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记录片美国2019

    主演:伊丽莎白·霍姆斯  埃罗尔·莫里斯  大卫·博伊斯  

    导演:亚历克斯·吉布尼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2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3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4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5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6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3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4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5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6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7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8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19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0

    详细剧情

    Theranos是一家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其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莫斯(Elizabeth Holmes)是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人,也是导致公司倒闭的大宗欺诈犯。

     长篇影评

     1 ) 借口就像P眼,每个人都有

    看了一半起底她的原著,甚至在脑海里已形成了这个女人的女魔头形象,但看完这个片子里多多少少又对这个人恨不起来,甚至有点喜欢。聪明、早慧、有理想并坚毅十足,永远睁大蓝宝石色不眨眼,真诚万分的望着镜头的你,随意翘起的发梢还有点俏皮。

    这头法式乱发加性冷淡高领毛衣,spice up 全硅谷

    是硅谷的男人都会喜欢这个女孩,是女人也把她设为楷模。

    伊丽莎白也许是为了平衡幼态的脸,符合的硅谷男性主导的形象,她还操着一口捏着鼻子讲话的低沉男性腔。主张女性形象的同时又屈服于商业圈里的男权思维。

    伊丽莎白拿着小鞭子摔了无数大佬一把嘴巴子

    但多位硅谷VC大拿们/叱诧风云的政客们都被她拿捏着,愿意无条件在她身上压宝,还没上市就融到14亿美元,各种科研错误都被她云淡风轻避开,几个大佬还为她争风吃醋,就怕missing out the game。融来的14亿美元她也有guts用一口气烧光,大摇大摆说我们的实验完全合理合规。

    她其实有可能成为她声称的game changer,问题的转折点就在CEO的职位上。本来股东已经通知她没有足够管理经验要从ceo的职位拿下,但她鬼斧神工的说服了董事会上的所有老头子。之后她在公司的地位悍然如山。可能她自己也清楚,这个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科技和公司申请的专利和她关系不能多过一根毛。除了科技,只能掌控管理了。

    也是因为管理的问题,她和印度男友高压行政以及大律师团封嘴的行为,让一部分员工敢怒不敢言。可怜的Ian 老爷子将近70岁高龄被压成抑郁症,在出庭为她作伪证,还是实话实说失去工作甚至被大律师团告到倾家荡产?两难之间Ian 爷爷选择了自杀。正义不会不来,压死骆驼的稻草之一来了,辞职的Erika 给CMS的投诉信让theranos 丧失了运营自己实验室的牌照。Erika 仅仅是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

    大表姐要演绎这个女S

    也许另外的平行世界能打开这个无解的问题,世界真的因为她改变。也许没这么激进的伊丽莎白在90岁高龄能看到自己幻想的vision 成为现实。

    但这些都还是借口,Excuse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one has one.

     2 ) 自我信仰的力量

    看完全片,感觉这就像是伊丽莎白的一场梦。她从头到尾都在为了自我的信仰而努力, 她坚信自己能成功,坚信自己在做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的事,坚信自己就是女版乔布斯。如果说19岁的她是自大的,在大学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懂得了所有,那后来的她就是完全陷入了自己编制的谎言中,不仅仅是自大,更多的是偏执。谎话说的太多,已经没有回头路,她只能不断的暗示自己会成功,给予自己足够强大的心理暗示,才能将这场梦继续下去。

    这场骗局中受伤的人太多了,不仅仅是那些投资者,还有千千万万因为付不起医疗费不得不选择她的仪器的普通人们,他们怀抱希望,以为自己碰到了未来,结果只是一场骗局,无病被判成有病,有病被判成无病。视频中泰勒说:如果患有梅毒的人来用我们的仪器,那世界上患梅毒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坚信伊丽莎白会成功的人也是一种伤害。《财富》记者在得知真相后一度难以接受,他是使伊丽莎白成名的人,他对这一切的发生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那些投资者而言,他们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财富,但是对于相信、支持、崇拜伊丽莎白的人而言,他们损失的是时间,心血和感情。这种伤害,远比金钱更让人痛苦。

