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2021 Update: 惊奇发现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个点燃圣火的人就是她!
这部剧也是在跑步机/椭圆机上看完的。可能是在Netflix看了太多🇯🇵相关后被大数据算法推荐,但更愿意相信这是天意让我动起来,用专业运动员的故事来刺激多多分泌多巴胺(其中BGM确有特效)。
我逼迫自己去运动的原因是为了血清素++,那以运动为生的网球手是“快乐”激素含量最高的人类嘛。看片过程中,我特别关注Naomi的表情,不停琢磨这个年轻的姑娘,她快乐吗?拍摄时尚大片,她对着镜头专业微笑;面对媒体采访,她看起来真诚,甚至有点较劲的态度;而赛场上的高度紧张只在取得最终胜利时才得以松弛,她露出笑容最多的,是在举起奖杯的那一刻。
她亲口说热爱网球,而这部纪录片反映的却更像是“年纪轻轻承受了太多”。说一说我觉得Naomi看起来“放不开”的因素:
1. 工作压力,名利的反噬,剧里反复提到。第一集中和小威交手,虽然赢了,但与经验丰富的对手相比,Naomi明显神情严肃,一举成名后仿佛被推上高塔,之后的卫冕之战,打得颤颤巍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心态调整才又摘得桂冠。
2. 一直homeschooling(在家受教育)可能是更深层的原因,缺少和同龄人在现实中的交流。剧中频繁出现的亲友团,主要是父母和姐姐,最后一集里也聊到更多她的成长背景。特别是最后一句自白,Naomi表达了自己从小把一切堵在网球上,好像离普通生活已经太远。她向往过高中、大学的热闹,但她选择、或者说父母替她选择了孤独地走上神坛。
3. 手机、社交网络的依赖,可以承接上一点。剧中有很多Naomi盯着手机的镜头,就像我在跑步机上盯着看她一样。特别是飞往Minneapolis参加运动过程中,Naomi的行为通过社交平台向外传达。也许为了展现Z世代的现状,那一段拍摄的手法很贴近时下流行的Tiktok形式。
4. 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点不想展开讲,它是third culture kids成长中必经的漩涡。
总之,这部剧的总体气氛是轻松的,情节像是故事片般有起承转合。虽然它自诩纪录片,私以为剪辑修饰的程度很大,特别是占比不大的比赛录像,被寥寥几个球的镜头“高度”概括。
Netflix让我这个本不看🎾的人记住了Naomi Osaka这个名字,三个小时不到的影片只能窥视到她生活的碎片,或者窥到的只是Netflix想让我们看到的“人设”。尽管如此,23岁真是非常年轻的年纪,漫漫长路,希望她能快乐更多一点。
Naomi Osaka is the athlete that lights Tokyo Olympic Games torch in the opening ceremony...unfortunately she didn't make it to the final this time.
As Japanese African, Naomi Osaka is more demonstrated as African Asian American. She inherent good strong body as African and perseverance as Japanese...such make her excellent base liner, world's best tennis female player. Her father is her first tennis coach. Even though she was born in Japan , Naomi is raised and trained in US, popular among the relevant community. (*^ω^*)
Her road after world's campion, is a bit like Serena Williams.....anyway this documentary is more catering to American perspectives. ヾ( ̄▽ ̄)Bye~Bye~
Good luck for future career life!
