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陪你走过生命中的雨季
滴答雨声,清脆鸟鸣,青葱绿意,悠缓琴音,低头作画的少年,默默喝酒的年轻女子,构成了寂静与诗意的『言叶之庭』。
夏日炎炎,彷佛刚喝下的无糖冰镇绿茶,在轻滑入喉的瞬间,冷冽过后的淡淡清香,从味蕾处开始往心深处扩散,沁人心脾,教人难忘。
于是,燥热化为清凉,躁动终于平静。
感觉就像在人生中最不知所措的时刻,遇见了一双能让自己安定的眼神,告诉你,在内心阴霾仍未散去之际,不必急于天晴,只要在雨中安然而坐,无论恐惧也好,举棋不定也罢,所有难以释怀的一切,终会因一份温暖的陪伴,成为过去。
『言叶之庭』正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
爱情,往往由陪伴开始。
【毫无差距的纯真爱恋】
苏打绿有一首「雨中的操场」,只要一闭上眼,强烈的孤单感立刻迎面而来。雨中,所有的一切变得迷茫,唯有「孤单」变得清晰无比。一直很喜欢隐匿在城市里的绿地,每当我厌倦了城市无止境的喧嚣,总喜欢找一个无人知晓的绿色角落待一会儿,虽不在森林中,但片刻的绿意缭绕,便足以让混沌的心境清透起来。因此,当影片中最重要的场景「雨中凉庭」出现眼前,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不同的是,两人的自然相遇,瞬间终结了孤单,让孤单之境成为温暖的所在。
27岁的她,15岁的他,在雨中凉庭不期而遇。而后,「雨天」彷佛成为他俩的密语:只要一下雨,就去凉庭。这世上最动人的情感往往无须言说,心有灵犀的交会已足够。
因为,爱情与磁场有关,与年龄无关。
能在彼此需要时出现在身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微笑,都是陪伴。
与其说是相差十二岁的姐弟恋,不如说是自然与美好的相遇,不预设任何前提,还原了爱情本来的模样。
许多人习惯了框架里的社会,虽口口声声说恋爱是个人自由,却总以偏狭的眼光评断别人的爱情,像是年龄最好相当,否则至少男大女小,相差几岁的姐弟恋还可以接受,但相差太多的姐弟恋就成了老女啃嫩草。
事实上,他们谈论的是条件,不是爱情。
爱情本就是一种毫无理由的情感,浑然天成,无法定义。不是因为他给了你什么,而是你一见他就忘了在意的什么。
满腹心事的她,只要一与他聊天,紧锁的眉头便缓缓松开了。他带给她的是独一无二的心灵疗愈。一如他说不出喜欢她的理由?只知道自己开始期盼雨天,虽然对她的事一无所知,依然被她深深吸引。
十五岁的他,心思细密,样样事情都得自己来,因而比实际年龄早熟,也比一般人更早确定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将梦想付诸行动,只为不让她将自己当孩子看。二十七岁的她,仍保有少女心性,受了打击,转身就逃,重要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再摆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老成少年与不老少女,这样的他们,虽有年龄差距,却没有心灵差距。在孤单的世界里彼此为伴,因为一份珍贵的心意,孤单的凉庭遂成为心的避风港。
【爱,是注视你内心的世界】
一直觉得只有彼此信任的感情,才是真爱。无法共患难的情感,即便一起经过许多时间,仍离爱有段距离。片中有一小段女主角与前男友的对话,两人虽然分手,仍维持友好关系,分手的导火线是男友与所有人一样不信任女主角。不被所爱的人信任,或许才是女主角一蹶不振的关键。
我想起闺蜜与她男友也是如此。她对男友掏心掏肺,坦诚相待,男友却屡次怀疑她话中的真实性?此举伤她甚深,但她却仍自我安慰,认为两人相识的时间太短,男友还来不及了解她,再加上两人成长环境差异甚大,他会怀疑也不足为奇。我不认同闺蜜自欺欺人的想法,虽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是一种进步,但对于一个连信任都没有的男人,爱,其实是很远的一件事。
信任,与心有关,与时间无关。
十五岁的男孩才认识女主角几个月,当他得知女主角的事,他想到的不是原来她是那样的女人,而是要怎么为女主角出气。他注视的女主角的内心世界,相信她,因此他看到的并非前男友与众人所以为看到的丑陋表相。这就是男孩与前男友的区别。无条件的信任,是爱唯一的前提,若连信任都没有,爱也不会存在。
我告诉闺蜜,一个不相信妳的男人根本不值得爱,但闺蜜说爱了就是爱了。所以很多女人其实不是被爱所伤,是被自己的一厢情愿所伤。真正的爱是保护,不是伤害。
【晴雨交替,彩虹永在】