    影片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我没有自己记下来,引用了一位豆友所写的讨论。

    实验一:

    被试者心里先默选骰子落地的顶面或底面,将根据选择的面的点数获得奖励,然后掷骰子,在告知自己原先默选的是什么。因为不需要事先告知,所以在骰子落地后即便改变主意也没人知道,因此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运气都很好,能获得不错的奖励。

    这个实验是在无任何检测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其中很大可能存在被试者为了获取奖励而撒谎,但无法证实。

    实验二:

    在上面的骰子实验中引入测谎仪,分两个不同的条件,测试被试者在哪种情况下更倾向于撒谎:

    1)只是进行骰子实验、无其他前提条件

    2)提前告知被试者,所有的奖励金额将捐给慈善机构

    答案:第二种

    结论:当人们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是为了更好的愿景,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和麻醉,当用所谓的正当性理由或者伟光正的目标说服自己后,人们会倾向于为达到某个目的而撒谎,且更容易觉得心安理得。

    说得直白点,你连自己都骗得信了,该有比这更真诚的吗?

    片中有一位公司成立初期就雇佣的科学家,一个参与了Edison核心实验的剑桥博士生,最后却因为无法完成技术难题而自杀。他为公司申请了太多的专利,最后却卷入了官司中,如果要否认伊丽莎白的“滴血成金”理念,就等于在否认他自己申请的所有专利。我不知道伊丽莎白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让这位科学家不愿将真相说出,可能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困境中,可能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这项技术的真实性,他怀疑的只是自己,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那个伟大的未来蓝图,所以最终选择自我了断。伊丽莎白仿佛有一种魔力,也许是她太自信。太相信自己,才能感染周围的人,让所有人都跟着她相信了那个谎言。一个人要想说服别人,首先不就得自我信服吗?

    直到最后,伊丽莎白依然不肯认错,这让那些曾经支持她的人更加的心寒,一切都已揭穿,为什么还要挣扎。但是对于伊丽莎白而言,她已无回头路,她不能认错,她只能错到底了。我佩服她游说的能力,佩服她的口才,佩服她的勇气她的商业智谋。她着实没有什么医学基础,也没有什么庞大的科学梦想,她的梦想只是成为亿万富翁,这一点她的老师看的最清楚。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有效推广,她甚至改变了亚利桑那州不允许病人擅自使用实验室测试的法律。她所具备的能力,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她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也使得政商界大佬,高科技人才聚集在了她的身边。仔细回想,这些人,其实只是在为一个19岁女孩的梦想买单,一个自大的,浅薄的,渴望拥有名利金钱的女孩。然而梦醒之后,一切皆空。

     3 ) 从“女版乔布斯”到“硅谷第一骗子”,她是怎么骗到90亿的?

    提到硅谷,估计很多人一直对它有这么一个印象:几个人在车库或宿舍就能创办出一家足以改变世界的公司。

    确实,大概在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但仅仅过了几十年,这片果园便已成为当今世界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硅谷

    英特尔、苹果、谷歌、亚马逊、雅虎、脸书等几十家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均诞生于此,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扎克伯格等大批科技富翁也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

    毫无疑问,硅谷是很多创业者以及发明家们最心驰神往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不仅可以收获财富,更可以扬名世界。

    硅谷的商业领袖们

    不过,就在最近,一个被称为“女版乔布斯”的年轻创业者却用一滴血的故事戳穿了人们对于硅谷的华丽想象。

    这位名叫伊丽莎白·霍姆斯的女孩不仅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一帮投资人画出了近百亿美元的大饼,而且还以高超的驭人之术使得基辛格、默多克、詹姆斯·马蒂斯等多名美国政商名流纷纷中招。

    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令人大跌眼镜的骗术奇谭让她成为硅谷中名副其实的“第一骗子”。

