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哪里有什么地老天荒的爱情
张爱玲的笔向来尖刻,写起人性的自私来,一点都不客气。
《倾城之恋》的小说还是很早以前看过,最近有翻拍的电视剧,下到电脑里闲的时候看看。
大概是为了配合观众的审美吧,角色的性格缓和了很多,刻意的美化吧,毕竟张笔下的那些自私的男人女人很难讨的观众的喜欢,虽然会有同情。
张的小说就算结局团圆也有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大概是因为她写的那个时代本身有着深沉的悲剧感吧,所以,那些小人物无论如何也逃不过。
《倾城之恋》也是一样,战乱,沦陷,每个人都有一中末世的恐慌,所以拼命的想要抓住身边可以抓住的微渺幸福,挥霍无度,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手中是否还能拥有些什么。
我一直记得那堵墙,范柳原说,那堵墙让人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战火纷飞的年代,什么都没有了,墙还在,他们还可以在墙下相遇,这样就可以了,哪里有什么地老天荒的爱情
。
不过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攻和防守,谁也不肯先低头认输,到最后总有人疲惫了,妥协了,让步了,做了俘虏,一切就结束了,也许可以从此安稳的生活下去,也许最后相互怨恨彼此折磨。到最后总也不过就是如此。
电视剧里的人物就可爱多了,但是我还是不喜欢,我这个人看电视剧总是很难喜欢主角,倒是往往很喜欢配角。
电视剧版的白流苏少了点自私和尖刻,就显得温和很多,虽然还是世态炎凉,总还有些温情在里面。范柳原也正直绅士了很多,不会一眼就让人生出厌恶,但是还是觉得虚伪。
其实,都是被过去狠狠咬过一口的人,不肯轻易的打开自己的心,害怕受到伤害。所以只想着有一份笃定的爱情,可以看的见未来的幸福。
流苏说,就算有轰轰烈烈的心,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力气了,我想要结局。其实她是在要承诺,要笃定的幸福。但是范柳原给不起,所以他退缩了。我不喜欢这样自私胆小的男人。
(这样一来,倒是邱律师显得可爱的多了,虽然有很多的缺点,可是光明磊落,没有那么多阴沉复杂。喜欢就追求,直接坦率不搞暧昧,无所谓成功失败,继续过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不沉沦,不堕落,不顾影自怜,无论怎样都还是乐观开朗的样子,所以才可以那么幸福。)
张笔下的不过是群自私的小资男女,电视剧给他们披上了抗日的外衣,多了爱国主义的光环,多了悲天悯人的慈悲,自然讨喜的多,这也是满足观众的需要吧。不看完也猜的到,最后必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一样是为了讨好观众。
今夕何夕,遇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流苏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呢?从她不顾一切的去了香港,其实就已经彻底投降了,这场战争,范柳原赢了,赢的总是男人。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一座城市的倾覆成全了一个小女子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里最悲壮的句子。若不是死生契阔,谁敢如此坚定的说出那一句与子偕老。
终于到结局了。不出意料的圆满。很好很好。
2 ) 电视剧:《倾城之恋》
冲着张爱玲的书去看了这部老剧,不得不说改编力度还是有点大的,前期除了有一两集扯得比较远之外都改得挺好,简直可以当爽剧看,而且我看国产剧都是1.5倍速,所以爽感加倍🌝。
中后期才开始原著剧情,不过也有改编,中间有几集完全拍出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原著中相互倾心的感觉,但是后期就有点烂尾了,剧情比较拖沓而且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剧情,结尾强行happy ending又脱离了原著。