大部分人都喜欢天晴,不爱湿淋淋的雨天。但片中的幸福时刻几乎都在雨天。雨中凉庭的温暖相遇,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对。雨,是阻绝,隔绝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给他俩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释放,当她碍于世人眼光对他口是心非时,漫天大雨彷佛无言的抗议,不顾一切地铺天盖地,当她压抑多时的眼泪随着雨声倾盆而下时,也终于释放了内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飞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拥而泣更是两人打从心底的释然,不管以后会如何?至少此刻当下,在心里那个人的面前,不再隐藏自己,不再说谎逃避。这是全片的泪点,因为我们都明白两人真心相对的那一刻有珍贵!而后,他们一起看见了雨过天晴的美丽彩虹。看完本片后,突然对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别在这炎夏午后,突如其来的阵雨如天降甘霖,清凉了燥热的此刻。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男孩的回答,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见的惯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线,心灵真正融合。只要想见,就能见,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开。
跨出艰难的那一步,爱就成了简单的事。
时晴交替,其实才是人生常态。若无雨,燥热难耐,若天不晴,阴霾难散。晴雨都相见,也才有机会一起看到难得一见的彩虹。
我喜欢最后他在雪中凉庭读她自远方寄来的信。最寒冷的季节,最温暖的问候,两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这段感情的关键。
这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男孩带着初恋的情意温暖心伤的女子,与爱情有关,更与爱有关。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见真心陪伴之人,内心的阴霾与恐惧似乎也随之散去。短暂的相遇也因长久的牵挂成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欢的人挂念着,即便不在一起,其实也从未分开过。
2 ) 浅谈本片最重要的一个镜头
这里说的“重要”,理解为“最接近影片表述的主旨”,或者“最能凝练地反映影片的内容”,而本片就有一个这样的镜头,我对影片的理解与兴趣都在这个镜头上。注意下面剧透。(虽然我觉得看新海诚的东西剧不剧透都无所谓的,反正大家也不是来看剧情的= =)
我所指的镜头即00:20:21-00:20:41这20秒。画面是一个中景,男孩在给老师量脚,老师站在长椅上,好像对话男孩又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我啊,无法顺利走下去了,不知何时起。”“工作方面吗?”“是,但也不全是”,男孩低下头,目光集中在老师脚上,开始了新海诚惯用的内心独白:“我对她,几乎还一无所知,职业、年龄、有什么烦恼……(镜头切换,缓慢拉至远景,后面抒情内容不再赘述)”
而这20秒又可以分成前后两个10秒,前10秒为雨天二人简单的对话,从男孩低下头开始后10秒,开始进入男孩的内心独白,雨渐弱,阳光迅速照射出来,同时焦距开始拉近,二人身影变得模糊,最终聚焦在一根置于前景的、沾满雨水的树枝上。
我认为这20秒讲述了很多事情,它既将影片前期铺垫部分推向高潮,又扮演了情节转折点的角色,对情节进行了总结与暗示。在这之前,是对梅雨季节二人相识相知以至产生感情这一过程的平铺直叙;这一过程在男孩触及老师脚掌这一瞬间达到高潮,即此20秒;在这之后,是雨季之后二人的生活,影片节奏发生变化,情节急转直下,开始进入到导演“揭秘”的过程当中。由此看来,这个镜头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自明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断新海诚在这个镜头下足了功夫。下面开始说我的理解。
