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冷不丁,冷眼盘点了旅行综艺的创新思路。
对于《Running Man》上任PD崔宝弼的新综《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冷眼也在旅行动因上进行了拆解。
而近期又一部旅行韩综《大富翁世界旅行》,再次给冷眼带来新的角度:在“和谁去”和“怎么去”之外,“谁要去”其实也是旅行综艺的别样看点。
《大富翁世界旅行》是韩综《无限挑战》制作人金泰浩的又一全新力作,以“大富翁”棋盘游戏为概念,邀请三位旅行博主开展一场扔骰子绕地球一圈的冒险之旅。
节目中旅行博主根据随机的扔骰子游戏决定旅行目的地,同时还需要在旅行地拍摄自己的账号视频内容,最终点赞量第一的博主将会奖励“太空旅行”一次。
先不说“太空旅行”能否真正实现,邀请素人博主说走就走的节目机制本身就很大胆。
把素人博主搬进综艺,节目机制和嘉宾特质如何深度结合?
今天冷眼想聊聊这个议题。
“说走就走”的旅行博主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旅行博主?
互联网个人博主的崛起,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更加多样的生活。博主的出现,可以看作“现实世界”的欲望投射和梦想延伸。
就像节目中MC朱贤英所说,旅行博主实际上完成了观众心目中的“补偿性满足”,看到他们(旅行博主)的视频,就好像自己也去了那些地方旅行,他们(旅行博主)可以带领我们探索“我可能去不了的地方”。
《大富翁世界旅行》瞄准了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收视趋向,邀请了三位Youtube上大火的旅行博主:pani bottle、郭tube、元智,开启一场用骰子出发的世界旅行。
旅行博主其实是最契合“大富翁”游戏的嘉宾群体,这种高度任意性的冒险机制对于艺人来说有较多的顾虑,但对于旅行博主来说,“说走就走”就是他们的日常。
而同时,旅行博主的经验和生存能力也为“大富翁”游戏后续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组给出的旅行地并不全是我们熟悉的旅行热门国家,更多是一些神秘的小众国家,比如第一期选中的老挝和孟加拉国。
这种小众的旅行地实际上会给旅行增加很多未知的难度,比如语言不通、饮食不合、交通不便。
因此,对于《大富翁世界旅行》来说,旅行者不仅需要“说走就走”的勇气,还需要“说走就走”的能力。
像pani bottle实际上旅行过60个国家,旅行经验非常丰富,而郭tube曾是大使馆职员,有着非常强悍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沟通、砍价通通不在话下,元智更是1个人横跨了非洲10000公里,生存能力满级。
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当然还有更硬核的挑战。
例如第一期pani bottle新加坡之旅的“10美元过一天”。
为了达成目标,pani bottle用飞机上顺来的零食充饥、在机场蹭空调睡觉、不打车暴走去旅行目的地、向合照的路人朋友蹭饭……博主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让旅行中重重“不可能的挑战”变得可行,也为节目增添了重重看点。
可以看出,节目的机制虽然大胆,但并非任意为之,导演组对“谁要去”进行了深入思考,旅行博主们“勇气+能力”的双向加持,让充满脑洞和冒险的《大富翁世界旅行》能够真正落地。
“博主+综艺”的内容叠加
其实,邀请博主上综艺的思路在近些年来并不少见,比如冷眼之前写过的《哔哩哔哩向前冲》:十年前的水上闯关节目为何重回年轻人视野、《所有女生的Offer2》:一次品牌与博主的双赢等,都是在挖掘“博主”的价值。
但上述的综艺节目更多看中的是博主的个人IP,对于他们个人的内容鲜少涉及。
在冷眼看来,《大富翁世界旅行》是真正把“综艺内容”和“个人内容”实现了有效叠加。
换句话说,节目挖掘出了“博主”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
“扔骰子说走就走”作为大富翁游戏的一个有趣机制,在节目中只是充当“引子”的功能,节目更为核心的看点其实是博主到达旅行目的地后产生的故事。
为了故事符合“大富翁”的游戏调性,也为了节目内容的好看和有趣,导演组给旅行博主们制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旅行任务:拍摄个人账号的视频内容,并进行观看量和点赞量的竞技。
在这个机制设计之下,博主对于旅行地的选择标准就不再是“方便、好玩”,而是“能否拍出有趣的东西”。
所以一开始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博主们一致认为新加坡是“旅行棋盘”上面“最不希望选到”的地方,倒不是因为“不好玩”,而是因为“缺少意外”,太过于便捷和完美的旅行地反而框住了旅行本身。
因此,节目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环节:“黄金钥匙”。
博主们在最“不想去”的国家上贴上“黄金钥匙”,给旅行设置必要的保障或惩罚。比如郭tube给pani bottle的新加坡之旅限制了一次“枯燥”的博物馆行程,元智则是给pani bottle“只花10美元”的挑战下增加了吃价值10倍的辣椒螃蟹的任务。
这样极具“自媒体”特点的规则,源自于博主对于互联网热点和受众观看取向的深刻把握,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节目中的“规则缺失”,当然,也有综艺制作者们常会有的 “思维限制”,旅行的走向在博主的参与下有了更多意外和期待。
