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米尔克

    记录片美国2008

    主演:西恩·潘  乔什·布洛林  詹姆斯·弗兰科  迭戈·卢纳  埃米尔·赫斯基  艾丽森·皮尔  丹尼斯·欧哈拉  

    导演:格斯·范·桑特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米尔克 剧照 NO.1米尔克 剧照 NO.2米尔克 剧照 NO.3米尔克 剧照 NO.4米尔克 剧照 NO.5米尔克 剧照 NO.6米尔克 剧照 NO.13米尔克 剧照 NO.14米尔克 剧照 NO.15米尔克 剧照 NO.16米尔克 剧照 NO.17米尔克 剧照 NO.18米尔克 剧照 NO.19米尔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2

    详细剧情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恋政治家。   1970年,年届不惑事业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却一路坎坷的小商人米尔克(Sean Penn 西恩?潘 饰),偶然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James Franco 詹姆斯?弗兰科 饰),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米尔克自此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不久他们搬到旧金山卡斯特罗街,合力经营一家摄影器材商店。随着两人恋情的公开化,小店逐渐成为同志们的聚集地,最后扩展到整个街区。   然而同志在当时仍不为公众所接受,他们依然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米尔克有感于此,决心从政,竞选城市监察员,以一己之力推动政府改善同志们的境遇。屡战屡败的米尔克最终获得成功,却也遭到保守势力的责难与攻击……   本片荣获2009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Sean Penn)和最佳剧本奖、2009独立精...

     长篇影评

     1 ) 希望在人间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是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世纪百大英雄人物之一,他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公开以同性恋身份从政的政治家。哈维亲手缔造了美国旧金山的卡斯特罗同性恋区,推动了七十年代的同性恋民权运动,他年仅48岁,在职位上被刺杀,身中五枪,震惊全国。

    我搬来旧金山已经两年多,住在游人如织的海边小意大利,平日里并不常去同性恋们的大本营卡斯特罗街,身边亲朋也少有同性恋人士。若不是为了旧金山这段传奇色彩的历史,为了Gus Van Sant这位我非常喜爱的导演,对政治家哈维.米尔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尽管知道是以冷静客观著称的Gus Van Sant作品,对这样的人物传记片还是有所担心的——担心角度偏颇,哈维.米尔克被塑造成高大全的勇士形象,政客一面被刻意忽略;担心这个人物脸谱化,过分宣扬他的死亡牺牲,过分煽情而失了历史的份量跟力度;担心剧情僵硬,走激励——成功——悲剧的套路,只面向同性恋人士,失去大众基础。

    11月26日,在哈维.米尔克遇刺30周年之际,《米尔克》在旧金山独立“地标”影院提前点映。购票的队伍排成长龙,基本三小时前便全部售罄。我提前一个多钟头排在队伍中间等待进场,坐在影院地上,努力的想从刚散场出来的观众脸上看出些端倪,未果——这大概是好兆头,起码影片没有刻意赚人眼泪。

    西恩.潘的出场对于并不很熟悉哈维.米尔克的我其实并无特别的震撼效果——之前听过一些拍摄花絮的描述,很多哈维.米尔克的旧识看到化好妆的西恩都几乎情绪崩溃,以为哈维还魂。但西恩的表演确实一下子就抓住,甚至打动了我,就在影片开始不久表现哈维于纽约地铁站邂逅后来的情人斯科特.史密斯的当口。西恩的表演有一种柔软和幽默在里面,近景镜头的角度也取得好,大多是侧面,目光的焦点集中在西恩笑起来后眼角与嘴角的纹路之上,这样略微女性化的笑意传达出一种私密的亲切感,从一开始,Gus Van Sant要刻画与表现的哈维,就是这样一种带有幽默感的个人化的形象,这倒也暗合了后来哈维竞选旧金山立法院下院议员的口号:哈维.米尔克对抗政治机器。