首先是二人在画面构图上的位置,我们知道在中景惯常的取景手法中,作为中心的人物之间大多是一种平行或者平等的关系,比如最常见的是两人对面全身或者半身的对话构图,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而在这个镜头中,二人的构图关系明显打破了常规手法——在平视的角度,构建了一种明显不均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构成上体现为不稳定,而在人物地位方面则体现为一种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恰恰就是男孩与老师这两个人物在影片中所折射出的一种地位关系:老师无论在年龄上、阅历上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上,都是高男孩一等的。因此在二者交流时,是男孩仰视,老师俯视。总结,在这里,构图本身象征了一种地位的关系。
其次,当处于两种地位的角色之间产生交流时,二者的连接点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惯性思维迫使我们发现是位于这两种地位之间的一个交集、是二人之间的一个连接点使二者产生交流。而这个连接点,在这个镜头中也交待的非常清楚了,是鞋。单从构图的角度即可进行解释,是男孩握着老师的脚,这种肉体的触碰引申为灵魂的摩擦。
再次,不可不注意在后10秒中天气以及镜头焦距的变化。我说这20秒就像整部影片的缩影,以00:20:31处男孩低下头为界,前后10秒分别微缩了整部影片以此20秒为界的上下两个部分。后10秒,作为“启下”的部分,自然为后面的剧情做足了暗示与铺垫。
首先说天气的变化,这个比较好理解,即男孩的目光从仰视老师变为俯视脚时,即剧情变化时,后文的天气会是连绵的晴天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暗示。
然后说焦距的变化。我认为这个变焦才是极具深意的。变焦之后凸显出来的这根沾满雨水的树枝,它的潜台词是告诉观者,不要忘记,其实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连接点,就是雨。而我认为最巧妙的就是这根树枝的处理,它有两个作用:第一,上面说了,后10秒要做一个晴天的暗示,而在这个天气已经放晴的情况下,导演再想向观者强调“雨”元素在影片中的重要性,该怎么办呢?于是这根树枝出现了,导演用沾在树枝上的雨滴,借代了“雨"这一元素。这里紧跟上第二个作用,那导演想强调“雨”元素的什么呢?于是这根树枝,再次从构图上割裂了两人的领域,成为了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将二人连接到一起的那根线。
这个变焦的镜头仿佛在对观者说:是雨,将二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而如果雨季过去,二人的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最后,这个镜头在后文有一个照应,就是最后二人暴雨天在楼梯上彻底释放感情的那场戏。是否有注意,当老师追上男孩,男儿再也无法抑制情绪,对老师拼命嘶吼,而老师只是站在楼梯上默默流泪的时候,二者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依然是中景,依然是平视,依然是不均衡的构图,依然是不平等的地位。这一切距离感的来源其实一直都存在,直到老师再也无法抑制,从台阶上冲下来抱住男孩,这种等级感,才彻底消失;直到在这一刻,横亘在二者之间的那道沟壑才被彻底消除,画面拉近,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半身对话镜头。其实到这个时候,后面的剧情已经不重要了,这两个镜头的相互照应已经说明一切,之后的一切都无需赘述了。
而影片结束在这个地方恰到好处,少则功力不济,多则做作拖沓,只有在这个时刻收尾,这出戏才唱的完完整整、有声有色。
3 ) 简单即美好
电影中的台词如:
小时候,天空分明触手可及 于是喜欢上雨,因它带来天空的气味 经常在下雨的早晨,不再换乘地铁,转身走出车站。
请忘记我刚才说的话吧,我其实根本不喜欢你,你从一开始就似乎不招人喜欢,一大早就喝啤酒,用莫名其妙的短歌来糊弄人,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却不停套出别人的心思,你早就知道我们是师生关系了吧,也太狡猾了,如果知道你是老师,我也不会提起制鞋的事了,反正也做不到,不可能实现;为什么不这么告诉我呢?是不是觉得小孩子的梦话随便敷衍一下就行了。我再憧憬什么,再爱慕谁,也无法传达,不过一厢情愿,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了,那就说清楚啊,真碍眼,小孩子就该乖乖去上学,说你讨厌我。你啊,你就一直那样!总对重要的事只字不提,然后摆出若无其事的标签,一直孤单一人,度过一生吧。
