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恐怖片它不会一开始到最后都渲染着女主大段的内心独白。
看完觉得心里堵得慌。一个女性的悲剧成为孤独女巫的宿命 想要一个自己女儿却终究是错付了。
新一代的女巫由一个被过分保护的孩子逐渐通过自己的多方位视角在体验爱 体验生活。体验痛哭。快乐 生死。
最终借由孩子展现了一个真正母亲的爱。
一部血腥 爱 男权 母爱 人生的电影。
不得不说触动很深。
玛利亚是悲剧的。但是女主是快乐的。她学会了爱。
一部需要耐心欣赏的女性电影,女性需要自己拯救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母亲她们那个时代的女性:五六岁就要做饭、喂猪、照顾弟妹,下地挣工分,长到懵懂嫁人,又要仰婆家鼻息。 运气好的能嫁个孙少安式的老公,在呵护中成长,然后去爱家人,去爱这个世界。运气稍差的,会嫁给王满银式的二流子,浑浑噩噩中也是一辈子。而其实更多的女性,却是在家暴中挣扎苟活,有勇气的选择逃跑,私奔,偷人,这都是她们的斗争方式。而大部分没勇气的也只是麻木的活着,更绝望的选择了跳井、跳河、悬梁、农药。孩童时期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谁谁跳井了、谁谁喝1605、敌敌畏了。
没人能把她们从窒息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只能靠她们自己在摸索中去感触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给予她们的爱与痛。
这里再次向张桂梅校长致敬。
同时纪念我母亲的好友,我村最后一位跳井的妇女,05年后该村再无女性自杀。
(不算影评,纯属有感而发,电影里某些画面,让我想起了村里的一些人与事。)
恐怖外衣包裹下的女性成长电影。还是老生常谈的「女巫」题材,但除了嗜血以维持生命这一设定之外,不再有外界的超验力量干预人世,力量之源的恶魔始终未出场,而女巫的“邪恶”力量似乎也不曾反噬自身,倒更像某种内在于身、没有代价的异能,而一切的报应似乎只是族群规约强加于异端个体的社会性惩罚。女巫的诞生类似一种vampire的转化机制,不同的是,它的传染源是“女巫的口水”,涵指“唾弃”、“肮脏”等针对女性的污名化操作。这种祛魅的「女巫」的设定将诸原型故事中子虚乌有的原罪取消,将「女巫」还原为「女人」,电影始终兜转于人类社会圈子的内部问题。电影中的「女巫」更多在于一种历史意义,而非象征意义,是纵贯父权制历史惨遭猎杀的诸女性的集合代词,是其思想独立性与身体欲望性的集成,因此,电影的进程应当被概括为女性认识身体、争取身体、运用身体的独立成长史。
然而电影仍萦绕着浓厚的男性视角,作为具有摧枯拉朽之革命强度的女巫力量,竟源自一种渴望繁衍的生育「本能」,诚然,它拥抱了女性的身体性欲望,并也将身体与性的支配权最终还给了女性,但这却是在受到男性肯定的前提下方才成立——影片结尾,男孩对女巫利爪的接受寓意着一种美好愿景:女性自身的价值在于被男性无条件的接纳;而(前任女巫,或母亲)愿景的破灭则促使她报复性的杀死年轻女巫的丈夫,这看似是一种摧毁性强大力量,却仍不脱于某种「非理性」的妒忌与歇斯底里——所谓女人“天生”的病症。似乎,女巫的五次变身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妻子(接近男人)—狼狗(旁观男人)—小伙(成为男人)—女孩(陪伴男人),女性的成长全部诡谲地围绕男人展开,最终,女巫披着丈夫的肉身过活,这一雌雄同体之态将导演的调和主义主张显露至致。
这也是电影的短浅所在了,导演无能于探讨为何父权针对女性的宣誓统治会以如此惨烈的猎巫方式展开等深层问题,因此,无论在拍摄技法上多么用力,整部电影还是流于空洞的形式。限于篇幅,我择取费德里希于《卡列班与女巫》中的观点供参考:猎巫从根本上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力量和斗争赖以维系的生活、实践、知识和自我组织系统,实现了对女性身体、劳动和生育更加彻底的征用和统治,这种从女性手中掠夺生产资料的父权原始积累,将女性的家庭劳动被贬为一种免费的、义务的再生产(reproduction),这一过程中,女性逐渐接受自己的附属地位,劳动的性别分工和等级观念也因此得到强化。