    片中哈维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与他多次收到暗杀威胁后录制暗杀遗言的片段交错出现,通过遗言中哈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政治理念的剖析作为线索,来串联起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我最喜欢Gus Van Sant与剧本作者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点出哈维发生思想转变的小细节,比如哈维从简单的街区社团活动中意识到团结抗争的力量,对斯科特讲述自己对政治运动的看法,还有他在加州立法院下院竞选失败后,对手艾格诺斯教给哈维至关重要的一点——除了告诉选民你反对对抗什么之外,你所支持的究竟又是什么?除了电影拍摄的这些片段,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镜头也交织其中,通过平实又顺畅的剪辑,行云流水般的穿插,既与影片既定的叙事节奏相融合,又营造出一种七十年代嬉皮风格的怀旧感触,着实精彩。

    Gus Van Sant这位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在这部传记电影中几乎完全藏匿到了镜头后面,影片以叙事为主,展现个人情绪为辅,Gus标记性的长镜头故而凤毛麟角,仅在表现哈维竞选班子各自反应的一个环绕镜头中鲜露端倪,让人浅尝《迷幻公园》或者《大象》的熟稔风采。他的冷静与克制让影片保持了难能可贵的中立地位,让哈维形象的塑造真实客观可信。

    除了镜头语言的冷静与沉着,剧本作者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对刻画视角的选择对增强哈维的可信度也功不可没。哈维.米尔克除了乐观开朗充满激情,善于演说鼓动群众之外,还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他作为政客的精明,甚至无情,在影片中都得到了相当篇幅的展现。他不仅身体力行参加卡斯特罗区同性恋民众游行,带领并确保游行不演变为暴乱;他也很会使用政治手腕,当选为旧金山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后,让自己的同僚借助一次即将发生的暴乱,先一定程度上煽动群众的情绪,然后自己作为中间调解人的身份在媒体的聚光灯中出场缓解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他虽然在根本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毫不退缩,但在处理与旧金山管理委员会委员丹.怀特的关系上却从狡猾的政治交易开始——影片对政治策略上的进退,竞选设计上的考量表述都很详尽,并没有刻意回避哈维政客的一面。

    尽管身为政客,哈维.米尔克依然拥有震慑心魄的人格魅力——这一点我想要再次归功于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的视角与西恩无懈可击的表演。哈维在一次一次的竞选挫败后从不气馁,这位草根出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民间政治活动家的着眼点不是单纯的“赢”或个人权益,他全部身心的实践着他所信仰的“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他认为同性恋人士不能仅仅依靠自由派人士自上而下的施舍,而要勇敢 “出柜”,自下而上的斗争,相互扶持,壮大自己的声势,对一切歧视与不平等宣战。尽管他的许多行为都离不开政治策略的影响与对媒体注意力的争取,但草根出身的他确实在任职期间切实为市民做出了实事。在对抗1978年的加州第六号提案过程中,他一意孤行要深入加州最为保守的橘子县与六号提案的支持者,州长竞选人约翰.布莱格斯进行公开电视辩论;面对可能的失败,他沮丧焦虑,却依然心存希望——“我们必须给人们希望,希望更美好的人间,希望更美好的明天”。在终于获选旧金山管理委员会委员后,他告诉自己的同性恋幕僚,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该穿最紧身的牛仔裤就穿”,西恩刻画此时的哈维笑容像孩子一样纯真,眼睛里有故意恶作剧的调皮可爱;在听完一场自己最喜欢的歌剧表演后,暗夜里哈维给旧爱斯科特打电话诉说衷情,目光中真情流露,泪光闪烁,又动人之极。

    这样的哈维.米尔克,是一位非常立体真实的人物,他首先是一位富有激情乐观开朗的普通人,其次才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政治家,二者层次分明又相互渗透。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导演Gus Van Sant一贯客观冷静的导演风格,但考虑到他本人也是同性恋,要说电影不表现他个人的政治倾向也是不现实的。电影多次展现的同性恋游行镜头,还有展示哈维.米尔克在得知终于战胜加州六号提案后激动喜悦表情的细节,都显示出导演幕后对哈维.米尔克以及他领导的旧金山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尊重与支持。但影片最令人欣慰的一点,是非常淡薄的说教意味,我想,这大概是源于主创人员对哈维.米尔克强烈人格魅力的信心与他所表达的“为人间缔造希望”理念的信仰。除此之外,电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同性恋民权运动之上,哈维的经历,他所带来的启示几乎适用于任何少数族裔或利益团体——权利不靠施舍,平等不分寡众。