脱离剧情来看,整部剧场景布置很良心,演员演技都在线,黄觉饰演的男主很有魅力,看他的时候我总想起《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先生,我觉得他有种绅士气质,是我想象中原著里面范柳原的样子啊!陈数饰演的白流苏也很美丽,两个演技都很好,有些细节演绎得很动人,真是壁人一对~
看这部剧我最期待他们俩的情感戏,改编后的剧情大部分还是挺好的,小部分显得拖沓,但就我而言,看到他们从相识到最后在一起那种甜甜的感情戏份就很满足,所以挺喜欢的。
3 ) 佐料太多,鲜味太少
连着两天黑白颠倒地看完了《倾城之恋》,胡乱说点什么吧。
我承认,一开始是由于电视里面的惊鸿一瞥,发现了一个娴雅内敛,气质如兰的美人,勾起了我重看原著,紧接着又一口气追完电视剧的冲动。初看电视剧时,佩服编剧的改编,做足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前戏铺垫,使得原著中的人物情感与性格有了合情合理的底色与过渡。且剧中陈数的演绎丝丝入扣,从容内敛,活活得生出了一个奇女子白流苏,不由让人激赏。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在两天之内拉完了整部剧,却越来越觉得郁结与怅然。
对于剧情与原著之间的差异,张迷已经有过口诛笔伐的声讨,而且张爱玲的改编相来不容易讨好,也犯不着在这上面过多纠缠。只是看完整部剧情,前面的大量增编我反倒可以接受,但后面的白流苏与白宝络却终究摆成了另外一幅深明大义、精忠报国、完美无缺的标准面孔,实在有些倒胃口。休说神韵,连张氏小说中的主题都完全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我理解电视剧以观众喜好来调味的必要性,但后面过多的爱国情节与枝蔓实在画蛇添足、坏了一锅好汤。
尤其是最后几集,两人的情感分量明显失重,只是看出是女人在一味牺牲、迁就与忍让。在经历了两人的相互冷战、较量、博弈许久,女主终于妥协,不顾一切地选择男主之后;在战争突然来袭,炮火废墟中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生离死别,历尽艰辛找到彼此之后,也看不出两人的情感有何质的突破,男主的心里仍然横亘着一条情感底线;更莫名其妙的是,二人此时重逢的高潮剧段又插入两个陌生的小孩,映衬女主的慈母仁爱之心,却硬生生切断两人之间心神相照、相互真情袒露、赤诚相见的力度,实在是让人很憋屈。“嫁给我吧,哪怕一天”这句炽热滚烫的台词来得太晚了,就如同被吊得过久的美食,最后终于吃到口中时,反而失去了当初鲜美动人的味道。
没办法,最后只有再重温张氏的原著,再一次感受那个自私男人和自私女人一刹那间的透明照亮,品味那句“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功夫恋爱”,才终于可以顺回一口气,安心呼呼睡去。
4 ) 和平的年代里幻想,若能恋在倾城
薄薄的《倾城之恋》拍成电视剧,居然也能拍出36集。
忽然想起了马尔克斯说过一句:“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不久前一男性朋友说:“对女友没有感觉了,不想接电话,也不想打电话,开始觉得累,想逃了怎么办?”我说:“要是我是她、就先撤了。”他说:“嗯,看起来她也快撤了。”
另一位女性朋友却为疏远的男友着急:“我只想知道他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听来叫人心痛。
真是巧合,还好他们不是一对。总是多雷同的情节。
男人迅速燃烧,可也会迅速冷却;女人慢热,但一旦投入就难以抽身。
至于为什么,曾有人说没必要知道为什么,感情它发生和消失,理由都是相似,而你非要追问得到的,也不过是避免硬伤的借口而已。
大概现代人承受力有限,尤其男人对女人的承受力预估过低,对各种事故的风险则预估过高,所以凡事还是和平为上。
于是有了“三不”男人出现,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还别说,真做到这三条,在感情游戏里还真不会当输家,当然前提是将之视为游戏。
而女人呢,大概也给折腾怕了,不再富贵险中求,还是现世安稳比较难得。
于是有了“经济适用型”男人流行,将感情之中的各方面危险系数、从根源降至最低。
危机之下,人人自危。胆色与坦荡看来是不合时宜。
《倾城之恋》被改成了能看但是流俗的电视剧,有人说很感人,我却只记得,书里那一对太成熟聪明的男女,却终须倾城战祸方才成就了爱情,张爱玲的原意颇有嘲讽与无奈。
危机真到千钧一发之际,其实也可以有奇迹。
这是个和平年代,却也想YY一下,若是恋至倾城,一切可有不同?