    近日,HBO便将这位大神的故事制作成了一部纪录片《发明家:硅谷大放血》,在此片中,伊丽莎白·霍姆斯的真实面目得以被揭穿,而她一直对外宣称的所谓血验技术也被证明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从“女版乔布斯”到“硅谷第一大骗子”,滴血成金的她究竟是如何骗到近百亿资产的?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且听DOCO君为您娓娓道来。

    一滴血的创意

    在不了解霍姆斯的人生之前,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种人之所以去骗取巨资开公司,大概率的原因肯定是出于金钱的诱惑。

    其实,这种看法多少还带着点认知惯性。

    儿时的霍姆斯(右)

    因为实际上,霍姆斯的家境并不算差,她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庭,她的祖父母一辈以及父母一辈都可以算得上是美国的社会名流一层。

    所以,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霍姆斯从小就表现的就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她一直梦想着能让自己改变世界,而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也是她心中最大的执念。

    2001年,霍姆斯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一进学校,她便已展现出过人的科研天赋——在实验室中,她能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工程学院院长钱宁·罗伯逊一起工作。

    到了大一暑假,当时正值非典肆虐时期,她得以进入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工作,在针筒搜集的血液样本中检验SARS病毒。

    早期在实验室中的霍姆斯

    或许是这段经历给了霍姆斯创业的灵感,因为就在她功成名就后的几次演讲中,她曾提到针头恐惧症正是她发展血检技术、成立医学公司的最大动力之一。

    不过,其实在最初,霍姆斯向她在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提出“从指尖的几滴血中搜集大量数据”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做到这点,不会有实质成效”。

    菲利斯·加德纳博士,霍姆斯最早寻求帮助的老师之一

    但是,就在这些前辈学者中,有一个人却自始至终地选择支持霍姆斯,这个人正是前文中我们所提到的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钱宁·罗伯逊。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能支持自己的学生,而且他所支持的还仅仅只是一个不成形的创意,可想而知,这种“鼓励”对于渴望改变世界的霍姆斯意味着什么。

    因此,在2004年,霍姆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斯坦福大学。

    霍姆斯所创建的公司“诊疗”(Theranos)

    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诊疗”(Theranos),公司的名称即来源于therapy(治疗)和diagnosis(诊断)这两个单词。

    而更重要的是,霍姆斯的第一位顾问正是钱宁·罗伯逊教授,他不仅帮助霍姆斯确定研发方向,而且也将更多的创业投资者介绍给霍姆斯。

    霍姆斯最早的课堂演讲

    但事实上,此时的霍姆斯仅仅只有19岁而已。


    成为另一个乔布斯

    有了知名教授的信誉背书,再加上19岁便从名校辍学创业的身份标签,以及靠一滴血改变世界的庞大梦想。可想而知,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怪咖形象在硅谷会受到什么样的追捧和欢迎。

    靠着这些外部因素打响第一炮后,霍姆斯便开始加大力度改变自己的个人形象。对于她来说,乔布斯已经不是自己嘴上时刻挂着的一个人名,在心底里,她早已将自己当做是另一个“女版乔布斯”。

    霍姆斯模仿乔布斯的招牌动作

    创业期间,霍姆斯不仅吃住在公司里,而且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在办公室里她一直要工作到半夜才肯离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嫁给了公司”。

    肯·奥莱塔,《纽约客》记者

    在她的冰箱里没有别的食物,只有同一种牌子的瓶装水。在穿着装扮上,她更是一年四季只穿同一种类型的黑色高领毛衣。

    在与人交流时,霍姆斯还刻意地模仿乔布斯深沉的男中音,声音沉稳老练且底气十足。

    同时,她在眉眼之间也流露出一种坚定而又具有挑逗性的气质,当和其他重要人物对谈时,她能长时间保持不眨眼对视着对方。

    而对于乔布斯的亦步亦趋更使得霍姆斯在宣传“诊疗”的品牌理念时请来了苹果公司的元老埃罗尔·莫里斯,霍姆斯用尽浑身解数要让外界视“诊疗”为下一个苹果。

    埃罗尔·莫里斯

    毫无疑问,霍姆斯是一个很会工于心计的人。她用她的身份、经历、年龄和外表向外界释放出一种独具一格的魅力,然后她又以这种魅力去吸引那些腰缠万贯的投资者们。

    尤其是对于那些商界大佬而言,他们心目中的精英领袖正是霍姆斯这样的人。

    蒂姆·德雷伯,天使投资人

    就这样,霍姆斯用自己的这种独特魅力吸引到了一大批“粉丝”。

    在创业初期,她不仅请来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及劳工部长卿乔治·舒尔茨、前国防部长比尔·佩里等政界名流做她公司董事会的顾问。