    电影在表现哈维领导民权运动对抗加州六号提案时只侧重了他们不眠不休的策划、努力,并没有给出为何能近乎“奇迹”般打败保守中坚势力的原因。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加州最近刚通过的2008年第八号提案,取消同性恋人士婚姻的法律效益。确实,传记电影《米尔克》并不是鼓动同性恋人士再次团结起来的宣传片,也不能为具体的民权运动提供切实的细节参考;它最为重大的意义,便是真实又客观的展现了同性恋人权斗士哈维.米尔克的从政经历,他的信仰,他的斗争,他的希望。

    是的,希望,三十年并未间断的希望。我想起11月4日加州八号提案投票那天,我在旧金山城里滨海路上看到一位八号提案反对者,举着小小的“反对八号提案”的牌子孤独的站在路边,沉默而又执着的面对着大海跟过往的车辆,料峭海风里一动不动。我开车过去,从反光镜里不住的看他的背影,一瞬间眼眶突然就湿润了,一个人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孤独的奋斗着,不计较别人的眼光,也不管最后是不是终于有所回报,这世界上理想主义的火苗,就是这样一个人又一个人的传递下去啊,不气馁,不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战。

    我想,这便是希望的全部意义吧。




    《电影世界》2009年一月稿

     2 ) 很感动!

        一直没看过西恩潘的电影,直到这部,真的让我完全被感动,不但是MILK本人的人格魅力感动。在那么坚难的时势。一直不放弃地去坚持。影片很多地方都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旧时服装也是对人束缚至身,裙由长变短又经历了多少人和年的抗争???

     3 ) 今天,你出柜了没?(与本片大致无关)

        《Rescue Me》的主角说过,现在的电视都被gay们占领了,以前觉得是玩笑。30年河东,30年河西,时间到了09年初,当我大致浏览了08年的部分电影后,我只想说,我要漂白,我真的真的很想漂白。在这个全民出柜的年代里,坚持straight的道路才是难能可贵的事,不过,狼性难移,腐是本能,我也很无奈……

