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的高度
在窗外飘着北京入冬以来第二场雪的深夜开始看这部电影,就在几天前,先后看了两部有关高原登山的影片,绝命海拔和喜马拉雅天梯,先看完前者,觉得很挑拨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一种不锲的追寻,仿佛回到了在尼泊尔的日日夜夜,但又有些意犹未尽;后者更是弱了许多,缺乏更深入的精神展示。然而,它们都没有梅鲁片的震撼,不是画面、不是音效、不是装备、不是对话,很平实的开始和结束,然而蕴含其中的人的不断挑战,追求自我,追求不凡之人生的精神,令人热血上涌。看完之后就是沉沉的回味,绕梁三日不绝!发现你心中的不凡,如同层层雪覆之下的嫩芽。
2 ) 一眼着魔
首先,我想讲一个和电影无关的小故事:
九月初和友人在瑞士采马特hiking,我觉得能将雄伟的马特洪峰当做爬山背景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如果运气好,则能够在云层间隙窥见马特洪峰的全貌。如此,非常满足。
一日,无意间错走了一条去马特洪峰登山大本营的trail,在距离大本营大约20-30分钟路程的时候通过问路才确认走错了路线。当时由于对前方道路毫无了解,瑟瑟发抖的我们想象着trail起点的缆车站刚煮出来的热咖啡,迅速决定折返。那段未完成的trail像高难度女神一样被我等务实的屌丝抛弃了--这是马特洪峰的登山大本营啊,和马特洪峰一样,是“高级玩家”才会去的地方!好啦好啦,折返!
临走我还是回头望了一眼大本营,那座小房子像白色石块一般嵌在不远处的山脊,视线沿房子背后的山脊向上便是气场强大的马特洪峰。原先遥不可及的大色块背景变成了充满细节的具体的前景。这样一种场景转变,不知怎的,突然使我产生了意式咖啡般浓烈的遗憾,那是一种“非要到达那里”的情绪。“下次做好准备再来,一定要走到大本营!”我用赌气发誓的语气跟自己说。“只要顺着脚下的路走20分钟,我们就可以到达大本营。从大本营出发顺着山脊攀登,当天我们就可以爬上马特洪峰。”我在心里笃定且认真的计划着,仿佛我真的可以做到。大本营也好,山峰也好,都在情绪波动中变成了充满可能性的挑战。并且,既然“可以”做到,那么“一定、必须”要做到。原本心情轻松的我抱着结结实实的遗憾,一点点的羞耻感,以及“一定会再回来”的天真誓言离开了。仅仅因为那一眼。
普通人如此,何况那些将登山视为信仰的疯子。
第一次攀登Meru,当Conrad,Jimmy和Renan在距离峰顶100米的地方决定折返的时候,Conrad望了一眼近在咫尺的终点。所以,他们终究又去了。哪怕颈动脉断裂,哪怕曾死里逃生,哪怕曾失去生死搭档。
仅仅因为那一眼。
3 ) 攀登
<图片1>
第一次看户外极限运动相关的纪录片,震撼!
作为一个运动白痴可能很难真切的感受到攀登者对山的情感,像是对自然的敬意,怀揣着一种信仰,和对彼此的信任,像进行途中与他们相遇的朝圣者一样,攀登,于他们也许也是一次朝圣。
随着镜头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自然的浩大,人类的渺小,突来的风雪,无情的灾难,伙伴离开的痛苦,离胜利百尺的后退,和鲨鱼鳍上美妙的星空。特别喜欢吉米看似平淡的讲述,好像说一个别人的故事,有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喜欢这种心态。
--------------------------------------------------------------
最后附上片尾曲,我觉得这歌词就是攀登者的内心独白,会彷徨,会犹豫,但是不言弃。大写的赞。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When the cold bites your bones
And gets in your heart
It can make you feel hopeless
And fear will come to steal your sun and make it dark
But don’t believe you’re lonely
We’ve all had that moment when our shoulders sink
And we sit back and think
We could just run
But we’re not born to chase the fading light
We’re not born to fall and lose the fight
Never letting go
Oh no oh
I’m askin’ you to lift me
Lift me higher than I ever been
I hold your breath and say you’re gonna come with me
We were born to follow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You’re scared to fight
You’re scared to climb
Afraid to die
But I can be your courage
And help you see you’ve already won this
We all have that moment when our head hangs low
We question if we should go
Or turn back and run
But we’re not born to chase the fading light
We’re not born to fall and lose the fight
Never letting go
Oh no oh
I’m askin’ you to lift me
Lift me higher than I ever been
I hold your breath and say you’re gonna come with me
We were born to follow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Come along We’re settin’ sail
Never looking back again
we’re not born to chase the fading light
We’re not born to fall and lose the fight
Never letting go
Oh no oh
I’m askin’ you to lift me
Lift me higher than I ever been
I hold your breath and say you’re gonna come with me
We were born to follow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We were born to follow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Light that never fails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4 ) 用生命记录的纪录片
一部超赞的记录攀登的电影,一部良心电影,一部没有浮躁只有纯粹的电影,一部打动心底的电影……小胖好样的!