先从老妇玛丽亚的故事讲起,这是起源。
玛丽亚是个老处女,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要照顾,还要照顾家,中世纪,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想有个丈夫,生个孩子,给生活增添乐趣。这个愿望倒是挺不错的,一开始,她遇上一个女巫,说了一遍,女巫给了她一个礼物,她没有领会,后面才领会,只是很凄惨。后来,天上掉了馅饼,隔壁村,有个少年缺媳妇儿,她居然就欣喜万分的去了,结果是个快病死的,给绑上来了一发,孩子没怀上不说,她还被传染上了致命的疾病,为了不死,只好去喝了牲畜的血,被当作女巫火烧,有了火,女巫的潜质才彻底复苏,她被烧得很惨,也再也不会死了。
以后,就得了想要孩子的毛病。
再说这个少女,这个少女被女巫看上要续香火,少女妈妈答应16岁送她给女巫,结果这16年过的生不如死,成为女巫,她才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少妇,男人,女孩,少女,爱情,每次,老女巫都不让她如意。最后一次,她杀掉了老女巫,用牲畜的血,救了自己的孩子,决定结束这个轮回,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变女巫。
老女巫和少女女巫的故事,似乎是在说,她们的生命像一条河流,而那个哲学家说,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是会变化的。老女巫和少女女巫,都是想要什么,而得不到什么。其实,人最可怕的状态,就是始终处于不停的想得到一件东西,而又始终不去做的状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设想,不断的折磨自己,而结果,却什么都没有。你想要苹果,生活给了你一个梨。如果享受这个梨,不啻为幸福,如果翻来覆去还想要苹果,大概率抑郁。如果得到了苹果,却说为啥不来个破壁料理机榨果汁,那就无穷无尽的烦恼。
少女女巫在电影结尾的时候,很知足,不再为失去挚爱的丈夫而惋惜,而是竭力保住自己的婴儿,生活,有一个苹果就足够了,真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不白被老女巫折腾几十年。
这两年越发感觉恐怖片的萧条。如今的恐怖片只能通过特别的情节设定让人眼前一亮。最近新出的《你将不在孤单》就属于此类电影。
电影讲述19世纪马其顿的一个偏僻山村,一位母亲为了让她女人免于遭受女巫祸害把她藏在了一个洞穴中。十六年后女巫还是来临杀死了母亲然后带着这个同样属于女巫的女孩儿走出去。途中她们分别生活,从来没有出去的年轻女巫对人类世界充满了好奇,她意外地杀死了一个村民,然后用这位村民的皮肤装扮成了人类,这也完全激发了女巫的好奇心,她想要装扮成不同的人类来生活。
电影除了女巫需要通过更换内脏才能装扮成不同人类的画面比较血腥外,整体的恐怖色彩不多。电影更多描绘的是一个天真不谙世事的女孩不断感受自然,接近人类的过程。
她内心女巫的身份让她自己在自问自语,同时外在人类躯体让她不断去旁观模仿别人,所以她的内外一致是错乱的。她扮成年轻母亲时遭到了丈夫虐待,扮成年轻男子时学会了劳动和男女欢愉,如同盲人摸象,她用一副身体感受不同人的生活。
刚开始的她是冷漠的,对于自己和身边的人类,只是不同的肉体和躯壳而已。但是慢慢的她融进了人群,学会了开心的笑学会了难过的哭,最终因为救人而扮成了小女孩。从此灵魂和身体终于契合,她开始真正以人类女孩的思想生活。