    兹已证明
    《Milk》:和异性恋导演总在窥测这个异色世界不同,Gus Von Sant用理所当然的平常心叙述的个人传奇更惹人怜爱,无需当作政治片来看。

    《情色自拍》:超人小哥、Fuckback Mountain、荷兰双转盘不是搞基

    《爱因斯坦与爱丁顿》:科学可以无视国籍、无视立场、无视距离、无视爱情,但不能无视知己,爱丁顿同学更是直接被BBC逼良为gay。

    《RocknRolla》: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是双插。

    《故园风雨后》:伊夫林沃变成了E.M. Forster。

        除以上尚有《午夜巴塞罗那》的养眼couple、《九降风》的苦情小受,《热带惊雷》的美型预告片,等等等。

    重大嫌疑
    《Doubt》:gay不一定有恋童癖,恋童癖也不都是gay。

    《The Oxford Murders》:先碰到一个老变态已经够不幸了,接着又碰到一个小变态,最不幸的是这两个变态还甩了你搞到了一起。

    《赤壁(上下)》:不赘述

    《梅兰芳》:男人跟男人呷醋,男人跟女人呷醋,女人跟女人呷醋,今年的几部国产大制作都可以套用著名句式改一下名,如:人人都爱梅兰芳,人人都爱诸葛亮,人人都爱叶问……

    《Righteous Kill》:从《盗火线》到本片于我的意义如同从《大决斗》到《无名英雄》

    《In Bruges》:我其实挺不忍心把它排在这里,毕竟推荐给别人时用的理由是难得英国拍男人戏一点都不gay。

    轻微倾向
    《暗堡里的三恶人》:看到黑武士出场我以为要出现经典台词,没想到黑武士和猩猩有不得不说的过去,最后猴子离开了公主和另一只猴子在沙滩欢乐的追逐。

    《剑蝶》:一直想落实梁山伯是基佬这个观点……

    纯属YY
    《Frost/Nixon》:意大利鞋、剑桥

        幸存下来的,刨除掉单主角奋斗史(《The Wrestler》、《七磅》),一个萝卜一个坑(《本杰明·巴顿》、《革命之路》),N个萝卜配N个坑(《女人不坏》、《桃花运》),甚至一个茶壶N个茶杯(《金瓶梅》),一个茶杯N个茶壶(《爱情呼叫转移2》),或者不知所云的傻X片(《硬汉》),有着一个以上的同性主角且有大量对手戏,剧情正常台词正常演员正常的,所剩寥寥。

        我决定郑重提名《Pride and Glory》为年度straight电影。

     4 ) 还能离咋地

        实话实说,片子不错,但没想象中那么好,要是把同志换成宅男或者待业青年,我保证看得飙泪拍巴掌叫好,而同志这个群体离我的生活太远,满大街也抓不着一个,倒是听个朋友说过,他爸是当警察的,前些年胜利公园里有个厕所,很有点名堂,他爸在里面逮到过不少人,连踢带打的,也顾不上冲天的臭气,战果辉煌,现在已经做到局长了,朋友说他也是才知道,闹半天王小波的《东宫西宫》不是胡编的啊,八成他爹以前看他年纪小不知好歹,怕一好奇也跑到那厕所溜达玩,被某个痴汉晃着下体拉下水,现在看儿子老大不小,又是娶了媳妇的人,茅坑诱惑也不好使了,就把当年那点事儿讲了出来。

        我说这个是想讲大部分根红苗正的四有青年,连皮包都没割过,对同志这回事的了解基本只能来自文艺作品,像我这种八零后的,王小波和方刚是最早那拨,都瞪大了眼珠子看,心想我操还有这事吗?然后是关锦鹏的北京故事,从文字到画面,两个大老爷们又抱又亲挺来劲的,到了李安那部出来已经不太当回事了,跟男女那事没什么两样,就是爱呗。

        不过说归说,现实里还是很少见,反正我是没认识谁真承认自己是同志的,当然咱档次也不够,不认识那个层次的人,大学时倒是怀疑过一次,班里有两个男的,都戴个眼镜,长得精瘦,衣服穿在身上轻飘飘的,像两个老道。本来好大个教室,别人都乐意往女生身边坐,坐不到的准垂头丧气,就那俩人,成天坐在一起,疯啊闹啊,快乐得跟罗马假日似的,要是天热,又恰逢其中一个趴桌睡觉,另一个就拿本大书在旁边为其扇风,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快不行了。大家都传说曾见过一个坐在另一个腿上喂东西吃,讲的人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听的人眼冒金光暗攥掌心,那架势跟在公车上见到小偷差不多。到毕业所有人各分东西,我到底也没弄准他俩到底是不是,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他俩彼此之间的称呼,一个叫另一个小变态,另一个叫这一个小损样,光瞧这自嘲精神就知道俩人挺配的。

        哦,对了,还有一个,谈不上认识,也谈不上不认识,我老婆有个闺蜜,闺蜜也有个闺蜜,是个男的,精瘦,会跳舞,据说大学上的北影,但凡同学聚会,必在人齐后悄然摸出手机来,以迅雷之势突然对着听筒扯嗓子大喊,三宝吗?最近忙啥呢?或者,韩红的经纪人吗?我这里信号不好你慢点说。总之就是这么一号人物,后来跟一男的在国外成婚,据说家有洋房汽车,田亩千顷,婚后生活和谐美满,唯一的委屈来自婆婆,吵架后跟闺蜜诉苦:我一大男的,跟我来劲,骂不死她。