    而且她还拉来了苹果前软件主管阿维·特瓦尼安、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风险投资教父唐·卢卡斯等各个领域的大佬给她投资。

    到了后期,更有新闻巨头鲁伯特·默多克、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等人加入。甚至于在几次国际会议上,霍姆斯还和马云、克林顿一起谈笑风生。

    正如那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到了2014年,霍姆斯便相继登上《财富》杂志、《福布斯》杂志、《Inc.》杂志封面,彼时,她被认为是最年轻、自力致富的女性百万富翁。

    后来,霍姆斯直接把她的生物科技公司“诊疗”(Theranos)搬到了硅谷中的斯坦福研究园区,在这里,她雇佣了超过800人作为员工,公司估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

    硅谷斯坦福研究院区

    至此,霍姆斯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另一个乔布斯。

    从天堂到地狱的坠落

    不过,霍姆斯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变成了大众眼中的“女版乔布斯”,可她一直口口声声宣称的“滴血测试”又是什么效果呢?这种新鲜的发明难道真的是另一个苹果手机吗?

    其实,霍姆斯所宣称的“滴血测试”与传统验血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需要通过静脉穿刺来获取血样,所有的测试都只需要传统需求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血样。

    滴血测试

    此外,霍姆斯还一直声称自己的“诊疗”出化验结果的时间也很快,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相应地,这种测试的成本也要低廉很多。

    也就是说,霍姆斯承诺可以用极少的血液检测出最大量的常规指标,而且还能让受众少花钱。正是这样的“发明”才让霍姆斯以及她的“诊疗”公司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望。

    霍姆斯TED演讲

    可是,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说到这里,或许就不得不提到霍姆斯以及她的“诊疗”公司所研发的核心产品——一款名为“爱迪生”的血液检测仪。

    桌台上的机器即为“爱迪生”血液检测仪

    在霍姆斯和“诊疗”的宣传中,“爱迪生”被赋予了强大的检测能力,它不仅能在世界各地的药店里便携使用,而且还可以消除对实验室的需求。

    最关键的是,只需从手指上刺出一滴毛细血管血液,便可通过它在几分钟内做近200个测试。

    然而,到了2015年,《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却对“诊疗”公司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以及这款“爱迪生”血液检测仪展开了深度调查。

    在大量新闻源的披露下,“爱迪生”被证明根本没有霍姆斯所宣传的那么夸张。

    《华尔街日报》记者调查到的线索

    就在他们于伊利桑那州为一些患者进行的检测服务中,大量的检测结果被证实均是在一些大型商用实验室机器上所完成,而这些机器又是从西门子和索林等其他公司所购买。

    也就是说,这款设备不仅不能检测200项数据,而且其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问题。

    此外,当“诊疗”黑幕被曝光之后,霍姆斯和她的团队还“发明”了一种变通方法,即在大多数检测中以诱骗的方式迫使患者依旧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来完成检测,可这种做法早已和他们最初所设想的创意背道而驰。

    所幸的是,美国的食药监管体系还算是比较完善的。

    到了2016年,霍姆斯的“诊疗”已经被曝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如此的质疑很快引起美国FDA和CMS的注意,其后,它们分别展开了对“诊疗”的调查并吊销了“诊疗”实验室的许可证。

    霍姆斯接受美国监管机构质询

    就这样,霍姆斯的真面目才被完全地揭露清楚,而她也同时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刑事指控和集体诉讼。