OK.这剧我不爽,惆怅无关。牢骚发完,到此为止。
5 ) 恋之可恋 只缘倾城
从来没有,没有如此认真的看过一部言情剧,的确拍的还可以,但更多的却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故事。
怎么说呢,先说下电视吧。洪莲,本是张爱玲原著里没有的一个人物,但在戏里,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柳原日后不敢用情的最好解释。但不知道为什么,以个人感情,我却是喜欢洪莲多与流苏,这不是怜悯。没有选择柳原,不是她的错,这是宿命,那个时代改变不了的命运。可是,她爱的是柳原,柳原内心深处的也是她。那个时期的柳原简单而执着,他们的感情也才是纯真简单的。虽然最后美好化为泡影,但那一生的印记却是抹不去的。反观流苏,哪怕有坚韧善良的性格,却因为失败的婚姻,特别是目睹唐家小姨娘和胡云的凄惨离世后而变得工于心计。对男人对感情,都变得谨慎。这是一个内心一直在矛盾的角色,抗争,抗争,可却还是一步步的在向命运屈服。第27集她才开始和柳原接触,36集的电视剧,26集都是铺垫,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流苏和柳原的爱情呢,似乎在最开始并没有什么亮点。如果说爱情就该是简单的,何必有那么多鲜艳,可他们之间却又那么的复杂,那么多掩饰和伪装。全剧最经典,最有内涵的一句台词,就出自于那时期。柳原问流苏,你现在爱上我了吗,流苏回,我,在路上。我想,他们的爱情最初是起与对对方身上那种气质的欣赏,慢慢的变成了互相的怜爱,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有过失败的过去。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战争会是怎么样,是不是会继续的纠缠继续的折磨一辈子。可是战争来了,那种来自外界不安全因素的恐惧,令他们心底的孤独油然而生,如果没有依靠,没有对方他们会很害怕。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没有离别的担忧与害怕,哪有与子成说的想法,他们的感情因为城市的倾覆而最终花开果结,终归是好的吧。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基本就这样,片子本身的毛病也有两点。一是,白家人的性格品行反差太大,流苏善良,胸怀大,明事理。而她的兄嫂及母亲却是那么的势利,委诈,糊涂。两种极端的性格品行居然在同一个家庭出现,很不符合情理。第二,就是流苏与柳原的床戏。本来相互伪装,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实的两个人,突然间同时想通,一下子赤膊上阵,袒诚相对,先前的隐忍与压抑全部抛到九霄之外,有点太突然,令人纠结,或许,对柳原来说可以,可是对流苏的性格对那个时代,却不可以,也是不合情理。
3天,一天12集,看完了,我很如戏,想到太多,却是不愿再写了,关于自己的故事,舍不得写。
6 ) 为什么还要叫倾城之恋???
改编,是指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再现作品的创作活动。——百度百科
很明显,这是一部打着张爱玲的幌子招摇撞骗的琼瑶剧。
坏的不算坏,最后还被感化了。皆大欢喜,果然符合大众口味。
世界多么美好。
走之前跟妈妈一起看过一点,非常喜欢陈数的气质
原著是个中篇,内容不多,改编自然要添许多。相比起来,电视剧少了些残忍,多了点温情,更加缠绵悱恻。陈数典雅,黄觉潇洒,让我相信他们会有那样一段故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电视剧整体色调昏暗,表达含蓄,非常符合那个时代,呈现了封建遗老与新资本家族的压抑气息,是一部相当用心并成功的作品。
陈数演的不错…哥哥嫂子们演的也挺好…
小说和剧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小说是需要给人更多的瞎想空间,而电视剧更倾向于圆满暖心的结局,给人的感官会更好,相比较电影版,电视剧版的黄觉更有味道,陈数也真的很适合穿旗袍,她俩的配合也很默契。
陈数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一个人啊,感觉她把旗袍穿的最有味道。我没看过原著,但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不错,黄觉也是很有味道的。
忽略前面三分之二,白流苏是我喜欢的女人,范柳原还算个不错的男人。撇开张爱玲的因素,还算上乘的电视剧。当然,是挑自己喜欢的地方看,而不是跟着电视台的节奏。
这货就是借了张爱小说的壳。
陈数的旗袍是这部剧的亮点
陈数就是活脱脱一个白流苏啊
陈数,黄觉的演技都很棒,之前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还是相当喜欢这部剧的。莫名的觉得黄觉超级超级帅
船票办妥,无比想念,乞来香港!陈数,民国女子醉得我心!
本以为是很空的内种,原来故事表达那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人有的时候是该极端一些,可是高人还要懂得轻重缓急。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战火纷飞,被炮弹炸成废墟的城里,爱情愈演愈烈,终成杯中美酒。
陈数演的不错,看久了发现她好漂亮,穿旗袍更美。我是一个旗袍控
从倾城之恋认识了陈数,白流苏,范柳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冲着陈数去看这部剧的。既有颜值又有演技的女演员不多。张爱玲编故事的功夫也了得,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非常精彩,简直是战争与和平的精简版。
我读张爱,
太喜欢男女主之间那种暧昧又朦胧的小情愫,不得不承认,陈数是我觉得穿旗袍最有韵味的女演员之一。
可以反复观看的片子,陈数旗袍真的是太美了
改动很大,但这样的结局更具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