        话又扯远了,再次声明,我对同志这回事一点都不了解,比如我到现在还弄不清楚这回事的具体流程,比如说fire in the hole的那个hole究竟指哪里,顺序是采用轮换制还是代议制,怎样才能使双方同时到达灵肉合一等等。人对始终无法了解的事物往往产生两种态度,一种是鄙夷,另一种是敬畏,我绝对属于后者。

        估计等我说到这部电影您等得黄花菜都凉了,那么我不妨再说点题外话,就是关于西恩潘的,关于他,别人说得已经够多了,叫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那部不着调的《热带惊雷》,里面没他,但有个黑人,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黑人说,为什么演傻子的西恩潘得不到影帝,而同样演傻子的霍夫曼和汉克斯却得到了,原因何在呢?因为后两者演的傻子都不是真傻,一个会算题,一个是天才,而西恩潘演的傻子呢,我操的呦,那是真正的傻子,纯粹一无所长傻透了腔的大傻子,没人会叫真正的大傻子得影帝。这么说来,演得太像太深入倒也不是好事,于是这次西恩潘学了乖,演得不仅很像一位同志,而且很像位会搞政治的同志,同志里他是最会搞政治的,政客里面他又是当时唯一的同志,左右逢源,想不获奖都难,果然奥斯卡的评委开恩,终获影帝殊荣,所以我们说,不想搞政治的同志不是好西恩潘。

        说到电影,既然重点不是在猎奇上,既没有枯柴烈火般的打真军也没风光绚丽的大自然,我们就只能将目光放到故事和演员本身,演员已经说了,没挑的,但这故事,怎么说呢,有人总结得不错,关于同志界的马丁路德金,这话听着是好听,但再听就不太对味,就像主持界的刘翔和手机中的战斗机,怎么听着有点山寨版的意思,有这时间咱还是支持下正宗的好不好?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说米尔克有模仿复制的意思,但关于一个不被公正对待的弱势群体,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获得公正对待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先说近的,今年的《换婴疑云》就算一个,远的就更多了,《深海长眠》算吧,《X战警》算吧,《铁案悬谜》也算吧,《十二怒汉》是更是了,电视剧我都不敢提,《西部风云》,《死木》,《约翰亚当斯》……这个是同性恋的,那个是安乐死的,黑人的,死刑的,印第安人的,贫瘠西部的,居然还有变种人的,所说的话题归结起来只有一个,美国人是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才完善了自己的民主与法制,原本一艘破烂不堪的巨轮,是如何由一次次修补而变成豪华游轮的,其实这些影片完全可以作为系列片汇总在一个大标题的下方,那就是《完美国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叫《美利坚是如何炼成的》。

        不知道是多年西学东渐养成的习惯,还是文艺青年们固有的敏锐嗅觉,但凡这类影片的评论之中,往往有大量的话题是这样开始的,“我们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这样的人”,“要是这事搬到了中国该怎样”,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这固然在一方面体现出很多人对现有某些状况的忧虑和率先的觉醒,但物以稀为贵,东西一多,却也呈现出废话练习和老生常谈的疲态,这使我禁不住要像小沈阳一样问一句,为什么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妈是位文艺老年,看起电视目光如炬,训起我来才思敏捷,她和我爸最爱看央视的一档节目,叫《我们》,这节目总弄些事业有成还特能说的人上去,比如俞敏洪,我妈拿他当榜样说事,还有最近的范增,挺矍铄个老头,我妈打电话来说,看看人家,真乃神人也。被催得没办法就跟着看了几期,老头不错,博闻强识,整部《离骚》竟然能一字不差背下来,人精啥样他啥样。不过看来看去我发现个问题,比如拎出副画来,范增说这画好,怎么个好法,你看那意境,一看就是好。这就把我给闹糊涂了,他口口声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世界无双,这话我没意见,可能说得明白点不,比如线条用墨布局谋篇的讲究上去,别归根结底就整到意境修为上去,那玩意再深也是没法学的,说来说去就成了炫耀,你看我这修为多深,跟千年老妖似的,这东西是没捷径可走的,想赶上我?回家修炼去吧。

