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抑郁之后
人抑郁之后,有时候真不是看看心灵鸡汤,听一听于丹,吃几片药丸,出去散散心,唱唱卡拉oK或者去找个心理医生就能够解决的。尤其是一个本身内心就很强大的人,一旦真正抑郁的时候,这些外在的力量都不会起作用的。因为这些外在的力量是无法改变人自己内心的力量。这时候,能够帮助自己走出阴霾的,只有自己,只有靠自己的内心的力量。去重新思考,重新的生存。那个海狸,或许就是walter自己内心力量的化身,帮助自己克服消极的心理而生存下去。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海狸吧,一个真正的自我。
关于抑郁的那段话:
we start to see ourselves as a box we're trapped inside.no matter how we try and escape,self-help,therpy,drugs,we just sink further and further .The only way to break out of the box is get rid of it altogether.Start over isn't crazy,crazy is walking around half-asleep ,numb.Crazy is pretending to be happy.
影片还是不错的,音乐和色调都很符合那种心境,不过我不清楚他最后为啥要通过把自己手臂砍了来回到自我,且最后的儿子回归显得好突然。
2 ) 如果我有一只海狸
看了《海狸》,我想得最多的是,如果我有一只海狸,或是我爱的家人有一只海狸,我该怎么办。生活中,我们也会不时感觉抑郁,心情烦躁,沮丧,莫名的流泪,觉得生活是一潭死水。如果真的走到那种程度,需要一只海狸,需要一个保护罩,一个逃避的理由,我觉得我会要那只海狸,我并非那么强大。
如果我爱的人,经过这些绝望而找到了一个可以重新面对生活的方式,看着他笑,看着他滔滔不绝,我觉得也许我会接受这只海狸也说不定。
如果你爱我,让我有这只海狸。如果我爱他,我也会爱他的海狸~
哈哈,我觉得我wierd~
3 ) 一切都会好起来?少来这一套!
如果你活在地球上,还没有听说过“一切都会好起来!”
那么恭喜你,你简直不是人。
在一个正常地球人的一生中,要绕过多少个九曲回肠,灭掉多少个怪力神兽,才能不遭遇到这句话?
你打个针,医生会对你说,一点都不疼。是的,不疼,不过,不是现在。
你上个班,老板会对你说,我亏不了你。是的,不亏,不过,不是现在。
你吃个饭,侍者会对你说,菜马上就来。是的,就来,不过,不是现在。
你回到家,情人会对你说,爱你到永远。是的,永远,不过,不是现在。
这个世界,长满了嘴巴,所有人,说的不过都是“一切都会好起来!”
似乎说着说着,一切就会自个张牙舞爪地好起来了。反正有什么要紧,未来是用来天花乱坠的,不然如何熬过如坐针毡的现在?
君不见,小桔灯的微光,让多少孩子,低下头,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于丹的论语,让多少青年,找到人生的启明灯。
而读者的心灵鸡汤,更是无私地灌盖了多少贫瘠不堪的现实。
所有的励志故事,说白了,无非在嚼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唾沫。而我们不都是靠这些有的、没的,以及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生龙活虎地到如今的吗?
谁会不识趣地告诉你,不好起来,会怎样?可是,总要有人来说,是不是。
无论是只蚂蚁,还是个上帝,抑或,《海狸先生》。
海狸先生,本不是海狸先生。他有一个人类的名字,叫沃特。有一个人类的身份,叫老板。生着一种人类的病,叫抑郁。沃特的抑郁症就像一滴墨汁,影响着所有他遇到的事儿。像一个黑洞,吞噬他身边所有的人。
他最小的儿子亨利,本该是一枚分分钟都能秒杀众生的萌货,在他的父亲抑郁之后,却成了老师们口中的独行侠。离隐形人也不远了。
他的大儿子波特,原本他想成为沃特那样,如今却生怕跟他一样,他用尽他所有的努力,记录他和沃特之间每个可怕的相似点,譬如每一次咬嘴唇,每一次把脖子弄得嘎嘎想,每一次无意识的行为。这些,他都决心一个个抹去。
他的老婆梅瑞迪斯,不惜余力地投身于工程师工作,以及电话会议,以及任何能让她忘记丈夫不在身边这一事实的事。
所有人等着他好转起来。直到,他们发现“一切都会好起来!”比不上“再见!”来得让人解脱。
沃特站在10楼的天台上,脖子上挂着浴帘杠,一分钟前,他打算用领带自杀。
这时候,总要有点阴差阳错,想死的死不了,故事才能得以继续,海狸出现了,他只是个玩偶,但是,有了他,沃特似乎有了另一种非人类身份,他借着海狸先生,收复一落千丈的事业,收复久旱的爱情,收复小儿子的崇拜,收复曾经的美满的风光。
一切似乎真的变得好起来。
是的。海狸先生活了。可是,沃特呢,他依然无法提起过去,依然无法面对痛苦,依然是——抑郁症患者沃特。
一切究竟是好起来了,还是更坏呢!