她有了亲人朋友和爱人,但是老女巫嫉妒她美满的生活杀死了她的丈夫,最终她将老女巫消灭。老女巫与她如同一段新旧的轮回,她们总是以不同身份装扮进入人类社会,都有过和睦的家庭,都被曾经的女巫所破坏,但是年轻的女巫被丈夫所接纳,生出了对抗的勇气。
电影通过重口味的换装扮来描绘了一个女孩从懵懂到拥有幸福人类生活的过程。温情得很特别。这样的情节设定出乎我意料,像是想吃苹果,结果收到了梨,虽然梨还是挺好吃的。
剧透。
剧情大概就是:主角从小被女巫盯上,女巫在主角长大后鲨了主角的母亲,带走了主角,把主角也变成了女巫。主角和女巫有矛盾,最后离开了女巫,通过杀HAI别人夺取别人的外皮(也有的是意外死亡后被主角占据了身份的),伪装成别人,体验别人的人生活着。直到最后女巫找了过来,杀害了主角现在这副人皮的家人们(其实完全算是主角的家人了,因为最后一个身份是小女孩,主角已经用小女孩的身份和村子里的人生活了很久,直到结婚生子)。而女巫也被主角杀死,主角的孩子也被变成了一个小女巫,故事完。
故事的背景在很久以前,处处都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和压迫,电影没有大多数恐怖片的压迫感或是血腥,只是通过不断更换身份来讲述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从文艺片的角度来说电影还算不错,但也有许多文艺片的通病,节奏很慢,人物对话很漫长。。。调整到1.25倍速看感觉刚刚好。
就连最开始把主角变成女巫的那个女反派,也遭受过压迫。因为打仗,村子里的男性死完了,女反派渴望有个孩子,其他镇子的人来迎娶女反派,女反派也就跟着走了。来到新家后,才发现丈夫是个将死之人(和植物人差不多),在丈夫的家人逼迫下,女反派被强行与一个活死人发生了关系。最后又染病,快死的时候喝了动物的血恢复了过来,被村民们抓起来烧死,但只是被烧成了一副凄惨模样却没死。
压抑的电影,和恐怖片没多少关系。
11.1 我以为我要看到一部恐怖片,结果居然看到了一首关于女性的苦难史。。。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诗意。
她是女巫,也可以是万物。成为女人,成为男人,成为儿童。学习生活,学习流泪,学习爱与被爱。一首血与诅咒的生命之诗。
玛利亚在小女巫每次适应一个新角色过得幸福的时候便出现来嘲讽一番“你永远融入不了人类的圈子” 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心酸 玛利亚她只是嫉妒 或者说更是孤独。所以啊她不断地找小孩子当继承人 大概她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陪在自己身边 什么女巫血统她根本没有很在意 那么强大的她那么轻易就被小女巫杀了自己 那是放下了戒心罢了——那一刻我想她终于也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是错了的 女巫也可以成为人类 只要有爱 也将不再孤单了。
在与世隔绝的山野深处,从超自然的恐怖警言里谱写诗意的篇章。我形塑我自己,身体成为最不重要的介质,如同语言不再依靠声带的震动,意志在生命间流淌,更超脱出新的价值,从好奇、救赎到普世的爱。(Félix一如既往地🉑️
Beautiful. 很动情的一部分 作为男性第一次orgasm/作为小女孩长大 和一个一起长大的爱他的男孩子结婚 做爱的时候爪子都忍不住伸出来了 独白是 爱他里面 爱他里面的小男孩 every of me thirst for every of him 太美了
eww女巫缺的是爱吗女巫缺的是回炉重造再学习吗?服了想看个恐怖片也躲不过马力克
就有点像恶魔版的《一条狗的使命》?画面清丽鲜活富有生命力,像风景大片。片子里一半在掏肠子喝生血一半在为爱鼓掌,我一个德州电锯毫无感觉的人居然开始生理不适,手里的薯条顿时不香了