        我说这个是想说,咱东方的好多事情,跟西方完全就是两码事,都说文化决定论,都说江南为枳,江北为橘,同样一个东西,从西弄到东来,还真就成了两个样,任凭你天经地义还是普世价值,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西方人爱较真,啥都跟铸台阶似的,这个理论,那个原理,条条框框先定好了,一级一级从下至上有条不紊,中国人爱跳高,你能跳多高跳多高,但没有台阶,原地起跳,全看你个人的修为,所以西方的高楼十八世纪就已经造挺高了,中国跳了几千年终于在清末撞上了房梁,这情况是历史环境决定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的。

        就拿同性恋这个事来说吧,搁咱中国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你别大张旗鼓地弄,喊声震天地搞,火再旺也等回自己家烧,那么没人管你这事,爱咋玩咋玩,顶多背后开你几句玩笑,调侃两句,时间长了没准还把你当另类供起来掏心窝子,爹妈时间一长也认了,只要别领家来眼不见心不烦,绝对不会像西方那样打着宗教的旗号来声讨你,跟十字军似的动不动拿《圣经》来说事,驱逐你,歧视你,有事没事用千斤顶扁你。咱祖宗的经典里就没留过这方面的,都说咱中国是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几千年下来啥样的没见过,信活佛的还是不吃猪肉的,连孟获那样的都包容进来了,绝对不差你这一盘菜。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丁路德金,为什么出不了米尔克,其实有的是,可能一个月就出一个,不过最终都在人民内部自生自灭了。咱们自古讲究的方式跟西方不一样,咱们从来就讲究意境,讲究修为,讲究不把事情讲破,讲究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很多事情,比如那个意识形态,比如黑猫白猫啥的,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就是没人说破,大家也就搁在心里该咋做咋做,只要过得好,其它那些就都成了无关紧要的浮云。同性恋也是一样,别管你在哪个圈子里,演戏的还是公关的,男的还是女的,没人吃饱了撑的耽误你发展,你爱同居爱结婚爱领养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怎么乐呵怎么来,这时候谁要是偏跳出来站大院门口偏要争个是非曲直,偏要弄个合法执照,别说人民,就连好多同志们自己都不乐意,要学米尔克是吧,舒坦日子过够了是吧,没事找事呢是吧,你不说没人管你,这一说成众矢之的了,悠哉生活没了,不想出柜也得出柜了,你叫爹妈怎么在人前抬得起头?你叫城管怎么闲得下来?你叫同事们怎么跟你打成一片?

        最主要的,要是同性恋地位提高了,有法可依了,我们农民工兄弟怎么办,下岗职工怎么办,待业青年怎么办,你有一个梦想,我也一个梦想,都有一个梦想,醒着的人咋整。先这么着吧,赵老师说了,凑合着过吧,还能离咋地?

     5 ) 信仰之战

    昨天化了一天时间下了米尔克。西恩潘这个好莱坞的坏小子,减肥之后的样貌惊人,按照片子里他自己说的“又老又丑”,但是这部片子就是看了就不能刹车,就必须看完。

    看完了,我哭了。在半夜12点,泪流满面。情节并不陌生,但是在电影中就是如此的有画面冲击力。

    警察冲进同性恋酒吧,逮捕同性恋者。这些报纸上茶余饭后的社会新闻,我们也不陌生。但是真正用画面来展现,是那么有震撼力。对于gay吧,我并不陌生,杭州的君度,北京的目的地,都相当的熟悉。谁能曾想,就在30年前,不,也许就是不久前,警察冲进酒吧,逮捕同性恋者,剥夺他们玩乐的自由呢?