陌生人的雨伞打湿校服的衣角,谁的西装传来樟脑球的气味,旁人的体温紧贴在背后,浑浊的空调风扑面而来。
与其说喜欢这部电影,不如说喜欢这部电影里面人物的台词以及碎碎念。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天气心情,却莫名打动了我,到现在还记得每个下雨的早上,都有一男一女在公园的亭子里,喝酒🍺,画画,互相暗恋。想一想画面就觉得美好,舒畅。
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最经典的两句话: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即使天无雨 我亦留此地
4 ) 新海诚的突围
能够进一步突破自己的人,其实是心境上有了些微情感的变化。
《秒速》出世那天,新海诚35岁。他在访谈的时候,没有说明任何有关过往的情伤,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讲述他在这部作品里面想要描述的东西。速度有快有慢,也有方向,有儿时贵树和明里之间的互向,有长大后贵树和明里之间的同向,也有贵树和水野之间的反向,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形成了距离,从而合成了三部有关思念与爱的小短篇。
所以看《秒速》的时候,心是有戚戚然的,会为结局而忧心。就像一些本应该延续下去的美好,由于某种原因渐渐转淡到最后消失的那种无迹可寻的哀愁。
新海诚应该也受过些被爱情折磨的痛苦,自己也非常喜爱读村上春树。距离感是村上作品的灵魂,新海诚早期作品《被包围的世界》灵感源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新作《言叶之庭》也跟《挪威的森林》有关,秋月和雪野在雨中庭院的时候,也有说”我们就像天鹅过了河一样“,这些都是来自《挪威》的句子。
所以打从一开始,新海诚就将其自己所有作品主题定位为思念、孤独、距离和爱,人世间一些美好与错过。从《星之声》以光年计的距离,到《云之彼端》天空中的距离,再到《秒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氛围如同李清照、纳兰容若等人的诗词作,”缠绵清婉“,清新中蕴藏忧伤。
《秒速》之后,无论从《追逐繁星的孩子》,还是新作《言叶之庭》,可以看出新海诚作品一个变化,他希望能做出将重心放在”联系与交流"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距离。
《追》这部科幻架空作品,其实已经露出苗头,将一些美好的成果放进故事中。但是影片恶评如潮,因为严格来说,新海诚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甚至乎《秒速》和《言叶》也不是。他最好的故事是在《星之声》,反正我觉得,他早期的这部片子,将所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一次过全部用光了。《追》的失败之处,在于新海诚对“冒险”这一主题的故事结构写作失败。描写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但是过快地推进剧情,没有任何令观众回味的空间,就切换到下一幕,这不是新海诚典型的做法,这不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有待提高。但是《追》却确立了一个以往作品没有的主题,追逐失去的东西并为之奋斗。所以你会看到,《追》尽管是以”失去“为主题,但是内容全都是积极向上的,如何追寻,如何冒险,如何看尽风景,距离在冒险的过程中逐步拉近。
新海诚的高明之处是把握作品的质感,确切来说知把握作品主题的质感。《秒速》里面,对白不多,如何体现”距离“这个虚幻的东西?用樱花飘落,用火车,用火箭,用一切实体来表现虚幻的主题,不遗余力的描绘这些事物的画面,配上天门的钢琴,质感就出来了。所谓的质感,很大程度上会弃用重故事性的表达,而将人物与环境的意识感用轻故事、画面与声音强烈的表达出来,印象最深刻的,文字作品就是村上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电影就是《一代宗师》(这部连故事都讲得好,实在太厉害),以及这部《言叶之庭》。
