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所谓缘份,就是一点点憧憬+ 一点点宿命+一点点促成
有些时候,就算费尽心机,每次每次的刻意安排,人为的制造缘分,也要努力在一起,因为他爱了,就珍惜了。而对于身边的其他人,明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种巧遇,因为没有心动,所以就要忽略和无视,尽量躲开。真真*爱情里没有对错。
影片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复杂,搁今天的眼光来看,更是贫瘠的没有什么内容,不涉及劈腿背叛,无关乎小三狗血。除了主演们年轻无敌的颜值,于其细节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简简单单的男追女,演绎着这种纯纯的恋爱。整部片子就像一杯红酒,喝完过后才上心头晕染。如现今社会的纷杂工作的枯燥繁重,连简简单单相互爱恋都是奢侈的事,所谓初恋只是梦中花,纯爱也可能只属于每天几点一线但却洋溢青春的校园时代了吧。
哥哥粉嫩。二十八岁,风华正茂。他在里面饰演一个刚大学毕业刚走上社会工作的青年,身上既有未褪去的书生意气和见女孩脸红的青涩,也有一份对目前生活的自信自如。我们把心情放到最初,假如初见,张国荣的表演真是内敛中带着强烈的暗示,拘谨扭捏中看到真热情。他把一见钟情演绎的很到位,也把每一次不经意的回眸,都是刻意的邂逅刻画的很入味。
曼玉在这部戏里,本身角色并不出彩,按照现代社会流行的话来说那是一个绿茶碧池和花瓶。但看到她圆润的脸蛋带着满满稚嫩的胶原蛋白,无疑是很赏心悦目的。她在影片中代表的是广大少女的形象,像那种很多的城市女孩,她们有小心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自立,有自己选择男友的自由和实力,性格温顺而倔强,有时候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身边的女孩子,说到底,谁不愿意找一个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心上的男朋友呢?温暖的手掌和坚实的肩膀,雄厚的财力和浪漫的细胞,体贴的照顾和英俊的五官,每个梦中都是自己勾勒的完美老公形象啊。
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两厢情愿的爱情名为缘份,一厢情愿的爱情连声谢谢都显得多余。当最后的镜头显示安妮花钱包下一整列地铁,将两个人牵到一起,一个深深的失而复得当天地万物都不存在的惊喜拥抱,地铁驶离。只剩安妮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站台上。一瞬间我竟那么的心疼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在默默承受着孤独。也许以当代年轻人的眼光看来,这个角色因为太过于潇洒和完美,会被认为太不现实,并对这种我爱你所以希望你幸福快乐的境界嗤之以鼻。但绝不可否认梅姑当年青春的演绎,真的有触动我们。戏里也许戏外,安妮和梅姑,都是不胜唏嘘。为什么最真的心,碰不到最好的人?我想梅姑来世一定会幸福。
最后,请千万不要问“如果没安妮的自我牺牲,为他们牵桥搭线 ,他们还会有圆满美好的结局吗?”没有如果。
现在我们去影院只剩下缅怀。缅怀逝去的巨星和逝去的演技和逝去的电影情怀。我想这部片的重映,意义尽在于此吧。
2 ) 缘分