    迄今为止,此案还在审理之中。


    当我们看完伊丽莎白·霍姆斯的行骗故事就会发现,其实对于她来说,如果她不去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性试验,而只是选择做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或许她的命运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事实上,不管是从媒体对她的报道,还是她自身对外界释放出的各种信息,我们对她的整体印象都是一个欲望心极强、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极端形象。

    似乎是她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梦,可这个梦又过分地遥远,因此在此过程中她不得不选择自我欺骗、愚弄世人。

    正如这部纪录片中所讲的那样,在硅谷一直就流传着一句话:“假装直到你成功”。

    一直以来,这种“边骗边做”的处事方法几乎就是硅谷的精英们最爱实践的一种艺术,从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到开创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们都曾短暂地欺骗过投资人和消费者。

    但不一样的是,这些人最终都成功了,可伊丽莎白·霍姆斯却失败了。

    或许,对于霍姆斯来说,她的失败不仅仅属于她自己,从某种角度而言,她也是硅谷这个名利之地的牺牲品。

    而更可怕的是,霍姆斯虽然被拉下了神坛,但这并不代表今后就不会有第二个她这样的人诞生,因为人对名利的欲望永远不会停止。

     4 ) 感受良多

    就像《坏血》中很多人提到的那样,对于她极度低沉的声音,我适应了好一段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了结局,已经开启了上帝视角,这个公司的愿景实在伟大。纪录片中有一个比喻:如果拍一张照片是静态的话,拍了多张照片就可以形成一个电影。意为希拉洛斯的指尖取血可以运用到生活日常中,让每个人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更不用说,大针筒和少量指尖血的鲜明对比了。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Dan Ariety对整个骗局的剖析是本部纪录片的精华:他讲到他做了一个实验,如果是慈善机构的人去赌骰子,比如猜到最上面的数字就能拿到钱,如果他知道答案,可以让他拿到钱,【为了慈善事业】,他更可能选择提前知道这个数字,这时,测谎仪也不好使了。——意思在于,当人们相信自己是为了一个好的理由撒谎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撒谎,并且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这说明了这么多投资巨鳄、权贵阶层在这场骗局中为什么会无脑相信伊丽莎白的话与他们所投资的公司的愿景。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财富》杂志的记者,这位让希拉洛斯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由此成名的人,说到某天早上看到《华尔街杂志》的举报文章发出来后,他自闭了,他看着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开始怀疑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在这个采访中他甚至哽咽了,他疑惑为什么就这么被欺骗了。 可以说,从爱迪生开始的创业精神:"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以及《坏血》和这部纪录片,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冲击和思考。

     5 ) 贾跃亭,我原谅你了

    1.Theranos的故事开始于创始人伊丽莎白的一个梦想:发明一个便携的血检设备,从指尖抽取一两滴血,之后自动将信息无线传输给医生,患者就可以快速获得身体报告和诊疗方案,甚至可以在早期筛查出癌症。然而到公司被指控欺诈破产之时,这个梦想的设备没有被公司广泛使用,所有投资人依然在“为梦想窒息”。

    2.这款设备被命名为爱迪生。纪录片反复提及爱迪生的一句话:“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在未成功之前,所有的手段行为都可行,即便是欺诈。在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记者未发文揭穿之前,伊丽莎白依靠大卫·博伊斯的律师团队,牢牢控制试图揭发她的员工。(别想了,没钱请律师就等着被保密协议弄死吧)

    3.为何信任她?和乔布斯一样,她有人格魅力。“她可能是无意识地撒谎或者自我建立了重构世界的意识”,简单说,就是“把自己都骗了”。硅谷投资人只害怕错过投资机会,却不怕投错人。正好,伊丽莎白会讲故事。贾跃亭。

    4.为她站台的政治人物很多,有前国务卿马蒂斯、基辛格,下任总统拜登……血检项目关系到民生,政治人物为美好愿景埋单。(在美国搞政治搞得新冠每天几十万人,因为这批人是真的不懂生物科学[裂开])

    5.估计明年以她为原型的好莱坞电影要上映了[旺柴]

     6 ) 个人存档

    这段每个镜头小框里都在重复讲叔叔的事让人毛骨悚然

    所有人知道你在撒谎的情况下坚定宣称自己无罪,编辑痛苦地猜测她是不是有精神疾病那里想到了罗永浩,偏执,追求完美,让人对之产生虔诚的信仰的恐怖能力,如果是出于病理性的原因还值不值得敬佩呢。

    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

     短评

    被成功学洗脑的硅谷女创业家,可惜所有资料都没有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耐把舒尔茨、基辛格等众多美国政要大佬耍得团团转?