而究竟该“冠冕堂皇”地做扮演“一切好起来的”海狸先生,还是直面“依然无法变好的”的抑郁者患者沃特呢?
面对,更坏的真相,我们如何是好?
这正是,《海狸先生》要教给我们的事吧。
4 ) 或许不会好起来,但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
一开始,我以为是在讲一个人格分裂并自动退行由海狸主导自己人生的故事。
随着剧情发展,我发现,
它的主旨并不只是特别讲述海狸替代这一症状和症状男主自我救赎的过程,
反倒是这一过程中衍生出的其身边一群人的心理问题。
根据《101种防御机制》中所述,
男主角的症状可以被理解为“退行”,或者“替代”更加准确一些?
(不敢冒然判定,我对于这本书也只是大致浏览了一番,在这么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些班门弄斧了。)
莫名其妙的,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垮了,他扛不住了,甚至也没有人理解他。他的抑郁一蹶不振。他是渴望或许有那么一个人是能够陪伴并理解他的。
于是他将自我的另一个人格投射到海狸的身上,任自己疲累的人格躲在后面以作逃避。
是一种自我救赎。
待时间将软弱的那一部分修葺得足够有力量之后,
他的问题就能得到改善。
而在这一过程中,
身边人也不是毫无所获的。
他们通过“主要病人”(暂且把男主归为主要病人吧,虽然影片中的不少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内心冲突)的自我救赎,进行投射认同与反认同,进而对自己对身边人或事产生理念中的完善和成长。
我想,这是每一个内心充满美好温暖的人都乐于看到的转变。
如尾声所说的那样,
或许,“一切都会好的”只是自我安慰的一个谎言;
或许,真相是,很多事情并不一定能那么容易好起来。
可是,有自己的努力,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和爱护,有信念相信,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时,
那股力量将是巨大的。
我相信,是能修复世间万物任何的瑕疵和伤疤的。
5 )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家庭?——《海狸》
一个人,由出生开始,就不停的要解决所有扑面而来的问题,就像探险闯关一样,然而似乎永无止境,不能停歇。所以人很容易就开始怀疑,如此辛苦的活着为了什么呢?为了吃一口饱饭,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让自己看上去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者不为什么,大家不都是这么过着嘛!
然而当人生找不到出口和方向,寻不到意义,就容易如片中的沃尔特一样,陷入抑郁的深渊。如行尸走肉一般,在床上残喘余年。
生活就像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走或者不走,问题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求死未遂的沃尔特最终由一个布偶海狸那里获得了新生。他隐身到布偶的背后,让布偶成为自己的代言。
“除非你是我,才能与我常在”,在沃尔特看来,伴侣,子女,事业全部都会离自己而去,人生的一道道坎儿要自己单枪匹马的去闯,即便受伤了,也只能自己舔伤口。他一个人闯不下去,于是躲在海狸的后面,让自己成为了海狸。
躲在海狸后面,沃尔特似乎又找到了生命的激情,开始着手打理陷入低谷的事业。躲在海狸后面,沃尔特又拾回了家庭从前的温馨。只是回归的不是沃尔特,回来的只是需要海狸来说话的病人。
最近常常想,人要如何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尾,走过大病小病,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走过千挑万选的就业,走过艰苦的奋斗,然后成家立业,看着父母衰老、离去,最后自己拖着腐朽的身体也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中间无数麻烦,尴尬,起起伏伏需要我们去经历去应对。不能躲,不能退,一个人,怎么走到尾。
沃尔特说,医生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吃药,看励志书,正面思维。有了这些事情就会向好的一方面发展了么?