哥哥,我追了你四年。到现在才答应我约会电影院?!还是要感谢那么老荣迷买了版权让我在大荧幕看见你。然而旁边那对情侣在虐我[em]e109[/em]不过机智的坐到后面去了[em]e104[/em]。全场八个人我是那第8个,这么吉利的数字,你说我今年会不会发啊?前面三个汉子拿出手机时被我看到手机屏保全是你,原来你不仅会撩妹,连汉子都不放过[em]e103[/em]。你看,我都大三了,距离你陪我度过的那段难熬的日子也有几年了。我大学过的很好,很平和,电影、书和独立思考。还有一年不到也要出来了,我不能总感慨自己的青春已然逝去,父母得衰老让我更加难过。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人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恩,我知道,要坚持,要开心点。只是以后的忙碌会让我不像现在这般常把你挂念,但是你一直都在那呀,风继续吹。
3 ) 《緣份》:地下鐵兜兜轉轉三人行
邵氏出品的《緣份》(Behind the Yellow Line)(1984)是一部青春可人的愛情電影,如今的愛情電影實在難以找到這份純真,電影散發著清新與喜劇的氣息,沒有半點沉重,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八十年代的地下鐵。當陳百強唱起「地下鐵碰下她」的時候,在《緣份》裡頭活生生上映了一幕地下鐵的三人行。碰上一個她算少了,張國榮碰上了兩個她。
粒粒皆星
1984年拍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巨星的少年時,梅姐是1982年的新秀冠軍,張曼玉是1983年的香港小姐亞軍、而張國榮在1984年唱了一曲《Monica》,出版了專輯《Leslie》,收錄了與梅姐合唱的《緣份》,這首歌唱得街知巷聞,如今真是要向這兩位一代巨星說一句「你我相隔多麼遠」。轉眼間,已經是接近三十年前的電影。梅姐與哥哥去了仙遊,至於張曼玉的電影量也減產了很多很多。誰會想到1984年的公子哥兒、花癡少女,後來都成為了影帝與影后。它紀錄了一個時代,同時也值得現代的愛情故事借鏡。
《緣份》為梅艷芳帶來了第四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的獎項,在戲中的梅姐可謂是壞女孩上身,身上有股反叛的基因。當時梅艷芳也只是個二十一歲的小女孩,但在戲中的確很搶鏡。可憐的是張國榮從開始就面對著她的作弄,被誤會、被取笑。正所謂打者愛也,梅艷芳演的Annie就為大家示範什麼叫做「玩者愛也」,飾演一個玩世不恭的富家女。從第一幕開始她就一直玩弄著張國榮演的Paul,不知不覺就愛上了他,並暗中保護他。然而哥哥喜歡的不是她,而是懵懂少女張曼玉。又或者是那些年《Monica》唱紅了,據說本來角色的名字叫做Dion,順利成章張曼玉就成為了哥哥的Monica女神了。
香港地鐵的公關電影
且看電影的英文名字《Behind the Yellow Line》也大概會估到戲裡與地鐵有關,在新開通的地鐵內,我們看到一對小情人的相遇相識,地下鐵碰著她不只是歌詞,更是宅男的夢想。當一對小情人發生了小插曲要玩《緣份》的追逐遊戲時,香港地鐵就大排用場。在大眾的運輸工具中,地鐵在當時應該是新潮之物,從一個線到另一個線,描述了一個都市的故事。基層的打工仔女趕上班,因為緣份天使的守護而遇到另一半。從售票機、閘機、車站大堂、儲值票,有沒有勾起一些熟悉的記憶。至少,八十後青年還是有坐過是戲中一樣的列車、也有用過儲值的月票。
地鐵是戲裡的主軸,在車廂內小伙子遇上了女神、同時也遇到了生活裡的「瘟神」,但在最後關頭「瘟神」變成了天使。在結尾中主角們以玩《緣份》遊戲為樂,在限時內找到對方就是勝利,地鐵可到達之處真是多。1984年地鐵只有觀塘線與荃灣線,所以在戲裡我們看到彩虹站、藍田站與紅彤彤的中環站。如果換轉今日一對戀人要玩「緣份」的話,就加大了難處了。過去三十年,地鐵增加了五條路線,還別忘記了兩鐵合併的事情,至少是增加了八條線。版圖從北到南,從新界到港島,過多幾年還有南港島線與沙中線。幸好,哥哥與曼玉身處在那個時候,不然這段緣就會給滅了。
犧牲的精神
因為時光的洗禮,《緣份》已經成為了經典。一段巨星們之間的三角戀,既搞怪又無譜,話雖如此這部電影還是有光彩的。除了發掘了新星之外,影片還是一部低成本的製作,一首接一首八十年代的金曲都套進了電影當中,感覺清新、年青。在其中的一幕戲中,更調侃了一下八三年由葉童與鍾鎮濤主演的《表錯七日情》,具有邵氏自家製的色彩與打算延續這種輕喜劇。