直到《言叶之庭》,新海诚对质感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质感要怎么体现出来,分享一下第一幕:
阴天,新宿御苑内,雨淅淅沥沥地下。树叶碰到水面,泛起涟漪。秋月走在湖中桥上,园外是一座高楼。秋月走到庭中,收伞,第一次遇到在喝啤酒吃巧克力的女主角,坐下,用铅笔画鞋(这铅笔画图的声音简直一绝)。他打量女主角,看到茫然拿着啤酒的她望着湖面,感叹道似曾相识。秋月用橡皮擦,手一滑掉到了女主角脚下,捡起,互相寒暄两句。一阵沉默后,秋月问女主角我们是否见过,回答没有。天空开始电闪雷鸣,雪野突然望到秋月衣服上的校徽,一阵惊讶转为坚定,对秋月说:”也许真的见过。“出钢琴音乐《A Rainy Morning》,出雷鸣,雪野接着用了一句短歌:”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走出画面,出片头。
回到宿舍我就反复地看这段,真心觉得妙不可言,很有古风的味道。这就是质感。
为了追求这种很难说得上来的东西,新海诚在新宿御苑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烧了很多钱,然后画面就这样出来了,文字方面,引用《万叶集》的短歌配画面堪称一绝。音乐方面,弃用一直合作很久的天门,改用柏大辅,清澈简单的钢琴音,配上雨落树叶的声音,只能用漂亮来形容。
设定方面也很有意思,女主角雪野是一名古文教师,其吟诵的短歌,力求与“言叶”配合;男主角秋月是一名喜爱制鞋的学生,关于“制鞋”这一设定,新海诚在访谈中表示,选择“制作鞋子”这个设定是因为这样他就必须要触摸她的脚,就像人与人之间,必须联系才能交流一样。
最后说结局,《言叶之庭》的结局很正面向上,冬天来临,雪野离开秋月到远方教书,同样产生了距离,但是有信,信上有祝福与期盼,秋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我一定要追赶到你。这个跟以前的所有作品,都是迈出新的一步,同样是距离,却有”希望拉近“的愿望。所以看《言叶之庭》时,真的觉得很温暖。
期待新海诚不断进步!!吃饭先。
5 ) 不讨喜的雪野和惹人怜的花苗
{短评奉献给画面了,长评就好好数落下故事吧}
【当我们谈论理性时我们谈什么】
第一,这是明白无误的师生恋,有包含年龄与地位的权力关系存在,双方起点就高下立判。
第二,秋月是按照母亲的形象乃至恋爱模式去寻找恋人的。母亲因为和哥哥怄气就搬出去和小自己一轮的男友居住。这种孱弱且恋幼的女性是秋月恋爱地图的范本。(男15,女27,这是巧合?)
第三,秋月的孤独更多是由内生发的:自我理想和教育体制的不相容。雪野则是被孤立。秋月倔强而雪野软弱,两种孤独其实是不同的。互相取暖已经勉强,互相拯救简直不可思议。
第四,雪野非常不独立,无论是逃避学校,逃避食物还是对前男友的藕断丝连(老婆婆的谎话难道不可疑?)都使得她的依赖与哀伤变成了一种不讨喜的存在。
第五,秋月的人生理想因为后段一心要为雪野做鞋子而格局骤然缩小。爱情中最坚韧的不是付出,而是自我形塑。奉献并不动人,动人的是各自学会成长。
第六,片尾曲的歌词比秋月的告白还索然无味,简直是故事梗概加刻意升华。日语的婉转含蓄何在?
【当我们谈论感性时我们谈什么】
爱之美妙,在于不可言说。不可言说不等于不说,但绝对不可能等于直接说。秋月的表白让我吃惊,能领会“今晚月色好美”语境的日本人,就这么生硬地“喜欢”了?(其实整个片子暴露了新海诚的少年心已经消失了)紧接着的一长段痛诉女主更是将观众当作前面都没看懂的白目君,拼了命要字字泣血地表达“爱的就是你的冥顽不灵”这种狂霸拽节奏。当然,已吐槽过让我惊掉下巴的片尾曲进一步让我感受到了何谓“结结实实的爱情”。如此确凿,无法相信。
我们期待新海诚,期待的绝不是俗世里的奇情狂爱,期待的就是和他那细腻画面一样细腻的情感表达,曾经,我们在花苗身上深刻地感受过那种表面不动声色,内心翻腾入海的感情,但这一次,我真的失望。
同样是不快活的结局,雪野像一个引诱者,一点点教秋月咬了钩,最后还给了看似温柔的拥抱,却留下了希望的陷阱,因为她终究是离开了。而贵树懵然无知,心绪全在远方,爱之绝望压在花苗一个人身上,尤为值得怜惜。爱或不爱,喜悦或绝望都是明确的,最可憎的,是始终不明白对方传递的到底是不是爱。
可以被理解的人物,是有着自己力量的。这种力量,于贵树是远方的牵挂,于花苗是与浪搏击,甚至秋月原本也是有的,就是成为制鞋师。然而雪野是没有的,这就令秋月的爱显得可疑了。他爱的,只是雪野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神秘?那么是不是在第一次相遇时,其实无论是哪个女性,都有可能成为命定?