同时,在账号“点击率”和“点赞量”的流量驱动下,这群博主不得不在旅行过程中尽力去探索新奇、有趣的事情,让《大富翁世界旅行》有了区别于其他旅行综艺的“内驱力”。
比如pani bottle的新加坡之旅虽然有一个去博物馆的限制,但他却选择去一家粉红色包围的冰淇淋博物馆,在那里打卡、拍照、狂炫冰淇淋,让一个无聊的固定流程变成一个鲜明生动、少见且有趣的冒险体验。
不仅如此,在《大富翁世界旅行》里我们会发现,博主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一个节目“工具人”的角色,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节目的内容设计中来,这种节目组设计大框架,嘉宾自发生产内容的形式,也将会成为综艺制作的一个趋势。
博主特殊的身份让他们成为观众和导演中间的一群人,对于趣味故事点的共同认同,也让自媒体内容与综艺内容相叠加,共同为节目效果赋能。
《大富翁世界旅行》能够在“大”的基础上不“空”,在“满”的基础上不“虚”,嘉宾特质和节目机制也在这个过程中联系地更为紧密。
降本增效的“单人成行”
为了更大程度挖掘旅行博主“说走就走”的价值,《大富翁世界旅行》选择了一种有风险但有趣的方式:单人成行。
以往的旅行综艺会更热衷“团综”的模式,一群有趣的人,一个特别的旅行地,一段治愈的旅行故事,逐渐成为了旅行综艺的模板。
但这样的内容在趋于“同质化”的同时,也越来越“不接地气”:节目致力于构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却模糊了“旅行”本身。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旅行不仅是为了增长见识,更是为了抽离现实生活,给自己一个寻找自我的空间。
《大富翁世界旅行》选择“单人成行”的思路,虽然放弃了集体叙事的优势,但在另一种程度上却放大了个体在旅行中的经验与感受,更能凸显旅行本身的意义。
从社会情绪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单人成行”符合当下的旅行潮流。
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按照既定的路线追求打卡式旅行,而是选择一个人自由地走走停停,纯粹地去感受山川湖海,朝霞落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旅行并不全是吃喝玩乐的美好,我们在节目中也可以看到pani bottle在火车站候车啃面包的凄凉、烈日下跟着导航暴走的枯燥、一个人吃饭的尴尬。
节目组没有忽视旅行中的“苦行”,真实地记录普通人旅行的挑战,但同时,导演组也没有放掉旅行中的“奇遇”故事。
比如节目中元智来到孟加拉国,和街上偶遇的当地小哥成为了朋友,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也可以交流和沟通,小哥陪伴元智去了很多地方,还帮她和当地警察交涉,最后分离时元智感动的泪花其实有感染到节目内和节目外的每一个人。
又如郭tube到了老挝和当地司机讲价的经历,在不了解当地市场价的情况下直接对半砍,通过手指比划来谈判,郭tube的“假装要走”和司机的“先拒绝后妥协”的反应让人会心一笑。
导演组用“单人成行”的方式真实地去记录,将更多的重点从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放到了个人与旅行地之间的互动。在旅行地认识的人、发生的故事成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地缘文化”被更大程度地彰显,其实能够引发观众更多的共情与共鸣。
而从制作层面来讲,“单人成行”也能将拍摄带给旅行的影响降到最小,最大程度实现“沉浸感”。
相比于其他旅行综艺动辄几十上百人的摄制组,《大富翁世界旅行》选择“1嘉宾+2工作人员”的小规模拍摄团队,让旅行有更加灵活的机动性,也让“说走就走”可能产生的意外降到最低。
像元智在孟加拉国可以和摄制组共挤一个房间,也可以三个人挤一辆突突车移动,反而让观众看到了以往综艺节目里难以看到的画面。
同时,团队精简可以让旅行博主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减少团队内耗,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下产出更多有趣的内容,在国内综艺市场之下,不失为一种降本增效的好思路。
《大富翁世界旅行》让旅行博主来一场“无限挑战”式的旅行,让旅行真正从个体出发,关照个体的经验和感受,旅行综艺也不再是一场美景美食的展演,而是人与世界的互动与交融。
这一方面源于节目机制的精巧设计,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导演组对于“博主”身份的敏锐把握和精妙选角。
邀请博主上综艺是个好思路,但执行的过程中冷眼还要嘱咐:“素人不素”是标准,即使是博主,也要有出众的看点,注重嘉宾特质与节目内容的相辅相成。
把握好了这几点,“博主综艺”大有可为。
好看!金PD这策划有意思!太喜欢这三位YouTuber了,治愈又有趣,面包树、无人岛、President Kim都让人印象深刻……在路上,自在而热烈……
好杂好乱的节目,点子很好内容不行制作不行嘉宾也不行翻译字幕可能也有点问题,观感挺差的
YouTuber真的很认真啊
看了第一集,很不错,着实羡慕他们有人资助去环球旅行。youtuber真是自己就会想idea来填满节目,不缺综艺效果
老PD面临新问题,第一集音轨忽大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