    在柏林电影节上有部新加坡影片,诉说的是20年前,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国的一条小河边,警察假扮同性恋者诱捕同性恋的事情。当国家机器被开动于掠夺人的基本情感需要的时候,这一切变得那么可怕,寒心。今天的人们在网上,在聊天室里交友,不再有当年的恐惧感,但是,情感的释放是不是就不再如同以往压抑了呢?

    看了电影,我在想,米尔克在第三次竞选监察员失败后,原本答应伴侣放弃政治生活,不再参与竞选的,可是他却骑虎难下,只有继续。伴侣离开了他,新的BF严重缺乏安全感,上吊自杀。对于他来说,监察员并不意味着荣华富贵,他甚至不屑提出给监察员加薪的议案,相反,政治让他失去了一个个伴侣,从最开始,就收到一份份恐吓信。那么,他究竟是为什么在坚持?虽然影片中他给出了答案,为了他的信仰,为了少数族群不再被歧视。但是,也不得不说,是时代和才能,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他是为了维护心中的自由的信仰,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各人的信仰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地根植人们血脉的。在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个信仰中,秦始皇和洪秀全都采取手段毁灭过儒教,佛教曾经面临了四次法难。但是它们都延续了下来,因为信仰是被人选择性地适用于我们的人生,所谓投缘。能成为普遍信仰的宗教,其力量远远胜过国家机器。

    信仰是什么?信仰让Anita这样的卫道士在坚持自己的信仰的时候,伤害了别人还不自知,让Briggs之类的参议员,自以为是,用牺牲小众来成全所谓大众的利益。暗杀米尔克的Don,也是个信仰很虔诚的教徒,他绝对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正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消防英雄,爱护家庭。正因为如此,他们与米尔克的信仰之战,显得如此具有普世的意义。

    很多人说,中国的同性恋过得比美国的艰难。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家来说,同性恋的问题从来就不是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对于一个同性恋,家人最大的期待就是赶紧结婚,用结婚这个形式来掩盖同性恋的事实,所谓的矫正显得特别简单。而且,同性恋和异性恋结婚,即使有婚外同性性行为,都不构成法律追究和赔偿的理由。中国的同性恋,其实比美国要轻松得太多。

    但是,中国的同性恋绝对比美国的同性恋压抑。因为他们没有信仰。更没有心中的目标。影片中,米尔克的朋友提出米尔克竞选失败的原因:你总说反对,反对,那你得说出,你支持什么? 我看到的中国同志,绝大多数都只有批判。对,你批判了,那么,你支持什么?你要什么?

    相比三十年前的6号议案,同性恋教师被剥夺工作的权利而言,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性向限制条款,中国的态度,是漠视,是视而不见。也许中国需要关注的问题实在太多,关注不到人最基本的性生活的需要吧。本来在中国比较普遍的宗教信仰中,佛教,就是教育人们禁欲,道教也教育人们清心寡欲。异性恋尚且如此,何况是同性恋?

    刚开始会觉得米尔克是一部政治片,但是到了影片结束,让我在痛哭失声的情况下,滋生了很多思考。多数人群如何与少数人群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尊重远远比热爱重要。我们每个人看似多数群体,都完全可能在某个情况下,某个条件下,成为少数族群。信不信?所以,确保同性恋的权益,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世事无绝对,人是最强大的,也是最脆弱的,将心比心,把心放宽,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6 ) 若我为gay