以女巫的变形与多次“转生”成长历程及其遭遇来折射出闭塞乡村的严重性别不平等问题。视听语言挺下功夫——强化的自然声、滤镜修饰的自然光、圣歌配乐、小景别镜头与手持/视点镜头相结合,有种粗粝脏陋与内在灵性混融的诡异美感。不过影片最大问题是所谓的奇幻恐怖设定过于平庸老套——掏出内脏后塞入自己肉体的场景曾一度令我以为会有类似德勒兹“无器官身体”或者说无定形生成的电影化呈现,结果后来却只看到了非常定型化干瘪无趣的变身与多轮人生体验。女主失语的设定(若说是由于“狼女”童年而失去语言能力,亦不合逻辑,这同她略带诗意的内心独白是割裂的)与后半程的选择&叙事走向都充满了刻板印象;也别“碰瓷”马力克了,马力克并不是稍微模仿下视听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本片则既缺乏超验神性,又几无个体反叛性。(6.5/10)
没想到是如此诡异又如此蛮荒的恐怖,没想到是如此梦呓又如此蒙昧的叙事,没想到是如此忧伤又如此虐爱的诉说。算不上喜欢,却被其中的氛围与情绪笼罩。有马力克的影子,也有帕索里尼的狂放与内敛。
熟悉的美学风格,泰伦斯·马利克家族又添新人,好在这个聊斋故事足够神奇。一旦你代入故事的视角,换成被残杀的无辜村民,这个女巫故事就变得没那么感人了吧。
没有心脏,却活了九条命,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人生,但爱才是破解诅咒的唯一途径,惊悚又温情的恐怖童话故事。失焦手持摄影,浅景深的大特写,还有诗化的台词,太像奢侈品广告片了,太费脑了。
22_075。打倒一切借恐怖片名义拍的文艺片!好的虽然可能可以讲出“因为爱使她改变,因为有爱而使她有生命,因为有爱而让她感受这个世界”之如此类的感想,但我真的只是想看部恐怖片而已啊!
在碧丽娅的身体里终于找到了做女儿的身份,一个真正的女儿;不再困于洞穴、不再啃噬发霉的面包、不再被迫接受痛苦的低吟,更令人庆幸的是,找到了一双温顺而羞涩的眼睛、像小牛犊一样爱她的男孩,“每一个我都渴求着他的存在,内心深处的存在”,哪怕有一天朦胧夜色中没忍住伸出狼女的利爪,他依旧若无其事,轻吻她的利爪、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而玛利娅,可怜的被烈火灼烧亦无法拥有子嗣的玛利娅,“我这一生过得惘然,而未曾见过美好”,因嫉妒而愤怒,把一切都毁了,却终究背负的是那个“被伤死的女巫”的原型故事。于男人而言,你是炖菜,你是茶水,你居于他的掌心;当与女人在一起时,你是一面镜子,当你的眉梢抬起,她也会抬起她的眉梢。玛利娅同样是一面镜子,映照所有伤心的女人。“我是在我肠道中嗡嗡作响的蜜蜂。”像,《伤心的奶水》。
有一种聊斋的感觉,还挺有意思的。第一个小时可以再紧凑一点。@Sundance2022
能不能请文艺片导演别霍霍恐怖和科幻题材??
Me the woman,me the skin,me the witch,me the nothing. 在我心目中也许先入为主,女性就是女巫,女巫就是女性。她经过16年暗无天日被母爱囚禁;前一任女巫解放了她、教会她丛林法则却不符合她性情;化身为农妇,一步步学会人类生活的规训,也体会到了父权伤害;化身为英俊男孩,过上“简单”生活,却为小女孩的意外身亡学会流泪;化身为女孩,感受到了爱,尽管Old Maid Marie作为内心女巫的声音,像是阴影,时时提醒风险,但她最终决定作为女巫也作为母亲、作为女巫的母亲活下去。比起Old Maid Marie被欺骗被剥削被驱逐的一生,在女巫的接力上,能感到导演没有那么悲观,去寻找女巫在人世生活的一种伦理。新的女巫们既在community中,也在self中。
成为任何人,再成为自己。去爱去痛,拥有再失去。静观四季流转,体验生命轮回。
血腥的场面,文艺片的节奏,深度的故事,很独特的组合。
女巫版《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Sundance 2022 美丽,悲伤,震撼,人生之诗。虽然节奏慢,但是很沉醉,有种“鬼魅浮生”的伤感,旁白的絮絮低语也带有种历经沧桑后依旧迷茫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