当年的花苗打动我,是因为她除了爱情,还有自己,而今天的雪野不讨喜,是因为她实在太粘腻,粘腻得就像梅雨,令人觉得窒息,而不觉得安静。
不要自欺欺人了,一个会做饭的孩子是家庭所迫而不是男性的体贴,一个受挫的女教师只是人生路上崴了脚而不会长久为你停留。
所以这个故事到头来其实什么也没发生,只是短暂寂寞遇上倾谈的欢乐,那离爱,还很远。
在陌生人社会,付出真心固然重要,但滥用温暖也很伤人。更不提这一次,快要把肉麻当有趣。
6 ) 新海诚首映见面会的Q&A【428@黄金海岸】
1.关于鞋子:
新海诚说问过几个女性朋友给陌生人看脚会不会尴尬,大多数都表示会不好意思。新海诚觉得对于一个15岁的高中男生来说,这简直就是生命中谜一样的存在。
选择“制作鞋子”这个设定是因为这样他就必须要触摸她的脚,就像人与人之间,必须联系才能交流一样。
2. 主持人澳洲大妈问“啊~画面好美啊!我们这儿好多人说您的风格就是景色色情片啊!(scenic porn) 干嘛要把背景做那么美嘞@@?(本文翻译风格旨在还原当时大妈卖萌的场景无夸张~~)”(笑喷~ 澳洲人审美真心粗糙...看《语言之庭》竟然还可以吃chips喝可乐...)
新海诚:【笑】这么评价我很开心~你们真会欣赏景色美~~
强调景色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景色做得很美,我们每次都努力把更美的视觉效果带给大家。这些景色也是对我们能力的展示。
3.关于“言葉”(语言)
大妈: 本片的“言葉”是指影片中出现的”短歌“(たんか),那脚本和图画谁比较早呢?
新海诚:都是按语言来决定的,影片中的短歌即使在海外也是很有名的。Yukino第一次在庭院中对takao着说出这句短歌的时候,大家注意到没有,雷声就在这个时候响了。在日语中,”雷(かみなり)“又被叫做”稲妻(いなずま)“,就是”神様の妻”,象征了yukino,在takao心里是女神一样的存在~~(矮油~) 嗯,片子里日本元素还是挺深的。
4.现场提问时间
问:为什么把自然描绘得如此细致?
新海诚:日本动漫的风格就是这样,相反人物要设定得简洁,一般用铅笔和纸勾勒出来就可以了。个人比较喜欢用线条,只是用线条框住颜色,这样。 还有本片用了和以往不一样的用色方案,你们如果再看一遍可以注意一下。这次的阴影效果只有一种颜色,一种绿色。(这里可能有出入...笔记没做全><)
5.关于”雨“
新海诚:男女主人公每次见面都在下雨。当yukino最后扑向takao的时候也在下雨。”雨“,意思就是”爱“,最后那一刻是”雨“在祝福他们。(被治愈了岂可修><!)
6.片长
问:本片时间很短(说了一堆,结果问的是)请问你有什么推荐的书吗?