    我可能比较害羞,可能内向,可能幽默大方,可能沉默寡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可能会怀疑我身边的朋友,可能会一眼看穿某人的心思,可能我可能知悉万物的轨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知道的是,或许,我会用另外一种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会异于“常人”,我会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质,我或许会唱不一样的旋律,或许会舞不同的舞蹈,或许因为我是gay。可这又怎样。 我是gay,我或许试图隐藏过这一点,也或许在某个时刻急切地想与人分享我的生活,我说不定会想大声地冲着街道嚷嚷,我是个gay,我是同性恋,我爱我身边的男人。 我说不定会质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已久的美它究竟是不是美,我或许会自问那些异性的爱究竟算不算爱,我也有可能会觉得我究竟是不是个应该存在的人,我与身边所有的“正常人”差别何处,我与这世界运转的规则有何不符。 可是,我既然认定了我是个gay,我就要好好做一个同性恋者。这不是职业不是称号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巧克力棒,这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生存下去的依靠。 说不定那些草地应该是蓝色的,说不定这片天空是紫色的,说不定花朵儿应该散发着朱古力的味道,说不定所有的姑娘其实应该是短头发。 若我为gay,我则要走一遭自己的生活,我有理由也有准备去无视那些他人奇异的目光,我也有理由因为不被承认而感到愤怒。我有激情我有信仰我有我自己应该享有的自尊。 其实我想说的是,若我为gay,我应该和所有的异性恋一样,拥有我独有的生活,即使你们没有,我也要有。

     短评

    也许是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我们总是习惯对超出自身认知范畴的事物抱以恐惧和憎恶的态度,于是“少数派”似乎顺理成章的忍受着世人满怀敌意的目光,这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西恩·潘的演技依然无可挑剔,远去多年的米尔克借由这部电影再次向我们诠释了自由、爱与希望的意义。

    3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 没法超越卡波特

    7分钟前
  • 乔治丝塔芙
  • 推荐
  • I am angry too!

    10分钟前
  • 高源🌈
  • 力荐
  • 影片败在蒙太奇,剪辑混乱、高潮分散是最大败笔。故事讲不好,让这部本可以成为经典的电影功亏一篑。就像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却炒了一盘不好吃的菜。不能因为是同志电影就过赞,确实没有拍好。

    12分钟前
  • 已注萧
  • 还行
  • 热泪盈眶。为了那句人人生而平等,我们流血流泪,每次能让我激情澎湃。希望,不能倚靠它生活,然而没有希望的生活,将不值得生活下去。so,give them hope,you,you,and you.

    1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 在发生任何改变之前,政府至少要给予民众讨论的权利。这是诸多民主政权已经努力要做到的,也是任何民主进程发生的前提

    1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 西恩潘演得真好

    21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 James Franco

    24分钟前
  • drnuk
  • 推荐
  • “假如我被暗杀,我希望有五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人站起来……没有希望,少数族群就彻底输了。我知道,不能只靠希望,但是没有希望,生命将失去意义。所以你,你,还有你,一定要给人们希望,一定要给人们希望! 2009.6.10 DVD home

    25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 OMG,太有力量太有煽动性了

    3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 可以感受到温暖 西恩潘越来越老练【二度看果断被震到流泪原以为已经淡忘的在重看却发现那么多细节原来都记得】

    3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 米克尔的精神很值得称道……民主,貌似离我们太远。(James Franco很帅,很帅……)

    33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 没办法看gay片

    36分钟前
  • 墨山行
  • 较差
  • “假如子弹穿过我的头,让它也穿破每一扇阖上的柜门。这无关个人利益、无关名望、无关权力,而是关于我们少数族群,不只同志,还有黑人、亚裔、老人、残疾人…没有希望,少数族群就彻底输了。我知道,不能只靠希望,但没有希望,生命将失去活着的意义。所以,一定要给人们希望。”——哈维·米尔克

    3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 同性恋全身上下都是自由的,所以它在政治上也必须自由!

    3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 同志平权史上饱蘸热泪与热血的一页。“人不能光靠希望活着,可没希望的人生不值得活下去”,他参政不为名利,只想给弱势群体希望。p.s.理想要实现得经过若干代人不懈努力顽强抗争…中国人特殊?更健忘?更懦弱?更热衷内斗?更明哲保身?“别把世界输给狭隘仇恨绝望”很傻很天真?螳臂当车,跑路要紧?

    44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 人间的希望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 古斯范桑特的这个戏很稳,似乎在还原什么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肖恩潘的演技,啧啧。和张国荣的陈蝶衣一样经典的同志角色

    53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 I know you can't live on hope alone, but without hope,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So, you, and you, and you, you gotta give people hope.

    5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