    7分钟前
  • LisaLeung
  • 推荐
  • Fake it until u make it. 一个被自己的谎言骗到的精神病人。

    9分钟前
  • 爱影
  • 推荐
  • proper title: "She Never Blinked"

    14分钟前
  • 一叶
  • 还行
  • 硅谷的商业包装,政商法届的家族人脉,还有员工对泄密的恐惧,种种促成了这个疯狂的辍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民科设想。This was real lunacy.

    17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 能自认是好事,就能自欺欺人。——联想到杀戮演绎。压低声线这个事非常人精。

    22分钟前
  • water
  • 推荐
  • Elizabeth模仿的是乔布斯,但她践行的是爱迪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无非不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她这事儿人命关天且败露得早。各部门被人为切断联系,内部各种保密,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全局,genius con-woman,但我更感兴趣的部分是投资者完全不看evidence以及政客随意站台,这纪律片几乎没有提及。她最早一笔投资来自family friend,connection,connection,connection

    27分钟前
  • Karo
  • 推荐
  • 这种故事看多了我对”骗局"这个词的含义都恍惚了,你寻着像Theranos这样的公司发展道路摸索回去,几乎找不到它从“宏愿”崩裂到“欺诈”的那个断点,con artist和entrepreneur可能只是进到不同领域的同一类人。片子信息量比较小,但剪辑很用心,采访对象也都各有内容(可能要除了那个Chief Creative Officer)

    30分钟前
  • 五月更生
  • 推荐
  • 这才叫说瞎话都不带眨眼睛的。

    31分钟前
  • 船长
  • 推荐
  • We all judge ourselves by intention but others by behavior. And that's how you get tricked.

    33分钟前
  • 力荐
  • 相比于bad blood十分简略且流水账,有趣的是可以看到那些在书里被一一提及的人。前国务卿舒茨的孙子还挺帅的呀!2017年舒茨都还坚定支持Elizabeth真的太魔性了。里面那个经济学家说的例子很有趣,当人们知道撒谎可以带来一个他们自认为的好结果,不仅撒谎率上升,连心态波动都不会有,因为太过理所当然,emotion is far more powerful than data啊。fortune的记者在讲述自己发现WSJ的爆料文章后的一系列情感波动也瞩目,那种不敢相信自己是将一个诈骗公司捧上云端的助推剂的五味杂陈。还是最好奇Elizabeth本人的想法,就像结尾说的,硅谷的习惯就是先定一个远大的几乎不可能的目标,百万大军中万一有人成了呢?这种风气在初期的IT行业中只能说是画饼,现在这个线上线

    37分钟前
  • SHI NE
  • 还行
  •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类比:就像两年前人们为了Billy McFarland狂热一样,Elizabeth Holmes同样造了座“海市蜃楼”,供大家观瞻、膜拜并且渴望拥有。事件发生到某个阶段后,注定不是事件本人自己制造的局面--社会、人心和舆论同样被包裹进来(董事会的数位背书权贵和医改余波等等),最终成为了雪球,滚向了Theranos,滚向了这个不断吃爱迪生鸡汤、拿书本当朋友的极客美女。Alex Gibney用诸多实验和行为分析的处理仍然显得有点平铺直叙,少掉了一些故事之外的“趣味”吧。PS 改编的电影让J.Law演她完全拒绝,表姐看着就很笨,原型看着就很聪明==