我们常说:所有的一切都会好的。骗自己,也骗别人。所有的一切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永远不会好,只会越来越糟。
可是有时候我们累了,痛了,需要一个港湾休息,需要安慰,需要爱。纵使世界翻江倒海,纵使末日转瞬到来,有个人能时刻在身边,告诉我们,不要怕,你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就莫名充满了勇气,不是一个人,就能哭过睡过,起来再奋斗。迎着上帝的目光,坚强的前行。
海狸的出现,似乎让沃尔特找到了这么一个时刻相伴的依靠,它是如此忠诚的不离不弃,它是如此善解人意会了解沃尔特的每一个心思。然而它又如此虚幻,虚幻的犹如黄粱一梦。
一个人或许可以生活的简单,而背负一个家庭的责任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人生百年,真正能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家人。那其中的感情难以言说,似乎由一开始就注定了不论发生什么,只要自己还不放弃希望,就会有人共同分担这路途上的喜与乐。艰辛的道路也就不那么难走了。
沃尔特最终用残酷的方式放弃了海狸,回到了家。尽管公司还是易手了,沃尔特想过正常的生活,还需要重新锻炼,学习。然而有了儿子的理解,爱妻的支持,这道路却似乎比以往更多了份儿希望。
6 ) 分裂的吉布森、经典的福斯特还有善良的劳伦斯(剧透)
结局应该是精神分裂的胜利,家庭的破碎。这种结局,不能不说诠释的不够深刻,或者前期铺垫的方向有些相反。我更当然会想起《美丽心灵》中的乔治·纳什,还有他最后说的那句“You are the reason I am,you are all the reason.(你是我存在的理由,你是全部的理由。)”
为什么点题音乐又是那首“Wake,from your sleep.”?这是一首精神分裂患者不能承受的音乐。
吉布森和福斯特还有劳伦斯联手,自然是值得一看。
吉布森对精神分裂的演绎超出了预期,对一个精神分裂病人来说,已经难能可贵。有精神分裂轻微症状的观众90%会感同身受吧。另外10%?就是那个结局不可能这样完美,否则这些同类为什么还这样的悲哀?
福斯特的表演戏份和劳伦斯对等,难以看出什么超越《沉默的羔羊》中的部分,只是她的笑容,还有那褪色的表情确实有吸引力,与她一起淡静褪色的生活一定很美丽。
劳伦斯比较亮点,也许她在好莱坞瞬间升起的背后,是无尽的努力和泪水。
整个片子随着剧情伸展,喜剧部分越发变少,最后,只剩下结局是令人笑不出来的喜剧。我都不知道这个分类是不是属于剧情-戏剧。至于海狸的死去是不是意味着人性中那个灵魂已经死去,是不是意味着向生活妥协,也只有导演知道、观众猜测了。
TAXI里的小幼幼朱迪.福斯特当的导演和演的妈妈,真是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啊(为什么老说是杀猪刀,不是杀鸡刀呢)!梅尔.吉布森一改传统硬汉形象出演个中年失落抑郁男。片里一些抑郁情绪的描述很到位的,也让人思考个人和家庭的关系,原著应该值得读读,不过怕闷的朋友就不要看这片了。
2011-09-05 黑色喜剧,非励志故事。材料陈旧,但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在典型的“中产中年失意”之外,再加上“寻找自我”的内容。表演细腻,编剧略欠圆滑。
来自于Jodie Foster自导自演的一个好故事,这类型题材大多都能很容易让人青睐。只可惜拍的太过琐碎而又十分唐突,并且那股子说教味也实在不够亲民,最终很难使观众感受到励志亦或者治愈。★★★
在HK看的第一场电影 很喜欢!自己泪点太低 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每个人都演得很棒 没想到MelGibson 除了硬汉外也可以演内心这么挣扎的中年男人。
很好的一个题材,讲内心的痛哭和抑郁的!海狸的设置和充气娃娃有着表面的类似,而核心讲述的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ok这句话是骗人的有点类似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严谨工整的起承转合,陈旧无趣的故事和主题。