這段三角戀實在令到大家都辛苦,漂亮的女子總是多人疼,說的是張曼玉。她既糾結在前度戀人的感情當中,同時身邊也有狂蜂浪蝶。三角戀外再展開了多角戀。對於當時一個二十歲初出矛廬的演員來說,張曼玉其實是個天真的女孩,不懂得為自己選擇、飄忽,當遇到真愛時卻退縮,愛得不夠徹底。而張國榮演的男人正直,用心對待他喜歡的女人,是個一百分的好男人。至於梅姐的角色,寧問付出,不問回報,表面是玩世不恭,但內裡用情專一。戲裡的梅姐選擇把一對戀人一線牽,縱使她愛上哥哥,但寧靜犧牲,看到愛的人快樂。
戲裡梅姐的原型與她其後的個人經歷也很相似,多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一生未婚無兒。在九十年代的《金枝玉葉2》裡她同樣也在戲中得不到哥哥,把感情流放在大海之中。而在這部《緣份》裡,她目送著地鐵的離去,看著心愛的人與另一半打得火熱,也挺心酸的。
《緣份》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緣份的開始到一個結局,單純的愛情,發至內心,一股的傻勁與天真,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電影的精神。1984年,如此美好。青春騷動,戀愛起義,爭取自己的真愛。
文/Dorothy
4 ) 重温leslie
2016.3.25
赶得首映场,一个人去看的,下面是三个小感想。
1.还是不是很喜欢看爱情片,因为太不现实,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然后的生活呢?女主的性格应该是留恋前男友的温暖和安全感的,但又被保罗的快乐和真诚给打动,到底是要感性的快乐还是理性的安全感要想清楚啊~
2.不得不说香港经济发展还真是走在大陆前头啊,女性自主独立思想的崛起也比大陆早好多。1984年就有女孩敢说:“这是我的自由” “我还没有结婚 我有选择的权利” “我两个都不喜欢 选择他对不起你 选择你对不起他 所以我干脆都不选 清净一段时间好了”那时大陆的女孩敢这么说恐怕也是真的需要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值得骄傲的资本的吧。但毕竟经济水平决定了一切,女主像极了现在中国大部分女生的思想状态,想独立但又无法完全独立,经济上需要家庭男友的支持,大环境讲还是社会男女平权发展的时机不够,人权主义者们加油~
3.此片感觉是为了迎合市场又顺带怀念一下哥哥而选,绝对不是哥哥作品中惊艳舒服的那几个,期待一下霸王别姬,阿飞正传,春光乍泄这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哥哥的电影的上映~
5 ) 缘份背后
其实1984年出品的香港电影《缘分》属于带有商业性质的爱情片,本身的艺术水准一般,不要抱太高期望,但作为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三位巨星青春盛年的纯影集、张国荣早期经典歌曲的MV、八十年代香港黄金岁月的市容纪录片,《缘分》还是相当可观的。真是拍得随便,演得轻松,看着开心。<图片2><图片3><图片4>
影片背后:
1、影片拷贝经天映娱乐公司收购邵氏片源进行精心修复,画质细腻,色泽鲜艳,俊男美女眉目如画,许多镜头直接截下来就可以做壁纸,更好。
2、为了给剧组节省成本,张国荣自愿借出自己的家居取景,片中Paul的家就是张国荣自己住过的家。至于家中配色艳俗的粉色窗帘、粉色床单,当时的记者已经替我们向张国荣追问:“哗!你的房间真够罗曼蒂克,床单是粉红色的?你喜欢这种颜色?”张国荣连连澄清:“那不是我的,是戏中的道具!我的床单是蓝色的!居所内既没有粉红色的东西,更没有花的东西!……”
3、当时的张国荣在年轻人中得到最高票数成为最适合这部戏的男主角
4、其实这女孩本来叫Dion,但是影片拍摄期间,张国荣的《Monica》响彻街头,实在红到爆,制片方索性将女主的名字都改成了Monica。后期配音的时候张国荣不得不将“Monica”的音节读得飞快,勉强配合“Dion”的口型……