答:是啊,我们减了很多内容让内容更紧凑,但46分钟绝对够用了。
喜欢的书的话,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对本片也有一定的影响。yukino和takao避雨的时候那句”我们就像天鹅游过了河一样呢“就是《挪威》里的原话。
7.怕剧透的闭眼跳过吧~
新海诚:其实在新宿的那个亭子里是禁止喝酒的...然后就是因为5月31号本片才上映,拜托大家不要把yukino是takao的「哔——」的事情说出去,告诉他们这个片子很好看请来看就行了拜托大家了~~
------------很短的分割线-------------
哈哈那天人还蛮多的,澳洲人都想着看着舒服都坐在后面结果我去晚了华丽丽地坐在第二排~
和旁边的大叔聊了聊,大叔以为我是霓虹金。叔表示从来没看过新海诚的别的片子,于是给他推荐了《秒五》,聊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大叔特意从手机里翻出来一句拼音,用中文跟我说”晚安,祝你快乐~“,握了个手 咱就”一期一会“了。
当天本来要坐热气球的,天气关系没坐成,一个人逃离人群看场特别的电影,见一个遥不可及的人,和陌生人做10分钟朋友,还是相当美好的。
以上。
又可以换桌面了
1.每天早上都被恐惧压得迈不出脚。在那里,是你,是你给了我前行的力量;2.如果有一天,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了,就去见她吧;3.掩藏情感的爆发令人为之动容。
“27岁的我,丝毫不比15岁时的我聪明,只有我,一直停留在原地……”
新海诚离宫崎骏今敏那样的大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啊,除了风景真的就没什么了
所有的光与影、雨水和空镜,都值五星。肯定要被Look牌 说我小清新了,不过我根本没太在意内容,就算是讲恋足癖如何精神分裂最后分尸御姐的故事,我也没意见。
新海诚。。。你就不能请个编剧帮你写故事吗?啊?啊?!啊?!!
每次下雨天都想看的电影,治愈的画面,悲伤的故事。
原来只有40多分钟啊。画面很美,随便一暂停都能当桌面。其实故事感觉还可以,就是最后十几分钟很感人,ED很好听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1.给画面跪了,第一个镜头上来我都不相信是动画片,对“水”的表现都很牛逼,场景刻画都极细腻,每一帧都是一幅画;2.多好的情色片题材,被拍成纯爱了。
新海诚这厮,已经将他的美学原则执行到了极致。一个街角、一面广告牌、一把雨伞、一瓶茶、一只残破纸箱、一张电车时刻表、墙面一道缝隙一点斑驳污迹、闪电云层、枝叶垂落的水面…每处细节,无不精确完美呈现着两个字:日本。这就叫“有着人物生活于其中的质感”。尼玛简直是拿“职人精神”在拍电影啊。
美到死啊啊啊啊啊TAT真喜欢最后的那个爆发加ED的插入 鸟肌都出来了
足の恋
一如既往的精致明丽,在细枝末节上追精神世界中等同的小小宇宙。故事本身依然是自恋任性不可言喻的,然而并无损画面的美好,细节的奢靡。电影无法放置在大环境中寻求哲思或逻辑的完善,情绪的饱和泛滥才是其终极意义,画面色彩对话独白无不以此为轴。
仍然是好得烧钱的画质,不知道每帧画了多久。新海诚果然还是适合这种小心思的言情。引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封信的落款日期是2014年2月,也就是说今天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算不算一种祝福呢。
日本人就是能把如此狗血的事情搞到这么清新。足+姐弟+师生之爱
这片告诉我们下雨天窝家里打游戏的活该没妹子
看到片尾最后禁止饮酒忍不住笑了。诚哥虐我千百遍我待诚哥如初恋。
日漫一直在坏我三观,首先让我认同 男男搞基,白兔糖让我觉得父嫁没什么,狼的孩子看后觉得人兽也可以,现在对师生恋也完全赞同了 _(:3」∠)_
无疑是新海诚的巅峰之作,它的缓疾交错的画面变本加厉地追逐灵巧,它的写意般的叙事将其缺点和优点以一种几无羞愧的方式直陈其态。情绪的喷涌与宣泄仿佛是在回应夏雨融化闷抑炎暑后那快意的清凉,最后的冷意是实至名归的。作为一首献给雨季的诗歌,还有比那一电光直下的响雷更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