    41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6776282/如果认为没人提前看出来那就太天真了,就像magicleap之类很早之前业内就有真正专家说他们就是叙事,不可能做到这么小,最终成品可能就是hololens好一点点而已,而过了2年一切确实是这样。所以要问的是:为什么业内人懂这些却不能去揭发呢?我说个事情,前老板在🇺🇸研发##好多年,发了很多朋友圈揭露国内某个重大突破,然后被打电话,他老师打的,然后所有的揭露都删掉了。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是所有人都做勇士的,特别有时候你断了体制内、体制外某些团体的财路,给你个‘打假英雄’,然后损失多大,成年人很容易算明白利弊的。我尊重打假的,也能理解为啥有些谎言维持这么久,有些人只敢匿名喷一喷,我明白了一个涉及过亿💰的局还能皇帝新装一样维持,重点都不是没有人看穿。

    45分钟前
  • greatabel
  • 还行
  • Elizabeth,你和Zuckerberg真的不是远方亲戚么

    46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推荐
  • 读完书以后为了看相关人物和公司内部场景看的,碍于时长有点流水账。书里桑尼给人的感觉像个拉美毒枭,没想到是个矮胖子。。女主表情管理全程像听证会时的扎克伯格。公司里好多亚裔女性,可能是觉得亚裔比较听话吧。

    48分钟前
  • 铅黄
  • 推荐
  • 成功其实真的是一个怪圈,可能太妄想成功变成了偏执,认为假装或者模仿就可以在硅谷得到成功了。跟乔布斯、扎克伯格穿一样的衣服、故意把声音压低,再加上活像马云的舌灿莲花,殊不知学到的只是一小部份,撇开忍耐、努力、幸运等等,成功可能只是千万次事件中仅仅一次的小机率。伊丽莎白的眼神,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神其实空无一物,很像芭比娃娃或者机器人那种直白,也许还透露些许的疯狂,相由心生。

    50分钟前
  • 清风配咖啡
  • 推荐
  • 从纪录片中发现了以下几个小细节:1.elizabeth holmes 有特别特殊的声音!作为年轻女性,她的声音格外低沉,有种男性的音质,极具魅力。2. Theranos雇佣了大量亚裔女性员工(看表情和衣着感觉不是ABC)我觉得这个群体相对而言比较顺从,不太可能违背保密合同!

    52分钟前
  • Frankie早
  • 力荐
  • 圣丹斯第一片《发明家:硅谷大放血》(the inventor:out of blood in silicon valley)。关于Theranos医疗检验公司创始人伊莉萨白‧霍姆斯,从亿万富翁到坑人骗子的故事。这个漂亮的斯坦福辍学生,非常善于说服大众和潜在投资商。她宣称自己团队研发的一种爱迪生黑盒子,只要几滴血,就能够快速完成所有实验室检验。在亚利桑那药店铺开上线时,却还是“暂时只能用传统针头针管”。纪录片还揭示美国长期以来的科研实验造假现象,包括爱迪生本人,也总是在真正出发明前就对外官宣以骗的投资。

    5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 Ongoing & Nonstopping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 1.在风投中,data<<story(因为故事包含着情感)2.董事会大都是知名人士(有钱老男人)。3.给知名律师股份,让其帮忙处理法律问题。4.营造个人形象(说话压低声音,给人沉稳感。买很多件一样的衣服,固定外观。找知名摄影师拍照。斯坦福辍学生,有好创意而白手起家,拉到很多投资,感觉即将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宣传公司的价值和使命,给员工“洗脑”。5.一个认为自己是因为做善事而说谎的人,会愿意因此而说更大的谎。→对话时眼睛可以长时间不眨一下,说谎也没一点内疚感。6.万一真的发明出来了,前期的欺骗都会成为真实吗?PS:怎么拉到的投资没讲。伊丽莎白如何成为神骗的,怎么一步步发展到这个状态的?故事剪辑太差,很多观众好奇的问题都没有解答。

    55分钟前
  • 钱自由
  • 还行
  • 假装直到你成功?爱迪生居然是PPT画饼界的祖师爷!

    57分钟前
  • 罗斯卡娅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