我们总在接受一个谎言就是,一切都会变好。然而一切真的会变好么。即使有了Beaver,你短暂变好了,那也是精神分裂。@20110826
我為Kyle Killen感到可惜,這是一個特別的劇本,如果能換個導演與男主角的話,成績絕對會更好,而不是現在這樣一鍋平淡無奇的溫吞水。
很俗套的情节,整个beaver的设置都很刻意,Foster给自己的角色不适合她,作为导演来说她节奏把握的也不好,有些choppy。不过情节剧还可一看,另外两位主演我还是颇为喜欢的
用一隻海狸布偶來拯救工作、修補家庭的故事,在向來特立獨行的Jodie Foster的執導下帶著些許不可理喻的神經質,這令本片和那些無限販賣溫情的影片區分開來,但是她沒能處理好主線因過於戲劇化而失真,反而失色于支線,不如後者簡單平淡來得打動人心。有些小驚喜,但總體而言食之無味。
Sorry,实在是看不懂这种精神分裂的心里感受,也体验不到他的如此痛苦,除了觉得是很漫长的无病呻吟外,倒是开始对玩偶有了心理阴影。“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这本来就是一句友善也好虚伪也好的安慰话,听的人感觉到被关怀就够了,有必要去较真这句话的真假么?
影片探讨的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之一:shit happened之后生活如何继续?别人总告诉我们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l right,其实是赤裸裸的谎言。影片最后给出了一个简短又薄弱的答案:you don't have to be alone。可是当悲伤毫无征兆的突然袭来,总是试图从内部摧垮你的时候,谁不是一个人呢?
电影捅了中国两刀,哈哈…最后詹妮弗的那段直接为它提升一颗大星!不是所有事都会OK的,车到山前也未必有路!
第一次看朱迪福斯特自导自演的作品,是个好故事,演员也喜欢,安东·尤金看了半天才发现是…星际迷航里面的小哥,哈哈。但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各种改变或者决定都来得那么突然?学校女生的副线加进来算是新意吧,但主线也得讲讲明白啊……人格分裂的作品看来没有片子可以超越《搏击俱乐部》。
好野的剧本,两条几乎平行的父子故事线,父线故事过于舞台化,过于超现实,甚至可以说失真;子线却过于简单平淡,像临时加重戏份的行为,却也更打动人心,最后借詹妮弗劳伦斯的毕业演讲点名了影片的主题,父子和解,两条线合一。这剧本倒是更适合舞台剧。Radiohead的《Exit Music》最为惊艳!★★★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治疗抑郁自闭的方法是精神分裂,而治疗精神分裂的方法是缺个胳膊少个腿,然后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同样扔出个悖论:“一切都会好起来”是句屁话,可你看,一切还是好起来了,尽管是个剪影。
导演是朱迪福斯特!男女主角的演技加两星。看到海狸就想到那个广告“哪里来的光线!”
"u don't have to be alone."的可信度高于“everything is 'a be okay.”?? 可是这部戏不是分明反过来的么?就是海狸先生自我挣扎的故事呀,海狸儿子自我挣扎,啦啦队长自我挣扎以及海狸儿子追姑娘的故事呀。。然后大家各自挣扎好了于是欢欢喜喜在一起了。。http://www.douban.com/note/170685089
難道女人的才氣當真是有限的?又是一部很瑣碎很沒區間感得電影。不過兒子女友的畢業演講有點亮。每個人都和你說會好的,可是不是的。不過亮有何用,那麼悲涼。
用玩偶治疗忧郁症是一个过于荒诞的设想,就在观众想着导演该这么收场时,她很诚实地告诉你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结局依然要用温情的方式来渲染,此乃好莱坞的俗套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