对于Osaka来说,网球是个vessel,当她有目标时,被赋予意义时,她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可能这才是lone sports的真正精神吧。
作为纪录片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
戏精
好家伙,第三集直接上黑命贵塌房。
这不应该是网飞纪录片的水平…按F1纪录片的水平来期待的,结果质量简直没法比…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叙事结构混乱没有逻辑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是想表达真实的话,也很希望她能早日坚定内心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真的很喜欢坂坂的球风,但Too many distractions,任何一个都不应该成为枷锁。这样一个纪录片看下来,没有人会想要有立即打开她的比赛看的冲动,那么片子本身就不算成功。如果就是当名媛super star,那当我没说。
比破发点好,体量大,可以很缓慢诗意地呈现少女维特的烦恼,没有过多放在成绩那些公开信息上,镜头语言上有很多自拍感的素材,像日记一样
「网球对于你来说是什么?——大坂:是一份不仅需要上下班打卡、同时又要求我一定要赢的工作」。正如我们常对自己讲,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为它耗尽全部一样,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员,尤其是堪称最孤独的网球运动员来说,如果无法把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对于落败的平常心做好平衡的话,也迟早会受困于心魔的囚笼。看完纪录片最大的感觉就是,大坂实在是太累了,被父母的期望、被舆论的施压以及被突入其来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所束缚着,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自由,甚至连什么不说、什么不做也是不被允许的。本不愿戴上王冠,却被逼着学会承受其重,她今年会被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侵袭,也能从片中的很多时刻找到端倪。无论怎样,祝愿她好运吧,没有什么比自己开心活着更重要,什么大满贯、什么世界排名,随它去吧。
很喜欢她,不过作为纪录片讲得还是太浅了。
三星-:传记体本身来说只是中规中矩。一姐?奥运惨败出局后,被岛国人骂出翔了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叫她是巨星,当时内心一惊心想她算巨星吗,看完这纪录片后觉得好像她确实是巨星。同样是排名第一,Ashleigh Barty就明显光环不一样。Naomi Osaka是今后女网届小威的继承人。
她太有魅力了,未来的巨星
就三集的体量来讲,目前表现出来的东西真的不多。不过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原来出道之初她就不喜欢媒体的关注,所以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寻。最后看似happy ending但如果了解她近况的话都知道她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发声明抵制新闻发布会、东京奥运早早出局等一系列事件,再结合这部片子的呈现,几乎可以确信她出现(甚至一直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她的团队真的应该重视起来。而与此相关的一点感受是,她真的主动或被动地背负着很大的要为种族、社会议题发声地压力,也许早已超出她所能负荷。另外, 竟然意外的又看到了科比,唉不忍卒睹。PS:看秀的时候坐她旁边的是《西部世界》的妓女Clementine!PPS:发型师给她编辫子的手法和速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怪不得黑人能留脏辫,我总觉得那么多辫子得编一整天……
不懂网球,也不熟悉大阪直美。因为最近要拍很多体育相关的短片才做功课看到这个纪录片,感觉挺一般的,三集的时长,但是并没有讲清楚这个运动员的“心魔”。https://www.nytimes.com/2018/08/23/magazine/naomi-osakas-breakthrough-game.html 另外一个短评推荐了这个文章 确实不错
最动人的是邀请Coco Geuff一起接受采访的GHG,然而一个亚非混血找到为之而战的目标和身份认同居然是黑命贵…就hmmm…ps看下来全程都感觉妹子好像depression好严重啊
羡慕naomi osaka的身材、力量和智慧。
三集纪录片的信息量还不如纽时这篇18年的文章。https://www.nytimes.com/2018/08/23/magazine/naomi-osakas-breakthrough-game.html
很多年没关注网球对大坂直美几乎一无所知,知道这个名字还是不久前日本的新闻好像她为了抗议比赛后强制输球的选手也要接受采访不然会被处罚而退赛,当时就觉得这个日本妹子好有个性……今天才知道她原来是海地和日本混血,3岁就去了美国其实也不怎么会说日语。片子浅了些,但最后关于身份认同的部分还算是立了起来,大坂直美也算在发现她的平台可以传递她的想法后对网球更加投入了。从没什么想法的小女孩渐渐成为了有领袖气质的球星。看到19年美网现场的科比还挺唏嘘的……还有大小威廉姆斯居然现在还在打……和男网一样真是老将不死,网球的运动生命好长。但时装的部分太牵强了,感觉就像割粉丝和流量的韭菜……没太看出她有多喜欢时尚和设计衣服,也可能拍的太浅吧。
讓我們更了解大坂直美一路以來有些壓抑的心理狀態以及她跟網球的相伴相生關係,甚至她跟家人教練的合作卻緊張的微妙關係。希望她能更自由自在。
哭点好多,竞技体育和女性友谊都好美好
第一次了解ナオミちゃん,跟想像中不太一樣,之前就只看到她拿GS和各種時尚大片。但原來是個各種場合都會緊張,說話也很害羞的妹子。印象最深是跟Coco的友誼,澳網敗給Coco後的PressCon,精神支柱失事後的崩潰和抑鬱,以及BLM時候的行動。Eventually還只是個20出頭的女孩子,經歷那麼多真的很不容易。がんばれ ナオミちゃ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