5、 主题歌《缘分》由张国荣与梅艳芳对唱堪称经典,当年推出后长盛不衰,足足唱了十八年,直到两人的最后一次合作……插曲《一盏小明灯》、《全身都是爱》也都是张国荣作品,拍得精致浪漫犹如一支支MV。
文字整理来自的灰前辈微博,链接:
http://m.weibo.cn/1854929255/3950073295722607?sourceType=sms&from=1063095010&wm=9006_2001 6 ) 这样的缘分,不要也罢
1984年的老片,和现在的很多电影的叙事方式完全不一样,并不讲求故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只是点到了莫妮卡的过去,介绍了保罗和她的相遇,然后就跳到他们相恋了。虽然缺乏细节的描绘,但是莫妮卡复杂的心性和保罗的纯真就已经表达出来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非常戏剧化,比如吴威,是作为一个坏人出场的,但是却真的不那么让人讨厌。还有莫妮卡之前三年纠缠过的前任,他的存在也只是一个戏剧化地存在,只是给莫妮卡又送过两次花,没有更多的纠缠,也没有更多的伤害。每一个戏剧化的“坏人”,让这部片子毫无疑问地走向了港式的大团圆结局。
安妮在剧中的出现,也是很戏剧化地,可以推断出她是对保罗一见钟情,为保罗做了很多事情,甚至最后还帮助他完成了和莫妮卡的游戏。莫妮卡这个角色让我十分愤恨,她说要和保罗分开的时候,显然已经表明她并不那么喜欢保罗。甚至最后在地铁站玩起了缘分的游戏,也只有保罗傻傻地坚持、安妮的无私帮助,最后走向了团圆的结局。莫妮卡接受前任送的花,坐前任的车,保罗因此生气,最后却还是他道歉了。莫妮卡最后还差点在吴威那里”出事“,只是吴威戏剧化的设定使得什么也没有发生。在我看来,莫妮卡只是可以上床,但是不能厮守的女人,她傲慢而不自爱,保罗和她的爱情是不对称的。
我们需要的是安妮,而不是莫妮卡。这样的缘分,不要也罢。就像曾经听到过的一个说法,如果追求一个女生,她说她需要时间考虑一下,那么她其实并不喜欢你,因为感情并不需要考虑和权衡。最后地铁站的游戏,其实就是这样,正如安妮所说,如果换了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马上走开,再也不见。没有尊严的非对称的感情,拼命守住了又能怎样呢,真的会快乐吗,会是自己想要的吗?
编剧太水了,这绝对不是年代的问题,更早更晚同年代都有比这有脑子有逻辑有节操的编剧,不太明白为什么弄这样一部片子当作纪念哥哥的“经典”重映。就当是看脸来了,各种嫩,包括汤镇宗这样的配角。梅艳芳像个仙女一样总是天降神兵跟钱有仇倒很是满足了一个loser的虚荣。结尾还是有点创意的,稍有触动
邵氏老片,喜剧风格。纪念哥哥诞辰六十周年重映。地下铁的缘分游戏,对爱情的浪漫乃至幼稚的想象。“说好会再见的,不是吗?”——这句宣传语直戳心窝。为了那么年轻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艳芳,为了港片的黄金时代。夸张的妆容,青涩的演技,如今倍感珍贵。勇敢的爱恋,大方的成全,实在值得赞赏。
灯光摄影还不错,84年张国荣和张曼玉也悦目,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网络时代只会被形容为“作”。港铁猿粪游戏实在是太无聊了,最后传达的信息似乎是“长得好看做什么都对”。对比起来,雄赳赳的土豪陈友和无私付出的富婆梅姑无疑有趣得多。要是我遇到这种搞浪漫妨碍公共交通的,只想赠送白眼和巴掌。
这部电影除了梅姐的人设过关,剩下的就是电梯里的拽拽老太太比较讨人喜欢。Anita真是人间富婆+人间清醒,编剧一定是太宠爱她了才把这部电影所有的爱意都给了她,又是加戏又是拿奖,连风华正茂的哥哥也没分到半点。年轻的张曼玉婴儿肥的脸庞显得不太聪明的亚子,角色也确实不受欢迎,谁也想不到几年后她能成为谋杀万千菲林的阮玲玉。