作为一个攀岩爱好者,我可以严肃的说:这部影片记录的攀登是史无前例的。并不是说没有更精彩的登山故事了,而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水准、导演能力、参演人员的真情是任何其他户外纪录片里还未曾看过的。
之前也看过几部商业性质的极限运动电影,总觉得为了卖座要么把纯粹的故事讲的杂质太多,要么人为的构建故事的冲突性迎合大众胃口。而这个电影,就是一弯清澈的泉水,天然去雕饰,是一部用生命记录的纪录片。
5 ) 为JIMMY CHIN喝彩!
一段不可思议的攀登路线,一段永恒的攀登师徒友情(Conrad Anker,Jimmy Chin,Renan Ozturk)。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Jimmy Chin。Jimmy第二代华裔,为人谦和,坚定,理性,在绝境中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而这种东西能激发出来的能量是集中于一处的。给9分,IMDB的7.8滚他去吧。
6 ) 梅鲁峰
梅鲁峰就是这样一个混合了多种魅力元素的山峰,我们如同朝圣一般沿着恒河一路溯源而上,然后攀登这样一座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超凡卓绝的山峰,这是涤荡灵魂的探险之旅。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鲨鱼鳍”是个致命诱惑。没人否认,特别是对那些执著于到达顶峰的攀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条极富魅力的线路。在过去30多年中,“鲨鱼鳍”吸引着世界上那些最顶级的攀登者们前来挑战,但,没有人能完成这条线路。
在高海拔大岩壁攀登中,那些未被攀登过的线路代表着当今世界登山领域中最极限的测试。而“鲨鱼鳍”所在的印度嘉华(Garhwal)地区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6310米的梅鲁中央锋(Meru),陡峭、充满未知。加上变化莫测的天气,它在攀登者心中,便长久地投射出“致命的诱惑”—包括低海拔部分的经典阿尔卑斯式冰雪混合线路攀登,中间部分的冰岩混合线路攀登以及最后部分,也是最艰难部分的仰角屋檐大岩壁攀登。
康纳德·安柯和布鲁斯·米勒(Bruce Miller)以及道格·夏伯特(Doug Chabot)于2003年首次尝试了这条线路,但只完成了线路的三分之二。2008年安柯再次尝试,和吉米以及瑞南在山上经历了19个艰苦的日夜,最终在距离顶峰只有100来米的地方不得不下撤,此次攀登过程可以在瑞南的电影《Samsara》中看到。“这是条当今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高海拔技术攀登线路,你几乎能碰上任何想象不到的严酷环境,”安柯说道,“第三次再来这里,我们要完成当初未完成的攀登,我们心里可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完成!”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2011年9月30日,The North Face?运动员康纳德·安柯(Conrad Anker)、吉米·金 (Jimmy Chin)和瑞南·奥兹图尔克(Renan Ozturk)再次回到喜马拉雅山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再次挑战“鲨鱼鳍(Shark’s Fin)”。这可是喜马拉雅山区最后几座未登峰之一。
队伍从印度德里出发后,他们越过季风带来的雨季,队伍在抵达印度圣河—恒河源头甘戈特里冰川(Gangotri Glacier)后开始了真正的探险之旅。他们徒步穿越冰川,抵达塔博万(Tapovan)大本营,并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适应海拔、整理装备和研究线路:包括下部陡峭的冰雪线路、阿式攀登山脊和复杂的仰角陡壁,并做了备份计划。
在接下来的探险中,得益于上次攀登的经验,他们创纪录地只用了6天就抵达了“鲨鱼鳍”线路的底部,其中还包括两天时间完成底部的冰雪技术线路抵达C1营地—须弥山大本营。攀登开始,3名队员连续攀登6小时后到达前进营地,并于次日开始沿这条路线攀登。三人队伍开始拖拽他们沉重的装备穿过冰雪和岩石混合地带,最终依次成功抵达C1营地。而C2营地—用露营袋和吊帐悬挂在仰角的“印度洋大墙”之下的临时庇护所是这次攀登过程中最艰辛,也最有趣的住宿地。吊帐挂在了一块险峻的仰角岩石上,下面是惊心动魄的高度带来的眩晕和只属于三人攀登队伍的景致。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没人见识过这样的风景,除了攀登者。
在这个挂在千仞岩壁的临时住所里呆了2天后,他们开始攀爬整条路线中最陡峭、最危险的路段,“借助器械穿过一个外悬岩石”—他们称之为“水晶线路”—难度达A4的大墙岩壁,并最终翻过“水晶线路”的仰角辅助攀登线路部分。
