很神经质,即使如此在政府补助下也过得还不错。西方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平淡、空虚,而不是什么狗屁阶级斗争。

    39分钟前
  • 笼之吻
  • 推荐
  • 最真实的最惊人

    43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 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45分钟前
  • kolin
  • 推荐
  • 他们都有孙子了,觉得之后也不会有啥大变化了。

    48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 没看到太多意料之外的感触。人生繁琐,本就已知。意外的是看到爱情在某些人生命中仍扮演的颇为重要的角色。

    49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 跟俄罗斯版相比,俄罗斯版更多的是讲国家民族,而英国版基本上就是讲人生。几天时间,从7岁就到了49岁,我觉得自己比他们还难过。

    53分钟前
  • vivi
  • 力荐
  • 在受访者里,只有出身TOP1的John利用了这个纪录片作为政治宣传。大部分人都认为拍摄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包括来自Upper class的Suzy。看他们年轻的时候被问到某些尖锐的问题,会觉得无足轻重甚至挺搞笑。可是人至中年遇到扎心的提问,身为旁观者都觉得难受,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七年就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做过哪些错误的决定,是挺残忍的。

    57分钟前
  • 枇杷精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