青涩年代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兰芳。
那年如此美好,张曼玉和张国荣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铁玩着缘份的游戏,梅艳芳却牵着心上人的手,奔跑着将他送到别人手中。八十年代港片一贯的笨拙纯真,情场追逐,兜兜转转,能在大银幕欣赏这样一部还能全程听到熟悉粤语金曲的港式巨星老片已是最大的缘份。五星是情怀。
搞不懂Paul到底喜欢Monica什么 如果是我我就选Anita了 明明她才是有缘的那个人 这部影里面Monica完全感受不到爱 总是纠结 经不起纠缠
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看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我们去影院只剩下缅怀。缅怀逝去的巨星和逝去的演技和逝去的电影情怀。我想这部片的重映,意义尽在于此吧。
梅艳芳菲哥哥嫩,曼玉一脸婴儿肥。本片除了三个人年轻时的容颜,一无可看。剧情低幼,表演浮夸,令人尴尬。时过境迁,只能感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每一个大牌都有稚嫩的开始。如日中天时,万姓仰头看。回首成名前,一样如小丑。或许这就是成长。
看这部片的多半是为了缅怀哥哥和梅姐的吧,不甚唏嘘。
最佳新人张曼玉。。。我觉得陈友表现才是最值得看得啊哈哈,这个故事证明了,想要泡妹子要具备两个外部条件,一个为了你痴心不改死心塌地最后还要成全你的多金富婆,还要一个二逼呼呼自以为风流倜傥的竞争对手,说白了,所谓缘分,就是钱和机会。
“如果我跟你在一起,我感到对不起他;如果跟他在一起就更加对不起你,所以我决定了,还是过一个人的生活。”“你这算什么!”Paul的话就是我的疑问,在这之前小情侣打打闹闹好生欢快,突然就玩儿这么一出儿,直接影响电影评价。梅姐的安妮达真是有爱啊,这才叫真爱!他们拥吻时却不曾想到感谢她。
虽然张曼玉婴儿肥很可爱,而且张国荣那时候也很清秀逼人,但最出彩的还是梅艳芳··
如果我是LESLIE,大概会选ANITA吧。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3星半吧,很俗套的爱情童话(不敢相信这个剧本还要4个人写啊),除了演员外也几乎没什么好看的,张国荣、梅艳芳,20岁的张曼玉,3人当时在影坛还不算太火爆(彼时荣的《Monica》大红,片中玉的角色就用了这个名字),仍然是青涩的,这在日后看来倒更具韵味,而荣和芳的那首《缘份》也很经典,可惜芳姐在片中只是个牵线的,如果是我,我会选她;更何况作选择还是和她最搭配的张国荣哥哥啊
看评论全都在吐槽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大家对男性真是宽容,见不得受一点委屈。那么多男主在女主以及其他女子中间纠结的影视作品,我看大家都在搞红白玫瑰之争。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就各自骂女生🍵什么的。还劝男主选一个爱自己的,呵呵,男主为什么就不能更爱女主一点?为什么就不能
2016.4.7 张国荣的电影,说什么都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真心挺好看的,颜值与演技兼备~而且即使是快30年前的电影,但是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真的很不错~不过这部电影和哥哥其他经典电影比起来差的太多了,勉强给个四星吧~ 38
明明已经遇到了,凭什么不算,我为梅姑伤~;莫妮卡和缘分
那个时候的张曼玉真是不能看啊,土妞。梅姑好样的。清洁大妈亮了。风华绝代的片子。曾经和某女经历过片中地铁找人相似的事。
记得当初那个小,青涩的张国荣,婴儿肥的张曼玉,还有那个尚未成熟的梅艳芳。80后的邵氏这一部难得不那么聒噪,还是得力三位青涩的主演。关于缘分