一切都是值得的。最终,他们用了3天时间来攀登“鲨鱼鳍”线路最后的仰角岩壁并登顶。并安全返回至大本营,整个攀登过程历时11天,是一次纯粹的阿尔卑斯式攀登。
非常喜欢导演。他比金城武晚一天生,难怪很帅。说他像西藏人也好,印第安人也好,其实亚洲人只要肤色均匀黝黑,有肌肉没赘肉就是非常帅啊。而且他的眼神清澈干净。
差100m肯放弃的大智大勇。
If death is what it takes, so be it. 三位主角太过于牛X,震撼之中纪录片剪辑的好坏已经无所谓了。Jimmy遭遇雪崩那次,小时候在别的节目中看过,当时特想知道被埋的滑雪者是死是活,答案在这么多年后偶然找到了
这个牛叉,特别是 Jimmy 敲那片花岗岩发出了跟敲纸板箱一样的声音,真的是毛骨悚然的感觉,内心os“这尼玛怎么上啊”
最纯粹的梦想和最纯粹的信任
我喜欢这部片子,对自然的敬意,对信仰的追逐,随着镜头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还有吉米看似平淡的讲述,遗憾的失败,突然的灾难,登顶的喜悦,有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喜欢这种心态。
Meru is a peak in India, not the highest, but one of the hardest to climb. Three top climbers, an old famous one, a middle-aged cameraman, and a young fearless, took this impossible mission to claim Meru. I watched this one in tears and cheers. What about you?
本次电影节最惊喜的遇见。攀岩者每一刻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抉择,面对群星之下雪山环抱,对自然怀有最深的敬意,仍执意赌上性命坚韧不拔。这部纪录片有个人化的故事还是其中一位攀登者所拍,感觉更真实更有感情,所以我喜欢这部甚于《珠峰》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故事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你认为无意义的东西,它就是无意义的。而别人眼中无意义的东西,你觉得有意义,那它便是整个世界。
“最好的登山者总会有最坏的回忆。” 第一次看真实登山纪录片,而且是登者全程自拍,他们所见即是我们所感。三个疯子,攀登比珠峰还难的梅鲁峰,他们之前无人问顶,经历两次尝试终于登顶,有时候放弃比继续更痛苦,回去比前进更难。“有些事情是无法征服的,但却是迷人的” 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梅鲁峰风景真是无敌,我是将此片当成风光片看。对于登山壮举,他们的勇气实难让我激动,冒险者的命运也很难让我同情。征服自然只是一句自不量力的口号,让上帝的归属上帝,人类对于上帝的杰作,只需要去欣赏去赞叹。这些冒险者其实也挺自私的,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忘却了自己的责任。
当你离顶峰还有100米的时候,放弃比坚持还要难吧。
珠穆朗玛峰天梯和这个比起来就算菜鸟了吧。
登山纪录片里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这不是登山片,是心理片。
仅剩100M时的放弃是最令人动容的。
15年能排到前十的好电影,jimmy美籍华人登山和摄影界的大牛,拍摄水平和品位非常棒非常有天赋。片尾曲大赞。三个登山伙伴,年纪大的传奇人物两个伙伴都死了,和遗孀在一起了;稍弱的滑雪摔破头居然复建完再次攀登;男主答应妈妈不死在她前面,母亲死后更有勇气。二次攀登最后太恐怖了,景色超美
登山这项运动可说是充分融汇了酒神与战神精神。意外的是,个人觉得说 I won't come back.这句话时是Jimmy·小胖·陈全片中最帅的时刻。遭遇雪崩被埋那段显得很假...★★★☆
第一次急流勇退时明明说了不会再回来,然而嘴上说不回身体却很老实,心有不甘势必卷土重来,哪怕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依然是不进棺材心不死,不登梅峰死不瞑。“作死”也是一种活法,而且活的很精彩。登顶的风光无限美,唯有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是“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的最佳诠释
Jimmy Chin的父母在文革的时候逃难到美国,作为第二代移民居然没受到父母影响和华人社区的影响成为了professional climber, mountaineer, skier, director and photographer. 在这些行业里很少看到亚裔面孔,第一次看他的纪录片我还当是印第安人。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克服这些阻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